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說臟話!我的孩子是壞孩子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你是否還記得4歲大的孩子第一次說臟話時你的反應(yīng)?你是不是瞠目結(jié)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你有沒有把手里的叉子掉到餐桌上?你是不是連耳朵都漲紅了?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臟話以及臟話的作用都感到十分好奇。在孩子們看來,各種各樣的字眼是無所謂“臟”的。在孩子差不多4歲的時候,骯臟的字眼就會從孩子的嘴里迸出來。如果孩子們常常聽到某些詞匯, 而且看到這些詞匯對聽眾產(chǎn)生了影響,那么他們就會記住這些詞匯,并且使用它們。小孩子們可能并不明白他們所聽到的一些詞匯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對待孩子說臟話的明智的辦法是不要反應(yīng)過度,這個說臟話的階段會過去的。下面我們來談?wù)勅绾蚊鎸⒆诱f臟話的情況。1.探究根源一個5歲大的孩子正在一群年長的女性親戚旁邊天真無邪地玩耍。突然他嘴里迸出的一個字眼讓大家都沉默不語起來。正當尷尬的母親趕忙過去讓孩子閉嘴的時候,孩子的姑婆在一旁作出解釋:“他講話就像他爸爸。”要讓你的孩子少接觸下流的言辭,要讓你自己的語言干凈起來,你應(yīng)該監(jiān)督孩子的小伙伴們嘴里說出來的是什么樣的話,還必須小心地選擇孩子能接觸到的電視節(jié)目。2.向你的孩子作解釋“有些話聽起來是很不好的。我們有許多聽起來很舒服的字眼,我們還是來聽這樣的話吧?!痹诮烫美锶绻阋ゴ蟊?,應(yīng)該走過來湊近媽媽的耳朵輕輕地說:“請帶我去洗手間?!?.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如果你的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說下流話,應(yīng)該讓他學(xué)會采用別的方式來作出反應(yīng):“唉喲!好疼!我弄傷了手指。”語言能夠釋放緊張的情緒,因此你應(yīng)該為孩子示范怎樣不說下流話,用別的語言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可以采用這些傳統(tǒng)的詞匯:“該死”、“哎唷”、“糟糕”、“好痛”、“見鬼”或者“胡扯”等。4.置之不理孩子們明白什么樣的話語具有令人震驚的效果;聽眾的反應(yīng)越強烈,孩子就越有可能再來一遍。在你確保孩子懂得你們家的家規(guī)并且知道有些話是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說之后,如果他偶爾說了一兩句臟話,你完全不必去管他。對于他采用的別的得體的話語,你應(yīng)該著重表揚他。5.判定語言標準對于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你應(yīng)該為他們制定一套允許在家里使用的語言標準,并且要嚴格地執(zhí)行這個標準。如果你7歲大的孩子說著下流話走進家門,你就應(yīng)該和他一起坐下來,明確地解釋給他聽為什么他說的下流話讓人感到討厭。<yjS21.Com/p>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罵人就是用歧視、侮辱、詛咒等語言傷害別人,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抗性罵人——作為攻擊手段,傷害別人。有的是主動攻擊,如見到不順心的張口就罵;有的是回擊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罵我,我就罵你。
二是發(fā)泄性罵人——通過罵人發(fā)泄心中對某種現(xiàn)象的不滿,或者表達不良情緒,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有的人整天罵罵咧咧就是如此。
三是模仿性罵人——罵著玩的,模仿別人,覺得罵人能夠引起別人的關(guān)注,很酷,罵人不帶臟字,很藝術(shù),很有個性,很好玩。四是不良的語言習(xí)慣,如有的人喜歡帶口頭語,不是為了罵人,而是幫助表達語氣。
針對您孩子的情況,您可能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第一,看孩子是否有直接的對抗源,比如是否被欺負。七歲的孩子,社會化程度不高,一般來說不會有過多的社會性仇恨,這種類型不多。
第二,看看孩子內(nèi)心里是否有某種不滿情緒,比如他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孩子的課業(yè)負擔(dān)是否太重,孩子的自由是否受到過多的限制,等等。這類情況也不太多,如果存在,請及時解決。
第三,看看孩子是否在模仿別人,尤其是家人、同伴、親戚、鄰居。罵人行為一般是觀察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比如電視上看到了罵人行為,同伴中有罵人行為。
如果是這樣,需要遠離不健康的人或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孩子朝好的方向發(fā)展。
旦旦寶貝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天天圍著老師轉(zhuǎn),一口普通話,而且特別的懂禮貌,老師還特意給他寫了一幅字“主持乖寶”,為了勉勵他我專門請畫廊的師傅幫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掛在了他的臥室,可是,這光景不長…….
