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搜索到的“張衡傳課件”相應資料,熱烈歡迎您的到來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成為您的啟蒙導師。教案課件既關系到教學步驟,也關系到教學的課程標準,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和課件是建立高效課堂的核心。
【學習目標】
1、了解范曄的生平和《后漢書》。
2、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深入了解張衡。
3、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學習重難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
2、了解張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簡介
范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歷史學家。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逗鬂h書》的記述,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該書既具史家識見,又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司馬遷(西漢)的《史記》、班固(東漢)的《漢書》、范曄(南朝宋)的《后漢書》、陳壽(西晉)《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2、關于人物傳記:
傳記的特點:
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的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3、張衡簡介
張衡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偉大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詩文俱佳,造詣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見的全才。在自然科學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歷法、數(shù)學、機械、氣象;在社會科學方面,歷史、文學、經(jīng)學、哲學、禮法、繪畫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學方面為我們留下了震驚世界的渾天儀、地動儀、獨飛木雕等偉大發(fā)明,又在社會科學方面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理論著作和文學作品。他的《二京賦》,達到了漢代大賦長篇巨制的極致;他的抒情小賦為賦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途徑;他的詩是我國七言詩由發(fā)展到成熟的一個標志,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自學過程】
1.給下列句中劃線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屬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應()④五載復還()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a.游于三輔()
b.雖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c.伺者因此覺知()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④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b.以精銅鑄成()
3.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合作探究】
1、這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張衡的?文章記敘的重點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結構。)
2.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何以見得“才高于世”?其“從容淡靜”又表現(xiàn)在哪里?
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的材料的?
4、和《屈原列傳》相比,這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是什么?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動儀的構造,增強民族自豪感。
4、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說明的寫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話介紹張衡設計制造的地動儀。
重點難點:
1、理解地動儀設計上的特點。
2、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插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觀測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國家地震局都能準確及時地進行地震預報;將地震滅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可是在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進行地震預報的呢?通過學習課文,你就會明白。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看圖、說圖意,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記憶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學習生字。
(2)重點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書,解決不懂的詞語。
四、學習感悟,精讀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自由匯報。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自由讀第2~4自然段,讀懂什么就說什么。
(2)學習匯報讀懂的內容。
2、學習課文第5~10自然段。
(1)默讀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問題。
張衡是怎么會知道陜西會發(fā)生地震的呢?他所設計的地動儀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A、因為在張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頻繁,有好幾次就發(fā)生在洛陽附近,引起了張衡的注意。
B、張衡是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測定地震的儀器地動儀所以最先知道陜西發(fā)生的地震。
C、地震儀是用銅做的,直徑八尺,樣子像個大酒壇,在外壁上倒掛著八條龍。八條龍的龍頭,分別朝著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里都含有一個銅球。每個龍頭下面,蹲著一只銅蛤蟆,哈蟆仰著頭,張大嘴巴,哪個方向發(fā)生地震,對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張開,龍嘴里的銅球就會掉在銅哈蟆嘴里。
D、陜西地震那天,地動儀朝西面的龍嘴里的銅球落下來了,所以張衡知道京都西面發(fā)生了地震。
3、圖文對照,加深理解。
(1)先看圖,想想圖上所畫的內容。
(2)再讀課文第8、9自然段,看看與圖上內容是否相符。
(3)閉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動儀是什么樣的。
4、激情朗讀。
5、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6、老師引導,這樣造型美觀、精巧、靈敏的儀器,你想不想介紹給別人呢?
三、講解地動儀。
1、自由寫、說(圍繞課文8、9自然段)
2、上臺講解。
3、評比、指導,(注意條理性、語言通順,內容充實)
四、延伸小結。
張衡通過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的儀器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能學科學、用科學也能成為一名發(fā)明家,造福人類。
板書設計:
17張衡和他的地震儀
偉大的科學家精通天文歷法
地動儀:測定地震、精巧、靈敏、準確、造型美觀
《張衡傳》是第四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第四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人。
物傳記,而《張衡傳》這篇文章短小精煉,更能突顯傳記文章的寫作特點,所以這節(jié)課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二、情感目標
從張衡成功的原因上認識其人,并體會“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內涵。
教學重點:課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
傳記的一般寫法
教學方法:講讀法和重點突破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由張衡和地動儀的錄像片段導入新課,再展示一張渾天儀圖片。
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張衡不但在地震方面、天文學方面有如此杰出的貢獻,在文學方面,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地理學、數(shù)學等方面廣有建樹。郭沫若曾為他題詞:如此全面發(fā)展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今天我們就學習后漢書中的《張衡傳》,全面了解張衡其人。
2、作者范曄
提起后漢書,不得不了解它的作者范曄。
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人。歷史學家,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能隸
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元嘉彭城太妃卒,曄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成一家之作。這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后漢書的成書背景。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二十四史前四史年代和作者。
西漢司馬遷《史記》
東漢班固《漢書》
南朝劉宋范曄《后漢書》
西晉陳壽《三國志》
3、分析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出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
善、屬、游、因、觀、通、貫
舉、辟、奇、召、乃
古今異義詞:從容
翻譯句子: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②問題一:第一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或特點呢?(讓同學總結)
生:這一段寫了張衡的文學方面的成,和他的性格。
問題二:用文章中的話怎么說?
