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歡迎你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該怎么引導教育呢?”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話題。那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認同數(shù)較多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念:
對于兩歲多的孩子,幼兒園老師來提供一個技術型支持吧。
看到大家都說,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是的,家長自己,不能說臟話,可是除了家長,孩子就不會接觸到別的人了嗎?孩子越來越來大,總是會有玩伴的吧,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游樂場的小孩子,要是其中有一個愛說臟話的,你的孩子都有可能跟著說臟話的。
而且,你是否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臟話其實挺有“力量”的?
“請你離開”和“給老子滾”,強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么會感覺不到呢。
到了某個年齡,比如四五歲,有些孩子還很享受說臟話,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氣但是又拿他無可奈何的樣子,他會覺得自己一下子強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說臟話,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說臟話,孩子的幼兒園老師不能說臟話。幼兒園里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長期持續(xù)地說臟話”。不要給孩子一個有很多臟話的環(huán)境,如果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總是說臟話,一定請老師處理好。
其次,就是技術層面的方法了。
孩子說臟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起伏不大,只是有點不高興,說臟話來發(fā)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給,孩子就說:“***啊,你腦子有毛病啊,憑什么不給我!”
這個時候,家長先注意一下,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憤怒,冷靜一小會兒。
等感覺自己心情放松下來,就走到孩子旁邊,以非常溫柔,但是很堅定的語氣跟孩子說:“我聽見你的嘴里有一些不好的話,你跟我去衛(wèi)生間,把那些不好的話吐在馬桶里吧?!?/p>
然后就帶著孩子去衛(wèi)生間,叫孩子吐在馬桶里。孩子這時候會吐點口水到馬桶,或者對著馬桶說臟話,你就讓他對著馬桶說好了。
等他想離開的時候,你問他“吐完了嗎”,他說“吐完了”,然后你請他張開嘴,你再檢查一下,看看嘴里還有沒有臟東西。如果你覺得他嘴里沒有臟東西了,就請他自己按下沖水按鈕,把他吐掉的東西沖走。如果你覺得還有一點,就請他再吐點口水,然后沖掉。
(如果孩子對著馬桶說臟話的時間比較長,你就告訴孩子,你去衛(wèi)生間門口等他,等他說完了出來告訴你,然后你帶上衛(wèi)生間的門,讓他一個人在衛(wèi)生間里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其實有較清晰的訴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為客觀條件不能去的時候,孩子情緒起伏特別大,非常憤怒,極其不滿,連哭帶吼“你這個壞媽媽!你不要臉,憑什么不許我去外婆家!爛東西!臭東西!壞蛋!”
當孩子特別情緒化,整個人都在憤怒中顫抖的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動,不要講道理,不要解釋,不要糾纏,不要指責,不要憤怒。
不管孩子怎么吼,大人只需要輕輕地對孩子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么。你能輕輕地跟媽媽說嗎?”
這時候大人就去做別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類的,不要圍著孩子旁邊,但是要保證孩子在視線之內(nèi)。
孩子可能還會來干擾媽媽拖地,然后媽媽再次重復跟他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么。你準備好輕輕地跟媽媽說了嗎?”