時光飛逝,旦旦上了一年級,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按時接他回家,只能讓小飯桌幫忙接送,為了能給孩子更多的關(guān)心和愛護,我中午下班后還是將他接回家的,可是,只是每天那短短的兩個小時,旦旦就染上了很多不良習(xí)慣:飯前不洗手、小動用突出、滿口地方話,最可氣的是他竟然還學(xué)會了說臟話,面對他種種“惡行”,我真的是又氣又恨,可是,為了能讓他改掉這些毛病,我還是要找準時機選對方法幫他改掉這些毛病。
我找準機會就和旦旦交談,慢慢的探聽他平時在學(xué)校、小飯桌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他們的家住哪里,他們之間都玩什么游戲等等。經(jīng)過交談我得知,在學(xué)校孩子們的行為言語都沒問題,問題就出在小飯桌。小飯飯桌里面從小學(xué)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都有,那么有些高年級的孩子經(jīng)常是邊吃飯邊看電視,誰若是站在電視前擋在他們面前,這些高年級的孩子就上前一把抓住那些孩子,然后就嘴里就說出了那些臟話,說到這的時候,旦旦還告訴我說:媽媽,你都不知道那些大哥哥有多厲害呢?他們不高興的時候還打人呢!我又問:那旦旦也和他們玩嗎,也被他們打過嗎?旦旦回答:我不和他玩,但是偶爾也被他們罵。媽媽,你說這些大哥哥是不是特別的威風(fēng)呀,我們這群小朋友都很害怕他們,看電視也都躲在后面看的。但也很崇拜他們的,如果我這樣就不會有孩子欺負我了。聽到此我怎么有種遇到黑社會的感覺了,于是我忙告訴旦旦:寶貝這不是威風(fēng),那些大哥哥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有小朋友擋住了你的視線,你可以好好的告訴他,讓他躲一下,但不能用武力和說臟話來威脅,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而且說臟話本身就是不正確的做法呀,我們要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旦旦看著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告訴我說:媽媽,我以后不說臟話了,我要做一個好孩子,讓媽媽喜歡,讓老師喜歡,讓所有的人都喜歡。孩子就是孩子,當他染上了壞行為,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淡定,而且要及時的幫忙改正,切記不能盲目去責(zé)罵,這樣做會適得其反的。有關(guān)孩子說臟話,我想和朋友們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一、查清根源,冷靜處理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行為或言語偏離軌道時,我要淡定,要冷靜處理,先要查清這些行為的根源,不能盲目去發(fā)脾氣、去教育,而是可以先與孩子溝通,然后再商量具體的解決辦法。正如旦旦和高年級孩子學(xué)會了說臟話,他是因為覺得那些“臟話”很有威力,這就是原因所在,我們能夠幫孩子分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然后再告訴他什么樣的行為可以學(xué),什么樣的行不能學(xué),孩子聽進去他就會改掉那壞毛病的。
二、給孩子改正的時間
其實孩子不同于成年人,當他們犯了一個錯誤時,你提示他這是錯的讓他改掉,他當時答應(yīng)的非常好,但是他們基本上屬于那種“記吃不記打”的主兒,所以,我們要允許他們會再次犯錯,要給他們改掉錯誤的時間。再來說旦旦這說臟話的行為吧,那段時間他偶爾也會順嘴說出一些臟話,但是作為家長,就要多提示、多教育,這樣給他更多的時間改正,孩子從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三、樹立良好的榜樣
