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班教育筆記。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先學會和寶寶說話”,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好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有時并不是孩子不肯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沒掌握和孩子說話的技巧?,F(xiàn)在我就把我的一些小經(jīng)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幫助。
彤彤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對“權力”開始有了無限的向往。在家里,她是大權小權一把抓。看看,快吃飯了,“小壞蛋”掌握著“筷子”大權:“坐坐好,誰的表現(xiàn)不好就不給誰發(fā)筷子,不給他飯吃!”可危險的是她時常抓著一把筷子從樓上下來等我下班回家?!巴聥寢岎I肚子趕緊發(fā)筷子給媽媽,是不是?”彤彤點點頭?!翱墒悄阒滥弥曜訕巧蠘窍碌呐軄砼苋ザ辔kU呀?如果不小心摔了跤,戳到眼睛就無法看電視了……”彤彤最愛看電視,想想我說的話猶豫了一下?!澳惆芽曜酉冉o媽媽拿著,等到了家媽媽再還給彤彤,讓彤彤發(fā)好不好?”彤彤果真爽快地把筷子交給了我。奶奶笑道:“我們哄了她半天也沒用,還是你有辦法!”呵,知女莫若母耶!
技巧:肯定寶寶的成績,及時指出寶寶的不足之處,讓寶寶心中有數(shù)。
彤彤每晚臨睡覺前都要看20分鐘的電視。一天,我?guī)ピ∈蚁丛瑁氐郊页赃^晚飯后已經(jīng)到了她正常睡覺的時間。我催她去睡覺,她卻要看電視??晌也荒茏屗茐恼5淖飨⒁?guī)律。正想著對策時,彤彤懇求道:“媽媽,我只看一會兒,只一會兒……”說著就自己打開了電視。我知道,不讓她看定會激起她更大的反抗,倒不如就讓她看兩眼?!巴?,你睡覺的時間已到,只能看5分鐘,好不好?”彤彤點頭答應。幾分鐘后,彤彤果真自覺地去自己的臥室睡覺。“媽媽,今天洗澡累了,明天再看!”呵,真乖!
技巧:不妨先妥協(xié)退讓一步,再講道理。
彤彤自從自己會穿脫鞋襪后,經(jīng)常看到她光腳。如果在冬天光著腳很容易感冒。道理講了一籮筐,全都當了耳邊風,不如換個方法。于是,我把音量壓到最低,近似于耳語:“彤彤,去把你剛脫的襪子穿好,不然會受涼的,看,你的感冒還沒好呢!夜里咳嗽,難過得嘔吐,還記得嗎?如果你喜歡自己脫襪子,等媽媽給你洗腳的時候讓你自己動手行不行?”“媽媽,我現(xiàn)在就穿!”話還是原先說的那些話,只不過換成耳語,就有著如此不同的效果,掌握孩子的心理很重要哦!
技巧:在對寶寶進行好言相勸的時候不妨巧妙地運用一些耳語,寶寶喜歡這種神秘感。
彤彤有時候很固執(zhí)。有一次她站在我的摩托車前,因為迎著風怕吹著她,我便讓她把臉轉過來對著我。彤彤不樂意,任好說歹說都不聽。無奈之下我只好試著說:“彤彤,媽媽怕冷,你轉過來抱住媽媽,好嗎?”“好!”小人兒立即轉過身將我抱得緊緊的。
還有一次,彤彤在汽車上動來動去、一刻也不閑。我讓她好好坐著她就是不聽。我又用了同樣的辦法:“彤彤,你看車子開得一搖一搖的,媽媽好怕摔倒,你坐在媽媽旁邊抱著媽媽行嗎?有彤彤抱著媽媽就不會摔倒了……”話還沒說完,彤彤就充當起我的保護神來。呵呵,沒有孩子不信哄的!