慢慢地,孩子鬧夠了,就會嘗試著小聲地問媽媽“為什么不能去外婆家”,然后媽媽就告訴孩子為什么,并且和孩子協(xié)商,下次什么時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買玩具,這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協(xié)商,在什么條件下可以買,比如等下個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攢下零花錢買。
等協(xié)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說:“媽媽剛剛聽到你說了些不好的話,我們?nèi)グ阉略隈R桶里吧?!?/p>
然后就帶孩子去吐在馬桶里。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孩子會明白,說臟話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以后跟其他人的相處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會努力平靜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把臟話吐在馬桶里,孩子也會明白,“臟話”大概和便便一樣,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馬桶里的水沖走的,所以他也不會一直講了。
當然,這種模式,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孩子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臟話。不過,只要堅持這個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喪失對臟話的興趣,不再說了。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就我的經(jīng)驗,最多一個月就夠了。
覃宇輝,武大心理系
我就針對七八歲孩子的情況來說一下吧。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示范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有時候急了罵幾句又怎么樣呢?孩子那么小又懂什么呢?“但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平均年齡四歲半的小孩分為兩個組,給他們觀看兩個視頻。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后被懲罰。在另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后得到獎勵。之后,班杜拉把這兩組小孩帶到類似的環(huán)境里。結(jié)果,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獎勵的小孩,比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懲罰的小孩表現(xiàn)出更多的攻擊性。
這說明,孩子雖然還小,沒有當場表現(xiàn)出攻擊性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已經(jīng)觀察學習到這種策略。當出現(xiàn)合適的情景時,這種行為就會爆發(fā)出來?;氐筋}目中來也一樣的。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罵人的時候,小孩已經(jīng)默默地觀察到長輩們的行為。如果他發(fā)現(xiàn),罵人能夠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又能夠震懾別人,當他有發(fā)泄以及震懾的需要時,便會自然而然地采取這種行為策略,并且心安理得(我爸/我媽都這樣,我這樣也是可以的)。
因此,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自己不用罵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且可以與小孩約法三章:”孩子,罵人的習慣是不好的。如果我們誰犯了這個錯誤,就是小狗,要汪汪汪地叫三聲!“這樣一來,一方面,孩子會擔心被懲罰,陷入尷尬的境地(學小狗,汪汪汪);另一方面,孩子會成為監(jiān)督者,提高不罵人的覺悟。久而久之,他會內(nèi)化”罵人是不對的“的觀念,形成強有力的自我監(jiān)督。
同時,很實際的情況是,家長很難控制其他長輩,比如爺爺奶奶不罵人。如果孩子說”爺爺是小狗,要汪汪汪“,那場面會很尷尬。因此,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打預防針:”孩子,罵人這個行為的確是不好的。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改正就很困難了,我們也要理解他們好嗎?我也希望你能給形成這個好習慣,不然長大以后就很難改正了?!斑@樣一來,孩子會調(diào)整絕對化的思維(我這樣,大家都應該這樣),慢慢學會在保持自身觀念的同時理解他人,適應環(huán)境。
2.調(diào)整孩子對罵人行為的認識,對罵人行為冷處理,使這種行為模式消退。很多家長忙了一天回到家,可能很疲勞,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者玩微信,對小孩缺乏足夠的關注。只有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比如罵人的時候,家長才會著急,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一些。因此,很多小孩會形成一個觀念:只有我搗蛋,表現(xiàn)不好了,爸爸媽媽才會來關注我。因此,他們會通過負面的方式,比如罵人來獲得家長的關注,而忽略了這種行為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罵人的壞處,調(diào)整他的觀念與動機:”孩子,罵人是很不好的行為。XXX小朋友經(jīng)常罵人,所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老師雖然經(jīng)常提到他,但實際上也不喜歡他,不愿意理他的。所以如果你經(jīng)常罵人的話,就沒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也得不到老師的喜愛了?!斑@樣一來,孩子會充分認識到罵人的后果很嚴重(沒人和我一起玩,得不到老師喜歡),從而降低了他繼續(xù)罵人的動機。
