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家長要對教師多些理解、多些幫助,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xué)觀念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警惕這些家常話,別讓孩子“跑偏””,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下面是父母往孩子大腦中,可能“存儲”過的4個常用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讓孩子產(chǎn)生誤解,又要如何才能盡快改正那些歪曲的理解!看完文章后,寶爸寶媽可別再繼續(xù)誤導(dǎo)孩子哦。
1.“我們買不起!”m.cnsjbj.cn
聽起來很耳熟吧,你說過嗎?不管父母的出發(fā)點如何,在并非一貧如洗的情況下哭窮,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杜絕他的貪婪。成人也不一定能明白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今天買不起,永遠買不起,又或者你只是不想在這上面浪費錢?
2.“寶寶,要什么只管跟媽媽說”
有的父母的確過于疼愛孩子,逛商店時,孩子就像有了金手指一樣,指哪打哪。這樣肯定會寵壞孩子。有的父母不管去哪買東西,總不忘了給孩子添個玩具或買件衣服。問題在于,好不容易爸媽忍心對孩子的要求說個“不”,孩子早已不能接受了。如果孩子認為,錢總是會有的,而價格從來都不是問題,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中將很難獲得動力。他會覺得生活得好是理所當然,不好就是別人欠他的了。
3.“爸爸、媽媽如果不工作,怎么給你買禮物啊”
父母難免有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玩的時候,而這時候孩子卻又特別黏人。所以,“爸爸、媽媽如果不工作,怎么給你買禮物”的話就很容易脫口而出了。對付大人的這一招,孩子們也有必殺技:他會挺起小胸脯保證“我再也不要玩具不管你是因為對工作的熱愛,或者經(jīng)濟壓力迫使,對于“工作狂”父母,孩子們只有一個理解--“他們不肯陪我”。
4.“別告訴我別人有多少玩具,對你來說,這些足夠了”
孩子們串門之后,總喜歡告訴媽媽,鄰居家有多少玩具。這時候,敏感的父母很喜歡說,“你是不是又想買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經(jīng)夠多了。”不過,這時候小朋友的腦子里早已浮現(xiàn)一整床玩具的畫面,爸爸媽媽說什么都聽不進去了。對父母來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買那一兩樣?xùn)|西,而是一聽到孩子說這種話,就過于機警地、條件反射式地害怕: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靜下來的時候也會想想,他到底是想再要一個玩具,還是只是單純地描述她在鄰居家看到的情況?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如果你過于急切地否定孩子,這會讓他感覺受挫、委屈,因為他不知道究竟為什么媽媽會對她這么生氣。如果第二天,你又恰巧為自己購進一雙新鞋,孩子就更會覺得你很虛偽,之前所說的一切不過只是對他的“單邊條約”罷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國外一檔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父母告訴孩子,把他們的萬圣節(jié)糖果都吃完后,孩子們的不同反應(yīng)。
不知道朋友們前幾天有沒有湊熱鬧,讓孩子打扮打扮去過萬圣節(jié)。在西方國家,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裝扮成各種可愛的嚇人的形象,晚上開始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對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年一度的糖果盛宴,孩子們挨家挨戶敲門討要,在外面游蕩好幾個小時,就是為了獲得一籃子甜蜜的糖果。
告訴孩子們,爸爸媽媽在你睡覺的時候吃掉了所有的糖果,孩子們瞬間的表現(xiàn)都非??鋸垼行_過來動手打起了父母,有些假裝平靜,默默流淚,更多的是聽到消息后直接崩潰大哭……
逗孩子,是為了讓她笑
而不是讓她哭
我跟這位好友說,你這樣回復(fù)是不是讓人“下不來臺”?
