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故事。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正常嬰幼兒心理行為的發(fā)展特征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正常嬰幼兒心理行為的發(fā)展特征有哪些
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1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及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可以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可坐1分鐘;6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7~8個月時,嬰兒能用手和膝爬行;9~10個月時,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到2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聯(lián)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這個詞也代表了一個句子的含義。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果果”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在2到3歲期間,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日常生活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形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xiàn)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在出生后7~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xiàn)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xiàn)。YJs21.cOM
到2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6歲之間。
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xiàn)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一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xiàn)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xiàn)出多樣化,并且能夠學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tǒng)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shù)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一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接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應可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應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應可坐1分鐘;9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起來,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0個月時,嬰兒應能用手和膝爬行;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到兩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連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應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也是句子。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蛋蛋”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就在兩到3歲的期間,幼兒(從滿1歲起到6歲止,習慣上稱為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型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xiàn)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在出生后7至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xiàn)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xiàn)。
到兩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這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到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至6歲之間。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
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xiàn)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1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xiàn)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xiàn)出多樣化,并且能夠學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導讀: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嬰幼兒時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歲內的嬰兒大腦發(fā)育最快,如出生時大腦僅重350~400克,而長到半歲時就增加到700~800克,腦重量翻了一番。在這一段期間內,嬰兒的智力發(fā)展有八次飛躍。
第一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5周左右,各個器官都迅速成熟并開始工作,表現(xiàn)為哭的時候流出眼淚,或者用微笑來表示高興,另外還不時地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進行“觀察”或“聆聽”,并對氣味與動靜做出積極地回應。
第二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的第8周,隨著嬰兒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周圍環(huán)繞著不同的會運動的物體,嬰兒會對陌生的事物產生恐懼,不過,只要能經常躺在母親的懷抱里,與母親保持著親密的接觸,則可減輕或消除這種感覺。
