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教師應(yīng)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當我們賭氣地說出“再怎么努力讀書,也拼不過富二代”時,富二代并不會因為抱怨而變差,而孩子卻可能受到影響。如果我們既沒有好的家世傳承,孩子又沒有什么特別的天賦,那么讀書的缺是唯一改變出路的方法,我們作為父母不要先放棄!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的真人秀節(jié)目。
按節(jié)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huán)衛(wèi)工的生活。
環(huán)衛(wèi)工收入低,只能租到價格最便宜的房子,也就是所謂的“籠屋”。
按節(jié)目組的設(shè)計,田北辰也要睡這里。
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
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fā)現(xiàn)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
這位成功創(chuàng)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管理系。
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由于條件實在過于艱苦,這種生活他只體驗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
他說,因為只要體驗兩天,所以他才有斗志堅持下去。
但是如果一個月、半年、甚至一輩子都是干這種活,那真是太絕望了。
田北辰是含著金勺子出世的豪門之后,在他的字典里,從來就不知“窮”字怎么寫。
今年他開始參政,為了贏得政冶資本,才決定去體驗底層百姓的生活。
看看窮人們的生活到底是怎么的,然后這位滿腹經(jīng)綸的精英分子便得出了“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這樣的結(jié)論。
很顯然,他是認為,在香港那樣的社會,人之所以找不到好工作,是因為沒讀書。
因為沒讀書,所以志短,因而更窮,因而更看不到遠方的路。
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人就會被壓得永遠也翻不了身。
我在一個經(jīng)濟并不太發(fā)達的小城長大。
我也有很多同學(xué),他們有的讀了很多書,有的只有小學(xué)或者初中學(xué)歷。
現(xiàn)在看起來,那些生活過得好的,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
他們未必很有錢,但至少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有房有車有存款,比上不足,但比下亦有余。
當然也有一些沒有讀過大學(xué)但混得也不錯的同學(xué),但從比例而言只是少數(shù)。
而且他們雖然沒有上過大學(xué),但要么家里本來就有錢,要么是在工作或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從未停止過看書。
是的,離開了學(xué)校,但依然還在看書。
看各種各樣的書,金融的,管理的,行政的,文學(xué)的。
做哪一行修哪一行,日積月累,才會自學(xué)成才,在各自的行業(yè)殺出一片生天。
而那些不愛讀書家里也沒錢的同學(xué),有的開燒烤檔,有的在菜市賣菜,也有開修理店的。
雖然也是一門謀生的門路,但過得極其辛苦。
更差一點的,至今無業(yè)又或者早已墮落。
正如北辰所說,沒有學(xué)歷和技術(shù)的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長時間地工作。
對于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未來,而是下一頓吃什么。
當今社會經(jīng)濟正在向金融型、知識型的方向發(fā)展,專業(yè)技能越來越重要。
那些沒知識、沒技能的人,只能一輩子都被擠壓在社會的最低層,除非中獎,否則極難有機會翻身。
這些話雖然難聽,但卻很真實。
說到底,世界正在變,從前那種剛從田上下來的大老粗閉著眼睛也能賺錢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
現(xiàn)在的年代,沒文化就要挨打,有文化的,打起人來,根本就是兵不刃血。
雖然學(xué)識、機遇、運氣、制度這些因素都能左右一個人的命運,但我想沒有人能夠否定讀書帶給一個人的變化。
如果讀書對于富人是一種錦上添花,那對于普通人就是救命草。
它可以讓普通人畢業(yè)于一所好的學(xué)校,找到一份薪水稍高的工作,過上舒服一點的生活。
裝B一點來說,讀書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心靈。
讓我們懂得分善惡與美丑,懂得和孤獨對抗,學(xué)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不讀書的弊端又是什么?
