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庭教育。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家庭教育知識:別讓家庭教育成為中傷孩子的利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南京一小學開了一場特殊的家長會,每個孩子都在黑板上匿名寫下最想對父母說的話,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對父母的“控訴”。“希望媽媽不要再冤枉我”“不要總打我”“請爸爸不要對我大叫”“不要再說我成績不好了,我會努力的”“不要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好”黑板上稚嫩的板書讓人心酸,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一嚴肅話題:不理性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家長一心想要為孩子好,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望子成龍的期盼過于急切,采取極端的方法只會讓這種“愛”變味,孩子們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孩子達不到家長原來設定的期望值,希望變成了失望,“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便會轉化為打罵孩子的行為。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用錯了方法,好心也會辦壞事。在這種情形下,其實惹家長生氣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長不平衡的心理。那么在責怪孩子之前,家長們是不是應該先自我反省一下,對孩子的了解是不是太少了?m.cnsjbj.cn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會變得小心翼翼并且敏感多疑,在最應該得到放松、包容自己的避風港里都要提心吊膽,這難道不是一種家庭關系的失敗與悲哀?
無心之失也好,言語習慣也罷,這都不是對孩子惡言相向的理由,吼叫不是處理問題的方法,口口聲聲的“打罵是為孩子好”“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都已經(jīng)是迂腐的思想。就像往一塊木板上釘鋼釘一樣,家長的言語暴力就是鋼釘,即使孩子長大以后在內(nèi)心深處與不愉快的記憶和解了,鋼釘被拔掉了,但留下的孔和傷痕永遠在那里。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多數(shù)家長已經(jīng)盡力提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衣食住行一應俱全,也就是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卻忽略了孩子們對愛、歸屬感和被尊重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些,孩子才能更好地去追求高級目標,實現(xiàn)自我和超越自我。
家長們保護孩子不受外界的不良影響,卻忽略了家庭可能造成的傷害,就好像一只保護孩子的刺猬一樣,讓它不受外界風吹雨淋,卻用自己渾身的刺扎傷了它。孩子們躲過了外界的傷害,卻沒能躲過最親近的人對自己的挖苦諷刺,這比陌生人帶來的傷害更讓人心疼。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理想的家庭教育不是單向的施壓,而是相互鼓勵、彼此理解的模式,在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共同進步才是正道。需要學習的不僅僅只有孩子,家長也需要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好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交往氛圍,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
一、背景提示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現(xiàn)在一些家長總是寵著、慣著孩子,什么活兒也不讓做,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子哥”“嬌小姐”。
在小學校的門前,經(jīng)常會看到一群家長在門外等候,看到孩子走出來,有些家長首先接過的是孩子肩上的書包,然后背到自己身上。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吹胶⒆佣己艽罅耍议L還要一勺一勺喂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衣,替孩子系鞋帶,洗臉水倒好,牙膏擠好,甚至襪子、內(nèi)衣內(nèi)褲都是家長給洗。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太多太多了,已經(jīng)分不清究竟是孩子的事情,還是大人的事情。
在一次參與(生存技能)冬令營中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孩子平時缺乏家務勞動。表現(xiàn)為:不會疊被子,晚上和衣而睡,而不用被子;不會掛紋帳,睡覺時任由蚊子叮咬;不會洗衣服,連續(xù)幾天不洗衣服;不會做小家務,缺乏自理能力;整天以淚洗臉等。
我們也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你只要把書念好就行了,其他的事你都不必管?!薄叭トトィ瑢懽鳂I(yè)去,這事不用你做!”父母過多的愛心與善意,阻止了孩子做家務的熱情,影響了他們的獨立性、責任感及克服困難的能力。
我記得“愛勞動”是小學校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五愛”的教育內(nèi)容之一,而且在小學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規(guī)范之一也是愛勞動,可見,孩子對勞動的態(tài)度,對勞動人民的態(tài)度是品質(zhì)形成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內(nèi)容,而這種教育不能光靠理論的說教,更多的是孩子通過自身對勞動的體驗而產(chǎn)生的,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勞動鍛煉,就不會懂得勞動果實的意義。
二、案例
從2004年6月開始,美麗冰城哈爾濱的一個早市上,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對高鼻梁、藍眼睛、講著一口地道中國話的俄羅斯父子在吆喝著賣餡餅。不要以為他們做這種小本生意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實際上,身為父親的俄羅斯僑民沙克金是哈爾濱一家汽車修配廠老板,擁有幾百萬資產(chǎn)。那么,他為什么還要和兒子一起,起早貪黑地掙這點“小錢”呢?原來這是生活在中國的外國父親在對兒子實施一種獨特的教育理念。
沙克金是生活在中國的俄羅斯僑民,盡管當年的他和許多中國家庭一樣,生活過得并不富足,當他還是對兒子提出的各種要求盡量給予滿足,在家里也從來不要求孩子做家務,他覺得這是對兒子愛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導致兒子從小養(yǎng)成自私、不懂關愛他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隨著孩子年齡漸漸長大,問題也越來越多,但沙克金想,樹大自然直,孩子嘛,長大了也許就會懂事了。
然而,事情并非沙克金想的那么簡單。在兒子8歲時,沙克金抱著回國尋根的愿望,帶著妻室踏上了俄羅斯的土地。剛到俄羅斯,兒子對什么都好奇,每天都快快樂樂的。但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就覺得日子不如意,因為俄羅斯的孩子每天放學后都要幫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然沒有時間玩耍,所以在這個國度里沒有人陪他玩,使得他整日情緒低落。而沙克金看到自己闊別多年的國家,看到自己的鄰居、朋友的孩子都那樣勤勞、熱情、彬彬有禮、他決定,今后不能再嬌慣和溺愛孩子了,必須想給小樹剪枝一樣,修剪掉他的缺點和毛病,讓他健康成長。否則,慣子如殺子啊!
