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小寶貝學會面對分離”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孩子逐漸長大,對父母的情感依戀也逐漸增強,愈發(fā)不愿意離開家人身邊。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經(jīng)歷各種離別,媽媽要上班、爸爸要出差……大人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這時,如何讓小小年紀的孩子學會面對分離,戰(zhàn)勝依戀就成了父母首要解決的問題。
1.離別前的準備
提前使孩子的心理有準備,平時注重與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戀關(guān)系。
父母在平時應(yīng)與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戀關(guān)系,不可對孩子過冷或過熱。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體驗離別,會使依戀受阻,產(chǎn)生分離焦慮,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父母應(yīng)該在離別前就告訴孩子什么時候會離開、去干什么、什么時候回來等,讓孩子提前有一個心理準備。
充分利用游戲、童話故事或動畫片中有關(guān)離別的內(nèi)容適時教育孩子。
游戲、童話故事以及動畫片中通常都會有一些關(guān)于離別的情景,父母在陪同孩子觀看時,應(yīng)抓住這個機會,把游戲和童話等作為教育孩子的切入點,讓孩子在虛擬的世界中感受和認識離別,再將這種理智慢慢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
2.離別時的疏導
離別不需回避孩子,讓孩子學會直面離別。m.cnsjbj.cn
有些父母為避免離開時孩子哭鬧的追趕,往往選擇趁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這種做法其實很不恰當,孩子此時的哭鬧追趕可能是因為害怕失去安全保護的焦慮,或是對愛的需要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需要是本能,也是兒童心理正常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對幼兒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偷偷離開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迫與父母分離,要避免這種傷害就必須讓孩子確信這種危機并不存在。只有讓孩子直面這種現(xiàn)實,切身感受到父母的愛護仍然存在,才能克服離別時的焦慮。
了解孩子各年齡階段的情緒特征,引導他走出不愉快的心情。
兒童在情緒、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上,具有明顯的易沖動、易變換、易受感染、易外露的特點。孩子的喜怒哀樂通常都會寫在臉上,很容易讓人發(fā)現(xiàn)他們情緒的變化。細心的家長察覺到孩子情緒上的變化時,應(yīng)懷著理解與寬容的心態(tài),應(yīng)避免以成人的觀念來要求孩子,若強行干涉孩子的行為,如用大吼來扼制孩子的哭鬧,或干脆覺得孩子無理取鬧不予搭理等,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因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而產(chǎn)生心理疾病或形成不良性格。如果無法制止孩子此時的情緒激動,可設(shè)法將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如給他喜愛的糖果或畫冊等。如仍然無法達到效果,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雖然很心疼你,但這也不可能讓媽媽留下,因為媽媽必須去上班,不用害怕,媽媽不久就會回來的。”只要孩子明白了哭鬧無效,下次離開時他就不會如此了。
3.離別后的安撫
化解孩子的心結(jié),用輕柔的安撫使孩子理解大人。
當家庭中有一方要離開孩子一段時間時,留守家中的一方就要注意做好孩子的安撫工作。一定要及時讓孩子明白離別并不等于永遠的離開,讓孩子確信父母都是愛他的,這一點可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真實和坦率能化解孩子的心結(jié),而壓制則只會使焦慮增大。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他解開心結(jié),以及告訴他爸爸媽媽必須離開的原因。
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加強孩子應(yīng)對離別的心理適應(yīng)能力。
如果仍感到孩子有悲傷情緒,可為孩子提供可發(fā)泄或轉(zhuǎn)移其情緒的出口,比如通過游戲、畫畫、講故事或其他活動來擺脫這種消極的情緒。最好是由在家的父親或母親陪著,讓孩子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對家的信賴,直到孩子主動去從事其他活動為止。
總之,父母要在忽視與遷就間尋求一種巧妙的平衡,若能在理解孩子基礎(chǔ)上加以合理的引導,“離別”也能成為幫助孩子心理成長的契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我的小寶貝
還有十天,寶貝就十個月!朦朧的昨天寶貝還在寶媽肚子里呢,現(xiàn)在,居然快十個月了,時間過的真是太快太快了。
小家伙在八個月的時候,就會喊爸媽了,偶爾也會稱呼奶奶姨姨之類,小家伙的記憶力挺好的,告訴她一下稱謂,一般是不會搞混淆的。
寶貝學話的速度很快,只要看下你的發(fā)音嘴型,她立馬就能模仿出你的嘴型發(fā)出聲音來。像模像樣的,似個小大人!