俗氣一點來說,就是沒前途,沒出息。
更進一步說,就是不但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有可能連自己的孩子也教不好。
禍及子孫,這才是世界對不讀書的人最殘酷的懲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qū)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上就有了巨大差別。
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余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眻猿纸K身讀書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
三毛說:“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云,不復(fù)記憶,其實它們?nèi)允菨撛诘臍赓|(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同一個高尚者對話?!币粋€人閱讀品位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精神境界,也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zhì)。
讀經(jīng)典的書籍,就像接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禮。它們值得一讀再讀,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風(fēng)拂柳,雨中白蓮,雪中紅梅,暗香浮動。它們充滿詩情畫意,明麗純粹;充滿叩問深思,發(fā)人深省。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shù)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而中國13億人口,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一個愛讀書的民族,自然是優(yōu)秀的。自諾貝爾獎設(shè)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xué)獎、25%的物理獎、27%的生理與醫(yī)學(xué)獎、41%的經(jīng)濟學(xué)獎、12%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同時還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而猶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堅持讀書的人,人生一定會大不一樣。
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不要再猶豫了,拿起書本閱讀吧。
有文化的人才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1
近期,網(wǎng)絡(luò)上有個段子很火:
這兩天國慶放假,我送室友坐高鐵。
臨上車前,我淡淡地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p>
室友愣了一下,幽幽地望著我:“都快走了,你D還不忘占我的便宜!”
看了這個段子,懂的人人嘿嘿一笑,故作神秘;不懂的人一臉茫然,不知所云。關(guān)于這個梗,其實是出自朱自清的《背影》。
文章描述了父親在火車站送兒子的情景,文章寫道,“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囃饪戳丝矗f:‘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彪S后身型肥胖的父親就在月臺爬上攀下,最終買到橘子,而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忍不住感動落淚。
而這樣一句很“有文化”的調(diào)侃,比“我是你爸爸”,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搞笑和幽默,雖然結(jié)果一樣,都是讓人發(fā)笑。但不同的是,搞笑,大家一哄而笑,然后很快就忘了;而幽默,則更多的是讓人會心一笑,而是笑過之后,還有敬佩,余韻悠長。
02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很多很多年前,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參加過一個飯局。那時我只是一個小孩子,只知道吃飯和聽別人說話。桌上有一個大人物,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反正聽說話好像是除了七十二變和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之外,什么都會。
這個大人物還帶著一個女人,說話拿腔拿調(diào),搔首弄姿。兩人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我雖然少不更事,但還是感覺到了桌上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他倆。
可是,大概是因為大人物太“大”了,又或者大家都拘著面子,沒有人放腔去懟他們倆。
這時,一個人起身敬那個大人物和那個女人酒,他說了一句話,是那次飯局上我唯一記到今天的話,他說:“嫂夫人端莊靜雅,閑花淡淡春。”
大人物和他的女人聽了,樂得像燒開的水。
很多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這句詩出自張先的《醉垂鞭·雙蝶繡羅裙》。
更重要的,這是張大詩人填的一首描寫妓女的詞。
有文化的人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3
一個叫@河森堡的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經(jīng)歷:
有次在圖書館看書,翻看西方典籍時,看到年份:“公元457年”,很想知道當時中國處于哪個朝代,便一邊撓頭,一邊嘀咕:公元457年哪個朝代來著?
