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教案幼兒園。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入托初期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小編有話說:入托初期,幼兒受分離焦慮情緒的影響,表現(xiàn)出情緒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教師提出的常規(guī)要求往往聽不見也記不住。此時,幼兒需要的是情緒的安撫和找到依賴感、安全感,以幫助他們度過分離焦慮期。因此,建議教師不要操之過急,給幼兒一段過渡期,在幼兒對教師和幼兒園產(chǎn)生熟悉感和安全感后再開始進行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具體做法一:可以按照先個人再集體的順序進行,效果比較好。
在過渡期內(nèi)(一般1?2周),觀察每名幼兒的情緒變化。對于分離焦慮不嚴?重的幼兒,可以先指導他們進行洗手、拿自己的毛巾和水杯、自己用飯勺吃飯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動。如果幼兒能夠做到,要鼓勵和表揚他們,激發(fā)這些行為持續(xù)下去。之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幼兒情緒趨于平穩(wěn)、能夠參加集體活動和集體游戲,教師就可以開展一些關于常規(guī)和習慣培養(yǎng)的游戲和活動了。
具體做法二;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內(nèi)容要循序漸逬,逐漸增加,不能—步到位。
幼兒剛來幼兒園,還不習慣集體活動的約束。如果一下子提出太多要求,幼兒記不住也接受不了,會造成幼兒的挫折感和不愛來幼兒園的不良情緒。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衛(wèi)生習慣人手,再逐漸延伸到整理玩具的游戲習慣,再到認真傾聽的學習習慣。
具體做法三;取得幼兒家長的支持很關鍵。
教師對入托初期的幼兒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教育一定要取得幼兒家長的支持。入園前要與幼兒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了解幼兒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具體內(nèi)容,?并在家中嘗試練習,為幼兒人園做準備。在入園以后,教師要提醒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保持和幼兒園的態(tài)度、步調(diào)一致。
具體做法四: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內(nèi)容要游戲化。
學前兒童具有認知靠動作、愛模仿、以形象思維為主、常把無生命的物體當做人以及把假想當做現(xiàn)實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常規(guī)培養(yǎng)必須要游戲化,才能調(diào)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培養(yǎng)幼兒正確使用小勺獨立進餐時,教師可以在游戲區(qū)中準備大小、顏色和材質(zhì)不同的勺子、塑料食物、動物玩偶、布娃娃等,吸引幼兒用“喂喂小動物”或“喂娃娃”的游戲練習進餐技能。在進餐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給幼兒講類似《大公雞和漏嘴巴》的故事,告訴幼兒吃飯時不要掉飯。m.cnsjbj.cn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彈性常規(guī)”是指在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時不搞一刀切,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強調(diào)更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綱要》)指出:“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睘榱藢⑦@個精神落到實處,幼兒園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明確的內(nèi)容和具體的要求。但由于每個幼兒的個性和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不同,同樣的教育在每個幼兒身上產(chǎn)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齊劃一”的常規(guī)要求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如果不顧幼兒的個體差異強硬地執(zhí)行這些要求,就會使常規(guī)不能成為“常規(guī)”,只能產(chǎn)生一些短期的效果,甚至會給幼兒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合理的常規(guī)要求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保證。在生活常規(guī)中,有這樣一條進餐要求:“不剩飯菜,咽下最后一口飯菜后再離開桌子送回餐具?!笨墒牵械挠變捍_實飯量小,特別是小班的幼兒或者剛?cè)藞@的幼兒,他們可能對幼兒園飯菜的口味還沒完全適應,有時候可能真的吃不完。如果教師硬性要求他們必須吃完,有的幼兒可能會強忍著吃下去,但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導致以后害怕在幼兒園吃飯,有的幼兒還可能會有嘔吐現(xiàn)象。
