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豐富我們的大腦,增長我們的見識,大家讀完作品后,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寫讀后感不僅要看,更要理解,你是否需要作品讀后感的優(yōu)秀范文呢?欄目小編用心描繪這篇“孔子世家讀后感”定能為大家呈現(xiàn)一個全新的視角,請注意這篇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
公元前479年3月9日,巨星隕落,一個偉大的生命離我們而去,只留下他的靈魂和思想,光耀千秋。 他就是我們通常叫的孔子,也就是曾在特殊年代被批成‘‘孔老二’’的那個丑老頭!其實他也不是老了才變丑的,兩千多年前,魯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一戶人家,一個丑小孩誕生國。他的腦袋天生畸形,頭頂四周高中間低。司馬貞說,其形狀恰像倒過來的屋頂。名之曰丘,固當。學者鮑鵬山說這種頭頂可能暗示著承受天地之甘露陽光,但從后來的人生際遇看,命運似乎并沒有更好的眷顧這個丑孩子。
三歲喪父,十五歲失母,家境貧寒,一生顛沛流離。后雖廣收弟子,名聲日隆,但終因不擅機巧而四處不招人待見。有一次,魯國貴族季武子宴請士子,利用聚會選拔官員。孔子得知后自忖:自己是大夫后裔,又是讀書人,應(yīng)該去參加這場宴會便欣然前往。卻被季氏家臣陽虎在門外攔住,冷冷地嘲諷道:“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边@老夫子并沒清醒地認識:他只是個讀書人!
要說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也真夠亂套的。臣弒君,子殺父,下挾上,“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到處都是亂臣賊子,到處都是稱霸野心。周王朝實際上被四分五裂,各諸侯國恨不得吃顆大力丸,一夜間有吞并天下的能量。所謂‘‘亂世出英雄",我在想,以他的智商、膽略、博學,以及不怕死的氣魄,如果揭竿而起,中國的歷史肯定得重寫。但這個丑老頭卻真敢玩,非要以一己之力去撥亂反正,“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真是個活該受罪的讀書人呀!
縱觀孔子一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為推行他的政治主張而努力。年過五十,他離開魯國,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周游列國,到處去推銷,去游說。遭到各種冷遇、各種危險、各種屈辱,每每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人生苦難何其多,所幸,一路上有學生陪伴(來了一幫讀書人)。
孔子五十七歲那年,因為有小人誹謗于衛(wèi)靈公前,不得不離開衛(wèi)國,前往陳。經(jīng)過匡地時,駕車的那個學生指著城墻的缺口對老師大談他的英雄史:“我當初就是從這里進去的!”匡地人聽見了這句不同尋常的話,以為他們是陽虎的隊伍-----就是當初嘲諷孔子的那個混蛋。加上孔子身材高大,給人孔武有力的感覺,遂一言不合將他們抓了起來,囚禁了五日。同行弟子都非常害怕,孔子從容地勸慰他們:“如果天不喪我,匡人能奈我何!”待顏回趕到,孔子一見顏回,老淚縱橫:“回啊,我以為你死了!”原來他心里有多少牽掛,只在恰當?shù)臅r候流露。顏回說:“子在,回何敢死!”這句話,我根本不舍得翻譯。再三吟讀,令我這個讀書的人感動滿懷!
63歲那年,楚人欲聘孔子,陳、蔡大夫害怕楚國因此而壯大,調(diào)發(fā)了一群服徭役的人將孔子圍攻在野外,孔子一行困于斯,不得行,而糧食斷絕,從者疲憊不堪,餓得都站不起來了。但孔子依然講習誦讀,弦歌不輟。子路很生氣,一臉怒容地對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子貢也忍不住怒色。孔子茫然若失,問顏回:“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回是這樣回答老師的:“不容何???不容然后見君子!”也只有讀書人才能這樣“畫餅充饑”自娛自樂!你看,這丑老頭自找苦吃也就罷了,非培養(yǎng)一大批讀書人陪著自己吃苦。
顏回也是個資深的讀書人,不僅勤學好問,舉一反三,智慧超群,才能出眾,而且安貧樂道,知天順命。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環(huán)往復,贊不絕口!魯哀公十四年春,顏回死,才42歲,其時,孔子72歲。消息傳來,孔子悲痛難奈,慟哭流涕,“噫!天喪予!天喪予!”如人有喪子之痛。旁人不解,認為他悲傷過度不和中庸之道,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這份情感,世人不易理解,只有讀書人自己能體會。
孔子學識淵博、記憶力超群。他一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實施他政治主張的人,能幫助他重新恢復東周昔日的文明昌盛的景象。幾十年顛沛流離的奔波,殫精竭慮的堅守,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坎坷挫折從未退縮,在“燃夢”的路上,走得障礙重重,走得堅忍不拔!
魯哀公三年,孔子離開衛(wèi)國,經(jīng)過曹國來到宋國。宋國司馬桓魋非常憎惡孔子,欲殺之。孔子雖然處處不受待見,也不是說殺就能殺的主,估計他不敢輕舉妄動。見孔子與弟子在大樹下習禮,便派人把樹砍掉。這算是伐“樹”儆“丘”。弟子勸說:“趕快逃吧!”孔子說:“上天把德行降生在我身上,桓魋能把我怎么樣呢?”
