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人之初,性本善。幼兒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培養(yǎng)孩子愛的情感,是幼兒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呢?
一、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的情感易受感染,且模仿性強,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起示范作用。雖然是在我們自己的家庭里面,我們也不忘時刻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你!”、“你太辛苦了,快歇一會兒吧!”而對方也一定會說:“沒關系,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睍r間長了,兒子也會經(jīng)常對我說:“媽媽,我們是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對不對?”。吃東西時,我們告訴兒子大家要一塊分享,讓長輩先吃。而在外面時,我們告訴孩子要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不大聲說話影響別人,對人說話要有禮貌。如果我們無意中有誰犯規(guī)了,兒子就會生氣的批評我們“爸爸,你怎么......”“媽媽,你怎么......” 。而我們也會趕緊進行自我批評并改正。所以,父母更要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細節(jié),處處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無意間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在嬌弱時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幼兒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二、愛心滲透,培養(yǎng)移情能力。
對別人表達愛心,需要具備一種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換位思考的能力,這就是移情能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夫曼通過對“移情與親社會行為”課題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產(chǎn)生、形成、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移情力,讓孩子學習通過角色互換,體驗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m.cnsjbj.cn
在四川發(fā)生災情時,我告訴兒子,四川發(fā)生了大地震,有很多很多的房屋倒塌了,有很多很多的人受傷了,他們既沒有房子住,也沒有東西吃,還有很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媽媽......兒子一邊流眼淚一邊狠狠地說:“媽媽,地震真壞,我一點也不喜歡地震!”我問兒子:“那我們可以為四川的人們做些什么呢?” 兒子說,那就把我們家吃的東西還有錢都給他們吧。我故意試探著問:“那我們家什么也沒有了,也沒有錢買新家了,那可怎么辦呢?” 兒子哭著說:“媽媽,四川的人多可憐呀,我們不買新家了,把錢都給他們,以后我掙錢了,把錢也給他們?!薄∥液蹨I說:“兒子,不哭,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而且,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家庭,不僅我們中國人會幫助他們,還有很多好心的外國人也會幫助他們。”那段時間,我們一家人每天都關注著四川,關注著抗震救災的進展,心中都默默地為四川人民祈禱祝福!
三、借文藝作品,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在很多文學藝術作品中都蘊涵著很多有意義的關于培養(yǎng)幼兒愛心的教育內(nèi)容,如故事:《蘿卜回來了》、《金色的房子》、《小烏龜慢慢》,教育孩子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歌曲《我有兩個家》、《小娃娃跌倒了》、《小烏鴉愛媽媽》唱出的是愛同伴、愛家人的美好情感。從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堅持每天至少給兒子講五個故事,并結合故事和兒歌的內(nèi)容對兒子進行隨機教育,并告訴兒子,小花、小草、大樹還有小動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我們?nèi)祟惡退鼈円粯佣际堑厍驄寢尩暮⒆樱覀円Wo地球媽媽。如:當兒子跑到草地時,我會說:“小草被踩的多疼呀,它說,童童哥哥,請你不要站在我身上?!薄‘攦鹤幼阶⌒∏嗤軙r,我模仿小青蛙說:“童童哥哥,請你放了我,我是專門捉害蟲的!” 在我和兒子的世界中,小動物和花草都是有生命、會說話的。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成了一名稱職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走路的時候,他會緊張的提醒我:“媽媽,小心點,別踩到小螞蟻了!” 當我們騎車從小狗身邊經(jīng)過時,他又會說:“媽媽,小心點,別壓著小狗了!”雖然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歲了,但他每天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中。
四、分享實踐,學會接受孩子的愛。
盧勤老師在《告訴孩子你真棒》一書中寫到:“愛是一個大口袋,裝進去的是滿足感,拿出來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愛,孩子并不覺得甜,更不懂得去珍惜,一旦成人學會接受孩子的愛,孩子的價值得到體現(xiàn),才會產(chǎn)生無比的快樂?!币苍腥苏f過:“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那就請你在生活中培養(yǎng)它、呵護它吧!”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對孩子付出,而在面對孩子的愛的付出時,他們會因為心疼而做出“拒絕”的行為。其實這樣做不僅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有時反而會深深傷害孩子表達愛的積極性。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我經(jīng)常引導兒子為我“服務” ,如我說:“哎呦,我太渴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愿意為我倒杯水。”或者“媽媽今天不舒服,不知道有沒有人愿意為媽媽捶捶背?!眱鹤右宦牐R上會跑過來說:“媽媽,我愿意,我愿意!”有時,兒子也會主動問我:“媽媽,你現(xiàn)在渴嗎?要不要我為你倒杯水?”“媽媽,你累嗎?我給你捶捶背吧!”現(xiàn)在,兒子惦記我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媽媽,這個好吃,是我專門為你留的?!薄皨寢?,我給你擺鞋子?!薄皨寢專覀?nèi)ダ牙鸭野?,姥姥會想她女兒的”......而當我謝謝他的時候,他卻會說:“媽媽,你別謝我,因為我是你兒子?!薄皨寢專挥弥x,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兒子的愛不僅體現(xiàn)在對家人身上,在外面也知道主動幫助別人了,而當別人謝謝他的時候,他會又興奮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不用謝!”