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出生后他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您怎么做孩子都記在心里,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給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父母本身不能有說臟話的行為和其他不良行為。鏡子是干凈透明的,那么照出的孩子自然是清純無暇的了。
四、合理觀看動畫片
前些天,我?guī)У┑┤バ^(qū)玩,看到好多孩子都來模仿“熊出沒”動畫片里的情節(jié),又是跪又是求的,正巧有幾位媽媽也在場,大家都說這就是和那個“光頭強”學(xué)的,還有些媽媽說,現(xiàn)在這些動畫片真的很差勁,有一個剛學(xué)會說話的寶寶,一不高興就會對著家里人喊“臭爸爸、臭媽媽”。確實現(xiàn)在的動畫片很多都沒有什么意義,說臟話,或者打打殺殺不的情節(jié),這些對孩子的形影非常不好,媽媽們就要幫孩子合理選擇動畫片,讓他們接受一些正能力的題材,學(xué)一些有益的知識。
五、好習(xí)慣早養(yǎng)成
好習(xí)慣早養(yǎng)成不是一句空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當孩子牙牙學(xué)語時,我們就應(yīng)該開始給孩子正確的引導(dǎo)。比如孩子從外面或電視上學(xué)到了一句罵人的話,說給家人聽,家長聽完后覺得很可頭頭兒還故意大聲笑來應(yīng)和孩子,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錯誤的信號,他會認為自己說的話很棒,爸爸、媽媽很開心,所以,他會繼續(xù)說,可是,日積月累手你再去制止已經(jīng)來不急了,我們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指出,并且要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
最后,我想說,我們總歸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他們總有長大的時候,那么,我們就要教育孩子學(xué)會明辨是非,讓他們自己學(xué)會選擇文明、懂禮貌的小伙伴作為朋友,這樣就能以減少相互學(xué)罵人的機會,沒有犯錯的機會就不會犯錯,孩子也就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也不會出現(xiàn)說臟話的行了,再次祝天下的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想,孩子講臟話,無非是三種情況。一是家庭氛圍的影響,當大人互相交流、孩子與大人交流的時候多用文明的詞語,比如請、謝謝、對不起、、、、、、,孩子在家聽習(xí)慣了,在外面和任何人溝通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這些詞常“掛”在嘴邊,大人以身作則了,在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熏陶、去影響,孩子就會跟著學(xué);二是學(xué)校對孩子的影響,昨天xx和我說:媽媽,同桌的小朋友幫我起了外號,叫我傻B,我不想理他、不想跟他玩,他還總跟著我叫,煩死人了,我又不想罵他。當時我是這樣回答她的:那你暫時不要和他玩。聊了一會后,閨女說那以后我也叫他傻B。雖然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會有些沖突,但是由于每個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樣,所以,我只能盡量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能控制的環(huán)境內(nèi)給她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三是孩子與小伙伴們在一起玩的時候無心之中就學(xué)會了,周末的時候三三二二的小伙伴,有比xx大的,也有比xx小的,在一起討論個小問題或遇到一某件有趣的事情,其間年長的小朋友說個屁,然后孩子們就跟著一起鬧啊,玩啊,想想一下那個熱鬧的場面
在孩子總是喜歡說臟話的這個期間,還不敢總是糾正,越糾正越逆反,慢慢引導(dǎo)吧!