生:善屬文、做二京賦,性格特點是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
明確:這一段寫了張衡文學成就和他的一些性格特點。
2)第二自然段
①用幻燈片顯示第二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
機巧、致思、雅、特征、拜、公車、遷、陰陽、正
由學生翻譯以下句子: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并指出其中的特殊句式。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一位同學概述一下:
學生:作渾天儀,寫《靈憲》、《算罔論》。
明確:第二段主要寫了張衡
善機巧,作渾天儀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3)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顯示第三自然段的重點文言知識
轉、輒、徙
找位同學翻譯這一段話。
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下面看第四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詳細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幻燈片上左邊是地動儀的外形圖片,右邊是書中“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幾句話。
問題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兔鳥獸之形。”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地動儀是精銅鑄成,直徑有八尺,外形像酒樽。
明確:這幾句話從材料、大小、外形,裝飾幾方面介紹了地動儀
出示幻燈片,左邊是內部構造示意圖,包括橫部圖和豎截面以及
右邊是文中幾句話: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邊講解這幾句話,邊用幻燈片放映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圖,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效果。
5)第五、六自然段
①出示幻燈片,幻燈片的內容是第五六自然段中的重點文言字詞:帷幄、目、下車、視事、乞骸骨。
因為第四五段中涉及到當時的背景,所以由師生共同翻譯這兩段。
②這兩段主要寫了張衡哪方面的成就呢?找同學回答。
生:有第六自然段中的“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理政”可以看出主要寫張衡的政治才能。
明確:這兩段主要講了張衡在政治方面的才能。
4、人物傳記的特點
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這篇文章中重點的文言字詞,每段的內容我們也分析完了那下面我們回過頭來從頭看一看張衡的主要貢獻。
善屬文,通五經(jīng)貫六藝,作《二京賦》文學成就
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
善機巧,作渾天儀,作地動儀科學成就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治威嚴,整法度,上下肅然,稱為政理政治才能
問題一:作者在寫張衡成就時,有沒有側重點?
生:有,重點介紹了張衡的科學成就,在科學成就中又重點介紹了候風地動儀。
明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有所側重,重點介紹了張衡科學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候風地動儀。
問題二:范曄在寫張衡的這些成就時,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據(jù)?
生:按時間順序,文中有永元中順帝初陽嘉元年永和初
永和四年
師:下面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傳記的一般寫法:
先寫人名、籍貫、品性綜述,然后按時間順序,選擇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
5、情感價值態(tài)度
張衡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僅僅是他智力超常嗎?
張衡曾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所以張衡之所以取得驚人的成績,他靠的是勤奮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發(fā)揮勤學苦練的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的人。
6、課后作業(yè)
翻譯課后練習題句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shù)奶幚矸椒ā?/p>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fā)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zhàn)亂之中,現(xiàn)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xiàn)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jù)《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p>
二、解題
1、“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3、 文史專名
(1) 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 ( 學問和技能 )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 連辟公府(bì) 鄧騭(zhì) 璇璣(xuán) 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 河間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fā)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jié)):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jié)):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jié)):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疑、點撥
實詞: 屬、貫、辟、奇、就
虛詞 : 乃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fā)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yè)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jié))
二、科學成就(2-4節(jié))
三、政治才干(5、6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構,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疑、點撥:
實詞: 雅、征、再、遷、員、尊、發(fā)、制、方面、怪、征
虛詞 : 以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shù)陌才?,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 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xiàn)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疑、點撥
實詞: 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 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 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xiàn)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爸瓮?,整法度”表現(xiàn)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shù)脑~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 (輝煌的)科學成就 (卓越的)文學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本文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學” 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 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fā)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fā)展的,提高綜合素質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我們學大專家為大家準備的這份張衡傳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復習一下,相信大家對張衡傳這篇文言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張衡傳教學設計
固市中學 高一語文組 王博
【三維目標】 :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弄懂一些專指詞語,疏理文言否定詞。
2、學習記敘和說明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了解張衡一生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而體會傳記詳略剪裁作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張衡的一生。
2、了解與課文有關的文化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A
①衡少善屬文(shào)
②不好交接俗人(hào)
..③累召不應(yìng)
④五載復還(huán)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A ①a.游于三輔(于,介詞。表處所,在;)
.b.雖才高于世(表比較;)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表范圍,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因,介詞。趁(機會))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通過、藉)
.c.伺者因此覺知(因為;)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召,動詞)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征象,證據(jù),名詞。)
.④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詞)
.b.以精銅鑄成(純,形容詞)
.3.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B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芭e”、“辟”為被動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斑B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他),(他)沒有應召?!捌妗?,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的主語(即兼語)“其”。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獱钫Z后置。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八洝保八?動詞、組成名詞性結構?!拔粗小奔础拔从兄保穸ň浯~賓語前置。
三、文學常識。B
1、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
2、張衡介紹
張衡(78---139),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為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
3、關于《后漢書》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筆流暢,即具有史學識見,又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xù)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
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四、結合課文語句,識記下列文化常識:B
1、文史專名 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1)五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2)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舉孝廉不行
(1)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2)舉:推薦。(被)舉薦任官 連辟公府不就
(3)辟:征召,招來授官。(被)召
(4)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5)就:就職,任職。公車特征拜郎中
(6)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征拜尚書(7)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出為河間相
(8)出:離京去外地為官。衡下車
(9)下車:指官吏初到任。視事三年
(10)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11)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累召不應
(12)召:召請來授官。(13)應:應職,接受官職。拜為上卿
(14)拜:任命。授給官職。再遷為太史令
(15)遷:調動官職。左遷,降職貶官。再轉復為太史令(16)轉: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17)徙:調動官職。上書乞骸骨
(18)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學校及相關詞語
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1)太學:最高學府。
(2)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五、文章結構分析。C 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結構提綱。
分析: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結構提綱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
(1)張衡的潛心科研
(2)張衡的不慕名利
(3)張衡的重大發(fā)明
第三段(第5、6自然段):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六、布置作業(yè): 梳理文言基礎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積累聞言基礎知識。
2、了解張衡一生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文言基礎知識展示A
1、解釋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常從容淡靜 古: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舉孝廉不行 古:不去(應薦)。今:不可以。..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古:篆,篆文。文,通“紋”,花紋。今:漢字的一種..書體。覆蓋周密無際 古:四周嚴密。今:周到細致。..振聲激揚 古: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今: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奮起來。..尋其方面 古:方向。今:事情或事情的一面。..衡下車,治威嚴 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下來。..上下肅然 古:整肅,老實收斂的樣子。今:十分恭敬的樣子。..中有都柱 古:大。今:都市或用作表范圍的副詞 .