回到哈爾濱后,沙克金規(guī)定兒子每天都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兒子13歲的暑假,還把兒子送到自己的汽車修配廠打暑期工,并吩咐廠里的師傅不許對他進行優(yōu)待。在兒子再大一點,和兒子一起到大街上賣餡餅,于是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如今,在沙克金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已經(jīng)完全摒棄了依賴父母的不良習性,他打算,等賺到一定數(shù)量的錢后,開一家專營俄羅斯風味餡餅的店鋪,將來開連鎖店,把俄羅斯風味餡餅賣到哈爾濱以外的地方去。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意識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多么重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從小訓練孩子做家務這樣的“小事”,它對孩子的成長乃至一生息息相關。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些社會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qū)456名少年兒童做了長達20年的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美國小學生每日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中國小學生每日勞動的時間為0.2小時。而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的失業(yè)率為1: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因此,做家務不僅僅是簡單地讓孩子幫忙分擔一點勞動,更是為了他今后的幸福生活。
三、孩子做家務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會在不斷地實踐中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應該承擔一份家務勞動。漸漸地就對家庭產(chǎn)生一種責任。這種家庭責任感也是以后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德。勞動,是創(chuàng)造和獲取物質(zhì)財富的根本途徑;勞動,是謀生的基本手段。孩子缺少了對勞動的親自體驗,就很難了解父母的艱辛,也不會了解物質(zhì)財富是需要人去創(chuàng)造、去付出才能獲得的。孩子就不會珍惜勞動成果。
(三)有利于鍛煉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孩子在家務勞動中,就會親身體會到勞動是需要付出體力的,如果能夠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內(nèi)堅持做完,收獲了成功的同時,也鍛煉了意志和毅力。
(四)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勤勞的品質(zhì)。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方向是什么?是能力。如果我們是愛勞動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反之,就不會博得別人的好感。孩子從小參加家務勞動,會養(yǎng)成勤勞的品質(zhì)。
(五)有利于孩子掌握勞動的技能。大家都深知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也知道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時間的,孩子亦然。孩子掌握了一項勞動技能,也是掌握了生存的能力。
(六)有利于增強孩子的智力。孩子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nèi)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孩子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fā)而產(chǎn)生的。多做家務,肯定有利孩子的智力開發(fā)。
(七)有利于增強孩子的體質(zhì)。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做一點家務,正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不但可以通過改變活動形式來調(diào)節(jié)大腦機能,而且有利增強體質(zhì)促進健康。
(八)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家務勞動,也需要與外界交往。如采購、鄰居往來、公益事務等。讓孩子去做這些事,孩子會逐步學會怎樣與他人打交道,提高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孩子今后獨立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
(九)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操。美,來自生活,來自勞動。審美情操,來自生活實踐的體驗。房間居室不經(jīng)常打掃布置,就不會有居室環(huán)境的美;待人接物不妥當,就感受不到與人交往的行為美;懶惰笨拙,就無法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美。孩子的審美情操,就是從家務勞動,從經(jīng)常的具體的洗滌、打掃、整理、布置、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等實實在在的勞動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高尚的情操,非一日之功,不會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熏陶和培養(yǎng)。
(十)有利于調(diào)節(jié)家庭氣氛,和諧家庭關系。孩子分擔家務之后,親身體驗到家務勞動的繁雜,才會體會到父母終日辛苦操勞的不易,才會真正感受和珍視父母平日盡量不讓孩子做家務的良苦愛心。同時,父母和孩子共同做家務,也會給家庭帶來一種融洽、和諧、歡樂的氣氛
(十一)可以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研究表明:當人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腦子里氧氣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鐘,因此不能讓大腦連續(xù)學習幾個小時,這樣效率就會降低,還會造成神經(jīng)衰弱。而人在勞動和運動時,思維部分是休息的。應該是學習45分鐘,勞動或鍛煉15分鐘,每天累計勞動或運動量至少一小時,這樣會使學習更有效率。
(十二)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直接作用于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數(shù)學和物理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
(十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一個人的家務勞動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面對各種困難,許多青年人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和能力,所處環(huán)境稍有變化,就很難適應,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從小缺乏家務勞動鍛煉。
四、孩子不干家務活的家庭教育成因
(一)家庭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使孩子錯過了勞動教育的最好時機。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事,兩三歲的幼兒看到家長做什么,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去做,可是家長或是給孩子玩具玩,或是讓孩子到一邊去,不讓孩子插手做。認為孩子做家務、勞動是長大以后的事。
(二)家長的錯誤思想:怕孩子累壞,影響發(fā)育,不長個。
(三)父母對勞動的看法影響了孩子的勞動興趣。在一些家庭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母親終日勞碌,大事小事全包,父親卻當起“甩手掌柜”,對于母親的過分挑剔和過于干凈,父親表現(xiàn)出不解,甚至有些反感?!捌牌艐寢尅薄皼]有任何成就感的小事”就成了對母親的評價。父母對家務勞動看法的不統(tǒng)一,也會影響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四)家長的過分挑剔、追求完美。孩子對勞動產(chǎn)生興趣,先是從觀察家長的家務勞動開始。而由于孩子感覺統(tǒng)合能力不足,孩子的手腦不能協(xié)調(diào)一致,行動也比較笨拙,對勞動的興趣促使孩子邊玩邊做。這時候,孩子的參與往往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例如:擦地會弄一地水,越擦越臟;擇菜會把食用的部分扔掉;疊被子、疊衣服、洗碗都會弄得一團糟。有些家長就會責怪孩子,還會當著孩子的面再做一遍。
(五)家長受封建主義思想侵擾,認為男尊女卑,家務活不是男孩子做的事情。
(六)家長過多的愛,扼殺了孩子勞動意識。例如,孩子想擦玻璃時,父母總是會說“別擦了,小心摔著”;孩子想拖地時,父母又說“只要你讀好書,其他什么都不要做”……就這樣,在善意的拒絕中,孩子習慣成自然,最后不做家務成了理所當然。
(七)家長本身就懶惰,孩子沒有榜樣。一個孩子說:我們家現(xiàn)在越來越依賴鐘點工阿姨了,鐘點工星期天休息,我們家就一團糟,衣服沒人洗,臟碗在水池里越積越多,一天兩頓速凍水餃。爸爸媽媽常為誰擦了地板誰沒擦,誰整理了房間誰沒整理而互相抱怨,他們都覺得家務是負擔。我一個小孩子,怎么提得起興趣?