然后好友跟我說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她小時候,可能是學(xué)前班或者一年級的時候吧,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自己看手工書上的做法,做了一個小的零錢包。自己非常喜歡,就把平時攢下的零錢全都放進了那個小包里面。
錢也不多,只有2塊7毛錢。最大面額是1元,剩下的就是5角,2角,1角這樣。后來她把零錢包藏在一本書下面,就出去玩了。
回來后發(fā)現(xiàn)書桌被收拾過了,自己的零錢包也不在了。她趕忙過去問自己的媽媽,媽媽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說:“哦,你說那個紙包是吧,我給你收拾書桌的時候以為是廢紙,扔掉了?!?/p>
好友說她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當時的震驚,直接沖著自己的媽媽問:“扔到哪里了?那里面是我的錢?。 ?/p>
她爸爸過來補刀:“那誰知道扔哪里了,可能早被人撿走了吧,誰叫你自己不放好……”
好友說她后來開始大哭,特別委屈也特別無奈,天都塌了的那種感覺。后來媽媽從一個架子上把零錢包還給她,然后還挺不耐煩的說:“還你還你,為這點事兒還值得一哭啊。”
是啊,2塊7毛錢,又算什么大錢呢?
但孩子理解不了,在她看來,這些錢代表著她的努力和自由。是每次看到辣條雪糕的時候,強忍住自己的口水,一分一毛攢起來的。
那些錢意味著,以后遇到喜歡的小東西,她可以不必向爸爸媽媽發(fā)出請求,靠自己也可以擁有。
而她最信賴的父親母親,卻聯(lián)合在一起用這件事情來逗弄她。
現(xiàn)在好友的女兒已經(jīng)5歲了,她說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類似手段逗過的次數(shù)太多,所以從女兒出生起,就給自己和老公訂立了一個原則,逗孩子笑可以,但絕對不能用類似的方式逗孩子哭。
她的原話是:“被父母那樣逗了之后感覺很不好,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小丑?!?/p>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口中的“逗小孩兒玩”,已經(jīng)類似于“捉弄”孩子了。
“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樂為前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出讓兒童歡樂的事情,而“捉弄”孩子則是大人利用小孩的天真、單純和信任,故意讓孩子擔(dān)心、害怕和哭泣。
不正確的方法逗孩子
后果可能比想象更嚴重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里面,曾經(jīng)說過自己女兒圓圓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當時女兒圓圓還在上幼兒園,她因為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學(xué),但是因為還不到下班時間,女兒必須在爸爸單位呆一個小時才能回家。
辦公室有幾位同事經(jīng)常喜歡用各種嚇唬的方式逗弄圓圓。有一次圓圓爸爸把女兒放辦公室就去跟領(lǐng)導(dǎo)開會了,離開的時間可能比較久,辦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圓圓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女孩,跟我回家吧。”說著還做出要強拉孩子走的樣子,圓圓馬上被嚇得大哭起來。
尹建莉知道后,安撫了女兒很久。不過女兒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好幾次都從夢里哭醒,所做的夢都是說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懼。
然而這些還只是心理上的恐懼,去年很多媒體都報道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有位媽媽生了二胎,大寶7歲,二寶2個多月。一天中午媽媽去了廁所的功夫,大寶把二寶從8樓扔了下去。
后來找到直接導(dǎo)致悲劇的導(dǎo)火索,是當天早上大寶到鄰居大媽家跟她的孫子玩時,大媽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當場臉色刷白,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媽說當時也沒什么目的,只是為了好玩。
孩子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理解能力差異很大,同樣一句話,可能跟一個孩子說,孩子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但是跟另一個孩子說,無異于是把孩子推進深淵,讓孩子被尷尬、恐懼、失落、憤怒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包圍。
所以,作為父母盡你所能去保護孩子,更不能用可能傷害她的方式捉弄她,當親友捉弄孩子時,站在孩子一邊,給予堅定的制止。
真和善是教育的基石
愛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捉弄著孩子,為難著孩子,你一試圖阻止,他先臉色一變,來一句:“就是開玩笑而已,你也別這么慣著孩子嘛?!?/p>
在孩子的世界里,你吃光了他的糖果就差不多是對一個成年人說“我把你放在桌上的手表和錢包扔掉了?!?/p>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要跟我走?!焙⒆铀惺艿降目謶?,不會亞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爸爸媽媽離世了,你趕快回家看看?!?/p>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生了二胎,不會再喜歡你了,就類似于跟一個成年人說:“你愛人有了新歡,不會再愛你了……”
相信沒有一個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會為了看到另一個成年人委屈、無助的樣子,而故意開這種玩笑。
不會對成年人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對一個孩子做呢?