此外,家長需要調(diào)整自身策略:在孩子表現(xiàn)得好的時候才去關注他,對于他不好的行為就冷處理,使罵人行為消退。家長可以告訴小孩:”孩子,你表現(xiàn)乖了爸爸/媽媽才會和你玩,如果你罵人了,爸爸/媽媽就不理你半個小時?!爱斝『⒊霈F(xiàn)罵人的情況時,家長就立即告訴他:”你罵人了,所以我們就不說話半個小時?!斑@樣一來,孩子會明白家長不理自己的原因,明白:罵人是得不到關注的,只有表現(xiàn)得好才能得到關注。久而久之,罵人來獲得關注的行為就消退了。
3.強化正確的應對方式,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讓孩子明白”罵人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對的之后,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應對策略。當孩子因為被其他同學排擠而破口大罵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他:”孩子,你說罵人能讓其他小朋友喜歡你,跟你玩嗎?還是會讓他們躲得遠遠的,更加不理你呢?“”如果你能夠主動和他們說話,分享玩具,把好吃的也分給他們一些,他們是不是會更了解你,更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通過這樣的引導,家長會給孩子一個預期:主動接近,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幫助我交朋友,而罵人會把朋友推得遠遠的。這樣的期望,也強化了孩子積極的互動方式,讓他更有動機去友善地與人相處。
當孩子調(diào)整罵人行為,采取更積極友善的應對方式時,家長也可以給他做一桌好菜,或者帶他到兒童樂園玩,告訴他:“孩子,你能夠友善地和小朋友相處,交到幾個新朋友,爸爸/媽媽為你驕傲。”孩子便會明白:友善的互動是被鼓勵的,會得到爸爸媽媽表揚的。因此,為了愛和表揚,他也會減少罵人的行為方式。更積極友善地與人相處。等他從這種友善的行為模式中獲得足夠多的成功體驗,他便能通過控制感和成就感來自我強化,最終形成積極的互動模式。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重要的啟蒙作用。
讓孩子自我欣賞的關鍵是父母首先要欣賞自己的孩子。如何欣賞自己的孩子,具體建議如下:
(一)讓孩子感覺到“我重要”。這種感覺也是他們今后確立自尊心的先決條件之一。如2歲多的孩子已很愿意表現(xiàn)自己,當孩子幫你拿一張報紙,扔一張廢紙時,父母滿意的微笑和一聲“謝謝”,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孩子有意識地幫助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手帕,擦擦桌子,并形成習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的一員,他在家中也應盡一點義務,另一方面,讓他感覺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般來說,幼兒的自我觀念只含有自我需求的成分,不包括自我評價的成分。所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僅僅是在具體活動中讓孩子最初有點良好的感覺而已,但這種感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很有益的。
(二)讓孩子感覺到“我能干”。在生活中,簡單的命令式“這不能動”、“那個你不行”之類的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即使有些物品孩子不能隨便動,父母也得很耐心地告訴他:“現(xiàn)在你年齡小,還不懂如何開關(如煤氣灶等),而且有危險,等你長大后就會了?!睉搫?chuàng)造一些能讓孩子做的事,當他通過努力完成了,父母就夸夸他“真能干”。如他能設法搬一個小凳子,然后自己站在小登子上去取原來拿不到的東西時,一句“寶寶真會動腦筋”,就有助于孩子今后自信心的確立。
(三)讓孩子知道“我也俏”。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美的。如有的女孩皮膚比較黑,父母會說:“這是黑里俏。”孩子沒有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父母會說:“我的孩子有一種文靜的美?!备改傅倪@種心態(tài)很好,最好要溢于言表。對所謂不足之處也要善于用轉(zhuǎn)化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的一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2歲多的佳佳穿了一件新衣服,總愛對著鏡子左看右看,還得問:“外婆,你說好看嗎?”讓孩子產(chǎn)生這種美滋滋的感覺,很有必要。讓孩子自小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接納,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自己接納自己、自己欣賞自己、自己喜歡自己的感覺,這是人生最初的一種自愛情感和行為。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積極評價,會使他感覺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如已學會走路的孩子是很喜歡自己走路的。孩子走了一段路后,父母可以說:“寶寶長大了,真不簡單,自己能走到商店去了?!焙⒆拥焦珗@自己爬山,自己滑滑梯時,父母也應適當?shù)毓膭?,讓孩子自小感覺到自己有力量。
在家庭中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冬冬和明明是一對好朋友,而且兩家離得很近,冬冬經(jīng)常邀請明明到他家玩。明明在冬冬家一點也不陌生,東摸摸西碰碰,把玩具摔了拆了,為所欲為,好像這就是他的家一樣。更讓人生氣的是兩人在玩游戲的時候把玩具擺得滿地都是,玩完了也不知道把玩具收拾起來。工作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家一看滿屋子一片狼藉,心中是又氣又火。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對這些頑皮的孩子進行教育呢?