(八)隔代教育的溺愛,孩子得不到動手鍛煉的機會。對孩子的愛,尤其在雙方老人身上表現(xiàn)得更嚴重。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更不會忍心讓孩子做一點兒家務。
(九)孩子作業(yè)多,成了不做家務的代名詞。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些孩子作業(yè)要寫到很晚,家長為了讓孩子休息好,就不讓孩子做家務。
(十)上各種補習班占用了孩子很多課余時間。不少家長表示孩子沒有做家務是因為可以利用的時間太少。一位母親就說:“我的孩子平常上課,早上6點就要起床,晚上11點才寫完作業(yè)。周末要上補習班,補習英語和數(shù)學?;氐郊矣袝r間還要練琴,要為考級做準備。有時候周末看到他睡得那么香,都不忍心叫醒他,怎么可能還讓他做家務呢。現(xiàn)在的孩子相當一部分都是這樣,學特長、上補習班,如果不讓他上好像會比同齡的孩子落后一步。”
(十一)素質(zhì)教育變成特長教育。在社會和學校強調(diào)抓素質(zhì)教育的時候,有很多家長的觀念走入誤區(qū),認為素質(zhì)教育就是特長教育。所以,孩子除了完成學校的學習,還要奔赴于不同的特長班,疏忽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十二)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逼迫。孩子小時會有對勞動產(chǎn)生興趣的過程,如果家長抓住這個時機,對孩子進行正確、耐心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只是有更多的家長卻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到家長有了這個意識,孩子都已經(jīng)養(yǎng)成懶惰、不愛動手的習慣。有些家長就開始強迫孩子去做家務,不做不行。尤其是青春期期間的孩子,越要他去做,孩子越不去做,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影響親子感情。
上五年級的小飛最喜歡住在爺爺奶奶家,他說:“住在奶奶家,奶奶對我可好了,不會早早叫我起床,不會讓我干這干那?!痹瓉恚谧约杭业臅r候,小飛的媽媽每天早上6點40分就會把小飛叫醒,疊被子、整理房間等是小飛每天必須自己做的事情。而在奶奶家,奶奶會把洗臉水調(diào)到合適的溫度,牙膏擠好,毛巾放好,一切準備就緒才叫醒小飛,小飛也不必疊被子,打掃房間,全部由奶奶一手包辦。奶奶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上學太辛苦,讓他多睡一會兒”。
五、指導策略
(一)學前孩子家務勞動教育策略。
1、學前孩子可以做的家務。給花澆水、松土、施肥、拔草、種植、扣紐扣、系鞋帶、拉拉鏈、給娃娃喂飯、替大人拿東西或遞東西、整理衣物、整理碟片、整理玩具。
2、如何保護和調(diào)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孩子在兩三歲時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情,看到大人做什么都想去嘗試,跟著大人做。這是孩子正常的對勞動產(chǎn)生興趣的時期,大人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與好奇心,允許孩子參與進來,并且要演示給孩子,手把手地去教孩子如何做。
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做家務,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以做游戲的方式一起做家務。
孩子各方面的發(fā)育沒有完成,手、腦、肢體運動不是很協(xié)調(diào),也許越幫大人越惹來更多的麻煩,大人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愛心,接納孩子犯錯,因為只有在不斷地鍛煉中,孩子才能提高做家務的技巧,越來越熟練。
(二)小學階段家務勞動教育的策略。
1、小學階段孩子可以做的家務。小學低年級(一至三年級)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做以下的家務:清晨整理自己的床,給地毯吸塵,從郵箱中拿回郵件或報紙,給寵物的食盤盛上食物,喂金魚,擦拭踢腳板和飯桌,擦拭窗臺和窗沿,撿起院子里的樹葉,整理書包,保持臥室整潔。
小學高年級(四至五年級)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做以下的家務:裝好帶到學校的午餐,擦拭家具,吸塵,飯前擺設飯桌,飯后收拾飯桌,把盤子放入洗碟機,烘干盤子,疊好洗干凈的衣物,把衣物分類收好,掃地,拖地,把垃圾帶到戶外。
2、如何引導和調(diào)動孩子做家務的興趣。如果家長從小就注意引導孩子參與到做家務的行列中,孩子會把力所能及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的來做,并且在這種動手能力的不斷提高下,孩子會從中感受到做家務的樂趣,這種教育無疑會在以后的家務勞動教育中是有益有效的。
但是,如果家長錯過了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時機,或者,孩子在家長長期的關照與愛護下缺少了對勞動的能力與興趣,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做家務,培養(yǎng)孩子自理與動手能力呢?這時候,更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引導方法。
不要對孩子要求得太多太細。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勞動的價值,并且我們是希望他們能獲得成就感,而不是挫折和失敗。你對孩子完成的工作的評價和反應,會影響孩子對待家務勞動的態(tài)度。時常對他們完成的家務活兒給予贊賞,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操持一個家,這些勞動是必不可少的。
(三)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務勞動分工計劃。對于年齡略小的孩子,家長可以依據(jù)孩子主動參與勞動的興趣而適時鼓勵,加以引導;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也可以根據(jù)孩子的主動性加以引導和鼓勵;但對于一些懶惰不愛勞動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事先做一次關于做家務方面的交流,共同制定一份家務計劃,和孩子們共同按計劃實施。
(四)有償勞動或無償勞動的效果?,F(xiàn)在國內(nèi)很多的家長學習國外的有償勞動的教育方法,有的起到了作用,有的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孩子以賺得零用錢為目的進行家務勞動,讓一些家長哭笑不得。那么,究竟是有償勞動好,還是無償勞動好呢?