常規(guī)培養(yǎng)的目的不是限制幼兒,而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同一個活動內(nèi)容,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要求就不一樣。比如玩玩具,小班的常規(guī)要求是:游戲時愛護玩具,輕拿輕放,玩完后放回原處;中班的要求是:能和同伴玩一種玩具,會輪流玩,知道玩別人玩具時要征求別人的同意,玩完后整齊地放回原處;而大班的要求是:愛護玩具,輕拿輕放,玩完后整齊地放回原處,并能將損壞的玩具與教師一起修補好。對于小班幼兒,常規(guī)教育的重點應立足于幫助幼兒完成家庭到幼兒園生活的過渡;對于中班的幼兒,常規(guī)教育的重點應從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轉(zhuǎn)變?yōu)樽層變簩W會與其他幼兒和諧共處;對于大班的幼兒,常規(guī)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養(yǎng)幼兒對認?知活動的自控能力上,幫助他們理解和內(nèi)化規(guī)則。常規(guī)培養(yǎng)中,教師對幼兒行為的監(jiān)督和控制應隨幼兒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綱要》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卑殉R?guī)要求變成幼兒自己的需要是常規(guī)培養(yǎng)的最高境界。有人說,我們不能把常規(guī)當成釘在孩子身上的釘子,而要把常規(guī)變成種在孩子心田上的種子。我們不能總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兒遵守常規(guī),而是要把常規(guī)本身看成是幼兒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其它教育教學活動一樣,常規(guī)培養(yǎng)也不能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到了中大班,孩子們的個性更加鮮明了,他們有了明確的行為意識。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學習商討、制定班級常規(guī),并自覺遵守,逐漸形成自主管理模式。比如,引導幼兒討論喝水時應注意什么、戶外活動時要怎么做、如廁后怎么做等,讓幼兒參與制定這些常規(guī),并把幼兒的討論結果物化在班級環(huán)境中,以便于幼兒每天看著常規(guī)要求進行自我管理和互相約束。
但彈性管理并不意味著放松要求,尤其是對于那些關系到幼兒身體健康的常規(guī),如生活常規(guī)中的正確洗手的方法和步驟等,這類常規(guī)看似很繁瑣,?但因為幼兒的身體發(fā)育尚不成熟,抵抗力較差,如果不注意衛(wèi)生他們就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這類的常規(guī)要求不能打折。
總之,在幼兒園的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于幼兒長?遠發(fā)展的角度,進行人性化、科學化的常規(guī)教育和常規(guī)管理。
恢復飲食習慣
許多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給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假期好好補償一下。于是想方設法給孩子買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時間,全部滿足;還有部分家長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飯時就端著碗追著喂;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滿足。因此,假期過后,部分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不會自己吃飯,正餐時間吃不下飯或者身體不適,嚴重的則不能按時入園,甚至要送醫(yī)院。
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回到幼兒園,家長要盡快恢復假期前的飲食習慣。恢復作息時間
一到假期,好多孩子的生活習慣就改變了,對于玩玩具、吃零食、睡覺等,都想怎樣就怎樣,這就打亂了孩子在幼兒園中建立起來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最突出的就是午睡,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午睡了,這樣不僅破壞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生活,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
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有規(guī)律的起居習慣,如早睡早起,按時午睡,睡前不給孩子看過多的電視節(jié)目、提供新玩具或其他新鮮的東西等。
培養(yǎng)孩子獨立能力
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溺愛,無論是假期還是周末,都幫孩子做這做那,所以在幼兒園需要自己動手做的時候就不會了,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情緒,還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所以建議家長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穿衣服,獨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開始幫他,要慢慢養(yǎng)成其獨立的習慣。
給孩子做出暗示