2、指出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時天下承平日久 名詞作狀語,“當時” .衡少善屬文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妙盡璇璣之正 形容詞作動詞,“研究透了”;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奇” .
二、問題探究
1、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是怎樣寫的?A
分析: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2、張衡有哪些可貴的品格? B 分析:他的可貴品格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不慕名利,先是“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累召不應”,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也無所謂,由此反復說明了張衡的高潔。不僅如此,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風氣,經(jīng)十年苦心構思寫成《二京賦》用以諷諫;一上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將圖謀不軌的“奸黨”“一時收禽”,都反映了他對當時奢靡庸俗風尚的不滿和對不軌行動的斗爭。這是他從容淡靜、不尚虛浮的品德。
二是“無驕尚之情”。他年少時便“善屬文”、“通五經(jīng)”、“貫六藝”,全面發(fā)展,甚至“才高于世”,卻始終“無驕尚之情”,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不尚虛浮而又謙遜踏實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撲在科研工作上,在獲得兩次擔任太史令、有機會觀察天象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之后,渾天儀、《靈憲》、《算罔論》,乃至候風地動儀得以相繼問世。
3、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是主要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他的重大發(fā)明地動儀來說明的。文章這部分是怎樣記事狀物的? C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時間——陽嘉元年
名稱——候風地動儀
材料——以精銅鑄成
外形——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構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作用——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評價——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驗證——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候風地動儀是十分精致靈巧的:都城洛陽與發(fā)生地震的隴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動儀竟能及時測報,可見其靈敏準確的程度。文章的這部分的介紹深入細致,清晰扼要,文字簡練,而又形象生動,跌宕多姿,寫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風地動儀雖已失傳,根據(jù)這段文字卻能復制還原。今天讀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為一般的傳記作品,更可把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來學習,讓學生讀了以后仿照著寫一段說明文。
4、本文寫了張衡的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三個方面的內容,卻又并非彼此獨立。它們是如何相互聯(lián)系的?C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別著重寫了一個方面的內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聯(lián)系。比如第1段的“從容淡靜”與第2段的“不慕當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諷諫”與第3段出任河間相時的“治威嚴,整法度……稱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經(jīng),貫六藝”“才高于世”與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等等。我們都能看到張衡無論是平時為人還是政治才干,無論是謙遜自處還是潛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貫、渾然一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5、本文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寫得那么具體細致、清晰扼要,還由于作者是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并說明事物的特點的。深入理解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學生記事狀物能力的提高(這一內容,可作為基礎好一點的班級進一步探討之用。)D 分析:大體上可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即第一句,點明地動儀制作的時間和名稱。
第二層“以精銅鑄成……周密無際”,寫地動儀的構造。構造寫得井然有序:先寫材料,再從大小、形狀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飾綜述整體的構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從外過渡到內,分述內部構造,然后又回述整體構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讀者既看到地動儀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內中的機構。這是具體事物說明的關鍵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內在聯(lián)系決定說明的順序。這可算是地動儀的“靜態(tài)”。
第三層“如有地動……未之有也”,寫地動儀的功能,或者說是它的“動態(tài)”吧。這里用“振”、“吐”、“銜”幾個動詞準確、連貫,說明都柱、龍首、銅丸、蟾蜍的報震功能的靈敏,卻只用了十三個字的一個假設復句,“振聲激揚……”是說功能的自動?!半m一龍發(fā)機……”一句說明地動儀八道機關的報震功能的準確。唯其功能靈敏、自動、準確,而且從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稱贊。功能,是具體事物說明必不可少的內容。
構造,要寫得條理清楚、具體精確,功能,要寫得恰如其分、切合實際。
第四層“嘗一龍機發(fā)……所從方起”,寫地動儀的驗證。這看似設下的波瀾,以顯示“合契若神”的效果,點出科學史上的重要貢獻,實際更可使讀者領會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重要意義,即從此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架觀察地震的科學儀器。
總之,這段文字除開頭的時間與名稱之外,是從地動儀的外形、構造、功能和驗證幾個角度去觀察并說明事物的特點的,值得好好學習。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fā)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zhàn)亂之中,現(xiàn)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xiàn)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jù)《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p>
“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發(fā)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jié)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wèi)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jié)選自《后漢書》。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y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jīng)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xù)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xiàn)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xiàn)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jù)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qū)的險惡環(huán)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xiàn)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lián)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的結構。
第二部分是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1. 了解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教學目標:1. 了解傳記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從書題三、四、五可見,課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既有文言詞句方面的知識,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識。只有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掃清閱讀的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從而理解的內涵。對課文中涉及地這些文化、語言方面的知識,必須經(jīng)常地加以歸納總結整理,并遷移動用,以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 . 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7)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17)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1)年號紀年。
(2)地名。
(3)學校。
4 . 課堂綜合拓展練習。
解釋加點詞語:
(1)李將軍廣者,隴西成記人也。
(2)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3)徙為上谷太守。
(4)后廣轉為邊郡太守。