要有寬容、理解的心
學齡前的孩子,由于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限制,往往把別人的家當作自己的家看待。他們的控制力也比較差,只顧玩得高興,為所欲為。而且孩子天性好奇,看到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想去動動、摸摸。此外
,一群孩子在一起,相互模仿、彼此比賽,比單個孩子要頑皮淘氣得多?,F(xiàn)在的孩子很多又為獨生子女,平時和小朋友自由玩的時間實在太少,一旦擁有機會必然格外放肆。所以家長應寬容理解他們。同時,從培養(yǎng)孩子與同伴交往能力出發(fā),家長們千萬不能為了家里的清靜,不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里玩。
要對事不對人
家長要就事論事,不要指責孩子的品質(zhì)不好。應該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你們把玩具亂扔,你們玩過了,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讓孩子搞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后再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時,孩子就會知道應該怎么做,知道哪些事情是允許做的,哪些是禁止做的。這樣孩子才不會重蹈覆轍。
要及早確立規(guī)范
在幼兒園,有各種各樣的規(guī)范要求制約著孩子,孩子就規(guī)矩得多了。家里雖然比幼兒園自由一些,但是家長也應該和孩子們先講好規(guī)矩。要明白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規(guī)矩,比如家里有地毯的,一進門就要換上干凈的鞋子;住樓房就不能亂蹦亂跳等等。這樣就會使孩子在別的小朋友家很守規(guī)矩,懂禮貌,不會成為別人家的頑皮客人。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也提辦法
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妨和孩子討論商量一下,讓孩子也幫著想辦法。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對某件事情他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家長通過讓孩子自己也想辦法的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這樣孩子對自己提出的辦法也會積極地實施。
要提前防范,并時刻注意安全
保證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里有孩子,平時就要把一些危險、貴重的物品,如水果刀、熱水瓶、紀念品、首飾等都要收好,易碎物品也要收好,該鎖好的抽屜也要鎖好。需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盡量不要把孩子自己留在家里,要對孩子的安全負責。
不要指桑罵槐
有的父母不好意思直接批評其他小朋友,就殺雞給猴看,責罵自己的孩子不乖??墒菍W齡前的孩子理解力差,通常聽不出父母的弦外之音,自尊心大為受損,快樂也就蕩然無存了。而其他的小朋友也根本意識不到是自己的不乖而導致家長大發(fā)雷霆。家長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不要當眾責罰孩子
孩子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活生生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帶頭調(diào)皮,父母也不要當眾責罰批評孩子,在孩子朋友面前,給孩子留點尊嚴,等其他小朋友走了,再和孩子講道理。通常這樣做孩子反而能聽進去。如果當眾責罰孩子,不僅會嚴重傷害孩子的感情,還可能導致孩子對家長的敵對情緒,破壞了家長和孩子間的感情。
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實驗: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個著名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隨機挑選了幾個孩子做智力測驗,就通知所有人說:“這些孩子以后肯定是天才。”
結(jié)果八個月后,當他們再對這些學生進行智能測驗時,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比第一次進步了很多,教師也給了他們很好的品行評語。
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跡般的教育成果,也說明了,教育孩子,鼓勵往往比其他更有效。
其實當你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時,往往能推進孩子往好的方向走。如何對孩子進行鼓勵,這5句話能幫助爸爸媽媽,快收起來吧!
01
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的5句話
孩子都渴望得到長輩的認同,父母不妨常對他們的優(yōu)點作出表揚和鼓勵,往往能推動他們更積極,更努力。
1、你將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2、別怕,你肯定能行!