假期這一段時間,孩子們遠離了幼兒園,整天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中,隨心所欲的生活。因此假期過后,一聽說要上幼兒園,孩子就會對幼兒園、老師產(chǎn)生抗拒。
因此家長應在家里經(jīng)常跟孩子一起談論幼兒園的事情,表現(xiàn)出對幼兒園生活的極大興趣,還可以告訴孩子,老師打電話來,說這幾天他表現(xiàn)得非常好,很喜歡他之類的話。這樣的暗示可以激發(fā)孩子入園的動力,不至于“談園色變”。
小編有話說:操作活動在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活動中都占很重要的位置。操作中的常規(guī)培養(yǎng)也就因此顯得格外重要,培養(yǎng)得好,能使活動得心應手,大大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那么,在操作活動中到底有哪些常規(guī)呢?概括起來有三點:正確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在用完后放回原處;保持桌面、地面整潔,把垃圾廢物收進垃圾箱;輕拿輕放桌子、椅子。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guī)呢?大家可以嘗試根據(jù)操作活動的步驟,在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后對幼兒進行操作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操作前先提要求,讓幼兒明確應該怎么做。
向托、小班幼兒提要求時,語言要游戲化、情境化;向中、大班幼兒提要求時,語言要簡潔、明確。以美術活動為例,在小班幼兒開始畫畫前,教師可以用擬人化、游戲化的語言提示幼兒:“我們要和小畫筆做游戲了,做游戲時不能撕壞小畫筆的衣服,做完游戲要把它們送回家喲!”對中、大班幼兒則可以直接提要求:“愛護你的畫筆,用完畫筆要檢查畫筆的筆帽,然后把它們整齊地擺放好放回柜子里?!?/p>
操作中加強檢査,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
在幼兒操作時,教師一方面要觀察并指導幼兒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一方面要關注幼兒常規(guī)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在剪紙活動中,要求幼兒保持桌面、地面整潔,把垃圾廢物收進垃圾箱。有的幼兒一心撲在剪紙作品上,只顧著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而忽略了掉在桌子上的紙屑。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地提醒他收拾好自己的桌面后再展覽作品,或者對認真整理的小朋友提出表揚,暗示大家向他學習。
操作后,要及時小結。
教師也可以利用環(huán)節(jié)過渡的時間對操作活動中的常規(guī)情況進行小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對托、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釆用演示法、示范法和練習法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比如,請一名小朋友搬小椅子,讓大家看看他的方法對不對,指導幼兒搬椅子時要輕拿輕放,然后要求所有幼兒都來做一做。中、大班的小結可以用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制定規(guī)則,并自覺遵守規(guī)則。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錄下操作活動的視頻在小結時播放,?引導幼兒自己評價操作時的常規(guī)情況,并及時地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鼓勵幼兒下次能夠做得更好。
談家長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
有這樣一位家長,可以說為了孩子是操碎了心,放棄了自己所有的娛樂時間,每天都陪在孩子身邊??墒撬暮⒆訁s并不喜歡和她在一起,甚至覺得沒有媽媽陪在身邊會很開心。這位媽媽非??鄲?,為什么自己天天陪著孩子,卻沒有增進母子之間的情感呢?
由此引出了教育的一個重要詞匯——有效陪護。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有效兩個字。剛才那位母親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很長,可試問:孩子喜歡和你在一起嗎?您陪伴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呢?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有收獲呢?你陪伴孩子度過的時光讓她感覺很難忘嗎?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的質(zhì)量卻更關鍵。
時間老人是公正的,他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好、知識面寬、作為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利用效率高。為什么有的家庭關系好,父母孩子親情濃郁,這就要看家長是不是把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都變成了有益的時間、快樂的回憶。
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幾點,即七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安心”