這時,一位前輩說:“宋朝”,網(wǎng)友心想,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才建立宋朝,于是一臉不屑。
后來一直惦記這件事,查了工具書發(fā)現(xiàn),自己被有學(xué)識的人吊打了,而全然不知。
學(xué)歷高低影響著一個人的學(xué)識水平,而學(xué)識是認知程度的外在表現(xiàn),學(xué)識淵博的人,也更有獨到的觀點和思維,利用知識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有個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回家種西瓜,承包了一塊地,沒有先施肥,而是買了一車鵝卵石撒在地里,灌溉也不讓地表有積水,村民們都疑惑他的做法,甚至覺得他搞壞了農(nóng)田。
然而西瓜上市時,他種植的西瓜又甜又香,銷量最好。
原來,在西瓜地里鋪鵝卵石,可以增加晝夜溫差,少灑水是為了減小比熱容,更利于西瓜的糖分積累。
而這只是來自他大學(xué)課堂里,最簡單的一個知識,但這也是村民們無法知道的。
04
小簡老師的公司(簡單學(xué)習(xí)網(wǎng)),主營中學(xué)生名師課程。有一天,一個學(xué)生留言說,感覺我們的課程效果很好,不想去學(xué)校了,準備在家自學(xué)。小簡覺得這樣不好,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勸他。
這時候旁邊老師幽幽地說了一句:“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這句話出自《學(xué)記》,意思是說如果自己一個人學(xué)習(xí),長時間不和朋友切磋,就會慢慢變得閉塞,孤陋寡聞。
短短十一個字,完美地回答了孩子的問題,也得到辦公室同事的贊嘆,因為我們知道,所謂厚積薄發(fā),需要深厚的功力,她能如此貼切地引出這句話,背后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必定十分驚人。
曾經(jīng)有人總結(jié)了“有文化的人是怎么說話的”,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說法:
有錢,任性。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心好累。
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重要的事說三遍
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
人要是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涸轍遺鮒,旦暮成枯;人而無志,與彼何殊。
丑的人都睡了,帥的人還醒著。
玉樹立風(fēng)前,驢騾正酣眠。
畫個圈圈詛咒你
畫地成圓,祝爾長眠。
每天都被自己帥到睡不著
玉樹臨風(fēng)美少年,攬鏡自顧夜不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呢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所以,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不只在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人脈資源這些方面,也影響了一個人的見識、領(lǐng)悟力和素養(yǎng)。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顏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都會逐漸積累在你的身體里,變成你的財富。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鮮活,手機屏幕之外,自有一番萬水千山;讀的書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在無涯的知識海洋面前,再大的煩惱,也只是滄海一粟。
就算最終你跌入繁瑣,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瑣事,你會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培養(yǎng)同樣的后代,你會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這,就是世界對讀書的人最大的獎勵。
這幾年,我們開始更多地談?wù)摻甜B(yǎng)。
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養(yǎng)沒上去,所以才有中國游客在國外的各種丑聞。
而國內(nèi)的話,我不說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樣的情況。
俞敏洪說:“教養(yǎng)是什么?教養(yǎng)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shù)皿w,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p>
我自己之前對教養(yǎng)也沒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則是盡量不打擾他人,不給他人造成麻煩。而有了孩子之后,我開始更加注意這個問題,特別是孩子們的教養(yǎng)問題。
因為我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人,希望他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為什么會有了孩子才會去注重?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諸多不足。其實孩子很多時候不明白禮儀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時候,也教會孩子。
就比如前幾天帶孩子出去吃飯,和幾個玩伴在一起,馬上就開始大叫起來,孩子一興奮就叫,加之他的嗓門很大。
我馬上把他牽回來,跟他說,這是大家吃飯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過了一會幾個人就爬到隔壁桌邊上的沙發(fā)座位的靠背上去了,這個時候我就去把他們叫回來,告訴他們不要打攪其他的客人用餐,應(yīng)該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則我會動用終極處罰手段了(一個人去外邊門口站著反思,需要的話我可以陪你,因為我沒有教育好你)。
對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來說,很難控制情緒和行為,但是父母一樣要管教好他們,不是說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一頓。那樣只會顯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沒有教養(yǎng)。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然后溫和地告訴他該怎么做。
當然有媽媽會說孩子太淘氣,不聽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告訴孩子規(guī)矩和自律。
2
要知道:孩子再小,也會長大。
當孩子犯了錯或者惹了麻煩,我見過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還小,沒事!”所以就有兩三歲的孩子在我家倉庫邊上的墻上尿尿,我不能責(zé)備?。∫驗楹⒆計屨f孩子還小,不懂事啊!
