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孩子磨蹭拖拉怎么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也就是說,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孩子的智力和終生的發(fā)展。但從現(xiàn)代的教育研究看,孩子的道德品質、良好習慣以至性格是逐步形成的。
人的性格主要與遺傳和環(huán)境有關,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為主。所謂遺傳,其實也是和環(huán)境聯(lián)系的。孩子有的方面和父母很像,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從小一起生活,不自覺地模仿了他們的言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家庭的氣氛、是否獨生子女、出生順序、家庭模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學校教育對人的性格也很重要。孩子生活的集體啊、老師的言語啊,社會道德風氣啊,對人的性格也有影響。
一般說來,0至2歲是培養(yǎng)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關鍵期。母親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主要方式不是靠語言,而是行動。孩子餓了,母親能及時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親能及時更換;孩子想動了,母親主動配合??傊藭r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會長時間感到痛苦,他就會信任母親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漸漸就會產生絕望感、悲觀感、多疑、自卑等。
2至4歲培養(yǎng)自主性和主動性。就是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時設置底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讓孩子為所欲為的目的是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發(fā)揮。當然,父母也要設置界限,哪些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闖紅燈;那些事是不能過度的,如吃東西不能吃太多、不能沒有時間觀念,看電視不能看太久等等。
4至6歲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發(fā)掘興趣和天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感,為勤奮、韌性和自尊奠定基礎。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被家長笑話,那么孩子就會形成內疚感,逐漸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嚴,孩子會逐漸失去開創(chuàng)幸福生活的主動性,欠缺創(chuàng)造力和目標。
不過,管教孩子永遠都應該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基礎上。99%的失敗管教,都是親子關系沒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她):身體接觸、語言贊美與鼓勵、共享時間和禮物等等。
從兒童性格形成的過程來看,一般說來,5歲-11歲可看作性格的形成期。此時的兒童不僅能按父母的要求辦事,而且也開始有了一定的獨立性,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約11歲的時候,兒童對現(xiàn)實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對待方式,這是最初性格形成的標志。
12歲-17歲左右,孩子的性格基本處于定型期。在性格的形成和定性期內,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影響兒童性格品質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則是性格形成的基礎條件。這個基礎的好壞,將會給學校教育帶來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小學階段,孩子最常見的毛病是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磨蹭蹭。這和學齡前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學齡前,孩子的主要活動就是自由玩耍,隨意性很大,沒有時間的限制。一旦入學,什么事情都受時間的制約 ,一些不良習慣也就暴露出來了。但亡羊補牢猶未晚,只要我們動點心思,及時矯正也就是了。
要矯正這一這一毛病,首先要找到病根,看準孩子的磨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如果是日常生活習慣,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糾正。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要從不足中找到進步。昨天吃飯用了半個小時,今天用了29分鐘,這就是進步??!三兩個月之后,20分鐘能吃完,不就是很大的進步嗎?壞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改掉這些習慣,所用的時間將會更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只是一味地嘮叨,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
在學習方面的磨蹭,可能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腦子反應慢。大腦反應慢,手就快不了,心靈才能手巧。這除了積極開發(fā)智力之外,最常見的方法是熟能生巧,在“熟”字上多下功夫。有的家長帶著孩子玩,湊準機會出些計算題讓孩子計算;走著路也背誦課本上要求背誦的內容,課內不足課外補。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但需要家長做個有心人,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確實當作一件事來做。你如果不具備相應的素質,要求孩子背誦的內容,你自己都不會,怎么教孩子?心里有陽光,你才能給別人陽光。你不會的東西,要想教給孩子,至少也得寫在紙上,放在兜里,不會的時候拿出來看看,教學相長,等把孩子教會了,你自己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個原因,就是方法不對。有的孩子寫字,看一筆寫一筆,還要看準每一筆在方格中的位置。一筆不對,還要擦掉重寫,一個字兩分鐘寫不完,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讓孩子先看準了再寫,一次寫完一個字。一個筆畫位置不是那么準確,也不必擦掉,下一個糾正過來就是。你擦掉重寫,位置雖然對了,但擦拭的痕跡很重,看上去一點都不整潔,整體效果反而更差。等孩子有了一定基礎,到了抄寫句子,課文段落的階段,先不要急著抄寫,應該反復閱讀課文,等句子讀熟了,看一眼抄一句,比起看一個字抄一個字來,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確確實實是習慣不好了。有的孩子邊玩邊寫,邊寫邊玩,沒有時間觀念。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做快一點,你在一邊監(jiān)督,等他完成了作業(yè),對他的速度大體有個了解。昨天一份試卷用了一小時,今天用了58分鐘,你就提出表揚。如果孩子確實抓得很緊,但依然用了62分鐘,你就幫他找出原因,仍然給予鼓勵。甚至可以“糊涂”一點,告訴他用了57分鐘,要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如果失去了自信,你就很難把事情做好。
