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讓孩子恐慌的八件事,你做過幾件?”,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讓孩子恐慌的八件事,你做過幾件?
家長有時會無形中做了一些讓寶寶恐慌的事情而不自知。如果寶寶長期處在這樣的不安恐懼中,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以下8件事均是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事情,作為家長的你,做過哪幾件?
1、當孩子面吵架
家長不要以為寶寶年紀小,當著他的面說什么、做什么對寶寶不會有影響。其實寶寶對于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如果家庭不和諧,父母經(jīng)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的日子過得擔驚受怕的,很可能會在他脆弱的心靈里留下陰影;有些父母言語不和就持續(xù)冷戰(zhàn),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之間一觸即發(fā)的情緒,家庭氣氛長期壓抑,孩子很可能會變得孤僻、冷漠,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疾病。
所以爸媽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逼不得已事后也應(yīng)該在寶寶面前拉鉤和好。爸媽也要及時地撫慰寶寶的情緒,蹲下來和寶寶好好溝通,請求寶寶原諒父母的一時沖動,讓寶寶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他的。爸媽也應(yīng)該鼓勵寶寶將心里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陰影。
2、問孩子離婚后跟誰過
很多家長喜歡開玩笑問寶寶如果爸媽離婚了寶寶想要跟誰?或許爸媽只是好奇心一下寶寶和誰比較親一點,但卻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給寶寶帶來的恐懼。因為寶寶他是缺乏判斷力的,他不會意識到這只是一個玩笑!他呆若木雞地愣在那里,不是在思考要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只是他被震驚到了。
若寶寶年紀稍大,有一定的判斷力,爸媽可以拿寶寶來開玩笑,因為那時候他是懂得區(qū)分爸媽是認真的還是在玩的。但如果你家寶寶年紀還小,小編還是認為家長不要隨便問離婚后跟誰、或者爸媽一起掉到河里你會救誰這樣兩難的問題,因為這些畫面有可能會根植在寶寶年幼的小心靈中哦!
3、自己的委屈發(fā)泄在孩子身上
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你的寶寶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在你孩子的身上。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一種錯誤示范,讓孩子覺得以后只要有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向他人盡情發(fā)泄不必控制情緒,孩子這樣會漸漸不懂得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因此家長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的言行舉止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排解消極的情緒,不要把氣隨便發(fā)泄在他人身上,鼓勵寶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傾訴出來,或者適當?shù)剞D(zhuǎn)移注意力,讓寶寶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4、動輒斥責、打罵孩子
部分家長的脾氣火爆,動輒便斥責、大罵孩子。家庭暴力對孩子有這深遠的負面影響,長期如此孩子容易消極自卑、怯懦、反叛、甚至暴力傾向。無論孩子怎樣大哭大叫使你煩躁,父母都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以致哭鬧更厲害。
家長應(yīng)保持平靜,可以嚴肅地看著他的眼睛,讓孩子感受到你堅持的態(tài)度;如果你也覺得有點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最好采取冷處理,不理睬或者把孩子單獨放到一間房子里去反省,讓他獨自待上一兩分鐘,他會慢慢安靜下來。
5、諷刺、挖苦孩子的缺點
家長諷刺挖苦孩子的缺點,有時可能是出于“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想讓孩子多注意改正。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方式用錯了,孩子自尊心才在形成階段,如果家長一味地數(shù)落打擊,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卑,同時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而缺乏安全感。
家長應(yīng)該多進行賞識教育,細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即使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也可以從中找到閃光點,鼓勵孩子改正缺點。家長也應(yīng)該教孩子學會自我賞識,關(guān)注自己的點滴進步而不是盲目地和其他人比較。
6、在孩子得意時打擊他
孩子在獲得成功的時候往往容易沾沾自喜,家長不想讓孩子太過驕傲自大,便在孩子得意的時候打擊他,孩子熱情驟冷,也就不愿意再爭取成功了。孩子獲得進步時,最希望的就是和家長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得到父母肯定的眼神。家長便不要吝嗇你們由衷的贊揚和鼓勵,讓孩子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繼續(xù)向前。當然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有點盲目自大,家長可以誠懇地勸解孩子“驕傲使人落后”,而不是去潑他冷水。
7、無視孩子的內(nèi)心情感
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他們很容易會將父母的一些不經(jīng)意的言辭放在心里。孩子年紀小,他們的一些心里感受不懂得用語言去表達,因此他們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想要表達一些訴求的時候,往往就是用哭鬧這種直接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guān)愛。但是一些家長往往難以讀懂孩子的內(nèi)心,只對孩子的哭鬧感到厭煩。