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弱小,不會反抗或者不敢反抗;也許只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候會手足無措,任人擺布;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們天真善良,總是會很快忘記難過的事情,輕易原諒;也許只是因為大人之間沒什么太多話題,只要在孩子身上找找存在感。也許……這些大人的童年也是在這樣的調(diào)侃與哄騙中度過的。
網(wǎng)上也有很多人,會說不準開孩子玩笑的父母是玻璃心。
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媽媽是這樣回擊的:
“生個寶寶不拿來呵護,難道是拿來摔的嗎?為什么總有人在強調(diào)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又不是諾基亞!玻璃心又怎么,至少晶瑩剔透,總比摔不破的一坨木疙瘩好看吧!”
真的很佩服這位媽媽的勇氣。無論怎樣,作為孩子的長輩,都有責(zé)任為他們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環(huán)境。尤其是孩子的父母,應(yīng)該去保護他,去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在別人弄哭你的小孩的時候也在一旁跟著發(fā)笑甚至去強化這種行為。那并不好玩,也不好笑。
如果必須在“玻璃心”與逗孩子的“壞人”中做一個選擇,請選擇做一個“玻璃心”的父母,去維護自家寶貝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無陰影的童年。
父母都愛孩子,不舍得孩子受一點傷害,
但外面的世界,既美麗又殘酷,
父母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有幸福,但痛苦和迷茫,
所以,為了讓孩子有一顆樂觀的心,
這些話,一定要說給孩子聽!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
自你出生那天起,注定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的喜好、修養(yǎng)、性格都不同,所以,我們不能保證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比如有人會因為你的相貌、成績、愛好等等不喜歡你,總之,你必須認清這個現(xiàn)實。
但是,這并不是什么壞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堅持做自己就對了,別忘了,爸爸媽媽永遠在背后支持你!
2、孩子,多說謝謝
孩子,作為父母,我們給你生命、撫養(yǎng)你、照顧你,這已經(jīng)對你是最大的恩惠。
除了我們,你身邊的任何人,都沒有義務(wù)去這么盡心盡力幫你,所以,當別人幫你一次的時候,一定記得要認真的說聲謝謝;若別人不想幫你的時候,也不應(yīng)該心懷怨恨,要讓自己心中充滿正能量。
3、孩子,凡事靠自己
孩子,你身邊任何人,都不能陪你一輩子,
我們會老;你的兄弟姐妹,也要忙于自己家庭,的生活瑣事;就連你的孩子,早晚也會離開你,去成家立業(yè)……
所以,你必須得有自己的愛好,有健康的身體,自己快快樂樂地走到最后!
4、孩子,生命無比珍貴
孩子,活著是最美好的!
人到中年,爸爸媽媽越來越明白生命有多可貴,比起那些功名成就浮云,我們更希望你平平安安的活著。
所以,答應(yīng)我們,在你最無助、最痛苦、最孤獨的日子里,你都要選擇堅強地活著,不要輕言自殘、輕生,你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你無權(quán)放棄。
5、孩子,常回家看看
你一天天長大,你的路會越走越寬,你會越飛越遠,但爸爸媽媽恰恰與你相反,我們會日漸便來,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狹窄。
所以,今后,不論你工作多忙,請抽空多回家看看,嘗一嘗我們?yōu)槟阕龅娘垼覀兝蟽煽谧畲蟮臍g樂,莫過于看看你,只要你過的很好,我們就滿足了……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后,聽到的最多的話來自于父母,我們常常說“言傳身教”,語言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有巨大的力量。要求父母對所說的話字斟句酌不太現(xiàn)實,但把下面這30句話都學(xué)會了,孩子的成長中就猶如添加了雨水與肥料,長成參天大樹指日可待?!?/p>
表揚的話——你的優(yōu)點爸爸媽媽一定最先看在眼里
媽媽/爸爸沒想到的你想到了,好厲害!