3、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
4、你付出了努力,肯定會有回報的。
5、做得不錯,希望你能保持好心態(tài)。
02
使孩子充滿自信的5句話
只有自認為已經(jīng)沒有指望的事,人們才會放棄。孩子是脆弱的,他們常常需要一些鼓勵去點燃內(nèi)心自信的火種。
1、可能是方法不對,找到方法就沒問題了。
2、孩子,你一點也不笨。
3、告訴自己:“我能做到”。
4、我很欣賞你在××方面的才能。
5、我相信你能找回學習的信心。
03
鼓勵孩子學習的5句話
沒有哪一位父母會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墒谴叽俸拓煿滞鶝]有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作用。當你的孩子不愛學習時,不妨這么告訴他。
1、凡事都要有個計劃,學習也一樣。
2、你花多10分鐘復習功課,上課就變得輕松多了,試試看?
3、你剛才做功課的樣子很認真,希望你繼續(xù)保持。
4、做完作業(yè)再玩,不是玩得更開心嗎?
5、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是你努力了,就會有進步。
04
促進孩子品行高尚的5句話
知識學得再多,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很難在將來獲得成功。一個人的任何技能,都不是一朝一夕中學成的,何況是應對復雜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因此,父母應盡早多向孩子講解做人的道理,并為孩子做出榜樣。
1、品德比分數(shù)更重要。
2、我們都要做誠實的人,全家人都可以相互監(jiān)督。
3、競爭很好,但公平最可貴,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4、凡事都要問一問自己的良心,這么做對不對。
5、做懂禮貌的孩子,要學會感恩,多說“謝謝”。
05
鼓勵孩子自立自強的5句話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立自強的品格。父母應該培養(yǎng)孩子不軟弱、不撒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態(tài)度。
1、你想做的事情,由你自己決定。
2、自己去做吧,不要依賴別人。
3、你可以鍛煉一下自己嘛。
4、路是自己選的,就要對自己負責。
5、你大膽去鍛煉一下不是很好嗎?
06
幫助孩子熱愛勞動的5句話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培養(yǎng)他們們熱愛勞動,既能增強其自立自強的精神,又可以使其在勞動中學會生活技能,對今后的生存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家長千萬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學習上,而應當從小就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觀念的教育和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
1、平時多勞動,也是一種鍛煉。
2、你多做幾次就會了。
3、第一次,誰都一樣。
4、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你也來嘗嘗當家的滋味。
07
引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5句話
不會與人交往的人,在社會上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的,而一個不受歡迎或不被他人接納的人,也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父母應當充分認識讓孩子學會交往的重要性,從小鼓勵孩子與同學朋友積極交往,從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走上成功之路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1、孩子,做人要坦蕩,待人要坦誠。
2、你要學會融入集體中。
3、用你的誠心贏得他人的歡迎。
4、不要隨便地懷疑別人。
5、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和理解。
08
鼓勵孩子糾正缺點的5句話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但父母怎樣面對孩子的缺點,卻很有講究。切忌用打罵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的問題,不妨講講孩子的道理。
1、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說謊。
2、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3、你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4、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5、凡事都要冷靜,不能急躁。
鼓勵是家庭教育中比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這就像植物必須每天澆水才能生存一樣。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闭埗喽喙膭詈⒆影?,針對孩子不同方面的成長,多多說上面5句話,孩子一定會更好的!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寶寶剛出生時,眼睛都沒有睜開,但耳朵已經(jīng)能接收各種信息?!澳阋犜挕?、“聽媽媽說”,家長的叮嚀、囑咐、嘮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見說話在親子關系里的重要性。聰明的家長會根據(jù)孩子的成長階段,選擇最溫情、最高效的說話方式。
3歲前的孩子,要聽懂或清楚地表達一件事有時候比較難,爸爸媽媽說話要溫柔、表達清晰。不過這個時期也是規(guī)則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跟孩子講話也要堅持原則,不妨從下面幾點做起。
1.及時給予回饋。當大人忙著做飯、洗碗、工作的時候,寶寶咿咿呀呀的問話似乎顯得毫無意義,但這對寶寶卻很重要,可以轉(zhuǎn)頭對寶寶笑笑或回應幾句。因為兩三歲的孩子正在學說話,家長的及時反饋是最好的鼓勵。平時跟孩子聊天時,不妨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著他的小手,這些小動作都會起到正面效果。
2.給孩子“做選擇題”。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往往沒用,此時可以給孩子幾個選項。比如孩子賴床時,媽媽可以拿出幾件衣服,問她“穿這件小草莓的還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會被“引誘”起興致來。
3.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溫柔的肢體動作。這時的寶寶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動物,如果家長說話時高高在上,就會帶來強烈的壓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聽他說話,可以鼓勵他們在無壓力的前提下,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勵更好。看到寶寶端著一杯水蹣跚走來,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別打翻了”、“別磕著”。這不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時還可能適得其反。幼兒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反著說“不要打翻”是一種繞遠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說“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負負得正的小技巧。兩歲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許多孩子喜歡跟家長“作對”。這時,家長的言行越嚴厲,孩子越“來勁”,倒不如試試“正話反說”。比如孩子叛逆期時,媽媽想帶寶寶去超市,但寶寶非要去公園,此時媽媽不妨說“我們先去公園吧”,孩子很可能就“上當”了,非要先去超市。
3~6歲的孩子,大腦發(fā)展上了新臺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長說話更應該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導。當孩子主動找你傾訴時,你應該高興,因為他信任你。如果你對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許幾年后就輪到你抱怨了,“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說”。家長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幫他跨過難關。