如果你家孩子還只是用哭鬧的方式表達訴求,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學會表達,比如寶寶指著櫥窗的娃娃在哭,媽媽就可以幫助寶寶:“寶寶是想要這個娃娃,媽媽不讓買所以寶寶不高興”,孩子學會了這種情感的因果關(guān)系,下次便漸漸會用“說”的方式讓爸媽了解他的需求了。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yīng)多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和他表達情感的方式,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
8、不相信孩子
無論發(fā)生什么事,家長都不要不問情由地就判孩子“死刑”,給孩子表達解釋的機會,家長首先要站在相信孩子的立場上,然后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培養(yǎng)誠實的品質(zhì)。如果家長一開始便與孩子對立,懷疑孩子所說的話,他不但會感覺很受挫,而且有可能會引致孩子更多的說謊行為。
所以家長不妨先放下你的懷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如果你能察覺到孩子是不誠實有所隱瞞的,你可以婉轉(zhuǎn)地說出來,繼而教育他。相信但不盡信,家長學會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言行不一致,先嘗試去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古語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現(xiàn)如今,一個家庭里若是孩子不聽話甚至調(diào)皮搗蛋沒規(guī)矩,聽到的最多的話卻是:“你這個媽怎么當?shù)模俊闭\然,養(yǎng)育孩子當媽的自是責無旁貸,可當爸的也不能袖手旁觀,賺錢養(yǎng)家之余,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也在情理之中,這不僅能讓孩子受益終身,自己也能收獲滿滿。當爸爸后,這30件事情你都做過嗎?01、孩子尿了,熟練給他換尿布;孩子拉了,端來一盆溫水給他洗小PP;
02、老婆不在家或者忙碌時,獨自給孩子洗澡穿衣;
03、耐著性子哄孩子慢慢入睡;
04、會熟練沖奶粉,奶瓶清潔沒問題;05、孩子年幼時,親自喂孩子吃完一頓飯;06、給孩子洗過尿布、臟衣服;07、晚餐后陪孩子外出散步,一路都在和他說話;08、陪孩子玩拼積木、拼圖;09、牽著孩子的手學步,他真正獨自走路那一刻有你的見證;10、半夜孩子餓了、尿了,起床沖奶喂給他喝,及時給他換掉尿濕的紙尿褲,并哄他入睡;11、耐心給孩子講故事,教會他分析故事中的美丑善惡,從中學會哪些做人的道理;12、教會孩子一首兒歌或古詩;13、教孩子一起玩你小時候玩過的一個游戲;14、全家三口一起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15、帶孩子去打防疫針,鼓勵他一定要勇敢;16、約定周末帶孩子一起去游樂場,并兌現(xiàn)了諾言;17、和孩子一起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繪本;18、幫助孩子結(jié)交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小伙伴你幾乎都認識;19、和孩子一起看完一部動畫片,孩子口里經(jīng)常提及的動畫片角色,你全都知道;20、陪孩子一起用橡皮泥捏出可愛的小動物;21、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幅畫,并教孩子在畫的一角寫上自己的名字;22、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嚴厲批評過孩子,但絕不是打罵;23、孩子生病時,帶著他去醫(yī)院,孩子打針、吃藥時握著他的手告訴他:別害怕,有爸爸在!24、帶孩子去動物園,并一一給他介紹每一種動物的特征與習性;25、給孩子講你小時候那些難忘或有趣的事,告訴孩子,爸爸曾經(jīng)也調(diào)皮搗蛋過;26、媽媽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精心準備生日禮物,給媽媽一個特別的驚喜;27、孩子入幼兒園后,一大早拉著孩子的手去上學;有空時,和孩子約定好接他放學的時間;28、全家三口一起去電影院看一次電影,破例給孩子買來一大桶爆米花;29、有只屬于你和孩子兩人間的小秘密或者約定;30、用手機記錄下他的每一個成長瞬間,你的手機里全是老婆孩子的照片。愛是陪伴!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意味著永遠無法彌補。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長出牙齒、第一次學會站立、第一次開口叫“爸爸”,你都見證了嗎?他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及時出現(xiàn)嗎?他開心時會第一時間和你分享嗎?他難過的時候,會撲向你的懷抱嗎?“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自己長大了!”別等孩子說出這句話,好爸爸一定會陪著孩子慢慢長大,不是嗎?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jié)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過于極端,失之偏頗,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好的關(guān)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guān)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guān)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關(guān)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quán)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nèi)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quán)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yīng)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wù)。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zhàn)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quán)威”,轉(zhuǎn)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暗纫坏取笔呛苡杏玫?。