首先,我們的家長要在了解自己的孩子基礎上,考慮家庭的環(huán)境背景,再來決定是否進行有償勞動。例如,如果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孩子平時不缺零用錢,如果家長再以此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積極性,是起不到效果的。又例如,對于四五歲以上的孩子,根據(jù)家庭條件,家長適當給孩子零用錢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只要求孩子靠勞動得零用錢,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能力有時也起不到效果。我們更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在了解孩子特點的基礎上去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達到了效果,那就是最好的。
其次,如果家長在使用了一定的方法教育孩子后,發(fā)現(xiàn)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那么家長要立即終止使用,換一種孩子愿意接受并且不是過分的方式。
再者,如果孩子很容易接受家長的勞動安排,在孩子做完一件工作,最好的報酬就是給他一個微笑,摟抱他一下或者說一聲“謝謝”。在孩子能聽到的范圍之內(nèi)告訴別人你多么自豪,也是一種很好的報酬方式。
第四,對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應該拿錢來獎勵孩子。
第五,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適合使用有償勞動,對于學前和中學以上的孩子就不適合了。因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是熱愛勞動和生活能力,以及責任感,即使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使用了有償勞動方法,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后,家長要使有償慢慢轉變?yōu)闊o償。
六、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家務
(一)及早開始。小孩子幾乎從一學會走路,就會產(chǎn)生“幫助媽媽”的強烈欲望,一個2歲的孩子能夠替大人去拿和傳送東西,甚至能夠整理已洗好的衣服。所以孩子從5歲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參與家務勞動,因為孩子在四五歲時最喜歡幫家長干活,如果9歲以后再培養(yǎng)就容易產(chǎn)生懶惰情緒了。
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年齡是四五歲。這時,他們有充分的好奇心,也有充裕的時間陪家長做家務。
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家庭成員應有互相照顧的好傳統(tǒng)。同時,孩子干家務活,需要父母手把手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切忌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孩子都是敏感的,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夠感覺到他的幫忙你是否真的需要,一旦他發(fā)現(xiàn)所做的事情總是遭到否定,就會對此事不感興趣了。
要想讓孩子對家務保持持久的興趣,可以把大目標拆分成若干個小目標,讓孩子不斷體會“我能行,我做好了”的自豪感;另外,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適時夸獎他,讓枯燥的勞動變成愉快的親子時光,并要經(jīng)常在親友面前表揚孩子的進步,夸獎得越具體越好。
(二)態(tài)度要端正。父母本身對做家務的態(tài)度要端正,勿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舉止察覺出做家務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此外,夫妻倆對家務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產(chǎn)生“做家務是女孩的事情”的錯誤觀念,應讓孩子有正確認識,“家”是屬于每個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義務去做。
(三)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孩子的家務一定不能超出其能力范圍,應該是孩子能做到的,而且是安全的。有一些家務雖然孩子能做,但如果有危險性就不應該讓孩子做,而應該等到孩子有足夠的能力的時候才能讓他參與。第一件指派他們要做的工作,最好是能使他們做得令人滿意的工作,別急急忙忙地要孩子做他力所不及的事。給孩子的新任務要有挑戰(zhàn)性,但也必須能為他帶來成就感,如果新任務令他做得沮喪泄氣,他以后也許便不會再嘗試了。
(四)循序漸進。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安排不同的勞動任務,讓孩子形成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的好習慣。從4歲開始,家長可訓練幼兒做以下家務:收拾碗筷、清掃地面、整理衣物、開關電視電燈等、清洗浴盆。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個人份內(nèi)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臟衣服放進籃子里;讓孩子慢慢習慣其實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nèi)的工作。還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助民活動、公益活動,如替人打掃衛(wèi)生或送報紙,能幫他們學會按不同人的不同標準工作,訓練他們自立和培養(yǎng)責任感。
(五)家長要有耐心。在開始訓練孩子做家務時,家長必須有耐心,多容忍、少責備不要催促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雖然大多數(shù)事情大人都比兒童做得好。你要抑制住你自己來做或“把它再做一次”的行動,因為這樣只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六)家長的鼓勵、贊美不可少。論孩子做得如何,別忘了給予他贊美和鼓勵,讓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因為年紀小,能力、耐力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純熟。但是沒有關系,熟能生巧,媽媽知道你很努力了。
(七)張馳有度。孩子做太多的工作,會妨礙他學習、身體生長發(fā)育和其他社交活動。學習怎樣做家務是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太少了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和效果,太多了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家長應根據(jù)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決定訓練量。
(八)孩子做家務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應該加以適當?shù)闹笇АS绕涫呛⒆颖容^小的時候,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家務,通過實踐,教孩子方法和其中蘊藏的一些知識和道理。例如孩子參與洗米、煮飯,從打開米缸舀米,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并告訴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時,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水除洗米外,還可以留著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讓孩子除了參與家務外,還能教育孩子節(jié)約概念。
(九)讓孩子干活,口氣很重要。讓孩子干活時,要用商量或求助的口氣,合理“利用”孩子的同情心,適當滿足孩子的虛榮心。不可生硬地指派孩子干活,否則可能讓孩子心生抵觸。
(十)夫妻要同心。母親教孩子干家務的時候,父親不能幫孩子代勞,反之亦然。
