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孩子喜歡拖拉怎么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一件小事東張西望要做很久.....”
“我家孩子上課總是走神,寫字還慢,筆記都記不全,怎么學得好啊.....”
“我女兒寫作業(yè)拖拖拉拉,每次熬到半夜,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
......
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的各種抱怨,那家長到底要怎么辦才能幫孩子解決這些問題?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糾正都沒用?這是因為各位家長你沒有找到孩子磨蹭的真實原因。
今天,我們就以孩子寫作業(yè)磨蹭問題為例,針對孩子寫作業(yè)慢的5個原因,給出解決方法,快來看看你家孩子屬于哪一種?
壹
學習沒條理性,不知道先做什么
洋洋寫作業(yè)總是慢慢騰騰,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老師都布置了什么作業(yè)。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亂無章法,有些題經(jīng)常會做錯或漏做。
媽媽也很苦惱,因為洋洋在家做作業(yè)之前準備文具也是很混亂。一會兒找橡皮,一會兒找鉛筆,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這中間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時間。
這是一個寫作業(yè)條理性比較差的典型案例。寫作業(yè)時不知道有什么作業(yè),文具準備不齊全,對各科作業(yè)的先后順序沒有條理……這樣寫作業(yè)當然慢了!
對策:
父母要教會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讓孩子自己動手安排自己的事務,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慢慢學會規(guī)劃和條理。
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論,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被父母剝奪了。當然,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貳
過度完美主義
歡歡作業(yè)工整,成績優(yōu)秀,缺點就是寫作業(yè)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干凈的地方,她就馬上擦掉重寫,所以花的時間就長了。歡歡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
但是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慢卻是父母們訓練出來的,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業(yè):即使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父母都嚴格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yè)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對策:
對于這種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xiàn)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癥”。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患有橡皮綜合癥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
孩子做作業(yè)時盡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yè)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nèi)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叁
對學習沒有興趣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差,作業(yè)不會做,寫作業(yè)自然而然的就慢了。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樂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屬于這種類型,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么去彌補孩子的缺陷,怎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對策:
1、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么辦?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后接著寫作業(yè),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又拿去問。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就耽誤了!
這樣做一方面會打斷做作業(yè)時的安靜氛圍和專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會打斷孩子做題和寫作業(yè)的思維。
建議父母最好能引導孩子如何調(diào)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后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
在輔導孩子不會的題時,重思維引導,不是全部一古腦兒講給孩子聽。逐步的引導啟發(fā)孩子,最后讓孩子自己領悟。孩子知識儲備夠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2、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人們都是這樣,對于喜歡有趣的事都樂意去做,而對于枯燥乏味的事,則是能拖則拖。
所以,對于不喜歡寫作業(yè)的孩子,父母要盡量調(diào)動孩子寫作業(yè)的興趣,比如:通過游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yè)。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yè),規(guī)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肆
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這是一種被動的磨蹭,被父母逼出來的磨蹭。許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學校的作業(yè)后再做些題目。所以,每天加了許多“媽媽作業(yè)”。
聽聽一個孩子的說法吧:“快點寫作業(yè)?我為什么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yè),我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yè),寫完媽媽布置的作業(yè),爸爸的作業(yè)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沒想到“磨蹭”還成了孩子的一條對策。若是爸爸媽媽總給孩子加“父母作業(yè)”,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yǎng)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對策:
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
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孩子在一個半小時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伍
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小寶活潑、可愛,但是小健的父母卻一直揪心著他的學習。因為小健寫作業(yè)時總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寫法怎么能快起來?