無論別的媽媽怎么看,我是覺得孩子是會說假話的,昨天下班回到家,跟xx一起玩兒,xx說:”我?guī)湍銕Щ貋硪粋€蘋果,那是我自己爬到樹上摘的?!拔艺f:“哦,xx能爬到樹上摘蘋果了?我一會兒嘗嘗甜不甜!”xx爸跟我相互看了一下,xx從小性格謹慎,凡是大型玩具她玩兒起來都小心翼翼的,從來沒看到過她爬樹,應(yīng)該是她期望自己也能像其它孩子或老師爬樹上摘蘋果吧!最后,xx還交待爸爸,明天去幼兒園送她時可別問老師啊,我倆更確認自己的看法了,相互笑笑,爸爸保證不問老師。
晚上帶xx出去散步,回家時她要求去小賣部,最好她選了一支冷飲,她最近有點咳嗽,我猶豫了下還是給她買了,知道回到家,xx爸肯定會對讓她吃冷飲稍有不滿,估計xx自己也明白吧,沒想到一進家門,xx爸說:"怎么天涼了,又咳嗽還吃冷飲呀?“鐺馬上說:”媽媽帶我去買的,非讓我吃!“看看,這就是不會說假話的孩子嗎?幸虧我是她親媽,要不非得讓那親爸認為后媽真不愛惜他女兒的身體呀!
同事家的女兒比xx小兩個月,對于四歲多的孩子,除了她自認為做錯了什么擔(dān)心被訓(xùn)而故意說假話,且所說的這類假話大人一般是能看明白的,還會根據(jù)自己的想像說一些話,那是她根據(jù)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情景中的對話,大人也不必一看到孩子說假話就擔(dān)心孩子以后就肯定會說謊,孩子的品質(zhì)就有了問題,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也就少了些焦慮。
再回到同事所說的那些問題上,她自己本身不認同老師,雖然她說她沒在女兒面前說過老師的不好,她平時跟女兒說起幼兒園時肯定有表露過不信任,孩子在班上多少也會有些表露,她自己平時跟老師接觸較少,便成了孩子在幼兒園表現(xiàn)不好,老師也一堆的問題,她時不時的考慮要不要換幼兒園,孩子又怎能去享受幼兒園的樂趣呢?
客觀而辯證的看待孩子的表達,孩子有時也會按自己的想法說話并非是不信任孩子,而是了解孩子在某一階段的規(guī)律,她所表達的或是她的某些行為,家長如果認為有問題,最好不要自己煩惱或猜測,把老師或孩子說的某個人放對立面,而是積極的溝通解決問題,這才是更重要的!
孩子為什么說臟話?
原因一:好奇心
孩子剛學(xué)說話,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臟話,他并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跟著學(xué)了。
原因二:受父母影響
有的父母平時不太檢點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響,也學(xué)會了說粗話。
原因三: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
孩子生活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說粗話也是如此。
原因四:被迫罵人
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在小伙伴之間:發(fā)生了矛盾,以牙還牙,受了欺負,借罵人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
應(yīng)對臟話孩子四步曲
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水平的提高、社會交往的增多,兒童往往不可避免要接觸到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語言環(huán)境,此時,家長應(yīng)及時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保證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xí)慣。
第一步:保持冷靜孩子的臟話往往并不“臟”,也就是他們的臟話只有“臟”的形式,而不包含“臟”的道德,所以家長不必過分大驚小怪,只要在預(yù)防和引導(dǎo)方面雙管齊下就可以了。
當孩子口出臟話時,家長無須反應(yīng)過度,冷靜以對才是最為重要的處理原則。不妨先詢問他是否真的懂得這些不好聽的話有什么意義?他真正想說的是什么?他知道這些語匯其實是不尊重、不成熟的行為嗎?如果換個方式,他會怎樣表達呢?家長要避免用憤怒惡言威嚇,得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很愿意和他討論“說話的藝術(shù)”,包括臟話和好話。
第二步:告訴孩子為何是“臟”話
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跟他說道理了,只要能耐心向孩子說明,他就會信服你。運用解釋和說明,是為孩子傳達正面、澄清負面社會價值的好方法,并將適當?shù)恼f法和傷害性的用語并陳,和孩子一起思索,在討論過程中,盡量讓孩子理解,這些粗俗不雅的語言,為何不被大家接受?它們傳達著什么樣侮辱的意味?也讓孩子體會,聽者接收到這樣的訊息時,是如何的感受不被尊重。
第三步:告訴孩子應(yīng)該怎么說
這時,就得見家長的功力了,孩子說臟話的動機不論因為好玩、習(xí)慣、還是為了表達負面情緒,爸媽都應(yīng)悉心引導(dǎo)孩子,教孩子換個說法試試看,彼此定下規(guī)則、隨時提醒孩子,告訴他“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說不好聽的話,說得有理又合宜,這樣才是好孩子喔!”