2.別把“為什么”、“怎么”掛嘴邊?!霸趺催@道題都會錯啊”“你干嘛要這樣做呢”……這樣的話大都是責備,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很多人從小就聽著這樣的話長大,他們又把父母的這些教育習慣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從正面說話,提有建設性的建議,多說說“怎么做”,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進。
3.偶爾跟孩子一起做白日夢。有時孩子會天真地說,“明天要是不用上學就好了”。有的家長會火冒三丈,批評孩子。其實孩子或許就是隨口一說,或許隱含著某些內(nèi)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負。家長不妨順著說,“是啊,媽媽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讓孩子知道家長是理解他的,還能接著問“寶貝為什么不愛上學呀?在學校里不開心嗎?”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報”,從細節(jié)和別人的事談起。3歲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隱私意識,學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訴家長。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如果籠統(tǒng)地問“今天怎么樣”,孩子可能敷衍說“還行”,或為了隱瞞錯誤而閉口不提。家長一方面可以問細節(jié),比如“今天語文課學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問別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試得了多少分”,進而可以讓話題順利進行下去。
檢查孩子的作業(yè),這是我們每位家長每天必不可少的職責。但是你檢查作業(yè)的方式對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有效的檢查作業(yè)方法。
1、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范圍
做完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范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被蛘咴谟袉栴}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贊孩子聰明、能干。
三年級以后,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jié)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jié)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長還裝著深表遺憾、同情的樣子:“真可惜,這兒錯了一點,沒得滿分。沒關系,下次注意一點,會考好的。”
檢查語文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詞糾正;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zhì)。
2、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yè)
我看見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yè)。一旦發(fā)現(xiàn)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涂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薄罢f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么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建議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yè),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
3、如何培養(yǎng)孩子專心寫作業(yè)的習慣
有許多朋友向我請教,說他們的孩子寫作業(yè)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問我怎么辦。
a、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yè)量,心里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后征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shù)學3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若發(fā)現(xiàn)孩子寫作業(yè)時有打野、不專心做的表現(xiàn),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讓他動一動好了,畢竟家里是一個歇息的地方,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為,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jīng)做了15分鐘了,加油!小星星在等著你呢!”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xù)做下去。
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yè)施拉的壞習慣。
他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作業(yè)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于作業(yè)質(zhì)量是否滿意,是后一步的事。
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贊,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
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yè)施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做完了作業(yè),這很好,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繼續(xù)加油。只是這兒好象做得不對,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我想,如果這樣對待孩子,那么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
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贊的事。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b.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
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如,當發(fā)現(xiàn)孩子做作業(yè)打野、拖拉,家長感到必需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邊撫摸他的頭,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
1、道德培養(yǎng)
一個沒有修養(yǎng)的人到哪里都無法立足,要培養(yǎng)他的公德心、要有涵養(yǎng),不一定非得多么的善良,起碼不要有壞心眼才行。
2、智力專長
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得上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每個人今
后在社會中的位置都不一樣,因為誰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發(fā)現(xiàn)他擅長的領域培養(yǎng)他,不要總想著我要讓孩子怎么怎么樣,多想想他今后能干什么能做好什么!再去為他打算。
3、身體
沒有好身體一切都是徒勞,多看看健康養(yǎng)生的書籍,別總讓孩子吃亂七八糟東西,讓他養(yǎng)成好的生活、鍛煉、起居、飲食習慣!相信沒有任何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的吧!