所以就有新聞上說的,孩子用石頭劃停在路邊的車,孩子媽熟視無睹,以致于氣不過的車主直接把孩子踢飛,最后引起官司的事。
犯錯孩子那方堅持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憑什么動手。
這個理由真的是自帶光環(huán),無懈可擊。
合適的做法是不是應(yīng)該把那個熟視無睹的媽媽踢飛呢?
當孩子惹禍的時候,馬上就用孩子還小來回應(yīng)。這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負責(zé)的行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會狠狠教訓(xùn)他的。
看到過一個母親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在餐廳吃飯,就因為兒子稍微調(diào)皮了一點就被打了一耳光!氣得她現(xiàn)在還在發(fā)抖。原來,這位母親帶兒子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她兒子喜歡到鄰桌到處跑跑看看,幾次去騷擾吃螃蟹的鄰桌,最后因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別人把手甩開后,動手打了這桌的人,結(jié)果被回打了……
這個母親憤憤不平的點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調(diào)皮點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見識?
可是試問,孩子還小,做媽的也小嗎?為什么不及時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記得小小魚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在高鐵上。他因為太興奮了,要跟我玩游戲,每次玩贏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個小哥因為要睡覺,無法忍受,于是對我說,“管好你的孩子!這不是你家里”
當時我跟孩子媽面面相覷,趕緊道歉。拿出繪本,幫孩子換一個安靜模式,給他講故事。
此后帶孩子出門我就更加注意了。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去打攪別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放縱。因為孩子再小,總是要長大的。
如果父母現(xiàn)在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為人的禮貌和規(guī)矩,因為孩子小就放縱不管,犯了錯還期待大家的原諒。
那么,當有一天他走出學(xué)校,走上社會,再做出一些熊行為的時候,沒有人會對他再寬容了,那時候孩子就受不了。因為沒有人再那樣順著他。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總有人會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時候不會后悔。
而且這樣的熊孩子長大了,能夠成為合格的父母嗎?能擔當起教育下一代的責(zé)任嗎?
3
先管好自己,再說管好孩子。
有一個媽媽說,有一次,家里來了親戚,兒子就大方地將所有的玩具拿出來分享。最后離開時,親戚家那4歲的男孩看中了一只恐龍玩具,而這是孩子最喜歡的寶貝恐龍。當然不會給,但是親戚家孩子也是哭著喊著要拿回去。
當時的情景很尷尬,兩個孩子爭著要。這個時候孩子望著媽媽,希望媽媽能夠給自己保住這只恐龍。而親戚也微笑著望著她,等著她開口把玩具送給孩子。
要知道在我們平常的印象里,這只恐龍就應(yīng)該送給客人,因為客人是尊貴的,可以任性。
可是她知道這只恐龍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蹲下來對親戚家孩子說:“下次姨媽給你買一只新的,好不好,這一只留給弟弟,因為他會睡不著的?!?/p>
孩子不依。這個時候親戚出手了,直接把玩具搶過去,塞到了她手里,然后拉著孩子就走了。
連基本的告別都沒有。其實,她第二天就想問地址給孩子買一只。但是對方連電話都不接了。最后還逢人就說她家里人小氣。簡直沒把她氣死,但是她不后悔,因為這樣的親戚不交也罷。
4
面對這樣沒有教養(yǎng)的熊大人,孩子能得到好的教養(yǎng)嗎?很難。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不要以為全世界都會像你一樣圍著你的孩子轉(zhuǎn)。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yǎng)。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里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xí)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熊孩子的問題,責(zé)任難道不在家長自己嗎?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是由你說了算,也不會因為你的任性而自動讓道,成長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你必須對自己負責(zé),也要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定要記住,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但是外邊的世界很殘酷,你必須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讓別人感覺舒服和愉悅。而不是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把媽媽的話裝進耳朵里》
不知道用“相愛相殺”一詞來形容某個階段或者某個場景來形容親子關(guān)系是否過火,特別是各種叛逆磨合期?!斑x擇性聽力障礙”肯定是有的,說太多怕強化,閉上嘴巴內(nèi)心又特別崩潰。通過故事的講述讓孩子明白了傾聽,交流和回應(yīng)的重要。這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最基本的尊重。一點也不強硬的讓孩子接受不再把大人的話當成耳旁風(fēng),告別磨蹭拖拉,聽到一遍就立馬行動。
《張大嘴,超級牙刷來了》
市面上很多幫助好好孩子刷牙的繪本,我們之前也推薦過很多。這本是葉子口腔團隊張野專業(yè)推薦的一本(),教孩子科學(xué)有效預(yù)防齲齒、保護牙齒。讓孩子告別各種抵觸、磨蹭、耍賴不刷牙??梢哉f是為孩子不愛刷牙爾困擾的父母的福蔭。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云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沒有擔當?shù)?,你不要怪他沒有責(zé)任心,實在是他沒有鐵肩,用什么去擔?