小家伙的脾氣跟寶媽有的一比,都是倔強的主!想要做的事是必須要做到的,不然是不會罷休的!且是任憑你用任何玩具,都引不開她的視線、打不亂她的計劃。
小家伙特喜歡聽兒歌,聽到高興之處,也會跟唱幾句,聲音還會有長有短。這個時候如果你要夸她兩句,她會把下巴向前伸,嘴巴撅起來,對你做個調(diào)皮的鬼臉,趁你不備的時候,再用小手在你的臉上猛地抓一下----小樣,讓你打擾我。這就是我乖巧、可愛的小丫丫!
祝愿我的小寶貝平安、健康、快樂、聰明的成長?。?!
每當看見有只小狗經(jīng)過,她就開心地大叫著“狗狗,狗狗”,然后追著狗走出好遠,直到狗的主人把狗帶出我們的視線。
身邊一位20多歲的女孩子經(jīng)過,xx小朋友xx小朋友奶聲奶氣叫了聲“姐姐”,女孩沒理會,徑直走了過去。xx小朋友似乎有些失落,我怕這種情況打擊了她剛剛形成的主動叫人的意識,趕緊安慰她“你聲音小,姐姐沒有聽見”,xx小朋友便轉(zhuǎn)身去抓路邊的小石塊玩了。
又過了一會兒,又一位穿裙子的女孩經(jīng)過,xx小朋友趕緊對著女孩大叫“姐姐,姐姐”。女孩很詫異,停住腳步扭頭看了看xx小朋友,對著xx小朋友微微一笑,又轉(zhuǎn)身走遠了......xx小朋友還對著遠去的背影不停地叫著“姐姐,姐姐”,我只好告訴她姐姐已經(jīng)走遠,聽不見了。
正在這時,一位白發(fā)老大爺站到單元門口等待開門,xx小朋友一眼看見,一邊往人家那邊走一邊叫著“爺爺,爺爺”,老人確實是聽不見,xx小朋友換了大嗓門高聲叫“老—爺爺”,老人仍未回應(yīng),xx小朋友不甘心,又趕快換回“爺爺,爺爺”,但老人肯定沒想到xx小朋友是在叫他,所以等xx小朋友快沖到老人身邊時,老人已進去并關(guān)上了單元門。xx小朋友再次失望的轉(zhuǎn)身看向我,我心里有些酸楚,只能希望孩子主動社交的失敗別對她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天天同學和這位小朋友,我們暫且叫他H,年齡相差不大,個頭也差不多,而且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在學校里是非常玩兒得到一起的好朋友,兩個人每周都有固定的playdate,每周五放學后H會到我們家來玩兒,周日天天小朋友就到H家里玩兒。
H來自當?shù)氐陌兹思彝ィ馄胚€曾任另一所小學的校長,父母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媽媽是個全職媽媽,家里還有個小他兩歲的妹妹。
今年天天小朋友班級的負責老師是一位做事一絲不茍的女老師,要求孩子們做事要有條有理,比如,喝水的瓶子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人都有自己的抽屜,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抽屜里;校服要干干凈凈,扣子都要系好;字要寫得工工整整,讀書要讀得聲情并茂;做事不能拖拉;每天的家庭作業(yè)都要認真完成......
其實,作為家長,我覺得老師這樣要求非常好,孩子們從小就是要有個規(guī)矩才成,拿天天小朋友來說,以前寫字總是龍飛鳳舞,爸爸媽媽說過多少遍效果都不是很大,自從到了這個班,那字一下子就變得整整齊齊,也不飛了也不跑了,讀書也讀得抑揚頓挫了,自己的東西也知道弄得井井有條了。
三周前的一個周日,送天天小朋友到H家里玩,H的媽媽跟我說,H在班里好像有麻煩了,原來最近一段時間她發(fā)現(xiàn)H不是很愿意去學校,每天早上都找理由不去上學,然后最近的各項測試也很不好,老師說H達不到這個年級孩子應(yīng)該有的level,可是,H去年的表現(xiàn)可是很突出的,也因此今年被分到了三四年級的混合班,H和天天小朋友是僅有的被分到跟四年級混班的兩個男孩子,是什么原因讓H一下子變成這樣了呢?