一些家長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偶爾有時間陪陪孩子,不是在打電話就是在思考工作。我建議——陪伴孩子的時候您就一定要安下心來,把心交給你的寶貝,全心投入地去和他一起活動。讓孩子感覺你的注意力是完全在她身上的,沒有失落感。哪怕只有十五分鐘,也好過你心不在焉地陪他一個小時甚至是半天。要么不陪,要陪就要安心。
第二個關鍵詞——“目標”
幼兒園幾乎每一節(jié)課都像是在做游戲??墒呛⒆釉谕娴倪^程中是有收獲、有進步的。他們的認知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得到了提高。很多家長只是單純地帶著孩子出去玩,其實心里沒有什么目標。一趟玩下來,可能孩子除了過程中瘋狂地開心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漸漸淡忘了。兩者都是玩,區(qū)別就是我們有預定的目標。比如你要帶孩子出去旅游,就可以事先準備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先給孩子看,讓他們?nèi)嵉卣乙徽覉D片上的那個景點在哪。這樣孩子會很樂意參與,更鍛煉了他們的記憶力和觀察力。此外家長也可以結合幼兒園的教學設定一些有目的性活動。如配合“衣服”這一主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逛一次商場,讓他們發(fā)現(xiàn)衣服在款式、面料、性別、年齡上的不同?;氐郊依镌俸秃⒆右黄鹩脠蠹垺⑺芰洗谱饕患路?,讓他們穿著自己做的衣服跑來跑去,孩子一定很開心。這樣的方法既巧妙地豐富了孩子相關的主題知識,又讓他愛上了做手工。
第三個關鍵詞——“隨機”
上面提到的是有目的地陪護孩子,那么“隨機教育”也是家長陪護孩子時不可忽視的又一關鍵詞?!半S機教育”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情景,就借助和利用這些情景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讓他在此情景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家長要把與孩子相處的每一段時間,變成愉快高效的價值時間,變成進行隨機教育的有利時機。
當然隨機教育也要看場合的、講時機的。比如:家長可以在臥室里告訴孩子要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吃飯的時候可以告訴他要講衛(wèi)生、飯前要洗手,吃飯的時候要講文明,不出大聲、不撒飯粒……有一種說法:“不在臥室里給孩子講猴子的故事?!痹谂P室里給孩子講畫書上的猴子,肯定不如在動物園里講效果更好。相反,在動物園里給孩子講臥室里的秩序、飯桌上的規(guī)矩,也和當時的情景不符。
另外,有一些家長會帶孩子去參加朋友的聚會,不過孩子在那樣的場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關注的,或者不自覺地被大人排除在談話之外。此時,家長如果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進來,或者讓他去照顧比他小的同伴,或者讓他去幫著和服務員溝通……這種安排是有意識的,但不是強迫性的,是以家長為指導,以孩子為主體的引導性教育,是隱形的隨機教育。
第四個關鍵詞——“距離”
關于“距離”這一關鍵詞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年齡的距離要拉近
豐子愷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過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曠久的友誼?!薄芭c孩子一起成長”——如果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放下架子,放低身段,與孩子共同體會成長中的快樂與困惑,一定會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孩子也會輕松愉快地在家長的陪伴下長大成人。何樂而不為呢?有一位教育家說得很好:“兒子三歲,我四歲”,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就要放開了玩,敢跑、敢跳、敢瘋狂,盡情地享受孩子覺得非常快樂的游戲。
2、陪伴孩子要忽遠忽近
要和孩子保持適當?shù)木嚯x,千萬不要整天黏在孩子身邊,嘴巴、眼睛不停地盯著她,這樣孩子容易在情感上變成一個不能被忽視的人,依賴性強,缺乏獨立能力和自信心。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我沒有看著你、沒有陪在你旁邊看你做事,并不代表我不愛你。”
比如,孩子在戶外的時候,有的家長會不停地喊:“哎喲,小心。哎呀!!臟死了~~~”你想這樣的話孩子能開心嗎?煩都煩死你了,你更累得夠嗆。你首先可以和他共同尋找一些危險地帶,討論自我保護的方法,之后讓他盡情地去玩,你也在可以保護到她的范圍內(nèi)活動活動。一些活動你教會了他方法、告知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性等,就要讓孩子在你的視線范圍內(nèi)獨立、大膽地去完成。不要怕他會失敗,會流淚。其實孩子的脆弱、抗錯性差等很多性格上的缺點很多都是因為家長的過分關注有關。
第五個關鍵詞——“放手”
英國的一位女心理學博士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如今多半的家長都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舍不得、不放心讓孩子去做該做的事情??墒窃谶@個過程中誕生了多少個懶惰寶寶、脆弱寶寶啊!“愛他就要放手”人作為生物的一分子,更應該用推出的愛,給孩子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先是抱著孩子,后來是領著他,再后來是跟在他的身后,再后來看他走出你的視線,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獨立地去做一些事情了。