如果孩子熟中生巧了;方法正確了;做作業(yè)的過程一心一意,心無旁騖了,孩子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第一招:一分鐘專項訓練。
(1)訓練孩子專心做題。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根據年級不同,難度可以不同)。規(guī)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讓孩子感覺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yè)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寫不出一個小題。
(2)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書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3)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我班上一個孩子的數字書寫特別差,而且非常慢。這學期,我讓他每天練習一分鐘“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他給我看了最近幾天的練習成績,原來一分鐘最多能寫5組,現(xiàn)在最多可以寫9組,而且還寫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習三至五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并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鐘,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很夸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艾F(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現(xiàn)在收拾書包快多了。”……這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yè)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fā)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第三招: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部的作業(yè),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家長會布置什么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傊议L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yè)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于老師的布置的作業(yè)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么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以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第三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guī)定時間,要求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一位家長說,她女兒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鐘,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么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盡量地拖時間。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guī)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第四招:規(guī)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拖延時間到晚上十點,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yè)完成的最后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guī)定孩子九點鐘上床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yè)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后,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個是狠招,家長要具體分析孩子作業(yè)的量,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超標了,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
補充:
關鍵是在自己的
要你的孩子做事邏輯性差.每次做事情前,先想想程序是怎么樣的,做的時候就按預定的程序做,不要改來改去的,隨時提醒自己動作快點
現(xiàn)在的社會,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最寶貝的,孩子因為受到所有人的寵溺,讓很多孩子養(yǎng)成做事很拖拉的壞習慣。家長們會發(fā)現(xiàn)每回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能夠用各種奇怪的理由搪塞,要么就拖拖拉拉,試圖表示自己的不滿。做事拖拉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明明事情就擺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意動手,這種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很少有時間概念,大人強調效率所以對孩子玩起來沒完不能容忍。對孩子的體驗來說,效率是破壞興趣、損耗心智的一種束縛。孩子在動手試驗、觀察、探索、游戲的過程本身需要耐性和投入(這等價于時間),情緒情感被壓抑的結果是:越催促越拖拉,越呵斥越磨蹭,越處罰越對立。
拖拉還有一種原因,是孩子表達自己抗拒情緒。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去催促和訓斥,而是要去搞清孩子到底抗拒什么,洞察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原因,去解決那個“因”。