老師也反應小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亂,一會兒拽別人的頭發(fā),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
這個屬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xù)做作業(yè)超過20分鐘,他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作業(yè)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對策:
1、作業(yè)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yè)量,然后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
如果作業(yè)太多,可以把作業(yè)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guī)定做15分鐘,完后休息一會,然后再規(guī)定一個15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yǎng)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huán)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3、訓練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這是由于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夠完善,還處在發(fā)育當中。
你看,單孩子寫作業(yè)磨蹭,這個看起來很平常的問題,都包含這么多原因,更別說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磨蹭了。生活中,家長需要多注意這些細節(jié),對孩子多一些耐心,為作出正確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一、家長靜觀其變
孩子磨蹭,無非就是要逃避眼前的繁瑣事情。一部分事情不是家長給的,是老師留的,比如作業(yè),還有孩子自己的必須作的事情,比如收拾書包等等。這些事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要家長不管,自會有老師管,或者是孩子自己給自己添麻煩。此時,家長撤退,靜觀其變,等待有了結果后再發(fā)言不遲。
家長總是認為,“我不把事情提醒到,他會吃虧的?!蹦詈贸磷?,眼看著孩子犯幾次錯誤,讓孩子吃兩次虧,之后,您再告訴孩子:“聽媽媽的話,會比現(xiàn)在好一些?!贝藭r,孩子會比較容易聽進去您的意見。
注意事項
孩子越小,越不能強壓。很多孩子現(xiàn)在很聽話,他們磨蹭的時候,家長訓斥一番,孩子就會加快速度。很多時候家長諷刺挖苦,甚至是拳腳相加,孩子也不會反抗,速度加快。此時,家長很容易覺得孩子是聽話的,不會出問題。其實,這只是孩子在當時攝于家長的威力或為逃避挨打,動作加快,但逆反的情緒也在慢慢增強,以后會如何發(fā)展,不說您也明白了。
二、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自我、任性、脾氣暴躁。在外面像只小貓,而回到家里宣泄自己的情緒。故意磨蹭也可能是孩子的情緒問題。因為不高興,就與家長作對,激起矛盾,一炒一鬧,他的火氣沒有了,目的就達到了。家長如果意識到孩子是無理取鬧,就要注意不被孩子的情緒問題牽著鼻子走,一旦孩子得逞,就會變本加厲,一有不如意,就找家長發(fā)泄,家長管不了就會失去威信,看著孩子故意磨蹭氣人,自己沒有辦法。
我們建議家長理解孩子的同時,做這樣幾件事情:
第一步,不予理睬。發(fā)現(xiàn)孩子無事生非,不與孩子理論,平淡處置。
第二步,待孩子的情緒平靜后,探討問題,查明鬧情緒的原因,幫助孩子學會處理類似的問題,學會緩解自己不良情緒。家長給與安撫,勸導。
第三步,嚴重警告。一切都平靜下來了,家長要鄭重其事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下次不許再犯!不許拿家長當成出氣筒!否則,家長會冷漠他,一段時間不與他說話,不給零用錢,直到孩子賠禮道歉為止。
注意事項
1 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不用過多的聽孩子解釋,直接實施懲罰措施,當然,懲罰措施,是您和孩子上次說好了的。
2 其實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樣,經(jīng)常處于高壓狀態(tài)下,絕對不會有好情緒的,必然是焦慮、煩躁不安,和人溝通、交流也會不耐煩,有時甚至會充滿火藥味,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家長有意地把溝通做在前面,很多問題就會提前被平息。
三、家長學會欲擒故縱
大一點的孩子和故意磨蹭和家長作對,持續(xù)很長時間了。家長真是覺得騎虎難下,我們建議您,放一放眼前的利益,欲擒故縱。
先從家長降低要求開始。
案例:
找一個機會,家長宣布:“今天我有事,你做好作業(yè),練好琴。時間自己安排吧。”說完您就忙您的去。到晚上,您不用檢查,略一問,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沒有做完作業(yè),您不用管,等老師批評他。第二、三天還做,不過,您需要問問孩子:“什么時間做完的作業(yè)?”孩子如果快了,就表揚一下,并對孩子說:“看來媽媽不管,你做得更好,以后媽媽少管為妙?!比绻⒆用髅鳑]有作完,怕你批評,謊稱做完了,您不用追問,不讓孩子有機會補上,讓他挨老師的批評去。
注意事項
1 家長一定要沉得住氣,如果孩子進入狀態(tài)比較慢,需要家長等待。操之過急的結果是,孩子作對的心理更強,以后就更難來回來了。
2 如果家長知道自己不是個高壓家長,孩子平時并沒有感到很大的壓力,突然有時會故意磨蹭,家長說了不聽,甚至還頂嘴,有點不講道理時,家長就要思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其他的問題,要細致研究后再說教育
孩子剛上小學,早上起床總是拖拖拉拉,刷個牙要刷二、三十分鐘,讓他速度快一點,他支支吾吾答應,轉身又見他在那里玩水。
其實這個問題,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一點,有家長認為孩子是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其實并不是這樣,大多數(shù)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只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守時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yǎng)成守時的好習慣其實并不難,只要找到方法,對癥下藥即可。
1
讓孩子認識時間
很多孩子對時間都沒有具體的概念,你跟他說:都8點了,趕緊的別遲到。孩子并不明白8點的意思,但若是跟孩子說:再不走就遲到了,到時候老師會批評你,小朋友還會笑話你慢吞吞的。換一個說法孩子就知道8點意味著什么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讓孩子認識鐘表時間,讓他把時間與做什么事情對應起來。比如7點應該起床,8點要出門上學,5點放學,10點就是睡覺的時間,這樣有利于快速培養(yǎng)他的時間觀念。
2