第六個關鍵詞——“爸爸”
如果說母親是孩子的港灣,那父親就應該是遠航的領航人。父親會和孩子談一些母親陌生的話題,比如:軍事、汽車、飛機……不過現(xiàn)在的孩子多半都是喜歡自己的母親多過父親,有的孩子一個月才見父親一兩次,甚至有一些孩子和父親的關系很疏遠。其實,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父親經(jīng)常和孩子親密接觸,會使孩子變得更有安全感和更加自信;父親是離開母親懷抱之后地第一個朋友;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的領路人,孩子的性格、情感、知識、道德品質(zhì),都和父親有著重要的關系。一個孩子完整的人生中,怎么能夠缺少父親那份厚重的愛呢?在此我呼吁所有的父親,像關注自己的事業(yè)一樣地關注自己孩子地成長。
第七個關鍵詞——“一致”
可以從以下兩個面來理解“一致”:
1、家庭教育要一致
目前不少家庭都是四位老人+保姆+父母,有的甚至上了姨媽……這樣的家庭多半是溺愛的情況偏多,各成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建議有這樣情況的家庭,開個家庭會議,統(tǒng)一意見,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態(tài)度、要求保持一致。
2、家園教育要一致
家長一定要熟知幼兒園的各種要求和方法,經(jīng)常與老師溝通、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
總之,面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愛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我們心懷溫存的愛和責任,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歲月中、在不斷地學習中慢慢增長。只要你愿意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只要你有意識,并且把握了與孩子相處的藝術,家長就可能把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有價值的時間”,學會有效地陪護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行為規(guī)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边@給我們?yōu)橛變航⒂行У陌嗉壋R?guī)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但是何為常規(guī)呢?幼兒園班級常規(guī),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guī)則。良好的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fā)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培養(yǎng)自律能力,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
幼兒年齡小,剛?cè)雸@時哭鬧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下,能給幼兒進行常規(guī)練習嗎?很多幼兒教師說,小班孩子能有什么常規(guī)練習啊!剛?cè)雸@不??摁[,怎么進行常規(guī)訓練??!其實,幼兒之所以在新入園時哭鬧現(xiàn)象較嚴重,是因為離開了他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到達了一個新環(huán)境,新環(huán)境不能給他安全感。在幼兒園里,他該做些什么、怎么做,遇到困難該找誰,誰會關心他、愛他,這里的老師和小朋友是不是“壞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這些都是幼小的孩子心里一直徘徊的想法。而盡快地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更快地了解幼兒園、熟悉班級與老師。井然有序的一日活動,消除他們的不安,讓他們不再恐懼上幼兒園。
那么,怎樣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呢?除了示范、模仿、小紅花獎勵、全班幼兒要求一致等這些常用的方法之外,有沒有更適合小班幼兒的方法呢?一段時間以來,不停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總結出幾點小小的建議。?
妙招一:巧用“逆反心理”
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有了自主意識,一方面模仿能力很強,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越是不讓他做的事越做。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巧用“逆反心理”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比如午餐時的常規(guī)。我班幼兒琪琪,不喜歡吃蔬菜,我便故意不給她蔬菜吃,還告訴她,反正你不愛吃蔬菜,那我就給別的小朋友吃。她見其他小朋友吃蔬菜吃得都很開心,而自己沒有,也想要蔬菜。她央求我也給她盛點菜,我堅持不給。這時,琪琪的逆反心理產(chǎn)生了,我越是不給她越想要。我便乘機跟她提了一個要求:給你可以,但是一定要吃完。接著,我給她盛了少量的蔬菜,她嘗試著全部吃完。以后每次午餐時,我都在琪琪的強烈要求之下,給她蔬菜。一段時間后,琪琪喜歡上蔬菜,而且飯量也漸漸大了起來。巧用“逆反心理”,常常給常規(guī)培養(yǎng)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招二:常規(guī)兒歌,潛移默化?
