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上幼兒園愛哭家長該怎么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的孩子會一開始就哭,有的則是頭一兩天新鮮,然后才發(fā)現白天要跟爸爸媽媽分開了,也開始哭起來。尤其是早上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哭著抱著爸爸媽媽不放手,家長往往很心疼,不忍心離去。面對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呢?
孩子上幼兒園哭怎么辦:
一般孩子上幼兒園會哭兩個星期左右,家長在這段時間一定要堅持住,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會使孩子的情緒更不穩(wěn)定,甚至會造成前功盡棄。
個別的孩子會持續(xù)哭上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候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了解寶寶每天在幼兒園的具體情況,比如跟其他孩子合不合群,能不能參加集體游戲,吃飯睡覺怎么樣,從中找出吸引孩子的方面,想辦法吸引孩子的興趣。還要將孩子的喜好、特長告訴老師,請老師多照顧一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孩子的優(yōu)點,樹立孩子的信心。必要時可以給老師送點禮物表示謝意。
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常帶他到幼兒園參觀,參與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或是與老師有一些接觸,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如少年宮、兒童樂園等,從而實現孩子心理秩序的過渡。此外,進入早教機構,由父母帶孩子一起上一段時間的課,讓他初步感知老師與自己、教與學、同學與自己的關系,建立安全感。同時要提醒家長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孩子上幼兒園哭的原因
那我們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的原因是什么呢?
0~4歲是孩子秩序的敏感期,2~3歲尤為明顯,這個時期的孩子做事總是按一定的程序,比如說孩子總是喜歡把自己的玩具放在特定的位置,不允許別人改變。同樣,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已經形成了家庭教養(yǎng)的秩序,上了幼兒園之后,這種舊秩序還沒過渡到新秩序,而環(huán)境又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隨之就會產生恐懼和不安,以至哭鬧。另外,4歲以下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你、我、他的關系,這也是造成他心理不安的一個原因。
孩子上幼兒園哭多長時間正常
對于新入園的寶寶來說,這也是他們走向幼兒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孩子從家來到幼兒園,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孩子的哭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這時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配合幼兒園堅持送孩子入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表面上看,是心疼了寶寶,但是這樣會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無形中加長,不管孩子如何哭鬧,一定要堅持入園。將孩子交給老師后,馬上離開,不要中途回來看孩子。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關注點放在了窗外,而老師的關注點在孩子身上,往往造成了“老師沒看見,孩子看見了”的情況。孩子就會錯誤的認為:只要我哭,爸爸媽媽就會回來!孩子就會“堅持不懈”的大哭。
一般來說孩子在2個星期左右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孩子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
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幼兒呢?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做好準備,逐步過渡。
在幼兒入園前,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幫助幼兒逐步做好心理上、生活習慣上和能力上的準備工作。比如帶幼兒去參觀幼兒園的環(huán)境,用積極的語言介紹幼兒園的生活;不要拿老師或幼兒園作為做規(guī)矩的“殺手锏”,說一些“再不聽話就告訴老師”、“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兒園”等之類的話;逐漸改變幼兒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注意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培養(yǎng),讓孩子從小就盡可能地與更多人接觸,而不是事事都依戀家里的某一個人。
第二步:正確認識,冷靜對待。
幼兒初上幼兒園,難免有哭鬧、情緒波動,這是正常的現象。有些家長卻感到特別心疼,一看到孩子大哭大鬧就不由自主地跑過去安慰,即便勉強離開了也放心不下,老想著去看一眼,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父母越舍不得,孩子焦慮感便越強,越不容易適應。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暫時哭鬧,要相信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照料之下會一點點好起來的。
第三步,細致交流,游戲促進。
幼兒在幼兒園接觸新的環(huán)境、新的同伴,每天都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家長要比平時更加細致地關注幼兒的表現和體驗,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引導幼兒講講幼兒園的生活、說說有趣的事,認識了哪些新朋友等。這種交流要盡可能地積極化、游戲化、趣味化,比如讓孩子告訴心愛的玩具小兔,他今天上幼兒園有沒有哭等,也可吸引孩子把幼兒園學的東西教給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表演幼兒園的各種游戲。用這種游戲化的語言,游戲化的形式來促進幼兒的入園適應。