這只是比較主要的方面,還有很多生活細節(jié)沒喲普辦法詳細說完的!做家長的要一邊教育孩子,一邊自己學習如何教育孩子才行,畢竟時代總是在前進,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可以永遠不變!
首先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溝通,不能以家長的強勢姿態(tài)和孩子溝通,要放下身份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不要總以大人的思維方式看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觀點、看法、行為(只要不違背人性不違反法律哪怕是孩子的行為有背你的觀點)讓孩子知道你不是來吃他的老虎,而是來和他分享快樂的朋友,時常把自己當作孩子來體會孩子的想法。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問題,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復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 任老師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和成長,他和學校教育有著同庚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么好處,因此,作為家長在培養(yǎng)教育好孩子的同時,自己必須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給孩子有個好榜樣,因為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格,品德形成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對我們家長來說只有不斷地,時刻地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奉公守法、樂于助人、大公無私、講究文明禮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下面我談談在家庭中我是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首先,在思想品德方面,我經(jīng)常告誡孩子要講文明禮貌特別是對老年人要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講究衛(wèi)生,不要亂扔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里,在學校里要尊敬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要遵守學校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和學生手則等。如發(fā)現(xiàn)有不對之處及時給他指出,講明道理,及時改正,在學習方面,我讓他在學好自身的功課之后,要多看看課外知識,充分挖掘他的一切潛在才智,另外,還給他買一些課外讀物以擴大他的知識面。在生活和動手能力方面,我盡量讓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有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經(jīng)常讓他做,在做以上事情時,一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去批評他罵她,因為你一旦批評了他,他的積極性就可能會消失,應該先表揚他,在耐心地指出他不對的地方,幫助他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他的積極性,做好每一件事;在娛樂和活動方面在休息天,當他做好回家作業(yè)、復習和預習好課文,看過課外書后,允許他看一會兒電視、電腦游戲。平時一般不允許看電視和玩游戲,做到早睡早起,加強身體鍛煉。
他從小就跟爺爺奶奶長大,經(jīng)常跟爺爺奶奶在一起,而爺爺奶奶對他又非常寵愛,使他存在著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我現(xiàn)在正在逐步逐步地讓他改正,做一個德、智、體、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當然如果孩子自己有某些興趣愛好或特長,作為家長要大力支持,寧可他過后又改興趣,也不要因為擔心他堅持不了長久。而不支持他,也許就在他不斷的該改興趣后你,他才找到了真正他感興趣的事情,成為他日后鐘愛的事業(yè)也未必。不要強迫小孩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強迫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這只能適得其反
一、孩子反抗行為的分析
怎樣看待孩子的反抗行為呢?家長看到孩子這種表現(xiàn),特別生氣,覺得自己怎么攤上這么一個孩子,真是倒霉。其實,孩子有反抗行為并不稀奇。
心理學家認為,3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3歲孩子幾乎是與“反抗”連結(jié)在一起的。這期間的幼兒正意味著人生第一次“危機來臨”。此期間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對,無論叫他做什么,他都說“不”;即使自己喜歡的事物,只要別人先說或先做了,他就不高興。當家長的對這類“反抗”要有正確認識,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們是有理由而反抗的。
1~2歲時,體力逐漸增強,到3歲時許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但卻被壓制著,因而反抗;2~3歲幼兒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們的“意欲”表現(xiàn)出來,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責罵,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會的“規(guī)范”壓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滿足,常會發(fā)之于哭、嚷、生氣,大人認為孩子太任性了。這時候的孩子就這樣困擾在自己的意欲與社會規(guī)范的矛盾中,仿佛像個“小大人”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反抗行為是孩子必須經(jīng)過的階段,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后容易有堅定的獨立意志。心理學家曾在2~5歲兒童中挑選100名反抗性較強者,以及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jié)果前者有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后者僅有少數(shù)人意志較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有一個正確認識,不要生氣,不要急躁。
二、怎樣教育反抗行為強的孩子