家長以身作則,親自示范
有些家長自身就比較拖拉,所以在教育孩子守時的問題上沒有多大的威信。因此,家長首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作息和工作計劃,盡量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好事情,不要拖延。
當孩子看到家長雷厲風行的動作時,也會受到感染,加快自己的步伐。
3
切勿催促孩子
大部分孩子有著自己內(nèi)在的時間節(jié)奏,他會按照自己的時間點來進行每一步的動作,家長不要心急催促孩子,可以通過慢慢引導讓孩子逐漸適應新的節(jié)奏。
若在吃飯的時候催促孩子,孩子會因為心急而無法好好就餐,長此以往,孩子的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造成孩子發(fā)育遲緩。
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孩子的智力和終生的發(fā)展。但從現(xiàn)代的教育研究看,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良好習慣以至性格是逐步形成的。
人的性格主要與遺傳和環(huán)境有關,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為主。所謂遺傳,其實也是和環(huán)境聯(lián)系的。孩子有的方面和父母很像,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從小一起生活,不自覺地模仿了他們的言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家庭的氣氛、是否獨生子女、出生順序、家庭模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學校教育對人的性格也很重要。孩子生活的集體啊、老師的言語啊,社會道德風氣啊,對人的性格也有影響。
一般說來,0至2歲是培養(yǎng)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關鍵期。母親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主要方式不是靠語言,而是行動。孩子餓了,母親能及時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親能及時更換;孩子想動了,母親主動配合??傊?,此時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會長時間感到痛苦,他就會信任母親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漸漸就會產(chǎn)生絕望感、悲觀感、多疑、自卑等。
2至4歲培養(yǎng)自主性和主動性。就是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時設置底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讓孩子為所欲為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發(fā)揮。當然,父母也要設置界限,哪些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闖紅燈;那些事是不能過度的,如吃東西不能吃太多、不能沒有時間觀念,看電視不能看太久等等。
4至6歲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發(fā)掘興趣和天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感,為勤奮、韌性和自尊奠定基礎。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被家長笑話,那么孩子就會形成內(nèi)疚感,逐漸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嚴,孩子會逐漸失去開創(chuàng)幸福生活的主動性,欠缺創(chuàng)造力和目標。
不過,管教孩子永遠都應該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基礎上。99%的失敗管教,都是親子關系沒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她):身體接觸、語言贊美與鼓勵、共享時間和禮物等等。
從兒童性格形成的過程來看,一般說來,5歲-11歲可看作性格的形成期。此時的兒童不僅能按父母的要求辦事,而且也開始有了一定的獨立性,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約11歲的時候,兒童對現(xiàn)實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對待方式,這是最初性格形成的標志。
12歲-17歲左右,孩子的性格基本處于定型期。在性格的形成和定性期內(nèi),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影響兒童性格品質(zhì)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則是性格形成的基礎條件。這個基礎的好壞,將會給學校教育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小學階段,孩子最常見的毛病是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磨蹭蹭。這和學齡前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學齡前,孩子的主要活動就是自由玩耍,隨意性很大,沒有時間的限制。一旦入學,什么事情都受時間的制約 ,一些不良習慣也就暴露出來了。但亡羊補牢猶未晚,只要我們動點心思,及時矯正也就是了。
要矯正這一這一毛病,首先要找到病根,看準孩子的磨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如果是日常生活習慣,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糾正。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從不足中找到進步。昨天吃飯用了半個小時,今天用了29分鐘,這就是進步??!三兩個月之后,20分鐘能吃完,不就是很大的進步嗎?壞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改掉這些習慣,所用的時間將會更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只是一味地嘮叨,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