詩人說: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我說:愛把和諧的門推開了,和諧把生活的門推開了。愛是一粒種子,只要你用心撒播愛的種子,認真傾聽花開的聲音,生活中到處都是和諧的樂章!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多半是知識學習、腦潛能開發(fā),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卻被忽視了。我們期待起跑線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從而使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諧社會。以下是來自一位班級孩子家長的育兒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一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會接觸的環(huán)境,因此,要想培養(yǎng)充滿愛的能力的孩子,就要從小開始。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練就愛的能力,得到情感滿足的體驗。健康的人格意味著既能接受愛,也能給予愛。所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所成就,就必須鑄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視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父母強勢些的,孩子往往會弱勢些。操心太多的媽媽帶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為恰恰是父母對孩子過分的不求回報的愛,使得父母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和正當要求,同時也滋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阻礙了孩子的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個弱勢的媽媽向寶寶“索取”愛。
一次,晚飯后,我們?nèi)易谏嘲l(fā)上吃水果。寶寶看到有她喜歡吃的桂圓,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圓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不讓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對她說:“寶寶,媽媽買桂圓給你吃是因為媽媽愛你,你也要學會愛媽媽呀。有好東西要先給爺爺奶奶吃,再給爸爸媽媽吃,然后再寶寶吃,要學會尊重老人?!睂殞汓c點頭,把桂圓拿過來給我們吃了。
我們家的寶寶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著我,要我給他講故事。吃飯也不肯給我吃。寶寶一點也不懂得關心父母,體貼別人。于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jīng)常告訴寶寶,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來很累的。爸爸媽媽愛你,你也要愛爸爸媽媽!你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事,這樣爸爸媽媽會很高興的。我還常常有意識地安排寶寶做一些小事,如,我們兩個到大潤發(fā)去買東西回家,我就讓她幫媽媽拎一些小東西,媽媽吃藥的時候讓她幫忙拿開水,媽媽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讓她幫忙整理東西,……并時常表揚她“寶寶真棒會幫媽媽做很多事情了?!弊屗趯e人的幫助中感受到快樂。在我的要求和鼓勵下,現(xiàn)在寶寶變得越來越能干,越來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她都會幫我們開門,拿來拖鞋,讓我們換上。他還會接過我手中的皮包,幫我放到書房里??吹綄殞氝@么懂事,這么能干,我也會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個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獎,感謝!每當這時寶寶總是特別的高興,特別的得意。與此同時,這也讓我感到讓孩子參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進他對家人的了解和關愛。
對于孩子的教育,讓我覺得就像是在放風箏。如果父母一直拽住這根線不放松,那么這風箏一定飛不高;你必須得慢慢松線,讓孩子自由、自主地去發(fā)展,去嘗試,去探索,這樣才能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育兒經(jīng)驗: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科學教育
古人有詩:“刪繁就簡三秋樹”,意思是做事要化繁為簡,就像秋天的樹木,更加美觀??茖W的特點是講究簡練,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和諧的。本篇我們說說家庭的科學教育??茖W的重要性不用多說,我們要富強,過幸福生活,靠兩位先生,除了“德”先生民主以外,就是“賽”先生科學。
1.科學解決問題的程序是怎樣的?
我們家長想教育孩子從小愛科學,就是不太清楚科學方法是怎么回事。您能說說科學解決問題的程序是怎樣的嗎?