去鄭國的途中,與弟子走失,孔子孓然一身立于郊外的城門。一個路過的鄭人看到,對四處尋找的子貢說:“東門有人,累累若喪家之狗?!眱汕Ф嗄旰蟮慕裉?,我讀到這段文字,內(nèi)心不由一緊!那個場景,仿佛重現(xiàn)眼前,曠漠荒涼之地,衰草連天,殘陽如血,孔子頹然靠在一扇破敗的城門上,望向遠處綿綿的青山。恓惶而寂寞,迷惘而執(zhí)拗,這個衰弱的老人,他在想什么?“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可周道已逝去如流水,在諸侯爭霸的混亂中土崩瓦解。他還一意孤行,“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開弓沒有回頭箭!在那些看破世事的隱士眼中,他更像位不合時宜的傻瓜。楚狂士接輿勸他識時務(wù),早點退出江湖:“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此時的孔子,多像悲劇中的末路英雄。
“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把話轉(zhuǎn)述給老師聽,孔子欣然笑曰:“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本來,子貢聽了這話,心里是很悲傷失落的。但孔子豁然自嘲,又讓他放下心來??鬃拥膹娜轂⒚?,堅定不屈的精神像燈塔一樣指引著學生。令他們各自為政時,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子路性格剛直,魯莽,說話急躁,為人忠厚。小孔子七歲,常伴孔子身邊,對孔子忠心耿耿??鬃釉诮虒W中多次教育他三思而后行,遇事知變通。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的采邑長官,得知孔悝參與反亂,急忙縱馬前去。路遇子羔,告誡他:“城門已閉,不要進去。免得惹禍上身!”子路朗聲說道:“食人俸祿,不避其難!”遂隨使者入城。子路找到孔悝,要殺了這個叛賊,侍臣圍攻子路。子路本就是武功高手,在打斗中,他們只擊斷了他帽子的帶子。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君子即使死,也不能衣冠不整!于是停下來系帶子,給了敵人置他于死地的機會。我的天,這就是孔子帶出來的讀書人,傻吧?
孔子聽說衛(wèi)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心都提到嗓子眼上?!白勇放率谴私匐y逃了!”得知子路被剁成肉醬的慘烈結(jié)局,孔子失聲痛哭,大病一場。子貢去看他,孔子拖著手杖,正在門外慢慢地走,那佝僂的背影,蹣跚的步伐,子貢遠遠地看見,眼淚不禁流了下來。孔子回頭看到子貢,一聲長嘆:“賜,汝來何其晚也?”賜,汝來何其晚也!七日后,孔子與世長辭!孔子去世后,學生們?yōu)樗匦⑷?。子貢在墳旁筑廬又守孝三年,才離開!多么重情重義的讀書人!
司馬遷說:“《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到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想想我們多災(zāi)多難的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坎坷,然而,國可破,山河可易幟,我們的華夏文明卻一脈相承直到今天,正是這些讀書人,撐起了民族的脊梁,讓我們一直是一個有根有源有種的民族!
——不容然后見君子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卻始終沒有被人賞識,終年游走于衛(wèi),鄭,陳,蔡等國之間,宣揚自己的思想,雖召集了許多得意的門生**,但卻始終沒有君主的認可。他的一生,可謂是一波三折。
孔子自出生起,父親就不幸離世,他少年時期就“陳俎豆,設(shè)禮容”學習禮儀的動作,自小尊崇禮儀。
成年后,他雖有才能,但也不得中用“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庇巫咴隰敚R,宋,衛(wèi)之間,奔波,居無定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能。就連孔子最講究的禮儀,也被景公以過于繁瑣隨意貶低:
“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弊赃@之后,景公也不再向孔子請教禮數(shù)方面的問題,雖畢恭畢敬的對待孔子,實則早就否決了孔子和他的思想,最后用“奉子以季氏,吾不能。
”委婉的下達逐客令,無奈,孔子只得離開齊國,回到魯國。
在魯?shù)恼沃?,生活并不順利。?jīng)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孔子終于在56歲時成為總理。他過人的領(lǐng)導,安排能力終于能夠得到施展,在他治理的范圍內(nèi)販賣豬、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價了;男女行人都分開走路;掉在路上的東西也沒人撿走;各地的旅客來到魯國的城邑,用不著向**們求情送禮,都能得到滿意的照顧,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樣。樹大招風,治理得繁榮昌盛,引來了齊國的擔心和暗算“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并矣。
盍致地焉?”黎鉏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
”對于孔子的治理他們都做出了稱霸的預言,為了防止魯國稱霸后,首先就來吞并齊國,齊國從齊國挑選了八十個美貌女子,都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他學會跳《康樂》的舞蹈,身上有花紋的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給魯君。這一招果然奏效,季桓子終于接了齊國送來的女子樂團,一連三天不過問政務(wù),在郊外祭祀束后,又違背常禮,孔子懷著滿滿的失望,離開了魯國,前往魏國。