第四步:事后大人檢查自身的語言
為何孩子會用“說臟話”的方式?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長大了”、還是“社會化”的影響?在成人的世界里,這些臟話是否隱含了某些勢力、形象?是不是不經(jīng)意中,我們也養(yǎng)成某些不雅的口頭禪?或許,這也是大人們應(yīng)該觀察、提醒自己的時候。
孩子在三四歲時語言發(fā)展迅速,模仿能力強,家長是他們模仿的重要對象,因此家長自己要文明用語,凈化家庭語言環(huán)境。
方法千千萬,聽聽經(jīng)驗之談
1、冷處理
女兒小蟲在3歲左右的時候老是喜歡說“屁股、屁股”,說完以后還看著我們一陣猛樂,想看看我們的反應(yīng)。我聽了雖然尷尬,但是思忖家里沒人這么說話啊,索性大家都不做聲,小蟲說了一陣子就覺得沒意思了,孩子也是這樣,越見著有人關(guān)注,他們就越來勁,相反如果大家只是冷眼旁觀,孩子卻會自動偃旗息鼓。
孩子說了難聽的話,做父母的應(yīng)該分清具體情況和原因,有時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說的是難聽的話,只是覺得新鮮好玩,以為挺逗,故意說出來取樂或表現(xiàn)自己。這種情況,只要在孩子每次說話時表示不逗,不可笑,索然無味即可,幾次下來孩子就不再津津樂道了。
2、用苦肉計
兒子前一秒鐘保證不說臟話,后一秒就故計重演。家長可以想點新花樣,例如:“寶寶你一說臟話,媽媽就覺得耳朵疼!”兒子聽到這樣的話,通常就會來安慰媽媽。有時候和他們說大道理,他們也不明白,不如表現(xiàn)得弱勢一些,可以讓孩子“就范”。
3、用卡通形象當幫手
看動畫片的時候,可借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來幫助教育,比如:“天線寶寶多有禮貌?。 薄癤X從來不說臟話?。 苯o寶寶念故事的時候,可以抓住機會告訴寶寶說:“白雪公主多乖啊,你看壞皇后這么對待她,她沒有說臟話!”等等。把教育穿插到休閑時刻,這樣的教育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4、該出手時就出
跟小孩子講太多的道理如果沒用,采用適當?shù)膽土P也未嘗不可,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只有讓孩子記住做錯事是要受到懲罰的,有行為準則了即可。
本來愿意和小妹妹分享玩具的哥哥怎么就突然就推開小妹妹了?本來好好做游戲的寶寶怎么變成了霸住玩具不還的“小搗蛋”了?孩子還是那個好孩子,只因家長做了這幾點不該做的事情……
從愿分享到小氣鬼
《“大的要讓小的”真的天經(jīng)地義嗎?》文章后面跟了這樣一條留言:
我?guī)?6個月的女兒去探望一好友,她有個2歲4個月的兒子。剛進門,小哥哥就拿各種各樣的玩具出來給我女兒玩,朋友一家大人都很驚奇地說平時其他小朋友來時,他都是在護著自己的玩具。后來小哥哥想玩那些正在我女手上的玩具時,他的家長就不停地說:“給妹妹玩,妹妹小,妹妹是客人?!毙「绺绮桓?,后來家長就發(fā)展成:“我愛妹妹不愛你了,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小哥哥覺得委屈了,于是推開妹妹,后來就找著機會就打妹妹。大人一看火了,就開始打小哥哥。
本來是個喜歡和妹妹分享的可愛哥哥,卻硬生生被家長逼成了“自私”、“小氣”、“打人”、“不講道理”的壞男孩!