H的媽媽道出了隱情,原來,H在這個班里經(jīng)常會被老師訓,因為H做事有些拖拉,比如老師規(guī)定寫的東西總是不能按時寫完,于是老師就會批評他,估計是有點兒嚴厲,而且還取消他的休息時間讓他完成該完成的課業(yè),而偏偏H是個非常敏感內(nèi)心很脆弱的孩子,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一嚴厲,他就覺得非常委屈非常難以接受,因為在家里就沒人對他這樣過,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抵觸,于是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以至于發(fā)展到連學習的熱情都沒了。
因為全職上班,我平時難得有時間接觸其他家長,對于學校對于班級的了解多半兒都是從天天小朋友口中得知,雖然對今年這個老師的嚴謹態(tài)度已經(jīng)略有所聞,可是并沒有聽小朋友反映老師對孩子呵斥的事兒,于是回家問天天小朋友,小朋友說,這個老師有的時候說話聲調(diào)是比較嚴厲,如果你做錯了事情,她會對你大聲喊。不過小朋友強調(diào)說,如果你什么都按照老師規(guī)定的去做,老師態(tài)度還是挺好的。
哦,原來如此。
那媽媽緊接著問,老師有沒有對你喊過呢?小朋友說,她也對我喊過。媽媽又問,那你怎么想?小朋友說,是我做的不對嘛,下次改了她就不喊了。
從幼兒園到現(xiàn)在上小學,接觸到的所有老師大都屬于和藹可親型的,而且老外們本來就喜歡夸人,動不動就會跟孩子說"welldone,fantastic",說實話,對于孩子會不會在這種過度表揚之下變得不能承受失敗的打擊我已經(jīng)擔憂很久了,于是,在家里,我們會有意地給他些挫折,時不時地敲打他一下,讓他知道被嚴厲批評的滋味,看來,我們的用心還是相當值得相當有成效的,至少,孩子知道如何積極去面對老師的斥責。
H的媽媽最終選擇帶H離開這個班級離開這樣的老師,上周五H到家里來玩兒,他媽媽高興地跟我說,已經(jīng)送H去新學校上學了,H很喜歡新的學校新的老師。
希望H可以在新的學校找回以前的狀態(tài)。
不過,其實,遇到了問題,該做的是積極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將來孩子走入社會,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總不能見到不喜歡不合意的人就躲了吧,讓孩子的內(nèi)心變得強大些,懂得如何面對挫折,這才是長久之計。
一句話,情商高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開學季,如何讓孩子面對“分離焦慮”
我兒子軒軒現(xiàn)在3歲3個月,這是他第二個學期上幼兒園了。
因為年齡問題,上學期是在小小班讀(整個學期都融合得不錯),而這學期剛被調(diào)到另一個新班(混齡班),對他來說雖然學校沒變,但班級,老師,伙伴,工作內(nèi)容全部都改變了,他必需第二次適應(yīng)幼兒園。
上周剛開學的第一和第二天他非常配合地自己走進新教室,然后和我揮手再見。到了第三天,他開始哭鬧著不肯入園了,我知道,他終于用情緒來抵制對新環(huán)境、新班級的排斥了。這時爺爺奶奶為了讓軒軒不哭,立刻開始對他說上幼兒園的各種好處,希望能激起軒軒愿意去幼兒園的興趣??吹綘敔斈棠倘绱司o張的一幕,我立刻上前將他們制止,我說“開學這段時間,軒軒上學的事情交給我,我送就行了?!?/p>
奶奶知道我一大早要送軒軒哥哥去上小學,又要再返回家送軒軒上幼兒園,擔心我上班時間會遲到,所以一直說她會送軒軒去,不用我送。我還是堅決地說“我會處理好我的時間的,媽,讓我送吧?!蹦棠桃仓缓糜晌伊恕.斔腥硕甲岄_,只有我和軒軒單獨在一起時,他哭了,我傾聽著、陪伴著他的哭泣,沒去制止他。他說了N次不想上學,我只是聽著(不去勸說),因為我明白所有情緒都是他的,我無權(quán)越界去讓他推開自己的所有感受,更不應(yīng)像爺爺奶奶那樣故意說幼兒園有多么好去誘導他、說服他。