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cè)?,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yǎng)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zhì)教育更加體現(xiàn)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2、習慣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jié)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yǎng)成關(guān)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讓孩子在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yǎng)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人的發(fā)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wù)就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yǎng)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fā)現(xiàn),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yǎng)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shù)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xiàn)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fā)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zhì)疑、感恩、發(fā)奮、發(fā)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fā)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yōu)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fā)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fā)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qū),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復(fù)雜,抓好了親子關(guān)系、習慣培養(yǎng)、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1.共同進退
對于3-5歲的孩子來說,最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學習方式就是玩,可以把孩子需要掌握或要學習的知識融入到游戲當中。
2.呵護好奇心
父母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他一起去驚異、提問、討論,共同做出結(jié)論。
3.肯定評價
孩子學習樂器或上興趣班時,一定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在他畫完一幅畫或演奏樂曲的時候,您首先是肯定他,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再引導他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斷地鼓勵才會使孩子對所需掌握的內(nèi)容保持強烈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才會越學越好。
4.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使孩子心情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取得良好效果。
5.走出戶外
帶孩子進入大自然能開闊他的眼界,豐富其知識,提高他的學習興趣。最好還能指導他參加一些實踐,如讓他自己收集種子、搞發(fā)芽的試驗等,并鼓勵他閱讀有關(guān)書籍,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相關(guān)鏈接:你要了解孩子拒絕學習的七大因素
·學習成績不好缺乏自信;
·父母因忙碌而較少管教;
·孩子無法自我控制,專注力不足;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缺乏意志力;
·受家庭背景影響,對課業(yè)沒有興趣,缺乏學習動機;
·父母不配合老師的教育;
·孩子不適應(yīng)老師的教學方式。
由此,我們想敬告父母的是,拒絕學習,問題并不在學習本身,一般也不在于智力。家庭教育失誤才是“罪魁”。它需要從父母自身開始修正,一點一滴,然后感染孩子。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專家建議:
·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懶”一點,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即使她做不好,也要讓她自己做,父母可以指導,萬不可包辦代替。要能做到忍著不插手,孩子求你幫忙也不要管。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總要集中一點注意力,做成了一件事情,總能增加一分自信心,就這樣慢慢積累,時間長了,自信、注意力、能力問題,都可以得到改觀,這是真正切實的教育。父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要怪孩子了,因為這是父母的問題。
·隔輩人護孩子心切,非不得已的時候,最好請外婆不要過問孩子的教育問題。
毀掉孩子一生專注力的3件事,您是否做過?
為了孩子能在各個場合脫穎而出,許多父母絞盡腦汁地在“努力”這一深水區(qū),激勵自己和孩子,結(jié)果把雙方都搞得疲憊不堪。
然而,縱觀“學霸”群體,會神奇地發(fā)現(xiàn):決定孩子成績和學習效率的,不是用時間堆積起來的“努力”,而是專注力!
但因愛得太過,或是太著急,往往在特別的時期,父母會做出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情最常見的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0—3歲打斷、干擾
記得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比如孩子自己在地板上專心地搭積木,本來他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邊疊一邊推,疊得很專注,推得也很盡興。
這時,家長可能就看不過去,認為你這樣亂搭有什么用,干脆我來幫你。結(jié)果孩子玩得好好的被家長打斷了。
其實,3歲前的許多孩子,都會有被大人干擾、打斷的情況。
孩子常常無理由,但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來很無趣,也很無意義的事。
但是他們做得開心,情緒也很平靜。懂孩子的媽媽就知道,這個時期其實就是,孩子專注力高度集中和發(fā)展的好時機。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好的專注力不能被培養(yǎng),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保護!