從乖寶寶到“troublemaker”
當指導(dǎo)師時,有個2歲的男孩天天每次上課都非常配合:拿樂器時會先給媽媽遞過去,還樂器的時候很積極,還會輕輕放回框里。
但就是這樣一個星級寶寶,有天上課卻突然變得很不可理喻: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了小朋友們都來還紗巾,唯獨他死死抱住。我以為他是因為特喜歡沒玩夠,就告訴媽媽給他一點時間等他玩夠了再還。這時有個女孩不經(jīng)意走過他身邊,他竟然像小野獸一樣瞪著眼睛盯著對方,雙手死死抱住紗巾,看樣子生怕對方搶走,這個女孩看這架勢識趣地走開了。
突然另一個男孩一把抓住了他的紗巾,天天死死拽著紗巾同時放聲大叫“我的!我的!”,好像男孩搶的是他珍愛的寶貝!我趕緊停下講課:“天天今天特別喜歡紗巾,請各位家長引導(dǎo)好自己的寶寶,盡量給天天一個空間”。課程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有發(fā)一些小樂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都要歸還樂器,但天天不還,到下課的時候小朋友都走了,就留下天天死死抱著一大堆樂器和那條紗巾。
這是怎么了?上課如此乖巧地寶寶怎么變得這么“霸道”“不守規(guī)矩”了呢?后來和媽媽交流才明白了原因:
“那天他帶著新買的小車在小區(qū)里玩,別的小朋友也想玩他的車,他不肯,后來他去玩沙子了我覺得他都不玩了就給別的小朋友玩了一下,要不然我們家長之間都很熟,不給別人玩別人就會覺得我們很自私。沒想到后來他沙子也不玩了,死死拽著車子,還使勁哭,會是這個原因嗎?”
上面兩個都是2歲多的孩子,正處于構(gòu)建自我的階段,他們通過“不分享自己的玩具”來感受什么是“我的”,經(jīng)由這種“不分享”,孩子感受到“哦,我自己的東西我自己能說了算,原來我那么有力量??!我長大了!”一次又一次的占有后,孩子才能將這種“我的”感覺不斷內(nèi)化,最終形成一種成長后的力量。這種力量會將他送往另一個高度:分享!
所以當我們看到某個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他并不是道德上的“大方”,而是他經(jīng)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占有”,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進入生命的另一個更高階段,是成長后的一種表現(xiàn)。
但是孩子享受占有的過程并非一帆風(fēng)順,他們會遭到各種阻撓:你是大孩子,你得讓著小的!我們家長間都這么熟了,你不分享我會很沒面子的!
第二個案例中的媽媽接受了建議:從當時開始,沒有天天的允許,媽媽不強迫分享他的任何玩具!用媽媽的話說“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樣的狀況,家長面子就擺一邊吧!”