事例說明:一天,周女士讓多多把客廳的地板拖一遍。多多正在看動畫片,隨口就沖著爸爸吆喝:“爸,快來拖地!”多多的爸爸疼惜女兒,當即拎著拖把前來救陣。多多看著爸爸勞動,心安理得。周女士告訴丈夫,這樣做不是疼女兒,而是害女兒。她和丈夫約定,以后誰也不能任憑女兒“使喚”,孩子做家務的時候,父母都要找點事做,不能閑著,以免孩子心理不平衡。之后,多多再央爸爸干活的時候,周女士的愛人便裝聾作啞。多多使喚不動爸爸,只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十一)多給精神獎勵,少拿物質(zhì)刺激。要讓孩子明白勞動是人的美德,而不是索取報酬的手段。
(十二)從興趣入手,鼓勵孩子去做感興趣的家務。
(十三)因勢利導。例如,有位孩子媽媽,在假期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動手做簡單的飯菜,等孩子有了成就感之后,再告訴她:“廚房是你自己用過的,要負責收拾干凈。吃完飯后,媽媽會把碗筷也洗干凈,你也應該這樣做?!本枚弥?,孩子眼里有活了,地臟了會掃掃,吃完飯會把碗筷收拾干凈再回到自己的房間。
(十四)不要讓老人溺愛孩子。父母想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如果有老人“庇護”,孩子是教不好的。孩子父母要和老人達成一致的意見,讓老人意識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然后在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不要參與其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的告誡父母們:“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面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勞動是最關心、最忠誠的保姆,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所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是每個家長應該重視的問題。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開展的教育。具體說,就是父母或長輩在家里開展的對子女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活動。傳統(tǒng)上以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有正規(guī)的課程、教材、教法、甚至認為家庭教育是隨意的。
這在某些情況下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理解家庭教育顯然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因為家庭教育也是一種有目的的影響活動,盡管它沒有學校教育中那樣的教材,但它的內(nèi)容是固定的;盡管它不一定像學校那樣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處處是教室;盡管它的教學方法看上去“不專業(yè)”,但活潑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的真諦是通過無形的方式實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對特殊兒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內(nèi)容則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例如,聾兒的聽力語言訓練需要和學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對此,特殊兒童的家長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即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國家、社會和家庭貢獻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當然,不同的家庭,對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樂、幸福生活的目的不變。
對于特殊兒童而言,教育目的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體的教育目標、內(nèi)容和措施上相應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決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然后才是決定選擇什么樣的內(nèi)容來實現(xiàn)這些目標和任務。
一般情況下,家庭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令兒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潛能充分發(fā)展和遵紀守法。這四個方面又可以概括為三種具體任務,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輔導功課。大體上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可以分成下列幾個方面。
1.塑造社會需要的內(nèi)容。社會需要的內(nèi)容的含義或范圍非常廣泛,大到法律法規(guī)的遵守,小到買東西排除都屬于這個范圍。
2.矯正缺陷和不良行為。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缺陷行為和不良行為,如撒謊、偷盜等都是需要矯正和消除的。
3.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是養(yǎng)成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兒童上學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也是他們將來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4.文化知識的輔導。在兒童接受基礎教育的各個年級,文化知識的輔導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5.成家立業(yè)的內(nèi)容。成家立業(yè)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內(nèi)容之一,它包括的內(nèi)容很多,例如戀愛、婚姻的內(nèi)容,理財?shù)膬?nèi)容,生兒育女的內(nèi)容,處理家庭矛盾與關系的內(nèi)容等。
對特殊兒童而言,家庭教育還要加上一些針對不同兒童特點開展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內(nèi)容。
大家好,我是謝璇的媽媽,今天非常高興幼兒園安排這次家長和老師的互動,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孩子已經(jīng)上中班,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小孩子的進步真的很大,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嘴里含著蜜糖長大的,個個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特別是爺爺奶奶的愛,可以說是溺愛,應該的不應該全都依著孩子,這樣就容易使得小孩子過分依賴大人,成了家里的強人,無法適應集體生活,記得我們家謝璇剛上幼兒園那會哭了大約有半個學期,眼淚檫得眼皮都檫破了,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說明天不要去上學,第二天一睜開眼睛又是哭說不去上學,在學校門口她還拉著她奶奶的衣角,不肯放,看著別的小朋友都很棒,沒有哭,我覺得可能是她膽子太小了,后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帶她去肯德那里和別的小朋友一起跟樂樂姐姐學跳舞,還有個人才藝表演。這樣一來她的膽子也大了一點,表演欲也強多了,當然這中間也有學校老師的引導與關心?,F(xiàn)在有時會故意問她,我們不要去上學了,她都不答應了。
陪女兒走過了四年多的點點滴滴,體會更是不少。從出生到呀呀學語到會走路到現(xiàn)在上幼兒園,除了上班時間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抽空陪伴著女兒,像她的小朋友一樣一起游戲,所以她總是說媽媽像他的好朋友。這也是她現(xiàn)在這么粘我的原因。我總覺得孩子從小一點一滴的成長家長的陪伴是不容錯過的,這種陪伴她成長的關愛能給孩子帶來自信、積極、快樂,讓她學會如何去愛身邊的人。一旦錯過了,是再也找不回來的。等小孩子稍大點,你想陪她她還不一定肯讓你陪。