孩子上幼兒園的物品準備
現在幼兒園的設施設備情況越來越好,為寶寶和家長考慮的也越來越周全。一般來講,幼兒園會統(tǒng)一準備床具、餐具、杯子、毛巾等生活必須品,并在教室統(tǒng)一制作柜子給寶寶們放衣服、鞋子、書包等物品。所以,媽媽要在考察了幼兒園的情況和詳細詢問幼兒園統(tǒng)一配備哪些物品以后,再根據需要為寶寶準備上幼兒園需要的東西。
1、書包
為寶寶準備一個漂亮的小書包。即使原來有也不妨在入園時給寶寶再買個新的,而且買書包時可以帶上寶寶,讓他在適當的幾個品種中自己做主選一個他最喜歡的。回來以后,在書包表面繡上或寫上寶寶的名字,以利于與別人的區(qū)分也便于老師辨認。讓寶寶記住自己的書包什么樣,名字繡在哪兒,還可以告訴他:“背上新書包去上幼兒園,就說明寶寶長大了、長本領了,媽媽相信寶寶一定會非常非常棒的?!睂τ趧側雸@的寶寶來說,書包里裝些什么都無所謂,但每天能背著心愛的新書包上幼兒園,會增添寶寶上幼兒園的新奇和快樂,還會有一種成就感。
2、衣物
要為寶寶準備上幼兒園穿的上衣、褲子、襪子等。外衣最好是開身的,寶寶穿脫容易些,在游戲活動時也方便隨時增減衣服;褲子要裝松緊帶的,容易穿脫,舒適、方便。褲子最好是死襠的,衛(wèi)生一些。一來幼兒園的小椅子大家隨便坐,要避免不潔物質和孩子間一些疾病的感染;二來,也避免游戲中寶寶可能席地而坐的不衛(wèi)生。如果個別的寶寶自己脫褲子上廁所還有些困難,至少最外面的褲子要是死襠的。不要給寶寶穿背帶褲,上廁所和睡覺時穿脫都不方便,寶寶自己還弄不好帶子。男孩子最好不要穿前門襟裝拉鏈的褲子,以免寶寶拉拉鏈時不小心夾到生殖器。讓寶寶認好自己的衣服,并在所有的衣褲上繡上寶寶的名字,以免拿錯、弄丟。除了每天穿在身上的,最好根據季節(jié)為寶寶準備里里外外一整套衣服,包括一雙襪子,有條件的存放在幼兒園或把它們裝在書包里,以備寶寶不小心尿床、尿褲子了或因其它活動弄臟時換用。
如何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
在開學前,爸爸媽媽要為寶寶做足功課。提前做好過渡,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
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老師
對于要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最大的恐懼就是離開所有熟悉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人,所以要提前帶寶寶到幼兒園參觀玩耍,讓他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老師。
現在多數幼兒園在正式開學前都會舉辦幼兒園開放日活動,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玩,一方面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熟悉幼兒園的各個層樓布局,讓幼兒知道洗手間在哪里、課室在哪里、宿舍在哪里;要喝水、要上廁所怎么辦;另一方面,讓幼兒熟悉園里的人,教他們都有哪幾位老師,盡量帶寶寶認識這些老師。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參加開放日活動就更好了,可以讓小朋友互相認識,一起玩耍。
在入園前,有條件的可以多點帶寶寶去幼兒園玩。讓寶寶和老師一起玩,熟悉之后,家長就可以趁寶寶和老師玩的時候離開一陣子,讓寶寶慢慢習慣離開家長和老師玩。多到幼兒園玩幾次,等到開學時將寶寶交給他熟悉的老師,見到認識的小朋友,寶寶就不會有恐懼感了。
帶上寶寶熟悉的玩具
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寶寶來說,也許開學時他認識的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少,幼兒園里面的各種東西都比較陌生。這種情況,就可以讓他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能夠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一段時間后,再考慮不再帶玩具。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愛哭怎么辦
3-6歲是開發(fā)幼兒智力潛能的最佳時期,是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特長的敏感時期,還是增進幼兒品德的奠基時期。當孩子哭泣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交流,弄清楚哭泣原因,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3-6歲的寶寶一般具有認知能力,能夠聽懂爸爸媽媽講的道理。那么,幼兒愛哭泣怎么辦呢?
一、問清楚幼兒哭泣原因
家長可以與幼兒交流一下,問清楚她為啥要哭。應該可以講清楚的,只有問清原因,分析對策,對癥下藥,才能夠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講清幼兒哭泣的弊端
家長可以講清幼兒哭泣的弊端,愛哭的孩子會被人認為沒本事,膽小,不討人喜歡。當幼兒哭泣時,可以跟幼兒說:“哭泣會被人當作沒有用,會哭的孩子很傻,會被人瞧不起。我的寶寶最聰明能干了,肯定不會哭。趕快擦干眼淚吧,還是媽媽的乖寶寶?!?/p>
三、說明哭泣不解決問題
家長告訴幼兒哭泣不能解決問題,哭泣很痛苦,不能贏得別人的同情。當寶寶哭泣時,可以問寶寶:“寶寶你為啥哭起來了呢?哭泣難受嗎?哭泣后問題解決了嗎?”通過提問,幫助寶寶分析問題,知道哭泣很難受,而且不能夠解決問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起任何作用。
四、觀看動畫片比較評價
家長可以陪同幼兒觀看動畫片,讓幼兒比較評價,是勇敢的寶寶可愛還是愛哭泣的寶寶可愛,明確應該向誰學習。
五、同伴交往中學習技巧
家長應讓幼兒與同齡的小伙伴玩耍,學習待人接物與處理問題糾紛的技巧。
六、鼓勵幼兒要勇敢不哭
當幼兒哭泣時,家長要鼓勵幼兒勇敢不哭泣。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幼兒:“寶寶最勇敢了!身體碰到物體了,沒有感覺到疼痛,不怕痛,自己揉揉就好了。不哭泣的寶寶最勇敢,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p>
通常幼兒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家長應弄清楚原因,講清哭泣的弊端,說明正確的處理辦法,幼兒就一定會糾正愛哭的壞習慣。
Q:男孩3歲1個月,一說幼兒園就反應特別激烈,如果明年九月份再入園會影響他的發(fā)展嗎?我該做些什么才能幫助他更順利的入園呢?