在魏國的生活也很短暫,幾日之后,就有人嫁禍于孔子“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wèi)?!庇谑撬秩ネ诵l(wèi)國。在去往陳國的路上,孔子又因“狀類陽虎,拘焉五日”被圍困了整整五天,直到寧武子那里稱臣,然后才得以離開匡地。
在這樣危機的日子里,孔子仍然在按照禮數(shù),規(guī)范自己“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離開匡,孔子又輾轉(zhuǎn)蒲地,衛(wèi)國,曹,來到了宋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宋國的司馬桓砍到了樹,想殺死孔子,孔子雖說著“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但還是無奈離開宋國。然后他在鄭國和建國住了幾年。晉楚爭霸之際,他未能得到衛(wèi)國的重要地位,最終遷往蔡國。三年后,吳國攻打陳國??紤]到孔子,蔡部長計劃:
“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賢人,他所指責諷刺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長久地停留在我們陳國和蔡國之間,大夫們的施政施、所做所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國,是個大國,卻來聘請孔子。
如果孔子在楚國被使用,陳蔡當權(quán)的**將面臨危險?!薄坝谑悄讼嗯c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
從者病,莫能興?!笨鬃舆^人的才能又給他招致不少禍患,”于是他們雙方就派了一些服勞役的人把孔子圍困在野外??鬃雍退?*無法行動,但在這困難的處境中“孔子講誦弦歌不衰。
”仍然學習禮儀。后來,在楚王的幫助下,孔子得以脫險。楚王本想好好重用孔子,又被令尹子西以“今孔丘得據(jù)土壤,賢**為佐,非楚之福也”勸下了。
在楚國沒有機會的孔子又返回了衛(wèi)國。這一年,他已經(jīng)六十三歲了。后來,他離開衛(wèi)國,去了魯國。這時,他無意為官,顯出了野心。
孔子的這一生,雖才華外露,才能被世人公認,但卻總是處于被栽臟陷害的無奈之中,始終奔波游走于各個國家之間,沒有辦法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然而,即便如此,孔子先生始終沒有放棄他一貫堅持的禮節(jié)。多少次,在圍攻中,他還帶領(lǐng)**復習禮儀。也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孔子的君子本色。
《孔子世家》云:“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孔子的一生,就這樣注定要以恢復周禮,以禮經(jīng)濟天下為己任了。
為了實現(xiàn)此道,孔子周游列國,花了十四年,正與后世玄奘取經(jīng)所費時日相仿,真是“路漫漫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孔子之道終不為天下容,最終只好回到魯國,研《詩》,讀《易》,著《春秋》。
我讀《孔子世家》尤感佩于孔子在顛沛流離之中,受蒲人之阻、匡人之拘、陳蔡之厄,卻能弦歌不斷,安之若素。非有對道之堅守,對命之不疑,焉能如此!
姑舉一例??鬃佑鲫惒讨?,以同一問先后令子路、子貢、顏回作答:“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貢答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嚴厲地批評了子貢:
“良農(nóng)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道,能提綱,能紀律,能統(tǒng)一,能理之,但不能寬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賜,而志不遠矣!”子貢是說,老師的道太大了,所以不能被天下所容,為什么不把這道變小一點,而讓天下能夠接受呢?孔子說,一個好農(nóng)夫能做到的只有好好耕種,卻不能保證有個好收成,一個好工匠技藝高超,也不能保證做出來的東西都令人滿意,君子該做的就是修道,而不是去在意這道能否被天下接納,子貢你不修道,而是謀求道被接納,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
孔子的話蘊含著一個莊嚴的真理:道不可拋棄,道不可降低;道能否被寬容,不是我們應(yīng)該考慮的問題,因為這是命運。而蕓蕓眾生,樂道的卻是另外一句話:
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要適應(yīng)環(huán)境。我不知道有多少曾經(jīng)有抱負的人,因為這句話很辛苦卻**無比的一句話,最后變成了彎腰、彎腰、匍匐在地上,最后,干脆縮到了地上!
古往今來的圣賢都是道的信徒甚至殉道者。《史記》中《列傳》的第一篇,就是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的殉道者伯夷叔齊兄弟倆。往汨羅江里縱身一躍的,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三閭大夫。
濮水邊上持竿不顧,拒絕楚王以國事相累的,是自由獨立之道的堅守者莊周。例子多得很,往前,還有對堯以天下相托毫無興趣的許由,往后,至少到**,例子多得不是這篇小文裝得下的。我是東坡的鐵粉,就說說東坡吧。
至于孔子的問題,顏回說,只有天下不允許,君子的品格才能顯現(xiàn)出來。孔子非常高興,開玩笑說:“回啊,如果你有很多錢的話,我來給你做管家吧。
”所以判斷一個人的品格,看他是君子還是小人,關(guān)鍵還是看他困厄之時是如何說的,怎么做的。時窮節(jié)乃現(xiàn)嘛。
東坡的的倒霉,從烏臺詩案開始,到海南島上遇徽宗之赦,他自己用“黃州惠州儋州”來概括。在黃州,給秦觀的信中說,說好聽點是節(jié)儉,其實不過是慳罷了,每個月的俸祿平均分成三十份,小袋子裝好,掛在房梁上,每日限用一袋,如有剩余,別置之竹筒中,朋友來訪,以盡當日一袋和竹筒中所有為限。試想,蘇東坡,大文豪,大名士,大書法家,文與可墨竹畫法的繼承與發(fā)揚者,他會窮嗎?
