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家長要對教師多些理解、多些幫助,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如何讓孩子從“他律”走向“自律”》,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感謝劉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利用業(yè)余時間通讀了一遍,感觸頗深,尤其是文中的使孩子能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最終達到自愿發(fā)展、超越環(huán)境的觀點,深受啟發(fā)。
如何讓孩子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我認為應從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我學習的興趣入手。作為家長,一是要尊重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和孩子找到契合點,進而引導啟發(fā)孩子,幫助孩子由他律走向自律,盡量不要利用家長權威,容易造成表面聽話的好孩子。二就是要`講道理。與其讓孩子做一個聽家長話的孩子,不如讓孩子做一個講道理、以原則和道理為行為準則的孩子。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從大人的點滴小事循序漸進的加以引導,并且就事論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習得的。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和他們講理,讓他們服理,盡量不要利用家長權威。但他們如果太不講理,太任性了,就應另當除外。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有原則、講道理、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良好的習慣。三是給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孩子,家長是榜樣。只有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作用,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有句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或許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孩子已經因為你我的言行而改變了,所以我覺得家長要做好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來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墒沁@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并進行模仿效法。要教育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我們自己身上發(fā)生,我認為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四是尋找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我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如何培養(yǎng)興趣,目前為止,仍不得法。五是關注細節(jié)。在關注生活細節(jié)方面,我們做的也不太好,也許孩子的粗心大意不僅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我想更多的應該從我們自身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善于反思的家長一定能夠順利解決問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恳苍S我們在生活中關注細節(jié)較少。下步,在這方面要多多努力。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yè)、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創(chuàng)業(yè)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
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我小時候記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歲的時候,告訴父母親說我不想讀幼兒園了,大部分的父母親可能會說“好呀,好呀,我認為你應該繼續(xù)讀。”或“不,不,不,你不該再讀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這個決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們一方面告訴我說,你去讀的話,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學生,與你同齡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訴我,當然,你要去讀也可以,我認為你可以學得更快,成長得更好,還告訴我如果考試過了就可以讀。講清楚事情的利弊,讓我決定。
當Google創(chuàng)辦人布爾(SergeyBrin-)與佩吉(LarryPage)接受記者訪問,到底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曾經就讀過的哪個學校時,他們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學,而是蒙特梭利小學。因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一、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強化劑
當孩子有錯時,應該針對錯誤行為就事論事,不應否定孩子的全部價值和各方面的成績。
三、讓孩子善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亦是強者的一個顯著特點。遺憾的是,不少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而不愿聽取孩子的個人意愿和自我評價。
四、專注——注意力的培養(yǎng)
通過簡單而經常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如對幼兒,可唱一首歌(或用錄音機放)并要他細心聽,然后問“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動物?”
五、信息刺激——成功的階梯