第二周來上課,快到還樂器的環(huán)節(jié)我心里就開始打鼓:天天會怎樣呢?一旦出現(xiàn)上周的狀況我是不是又要做些什么呢……萬萬沒想到,天天不但很快還了樂器,還像原來一樣把媽媽的樂器也放回了框里。
家長一個小小的改變,孩子又能回歸生命既定的方式自我成長。
第一個案例中的小男孩就沒有那么幸運。如果他的家長不做出改變,繼續(xù)用“我不喜歡你了”來要挾他把玩具分享出去,這樣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只停留在如何去擁有“我的”本身上,就不能獲得占有東西背后的意識。
通過占有某個東西,來獲得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是暫時的、虛幻的,所以他就得不停地占有來感受這種安全感,人就被物質(zhì)鎖定了。
很多成人依舊停留在這個階段。他們把這種安全感依然放在對外在事物的擁有上,并在同一層面上不斷延伸著這種擁有:我要有iPhone6s,我要愛馬仕,我要坐在寶馬里哭,我要和土豪交朋友……
只有打破這種固結(jié),人才能突破這種固結(jié),往自我往更高一個層次發(fā)展,人才能不被物質(zhì)所困,尋找到真正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家庭、事業(yè)、使命……
孩子如此,我們亦需“三省吾身”:我是否也有某個固結(jié)的階段需要突破呢?
兒子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很多時候,常常出乎我的預(yù)料,感到意外之余,又不禁會心一笑。
昨天去幼兒園接嘟嘟,下著大雪,但不冷。路上,想著嘟嘟看見我,會不會高興地撲過來呢?當我站在他們托班門口時,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小板凳上玩呢。張老師看見了我,馬上說,“嘟嘟,看看誰來了?”沒有想象中的興高采烈,嘟嘟下面的表現(xiàn)讓我當時匪夷所思。
嘟嘟左右看了看,然后抓起旁邊小朋友的手,拉著他走到我前面,說道,“你爸爸來了,去吧,去回家吧!”隨后蹭蹭地跑了回去,坐到座位上。沒等坐穩(wěn),才象剛見到我一樣,張開雙臂跑了過來。我把他抱起來,他在我懷里扭來扭去,很得意的“咦~咦~咦咦!”
回去的路上,嘟嘟望著片片飄落的雪花,問我。
“爸爸,這是什么???”
“嗯,今天下了大雪!”
“大雪?是什么意思呢?”
“大雪就是雪下的非常大??!”
“爸爸!我要下去踩雪??!我把它睬?。。?!”
到家,陪他看繪本,講的小熊和他的爸爸的故事,他聽的很仔細。講到了小熊抓到魚的時候,他也跟著高興。用小手比劃著抓魚,然后捏著遞到我嘴邊,我吧嗒吧嗒嘴。
“好吃嗎?爸爸?”嘟嘟問道。
“嗯,很好吃!嘟嘟,小熊愛吃魚嗎?”
“小熊不愛吃!”
“為什么呢?”
“都被爸爸吃了!”
臨近晚飯時,外面劈里啪啦地響起了放鞭炮的聲音。嘟嘟警惕地問我,
“什么聲音?”
“你聽聽看!”
“放鞭炮的聲音,爸爸,去看看!”
“你想看嗎?”
“想看,我喜歡放鞭炮的聲音!”