在當今信息時代,幫助孩子學會科學解決問題的程序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科學家哈雷的研究中得到重要啟示。
世界上最有名的彗星叫做哈雷彗星。其實,這顆現(xiàn)在命名為“哈雷”的彗星,還是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和記載它的,古書《竹書紀年》中提到:“周昭王59年春,有星孛于紫微”。這是公元前900年前的事了。古書《春秋》中記載:“魯文公14年秋7月,有星孛于北斗?!边@時是公元前613年,是可靠記載哈雷彗星的第一次。在歐洲,1531年阿皮亞尼斯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顆星,但為什么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是因為哈雷用科學的方法對它的周期進行了研究。
生于1656年的英國人哈雷,從小熱愛天文學。1682年當哈雷26歲時,這顆彗星靠近了地球。哈雷就在夜空中觀察這顆“掃帚星”,哈雷對24顆彗星的軌道進行了計算,他還搜集各種書刊,考查過去的記錄,把從1337年起300多年來有關彗星的記載整理成一張表。他用微積分計算,精確又慎重。終于,他發(fā)現(xiàn)了1682年他看到的那顆彗星的軌道,與1531年、1607年出現(xiàn)的彗星軌道有相似性。哈雷天才地得到一個猜想:這3顆大彗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彗星的3次重現(xiàn),這顆彗星以76年左右的時間為周期,沿著一個扁長的橢圓軌道繞日運行。他預測道:“我堅決預言,這彗星在1758年還要回來的。”人的壽命有限,哈雷于1742年1月14日離開了人間,沒能等到這顆彗星回歸。但天文學家們在等待著,1759年3月10日,這顆彗星果然歸來,輝映在夜空之中。后來在1835年、1910年、1986年,這顆彗星每隔76年左右就準時回來,證明哈雷的假說是成立的,他的預測是準確的。人們?yōu)榱思o念和表彰哈雷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因為哈雷彗星的周期達76年左右,所以一個人見一次也頗不容易,能見到兩次就更困難得多。我們這些成年人1986年見到哈雷彗星出現(xiàn)在夜空,它那婀娜多姿的身影風靡了全世界,明亮的頭部,像把掃帚的尾巴顯得古怪而神秘。哈雷彗星下一次回歸的時間是2061至2062年。
哈雷解決問題的程序,就是科學中解決問題的程序,可以總結為如下的4個階段:
——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分析和研究問題;
——提出一個假設;
——驗證或否定這個假設。
家長可以教孩子3點:首先,設計研究或實驗的步驟,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或別人的建議設計成研究或實驗的方案;其次,一絲不茍地進行研究或實驗,在研究或實驗中獲得數(shù)據(jù),認真觀察和記錄;最后,分析和討論研究或實驗的結果,得出結論,看是否與假設吻合。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兒在朗讀結束后,孩子們又照例說妞妞這兒讀錯了,那兒表現(xiàn)得還不夠好。小女孩兒不等聽完就大聲地反駁,后來趴在課桌上哭起來。她奶奶在旁邊看了很不高興,希望老師說說班里的孩子別提意見了。這時老師沒有聽家長的意見,而是說:“妞妞,你先別哭,你在臺下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別人哭過嗎?同學們喜歡你,愿意幫助你才給你提意見?。∧懵犅犕瑢W們提的意見對不對?如果再這樣老師不喜歡你了。其實你已經(jīng)非常棒了,如果再聽聽同學們的意見,提高一點點,那就更棒了?!甭牭竭@話,妞妞破涕為笑。
替孩子擺平挫折不可取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惠新說,這是一起典型的挫折教育案例。我們有太多孩子像妞妞一樣平時嬌生慣養(yǎng),享受的是“贊美教育”,聽不進批評,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難就覺得天塌下來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而是替她擺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時就會一蹶不振。她說,同學們的意見對妞妞而言就是一次小挫折,這位老師處理得非常好,通過一次小挫折讓妞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學們的善意,又用換位法啟迪孩子接受同學們的意見,最后又用“威脅”加表揚的方式讓妞妞走出挫折。
張惠新說,家長首先要認識到,挫折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全是壞事,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況下,挫折處理得適當,會成為今后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
按挫折強度引導孩子
遇到挫折不可怕,關鍵是孩子遇到挫折我們家長該怎么辦。
挫折的大小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各異,家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方式也要不同。對平時一帆風順、心高氣傲的孩子要讓孩子通過挫折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重新審視自己,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然后讓孩子嘗試獨立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通過克服挫折,幫助孩子擺脫對大人的依賴感,找到成功感。
對性格內(nèi)向自尊心強又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埋怨、批評,要以鼓勵為主。本來他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信心又受到打擊,如果這時再采取批評的方式,只會雪上加霜,將孩子逼進死胡同。家長和老師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與孩子一起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從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中找到自信。