(5)遂造太學受業(yè)。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
(7)除蘭臺令史。
(8)后遷玄武司馬。
(9)永元初,太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
(10) 肅宗特詔公車征,病不行。
(12) 以耕織為業(yè),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詞。
①皆:皆隱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營立觀。
②咸: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江表英豪咸歸附之。③盡:妙盡璇機之正。/盡收其他。/盡失其度。
(2)表示長久、經(jīng)常的副詞。
(3)表示否定的副詞。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⑴被動句(①—③無被動詞,④—⑧有被動詞)。
①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③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張衡傳》主要扣住兩點,一是詳略得當,二是語言簡煉、形象、具體;
2、通過課文學習,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3、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價值觀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區(qū)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法、講讀課相結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用圖片導入:先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的圖片,然后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幅圖片,說說圖片中的儀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發(fā)明這個儀器的是哪朝科學家叫什么?(待同學們回答后,教師繼續(xù))
地動儀 張衡
對,這個儀器叫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fā)明家和政治家張衡發(fā)明的。(張衡,就是從小喜歡數(shù)星星的那個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他生平事跡的文章——《張衡傳》,讓我們一起走進張衡的心靈世界。
二、作者范曄及《后漢書》:
該文選自《后漢書》。作者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后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南朝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xù)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王應麟則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后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三、解題。
傳,傳記,記敘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敘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事跡,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2)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無征(證明)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征收)
(3)因
因入京師(因而)
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5)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6)制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4.通假字。
員徑八尺(“員”通“圓”)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4)介詞結構后置句
果地震隴西
(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為太史令
(6)狀語后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①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shù)。(學問和技能)
五經(jīng)十《樂》。(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④經(jīng)、傳:“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⑥史漢:《史記》《漢書》。
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上書乞骸骨”)
(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 陽嘉元年 永和初 元豐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qū))
京師(京城)
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jiān)(明清最高學府,入監(jiān)讀書稱監(jiān)生)(“老監(jiān)生”)
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
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張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韓愈字退之 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 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 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yè):
鞏固上述文言知識,并認真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課文特點探究:
1、本課文詳細介紹了張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可先讓學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yè)、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吧偕茖傥摹闭f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游于三輔,因人京師,觀太學”說明他注重社會實踐。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實的基礎,并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jīng),貫六藝”。在敘述了其“才”后緊接著敘述其德。“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本哂兄t虛穩(wěn)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tǒng)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xiàn)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而《二京賦》進一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fā)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lián)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后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7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一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xiàn)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斗爭一事?!瓣幹辄h姓名,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一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張衡“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張衡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他最杰出的貢獻是研制成功史無前例的候風地動儀。課文重點記敘的是張衡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因而對候風地動儀作了詳細的介紹。
課文語言質樸簡練。如“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倍潭潭郑蛯懗隽藦埡獾膶W歷、水平和特長。“……不行,……不就,……不應?!背浞直憩F(xiàn)了張衡不慕名利的品德?!昂庀萝?,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節(jié)奏感很強的語言,表現(xiàn)了張衡的態(tài)度果斷,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qū)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fā)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2、寫作特點:讓學生根據(jù)上述分析,自己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jīng)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chuàng)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記敘語言非常質樸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應”、“不慕”等句用語非常質樸通俗,毫無雕飾,卻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張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說明語言十分準確簡潔。例如,第4段中僅用140多字就將候風地動儀的有關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可見用語簡潔;用酒樽描摹儀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見其用語之準確。
二、學生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么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tài)度嚴謹,德才兼?zhèn)?,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又是怎樣寫的?