第三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的第12周,這時他會有意識地活動自己的肢體,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縱或控制自己的行為。他會發(fā)出尖叫,格格地笑,并試圖通過和別人交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四次: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19周,這時嬰兒對雙手的靈活使用使他對物體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的眼睛會對掛在搖籃上的搖鈴轉動,會抓住它仔細研究。
第五次: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26周,嬰兒逐漸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按動一下電鈕就能看見畫面或聽到音樂。此時,他最樂于做的游戲就是將東西搬來搬去,或拿出來又放進去,常常弄得周圍亂七八糟,一片狼籍。
第六次: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37周左右,這時他已經開始有了成人的思維模式,理解了事物的同一性,能夠找出不同事物的共通點進行分類。
第七次:嬰兒在第46周做事會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意識到事情有一定的順序。他開始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反復做某件事情來加深對順序這一概念的認識與印象。不足之處是他以為這一順序都是固定不變的。
第八次:第55周的嬰兒會發(fā)現(xiàn)事情的先后順序是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愿隨意改變得,于是他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愿來制定計劃,明確表示自己的要求。
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讀:許多家長都認為未滿周歲的嬰幼兒什么都不懂,給他吃飽睡好就足夠了。其實,嬰幼兒在長身體的同時,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樣也在飛速成長。周歲前是孩子成長的輝煌期,同時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養(yǎng)護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將來在性格、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對孩子來說,親情是天然的和諧劑、營養(yǎng)素和定心丸,母愛更是能促進嬰幼兒健康地生長。孩子自出生后,就不斷接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刺激,形成條件反射,這標志著其心理活動的萌芽和發(fā)展。此時,嬰幼兒迫切需要感情上的親近和身體上的愛撫,母親應多給孩子必要的愛撫和情感依托,如皮膚、身體接觸、撫摸等,這對嬰幼兒心理發(fā)育有很大幫助。嬰幼兒長久地處在自己熟知的母親身邊,就能避免產生害怕的情緒,繼而避免出現(xiàn)易哭鬧等情緒障礙。
家長要多給孩子動作、行為發(fā)育的幫助和訓練,促使孩子逐步適應環(huán)境和外界刺激。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剛出生時,和成人離家一樣有戀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時期內延續(xù)子宮時代的環(huán)境和習慣,如抱孩子時將他的頭擱在媽媽心臟處,讓他能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為了鍛煉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還可以幫他做些輕柔的運動,緩解肌肉緊張,如抬頭、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這些是為了避免孩子因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而產生心理不適應。當然,這些訓練應逐步加強,而不是給予“突襲”。
為培養(yǎng)嬰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在護理期間多逗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傳達自己輕松愉快的心情,既能增進孩子聽力,又可培養(yǎng)其樂觀情緒。
另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這有利于輔助孩子心理成長。一位母親說,在她的孩子6個月左右時,她每天都定時翻看色彩鮮艷的兒童讀物,在她講述書中內容時,孩了聽得很專注。有一次,她翻書略作停頓,孩子竟表現(xiàn)出煩躁、欲哭等情緒,直到她重新開始翻閱,孩子才安定下來,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后不僅愛看書,學習也頗自覺。這說明孩子小時候的習慣對未來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嬰幼兒逐漸對周圍世界有所認識后,家庭氣氛也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一些影響。因此,保持親情間和諧、愉悅、輕松,對孩子先天稟賦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養(yǎng)護得當?shù)膵胗變阂话悴徽J生,也不愛無故哭鬧,并能很快適應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活潑機靈。但心理養(yǎng)護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家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孩子的心理成長和身體成長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長期的精神投入。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負面效應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因為溺愛常常是導致“問題孩子”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
總之,家長不要認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嬰幼兒的心理養(yǎng)護。“望子成龍”的巨大工程,在“龍”出世的那一刻,就該破土動工了。