對于一個三歲一個月的孩子來說,入幼兒園太晚的話,我認為會有一些影響的。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家庭已經不能夠滿足到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了,上幼兒園是必須的,也是需要的。
我透過你的描述,我感覺到在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中,應該有人對幼兒園說了一些負面的信息,孩子也接受到了這些負面信息,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些恐懼和擔憂。所以孩子對上幼兒園這件事情有極大的恐懼和反抗。
孩子對幼兒園有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語言上的說服和講道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建議你多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看一看,去玩一玩,讓孩子在幼兒園這個環(huán)境中自己感覺幼兒園,通過他自己的生命經驗去了解幼兒園,這樣的話慢慢的他自己就獲得對幼兒園的認知。
同時,你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入園心理準備的繪本,例如《幼兒園的一天》,《我愛幼兒園》。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和家里人從正向、積極的角度和孩子談論幼兒園,慢慢地孩子對幼兒園就沒有那么大的反抗情緒了。
Q:我家閨女兩歲半了,上小托一個月了,在學校玩得也不錯,可是每天回家,上學前還是會哭,怎么樣跟她溝通,讓她從心理上接受?
首先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了解,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實際上是從一個熟悉、安全的環(huán)境到了一個未知、陌生的環(huán)境,可能本能地天然地產生一些自然的情緒,如恐懼和害怕。到幼兒園以后,和媽媽分開的時候,孩子瞬間感覺到的是驚恐的情緒。
怎么調整自己呢?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用哭泣來釋放自己的焦慮恐懼的情緒,這樣的釋放是她自我調試的一個過程,他在試著用自己的情緒與這個世界連接,然后逐步地與這個環(huán)境中的人連接。當然可能大多情況下,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允許幼兒熟悉幼兒園里的老師、小朋友及幼兒園的生活。同時還要習慣并適應沒有媽媽在身邊的生活。其實熟悉和習慣的過程,正是孩子擴大內在空間過程。通過這個階段后,最終能夠接納與媽媽的分離。
從另一層面看,問題里家長會有自己的擔心:與孩子分離時的情緒,還有持續(xù)的時間,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我覺得作為我自己本身我也能夠理解你這樣的情緒,因為作為媽媽,我們自己與孩子分離,其實也有焦慮和擔心,我們也在調試自己,及孩子即將面對的新的生活。
當孩子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帶著覺知、愛、包容和接納,調試好自己以后,請你用溫和輕松的語氣告訴孩子,“寶貝,與媽媽分開讓你有點擔心焦慮,是這樣嗎?”“哦,是的。媽媽與你分開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有點害怕和焦慮,媽媽愛你?!痹试S她哭泣,這個過程實際上孩子會把恐懼的哭泣慢慢地轉化為傷心的哭泣。
允許孩子哭泣,害怕焦慮就會流淌和釋放。家長同時可以再次地說:“媽媽愛你,和你分離以后,我也會想念你的,當你想我的時候,我想你可以把這個感受能不能告訴老師。然后,如果還是有點難受,可以請老師陪伴你來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這樣可以嗎?”
還可以在每次分離的時候,表達你對她的愛和想念,比如“媽媽還愛你,和你分開了,還會繼續(xù)愛著你,想念你?!币_定和友善地告訴她,老師會很好地照顧到你,老師也很愛你。
在每一天放學接到她的時候,要表達一下你對她的想念,要傾聽她的情緒,然后傾聽一下今天她開不開心,有沒有讓她感覺到不舒服的事情,然后有沒有需要你幫助到她的地方,當她的內在得到你很好的傾聽,然后情感得到關注,需求得到了滿足,我覺得從體驗分離的過程中,經驗到了愛和支持,然后也獲得了內在空間擴大的支持。
同時我覺得家長還可以做以下調整。
第一,可以適當地盡量早接。每年我們班都會迎來新的孩子,如何幫助到新生,我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建議家長下午盡量地早一點來接這個幼兒,讓她通過比較短暫的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生活實際上是一個愉悅短暫的過程,逐步來調整時間,逐步地適應,也符合了幼兒心理變化的過程。
第二,回到家里,作為媽媽的話,可以來跟她一起做喜歡的事情,當然這個時間是需要專心的,細致的屬于你們的特殊時光,然后做一些剪貼,壘高,折紙等活動,這樣更細致地關注到了幼兒的情緒和需求。為再次的分離做一個能量的補充。因為這樣特殊的階段,我們需要持續(xù)性地觀察幼兒的變化,然后也要與老師跟進這個情況,然后讓老師也參與到幼兒的調試過程中。
幫助孩子更好地渡過這一時期,其實我們還可以閱讀一些繪本,比如說《湯姆上幼兒園》,《一口袋的吻》,同時你也可以像故事里面的媽媽一樣為孩子準備一口袋的吻,讓她帶著你的牽掛和愛去上學。
Q:孩子四歲八個月屬于敏感慢熱的孩子,上的蒙氏園,今年七月底入園兩年,到現在早上都不能很好地和媽媽分離,每次都在教室門口纏著不放有時還會哭,有時在家里也會說不想上幼兒園,不喜歡幼兒園。和班里的老師溝通過,說是孩子進入教室狀態(tài)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平時表現也都挺好,他也有一個固定的好朋友。戶外時間我在院子外面悄悄觀察過孩子,確實是很開心的狀態(tài),就是早上分別難的問題,我該如何幫助他?