因為他已經(jīng)上了兩天學,幼兒園到底好與不好,在此刻只有孩子當事人自己最清楚,并不是旁人的一大堆廢話就能代替他的思想和判斷,更不能忽悠他乖乖上學。過了好久他情緒傾瀉得差不多了,不哭了。接著我在路邊摘了三片葉子,講起了葉子的故事,最后軒軒抱住葉子,帶著故事幻想走進課室了。第二天早上軒軒仍哭著表示不想上學,這時爺爺奶奶又忍不住要上前哄他說“如果你上學了我就買部汽車給你呀?!蔽衣犃肆⒓磳⒑⒆颖ч_,并向奶奶表示我一個人會處理好孩子,你們放心吧(因為我要杜絕這種物質(zhì)誘惑)。奶奶在我的一再推脫下,只好不放心地走開了。這時,軒軒開始和我玩心理戰(zhàn)術(shù),一會在哭,一會說要去玩,一會又說不舒服,他在用盡一切拖延的辦法想讓我改變主意。而此刻我仍愿意用時間陪他消耗,并接受他故意對我使用的各種拖延方法。
我沒有想方設(shè)法去哄他,也沒有像奶奶那樣承諾給他任何物質(zhì)獎勵,但我給了他克服不想去幼兒園的時間(一直陪伴他)。最后我們來到幼兒園門口,老師將他抱了起來,他一邊哭,我一邊微笑著和他說再見。第三天爺爺奶奶沒有再介入孩子上學的事了,而軒軒也不哭了,我們手牽著手唱著歌曲去幼兒園。快到校門口時,他停了停腳步有點不想進,我沒有和他說任何話,只是蹲下身體向他微笑著,他便又跟著我走進學校了,我便再次微笑著和他說再見。
今天,我倆依然手牽著手走去上學,在路上軒軒問我“媽媽,我們要去哪?”我說“你知道的。”軒軒又說“我是每天都要去幼兒園是嗎?”我微笑著說“嗯,是的。”孩子聽了,想了想便平靜地走進幼兒園了。從那之后,軒軒幾乎每天都能平靜地去上幼兒園了。看著兒子終于坦然面對及接受幼兒園,媽媽真的很開心。
當然,這肯定離不開各位幼兒園老師給予軒軒的幫助和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淡定,就是給了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勇氣和信任。雖然我這幾天很累,早上送了大寶上學,又回家送小寶上學,接著怕遲到又急急忙忙追著公車趕去上班,但看到軒軒現(xiàn)在的情況,我知道一切是值得的。
我堅決不讓老人家參與,為的就是要向孩子傳達媽媽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的焦慮時媽媽不焦慮,面對孩子的哭鬧時媽媽不生氣,面對孩子不愿去幼兒園的任何情緒時,我不去對他進行物質(zhì)及語言的誘惑,不去欺騙他,更不去威脅他。我只是溫柔地堅持,微笑地向他說再見,因為我一直相信讓我的母愛去影響他,去傳達我對他的信任,我的孩子感受到了,自然會勇敢面對。
軒軒,棒棒的!
相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寶貝平安長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怎樣給孩子們盡可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幫助他們認識危險,學會保護自己呢?看看下面幾位家長的經(jīng)驗之談,對您是否有所幫助。
學會自己愛自己
兒子4周歲了。昨天上電梯時,他才進去,電梯門就關(guān)上了,被獨自關(guān)在電梯里的兒子略帶哭腔地喊了一聲:“媽媽——”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兒子不要著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電梯。到了四樓,兒子已經(jīng)在電梯門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見他雖然眼睛有點紅,但儼然一副“小男子漢”的模樣,很沉穩(wěn)地告訴我:“媽媽,我都著急了,我戴著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沒哭,我勇敢吧!”