開發(fā)幼兒的語言智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事情。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能發(fā)展。根據(jù)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guī)律,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語言智能開發(fā)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構如此復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fā)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xiàn)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嬰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huán)境里絕不可能發(fā)展語言智能。
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xiàn)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語言智能高的幼兒表現(xiàn)出對話音、節(jié)奏、語調反應靈敏;愛涂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父母若對這些語言智能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創(chuàng)設發(fā)展語言智能的環(huán)境
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能發(fā)展的關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理想的發(fā)展語言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
1、鼓勵幼兒與人交往,因為語言智能發(fā)展是一種不可抑制的人類特性。當幼兒想表達時,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由聽到說才成為可能;
2、讓幼兒聽兒童廣播、看兒童電視,形成親子共讀的圖書環(huán)境,可使他們在學習、欣賞文學語言的同時,激發(fā)表達自己的愿望,發(fā)展其語言智能。
3、擺放幼兒感興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
4、帶幼兒走出家門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種場合觀察、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愿望;
當一個小生命還生活在母親的子宮里時,我們稱其為“胎兒”;胎兒降臨人間,在1個月內稱為“新生兒”;1歲以內稱為“嬰兒期”;1歲到3歲稱為“幼兒期”;4歲到6歲稱為“學齡前期”。許多人認為嬰幼兒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哪里會有心理問題呢?但是,精神醫(yī)學專家告訴人們,嬰幼兒同樣有心理問題。而且這一時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由于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嬰幼兒的大腦和心理發(fā)育障礙、不良的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大小便習慣、言語障礙、負性情感(如忌妒、恐懼、分離焦慮)以及某些不良的行為問題(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發(fā)等)。
這些心理問題的存在,顯然會影響嬰幼兒的智力和心理能力的發(fā)育。營養(yǎng)不足和睡眠障礙,會妨礙影響他們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成熟,而嬰幼兒期恰恰是人的大腦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言語發(fā)展受阻,也會延緩心理發(fā)展。負性的情感表現(xiàn),可造成日后的性格缺陷。
所以,要重視嬰幼兒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3~4歲的語言和游戲能力發(fā)展極為迅速。他們變得特別愛說話,即使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自言自語地邊說邊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時,話就更多。對這個時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接觸到的任何對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陽、月亮,地上的樹木、小河或公園里的動物、秋千等,都可以成為他們交談的對象。
例如,他們會對飄走的云彩招手說:“請再來玩”會對被雨淋濕的童車同情地說:“你在哭嗎?我來幫你打傘好嗎?”這就是幼兒心理最突出的特點。到了4歲,幼兒的話題會更多,他們會交換看電視節(jié)目的感受,并會互相夸耀:“我坐過碰碰車。”“爸爸給我買了把沖鋒槍。”他們之間可談的話題越來越多。
游戲是3~4歲幼兒的主導活動。由于這個時期幼兒想象活動異?;钴S,因而他們的游戲也非常有趣,他們可以給任何一樣東西加上他們所想象的象征性意義。
例如,一片樹葉在過家家時可以當作盤子,在買東西時可以當錢用;一塊木片,一會兒當火車,一會兒當手槍,一會兒又當木頭人。幼兒在一起游戲時,一塊積木寶寶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馬上會有一輛紙盒急救車開去救援。每一種游戲都有孩于自命的意義,任何一個游戲里都藏有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這個時期幼兒游戲的另一個特點是共同游戲,他們不再像1~2歲幼兒那樣各玩各的。
3~4歲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開始學習性別的區(qū)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間身體上的差異和行為特點而對性的區(qū)別發(fā)生興趣,隨后幼兒便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開始習得同自己的性別相適應的態(tài)度和反應。在幼兒習得性別區(qū)分的過程中,父母及周圍人給予的賞罰起著直接而巨大的強化作用。幼兒往往以同性家長為榜樣,求得同樣的行為和感受。女孩子們模仿母親玩當媽媽的游戲,盡量地學著母親的溫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別行為;男孩子們則模仿父親的男子漢態(tài)度和行為,希望自己像父親那樣嚴厲、果斷。
這個時期孩子在伙伴中體驗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他成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知識、想象力和各種社會能力都能得到較充分的發(fā)展。這種在伙伴幫助下的自主活動能使幼兒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在這段時間里為幼兒創(chuàng)造同眾多的伙伴相互接觸的機會,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是孩子們結識伙伴的好場所。
3~4歲幼兒心理的發(fā)展特征
一、生活范圍擴大