提示: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柳敬亭傳》都是。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姓名、籍貫,結尾寫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張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提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其“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5.本文和《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相比,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示:《張衡傳》以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簡要概括其一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科技發(fā)明進行介紹,其中著重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而對其品德為人的描寫都散見于字里行間,貫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筆調沉靜,文字質樸。
三、課堂鏈接:現(xiàn)代傳記文的閱讀
精儀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zhèn)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數(shù)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彼安换嘉恢蛔?,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fā)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余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并研制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shù)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并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制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1、該文概括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學方面
藝術方面
文學方面
地理學方面
數(shù)學方面
氣象學方面
機械學方面
天文學方面
2、“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和 “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痹鯓永斫?和上文是什么關系?
科學和文學是對上述多種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總概括。這兩句是對全文的總結,和上文屬于分——總關系。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敘述、說明事物的方法及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虛詞'于',復習意動和使動用法。
3、了解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文詳略的剪裁。
【教學難點】
區(qū)別虛詞'乃'、'于'的用法。
【教學方法】
講讀課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
一、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
張衡
(78--139)東漢著名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等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為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為南陽重修的張衡墓題詞說:
'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
本文節(jié)選自《后漢書·張衡傳》,作為一篇科學家的傳記而節(jié)選,對原文有大量的刪節(jié)。
二、課文串講: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1)人也。衡少善屬文(2),游于三輔(3),因入京縣寫游學因此屬:連綴。
師(4),觀(于)太學(5),遂通五經(jīng)(6),貫六義(7)。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學習通曉熟悉比世人但驕通、貫:同義,精通,貫通。
尚之情(8)。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舉傲自大神情平時舉止行動淡泊嫻靜庸俗被推舉為從容:舉止行動,作名詞。
孝廉不行(10),連辟公府(11)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沒有去應(薦)屢次被征召就職太平
不逾侈(12)。衡乃擬班固《兩都》(13)作《二京賦》,因以(之)以諷
過度奢侈就模仿就用(這篇文章)諷
諫。精思傅會(14),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15)奇其才
喻和勸說(他們) 精心構思細致安排出眾超群
奇:以其才為奇,形作意動。
累召(之)不應。
聘請(他)應召
衡善機巧(1),尤致思(2)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3)衡善術
制造巧妙的機械致力鉆研常聽說術數(shù)方
學,公車特征(5)拜(6)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7)陰陽,
面的學問特地指名征召授給升就研究核實
公車:官署名陰陽:指日月運行。
妙盡璇機之正(8),作渾天儀(9),著《靈憲》、
的變化規(guī)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測天儀的道理制造出寫了
《算罔論》(10),言甚詳明。
語言道理更加詳細明白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11)。衡不慕當世(12),所居之官
再次調轉趨附當時的權貴擔任官職
慕:羨慕,趨附。
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往往多年升遷自從離開太史令的職務年后重回來(任原職)
陽嘉元年(1),復造候風地動儀(2),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儀器的)直徑長
合蓋隆起(3),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上下相合蓋住中間隆起杯作裝飾用圖形粗大的同樽:酒杯。都:大。柱(4),傍行八道(5),施關發(fā)機(6)。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挨著放置根桿設置關鍵(用來)撥動機關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7),皆隱在尊中,覆蓋周接它那些樞紐和(各種)機件的巧妙構造銅嚴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空隙(里的機械)關動清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脆響亮在旁守候機械的人覺察知道雖然龍首找那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8),合契若神(9)。
(振動龍頭的)發(fā)生的方位用事情來檢驗(彼此)符合(靈驗)如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10)。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從(已有的)記錄的內容(來看)這樣的事曾經(jīng)師學者咸怪其無征(11)。后數(shù)日驛(12)至,果地震(于)隴有學問的人都它沒有驗證過了幾天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到了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所從方起(14)。
信服巧妙從哪方位發(fā)生永和初,出為河間相(15)。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16);又離開(京城)做王逸華典章制度多豪右(1),共為不軌。衡下車(2),治威嚴(3),整法度,陰知(4)很多豪門大族彼此勾結干壞事一到任樹立威信整頓法令制度暗中察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之),上下肅然,稱為政理(5)。視一下子把他們逮捕起來舉國上下嚴謹守法稱贊是政治清明治理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書乞骸骨(7),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請求辭職還鄉(xiāng)(朝庭)征召封他為享年去世
三、小結課堂
學生復述課文大意、教者指導,體會張衡的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
四、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練習2、3
第三課時
一、關于人物傳記:
1、傳記的特點:
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二、結構提綱:
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1自然段)
2、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2--4)
(1)、張衡的潛心科研。
(2)、張衡的不慕名利。
(3)、張衡的重大發(fā)明。
3、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不行、不就、不應。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也無所謂,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風氣,經(jīng)過十年苦思而寫成《二京賦》以諷諫當世。一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對奸黨'一時收禽'。這些都反映了他的'從容淡靜,不慕當世'的品德。
2、'無驕尚之情'
年少時'善屬文','通五經(jīng)','貫六藝','才高于世',這些都反映他不尚虛浮而謙遜樸實的品德。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獲得象'候風地動儀'那樣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當,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本文全面地記敘張衡各個方面的成就,又重點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科技方面,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張衡為人,詳寫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他'上書氣骸骨',避害全身,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敘述以時間為經(jīng),以張衡事跡為緯。寫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以敘述為輔