不能吃苦,終究是會讓身邊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這樣的影響是一生的。
01、看看我們村的兩個老頭,就會有這樣的感觸。
當你看著他們從你面前走過,就會感覺歲月匆匆,人生不過幾個十年??!
我們村這兩個老頭,一個是年輕時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張羅的。
50歲的人還是一副吊兒郎當?shù)臉幼?,在外邊做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沒做幾下就玩去了,說太苦了。然后騎著車去外邊尋牌友,釣魚,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沒有多少人待見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園里勞作,酷暑時節(jié)全身包裹著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掙幾十塊的工錢。因為一個家庭一年的開支,人情往來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光靠種幾塊地肯定是不夠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還要張羅飯菜,風(fēng)吹日曬下的臉常常像裂開的老樹皮,那雙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們都覺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沒有感覺,她也許覺得自己就是這命吧。
還有一家人就不然,老頭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過得滋潤自在,走在外邊也是腰桿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勞動讓人有尊嚴。
02、很多人長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歡的模樣,都是成長的時候從根處壞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的觀念是關(guān)鍵。
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一個家庭如果有好幾個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個是弟弟的話。這個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為從小有爹媽疼著,遇事有姐姐罩著。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發(fā)珍惜,視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愛的天枰就朝著小的那個傾斜了。
我以前的一個同事,還常常被老父催著寄錢回去,給弟弟建房子娶媳婦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讓孩子吃一點苦的。自己省吃儉用慣著孩子,結(jié)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讓孩子給綁住了。
有一個媽媽曾留言說,老公家里有一個弟弟就是被溺愛的,現(xiàn)在26歲了,從來不為別人著想,家里條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農(nóng)村種地的,過年都舍不得買點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蘋果手機跟風(fēng)買,還出國去玩,還找我們借兩萬塊錢去整鼻子,好多這樣的事情,之前覺得是他不懂事,后來才發(fā)現(xiàn)都是他爸媽慣的,而且我婆婆還說他從小就這樣,要的東西沒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帶孩子,不需要她的幫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讓他們甘愿成為一個寄體,養(yǎng)出寄生蟲呢?