孩子上幼兒園都兩年了,早晨上幼兒園有情緒,會哭鬧。作為媽媽確實會有一些困惑。那么孩子上幼兒園兩年,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很熟悉了,在與媽媽分離的時候,還是會有分離焦慮,那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第一,我們先覺察一下,當我們成人,作為父母與孩子說再見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確定的和孩子說再見。當我們說:“寶貝,媽媽愛你,祝你今天過得開心?!蹦俏覀儠汛_定的愛傳遞給孩子,孩子獲得愛會走向獨立。當你和孩子確定再見后,孩子還是很焦慮,并且會哭。那作為父母你是怎么樣做得呢?
假如你看到孩子哭了,你的心糾的很痛,又一次把孩子攬到懷里,并且情緒跟孩子共生,這樣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只要我一哭,媽媽就不離開我”,但此刻兒童依然會焦慮著,因為兒童不確定媽媽什么時候還會走。所以這樣的關系就讓兒童就會不清明。
我發(fā)現在幼兒園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家長一看孩子哭得特別難過的時候,自己的情緒也出來了,然后就會陷到情緒中。在這段關系中,兒童并沒有得到媽媽的支持。我們說兒童透過哭會把與媽媽分離的這件事,慢慢從心理上接納,同時兒童透過哭將自己的內在空間擴大,幫助他體驗和接納更多的事情。
第二,孩子在早上跟媽媽不愿意說再見,我們還是需要觀察,是孩子真的想念媽媽,還是兒童在幼兒園發(fā)生的問題,他不能夠面對和解決呢?不知道這位家長有沒有跟孩子溝通過這個事情。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此刻的情緒,并且向孩子表達愛。
其次可以詢問,你在幼兒園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需要媽媽幫助,如果孩子不說,那你還是需要和孩子約定好陪伴的時間,時間到了,確定地將孩子交給老師照顧,并且要對老師充滿信任,信任的能量兒童是能夠感受到的,這樣兒童就會很確定的跟老師在一起。等到晚上在家的時候,當孩子情緒非常愉悅的時候,或者是孩子的情緒需要被傾聽的時候,借此機會,家長可以傾聽孩子,問一問早晨他跟媽媽分離的時候為什么要哭?這樣的話,我覺得對孩子有一份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第三,家長也可以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讓老師在孩子情緒狀態(tài)好的時候,問一下孩子。老師可以這樣問:“老師很好奇,你在早上不愿意和媽媽分開,哭得很傷心是什么原因?”這樣可以透過老師來了解兒童,了解原因后才能及時地給予兒童的一個支持或者是幫助。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后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里,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wěn),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后,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當然,我們并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
孩子愛哭的原因
那么,我們也要了解:為什么孩子總是哭得不是時候?才能夠適當協(xié)助他們管理情緒。一般來說,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fā)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了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于親子之間經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只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xié),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于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于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父母的態(tài)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找出問題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義,但哭得不是時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緒本質負向、慣用哭來達成目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大人對孩子太兇、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較容易表現出愛哭的傾向,你的孩子愛哭是屬于哪種原因呢?找出來才有辦法協(xié)助他。以下的親子生活現場實例,跟你分享解決方法。
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會,你說怎么能不讓人揪心?
改善親子教育方式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xié)。最后,還要給孩子時間,協(xié)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覺輕松、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fā)現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于抑制孩子的哭。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恰當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guī)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采取中性態(tài)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善于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么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郁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溫柔多些幽默
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里。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別為孩子亂貼標簽
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簽,否則以后就難以摘此標簽。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
有了孩子以后,我深刻地意識到,他們的小脾氣就像龍卷風,說變就變,有時候明明說好的事,也會莫名其妙地變卦,突然就不同意了。
比如我家娃上幼兒園,整體上還算順利,老師也說她在幼兒園很合作,還交到了朋友,按說都快一個月了,差不多也該要適應了吧?