《張衡傳》資料匯編
范曄(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出身世族家庭,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jié),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彭城王劉義康母親去世。葬前的晚上,百官吊唁,范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縱酒夜半,觸怒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范曄一生狂狷不羈,意志頗不滿于朝廷,晚年終于發(fā)作到了頂點,加入了彭城王謀反陣營。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黨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謀反同黨及往來檄書信札,謀反失敗。不久,范曄等被處死,連坐從誅的還有其弟廣淵、其子范藹等。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獄中,范曄寫了一篇《與諸甥侄書》,總結了他對文學、史學、音樂、書法的研究心得。他對花費畢生心血寫成的史學著作十分自負,認為和班固的《漢書》相比,毫無愧感。
在范曄《后漢書》之前,已問世的有關東漢歷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東漢劉珍等奉命官修的《東觀漢記》、三國時吳國人謝承的《后漢書》、晉司馬彪的《續(xù)漢書》、華嶠的《后漢書》、謝沈的《后漢書》、袁山松的《后漢書》,還有薛瑩的《后漢記》,張瑩的《后漢南記》、張璠的《后漢記》、袁宏的《后漢記》等。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在范曄著書之前記述東漢一代歷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書一出,諸家《后漢書》則日漸消沉,逐漸散佚。
《后漢書》
“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
______(劉知幾參見《史通》中《書事篇》和《補注篇》)。
二十四史中的《后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這部書記載了整個東漢(自光武帝劉秀至獻帝劉協(xié))近二百年的歷史?!逗鬂h書》九十卷。
《張衡傳》知識點
重點詞句
古今異義詞: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結交今:①連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的士人
3.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應薦)。今:不可以
4.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點、標志
5.尋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6.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國王:古:封建社會貴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國家的統(tǒng)治者;現(xiàn)代某些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7.衡下車,治威嚴。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常從容淡靜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
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連辟公府不就古義:征召。
今義:復辟。
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義:授給官職。
今義:拜見。
其牙機巧制古義:發(fā)動機件的樞紐。
今義:牙齒。
覆蓋周密無際古義:四周嚴密。
今義:周到細致。
振聲激揚古義: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
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尋其方面古義:方向。
今義: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車,治威嚴古義:官吏初到任。
今義:從車上下來。
中有都柱古義:大,音dū。又如:軍驚而壞都舍。
今義:都市;或用作表范圍的副詞(音dōu)
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時天下承平日久名詞作狀語,當時。
衡少善屬文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同上。
妙盡璇機之正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
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一詞多義
觀
①觀太學(觀摩學習)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通過、經(jīng)由)
⑥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⑦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
乃
①精思傅會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
①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
(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學。(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知識與能力
⒈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⒉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
過程與方法
1.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和技巧。
2.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神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范曄《后漢書》中的《張衡傳》一文,來了解和認識一位被郭沫若學生稱為“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屬罕見”的古代科學家張衡。
1、作為傳記,它的一般寫法是怎樣的?本文史怎樣寫的?
分析:按照傳記的體例,開頭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等都史。本文也是開頭介紹傳主的姓名、籍貫,結尾寫到傳主逝世的年代。所以本文史完全按照一般傳記體例的寫法來寫的。
2、記雖史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是否意味著要將傳主的一切事無巨細地寫進文章里呢?
分析: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地都寫進文章中,而只能史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
3、朗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材料的?并且列出它的結構提綱。
分析:文章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得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
①張衡的潛心科研②張衡的不慕名利③張衡的重大發(fā)明
第三部分(5——6):介紹張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二、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
1、文學才能
①善屬文(寫文章),游于三輔,因入京師(副詞,于是),觀太學(省略句),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②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精思傅會,十年乃成③《思玄賦》
2、科學成就
第二段:疏通文意,把握重點實詞,歸納語法知識。
第五段:候風地動儀的制造。
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
候風地動儀是十分精致靈巧的:都城洛陽與發(fā)生地震的隴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動儀竟能及時測報,可見其靈敏準確的程度。文章這部分的介紹深入細致,清晰扼要,文字簡練,而且形象生動,跌宕生姿,寫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風地動儀雖已失傳,根據(jù)這段文字卻能復制還原。今天讀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為一般的傳記作品,更可把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學說明文來學習,讓學生讀了以后仿照著寫一篇說明文。
3、政治才干
第五段:《思玄賦》的由來(疏通文意,把握重點實詞,歸納語法知識)
第六段:出任河間相時和奸黨斗爭的事。
三、分析人物形象
傳記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范曄通過寫張衡的卓越文學才能、輝煌的科學成就、杰出的政治才干突出人物什么樣的品格?(用文章中的語言來概括)
1、是“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他不慕名利,先是“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也無所謂,由此反復說明了張衡的高潔。不僅如此,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一下”的“逾侈”風氣,經(jīng)十年苦心構思寫成《二京賦》用以諷諫。一上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將圖謀不軌的“奸黨”“一時收禽”,這些反應了他對當時奢靡庸俗風尚的不滿和對不軌行為的斗爭。(史書載從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北方共發(fā)生大地震26次,張衡研制地動儀,測報地震,正說明了他不計名利、為民造福的品格)這是他從容淡靜、不尚虛浮的品德。
2、是“無驕尚之情”。他年少時便“善屬文”,“通五經(jīng),貫六藝”,全面發(fā)展,甚至“才高于世”,卻始終“無驕尚之情”,這確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不尚虛浮而又謙遜踏實的品德,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撲在科研工作上,在獲得兩次擔任太史令、有機會觀察天象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之后,渾天儀、《靈憲》、《算罔論》,乃至候風地動儀得以相繼問世。
四、總結
東漢書法家崔瑗評價張衡:“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惟有不為名利困擾之心,才可投入于鉆研中。張衡述志《應閑》中也提到:“約己博藝,無堅不鉆”(要求自己探求知識和技能面的廣博,要有攻堅精神)。這是他的鉆研精神,這是他的品格——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希望今天的這節(jié)課能幫助大家在學習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收獲!