挫折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應付挫折,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提高耐挫力。但挫折強度太大或受挫的頻率太高,超過孩子的承受力,則適得其反,會造成孩子的自卑感,畏懼挫折,遇事不敢去做,變得縮手縮腳。有些孩子甚至會由此變得冷漠、憂郁、情緒過度緊張。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度。
吃苦教育不是挫折教育
張惠新說,我們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讓家長人為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挫折,不要誤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實,孩子在成長中挫折無處不在,關鍵是遇到挫折該如何處理。
有很多挫折本來是不應該有的,有時孩子會被家長“創(chuàng)造的挫折”徹底打垮。張惠新每年接觸上百起案例,有很多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只能第一不能第二,甚至將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逼孩子去實現(xiàn)。孩子因為接受能力、年齡等所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認為自己很失敗,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強,甚至有的孩子因為受不了而發(fā)生性格扭曲。這樣人為的挫折不會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傷害孩子。
父愛有利寶寶社會性發(fā)展
母親的愛細膩、溫柔,而父親的愛表現(xiàn)為粗曠、豪放,兩者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給寶寶的感受也不同。他們從父親那里得到了社會的情感財富。有了父愛的寶寶,可獲得正常的人格發(fā)展。
父愛更有利于寶寶成才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親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品質,發(fā)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上,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
父愛有利于邏輯思維發(fā)展
有研究顯示: 父親對寶寶的數(shù)理邏輯能力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寶寶,數(shù)學成績佳。相比之下,與母親常在一起的寶寶,其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
父親有利于性別健康發(fā)展
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嚴格要求會使男孩學會審視自己的行為、學會承擔責任,男孩也會更好地從爸爸那里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日漸表現(xiàn)出男子漢氣概。
而爸爸和女兒的交流中,也可以讓女兒從小接觸到良好的、明確的男性榜樣,并分清男女之間的差異,更有利于培養(yǎng)女孩子的女性氣質,而且也會受爸爸易于表現(xiàn)的冒險、進取、獨立性的影響。
正是在爸爸媽媽的襯托和對比之下,孩子才會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義,使孩子性別角色健康、順利地形成。
父親更喜歡冒險
爸爸和寶寶游戲時,大多喜歡和孩子一起玩運動性、技術性、智能性較強的游戲,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堅毅、深沉、果斷、獨立性、進取性、合作性,經(jīng)常鼓勵寶寶嘗試新鮮的游戲,鼓勵寶寶勇敢探索、獨立克服困難,這樣就會更好地促進孩子身體、智能、性格的發(fā)展。
父愛使寶寶具有創(chuàng)造性
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
父愛給寶寶支持和信心
在寶寶心中,母愛是無處不在的,包圍著他的,但對于父親,是有重大變化的時候想起,父親是心底最重的位置。親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尤其是他們長大,對父親越是如此,每逢重大的人生轉折,他們更容易想起父親,對他們來講是一種精神力量。
家園共育《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進行幼兒園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多半是知識學習、腦潛能開發(fā),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卻被忽視了。我們期待起跑線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從而使我們的社會真正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
育兒經(jīng)驗: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科學教育 古人有詩:“刪繁就簡三秋樹”,意思是做事要化繁為簡,就像秋天的樹木,更加美觀??茖W的特點是講究簡練,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和諧的。本篇我們說說家庭的科學教育。科學...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兒在朗讀結束后,孩子們又照例說妞妞這兒讀錯了,那兒表現(xiàn)得還不夠好。小女孩兒不等聽完就大聲地反駁,后來趴在課桌上哭起來。她奶奶在旁邊看了很不高興,希望老師說說班里的孩子別提意見...
[內(nèi)容提要] 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fā)展,起著促進性的作用。幼兒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
父愛有利寶寶社會性發(fā)展 母親的愛細膩、溫柔,而父親的愛表現(xiàn)為粗曠、豪放,兩者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給寶寶的感受也不同。他們從父親那里得到了社會的情感財富。有了父愛的寶寶,可獲得正常的人格發(fā)展。 父愛更有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