可上周的一天,她突然不肯去了,半夜哭了兩輪,每輪持續(xù)半小時,起來繼續(xù),不肯穿衣不肯出門,唐僧一樣反復念叨著“我不要去,我不要去”,聲調和哭聲也越來越高,我共情了、表達理解了、全程心平氣和,可她還是不肯去呀……
如果是你,孩子突然出現了類似的“無理取鬧”,會怎么做呢?
我在朋友圈簡單說了我的處理過程,很多人留言說很受用,自己可能想不到。但促使我寫出來,倒不是因為它一定會對解決上幼兒園的問題多有用,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我更想分享的是思維方式:它不一定奏效,但至少不會讓已經焦頭爛額的事情變得更糟,還可能教給孩子,比“讓他/她一定要做某件事”更重要的東西。
一、預備動作,調試我自己:避免讓沖突再升級。
人的大腦有鏡像神經元,我們和孩子互為鏡子,會不由自主地相互模仿: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哭鬧,我們會煩;我們吼,他們會更暴躁。而且孩子在長大成人前,生理上是完全沒有能力主動管理情緒的。
所以我知道“以暴制暴”絕不是好方法,雖然半夜被孩子的兩輪哭鬧搞到神經衰弱,我還是會暗示自己,如果我不想事情變得更糟,我就得先管好我自己,不能發(fā)飆。
之前分享過不少情緒管理的辦法,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我而言還有一點很有用:預設這就是一場很持久很持久的“戰(zhàn)爭”。
從一開始,我就不期待孩子會立馬消停,想著她會哭很久,有了這個心理準備,在我的“計劃”內,我就會覺得無論鬧多久,事情并沒有失控,會更容易有耐心……
二、思考我的目標:我到底希望實現什么目的?
養(yǎng)孩子就像自駕出門要輸入目的地開導航,不知道去哪兒,我們就容易走錯路。
比如對于小葉子不想上學這件事,我就在想,我的目標是什么呢?是“必須去幼兒園”,還是其他?比如讓孩子學習到一些更重要的技能?
如果我的目標是前者,那我的處理無疑是“失敗”的,孩子最后沒有去。但我覺得當天到底去不去幼兒園,真的沒那么重要,相比之下,我更想讓孩子知道:雖然你是個孩子,你的決定也可以被尊重被理解,但你也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
所以我和她說,“可以的,但你要自己去和老師請假,告訴老師為什么哦,媽媽不能代替你做這件事,因為這是你自己的決定?!?/p>
三、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與自然后果。
遇到孩子不聽話、哭鬧,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去“講道理”。
但道理是“常識”的層面,我們告訴了孩子怎么做,但孩子卻不一定能懂。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是“體驗”,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他的選擇,到底會帶來什么結果。
比如小葉子有時候起床會不肯穿衣,明明外面的風嗖嗖的大,卻非要穿著睡衣就出門,這是典型的“常識層面”——“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而體驗呢,是我停止了說教,把她領到門口,說“你可以在這里站2分鐘,如果覺得不冷,我們就穿這身出門”,結果她就老實換衣服了。
當然我也遇過她一邊流鼻涕一邊還說“不冷”,這個時候我也不會強迫,而是說,“可以,那你去選一件你喜歡的外套拿在手上,如果冷你可以披,不冷你可以不披”。
有的家長可能不忍心,覺得萬一真凍感冒了怎么辦,我覺得是要看年齡的,我們不可能方方面面照顧到,幼兒園那么多孩子,老師也未必管的過來,真正的放心,是教會孩子自己知道冷暖、口渴肚餓上廁所并且知道如何表達需求、照顧自己。
話說那天,我就真的牽著孩子的手去了幼兒園,也允許她在睡衣外套了個詭異的“艾莎公主裙”……
去之前我和老師打了電話,簡單說明了情況,目的是我們說法達成一致,只能請假一天。
到了幼兒園,小葉子自己和老師說了“我想請假一天”以及為什么(說她想去買面包),老師很給力,告訴她,“可以的,老師今天可以給你假,不過,只有這一次哦,我們明天就要回來了,和老師拉勾。”
這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也達成了一個“提前約定”,每當她要反悔,我就溫和的提醒,“我們和老師的約定是什么?”
第二天一早,她還是不情愿,可是自己畢竟也是約定的參與人,不是老師和父母強迫的,所以縱然不情愿,會有這種“老干部”表情,但還是遵守了約定,我及時鼓勵了她,“謝謝你遵守了約定。”
四、放權不等于特權,做自己該做的事。
當孩子的要求被滿足,確實沒去上幼兒園,你會怎么做?
我看到一個也不愛上幼兒園的孩子,拉著父母的手在外面玩得可歡了,他媽媽還說,“唉,今天本來要出門辦事,計劃都被打亂了?!?/p>
如果孩子發(fā)現,自己不去幼兒園,可以得到家人的全部關注與陪伴,他會有個信念:家里確實比幼兒園好玩太多,都圍著我轉,我還是不要去!