原來也教過張衡傳但卻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這次卻很不一樣,我很欽佩他并對他生發(fā)了濃厚的興趣。我欽佩的是他六十多年的人生歲月里竟然做出了那么多的偉大成就,在地震學、天文學、文學、地理學、數(shù)學、氣象學、機械學、藝術都有不俗的建樹,我由此在想,這是一個怎樣的真實的人生呢?他又是怎樣面對那樣的社會現(xiàn)實呢?
文章記載得很簡單,但從文本中又不難發(fā)現(xiàn)成就他如此功勛的主要因素,我以為莫過于他的性情與生活態(tài)度了?!半m才高于世,但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與俗人交接.”寥寥數(shù)語,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張衡,正因為無驕傲傲慢之心才能從容豁達應對世俗人生,也才能保持內心真誠與執(zhí)著,也才能有如此多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這讓我想到了梁衡曾寫過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具備了女人引以為驕傲的容顏與美麗,完全可讓一個女子受用一輩子,但是居里最珍貴的就是沒有將一般女子引以為驕傲的作為自己生存的標準,而是選擇了執(zhí)著于科學研究的一條別樣的路,這期間的辛酸與苦楚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別人看到的是她頭頂上的光環(huán),卻無意中忽略了她背后的艱辛與艱難,有一句話很打動我,在居里夫人逝世后的筆記本里,依然有放射線在放射,這是怎樣的一種偉大與不凡呢,而我們今天也同樣是這樣看著張衡,背后的張衡應該是更值得我們去玩味與品評的,這也讓我再一次堅信:態(tài)度決定人生。沒有豁達淡泊的心何來豐厚的研究成果呢?我們要想使自己快樂,真的是需要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心靈的快樂的!
因此,這一次的教學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我更是將探究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作為全文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從而,我還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和處理材料。相對去年的教學,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我收獲了進步,也收獲了感動。
評課:
這是一節(jié)文言文教學的常規(guī)課,能在學生朗讀課文后進行正音知道;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課堂上表現(xiàn)比較老道;講解到位,有益于學生文言文字詞把握,長此以往,學生的文言文基礎會比較扎
【學習目標】
1、了解范曄的生平和《后漢書》。
2、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深入了解張衡。
3、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學習重難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
2、了解張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簡介
范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歷史學家。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后漢書》的記述,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該書既具史家識見,又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司馬遷(西漢)的《史記》、班固(東漢)的《漢書》、范曄(南朝宋)的《后漢書》、陳壽(西晉)《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2、關于人物傳記:
傳記的特點:
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的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3、張衡簡介
張衡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偉大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詩文俱佳,造詣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見的全才。在自然科學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歷法、數(shù)學、機械、氣象;在社會科學方面,歷史、文學、經(jīng)學、哲學、禮法、繪畫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學方面為我們留下了震驚世界的渾天儀、地動儀、獨飛木雕等偉大發(fā)明,又在社會科學方面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理論著作和文學作品。他的《二京賦》,達到了漢代大賦長篇巨制的極致;他的抒情小賦為賦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途徑;他的詩是我國七言詩由發(fā)展到成熟的一個標志,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自學過程】
1.給下列句中劃線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屬文()()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應()④五載復還()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a.游于三輔()
b.雖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c.伺者因此覺知()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④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b.以精銅鑄成()
3.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合作探究】
1、這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張衡的?文章記敘的重點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結構。)
2.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何以見得“才高于世”?其“從容淡靜”又表現(xiàn)在哪里?
3、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的材料的?