兒子獨自面對危險能夠冷靜處理,我想和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給他灌輸安全觀念有很大關(guān)系。小時候他喜歡邊吃零食邊玩,還會發(fā)笑,我就很嚴肅地警告他,不許吃東西時嬉笑;大一些,吃冰糖葫蘆,或是拿牙簽,我們都會隨時提醒他別扎到口、鼻、眼睛;他會爬高了,絕不允許他爬窗臺,并告訴他一些小朋友發(fā)生意外的實例,讓他知道這樣是很危險的;每天上下電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電梯夾到,3歲時就讓他踮起腳夠電梯里的數(shù)字鍵;在商場及人多的場所走失時,也記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亂跑;在路上教他認識紅綠燈,教他交通規(guī)則,走斑馬線;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引誘……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將聽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事例,及時地告訴寶貝,讓他樹立安全的觀念,學會自己愛自己。我想,我們能一直陪伴寶貝,保護寶貝當然很好,但更應(yīng)該教會寶貝如何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受傷害,以及遇到突發(fā)性事件時的應(yīng)對能力。
孩子的“保護神”是她自己
樂樂4歲半了,她特別外向,甚至比男孩還淘。一天中除了睡覺,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所以,對于這樣的孩子,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在很多地方對樂樂是很寬松的,基本上不限制她,讓她自己去摸索。她還是小不點時,我們就盡量不用消極的口氣嚇唬孩子:“不準碰!”“不許!”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特別膽小。而是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自由而安全的環(huán)境,教她一些趨利避害的經(jīng)驗。例如,在我們的關(guān)照下,把火和很熱的東西靠近她的手,使她知道燙;讓她擺弄一下別針,她就會知道別針會劃破皮膚,會傷人。這樣,她就知道這些是危險的,并逐漸會避開這些事物,慢慢知道保護自己。等她大一些時,我們會在她要做一些事或游戲之前,提前告訴她一些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如果她沒有聽進去,那就權(quán)當“吃一塹,長一智”了。但有些事我們是一直堅持她必須照做的:家里的插座等帶電的物品不能摸、不能在馬路上跑、不要輕易接近小動物(貓狗)……樂樂很喜歡運動,但運動是最容易使孩子受傷的,所以我在這方面教她注意的地方也最多:跑步時不要猛跑,不要東張西望,手里拿著東西不要運動(尤其是棍棒),人多的地方也不宜跑步,以免互相碰撞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能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對樂樂這些生活小節(jié)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她自己做,絕不包辦代替。
寓教于樂是好辦法
從給孩子講白雪公主開始,兒子就明白不應(yīng)該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那時,他還小,只能通過講故事來教育他。
隨著他越來越懂事,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險的,是不應(yīng)該做的。
游戲中學會兒子有本專門為孩子制作的安全手冊,他最喜歡按照要求填色了,這樣在涂涂畫畫中也記住了應(yīng)對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則,如不給陌生人開門等。
媒體中獲得有段時間電視臺每晚播出《危機現(xiàn)場》,我們都會讓孩子一起觀看?,F(xiàn)在他也能很安靜地看完,并時不時地講解一番。從電視里他看到有一個小朋友在蹦蹦床上摔壞了腿——再去玩時,他就不會站在邊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中間。
情景設(shè)置我們經(jīng)常設(shè)身處地地問他一些問題,比如“如果你在商場找不到爸爸媽媽怎么辦?”他就會想出好多辦法:去廣播室找阿姨廣播;讓服務(wù)臺的叔叔阿姨給我們打電話(兩歲時,他已經(jīng)記住了爸爸的手機號);或者告訴警察叔叔家里住址,爸爸媽媽的名字等。雖然有些方法很幼稚,但這是他自己能動腦筋想出來的,很不容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遵守規(guī)則。過馬路時,即使馬路上沒有一輛車,我們也會牽著寶寶的手,一直等到綠燈出現(xiàn),并且會告訴他怎樣分辨車輛和行人應(yīng)該遵守的信號,所以現(xiàn)在寶寶過馬路會很自覺地看紅、綠燈,會告訴我們“綠燈了,可以過了!”我們帶寶寶出去時,會主動繞過井蓋走,還會告訴他井蓋不能踩。剛開始他會問為什么,當我們把道理告訴他,并多次重復后,寶寶記住了。至少他現(xiàn)在走路會繞著這些東西,還會告訴其他小朋友:“別走井蓋,危險!會把牙磕掉的!”