所以我不會選擇被孩子的節(jié)奏牽著走,我會告訴她,我原本想要做什么,因為她不去幼兒園,哪些計劃被迫調整,但是我還是要完成我的工作,所以媽媽不能像周末那樣陪著你、隨叫隨到。
這也是正面管教中所說的“決定你要做什么”,我猜小葉子以為在家很好玩的一天,其實是有些失望的:因為我會在電腦前堅持工作、奶奶也會該出門就出門。
可能有的人會問,我家孩子不會配合啊,不可能答應去和老師請假,在家也不會允許我做自己的事啊。
確實,我分享的不是一定有效的方法,而且,這和我們平時建立的親子關系、安全依戀,以及我們過程中的態(tài)度是很有關的,需要的是個“組合拳”。
事實上,小葉子在家發(fā)現我不能一直陪她,還是要求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又和我上演了作鬧大戰(zhàn),最終我的工作計劃,還是被徹底地打亂了,而且我在孩子情緒平穩(wěn)后,也陷入了低落(之后會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更有益的部分,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我會與孩子給的挑戰(zhàn)共存、共生,無論學習了多少,都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會配合。
放棄“必須有效”本身,就是放下控制、放過自己;相信“可能有效”,就會向前一步,多一些選擇與覺察,也多一些柳暗花明的驚喜。
為什么孩子剛上幼兒園會反復生?。?/p>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很少生病,上了幼兒園之后就經常生病,最多見的是發(fā)熱、流涕、咳嗽等。那倒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1. 開始集體生活,接觸病菌的機會增多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從單純的家庭環(huán)境進入人員眾多的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接觸病菌的機會也相應增多,生病的機會自然也會增多
2.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生病太少
家長對孩子的看護盡心盡力,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前都很少生病,有的甚至從未生過病。但這并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孩子生病的過程實際上是免疫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孩子早生病免疫系統(tǒng)也會早成熟。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前很少生病,那么也表示他的免疫系統(tǒng)還不夠成熟,上幼兒園后接觸病菌的機會增多,卻沒有足夠的免疫力來抵抗,也就更容易生病。
3. 孩子上幼兒園前生活環(huán)境太干凈
為了不讓孩子接觸病菌,有的家庭非常注重環(huán)境衛(wèi)生,寶寶用品、家里地板都經常用消毒液消毒,孩子外出也很少接觸大自然,在這樣幾近無菌的環(huán)境下長大,孩子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等孩子到了幼兒園,受到復雜環(huán)境的刺激,孩子就很容易出現咳嗽、流鼻涕等過敏性疾病。
4. 孩子衛(wèi)生意識不強
孩子在幼兒園接觸各種玩具,和小朋友各種肢體接觸,很容易接觸各種病菌,但卻沒有足夠的衛(wèi)生意識,老師也不一定能完善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病從口入,很容易發(fā)生交叉感染。
5. 孩子離開父母心情不好影響免疫功能
孩子的情緒也會影響健康。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等不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亂,陌生的環(huán)境會促使孩子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和小便,常常出現憋著大便和尿的情況。因此,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很容易出現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如感冒、扁桃體炎、腹瀉、手足口、便秘等。
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讓孩子少生病,家長需要這樣做:
1. “家園”作息保持一致
在家里,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現象很頻繁,而一旦上幼兒園開始有規(guī)律地作息,一時之間孩子會不習慣。因此,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時間來調整孩子的作息和進餐時間,開學后,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應保持幼兒園作息。
2. 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
手是致病菌傳播的重要媒介,每個人每只手上大約有100多種細菌,一雙未洗過的手上最多約有幾十萬個細菌!因此,洗手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家長要教會孩子從小養(yǎng)成洗手的習慣,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等。
3. 養(yǎng)成及時喝水的習慣
感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就是通過口鼻進入身體的,口腔、鼻腔粘膜保持濕潤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感冒病菌的入侵。所以可以適當多喝水特別是多喝一些補充電解質的水,如果汁,讓身體維持在水分和電解質充足的狀態(tài)。要教會孩子適當多喝水,不要等到覺得口干舌燥才找水喝。
4. 注意飲食,晚上不要吃太多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好,于是晚上就準備很多孩子喜歡吃的菜,周末還會準備大餐給孩子打牙祭。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營養(yǎng)不均衡,特別是孩子小,脾胃嬌嫩,吃太多,脾胃不合,最容易生病。
5. 孩子生病了要休息
在這里要告訴家長朋友,寶寶病了不要繼續(xù)上幼兒園。我們經常會看到,幼兒園小朋友帶著藥上學的,老師的任務是發(fā)藥,曾經有超過一半的小朋友都在吃藥的時候。寶寶病了會帶有病毒細菌,會通過打噴嚏、流鼻涕傳播感染,這樣對沒有患病的小朋友不好。而寶寶病了需要休息才能好的快些,帶病上學不利于病情恢復。
6. 保證戶外活動的時間
室內經常有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等情況,多進行體育鍛煉特別是多進行戶外活動可以提高孩子的體質。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到公園游玩、戶外騎車等。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也可以強健體魄。但不要去商場或是游樂場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活動后容易出汗受涼,并接觸更多的細菌及病毒,導致孩子感染生病。
注:資料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興致勃勃教孩子一個新知識時,被孩子一句“我不會”的冷水一盆潑下,喪氣之余對孩子的“愚鈍”也很是惱火。
孩子一次兩次地說著“我不會”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總是把“我不會”這句話掛在嘴邊,那么家長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孩子出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 01 -
“我不會”,是因為所有人都說我很笨
之前我在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碰到一位媽媽帶著他8歲的兒子。
聽到這位媽媽吼道:“你能干點啥,這么笨,連道題都不會做,將來想跟你爸一樣賣菜嗎?”