溺愛只會害了孩子。有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務(wù)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很多孩子長很大了都不知道鹽是多少錢一包,油是多少錢一桶。
記得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墒牵棵扛刹坏揭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wù)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wǎng)打打游戲,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于媽媽的指責(zé),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這樣的回答,讓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為我們很多的家庭,父輩努力打拼,積攢可觀的家產(chǎn),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經(jīng)吃過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勞累。結(jié)果,就養(yǎng)出了白眼狼,養(yǎng)出了啃老族。
我們還會常常聽老人說,省著點,因為你生了兒子就要考慮給他買房,在農(nóng)村就要考慮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
我們老家那邊,如果是因為家里沒有房子讓兒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責(zé)的竟然是老子無能,而不是說兒子沒用。
我覺得這個邏輯很混蛋。為什么兒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前段時候,一個多年沒見的同學(xué)在微信群里借錢,說自己要做生意,結(jié)果本來熱烈交談的群,一下就鴉雀無聲了。
這位同學(xué)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的好吃懶做。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時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臉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爺爺喂飯,上學(xué)的書包永遠是爺爺背著。
讀中學(xué)后更是這樣,每次一堆臭襪子臟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時候就拿回去給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還愛借錢,讀書的時候就幾乎把所有的同學(xué)借一個遍。
沒想到現(xiàn)在30多歲了,還是老樣子,聽說剛剛跟妻子離婚,家里的孩子判給了妻子。也沒有一個正經(jīng)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過借錢來發(fā)財。
結(jié)果混成了一個這樣的光景。
其實這樣的結(jié)果父母是要負責(zé)的,為什么當年讓他在爺爺奶奶這樣的溺愛中成長。
他就如同掉在一個蜜罐子里,不知道外邊的天空是什么樣的,更不知流汗和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他當年的享受換來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無所謂的樣子,表面風(fēng)光的很,也許在某一個深夜,他也會對著鏡子,看著自己日漸衰老的臉,狠狠地責(zé)罵自己,追憶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訴命運的不公吧。
04、從小被嬌慣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一個人只有經(jīng)歷了苦難這所學(xué)校的教育,才能獲得實際有用的智慧。
告訴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個讓孩子吃苦的意識,能不幫忙就不要幫忙,孩子流點汗,吃點苦是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wù)活,積極參加勤工儉學(xué)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愿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通過努力奮斗,才能實現(xiàn)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但是多年后,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上小學(xué)的軍軍依賴性很強,也經(jīng)常丟三落四,這天回家的第一句就是:“媽媽,我明天要秋游,幫我收拾東西!”“你長大了,要自己做這些事情了,媽媽有事情不能幫你!”軍軍驚愕了,媽媽當作沒看見,“其實收拾東西很簡單,就是將明天需要用到的東西放在袋子里第二天用。”軍軍笑了,“那樣的話好辦!”媽媽故意提醒:“要拿全哦,如果落下東西媽媽不會幫忙的!”軍軍一本正經(jīng)地說:“好啦,我自己拿全就是!”隨后軍軍就用書包將一瓶飲用水、一袋面包、一本書、一包紙巾放進了書包,然后信心滿滿地跟媽媽說收拾好了。媽媽打開書包一看,剛買的風(fēng)箏沒帶,但是想到“這次提醒了,下次一樣會犯同樣的錯”,媽媽沒直接說出來,只是提醒軍軍:“這次郊游主要玩什么呀?你再想想是否落下什么沒有?”“就是跟同學(xué)一起玩呀!放心吧,我都帶齊了!”“好的,那媽媽相信你!”第二天剛到辦公室開會,軍軍媽就接到了軍軍電話:“媽媽,我忘記帶坐車卡了,怎么辦?”“媽媽正在開會,自己想辦法哦!”“哦”了一聲,軍軍掛掉了電話。到了中午,軍軍媽又接到了軍軍帶著哭腔的電話:“媽媽,我沒帶風(fēng)箏,只有我一個人沒帶,后悔死了,你能幫我?guī)н^來嗎?”軍軍媽淡淡地說:“媽媽昨天已經(jīng)跟你說過,自己的事情負全責(zé),媽媽不會幫忙給你帶任何東西!”軍軍在那邊默不作聲了半天,軍軍媽雖然心疼,但還是忍住了:“吸取教訓(xùn),下次才能做得更好!”說完就掛掉了電話。晚上孩子悶悶不樂地回來了,一臉失望地跟媽媽說:“坐車卡沒帶,花掉了2塊零花錢,秋游的最大的活動就是放風(fēng)箏,我竟然忘記了,他們進行放風(fēng)箏比賽還獲得了獎品,而我只能站在一邊干羨慕,真的是最糟糕的一次秋游……”“媽媽相信這是你最后一次最糟糕的秋游!