3-4歲的孩子已經到了可以入園的年紀了,上了幼兒園,也就意味著開始接觸社會了。幼兒園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黑白,孩子會在這里接觸并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老師,生活的范圍擴大了,使得孩子不得不面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開始。在家里,這些孩子誰都會讓著,無論玩具還是其它的物品都是自己獨占??墒堑搅擞變簣@中,情況變得完全不一樣了,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幼兒這一關鍵期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等問題,這對孩子日后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
二、情緒作用大
小孩子總是愛哭愛笑的,因為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球境的影響。比如在幼兒園里若一個小朋友哭了,老師還沒有哄好,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哇哇大哭起來,這些哭泣都是無緣由的。面對這種情況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對癥下藥,給小朋友們一些新奇的玩具引開他們的注意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就很容易解決了。
三、愛模仿
幼兒期的孩子很愛模仿。他們在游戲中對于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詞語都會感覺很新鮮,很吸引孩子的興趣想要模仿,就會重復模仿老師的言行,當另一個小朋友看到這個小朋友在說時,其他小朋友也會被帶動著紛紛跟著模仿。處在3-4歲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他們還不懂判斷,只是在看見有興趣的就會模仿,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已,不要讓自已的不良習慣傳給那些天真的孩子們。
眾所周知,從幼兒園到小學甚至初中,女孩的學習成績往往比男孩好;在同一班級中,名列前茅的,較多是女生。尤其是語文、外語和音樂等學科的成績,女孩更為突出。并且,女孩的品德評分也常常比男孩好,她們比較遵守課堂紀律,按時完成作業(yè),作業(yè)本整潔,字跡端正清楚。她們較少調皮搗蛋,集體觀念較強,同老師也較為接近。所以評選先進時,女孩的比例常常高于男孩。
在家庭中,女孩也比較聽話,愿意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會照顧弟妹,還會體貼父母。而且她們比較注意儀態(tài)和環(huán)境的整潔,比較愛惜自己的文具、玩具和書籍,不大闖禍。所以,常常給人以較為懂事的良好印象。
同時,兒童期的行為問題,女孩確實也比男孩少得多。比如,有一類兒童行為問題,叫做兒童多動癥,有該癥的兒童的主要行為問題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動作過多。但他們的智力并不比別人差,然而由于未專心聽課,又沒有認真做作業(yè)和復習功課,成績往往不佳。并且,原先學的還沒有掌握好,新的知識就更難以學好,這樣便造成了“繼發(fā)性”的學習困難。據(jù)國內調查資料表明,這類行為問題并不少見,估計占學齡兒童的3~5%。有趣的是,許多地區(qū)的調查結果,無一例外地證明兒童多動癥是男孩遠多于女孩。
國外有一種稱為“兒童心理指導所”的機構,它是由兒科、精神科、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工作者共同主持的。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某些行為問題,便可帶領小孩去這種機構,讓專家們檢查、診斷、治療或提供咨詢。法國巴黎有一所著名的兒童心理指導所,曾報行1971~1980年在他們那里就診過的6000余名兒童的資料,其中包括許多種類的行為問題,比如神經質、貪食、異食、厭食、夜驚、夢魘、遺尿、口吃、緘默、咬指甲、面肌抽動、說謊、逃學、打架、多動癥、強迫行為以及癔癥等。并按照他們的就診原因──行為問題,作了性別比較。發(fā)現(xiàn)只有癔癥一項,是女孩較多,其余的行為問題都是以男孩為多。尤其是口吃、遺尿、說謊、逃學、打架、面肌抽動和多動癥等,男孩所占的比例更為突出。由此可見,盡管社會“”重男輕女”的流毒還存在,然而,人們還不得不承認兒童期的行為表現(xiàn),是女孩占據(jù)了優(yōu)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城市0-6歲兒童身心發(fā)展階段性測評系統(tǒng)》同時表明,在3歲之內,系統(tǒng)早期教育經歷越豐富的兒童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交流和社會性5個方面均優(yōu)于未接受系統(tǒng)早期教育的兒童,且優(yōu)勢最高竟然超出18分,最低也超過4。8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景曉娟博士說,發(fā)展商(DQ,也可理解為“發(fā)育商”)是用來衡量嬰幼兒心智發(fā)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通過評估嬰幼兒在重要的發(fā)展里程碑上的成就率來測量。自2003年以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國48個城市啟動了“中國城市0-6歲兒童身心發(fā)展階段性測評系統(tǒng)”研究項目,從生理、心理和社會性3個方面構建中國城市0-6歲兒童發(fā)展的測評標準。這個項目聚焦于“認識孩子”這個主題,致力于幫助家長、早期教育工作者和早期干預工作者一起回顧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了解孩子的發(fā)育現(xiàn)狀和發(fā)育趨勢,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存在的發(fā)育遲緩或其他問題,并期待在及早發(fā)現(xiàn)和重視兒童發(fā)育遲緩,對發(fā)育遲緩兒童進行早期干預,減少兒童發(fā)育遲緩的漏檢率方面作出貢獻。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進行的大樣本兒童早期發(fā)展(尤其是心理發(fā)展)調查。
“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雖然孩子的基因無法改變,但優(yōu)秀是可以選擇的?!本皶跃瓴┦空J為,只要對孩子進行系統(tǒng)的早期教育就可以使孩子超越平常,將孩子的潛能最大限度轉化為現(xiàn)實。
喜歡《正常嬰幼兒心理行為的發(fā)展特征有哪些》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嬰幼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
導讀:大多數(shù)兒童并非屬于完全左腦或完全右腦兒童。有的兒童有著優(yōu)勢右半腦,他們的語言中樞卻在左半腦;有的有著優(yōu)勢左半腦,語言中樞卻在右半腦。有的兒童是極端的右腦優(yōu)勢,有的是極端的左腦優(yōu)勢,還有的左、右半...
導讀: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嬰幼兒時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歲內的嬰兒大腦發(fā)育最快,如出生時大腦僅重35...
關鍵詞:忽視嬰幼兒心理養(yǎng)護 導讀:許多家長都認為未滿周歲的嬰幼兒什么都不懂,給他吃飽睡好就足夠了。其實,嬰幼兒在長身體的同時,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樣也在飛速成長。周歲前是孩子成長的輝煌期,同時也是脆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