“我不會做,再說,我為啥長大了就不能賣菜,挺好的呀?!?/p>
媽媽聽到兒子這樣說,立馬就抄起了旁邊的棍子往孩子身上打去。
我當時趕緊攔住那位媽媽的手,生怕她再打下去,傷到了孩子。
接著,我走到了孩子的身邊,蹲下來告訴他:“孩子,其實你一點都不笨。
沒想到孩子卻說:“在學校老師說我笨,回到家媽媽也罵我笨,我那么笨了,怎么會做呢?”
聽到這話,那位孩子的媽媽對我尷尬的笑了笑,不知道她當時是什么感受?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那上面那位孩子一樣,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已經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p>
- 02 -
“我不會”,是因為我覺得好難
有個媽媽跟我分享過一個故事,她說兒子當時學寫數字,也經常說“我不會”。但是她當時沒有質疑孩子的智商,而是拿出自己的耐心,手把手教孩子寫了兩個。
之后孩子就會自己寫了,而且只要寫的好看一些,她就會特別真誠的夸孩子:“哇,你寫的真是越來越好了?!焙⒆勇牭胶蠛荛_心,于是繼續(xù)寫,而且寫一個,自己就夸自己一句真棒。
但是,有一次她教孩子學寫數字9,教了好幾遍孩子都不會寫。心里就特別著急,就沖孩子發(fā)了脾氣:“這么簡單,怎么還是不會呢?”孩子明顯感覺到了她的情緒,就開始退縮說:“我覺得好難啊,不會,我不寫了?!比缓?,把鉛筆也放在了桌子上。
結果,這位媽媽意識到了自己剛剛的不對,然后立馬溫柔的對孩子笑笑說:“你看你最后寫的這個9,就比剛才的好看多了,已經進步了。要不要再寫一個?”“不寫,太難了?!焙⒆余僦鞂寢屨f。
“不難的,來,我再教你一下。你這么聰明的,肯定越寫越好?!焙⒆勇牭竭@里,才變得開心起來,拿起筆開始寫。
其實有時候,孩子說“我不會”也是對面對困境時的一種退縮表現。
每個孩子天生就有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內心都渴望著變優(yōu)秀,得到父母及周邊人的認可。
- 03 -
“我不會”,是因為父母會幫我的
多多學習上很聰明,但是一旦遇上生活自理上的事情,往往都做不好。有一次上勞動課,老師教大家削水果皮,其他同學都完成的很好,唯獨多多不知道該怎么做。
于是,她坐在角落里哭了起來:“我不會?!崩蠋熃涍^了解才知道,在她的家庭中,父母都是不讓她做任何事情的,就連掃地都沒讓她干過。
像多多這種情況其實很多,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吃苦,所以大包大攬。你說,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呢?
所以從一開始,父母就要教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思想。不過,有些父母跟我講,孩子可懶了,讓他干了,但是他不想干,我也沒辦法啊。
其實,孩子不懶的,最懶的還是父母。懶得教育孩子獨立的性格,所以干脆大包大攬;懶得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所以直接說:“你跟別人家的孩子好好學學”;懶得反省自己,所以會覺得:孩子身上怎么這么多毛病?