記得大年三十的時候,他一直說的是我害怕放鞭炮的聲音呢!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反應(yīng)閾(閾和育同音),提反應(yīng)閾這個詞兒,家長肯定有點兒陌生,我換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器官再加上社會覺察,需要多少強度的刺激,才能被啟動,并有所反應(yīng)已經(jīng)在出生以前就確定了,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個差異性沒有好壞之分,卻決定了一個孩子日后獨特的學(xué)習(xí)方式。科學(xué)育兒的粑粑麻麻一定要仔細觀察,認真體察自己孩子的獨特性,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喜歡的學(xué)習(xí)方式。視覺敏感度高比如孩子睡覺一開燈馬上就醒了,在室外稍微被太陽曬到眼睛,就會皺起眉頭,甚至睜不開眼睛,這就是敏感度高的反應(yīng)。這樣的孩子學(xué)習(xí)主要靠視覺,很多孩子對于pq分不清楚,視覺敏感度高的孩子來說就非常輕松。視覺敏感度低這樣的孩子,就是燈光直接照在臉上,也不影響孩子繼續(xù)睡覺。這就是視覺敏感度低的反應(yīng),這樣的孩子以后如果培養(yǎng)他的閱讀習(xí)慣,就需要選擇那些字體大一些的書,否則他就沒啥興趣閱讀了。聽覺敏感度高大家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聽風(fēng)》的嗎,里面的主人公的耳朵特別靈,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信號。這就屬于典型的聽覺敏感度高的。還有那些音樂家都屬于這個類型的。聽覺敏感度低的如果聽覺敏感度低的話,敏感度高的人有些歌詞聽一遍二遍就記住了,那要是敏感度低的,聽很多遍也是記不住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繼續(xù)反復(fù)的聽,直到孩子能夠記住為止。觸覺敏感度高低的反應(yīng)人類視覺學(xué)習(xí)占83%,觸覺學(xué)習(xí)占11%,其余的學(xué)習(xí)方式占6%??梢娪|覺的重要性僅次于視覺了。敏感度高的最明顯的反應(yīng)就是對貼身的衣服反應(yīng)非常敏感,稍微有點兒不舒服就會哭泣,有的時候大人還覺得很奇怪,為啥無緣無故的就哭了哪,其實很多原因是你不能覺察的。而敏感度低的家長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多的做撫觸,讓孩子的觸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嗅覺敏感度高低那些做品酒師的人,一定是嗅覺敏感度高的人了!孩子要是對一些氣味反應(yīng)的比較強烈,那他可能就屬于這個類型的了。同樣也有一些孩子在嗅覺上就是反應(yīng)的比較弱了。味覺敏感度高低這個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敏感度高的孩子對各種味道的分辨能力就會很強,有家長說,孩子不吃蔥,包在餃子里面的一點兒蔥花都能被孩子吐出來。還有的孩子從小就酸甜苦辣咸的一概不排斥。社會覺察度敏感反應(yīng)有一種孩子心思就會非常細密,很善于察言觀色,而相反就有一種心特別寬的孩子,天都快塌下來了,他也沒啥感覺??茖W(xué)育兒的粑粑麻麻也可以自己回顧一下,小時候自己通過那種方式學(xué)習(xí)效果最好,品品自己是哪方面敏感,哪方面不敏感。然后通過認真的觀察,幫助自家的孩子找到最適合孩子學(xué)習(xí)的方式。這樣的教養(yǎng)才是有的放矢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各種反應(yīng),不至于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強!那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遺傳,來自于天生的氣質(zhì)特征的差異!所以,你真的沒什么好抱怨的!育兒即育己,從自己的學(xué)習(xí)改變開始,用愛、自由、規(guī)則、平等的方法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喜歡《說臟話!我的孩子是壞孩子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1.別讓寶貝覺得說臟話很有趣 聽到很小的寶貝說臟話,有些父母會覺得有趣,忍不住吃吃地笑。這樣,就會使寶貝產(chǎn)生錯覺,認為這是一種能得到父母贊賞的行為。于是,寶貝會一再地說臟話,試圖繼續(xù)獲得這種愉快的體驗...
孩子說臟話的真正原因 當?shù)谝粋€臟字從孩子嘴里蹦出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冷靜,再冷靜,告訴自己這只是他成長中的一個小插曲??纯聪旅娴乃膫€故事,讓我們告訴你如何從容有效地應(yīng)對孩子粗魯?shù)恼Z言。...
罵人就是用歧視、侮辱、詛咒等語言傷害別人,類型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抗性罵人——作為攻擊手段,傷害別人。有的是主動攻擊,如見到不順心的張口就罵;有的是回擊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罵我,我就罵你...
旦旦寶貝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天天圍著老師轉(zhuǎn),一口普通話,而且特別的懂禮貌,老師還特意給他寫了一幅字“主持乖寶”,為了勉勵他我專門請畫廊的師傅幫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掛在了他的臥室,可是,這光景不長……. ...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