那么,怎樣才能引導、教育反抗行為強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過這個反抗期,就要讓“自我服務”不偏離“唯我獨尊”的意識,孩子的反抗便會自然地逐漸消失。如果強迫壓制他的反抗,將會“內(nèi)攻”,反抗心理一旦“內(nèi)攻”,便長久醞釀在孩子心里,甚至終使孩子一輩子成為“反抗兒”或懦弱兒。因此,對孩子的反抗行為,要多加以正確引導。
1、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況許可,應盡量使他“如愿以償”;鼓勵孩子把一事從頭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幾句。3歲孩子能把一事做完是很了不起的。例如穿鞋著衣,穿外套等均可訓練。
2、讓孩子幫忙做事
家長可讓孩子幫助做簡單的事,如“抹桌面”,雖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凈,但也要允許孩子去做。家長要注意他們尚不太關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點,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矯正過來,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為嘗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樣做事的滿足,就可以保持很長時間的良好情緒。
3、凡事都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長要盡可能尊重孩子意見,不要過分干涉他,讓孩子自己來。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讓他去體驗一次。例如:此期幼兒尚無“大小觀念”,但有時卻會吵著要把大洋娃娃裝進一個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說“這樣不行”,還是讓他自己去試裝一下,等他試過后就會“知難而退”。這些方法并非討好孩子、遷就孩子,而是細心地啟發(fā)。不要用壓制他們來度過“反抗期”,只要堅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會有很大進步的。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現(xiàn)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別強,而且非常的叛逆。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yōu)秀品質(zhì),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huán)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jié)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后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fā),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chǎn)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yǎng)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huán)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jù)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tài)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六、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nèi)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huán)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yè),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nèi)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fā),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并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zhì)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nèi)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赐觌娨曌詈煤妥优務摚懻撾娨晝?nèi)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qū)、商店、工廠、農(nóng)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以上是關于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紹,教育孩子講究正確的方法,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該如何教育》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應該學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重...
在家庭中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冬冬和明明是一對好朋友,而且兩家離得很近,冬冬經(jīng)常邀請明明到他家玩。明明在冬冬家一點也不陌生,東摸摸西碰碰,把玩具摔了拆了,為所欲為,好像這就是他的家一樣。更讓人生氣的是...
孩子一天天長大,經(jīng)常會弄出一些趣事,有時甚至學會了撒謊。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避免孩子撒謊,以及孩子撒謊時,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呢? 1.要幫助孩子區(qū)分現(xiàn)實和想像。 孩子說謊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
作為老師好想聽到家長們談論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歌曲。可是,我經(jīng)常聽到有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孩子從來不說,一問三不知?只有等到開放日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那...
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實驗: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個著名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隨機挑選了幾個孩子做智力測驗,就通知所有人說:“這些孩子以后肯定是天才。” 結(jié)果八個月后,當他們...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