所以,孩子真的懶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句的“我不會”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用心的解讀孩子背后真正的想法。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起保護他們吧,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下長大。
小孫子跳跳去幼兒園已經七天了。從第三天開始,早上很不情愿去,不換衣服,嘴里一直在說“我不愿去幼兒園””“我不要去外面玩”,盡管這樣還是送他去了。因為是剛開始送,為了使他能盡快熟悉環(huán)境,認識小朋友,到幼兒園以后,我?guī)退粤嗽绮驮匐x開。老師接過去他就開始哭,我得趕快離開而且不要回頭。從這幾天送的情況以及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來看,總結了幾條可以借鑒。
1、必須堅持天天送去,態(tài)度要堅決,要說“明天該去幼兒園了”,不要說,“明天去幼兒園好不好?”也不要哄騙孩子或者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鬧也不能動搖。若有可能,開始幾天您可以稍早一點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2個人時,增加孩子孤單、想家之情。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轉身走,班里老師是有辦法安慰孩子的。不要兩眼淚汪汪,一步三回頭,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會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獨。實際上,孩子哭幾天就會好的。
3、向老師了解孩子一天的表現,有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以表揚,這對孩子是一種精神安慰。
4、從幼兒園接回家后多與孩子談談幼兒園的生活,讓他表演在幼兒園學的兒歌舞蹈,從正面引導孩子對園里生活的美好回憶。
5、切記要多說幼兒園的好處,多講老師如何講故事、教兒歌、讀書識字等孩子喜歡的事情。不要以送幼兒園作為對孩子的威脅,這樣他會加深對幼兒園的反感。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既是新的環(huán)境,也是陌生的環(huán)境,幾乎一天見不到家里人,心里很孤獨,缺少自信心。所以家長必須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多與小朋友認識,告訴他要和小朋友搞好團結,要交朋友,相互愛護。要適應集體生活,增強自信心。
孩子到了6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開始逆反也會有打人、罵人等行為出現,不論什么原因,爸爸媽媽都不應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寶寶罵人、打人,就一味訓斥孩子、或者打罵,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和反思大人的言行對寶寶所產生的影響。
寶寶動手打人,大人要先嚴厲地告訴寶寶。 不許這樣做再耐心細致地向寶寶講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師或爸爸媽媽幫助解決,打是沒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領寶寶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問。再讓寶寶主動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再打人。
可以利用故事、兒歌及其他形式向寶寶灌輸道理,講解行為標準。使寶寶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如果寶寶好打人、罵人、搶東西的毛病通過教育一時還難以改正,還可以采取短時間地不讓她游戲權利或將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暫時沒收的方法,使孩子認識到打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歡,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們才樂意和他玩,幫助他改正缺點。
孩子行為轉變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家長都應該及時鼓勵,使寶寶明白打人、罵人、搶東西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歡,有錯就改大人才喜歡。
另外,家里不要有人做和事佬,這種行為不管怎么說都是不對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但是對這樣不好的行為不能姑息,否則養(yǎng)成習慣再改就更難了。
叫他起床慢慢悠悠,讓他寫作業(yè)磨磨蹭蹭,帶他出門更是慢得讓人心急。孩子做事拖拉,是不是經常讓你著急上火?如果孩子的這種做法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成為他一生的壞習慣。
應對策略
○讓孩子承受拖拉造成的后果,不要替他們做什么,也別總是提醒他們,許多孩子只有承擔了后果才能吸取教訓。
○不要問孩子可以用“是”或“不”回答的問題,除非你愿意接受“不”這個回答。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是分享權力的一個辦法,比如問孩子“你五分鐘后去做還是十分鐘后去做?”
○父母首先要說到做到——— 如果你是認真的,要堅持到底。你提出要求,孩子卻說“等等”時,告訴孩子:“這不在選擇范圍內?,F在就要去做,做好了叫我,我要檢查。”然后等孩子行動。
○不要指望孩子在你上班的時候把事情做好,也別指望事情能在你回家前做完。最好規(guī)定一個最后期限,你要在他們身邊監(jiān)督執(zhí)行。
○問問孩子是否認為拖拉是自己的問題,是否需要幫助他們來解決。如果需要,幫他們制定一個計劃,從最后期限開始,給所有需要完成的步驟制定一份時間表。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機會,讓孩子可以犯錯并在你的幫助下從事情后果中接受教訓。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表示他在和朋友出去玩之前把事情做完,但卻并沒有完成,不要提醒他。等到要走的時候,告訴孩子他得跟朋友打個電話說晚會兒到,因為他得把事情做完。
○如果你認為孩子做事拖拉是因為任務太艱巨,你可以幫助他從簡單的步驟開始做起,讓他知道錯誤是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而且他也不必追求完美。
○尊重孩子自己的風格。有的人在壓力的情況下做得更好。在你看來,孩子是在拖拉,但孩子也許在等急中生智的機會呢。
相信《孩子上幼兒園愛哭家長該怎么辦》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Q:男孩3歲1個月,一說幼兒園就反應特別激烈,如果明年九月份再入園會影響他的發(fā)展嗎?我該做些什么才能幫助他更順利的入園呢? 對于一個三歲一個月的孩子來說,入幼兒園太晚的話,我認為會有一些影響的。對于這...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后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里,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
有了孩子以后,我深刻地意識到,他們的小脾氣就像龍卷風,說變就變,有時候明明說好的事,也會莫名其妙地變卦,突然就不同意了。 比如我家娃上幼兒園,整體上還算順利,老師也說她在幼兒園很合作,還交到了朋友,按...
為什么孩子剛上幼兒園會反復生?。?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很少生病,上了幼兒園之后就經常生病,最多見的是發(fā)熱、流涕、咳嗽等。那倒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1.開始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