大家都喜歡聽你講的故事。
今天摔倒了沒哭,好樣的。
孩子,你真懂事,幫媽媽做了不少家務(wù)。
你很聰明,想用最簡單的方法解這道難題。
你說的有道理,往下說。
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再堅持一會兒這個問題就解決了?!?/p>
有你的提醒,媽媽/爸爸就不會忘記帶鑰匙了。
表達愛意的話——你的健康和快樂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你又長高了,媽媽/爸爸非常開心。
我喜歡你笑的樣子。
媽媽需要休息一會兒,你要照顧好自己。
身體哪里不舒服?
回想快樂的事的話——美好的生活往事值得回憶和銘記
去年十一假期一起去了黃山,雖然累,但是好開心啊,還記得嗎?
今天你和朋友一起玩得開心嗎?
動物園好玩嗎?都看到了什么動物?
表示理解的話——出了問題告訴我們,一定盡力幫助你
不舒服時說出來就會好點,我很能體諒你現(xiàn)在的心情,我會幫你分析的。
寶貝覺得很委屈吧,想哭就哭出來,哭完后你會比以前更堅強的。
不想對我們說的話也可以對自己說,沒關(guān)系。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先仔細思考一會兒,別著急。
道歉的話——爸爸媽媽不是權(quán)威,也會犯錯
對不起,是我誤解了你。
激勵的話——孩子,努力才能進步
大膽去做吧,做錯了沒關(guān)系,重要的是你認真做了!
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東西很多,別著急,一樣一樣來。
咪咪(寵物貓)需要你好好照顧它,別忘了自己的責(zé)任。
辦法總是比困難多,要對自己有信心。
孩子,加油吧,你一定行!
再做一次,看看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
征求意見的話——你的想法對爸爸媽媽非常重要
你想吃什么?我們一起做好嗎?
這個事情你怎么看?有幾種解決的辦法?
這個月超支了,咱們比比,看誰的節(jié)約辦法多。
爸爸媽媽今天有做錯的地方嗎?應(yīng)該怎么辦?(暗含道歉)
主動提供陪伴的話——我們希望和你一起玩耍,一起進步
我們該一起玩游戲了。
這個問題我們都不懂,一起查資料吧。
真實案例
周末,孫女士帶女兒到公園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帶孩子出來玩。于是兩家合一家,其樂融融。只是不一會兒,兩個孩子就鬧起了矛盾,原來兩個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節(jié)目,孫女士順口夸同事的孩子“演得比我女兒還棒呢”,女兒聽到這話馬上就不高興了,要求回家不玩了,到最后竟哭鬧起來,弄得孫女士十分尷尬。
現(xiàn)象分析
這不是個例。根據(jù)一項抽樣調(diào)查顯示,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約有30%的孩子有愛慕虛榮的“孔雀心態(tài)”。孔雀開屏固然美麗,卻美得沾沾自喜,目中無人。孩子一旦出現(xiàn)“孔雀心態(tài)”,就喜歡比較、爭勝,但又會因為過于孤芳自賞、自高自大而贏得起輸不起,受不得一點點委屈。
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很難客觀評價自己,而從幼兒時期開始,孩子們就是在家長的夸獎甚至夸耀中長大,所以許多孩子往往會把注意力過多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十分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最聰明和最完美的那個,以為自己什么都比別人強,這是十分正常的。但這種現(xiàn)象如果不能加以正確引導(dǎo),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xí)纬勺运侥酥磷詰俚男愿裉卣?,給孩子以后的生活留下陰影。 指數(shù)自測
對照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對以下各題作出“是”或“否”的選擇。
1.孩子經(jīng)常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2.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貌嗎?