會的。因為他不賣!哪怕不親自出面賣,也不屑于賣。
大不了我少用一點,做人的品格,絕對不能降低。不賣,當然也就不會買。正是按照眾生的思維,用一點經(jīng)商之道,東坡的仕途自然流暢。
然而,君子不齒。在道德上、節(jié)操上,君子無一不是有潔癖之人。
至惠州貶所,必經(jīng)大庾嶺,嶺道崎嶇坎坷,道旁不時有白骨入目。東坡將這些白骨收拾在一處,安葬好,寫了祝文,祈求亡魂安息。在惠州,從一個道士口中得知,廣州城內(nèi)百姓大多只能飲咸苦水,喝不到淡水,只有**和富人才能喝到劉王山的井水,東坡當即給好友廣州**王敏仲寫信,教之以大竹竿從劉王山引井水到廣州城,讓百姓喝上井水,甚至連竹竿檢修和更換,都叮嚀得仔仔細細。
最愛的侍妾朝云病逝之后,朝廷敕令又到,儋州。將赴儋州,聽說儋州染瘴致病的百姓不少,而**此病僅需姜、蔥、豉,濃煮趁熱喝下即可,可是儋州沒有黑豆,百姓也不懂制豉,于是又寫信給王敏仲,讓他**黑豆三石,帶到儋州制藥以散病者。到了儋州,發(fā)現(xiàn)當?shù)乩铦h兩族互存偏見,東坡提出了“茲爾黎漢,皆是一家”的民族平等主張。
又創(chuàng)辦了東坡書院,海南島因而走出了一個破天荒的舉人姜唐佐。是什么樣的力量讓東坡在人生最困難的時期,依然愛著老百姓,造福于當?shù)厝嗣??當然,這是道的力量,道的堅持,生命的確定。
東坡在給朋友李常的信中這樣說:“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遵主**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好一個“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這便是道之堅守。好一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這便是天命之不疑。
電視劇《神探狄仁杰》中,元芳對如燕說過這樣的話:“沒有是非觀念的,不是人,是禽獸;明知是錯,還要去做的,那就是禽獸不如?!边@話對蕓蕓眾生來講,是重了點,且把它當作一味發(fā)汗藥吧。
對于人生的大是非,如何選擇?我們從來就有圣賢給出的答案,它是孟軻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陶淵明的“少無適俗韻”和“守拙歸園田”,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是杜子美漂泊潦倒時的一飯不忘家國,是于謙的“碎骨焚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太多的人只會抱怨而表示無奈:“不是我不想,而是現(xiàn)實如何如何,而是生活如何如何。”孔子說過: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不想說什么了,話多如水。最后引一首放翁當年給他兒子們看的小詩,諸君共勉之吧,即便不能做到道之堅守,命之不疑,起碼也該心向往之罷。
孔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比收吆我詷飞?,智者何以樂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萬物棲息之所;是仁者對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對自然的依戀。這是孔子對天人相結(jié)合境界的最高體驗。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為他更鐘情于水。
孔子觀賞東流的水,子貢問道:“君子只要看見大水都要觀賞,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為大水流動永不停息,而且滋潤世間萬物卻不自認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樣。水有時在低處流動,有時在高處流動,這都有其遵循的規(guī)律,就像人的仁義一樣。大水浩浩蕩蕩,永不枯竭,這就像人的道德一樣。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懼怕,這就像人的勇敢一樣。裝滿了卻用不著用蓋子削平,這就像人的正直一樣。水的柔弱無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樣。水從源頭必定流向東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樣,所以君子看見了必定要觀賞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勵我們進德修業(yè)應(yīng)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晝夜不舍,永不停息。這不僅體現(xiàn)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嗎?
孔子一生仕途不順暢,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歲去齊國,見到齊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嬰的阻止,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37歲返魯??鬃訌?1歲起,先是做了魯國得縣官,后來官至魯國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個月的功夫,由于魯王不聽他的意見,孔子只好辭職,離開魯國。在55歲到68歲這14年間,奔走列國: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wèi)國遭到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魯國。
社會現(xiàn)實卻是讓人痛心。周王室統(tǒng)治微弱,“禮崩樂壞”,諸侯紛紛崛起,倫理秩序失控,社會綱常紊亂??鬃酉氲阶约旱南茸娓ジ负味U讓君位,正考父曾接連輔佐宋國三公,父親叔梁紇勇猛震三魯,母親顏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養(yǎng)自己??鬃舆敌淖詥枺鹤约簽槭裁床荒芟駛髡f中的盤古一斧劈開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開、涇渭分流?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樣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太平平?自己雖沒有君王之位來施展政治抱負,也沒有威武之師可以征伐世上邪惡,但是自己有知識、有智慧,可以用教育開啟人的心智,用“六藝”來培養(yǎng)“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賢臣,改造這種“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實現(xiàn)“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難,如流水般,堅持自己的信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下定決心,走上杏壇,傳先王之道、授六藝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當時60歲??鬃又苡瘟袊剿?,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習禮”?;隔s揚言要殺孔子時,砍倒大樹。弟子們讓孔子快跑??鬃訁s安慰弟子們,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秘密地離開宋國。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師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趕時,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師徒先后來到新鄭。