“永不滿足”是強者的一項寶貴品質。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時刺激他奪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辦一個孩子成績冊,甚至布置一個陳列室效果則更好。
六、“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善于分析條件,科學地制訂計劃是強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賴于幼年時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優(yōu)秀”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他把這一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步驟,以便孩子經常對照一一攻關,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不談學習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時,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這就是以灌輸、強迫甚至壓制等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方式。它不僅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情緒,還阻礙孩子責任心與能力的開發(fā),讓父母陷入心力憔悴而又無能為力的尷尬中無法解脫。
要如何讓孩子從強制性學習到自主學習?根據(jù)我個人帶孩子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我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到有類似情況的家長朋友。
第一:在孩子面前,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情,家長和孩子都要認真對待。這種凡事都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會慢慢培養(yǎng)起孩子學習認真,做事認真的習慣,這種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也會讓家長在今后的教育中省心不少。以前我不覺得,只是對孩子抱著無數(shù)希望,又加上在孩子小學階段,我的工作時間輕松自由,所以我陪孩子學習的時間非常多,每天除了認真給他檢查作業(yè),簽字以外,就連學校要求辦的小報,我們家都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辦,不追求非常完美,但一定是竭盡所能。剛開始我們指導孩子辦的小報真的很丑,在得不到老師認可和贊美的情況下,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消極。我們一邊鼓勵他要相信自己,一邊放假的時候送他去學畫畫。也就是開始還是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他畫的小報越來越好,最后以每次獲獎全勝,從此以后我們不再指導,孩子也會自主的去學習,去審美,去完成他認為最好的小報,一如他的學習也是如此
第二:家長在孩子面前千般逼,萬般寵,不如讓孩子自己懂。給我孩子同年同級的朋友家女兒,小學還是一個乖寶寶,一進入中學就叛逆的不得了,讓朋友差點為此自殺。因為朋友覺得自己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孩子要什么就買什么,還把孩子送去許多學費不菲的培訓班,他一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給他急。比如明明大家在一起聚會,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開心,他非要孩子去看書,孩子不去,他立刻會拿其中一個成績好的孩子來給女兒比較,然后父女之間開始戰(zhàn)火漫廷。這種自尊式的傷害,只會扼殺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我很想對朋友說:學習不在急于這一時。后來我給他女兒單獨相處時,我刻意的夸她今天穿的衣服還很潮,很青春。然后在孩子心情愉悅的聊天中,我又慢慢的談到她父親性格倔犟,但工作起來很辛苦很拼命,很愛她這個女兒。某月某天她父親為了多掙幾個加班費,手受傷了都還要堅持上班,只因為他想多掙點錢送女兒去一知名培訓機構補課。第二天朋友來上班,他高興的對我說昨天晚上他女兒回去復習到深夜才睡。
第三,在孩子面前家長可以適當?shù)膶⒆舆M行挫折教育,有些事情你千叮嚀萬囑咐
,孩子在沒有體會失敗之前,你多說無益,更不能改變什么。比如說我的孩子,在初一下半期不知怎的迷上了玩手機游戲。每次周末回家一有空就偷偷的玩手機,我關了丫F,他用數(shù)據(jù),東躲西藏,氣的我不行。后來我想他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現(xiàn)在不聽我說,迷戀手機游戲,期未的時候一定會考得很差。我索性不管他,讓他嘗到失敗的滋味再說。果然期未成績從年級前十排到了一百以外。他沮喪極了,我狠狠的批評了他一翻,我再把他沉迷手機游戲的種種表現(xiàn)指出來,分析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最后他主動交出了手機。以后有很快沖進年級前十,我如釋重負。
唉!一說孩子的學習,每個家長都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但只要你對孩子的學習是從最初的強制性變成現(xiàn)在或以后的自主性,都是我們斗智斗勇的結果,任重而道遠,我愿意和所有的家長朋友一起加油!
我和兒子一起在小公園里玩,夏日的傍晚自然有很多人三三兩兩在小公園里散步、乘涼或者透透氣。旁邊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非常引人注目,原因是陪伴他一起在小公園里的家人包括他的媽媽、爺爺、奶奶三位大人,而大人們那種“眾星捧月”的派頭,“大呼小叫”的作風,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大概是小男孩想要草坪中間落下的一個樹葉,而他的媽媽不想讓他去草坪中玩,就一直拉著想要沖進草坪的小男孩不放手,同時焦躁的大聲說:“寶貝,媽媽給你講過,草里有蜱蟲,咬著了就會死人的!”
大約是聽到“蜱蟲”兩個字,小男孩收回了自己即將邁開的腳步,卻回頭用手推著媽媽大聲喊叫:“不行,我就要那個樹葉,就要那個!”說完,還不忘用力跺腳表示自己沒有達到目地的氣憤之情。
小男孩的媽媽毫不在乎小男孩對自己的推搡,連聲說:“一個破樹葉有什么好的?非要那個破樹葉呢,玩你的玩具吧!”說完從奶奶手里的拿著的大袋子里掏出玩具塞到小男孩手里。
小男孩啪的一聲把玩具摔到了草坪中間:“不玩這個臭玩具,就要樹葉!就要!”然后他又跺著腳回頭指著跟在后面推著車的爺爺說:“你去給我撿!”
小男孩的爺爺聽到孫子讓自己去撿樹葉,就嘿嘿笑著把小推車放在路邊,邁步去了草坪中間。
小男孩的奶奶在旁邊打趣的問:“要是蜱蟲咬爺爺怎么辦?”
小男孩歪著頭看了看媽媽,又看了看爺爺?shù)谋秤埃瑔枊寢專骸盃敔敳慌买缦x嗎?”
小男孩的媽媽笑著對小男孩說:“爺爺老了,不怕疼!”