4、和《屈原列傳》相比,這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是什么?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拓展延伸】
人物傳記是文言文中常見的類別,而且多為官吏的傳記,常涉及人宦海生涯中的升遷、調轉、罷免等事。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古代官職變動用詞具有詞匯量豐富的特點。了解和掌握這些術語的含義、特點及規(guī)律,對于更好的閱讀文言文具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類:表示授予、提升的詞語。
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拜:授予官職;コ:任命,授予官職;ナ:給予官職;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職。ミ:在原官職上提拔;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第二類:表示調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動官職,一般是提升調用;
轉、調、徙:調動官職;
補:補任缺職;ジ:改任官職。
第三類:表示兼職、代理的詞語。
兼:同時掌管,兼任;チ:兼任;
署:代理,暫時擔任;ト:暫代官職。
第四類:表示降職、罷免的詞語。
貶:降職;ペ:被罰流放或降職;
出:離開京城外調(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左遷:降職;グ鍘⒚:罷黜、免去官職;
黜、廢:廢棄不用。
第五類:其他。
還有一些不表示職官的變動,但常常與職官結合在一起,可靈活翻譯為執(zhí)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調清河丞,尋知大谷縣(1996年)
行:遷左丞,行徐州事(20xx年)
主:掌管。例如《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兵。”(勃:人名。)
(2)官職專名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張衡傳》導學案參考答案
【自學過程】參考答案:
1.①shàozhǔ②hào③lěi④zǎi
2.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②因,介詞。a.趁(機會);b.通過、藉;c.因為;
③a.召,動詞;b.征象,證據(jù),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3.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芭e”、“辟”為被動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斑B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他),(他)沒有應召?!捌妗保稳菰~的意動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的主語(即兼語)“其”。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獱钫Z后置。④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八洝保八?動詞、組成名詞性結構?!拔粗小奔础拔从兄保穸ň浯~賓語前置。
【合作探究】參考答案
1、明確:全文五個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寫張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2.明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
(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睂懽魃稀熬几禃保茖W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
(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
(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黨。
張衡“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
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
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
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3、明確:分析: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4、明確:和《屈原列傳》相比,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qū)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原列傳》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xiàn)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fā)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教學目標:
一、了解張衡一生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的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實詞,弄懂一些專指詞語,梳理文言否定詞。
三、學習記敘和說明相結合的表現(xiàn)形式。
教學重點:
一、本文的寫法,傳記的一般寫法。
二、張衡的可貴品質。
三、第四段的說明性文字。
教學難點:
一、難詞難句解釋
二、材料的取舍及提綱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安徽卷的文言文考試選材,最近幾年是這樣的:
20xx 《齊民要術》序序
20xx古蜆說說
20xx韓體傳史傳
20xx游東山記記
20xx賀蘭祥傳史傳
可見,史傳文是個重點。本單元是集中學習史傳類文的一個單元。共三篇,《蘇軾傳》、《廉頗相如列傳》以及今天我們所學的《張衡傳》。
二、看注釋①并補充講解有關知識
《后漢書》是紀傳體東漢史,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南北朝時宋范曄撰。范曄原定編著百篇,僅完成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因密謀擁護文帝弟劉義康做皇帝而死于獄中。后人將梁代所注的晉司馬彪《續(xù)漢書》八志三十卷補入,遂成的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漢書》。
范曄的《后漢書》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
三、范讀
四、將開頭和結尾的句子杠下來,寫了什么?
姓名(字)、籍貫、卒年
五、本文寫了張衡在哪幾個方面的突出貢獻?(請用原文詞句回答)
善屬文(文學)善機巧(科學)善理政(稱為政理)(政治)
六、取得如此多的杰出成就肯定與其為人有關,張衡為人如何?(杠出句子)
從容淡定
其一其二:無驕尚之情
不慕當世
七、作者選取了哪些實例來表現(xiàn)其為人與成就?
“不行”、“不就”、“不應”、“不徒”
“不好多接俗人”
“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之風,一《二京賦》諷諫
“治威嚴,整法度”“一時收禽”
善屬文渾天儀
才高于世通五經(jīng)《靈憲》利用條件:兩次擔任太史令
(主觀)成就(客觀)
賞六藝《算罔論》
侯風地動儀
回看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見后)
八、關于事例
1、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跡為緯
重科學
2、詳略得宜
重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
3、事例之間有關系
學習與后文的成就有關,品質跟后文的政事有關
九、關于語言
小組討論后明確:
絕少用形容詞,直接敘事
(1)質樸簡練
不乏精彩寫學習,文字少
簡練
寫候風地動儀(僅140多字就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
(2)以記敘為主
第四自然段以說明為主
(3)齊讀第四自然段,并請課后列關于該段的閱讀提綱。
十、文言知識解疑釋難(課前布置預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a、游于三輔()b、雖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c、伺者因此覺知()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④a、精思傅令,十年乃成()b、以精銅鑄成()
2、做“思考和練習”二(師示范翻譯一、二)
3、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十一、文化常識提示并請學生課后歸納理解
1、官職及官職升遷:舉、辟、召、征、拜、遷/郎中、孝廉(非官職)
2、地名:三輔
3、學校:太學
4、典籍:五經(jīng)
5、天文:天璇星天璣星
6、年號:永和等
十二、小結:
這篇課文我們從文體特點、文學知識、文化常識三方面進行了把握,尤其應注意傳記文的文體特點,以備其他傳記文的閱讀。
張衡作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以及我們今天的人才觀都是很有啟示的。
十三、作業(yè)
1、做《同步訓練》
2、布置預習《蘇軾傳》
十四、板書設計:
姓名(字)籍貫
善屬文(文學)傳
貢獻善機巧(科學)記
善理政(政治)的體
從容淡定不慕當世
例為人
無驕尚之情
“不行“、”不就“、”不應、不徒
事例“不好多接俗人” “不滿逾侈”,作《涼賦》
“治威嚴,整法度”“一時收禽”
渾天儀
主觀:才高于世
成就《靈憲》
《算罔論》
客觀:兩任太史令
候風地動儀
喜歡《2024張衡傳課件11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張衡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jīng)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chǎn)資料。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磕憧梢宰x一下小編整理的張衡傳課件,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1、知識與能力了解張衡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