當時孔子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非常狼狽。子貢等人四處尋找孔子。有一位老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老頭,長相不凡。腦門子像堯帝,脖頸似堯時的名法官皋陶,雙肩類似鄭國大夫子產(chǎn),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喪家之犬?!弊迂曇姷娇鬃雍螅惆牙先说脑拰W給孔子聽。孔子聽后,見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樣,不禁大笑,說:“說我形狀像賢相,那可不敢當。說我像一只喪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這種坦坦蕩蕩、從容不迫地對待挫折、堅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最后,假如將孔子和莊子相互比較的話,在主觀上,我更向往莊子那樣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觀上,我更提倡孔子的處世智慧。盡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無過?孔子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孔子的思想包含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人處世的智慧,給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絕,激勵著萬代子孫。
史記《孔子世家》讀后感(一)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過去看前面相關(guān)篇目的內(nèi)容,比如說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來又說到孔子在魯國的經(jīng)歷,于是又回去把“魯周公世家”瀏覽了一遍。這一篇通篇看來,總體感覺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說是郁郁不得志,四處漂泊如喪家之犬;在學術(shù)上卻是逐漸精深逐漸博大終于積累**三千,書成春秋經(jīng)典。
孔子謙虛有禮。他太客氣了。所以齊國的晏嬰建議景公不要用他。的確,他不適合齊國的政策。要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得臉厚、心狠、手辣,得見機行事善于權(quán)變,看樣子孔子不具備這些特質(zhì),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關(guān)于禮的理論,并不適合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實用啊。再說他臉皮也太薄了,與南子見了一面,回來被學生“不悅”,就急得發(fā)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不必這么緊張吧,反倒引人遐想。晚年,他幻滅了,會改變,但他的形象已經(jīng)固定,沒有人敢利用他。
孔子真正令人稱道的,還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編寫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確是中國千年文化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他教育學生的種種言論,讓我在這里評價一句正確都覺得不夠貼切不夠資格,因為孔子的思想已經(jīng)構(gòu)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每一個中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養(yǎng),我們其實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來衡量現(xiàn)實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對孔子思想進行評論。
關(guān)于孔子的思想是一個太博大的話題,以我笨拙的筆墨無法寫出其中萬一,只是覺得很奇怪的是:一個說出那么多經(jīng)典的對的話的人,為什么不能做對的事,讓他能夠在當世得償所愿施展才華呢?看到他那句: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讓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澀。
史記《孔子世家》讀后感(二)太史公以詩贊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碧饭唬?/p>
“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至于后世,更有所謂“大誠至圣先師”之號??资现畬W,漸乎后世,不可謂不深遠矣。
然則孔子之不用于當時,何也?
有論者以為其生不逢時,故有不遇。果哉?子貢曰:
“夫子蓋少貶焉?”子曰:“而志不遠矣!
”以此知孔氏一學者也。學者之為,道也。不容于世,亦宜矣。
孔子亦自知也,故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之語??鬃硬粣傝钅?,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以此知子之執(zhí)也。孔子自云:
“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fā)憤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闭\然一學者之象也。
孔子之學博。楚令尹子西曰:“諸侯之使,無如子貢者,諸侯之輔相者無如顏回者,諸侯之官尹無如宰予者。
”然圣者不霸,霸者不圣。所謂“王者”之說,亦宜付諸東流??鬃蛹纫孕薜啦痪攵?,又不降志以求,其不容于世不亦宜哉?
世之所求,無非霸也。
春秋之時,諸子紛爭,各以說逞,皆以己學為正道。所言不一,所執(zhí)亦異。然大道渺茫,實難求索。
道有大小之分,有“霸”,“王”之別,有學用之類,以此道論比彼道,不亦怠哉?王霸有道,為政有道,書畫有道,莊子曰:“矢溺亦有道。
”與孔子同時之諸子,名、法、墨、陰陽亦傳諸后世而不絕,唯儒高出諸子而獨尊,何也?無他,時也。
昔孔子生之不遇,后,身既沒而名顯,皆因時也。春秋之時,大禮已壞,而孔子教人以忠恕,克己復禮,期諸侯俱以王室為。秦遵法術(shù)而亡,漢鑒前轍而雜儒法,孔學終以“君臣父子”而得顯,豈非無因乎?
史記《孔子世家》讀后感(三)這次讀完之后,我的感覺就印證了司馬遷說的:“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以前看過《禮運》、《易經(jīng)》、《樂記》、《經(jīng)解》、《學記》,以及《論語》,這些當然是名著,但這次通過《史記》了解孔子的一生后,再與以前的東西結(jié)合起來,深刻的感覺到了孔子的悲哀。
當然孔子也并非是宋明時期神話后的孔子,《史記》里的孔子給人感覺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要說《史記》先得從司馬遷的悲哀說起,司馬遷從忍辱負重受宮刑之后,說出了:“人之一生,或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焙竺娴摹秷笕伟矔分杏刑岬街灰莻魇乐鳎囟ㄊ巧瞎攀ベt發(fā)奮才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
孔子的一生分為幾大部分:
1、身世及出生。
2、決心治學。
3、四處求學。(如跟師襄子學琴,向老張問禮,在齊聞韶。)
4、始創(chuàng)儒學,招徒授業(yè)。
5、開始為政。
6、周游列國。
7、刪述六經(jīng)。
先說身世,司馬評價為:“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至于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與夫子,可謂至圣矣!”