……
兒子在旁邊聽得真切,拉著我的手示意我坐下,然后對著我的耳朵說:“阿姨說的不對,只要是人就會怕疼的?!?/p>
我摟著兒子的腰,點點頭:“你說的對!”然后順勢親了親兒子的額頭,讓他繼續(xù)去自己玩。
我坐在公園的石凳上,看著小男孩的爺爺從草坪中間把樹葉以及小男孩扔掉的玩具全部撿了回來,又看到小男孩先是如獲至寶的將樹葉拿到手里,左看右看后,大概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稱心如意,就直接將樹葉扔到了小路中間,然后蹦蹦跳跳而去。
小男孩的媽媽一邊大喊:“慢點兒跑兒子,別摔著了!”一邊匆匆跟著小男孩小跑離開。
小男孩的奶奶跟在后面,胳膊上依舊挎著大包小包,看著并不輕松。
小男孩的爺爺再次推上小推車蹣跚走在最后,里面也是滿滿當當?shù)亩阎奈锲贰?/p>
真的是一個小皇帝帶著隨從出游的感覺!
看著這一幕有一種很無語的感覺。我想天下父母都是愛子女的,但是有些愛,卻來的如此沉甸甸。
尊重長輩,是我們國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雖然時代變遷,社會進步,也會偶發(fā)兩代人在認知上的沖突。但是這一切都不會影響到本質上對親人的愛,對老人的尊敬。
而這種尊重,不僅僅是嘴巴里的口號,更要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自我做起,從小事上注意。
忽然想起來前兩天晚上回家兒子說想吃買西瓜,當時我兩手都提滿了東西而且有些累,就和兒子商量:“如果非要買西瓜的話,就需要你自己抱回家?!眱鹤右豢诖饝聛砗螅揖驮诠宪嚿咸袅藗€里面最小的西瓜,差不多十斤,讓兒子拿著。他提了一會兒就有些吃力,走的汗流浹背,還要不斷地左手換右手,后來干脆抱一會兒,再背一會兒的堅持到了家。
寶仔從小出來玩耍,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陪著。如果我拿的東西多了,他自然就會搭把手。他知道我陪著他同樣很累。我讓他看過我手上拎包勒出的勒痕,告訴他我真的很疼也很累。我想他從小都知道,父母的身體不是鐵打的,為子女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但作為子女,也要清楚明白并愿意盡自己所能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也會時常告訴寶仔,我想我爸爸媽媽了?,F(xiàn)在兒子會主動的提醒我該給姥姥姥爺打電話了,并且每次通話,他也積極的問姥姥姥爺好。
隔上一段時間,我會帶著他去看爺爺奶奶,讓他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我們多去陪陪他們。
很多時候,我們說一萬遍不如親自做上幾遍。我相信言傳身教的力量,也知道耳濡目染中孩子自會有自己的體會與心得感受。育兒先育己,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作為家長就要努力讓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
從懷孕得知胎兒性別的那一刻起,媽媽們便對胎兒進行性別定位。如果是女兒就希望她“體貼可愛”、如果是兒子就期待他“聰明勇敢”。甚至在準備新生兒用品時,也會在顏色的挑選上陷入性別因惑。
然而這一切只是家長傳統(tǒng)思想的期望要求,并不代表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特征。
要讓孩子真正發(fā)揮才能與資質,為人父母得從最簡單也最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錯誤觀念—“性別意識”中抽離,才能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用“不分性別”手法教育孩子
區(qū)分男女性別的教育手法,將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減少很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相對地,用“不分性別”方式來教育孩子不但可讓子女成為具備多種性向的人物,在情感的表達上也不會躊躇不決,且自我滿意度較高、也較為自信、社會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即使遇到問題,在處理的態(tài)度和手法上也較圓融周詳。
女兒喜歡耍刀玩劍、兒子喜歡玩洋娃娃,性向上會否有問題?家長們可能太多慮了,并非讓男孩子學插花,他就會變得有同性戀傾向。一般只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游戲種類,不但少且刻板等諸如此類。
美國有項研究顯示,女孩因性格喜好趨向去參加足球隊或學跆拳、柔道等,在社會適應能力上也比較優(yōu)秀。倘若只為了社會的既定認知而限制了孩子原有興趣,這也就限制了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多樣性。這種觀念上的偏執(zhí)不得不去認清。
爸爸應常和孩子玩耍
爸爸常常陪孩子玩耍,能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刻板性別定位的影響。然而爸爸一般都忙于工作,面對孩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情況下,父母親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性向教育?