父母還要告訴孩子碰到危險情況該如何應(yīng)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我們經(jīng)常設(shè)計一些“和爸爸媽媽走失、什么情況下去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門”等情景,有意識地訓練寶寶在各種情景下的反應(yīng),以游戲的形式告訴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觀念。并反復教他背我們的電話號碼、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雨綢繆,做父母的永遠也不希望有上述場景出現(xiàn)。但不希望不代表它不可能發(fā)生,父母如果能在日常安全教育上下點心思,會減少許多危險發(fā)生的幾率。
(來源:39健康網(wǎng))
每個寶貝都要經(jīng)歷入園初期的分離焦慮,看著他們痛苦的小眼神,媽咪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但近期瑞典的一項研究表明,適度的分離焦慮反而會激發(fā)寶貝身體的各項潛能。
它們包括:
1.承受挫折的能力
寶貝在新環(huán)境中無所適從,又不能順利溝通,內(nèi)心有很大的挫折感,但大多寶貝都能及時調(diào)整自己,并通過各種途徑排解心理壓力(如哭鬧、發(fā)脾氣……),體現(xiàn)出比家長所料想的更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觀察思考的能力
分離焦慮所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讓寶貝不再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他的各項感知器官也更加敏覺和緊張,他會更加注意地查看周圍的環(huán)境及變化,并積極思考和嘗試能擺脫這種不安全狀況的辦法。比如寶貝會采取哭鬧,或緊緊跟隨一名相對親近的老師等。
3.自我表達的能力
情急之下,大多寶貝不得不嘗試主動說出心中的感受,比如:“要找媽媽”、“不要”、“快給媽媽打電話”或“我不睡覺”……在沒人幫助寶貝表達的情況下,他反而有更好的表現(xiàn)。
4.模仿他人的能力
寶貝會更加關(guān)注同齡人并受他們情緒和行動的影響,有更強的模仿力,比如一個寶貝哭鬧會引來更多的,一個寶貝上廁所也會引來更多的,一個寶貝玩某種玩具,也會引來更多寶貝對它的青睞。
協(xié)助寶貝把嚴重分離焦慮轉(zhuǎn)變?yōu)檫m當分離焦慮的方法:
1.告訴寶貝真實情況
不要欺騙寶貝說媽咪馬上就來,那樣寶貝會一直等待而不去嘗試轉(zhuǎn)移注意力,要告訴寶貝為什么讓他上幼兒園,媽咪下班后會來接他,媽咪不在時希望他怎樣做等。
2.讓寶貝習慣逐步分離
為減輕寶貝的分離焦慮,可以在寶貝上幼兒園前進行一些特別的訓練:第一天,媽咪嘗試和寶貝說再見,然后離開寶貝1個小時再回來;第二天,和寶貝說“再見”之后過2小時再出現(xiàn),依此類推,逐漸延長與寶貝分離的時間。
3.家長保持樂觀情緒
寶貝和媽咪的感情是息息相通,如果媽咪看起來很焦慮,寶貝就會更焦慮。因此,每天送寶貝入園時,你要提醒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表情、簡短地與寶貝擁抱并說“再見”。
4.給寶貝留下安慰物
如果幼兒園同意,可以讓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帶上他最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幫助寶貝減輕和媽咪分開時的焦慮情緒。寶貝在和媽咪分開的時候仍然能很快找到情感的依托,是很好的過渡方式。
不同年齡段寶貝分類焦慮有所不同:
0-3個月的寶貝
處于沒有差異的依戀發(fā)展階段,只要身體舒服,就不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
3-6個月的寶貝
處于有差別的依戀發(fā)展階段,他可以區(qū)分熟人和生人,并對不熟悉的面孔有所拒絕,但對那些似曾相識的熟人他都接受,只要與幼兒園老師熟習幾天,他就會很快就把她納入熟人圈內(nèi),爸媽走了也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分離焦慮。
6-24個月的寶貝
處于依戀關(guān)系單一化階段,并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寶貝在熟人圈里開始尋找跟自己關(guān)系最近的人,并對他產(chǎn)生強烈的依戀,此年齡段的寶貝對陌生的幼兒園老師非常排斥,他的分離焦慮最厲害。
24——36個月
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伙伴化,能夠容忍與媽咪暫時的分離,如果告訴他,他能明白媽咪走了還會回來。但焦慮情緒仍比較嚴重。
36個月以后
寶貝對分離現(xiàn)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yīng)能力都有所增強,他們上幼兒園的分離之“痛”要輕一些。
喜歡《讓小寶貝學會面對分離》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寶,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墒堑搅擞變簣@就不一樣了,不再是幾個人圍著一個小孩轉(zhuǎn)了,而是三個老師帶著幾十個小朋友,被關(guān)注的也沒有家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