孩子拖拉的原因:1.身體機能的原因(并非真拖拉),比如小肌肉運動能力還沒發(fā)展好,在精細化操作上比較慢;2.家長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嘮叨不停,孩子的興趣與專注能力總是被干擾;3.從來不給孩子自己進行判斷、選擇的機會,使其長期處于代勞及被動接受狀態(tài)。4.大人在自我管理上示范不夠,有拖延等習慣。
對孩子而言,他們對時間并沒有什么很具體的概念。他們做事的動力除覺得活動過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并不懂得浪費時間的危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對其進行爭取的引導。
一、首先要跟他們講明做事拖拉的危害,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給孩子講明做事拖拉的危害,比如:做事拖拉,耗時太久,速度太慢,效率低,浪費時間,做事情太少,任務多了就會完不成;做事拖拉,會被老師與同伴認為喜歡貪玩,做事不認真;做事拖拉,會被老師與同伴認為太笨了,不會做才會慢慢地做。
二、按規(guī)定準時完成任務。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給孩子規(guī)定一個合適的時間范圍,如: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任務,符合規(guī)定就獎勵,不符合規(guī)定就批評。
三、與同齡伙伴開展競賽。當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后,可以在家附近尋找一個與孩子同齡的伙伴最好是做事快的幼兒,讓他們一起開展競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好又快,讓做事快的幼兒帶動做事拖拉的幼兒,激勵幼兒提高速度,克服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四、檢視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及時調整教育方式。要幫助孩子糾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長們要從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則,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拖拉的苗頭,一定要及時制止,不以任何的溺愛來對待此種不好的習慣。
五、傾聽孩子的需求。要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首先還是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拖拉的原因,尊重孩子需求,做好引導。同時還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如果在某種事情上拖拉,那一定有其不愿去做的原因。不妨找出原因,排除障礙,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壓力。
六、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有些孩子愛玩玩具,到了吃飯時間任由家長怎么催促,就是不去吃,家長也拿孩子沒辦法。對于這類小孩,要讓他樹立時間觀念,對他做些要求,比如每次玩玩具前告訴孩子能玩多少分鐘,到規(guī)定的時間,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要收玩具了,慢慢讓孩子養(yǎng)成定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往往不是大學,而是他童年的經歷。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不過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世上沒有偶然,所有的起始都已預兆了未來的方向。與其不厭其煩地督促孩子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不如從小幫他形成健康的身心、獨立的人格、樂觀的性情、正向的思維和良好的習慣。
“今日事今日畢”,只要讓孩子明白拖延不能解決問題,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幫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孩子磨蹭的心理是怎么樣的?小孩子處于性格塑造期,很多的原因可能會導致他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比如有點小孩子喜歡磨蹭,那么孩子磨蹭的心理是怎么樣的。
一、孩子“磨蹭”與“任性”之間的關聯(lián)和它們所表達的意義
從詞義上理解,“磨蹭”是做事情拖拉、沒效率,“任性”是不聽別人意見、執(zhí)坳。磨蹭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軟性”的對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生硬”的對抗。其實磨蹭的孩子,是在用脫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
二、磨蹭與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為模式
其實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要改變孩子的磨蹭與任性,父母首先應正視自己的行為方式。如果你是容易激惹、看不慣孩子動作慢、難以自控情緒等,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態(tài)度,避免給予孩子不信任和不耐煩。其次,要學會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這意味著父母的行為模式應符合孩子的心智成長的規(guī)律。
三、五招搞定孩子磨蹭:孩子磨蹭拖拉怎么辦
第一招:一分鐘專項訓練。
(1) 訓練孩子專心做題。
(2)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書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并進行對比。
(3) 一分鐘寫數字訓練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習三至五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并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艾F(xiàn)在穿衣服快多了!”“現(xiàn)在收拾書包快多了。”……這樣的話。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fā)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第三招:節(jié)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預估一個完成時間,當孩子提前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以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第四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guī)定時間,要求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guī)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