技巧:利用寶寶逆反的心理,故意說些反話,達到最初的目的。
其實,只要我們多一點耐心,多動一些腦筋,孩子還是很懂道理的。我相信您也能做到!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要讓你的寶寶學會與人分享,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耐心等待他慢慢長大,慢慢體會“分享”的意義吧。
幫助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建議父母在實際生活中避免以下不良的行為反應:
1.無所謂。有些父母這樣說:“我這孩子就是小氣,拿他沒辦法?!?/p>
2.怕別的孩子要爭自己孩子的玩具而發(fā)生吵鬧,就讓孩子把玩具藏起來。
3.有些父母強迫孩子把心愛的玩具交給別人玩,孩子不愿意就嚴厲處罰。
4.空洞說教。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地談話:“不自私的孩子討人喜愛,拒絕把玩具給別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以上這些做法并不是很妥當?shù)摹?/p>
給兩歲孩子父母的建議:
■確保你的孩子有較多的玩伴。如果一個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觸的小伙伴的范圍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實踐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懂得與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
■換一種方式說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訴兩歲的孩子:“你玩這個球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亮亮一直在等著呢。現(xiàn)在輪到他玩了。”那么你的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更友好,更大方。當亮亮玩完了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看,他不玩了,你還可以繼續(xù)玩?!边@樣,孩子從中能夠學到兩點:一是亮亮和他一樣喜歡玩球,二是屬于他的東西,或者他喜歡的東西最終還能夠回到他手里。
■善于利用機會,以身作則。如果你兩歲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貴的東西,比如你的珍珠項鏈,那你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他與人分享。你可以讓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輕拿輕放,因為項鏈很容易拽斷。還要告訴他等他看完了要歸還給你。
導讀:大叫都知道,家長教育孩子不容易,各方各面的事情很多。孩子還小,很多時候都要講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交談,這里面就有很多的學問。
作父母的都希望能與孩子有很好的交流,可一腔肺腑之言到了讓孩子的耳中非但不見有效,反而會引出一番家庭紛爭來。為此煩惱的父母們不妨試著學習“心語巧說”,說不定會出現(xiàn)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心話語簡練說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可在父母表達對他們的關愛時,他們卻又很反感,這是為何呢?究其原因主要出在父母“窮追猛打”式的提問和嘮叨不休的說教,其實,許多父母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因此,父母應該主動尋求改變,在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時,使用干脆、簡練的語言。
知心話語含情說
如果,父母想與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如果要勸導孩子,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佳佳,瞧你膝蓋劃破了這么大的口子,疼不疼?你知道媽媽的心有多疼嗎,下次你一定要千萬注意哦?”……就這樣,兩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開心話語帶理說
對孩子說“開心話”并非全是油嘴滑舌的插科打諢,相反,要把開心話說得既風趣又意味深長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不過,我們可以看看這位父親,他看書時太困睡著了,連眼鏡都沒來得及摘。醒后小女兒問他,為什么睡覺時還戴著眼鏡?這位幽默的父親靈機一動,詼諧地對女兒說:“爸爸做夢也在看書,不戴眼鏡看不清字呀!”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在開心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憂心話語變通說
有孩子后,父母免不了多操心,特別是他們養(yǎng)成某些壞習慣后,父母更是憂心忡忡。對孩子說吧,說得好能使他改變壞習慣,得到好心境,一旦說得不好問題就嚴重了,比如: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給孩子造成“心病”等。
既然這些話不好說,就干脆不要說,父母可以使用一些其他辦法間接教育孩子,比如:采取留紙條、寫封信、向孩子推薦一篇文章、一本好書等方式進行溝通。以這些方式表達父母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容易接受。
寶寶出生后,就在不斷地學習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這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為了發(fā)展正確的社會行為和自我?guī)椭募记桑瑢殞毿枰S多幫助和指導。當寶寶學會走路后,你可以每天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培養(yǎng)他良好的習慣,例如讓他協(xié)助你擺桌子、掃掃地。通過幫助父母做家務,他會逐漸懂得責任與義務,懂得尊敬他人及他人的勞動成果。