常規(guī)兒歌是幼兒園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好幫手,我們可以利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教會孩子怎么做。比如集合排隊時,讓幼兒邊說兒歌邊排隊:
小朋友,排隊走,
你在前來,我在后;
不說話,不回頭,
老師夸我真優(yōu)秀。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為引起幼兒的注意,我們可以這樣說:
誰的小手拍得響,
我的小手拍得響;
誰的眼睛最漂亮,
我的眼睛最漂亮;
誰的小手藏得好,
我的小手藏得好;
誰的小嘴閉得緊,
我的小嘴閉得緊。
在教幼兒自己穿衣時,可以說:
小胳膊,穿袖子,
穿上衣,扣扣子;
小腳丫,穿褲子,
穿上襪子穿鞋子。
小紐扣,要扣好,
從下面,往上扣;
一顆顆,要扣牢。
洗漱時,可以說:
搓搓搓,搓手心,
搓搓搓,搓手背;
換只手,再搓搓,
沖沖沖,沖沖手;
沖沖沖,沖干凈,
關上龍頭甩三下,一二三。
喝水時,可以說:
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頭,閉上嘴;
咕嚕咕嚕吐出水,
牙齒變得白又美。
這些簡單的常規(guī)兒歌,孩子們很喜歡,也愿意照著兒歌說的做。有了常規(guī)兒歌,可以省去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建立良好有序的一日常規(guī)。?
妙招三:常規(guī)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
提起常規(guī)培養(yǎng),很多老師很苦惱,對幼兒苦口婆心地說教吧,幼兒前說后忘,常常違反規(guī)則;要是批評吧,又擔心給幼兒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就這二者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其實,老師們都忘記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一味地將班級常規(guī)要求灌輸給幼兒,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nèi)按照班級常規(guī)進行集體活動、游戲。這對他們來說,難度很大。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不能急于一時,要每天重復,持之以恒。
比如午睡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新入園都不適應在幼兒園午睡,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睡眠習慣。有的幼兒要摸著大人的胳膊才能入睡,有的要抱著自己心愛的玩具才肯睡覺,有的幼兒從來沒有自己獨自睡覺,都是大人們抱著哄的等等。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從入園第一天開始午睡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最開始的目標都是要睡著覺。為此,班級3位老師全部“上陣”,一個一個抱著,一個一個地哄,直到他們?nèi)克S袝r剛把后面的孩子哄睡著,前面的早睡的孩子又醒了,老師經(jīng)常是一個中午都不休息,不斷地哄著孩子。經(jīng)過幾天的適應期,我們漸漸地提高要求,聽著午睡前故事要自己躺在小床上、不要說話影響別的小朋友等等。這樣不間斷地對幼兒進行午睡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一兩個月后,幼兒都能自覺遵守午睡常規(guī),都能在幼兒園里睡一個美美的午覺。
良好的常規(guī),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fā)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培養(yǎng)自律能力。班級一日常規(guī)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有了良好的常規(guī),教師帶班更省心、家長更放心,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小班幼兒剛?cè)雸@,在如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那我們應該從哪方面下手,以及如何去做呢?