下次你就能準備得更好,不是嗎?”軍軍媽眨眨眼,軍軍笑了?!爱斎?,下次我一定會記得帶風(fēng)箏和坐車卡,我還要列個清單好好想想,準備得充分一些……”“媽媽今天還是要表揚你,沒帶坐車卡自己懂得用零花錢買票,忘記帶風(fēng)箏,也知道了下次要記得帶,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兒嗎?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進步!”舍得讓孩子犯錯,孩子才會長大有一位老教師說:孩子是在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而這樣的錯誤需要孩子自己走過才能深有體會,家長無法代替他們體會和成長。小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孩子的特點就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孩子通過犯錯,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便會導(dǎo)致可怕的后果,由此獲得了犯錯的免疫力。父母如果事事幫孩子,將一切事情做得妥妥貼貼,永遠也沒有讓孩子犯錯的機會,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把自己的結(jié)果取向代替了孩子的過程取向,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嘗試讓孩子經(jīng)歷犯錯的過程,看看孩子將收獲什么:摔掉茶杯,孩子能學(xué)會如何更好地端茶杯才不會摔;斜坡上跌倒,孩子下次會懂得更加小心翼翼地走斜坡;被熱水壺燙到,孩子才知道下次接觸熱水壺要握著把柄;被欺負后,孩子學(xué)會了如何更好地應(yīng)對別人的欺負,比如及時尋求幫助;粗心弄丟了錢,孩子能學(xué)會如何更好地保管錢才不會丟;沒按時完成作業(yè)被批評,孩子也會意識到一時的偷懶會讓自己丟臉……犯錯誤對孩子的正面好處孩子們的大腦猶如一個個高級的放映機,當他們犯錯后,在下一次接觸相似的情景時,他們的大腦會將上一次犯錯的過程自動在腦袋里放映出來,立即給孩子起到了一個警示的作用,所以與此同時他們也能學(xué)會如何更好地規(guī)避同樣的錯誤發(fā)生,沒有經(jīng)歷過,他們是不會有這樣的記憶的。所以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犯錯是多么的不明智。提醒:不是所有錯都能讓孩子犯當孩子犯錯后大人要及時指導(dǎo),告訴如何做才能不會發(fā)生這樣的錯誤;某些致命危險不應(yīng)該成為讓孩子通過犯錯得到收獲的教育途徑,比如擰開煤氣瓶打火、從高樓跌落、不懂游泳跳入深水池……因為錯誤的后果當孩子能在精神和肉體上承受得起的才是教育,否則就是盲目的傷害。最后,小編推薦物品準備最實用有效的方法,請記得告訴孩子:1、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第二天將發(fā)生的事情從頭到尾想象一遍,列下需要用到的所有物品,小編舉個例子:《秋游》6:30要出門,7:00要到學(xué)校門口跟同學(xué)們集中,需要物品:早餐、坐車卡、輕便的外套、手表上車后跟同學(xué)聊著聊著覺得無聊,就看看書打發(fā)時間,需要的物品:書到達郊游的公園后,跟同學(xué)一起放風(fēng)箏,最后進行簡便午餐,需要的物品:風(fēng)箏、午餐食物、紙巾、飲用水郊游結(jié)束后,將垃圾清理干凈,然后坐車回家。2、想象可能會發(fā)生的特殊情況:天氣太熱出汗、郊游可能弄臟衣服、沒趕上集體的車需要的物品:毛巾、一套干凈衣服、自備零錢是不是很簡便的物品準備依據(jù)呢?趕緊告訴孩子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
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yīng)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yīng)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zé)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zé)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yīng),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yīng)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yīng)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yīng)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xí)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yīng)立即予以相應(yīng)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yīng),事后則應(yīng)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yīng)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zé)、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yīng)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xùn)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xùn)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xùn)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fēng)”,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dǎo)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xué)中的“0反應(yīng)”,無動于衷,使訓(xùn)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wù)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xùn)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xùn)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xùn)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xùn)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有的爸爸媽媽認為,應(yīng)該讓孩子保持童真,殘酷的一面等他長大了以后再去面對,所以總是盡可能地讓孩子感受美好,阻隔殘酷。可也有的爸爸媽媽憂慮,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幻的完美世界,等他遇到黑暗殘酷的事情時,不僅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還很有可能精神世界坍塌。相信很多人對于“該不該讓小孩子看到這個世界惡的一面?”這個問題都很糾結(jié)。