專家指出,只要一有機會接觸孩子,爸爸就必須用心去感受,與孩子進行交流。如當孩子從外面哭著回來時,要對孩子的情緒作了解,先去感同身受,讓孩子知道爸爸也能體會他的悲傷。并告訴孩子,人會悲傷是正常的,無須忍耐,進而再告訴他處理情緒的方法,或者告訴孩子爸爸小時候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通常孩子都會聽,而且可促進父子關系。
爸爸通常比較喜歡用“活動身體”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再忙也要抽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找出父子相處時的樂趣。不論一起去公園或看棒球賽,甚至只是去散散步、騎單車等,只要能陪孩子一段時間,就能影響他(她)的一生。
找出孩子的氣質
專家分析,基本上男女因生理而在性向上有所不同,在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特征之后,以“不分性別”來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的未來更豐富多彩。
男性特征對事物集中力強、擅長積極性競爭
1.情感表現(xiàn)的不同:男性表現(xiàn)事實的性向較強,當然也有悲傷的情感,但不像女性那樣顯著地表現(xiàn)出來。相反,悲傷和痛苦的情緒,會以生氣的方式來表現(xiàn)。
2.單一事項的集中能力:男孩子可以對單項玩具,如積木、汽車集中精神地玩。一般來說,男孩子是屬于為了忘記內心的混亂狀態(tài),而專心以身體上的激烈活動來轉移。
3.自尊心與好奇心強:男孩喜歡表現(xiàn)出自己所處的狀況,自尊心較強,好勝心也強,所以很重視事情的結果。
女性特征感情豐富、具協(xié)調性
1.感情很豐富:女孩只要覺得悲傷就會哭,比男孩子感情豐富,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反映在表情上。
2.常用隱喻方式來表現(xiàn):女性在悲傷、害怕、羞恥與罪惡感等全用否定的想法以言語來表現(xiàn)。相對于男性,在行動的表現(xiàn)上較少。而感情在行動的表現(xiàn)上,男性是以直線的攻擊方式,相反,女性是以回避、言和或自責等方式來表現(xiàn)。
3.語言發(fā)達能力較早:大家都知道女孩在語言表達上比男孩來得早,社會性的官能認知也領受較早。女孩子對于周圍的人和事都比較重視,尤其重視家族關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具攻擊性的女孩&感情豐富的男孩
若以“男孩是攻擊性、女孩是情感豐富”兩分法來解讀孩子的行為,會有失準的時候。這是因為除了性別特征,孩子也會根據(jù)其內在感覺和行動狀況,而有不同的反應表現(xiàn),往往因為被刻板的性別表現(xiàn)要求,而沒有表現(xiàn)出來,實際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1.女孩也會動怒:這里指的動怒,是指對周圍事物有積極反應的情緒。由于女孩子被要求要“含蓄”,因此很多情感表現(xiàn)方式都有限制。雖說男孩比較容易動怒,但實際上只要拋開女孩的束縛,女孩子對自身的事物也會以積極的情緒來反映。
2.男孩也有情感表現(xiàn):其實男孩也有自己感受到的感覺,會清楚表現(xiàn)在臉上或用語言來表達。只是和女孩比起來,會讓人覺得喜怒不形于色。
3.女孩也具攻擊性:一般來說,男孩在性向上比女孩子更常用身體行動來做出擊反應,然而女孩偶爾也有激烈的行為出現(xiàn)。
相信《如何讓孩子從“他律”走向“自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
隨著經濟條件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了,但現(xiàn)在的小朋友鍛煉的機會卻沒有那么多。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最好是經常帶著孩子去旅游、參加各種運動,接下來就具體給大家講講鍛煉這點事。 1、關注健康 ...
一、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強化劑 當孩子有錯時,應該...
不談學習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談學習時,雞飛狗跳,烏嗷喊叫,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這就是以灌輸、強迫甚至壓制等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方式...
(一)珍惜并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培養(yǎng)自信心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環(huán)。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二)肯定——心理強化劑當孩子有錯時,應該...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