3.喜歡向朋友和同學(xué)介紹自己家庭成員或親戚中比較有地位的人物嗎?
4.不愿與家庭困難的同學(xué)來往嗎?
5.稍有成績便自吹自擂,惟恐他人不知道嗎?
6.考試成績不佳會常找借口嗎?
7.在與同學(xué)談?wù)撝?,常強詞奪理、夸夸其談、不懂裝懂嗎?
8.會不顧家庭實際情況,提一些不合理的物質(zhì)要求嗎?
9.對批評耿耿于懷,過分愛面子嗎?
10.常常掩蓋自己的短處嗎?
評分規(guī)則:每題選擇“是”記1分,選擇“否”不記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0~3:孔雀指數(shù)1級,有一定程度的虛榮心,但比較輕微。
4~6:孔雀指數(shù)2級,有較嚴重的虛榮心,家長應(yīng)引起注意,并適時引導(dǎo)。
7~10:孔雀指數(shù)3級,虛榮心十分嚴重,家長應(yīng)把這當成近期教育的重點,如效果不明顯,應(yīng)請教專家。
家長守則
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過強的虛榮心,千萬不要著急,在這種情況下,空口說教或強行禁止都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賞識有度】
孩子總是自己的好,再加上現(xiàn)在提倡賞識教育,所以有的父母特別喜歡在人前拿孩子顯擺一下。當著孩子的面給他評功擺好,還與別的孩子攀比,這會無形中助長孩子逞強的毛??;另外,表揚一定要務(wù)實、恰如其分,不能過度。
【以身作則】
家長許多看似不經(jīng)意的言談舉止,對還在學(xué)習(xí)、模仿階段的孩子有直接影響。有些家長自己就有點虛榮,喜歡攀比,卻沒有覺察到,已經(jīng)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正面教育】
家長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境,在孩子面前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當孩子跟家境較好的孩子比較時,家長應(yīng)正面引導(dǎo)。
【適當打擊】
對于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家長應(yīng)適當打擊一下。如下棋的時候別老讓著他,贏他一盤,或者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還需要別人的指導(dǎo)和幫助。
當然,“孔雀心態(tài)”也不是一無是處,只要適當引導(dǎo),這完全會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那時,孔雀的羽毛將不再是絆住孩子前進的腳步,而是向前飛行時的翅膀。
其中一位家長提出了這樣一個意見:組織孩子的活動不必要特別多,每一個活動能夠讓孩子充分融入活動,享受樂趣的過程,當然這就需要必要的活動時間。
看完這條意見,我和xx老師都很欣慰,家長是從孩子的需要這個角度提出的意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有他/她所需要的游戲活動嗎?孩子有參與游戲的充足的時間嗎?的確,孩子的一天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區(qū)域游戲,有教學(xué)活動,戶外活動……他們的確很“充實”。但是,我們害怕孩子“被充實”。
玩能玩出什么名堂?事實上充分的游戲,高級的游戲正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的耐性,孩子探索的持續(xù)性……這些品質(zhì)是上升到更高一級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和動力。沒有時間的保證,孩子無法充分的游戲,無法持續(xù)的探索。但是,有多少家長能認同這些,能堅定的信任這些,能在教養(yǎng)過程中體現(xiàn)這些呢?