“假如你去摸火,
火焰灼痛你的手指,
這種體驗將使你
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
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
孩子,希望虛偽、懦弱、
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
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
就感到切膚的疼痛,
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p>
世間有黑暗,但要相信暗夜中有光
其實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看見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看到之后要懂得分辨是非,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成長必然伴隨著傷痛,讓孩子接觸到生活中的謊言、背叛、分別、傷害,并且引導(dǎo)他坦然面對,讓這些真實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保護。
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欺騙的存在,他就會付出被踐踏的真心;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暴力的殘酷,他就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丑惡的現(xiàn)實,他就不會逃避這些苦痛;如果你避免孩子看到死亡的可怕,他就會漠視自己的生命。你不需要主動讓孩子看到什么,只是看到的時候不遮掩不美化,真真實實的告訴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就足夠了。
當有一天你需要告訴自己的孩子世界的不美好,其實是為了讓他珍惜所能遇到的美好。
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有3個標準:
1,孩子是否能理解
2,孩子的情緒是否受影響
3,孩子的安全是否受到威脅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承受各種真相的能力和大人是有區(qū)別的。如果孩子無法理解,我們說再多也不具有意義。如果孩子的年齡是無法理解的,那就是不應(yīng)該說的話。關(guān)于理解和不理解每個孩子都不同,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因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性質(zhì)而異,不可能有統(tǒng)一情況需要爸爸媽媽注意溝通和觀察。
如果你說的話,會造成孩子巨大的恐懼感和無助感,并且你暫時沒有辦法消除那請慎重,可能那些事情孩子還接受不了。孩子的恐懼不會因為父母的看不見就不存在,更不會因為父母告訴他們“別怕”就消失。告訴一個狂喊害怕的人別怕,就跟對一個在你面前疼得滿地打滾的人說“你不疼”一樣,特別殘忍。
如果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那有的話就必須得說,當然安全教育一樣是有技巧的。要注意不能嚇唬孩子,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怎么做會讓自己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堅強和勇敢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愛和責(zé)任感滋養(yǎng)出來的,當他有了想要保護的人和事,自然就會堅強勇敢起來。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qū)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上就有了巨大差別。 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余秋雨說:“讀書的最...
有文化的人才真的可怕,因為他們在吊打你時,你都感覺不到疼痛。 01 近期,網(wǎng)絡(luò)上有個段子很火: 這兩天國慶放假,我送室友坐高鐵。 臨上車前,我淡淡地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 室...
這幾年,我們開始更多地談?wù)摻甜B(yǎng)。 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養(yǎng)沒上去,所以才有中國游客在國外的各種丑聞。 而國內(nèi)的話,我不說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樣的情況。 俞敏洪說:“教養(yǎng)是什么?教養(yǎng)就是當...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和大家享一下最近妹妹正在讀的2本繪本吧。 《把媽媽的話裝進耳朵里》 不知道用“相愛相殺”一詞來形容某個階段或者某個場景來形容親子關(guān)系是否過火,特別是各種叛逆磨合期?!斑x擇性聽...
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云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別是家有男孩,這個更不能少。因為一個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沒有擔當?shù)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