第五招:規(guī)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
1對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多一些鼓勵和獎賞;
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孩子的積極動機,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承認或認同,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須的。如果父母能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xiàn)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
2.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后,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后果,孩子挨了批評后,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后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3.不能責備打罵
當孩子做事磨蹭時,一些家長會表現(xiàn)得比較性急,其實,對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長采用發(fā)脾氣的辦法是于事無補的,如果家長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會越發(fā)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面對家長發(fā)脾氣、責備和打罵,孩子的心理感覺一定不好,有時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時間來表示對家長的反抗。
4.改善評價角度,少說“慢”;鼓勵為主,正面引導
“動作慢”的評價會使孩子忽略時間的利用,長期被說成“慢”,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太多的“小插曲”:發(fā)呆、玩橡皮、上廁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長也要有意識地進行表揚她,并告訴她,你可以“快”起來,只要在學習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她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家長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及時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
5.為孩子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huán)境
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盡量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學習,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如果你在看電視,請將音量調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談,聲音盡量小一些,或者在一個隔音比較好的房間里,不要讓孩子受到聲音干擾。
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專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寫作業(yè)拖拉的原因,而是寫不好、寫不來的結果。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看電視、做別的事或聽音樂并沒有“注意力”的問題。如果寫作業(yè)時注意力不集中,絕對不能只看“不集中”的表象,而不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在寫字時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拖拉,從能力的角度,有下列五大因素:
一、坐不住、坐不久:
大的孩子坐的久,小的孩子坐不長,與動作能力有矣。大的孩子動作能力,如果像小孩子的水平,自然久坐的時間不似同齡兒童。面對較多的作業(yè),卻只有較小孩童能坐得住的時間,當然就坐不住、寫作業(yè)拖拉了。
二、視覺書寫能力不及齡:
一年級孩子,寫三級的課業(yè)量,當然寫的慢,也寫的不好。而當三年級的孩子,視覺繪寫能力發(fā)展晚了兩年時,寫作業(yè)當然吃力,像個一年級的孩子。
三、聽與能力太強:
聽語能力在兒童成長階段,如果發(fā)展的比視覺強很多,讓孩子的腦中裝滿了語言和聲音,經常喃喃自語說個不停,干擾了寫作的持續(xù)性。沒事就停下來說個幾句,或旁邊稍有聲響,都要停下來“管閑事”,作業(yè)自然不易迅速完成。
四、握筆、運筆不當:
低年級孩子握筆或運筆不良,也能延誤寫作業(yè)的時間。其中尤其以左撇子改用右手,最為辛苦。
五、對作業(yè)不理解:
孩子們寫作業(yè)拖拉,很大部分是因為不太理解、做不下去而拖拉。父母來了稍加解釋,隨即能寫。此時,父母會認為孩子有依賴心,而非做題能力略有不及。目前家長聽到的說法,多位醫(yī)學或心理學的說法。譬若“感統(tǒng)不良”或“注意力不集中癥”,這兩種醫(yī)學角的的說法,不能解釋沒有這兩種問題的孩子,也會有寫作業(yè)拖拉的現(xiàn)象。所以“治”好上述兩種“毛病”,不等于就能讓孩子寫作業(yè)專心或注意力集中。心理學上說孩子沒有良好習慣 責任心 或積極性;也同樣不能說明,為什么他們做去年或前年的作業(yè),或兩年后來做今天的作業(yè),就不會有拖拉的問題。
學習能力要與學科難度要一致,作業(yè)才能順利進行,這才是學習問題的核心。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拖拖拉拉,經常是能力水平不及教材水平的結果,而非原因。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孩子磨蹭拖拉怎么辦》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現(xiàn)在的社會,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最寶貝的,孩子因為受到所有人的寵溺,讓很多孩子養(yǎng)成做事很拖拉的壞習慣。家長們會發(fā)現(xiàn)每回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能夠用各種奇怪的理由搪塞,要么就拖拖拉拉,試圖表示自己...
孩子磨蹭的心理是怎么樣的?小孩子處于性格塑造期,很多的原因可能會導致他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比如有點小孩子喜歡磨蹭,那么孩子磨蹭的心理是怎么樣的。 一、孩子“磨蹭”與“任性”之間的關聯(lián)和它們所表達的意義 從...
1.檢視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及時調整教育方式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當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凡事都依著孩子,孩子開始出現(xiàn)做事磨蹭的跡象時,家長們也...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