孔子雖然是一個大夫叔梁紇的兒子,但是因為是野合所生,而且父親死時沒有守孝所以沒有人承認他。因為父親早逝,孔子的母親把家里的一切都承包了,所以他在孔子16歲時就去世了。
孔子的志學之路還是非??部赖?,十五歲前和他母親的爸爸學,之后想要去找太史公求學,因為太史公要測試孔子到底有沒有學***力,讓他在門口等了一天,而孔子就在那等了一天不急不躁。于是被太史公收為**,其后認真學***,《經(jīng)解》中有是這樣介紹六藝的:“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宜良,樂教也;潔凈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至于四處求學我想孔子向老子問禮,應(yīng)該都聽說過,孔子去了以后被老子罵了一頓后,就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這三者皆可捕捉,而唯有龍我不知,今日我見到老子就像見到了龍。有人說這是兩位圣人的碰撞。事實上,當時孔子的思想并不完美,所以我們老師常說,如果孔子50歲時再見到老子,那就是儒道的交流。
孔子最痛苦的時候是周游世界。他不被國王接受,被隱士諷刺,三次被君隊包圍。然而,這樣,孔子的制度才真正建立起來,苦難也并非不重要。
最后的刪述六經(jīng),就是孔子一生中做的最大貢獻了,當時孔子想干這件事的初衷是,認為天下已經(jīng)無道,自己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展現(xiàn)給后人??鬃觿h了《詩經(jīng)》,整合了《尚書》、《禮記》,寫了春秋。
關(guān)于最后死時見到的最后一個人就是子貢,發(fā)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史記原文:
明歲,子路死于衛(wèi)。孔子病,子貢請見??鬃臃截撜儒羞b于門,曰:
“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
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而涕下。
謂孔子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間。
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焙笃呷兆洹?/p>
春秋年間,天下無道,禮崩樂壞,智者無用武之地,賢人空懷興國之志,君王毫無勢力,孔子窮其一生不能把禮義推行,到了人生的最后,孔子發(fā)出了最后的感慨。
子路因為沖動死在了衛(wèi)國,孔子一聽,一下氣血上涌,帶動以前的憂愁就病倒了。子貢來看望,孔子勉強裝作很悠閑的樣子,說:“賜呀,你也太晚了吧!
”孔子哀嘆一聲,唱到,支撐天地的太山已經(jīng)摧毀,支撐房屋的主梁也已經(jīng)被摧毀,領(lǐng)導人心的賢人呀,也已經(jīng)不管用啦呀!哭了起來。過了一會跟子貢說:
“天地之間沒有道德的約束已經(jīng)很久了,我的主張一直不能夠推行,悲催呀!那曾興盛無比的夏王朝如今已經(jīng)被葬在了東邊,那禮樂盛行的周王朝也被葬在了西邊,昨晚我夢到我坐在祠堂里,我是殷人呀!”七天后仙逝了。
孔子的一生充滿了悲歡離合,又擁有一段悠然自得的時光,死而無憾呀!
史記《孔子世家》讀后感(四)《孔子世家》是司馬遷留給我們最早的,也是最權(quán)威的孔子資料,我們所能了解的孔子,當然只能相信所謂的《史記》了。公元前134年,漢武帝頒布詔書,尋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天人感應(yīng)”、“大一統(tǒng)”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jīng)”的主張。
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yīng)該是統(tǒng)一的。
而《史記》的編撰者司馬遷生于公元前145年,離世于公元前90年,公元前91年,55歲的司馬遷就完成了《史記》。這就是說,司馬遷生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那么,關(guān)于孔子的事跡自然要符合漢武帝的要求,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了??蓳?jù)說西漢初年,雖說“焚書坑儒”的時代結(jié)束了,但漢高祖并不喜儒學,使得儒生的學術(shù)源流幾乎斷絕,可正是漢武帝,才令孔子及其主張起死回生,并逐步邁向至高無上的圣人地位。
不過有一點應(yīng)該清楚,孔子去世于公元前479年,到了公元前91年《史記》成稿,已相距388年啦!如果以現(xiàn)在作比較,就相當于今人搬出公元1624年的人物,即明朝天啟四年的事情。我們應(yīng)該知道,孔子時代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相對愚昧落后的階段,所以很難懷疑孔子行為的真?zhèn)巍?/p>
試想,就連相對文明程度較高且為歷史記載主角的明朝皇帝,其事跡都疑點重重,孔子?貴族都沒混上,又怎么可能存有真實的歷史,還流傳了近400年呢?那可是戰(zhàn)亂不斷的400年哪!
關(guān)于《孔子世家》的記載,這里不便列出,僅將于此相關(guān)的質(zhì)疑和初步看法暫列如下,以求進一步明辨是非。
一、關(guān)于孔子的出身??鬃右恢辈恢涓冈崽?,“丘生而叔梁紇死”嘛,并沒有說明其父的享年,卻明確記載著“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可孔子的祖先卻清清楚楚,以下便是后人列出的孔子祖上名單:宋湣公→弗父何→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孔防叔→伯夏→叔梁紇→孔丘。
令人驚訝的是,當時的孔子家族竟然能保存并延續(xù)如此詳細的家譜?