良好行為舉止的習慣是生理成熟和重復訓練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在寶寶表現(xiàn)出良好行為前,你應該反復地對他進行言傳身教。最終,只要跟他說一兩遍,他就可以回憶并再現(xiàn)學過的良好行為。
家長應該教育寶寶怎樣與別人打交道,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會被社會接受。父母應給寶寶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與家庭以外的人接觸,并嘗試建立友誼。
同情是對他人產(chǎn)生憐憫之心并能夠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種情感。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同情心。例如,當你的寶寶還是嬰兒時,他在看到或聽到別的嬰兒啼哭時也會哭。當然。同情心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會隨發(fā)展階段不同而有差異。
對于已經(jīng)有了自我意識的早期兒童來說,他會為其他人的疼痛而感到痛苦。所以,他會試圖去主動幫助他人,此時他們普遍的反應是尋找自己的媽媽,并讓媽媽去幫忙。2-3歲的寶寶,開始認識到那個遭受痛苦的人是與他沒有聯(lián)系的另一個人。到4、5歲時,寶寶會開始出現(xiàn)一種另外一種同情心,例如,如果其他小朋友受到家長的責罵,他會為小朋友感到困窘,也能感受到朋友所經(jīng)歷的痛苦。
通過讓寶寶了解他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你可以幫助寶寶發(fā)展同情心。在解決問題和危機的過程中,父母起著重要作用。在給寶寶提供可依賴、可預知并充滿愛意的環(huán)境的同時,也為寶寶發(fā)展信任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寶寶會在信任感的基礎上,學習建立牢固的友誼。當然,也不要忘記告訴寶寶潛在的危險,比如應該怎樣對待陌生人等。
正確教寶寶學說話
說話是寶寶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之一,怎樣能夠讓寶寶順順利利學說話呢?從家長的角度看,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不要反應太快,比如寶寶指著水瓶,家長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使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干什么,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其次,不要經(jīng)常用兒語和寶寶說話,簡單地說就是不說不完整的話,例如,吃飯說成飯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第三,不要老是重復寶寶的錯誤發(fā)音。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成人可能會覺得好玩,可愛,在不經(jīng)意間重復錯誤的發(fā)音,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fā)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fā)音就會逐漸正確。
第四,別讓寶寶置身于語言復雜的環(huán)境當中,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huán)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chǎn)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寶寶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最好都說普通話,避免語言環(huán)境過于混亂。
導讀:專家認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的語言對孩子產(chǎn)生著深刻的影響。失誤的、不恰當?shù)恼Z言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專家認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的語言對孩子產(chǎn)生著深刻的影響。失誤的、不恰當?shù)恼Z言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些語言主要是指:
一是對幼兒講專橫話。有的父母不懂得教育規(guī)律和幼兒心理特點,只知嚴厲斥責。父母專橫斥責,幼兒還不知錯在哪里,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形成膽小、畏懼、壓抑、內向、反抗、倔強等性格。
二是對幼兒講模糊話,即父母對兒童講是非不分的話。如帶孩子見到熟人親友時,他們常會逗孩子夸贊幾句“這孩子多聰明,就是有點瘦,你們多給他營養(yǎng)營養(yǎng)嘛?!被卮鹫f“我們這孩子真挑食,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沒辦法”。這句話本身實際上是對孩子挑食現(xiàn)象的肯定、贊許和暗示,起的是強化作用。
三是對幼兒講糊涂話。如有的家長在與別人說話時,指著自己的孩子介紹說:“這是我家的小皇帝。”日久天長會使孩子逐漸形成任性、粗野、不講道理、懶惰、好吃講穿等不良習性。
四是對幼兒講反話。幼兒年幼無知,聽不懂父母的反話,因此必須正面講道理。
相信《教育先學會和寶寶說話》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寶寶班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