中心的作息時間表和活動安排是預(yù)成的,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是靈活的,此次半日開放主要還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中心有哪些活動,平日里我們也會根據(jù)孩子的學(xué)習(xí)狀態(tài)調(diào)整我們的活動計劃,盡量滿足孩子持續(xù)探索和充分游戲的愿望。
感謝家長給我們寶貴的意見,我們愿和您一起反思教育。
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后,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不安感,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fā)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
因此,如何讓新生入園幼兒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教育中所不可忽視的。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長的焦慮情緒影響著孩子情緒隨著幼兒入園年齡的提前(一般托班18個月就可入園),在入園初期,家長總有許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還是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抱,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張望,生怕有個閃失。
其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幼兒園還沒有建立信任態(tài)度,總是擔(dān)心教師責(zé)任心不強、沒有愛心,擔(dān)心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悉心的照顧。
當幼兒回到家里,家長總是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過分遷就或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等等,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表現(xiàn)出家長在送孩子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2幼兒在生活方面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xí)慣
現(xiàn)代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過慣了眾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們對孩子疼愛有加、育兒觀念陳舊、重養(yǎng)輕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辦,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況嚴重,作息時間相當混亂,形成了任性、專橫的性格等。
幼兒進入幼兒園后,他們要學(xué)會遵守相應(yīng)的規(guī)則,開始學(xué)習(xí)獨立生活,因此就會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衣入廁、不會與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對這些方面的壓力和不適應(yīng),幼兒只能采用一些消極的辦法來發(fā)泄情緒。
3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影響著幼兒的情緒
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在兒童期則有兩種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滿足需要。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臨的問題也變得比較復(fù)雜。這時,幼兒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兒產(chǎn)生緊張感和不適應(yīng)感,從而出現(xiàn)哭鬧等情緒焦慮等反應(yīng)。
4家長和幼兒園及時溝通,減輕焦慮
每位家長在看見自己的孩子入園時又哭又鬧,都表現(xiàn)出非常的焦慮。有的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著不放……有的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很可憐,對孩子過分的遷就……這些都會影響幼兒新入園時情緒的穩(wěn)定。
如何減輕家長心里的焦慮,家園的及時溝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園的一項重要工作。
首先,讓家長明白,幼兒哭鬧不愿上幼兒園是正常的,因為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幼兒總會有情緒要發(fā)泄,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更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只會讓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厲害,就更難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了;
其次,家長要講信用,不能對幼兒說謊。為了讓孩子上幼兒園,有些家長用哄騙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結(jié)果說話不算數(shù),影響幼兒對您的信任,家長應(yīng)該告訴孩子:每天爸爸媽媽上班,你上幼兒園,下班后,我們到幼兒園來接你,星期天我們在家一起休息。時間長了,形成規(guī)律,幼兒也習(xí)慣了;
再次,家人意見要統(tǒng)一。孩子雖小,卻很會觀察大人的臉色,所以家人在堅持每天送幼兒上幼兒園的觀點一定要一致,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zhí);
最后,為了讓幼兒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家長還應(yīng)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請假的手續(xù)等。
給家張的幾點建議
孩子入園全家意見要統(tǒng)一
關(guān)于孩子入園,家里的所有成員都要態(tài)度一致,支持并鼓勵孩子入園。現(xiàn)在,有一些家庭中,父母堅持讓孩子去幼兒園,可是祖父母覺得心疼,有的老人還總是在孩子面前掉眼淚,這樣的情況對孩子入園特別不利,只能讓孩子更緊張,更不愿意去幼兒園。
所以,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樂觀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來影響孩子。
建立新的依戀關(guān)系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xiàn)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chǎn)生焦慮,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guān)系。
一定要讓孩子在入園以前提前認識老師,最好能和老師接觸3到4次。要對孩子多夸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切忌用老師來嚇唬孩子。
培養(yǎng)生活技能
焦慮的產(chǎn)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兒園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做,所以,孩子覺得不方便,同時伴有心理上的緊張。
在入園前期,家長應(yīng)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dǎo),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
指導(dǎo)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后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dǎo)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是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兒園。
前20天要堅持住
孩子入園時,家長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孩子入園第一天,有些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shù)匕参恳幌戮涂梢宰?,老師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有時候,孩子哭家長也哭,這種情況對孩子絕對沒有好處。
有的家長在送完孩子以后不肯離開,不時地來門前張望,這樣只能讓孩子剛剛穩(wěn)定的情緒又起波動。所以,家長送完孩子就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玩兒到一處的。
有的孩子入園時沒有哭鬧,過了三四天卻哭鬧起來了,家長認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受了什么委屈,就不送了。其實,這是一個正?,F(xiàn)象,是因為幼兒園里的新鮮感少了,誘惑沒有以前大了。在入園的初期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入園,幼兒會在20天左右的時間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
體重下降是正常現(xiàn)象
新入園的幼兒可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加上尚未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可能會上火,所以要注意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初入園的幼兒由于心理不適應(yīng),情緒不穩(wěn),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寶寶入園一個月左右,體重會有所下降,只要不是十分嚴重,均屬正?,F(xiàn)象。家長可以通過加強生活護理和幼兒心理的調(diào)試,來度過這一時期。
你愛孩子沒有錯,但愛的太過就是你的錯了!