我覺得人生首先應學會做人,而后再去學習知識,孩子的天性都是貪玩好動的,而童年應該是快樂的,所以在這幾年里,我沒有刻意給她安排很多學習壓力,只是她感興趣的方面讓她發(fā)展一下。也許正是因為我沒有強加她學習的原因,她倒顯得比較積極,比如從小到大每天晚上她都會拿出故事書讓我給她講故事,一遍又一遍總是不厭其煩地聽,到直我講得喉嚨痛了不想講了,她才勉強答應。還有這個學期開學時自已討著要我給她報學校組織的興趣班。我都讓她自已選的。
家長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帶孩子去外面走走,讓她去親近自然,周末我都帶她去公園玩,讓她更好的親近自然,以前小孩子經(jīng)常亂扔垃圾,每次我都會讓她撿起來扔進垃圾筒,并對她說亂扔垃圾的壞處,地球爺爺會哭的,幾次下來,她都不亂扔垃圾了。以前去超市,我女兒看到喜歡的玩具要我給她買,有時我會對她說這個超市里要貴,媽媽給你網(wǎng)上買,過了幾天我女兒問我網(wǎng)上買的何時能拿到,結果我告訴她,我沒給她買,幾次下來,她都不相信我了,不要網(wǎng)上買了,要在超市買,從這件小事看來,對孩子不要亂許愿,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xiàn)。
孩子沒上幼兒園之前我也像其他的一此家長一樣讓她學漢字,每天都重復給她認,小孩子的記憶能力真的很好,一個月都沒到就認識了近一百來個字,以致忽略了其他更重要學習的一些東西,該會的上了小學自然都會了,其實這時的孩子應該學習自已穿脫衣服,自已吃飯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能適應集體生活。上了幼兒園之后,學校老師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她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在這里也非常感謝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培育。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總的來說,教育孩子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還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為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
德國家庭教育成功的原因
一、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只看重成績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單
二、尊重孩子,而不是處處權威壓制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許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害。
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
三、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四、沒有傘的孩子更會努力奔跑。
和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德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強。德國的父母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難營是他們的法寶之一──讓孩子參加一些近乎殘酷的訓練活動。或許你會覺得這么做很殘忍,德國父母卻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因為,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堅強。
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煉
五、放養(yǎng)優(yōu)于圈養(yǎng)
在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并且必然成為一棵大樹。而在長成大樹的過程中,園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好性格與好習慣、給予孩子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及主動爭取表現(xiàn)的精神等。
這個不行、那個不準,怎么教出好孩子
六、自由大于限制
在德國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既不附屬于家長,也不依賴家長。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也具備獨立的思維。所以,德國的孩子多以自我獨立發(fā)展為成長目標。而身為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即可。
給孩子獨立空間,發(fā)展才會無限大
七、規(guī)則大于寵愛
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許多父母的做法是不斷地說教,但是聰明的德國父母會為孩子立下規(guī)矩,從小讓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他們會和孩子協(xié)商,制訂一些規(guī)則,并且要求孩子遵守這些規(guī)則。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為社區(qū)作家教義務咨詢的事,因為那天給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實我也就準備給大家發(fā)發(fā)傳單遞個水什么的,實際上后來領到的任務是給活動拍錄像。
那天雨很大,我們只有在社區(qū)的屋檐下局促擺攤。見一老太太領著孫子經(jīng)過,大家像狗狗遇見了包子般激動,可沒料到她是個一心想訴說不幸的“祥林嫂”,孫子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幼兒園時被旁邊孩子砸到一板,因此現(xiàn)在吃不好、睡不好、學不好……搞了半天,她最需要的是理解,老師只得在那里充當聽眾。
我在旁邊無聊就和那孩子說話,問問他平時的生活與學習、興趣與愛好。說實話,那孩子的額頭非常扁平,牙齒大而外突,看起來智力應該不太好。但與他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表達挺流暢,臉上帶著謙和的微笑,說話也很有條理,愛好還不少,象棋、數(shù)學、輪滑,言語之間都帶著些小自信。目前最困擾他的是英語和作文,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單詞老默錯,作文也寫不出來,所以很自卑,認為自己的腦子比別人笨。
我告訴他:你喜歡下棋說明你的邏輯思維很好,所以數(shù)學之類你會覺得很喜歡;你愛輪滑,說明你肯定很喜歡運動,運動的孩子反應會更靈敏,而且身體會很棒;說到英語背不出的問題,我給他舉了個例子:我們辦公室有個老師在中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別人政治問題都默不出,但她每次都能得一百分,大家只羨慕她記性好,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是回家花了功夫背的,別人花的工夫沒有她多而已。你默不出,只能說明你下的工夫還不到。再說作文,我說只有多看書才行,他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得多好!我問他現(xiàn)在都看什么書,又不喜歡看什么書?他說老師規(guī)定的書有些他就不愛看,我讓他舉例,他說像《紅樓夢》,其它中國的三大名著他都喜歡。哈哈,我說我也不愛看,盡管顯得很沒文化,但我說的是真話。為什么人家說好我就一定要喜歡呢?他明顯松了口氣,我建議他,想讓寫作文變得簡單,不妨試試寫博客,反正我們學校每人都有,每天一有感觸就寫點,不管是多是少,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地寫出來。以前我也不會寫,隨便寫點什么都特別累,后來我也一直寫博客,現(xiàn)在就覺得不難了。你在寫的時候肯定會思考怎么把話寫通暢、如何使語法結構的正確,經(jīng)常寫寫改改,你的寫作水平就會有提高的。他接道“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對他刮目相看,這樣的孩子能有多大問題?