后來還有人考證出,孔子乃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時被封于宋國,如果孔子明知自己是宋湣公的后代,就憑孔子終生渴望“克己復禮”的品行,他會情愿以孔為姓嗎?
再看看孔子所謂祖先的名字,大部分都有個“父”字,沒有“父”字的也有伯和叔兩個與父稱兄道弟的稱呼,這也能叫人名?還有世子勝又是怎么回事?稱呼與姓名是一回事嗎?
尤其是那個“正考父”,“考”原指的就是父親,后多指已死的父親,生為父,死為考嘛!
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孔子十七歲時,就被一位即將離開人世的士大夫認準了,他深知孔子祖先,就因為孔子“年少好禮”,即斷定孔子將來一定是位才德顯達之人。這也太有先見之明了,居然后知數(shù)百載,乃至數(shù)千載。
《孔子家語》可信嗎?此書最早著錄于《漢書·藝文志》,東漢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所撰,比《史記》晚了180多年。不過,有一點不可不服,凡能修史者,都必須屬于儒家,而且一定是大儒!
二、為何要提“野合”呢?為何要探尋貴族祖先呢?為什么孔子得到老子教誨之后,才“**稍益進焉”呢?
其實,記述一位頗具影響的歷史人物,往往應(yīng)該取長補短、****,根本沒必要提及“野合”二字,很顯然,這兩個字的使用是必須的,是有其深意的。
同時,在孔子的出身中還要極力標榜為周室宗親,這不能不讓人立刻想到漢武帝的出身,這就明白無誤地告訴世人,帝王或圣人都是可以“野合”的,而且正因如此才不同凡響呢。至于別人,尤其是老百姓嘛,那就婦孺皆知嘍!正應(yīng)了那句話叫,“英雄不問出處”,還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惡霸邏輯。
至于老子的地位在漢武帝那兒是絕對不可撼動的,因為他的列祖列宗大多是信奉老子的,即使要樹立孔子,也只能屈居第二了,而且還要教導孔子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這就又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在很多歷史偉人中,也包括孔子,他們的很多話語都是如何得來的,真不知道,這些珍貴的語言究竟是怎么流傳下去的,難道孔子拜見什么人,身邊總有自己的**嗎?
3、 孔子和晏子是什么關(guān)系?據(jù)記載,晏子生于公元前578年,死于公元前500年,也就是說,他比孔子大27歲。后來,齊公問政孔子,晏嬰大約62歲。
請看看晏嬰給齊景公的進言:“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樂缺有間。
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边@段經(jīng)典論斷不可不為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這至少說明孔子和晏子沒有共同的政治思想,但后世儒家學者堅持認為晏子也是儒家。
但歷史畢竟不能假定,延續(xù)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沒有如晏子所指出的那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幸的是,晏子所擔心的庸俗已經(jīng)成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趨勢。據(jù)說后世不少大儒對他們的老祖師爺在世時的“喪家之犬”之遭遇憤憤不平,尤其是晏子,竟斷言孔子在齊的不得其志,一定是晏子對孔子才華的嫉恨。
真是有趣,一位威震華夏的60多歲的老齊相,會嫉恨四處求官的年輕人?另外,晏子真的很還小嘛?孔子都快兩米啦!
四、子不語怪力亂神嗎?那么,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
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笔窃趺椿厥?還有仲尼曰:
“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jié)專車,此為大矣?!薄百諆e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shù)之極也。
”這些都是說什么呢?如今看來,無異于信口齒黃!此外,整個《孔子世家》通篇內(nèi)容,原本就不缺少怪力亂神,一位精通喪葬禮儀的專家,離開了那四個字,還拿什么來征服別人?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就有專家解釋說,“不語”指的是不議論,“不爭論”。的確,本來就子虛烏有,或者唯恐躲之不及,誰還有資格議論那些聞所未聞的奇事?難怪有人盛贊孔子“真乃圣人也”,無所不知,無所不懂,當然除了那些下賤的常識之外。
這樣一位語不驚人誓不休者,也不可能是凡人了。但是!這與招搖撞騙、故弄玄虛、蠱惑人心那可是兩碼事兒。
五、孔子的教育事業(yè)成就究竟如何?在《孔子世家》中,孔子一生追求仕途的脈絡(luò)清晰可見,期間也斷斷續(xù)續(xù)做了幾年弱小諸侯國的小官,也是處處碰壁,盡管終生不得其宏大之志,仍四處奔走呼號,僅所謂的“周游列國”就耗費了十四年時光,即使相信孔子27歲開始興辦教育,到孔子去世也不過46年,那么,孔子從政及遠離本國的時間就理當不再辦學之列吧,說孔子一生從事教育顯然夸大其詞。這樣看來,不足30年的辦學經(jīng)歷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啦,其**竟達3000余人,每年平均新增學生100余人,“有教無類”好像還可以,那又如何“因材施教”?
難怪說孔子為圣人,的確不是常人哪!