在學習方面的磨蹭,可能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腦子反應慢。大腦反應慢,手就快不了,心靈才能手巧。這除了積極開發(fā)智力之外,最常見的方法是熟能生巧,在“熟”字上多下功夫。有的家長帶著孩子玩,湊準機會出些計算題讓孩子計算;走著路也背誦課本上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課內(nèi)不足課外補。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但需要家長做個有心人,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確實當作一件事來做。你如果不具備相應的素質(zhì),要求孩子背誦的內(nèi)容,你自己都不會,怎么教孩子?心里有陽光,你才能給別人陽光。你不會的東西,要想教給孩子,至少也得寫在紙上,放在兜里,不會的時候拿出來看看,教學相長,等把孩子教會了,你自己的素質(zhì)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個原因,就是方法不對。有的孩子寫字,看一筆寫一筆,還要看準每一筆在方格中的位置。一筆不對,還要擦掉重寫,一個字兩分鐘寫不完,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讓孩子先看準了再寫,一次寫完一個字。一個筆畫位置不是那么準確,也不必擦掉,下一個糾正過來就是。你擦掉重寫,位置雖然對了,但擦拭的痕跡很重,看上去一點都不整潔,整體效果反而更差。等孩子有了一定基礎,到了抄寫句子,課文段落的階段,先不要急著抄寫,應該反復閱讀課文,等句子讀熟了,看一眼抄一句,比起看一個字抄一個字來,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確確實實是習慣不好了。有的孩子邊玩邊寫,邊寫邊玩,沒有時間觀念。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做快一點,你在一邊監(jiān)督,等他完成了作業(yè),對他的速度大體有個了解。昨天一份試卷用了一小時,今天用了58分鐘,你就提出表揚。如果孩子確實抓得很緊,但依然用了62分鐘,你就幫他找出原因,仍然給予鼓勵。甚至可以“糊涂”一點,告訴他用了57分鐘,要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如果失去了自信,你就很難把事情做好。
如果孩子熟中生巧了;方法正確了;做作業(yè)的過程一心一意,心無旁騖了,孩子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磨蹭,對孩子的性格成長以及孩子的學習都是非常不利的。下面這些方法,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 了解更多心理學教育,咨詢在線客服。
第一招:一分鐘專項訓練(1)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根據(jù)年級不同,難度可以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讓孩子感覺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寫不出一個小題。(2)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shù)纳?,看孩子在一分鐘?nèi)最多能寫書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3)一分鐘寫數(shù)字訓練。我班上一個孩子的數(shù)字書寫特別差,而且非常慢。這學期,數(shù)學老師讓他每天練習一分鐘“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他給我看了最近幾天的練習成績,原來一分鐘最多能寫5組,現(xiàn)在最多可以寫9組,而且還寫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習三至五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并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鐘,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很夸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現(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現(xiàn)在收拾書包快多了?!薄@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yè)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fā)孩子內(nèi)在快的動力。
第三招: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nèi)部的作業(yè),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家長會布置什么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shù)題等等??傊议L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yè)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于老師的布置的作業(yè)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么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以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第四招:從生活習慣訓練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guī)定時間,要求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一位家長說,她女兒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鐘,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么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盡量地拖時間。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jīng)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guī)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第五招:規(guī)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拖延時間到晚上十點,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yè)完成的最后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guī)定孩子九點鐘上床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yè)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后,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個是狠招,家長要具體分析孩子作業(yè)的量,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超標了,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
家園共育《孩子喜歡拖拉怎么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