他的奶奶終于結束了訴說,站到了孩子后面。我對他奶奶說:“你孫子挺聰明的!”“是嗎?我覺得他腦子不好,記性不好、說話表達不清楚?!蔽野l(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其實他的家長老覺得自家孩子不如人,一直在灌輸他腦子存在缺陷的想法,而這缺陷是幼兒園時留下的傷害,所以一旦在學習上有了障礙,他們就把一切都歸因于此。我對他奶奶說:“其實你孫子一切正常,腦子一點問題都沒有,表達也挺流暢,你們以后要多給他鼓勵,你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是孩子當中最聰明的,但他沒有問題,至少通過努力他是可以做到的。”“沒問題?。俊崩咸樕下冻隽诵θ?。那孩子坐著還不愿走了,我說該跟奶奶回家了,他說喜歡和我聊天。我很驚訝,問他為什么呀?他說因為你會說我好,他們總說我不好。
挺有感觸的,家長總是對自家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希望能超過別人家的,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現(xiàn)實總是比較殘酷,往往一個正常的孩子都被批評笨了。而我拿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講給他聽,給了他最直接的啟示,原來老師也和他有過一樣的煩惱,于是他就不會有被邊緣化的無助感。給家長信心與理性,給孩子自信與動力,這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碑敿议L的一定要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以科學的方法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幼兒早期教育。
⒈家長要在幼兒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這是實施實施家庭教育的基礎。
威信是一種不可懷疑的信任和威望,父母在家里是長者,也是撫養(yǎng)者。家長有威信就能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在幼兒心目中,家長的威信其實是沒有的。有的家長為顯示自己孩子的珍貴,采用溺愛的教育方法,這樣也只會使孩子變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長的威信也沒有了。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必須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確、高尚言行樹立和鞏固自己的威信。
⒉家長要成為幼兒的表率,這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關鍵。
父母要成為幼兒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響幼兒。幼兒對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想學,父母的語言、行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會對幼兒起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長怕孩子到幼兒園吃虧,就囑咐孩子說:“別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勁打他?!币坏┳约旱暮⒆诱娴某粤颂潱筒灰啦豢?,甚至恐嚇對方。還有的孩子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家長不但不批評教育孩子,反而說:“幼兒園的玩具那么多,拿一點回家沒關系,省得我還到商店給你買”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要檢點,以防一時疏忽,在幼兒心靈中留下不好的影響。
⒊家長要把對幼兒的嚴格要求和對他們的尊重結合起來。
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教育,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對幼兒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合情合理、堅定不移孩子所能接受的。單純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于求成的辦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誘、啟發(fā)自覺,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才能使幼兒自尊自重、奮發(fā)向上。教育幼兒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對話、共同討論、共同協(xié)商,嚴中有愛,使幼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努力做到使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方式都能為幼兒所接受。
⒋家長對幼兒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天賦條件不同,因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須顧及到每個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習慣及天賦條件等。這樣才能使孩子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和發(fā)展特長。也就是說,只有針對自己孩子的不同情況、不同條件和不同個性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這才是達到優(yōu)化教育,使幼兒成才的途徑。
幼兒健康、茁壯成長是每位家長所期望的,這就要求家長加強自己各方面的學習,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在德、才、膽、識各方面做好幼兒的榜樣。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幾種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模式分析
對家庭教育進行模式分析,因為分析視角的差異,家庭教育模式的類型也存在差異。以教育意識為核心,家庭教育過程表現(xiàn)為四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為家長、孩子都有明顯的教育意識。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具有明顯的教育子女的意識,孩子也意識到家長在教育他,具有被教育的意識。這種家教模式具有教育意識性強的特點。家長的教育意識非常明顯,具有很強的外露性,孩子能夠通過聆聽家長的話語、觀察家長的表情、活動、動作等迅速、準確地意識到家長在教育他。由于這種模式的教育意識性強,家庭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明確,家長能夠迅速地向子女傳情達意、實施教育,這種模式深受家長歡迎。不過,由于有的家長素質(zhì)低、教育方法不當、子女逆反心理及親子關系對立等因素的影響,這種模式的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教育效果有時反而不好。
第二種模式為家長有明顯的教育意識,而子女沒有意識到家長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這種模式的家庭教育表現(xiàn)為,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某種品質(zhì)使之獲得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家長特意組織、安排了某種活動或交往,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過子女的主體性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對子女而言,這種活動或交往是作為他們的生活本身存在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家長特意安排、組織的,在活動或交往中,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過子女的主體性活動,達到教育目的。在活動或交往中,孩子發(fā)揮了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教育。這種教育模式的呈現(xiàn)既可以是家長刻意追求的結果,也可能是雖然家長有明顯的教育意識,但是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子女沒有意識到家長在教育他,自然而然出現(xiàn)了這種結果。在這種模式中,家長的主動性主要表現(xiàn)為根據(jù)教育意圖組織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家長不能暗示或指導子女的行動,應該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活動主體性。
第三種模式為家長沒有教育意識,而子女卻有明顯的受教育意識,能主動接受教育。這種模式中的家長活動只是他的生活本身,盡管家長有時意識到自己的活動、言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但是在活動中卻沒有以自己的活動、言行主動接受教育。從孩子的感受的視角觀之,這種模式與第一種模式有些相似,不同點在于:在第一種模式中,孩子盡管領會到家長的教育意圖,卻未必買家長的帳,主動配合家長接受教育;而在第二種家教模式中,孩子能夠主動受教育。如果以形象化的語言表達這種模式的教育效果,可謂“無意插柳柳成蔭?!眴栴}是孩子為何對家長無教育意圖的活動產(chǎn)生錯覺并主動接受教育?顯然,在這種模式中孩子的活動具有自我教育的性質(zhì),他們出于求知、成長的愿望而把家長的生活賦予了教育的意圖,當然家長自身素質(zhì)、形象具有教育意義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第四種模式為家長沒有教育意識,但是孩子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這種家教模式的特點在家長與子女的共同活動和交往中,家長沒有教育孩子的意圖,孩子也不認為家長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卻受到了教育。顯然,家長與子女的共同活動和交往,對家長而言只是家庭生活本身,但是對孩子而言卻產(chǎn)生了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教育。
從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這一角度分析,第三、第四種家庭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因為家長作為“教育者”沒有教育子女的目的性。盡管如此,這種家庭生活本身因為孩子的自我教育的存在使其具有教育意義,我們?nèi)匀话阉鼩w為家庭教育,目的在于使家長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無處不在,增強家庭教育責任感。
二、幾種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很多家長習慣于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以說教為唯一教育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據(jù)對家庭教育模式的分析,以下幾種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長使用:
——身教法。這種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長意識到自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為孩子的做人做事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認識觀點、態(tài)度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第一種、第二種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動中,孩子更多的是從家長組織、設計的活動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zhì),鼓動孩子去登山。而在第三、第四種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動中,孩子更多的是從家長的言行獲得教益。因為在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的身教更容易使行為規(guī)范具體形象化,體現(xiàn)出行為規(guī)范的可信性、可行性,家長在親子關系中具有權威性,青少年以觀察模仿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所以家長應該以身教為首要的教育方法。
許多家長常常進行言教,而忽視身教。家長不僅應該從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應該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增強身教的自覺性。在第一、二種模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具有教育子女的意圖,此時,家長比較容易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形象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注意進行身教;而在其它兩種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沒有教育意識,這時家長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責任,不容易做到注意自身形象進行身教。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給家長以啟示:家庭無小事,事事是教育;家長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皆楷模。從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看問題,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時時處處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意識到身教的重要性,加強自身修養(yǎng),充分發(fā)揮身教的作用。
——鼓勵法。從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家長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自我教育與發(fā)展都是一種重要的影響因素,家長應該重視自己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就第一、第三種家庭教育模式而言,由于孩子意識到或者錯覺性地意識到家長在教育他,所以孩子特別關注家長對他的態(tài)度。就第二、第四種家庭教育模式而言,雖然孩子沒有意識到家長在教育他,或者并不認為家長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還是能夠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態(tài)度。與孩子留意、注重家長對他的有意的態(tài)度相比,雖然孩子不太在意家長的無意的態(tài)度,但是家長的態(tài)度畢竟是他對孩子看法的真實流露,終究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因此,筆者提出:“沒有不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的態(tài)度,只有不重視自己的態(tài)度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的家長。”
當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敗、犯錯誤之時,家長應該容許孩子的不足、失敗,從孩子令人不滿的狀態(tài)中發(fā)現(xiàn)積極的因素,向孩子表達自己對此的看法、寬容的態(tài)度以及對孩子的期望,以使孩子從中獲得鼓舞,不斷奮進。有一個學生考了全班倒數(shù)第一,家長看到兒子的考卷后,微笑著說:“太好了,兒子!這回你沒有心理負擔了!”兒子大吃一驚,忙問:“爸,你不是有病了吧?”他說:“沒病。你想想,一個跑在最后的人還有什么負擔呀,你不用擔心再有別人會超過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會有進步!”兒子受到啟發(fā),心里高興起來。第二次,兒子考到第二十九名。第三次,兒子考到全班第十名,父親激動地說:“太好了,兒子,你真了不起,離第一名只差九名了?!睙o論孩子成績?nèi)绾?,這位家長都給予孩子以正面的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敗、犯錯誤之時,他們特別需要家長的理解、寬容、尊重、鼓勵,此時家長對孩子令人不滿的現(xiàn)狀的認識、態(tài)度,嚴重地影響到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與發(fā)展?;蜻M或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認識與態(tài)度,寬容、欣賞、鼓勵使孩子獲得信心、力量與進步,而苛刻、不滿、打擊使孩子自卑、泄氣、退步?,F(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習慣于對孩子苛求、不滿、批評,而較少寬容、鼓勵、支持,即使是孩子取得了進步,內(nèi)心滿意孩子的成績,表面上也是不欣賞,擔心孩子因此在此,筆者提出:“沒不需要欣賞、鼓勵的孩子,只有不去欣賞,鼓勵孩子的家長?!?/p>
——經(jīng)歷法。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而言,他人的言教畢竟是一種間接經(jīng)驗,其教育作用終究不如孩子在親身經(jīng)歷,實際鍛煉中獲的認識、體驗那么深刻、有效?,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卻習慣于說教,而不重視孩子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有一位小學生的家長反映,孩子早起磨磨蹭蹭,不急著起床、洗刷,提醒她上學要遲到了,也不管用。雖然多次給她講早晨上學要抓緊時間的道理,也不見效果。如何才能讓她早起有緊迫感,筆者給他提議,不要再提醒她、對她進行說教,順其自然,有意地讓她遲到一次,讓她經(jīng)歷一次上學遲到、挨教師的批評,使她從親身體驗中認識到要遵守學校紀律、早晨要抓緊時間的道理。親身經(jīng)歷法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獨立生活的能力非常有好處,不過有些家長卻不愿意采用此法教育孩子。例如,很多家長舍不得讓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原因在于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護犢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素質(zhì),需要讓孩子去經(jīng)歷風雨,在親身經(jīng)歷中成長。
讓孩子接受親身經(jīng)歷教育需要家長有意地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和交往,讓孩子置身于活動和交往中,使其從中受到教育。在第一種家庭教育模式下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中,家長、孩子都具有教育意識,家長要組織、甚至要參與活動、交往。這種模式下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需要孩子認同家長的教育意圖,配合家長的教育安排,這一特點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家長以這種模式進行家庭教育,并不能保證孩子積極主動地參加所組織的活動與交往。例如,孩子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家長采用第一種模式教育孩子以培養(yǎng)孩子合群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孩子可能因為原有個性,不認同、配合家長的教育;孩子膽小,為了使孩子克服膽怯,家長采用第一種模式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因為膽怯會拒絕參加父母設計組織的活動。此路不通,另覓它途,家長可采用第二種模式來彌補第一種模式的不足。筆者的女兒有些不愿與人交往,平時告訴她多與人交往,結果事與愿違。一次,孩子在樓下讓我把鑰匙從窗戶丟到樓下以便打開儲藏室的門,結果我把鑰匙丟到三樓窗外的空調(diào)上,女兒要我到三樓鄰居家把鑰匙取回來。我靈機一動,這不正是教育孩子與人打交道的好機會嗎?我告訴女兒我正在炒菜不方便幫助她。要她自己去做這件事,女兒只好自己去了三樓。女兒回來后興奮地告訴我她如何有禮貌地敲門、請求阿姨幫忙取下鑰匙。第二種家庭教育模式下的親身經(jīng)歷教育要求家長創(chuàng)設一種看似無意的教育情境,讓孩子置身其中,使其在獨自的親身經(jīng)歷中受到教育。
家園共育《家庭教育知識:別讓家庭教育成為中傷孩子的利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 一、背景提示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現(xiàn)在一些家長總是寵著、慣著孩子,什么活兒也不讓做,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子哥”“嬌小姐”。 在小學校的門前,經(jīng)常...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開展的教育。具體說,就是父母或長輩在家里開展的對子女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活動。傳統(tǒng)上以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有正規(guī)的課程、教材、...
德國家庭教育成功的原因 一、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只看重成績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讓孩子成為...
一直想聊聊上星期為社區(qū)作家教義務咨詢的事,因為那天給了我意外的欣喜。其實我也就準備給大家發(fā)發(fā)傳單遞個水什么的,實際上后來領到的任務是給活動拍錄像。 那天雨很大,我們只有在社區(qū)的屋檐下局促擺攤。見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