還有所謂的七十二位賢人,據(jù)說至今都沒能弄清這些優(yōu)秀學子的基本情況,如此令人“高山仰止”的大教育家,優(yōu)秀率才2。4%?更何況,也沒幾位真正曾為某小諸侯國的棟梁之才的。YjS21.coM
僅就最賢的顏回來說吧,終生不離孔子左右,在孔子哪兒的確很賢,可為社會又做了些什么呢?說穿了,大凡孔子的得意門生,最擅長的就是攀附權(quán)貴、巧舌如簧、欺世盜名,最擅長的就是為自己****、樹碑立傳!“獨尊”之前的遭遇正因如此,“獨尊”之后的待遇更是如此!
總之,如果我們**《孔子世家》出品的時代背景,明確出品人的政治立場,那也就不難理解孔子的偉大了,也正因為孔子的“仁義道德”,才造就了“男盜女娼”猖獗,才造就了層出不窮的霸氣與奴性完美結(jié)合的蕓蕓眾生。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居然夾雜著一個威力無比的暗示,祭拜孔子,似乎可以升官,祭拜關(guān)羽似乎可以發(fā)財,而升官發(fā)財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人生最大追求了,也許正因于此,文圣與武圣才香火最旺,才經(jīng)久不衰!
史記《孔子世家》讀后感(五)孔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比收吆我詷飞剑钦吆我詷匪?
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萬物生命的源泉和棲息地,是仁者對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對自然的依戀。這是孔子對天人相結(jié)合境界的最高體驗。孔子一生追求仁愛,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仁愛的,但他更為睿智。
因為他更鐘情于水。
孔子觀賞東流的水,子貢問道:“君子只要看見大水都要觀賞,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
“因為大水流動永不停息,而且滋潤世間萬物卻不自認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樣。水有時在低處流動,有時在高處流動,這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就像人的仁義一樣。大水浩浩蕩蕩,永不枯竭,這就像人的道德一樣。
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懼怕,這就像人的勇敢一樣。裝滿了卻用不著用蓋子削平,這就像人的正直一樣。水的柔弱無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樣。
水必須從源頭流向東方,就像人們的雄心壯志一樣,所以紳士看到它時必須小心?!笨鬃佑锰咸辖茸鋈说牡滦?,勉勵我們進德修業(yè)應(yīng)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晝夜不舍,永不停息。這不僅體現(xiàn)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嗎?
孔子一生仕途不順暢,如流水般曲曲折折??鬃?5歲去齊國,見到齊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嬰的阻止,沒有得到齊景公的重用,37歲返魯。
孔子從51歲起,先是做了魯國得縣官,后來官至魯國的最高法官,并**丞相。可是只有三個月的功夫,由于魯王不聽他的意見,孔子只好辭職,離開魯國。在55歲到68歲這14年間,奔走列國:
在齊國受到排斥,在宋國、衛(wèi)國遭到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魯國。
社會現(xiàn)實卻是讓人痛心。周王室統(tǒng)治微弱,“禮崩樂壞”,諸侯紛紛崛起,倫理秩序失控,社會綱常紊亂。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禪讓君位,正考父曾接連輔佐宋國三公,父親叔梁紇勇猛震三魯,母親顏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養(yǎng)自己。
孔子叩心自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像傳說中的盤古一斧劈開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開、涇渭分流?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樣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太平平?
自己雖沒有君王之位來施展政治抱負,也沒有威武之師可以征伐世上**,但是自己有知識、有智慧,可以用教育開啟人的心智,用“六藝”來培養(yǎng)“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賢臣,改造這種“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實現(xiàn)“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于是孔子不怕困難,如流水般,堅持自己的信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下定決心,走上杏壇,傳先王之道、授六藝之技、育天下之才。
哀公三年,孔子當時60歲??鬃又苡瘟袊剿?,和**們在大樹下“習禮”?;隔s揚言要殺孔子時,砍倒大樹。
**們讓孔子快跑。孔子卻安慰**們,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之后,孔子以及他的**們秘密地離開宋國。等到桓魋得知孔子師徒出行的消息,派兵追趕時,孔子一行早已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孔子師徒先后來到新鄭。
當時孔子風塵仆仆、疲憊不堪,非常狼狽。子貢等人四處尋找孔子。
有一位老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老頭,長相不凡。腦門子像堯帝,脖頸似堯時的名法官皋陶,雙肩類似鄭國大夫子產(chǎn),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脊背微曲,又瘦又乏,累若喪家之犬。
”子貢見到孔子后,便把老人的話學給孔子聽??鬃勇牶?,見大家失魂落魄的模樣,不禁大笑,說:“說我形狀像賢相,那可不敢當。
說我像一只喪家之犬,倒是很像,很像!”像這種坦坦蕩蕩、從容不迫地對待挫折、堅持自己的信仰,孔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最后,假如將孔子和莊子相互比較的話,在主觀上,我更向往莊子那樣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但是在客觀上,我更提倡孔子的處世智慧。盡管孔子曾提出“刑不上大夫”這一不平等的法律。但人生孰能無過?
孔子還是有值得我們學***方。孔子的思想包含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人處世的智慧,給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如流水不絕,激勵著萬代子孫。
喜歡《孔子世家讀后感》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筆記,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孔子世家讀后感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文檔的寫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動筆寫之前,先觀摩范文是一個好習慣,范文的作用在于它開闊了我們的思路,那么怎么樣去尋找好用的范文呢?以下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孔子故事讀后感”,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