一、如廁環(huán)節(jié)常規(guī)培養(yǎng)
入園第一天
1.認識男女廁所環(huán)境
2.認識男女如廁標記
3.認識便池(坐式、立式、蹲式)
4.了解如廁流程圖
全程關注幼兒如廁問題
1.運用如廁流程圖的方式,引導幼兒按照圖片順序?qū)W習正確的如廁方法。
2.雙腳站/蹲在貼腳丫的位置上。
3.解釋便池中心的“小靶子”,“看誰瞄得準”。
便后清理
托班:以教師幫助為主
小班:逐步過渡到邊幫邊教,直至自理
指導幼兒學習擦屁股宜從穿衣服少的春夏季節(jié)開始
整理衣褲
托班 - 小班上學期 教師協(xié)助整理衣褲
小班下學期開始 教幼兒將秋衣塞進褲子里
?及時肯定自主塞衣服的行為
便后沖水與洗手
墻面裝飾
1.引導幼兒了解大小便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大小便
2.如經(jīng)常存在喧嘩、嬉戲、爭搶廁位等問題及危險行為,帶領幼兒討論共同制定如廁常規(guī)、如廁文明公約等規(guī)則,并張貼在廁所內(nèi),用于提示幼兒自覺遵守。
二、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做好如廁的物質(zhì)準備——安全第一
1.地面干燥;空氣清新無異味;便池潔凈;手紙充足大小適宜。
2.隨時留意如廁環(huán)境衛(wèi)生:入園后通風、擦拭、消毒;盥洗后快速清潔;清洗、晾曬尿濕的衣服被褥;離園后徹底消毒;
周五紫外線燈定時消毒。
3.保教人員在最后統(tǒng)一檢查。
4.創(chuàng)設溫馨環(huán)境,添置適宜設備,張貼各類標識
? 一起創(chuàng)設溫馨的如廁環(huán)境
? 根據(jù)幼兒實際需要和實施條件添置。“小馬桶”“小扶手”
? 如廁步驟圖
? 折疊手紙的方式圖
? 便池旁的小腳印
? 便池中央的小靶心
? 洗手池旁的小標記
? 小水龍頭上方的洗手步驟圖等等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1.平和、接納孩子的“問題”,不責備、耐心主動地幫助。
2.鼓勵幼兒如廁尋求幫助的行為。
3.給予幼兒個別化的幫助:
? 肯定幼兒如廁進步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站位明確
育兒心得:如何有效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
只有當孩子按自己的愿望,結合家長的指導,利用好閑暇,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自從黃一煒上了幼兒園后,我們就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他的作息做了調(diào)整,幫助他養(yǎng)成合理安排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其次,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黃一煒的興趣很廣泛,什么都想試一試。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卻不能盲從。他喜歡畫畫,唱歌,跳舞,下棋等等,我讓他選一樣他最喜歡最想學的,并告訴他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堅持學好。他最終選擇了圍棋。要想孩子能長期堅持學習一項興趣,是要靠家長的培養(yǎng),要家長也參與進去的。我們堅持每周兩次送他去永豐幼兒園學習圍棋,除了生病從未間斷過,課后陪他做好圍棋作業(yè)。
還有,我覺得讓孩子進行經(jīng)典頌讀也是很有必要。一方面,通過“吟誦中華經(jīng)典,踐行傳統(tǒng)美德”,使孩子成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謙謙君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他的記憶力、鍛練他的語言能力。經(jīng)過努力,黃一煒已經(jīng)會背誦《三字經(jīng)》。每晚睡前我都會給他講幾個小故事。這個學期開始我改變了一些做法,當我講完一個故事后,就要求他也給我講一個故事。通過和媽媽的互動,陪養(yǎng)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想象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分享他的快樂,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增進親子感情。每個周日,我們定為家庭活動日,多帶他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另外,在陪孩子玩的同時,我們也盡可能地讓他與小伙伴一起玩。
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但不縱容、嚴謹?shù)粐绤?、關愛但不溺愛的良好環(huán)境。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入托初期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常規(guī)教案幼兒園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幼兒是否遵守常規(guī)與教師所用的方法有很大關系。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教師可以嘗試的方法包括:...
“彈性常規(guī)”是指在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時不搞一刀切,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強調(diào)更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綱要》)指出:“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為了將這個精...
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的有效方法 幼兒是否遵守常規(guī)與教師所用的方法有很大關系。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教...
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的有效方法 幼兒是否遵守常規(guī)與教師所用的方法有很大關系。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情緒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教...
恢復飲食習慣 許多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給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假期好好補償一下。于是想方設法給孩子買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時間,全部滿足;還有部分家長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飯時就...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