第二件事:3—6歲包辦、限制
我認識的朋友,家里有個5歲的小孩。有一件事,在我們外人看來很奇怪,已經(jīng)5歲的男孩子時常跟家人撒嬌,要大人陪著一起玩,一起寫作業(yè)。
他常常對爸媽說:“陪我玩嘛!怎么你們都不陪我玩?。?!我討厭你們?!?/p>
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家里只有這么一個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是稀奇,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典型的走路怕摔著,吃飯怕噎著,天冷怕凍著,天熱怕曬著。
動動手指,就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哭哭鼻子就能一招制服所有人。
日常常態(tài)生活,是能包辦的全包辦,不能包辦就限制孩子活動。
結(jié)果現(xiàn)在孩子完全無法靜下心,好好地完成一件事情,什么事都需要人陪著,甚至要求幫他做好。
我覺得,育兒路上,父母最應(yīng)該做的,是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體驗成就感帶來的快樂。
盡量的讓孩子獨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玩一些沒有危險的游戲。
因為大人一喊一叫一插手,直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更會降低孩子探索欲望。
而且,大人越是幫忙、限制,孩子就越是依賴,愛使小性子。
第三件事:6+歲責怪、發(fā)脾氣
孩子專注力不夠,真的是媽媽們的災(zāi)難。
表妹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作業(yè),五道數(shù)學題他可以磨蹭兩個小時,如果強迫他自己先讀完三遍題,半個小時就能順利完成。
她總結(jié)說: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愿意做。弄得一寫作業(yè),她就心浮氣躁。好說歹說孩子不聽,就分分鐘鐘想掐人。
小學以后,孩子完成作業(yè)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引爆了媽媽內(nèi)在的焦慮情緒。
但是僅僅靠發(fā)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用力過度還能導致孩子叛逆、厭學,更不會把注意力花在學習上。
讓媽媽雞飛狗跳的專注力,它其實分為兩種:一種無意專注,是指沒有預(yù)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監(jiān)管的注意。
這種專注常常出現(xiàn)在孩子玩的過程中。
另一種是有意專注:預(yù)設(shè)了目標,需要主觀意志力去監(jiān)督。
它出現(xiàn)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一般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無趣的事,甚至反感。情緒上有排斥,導致特別容易走神。
這時就需要自己強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去。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gòu)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媽 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 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根據(jù)科學在育兒知識得知,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 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yīng)該謹記的。
2、父母發(fā)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 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 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guān)心和愛護??赡艿脑挘l(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yù)警,如:“我 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教育孩 子一定要有耐心和教育方法。
3、偏心
幾年前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 大家應(yīng)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zāi)難中 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 足分離了三十二年。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 影。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 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 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父母教育孩子絕不能有這樣的行為,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多學習育兒知識,用科學的 方法教育孩子。
4、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wù),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yīng)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 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 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 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yīng)該問問題,或者不應(yīng)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媽 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 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yīng)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 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yīng)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qū)殞氄f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qū)殞毘兄Z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好問是孩子好奇 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yīng)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 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 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yīng)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 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 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yīng)當尊 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 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guān)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guān)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 好進行自由選擇。
7、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 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 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 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 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作為家長,不能只 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yīng)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 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8、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wù)摳髯缘暮⒆?,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wù)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相信大家應(yīng)該有所領(lǐng)悟了吧!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yīng)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 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相信《讓孩子恐慌的八件事,你做過幾件?》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古語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可現(xiàn)如今,一個家庭里若是孩子不聽話甚至調(diào)皮搗蛋沒規(guī)矩,聽到的最多的話卻是:“你這個媽怎么當?shù)??”誠然,養(yǎng)育孩子當媽的自是責無旁貸,可當爸的也不能袖手旁觀,賺錢養(yǎng)家之余,多...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jié)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
1.共同進退 對于3-5歲的孩子來說,最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學習方式就是玩,可以把孩子需要掌握或要學習的知識融入到游戲當中。 2.呵護好奇心 父母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觀察...
毀掉孩子一生專注力的3件事,您是否做過? 為了孩子能在各個場合脫穎而出,許多父母絞盡腦汁地在“努力”這一深水區(qū),激勵自己和孩子,結(jié)果把雙方都搞得疲憊不堪。 然而,縱觀“學霸”群體,會神奇地發(fā)現(xiàn):決定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