走出家庭,離開父母,誰管你是不是有人愛,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價值,才決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會孩子獨立,幫助孩子獲得能力,才算真正的愛孩子!
別總擔(dān)心孩子座位那點事了,坐得再遠,難不成還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視力、高矮、同學(xué)間的搭配,等等。讓孩子課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師的關(guān)注,比坐在哪有意義多了。
孩子的日記本,如果他不想給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誰都有秘密,請保護孩子的隱私。一旦他發(fā)現(xiàn)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點點,那他對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點點。
教育孩子這件事,別人的意見聽聽就好,不要隨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別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時還是要多注意觀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錯了,不認錯就不要輕易原諒;孩子沒有錯,就請無條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邊支持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請先讓你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來就是苦的,國家總統(tǒng)也一樣。
不要對著孩子一個勁兒的抱怨,孩子是屬“向日葵”的,沒有了陽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護,他會枯萎。
一對總是吵架的父母,必定會養(yǎng)出一個靈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的爭吵,以為事后一個道歉,便可以“風(fēng)雨過后見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靈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豈是幾句道歉就可以解決的。父母爭吵,若不能爭得優(yōu)雅,吵得體面,還請躲起來去吵吧!
別把孩子懂事當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壓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討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很可憐,他們擁有了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穩(wěn)重和踏實,卻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和童趣。給孩子一點任性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活出自己吧。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時間關(guān)注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多用點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沒了。
老師不是萬能的,別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全推給老師。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的知識,而課本以外的,是家長的育。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xué)生中的一個;但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yè)。
別總揪著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遠只有一個,可孩子的人生有千萬種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盡量爭取最好,但不能苛責(zé)孩子拿不到第一。
喜歡《警惕這些家常話,別讓孩子“跑偏”》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國外一檔脫口秀《吉米雞毛秀》的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父母告訴孩子,把他們的萬圣節(jié)糖果都吃完后,孩子們的不同反應(yīng)。 不知道朋友們前幾天有沒有湊熱鬧,讓孩子打扮打扮去過萬圣節(jié)。在西方國家,這一天,小孩子...
父母都愛孩子,不舍得孩子受一點傷害, 但外面的世界,既美麗又殘酷, 父母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會有幸福,但痛苦和迷茫, 所以,為了讓孩子有一顆樂觀的心, 這些話,一定要說給孩子...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后,聽到的最多的話來自于父母,我們常常說“言傳身教”,語言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有巨大的力量。要求父母對所說的話字斟句酌不太現(xiàn)實,但把下面這30句話都學(xué)會了,孩子的成長中就猶如添加了...
真實案例 周末,孫女士帶女兒到公園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帶孩子出來玩。于是兩家合一家,其樂融融。只是不一會兒,兩個孩子就鬧起了矛盾,原來兩個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節(jié)目,孫女士順口夸同事的孩子“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