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日本,xxxxxse,久久毛片少妇高潮,看黄片.com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登岳陽樓教案13篇

發(fā)布時間:2024-02-19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當然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師教育教學素質(zhì)提高的必要途徑,怎么樣教案課件才算?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從網(wǎng)絡上精選了一篇“登岳陽樓教案”的文章,請不要錯過本文收藏以便查閱!

登岳陽樓教案 篇1

《登岳陽樓教案》是漢代文學家賈誼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該文表達了作者對登上岳陽樓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旨在激勵人們勇往直前,追求卓越。以下是一篇題為《追逐夢想,放飛希望——《登岳陽樓教案》主題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

追逐夢想,放飛希望——《登岳陽樓教案》主題范文

近日,我有幸閱讀了文學家賈誼的《登岳陽樓教案》,這篇文章給我?guī)砹撕艽蟮恼鸷?。文章以登上岳陽樓為背景,抒發(fā)了作者對追逐夢想、放飛希望的渴望之情。通過描述登岳陽樓的壯美景色和難以輕易攀登的險峻,文章旨在激勵人們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賈誼筆下的岳陽樓猶如一座鐵塔,高大雄偉,聳立于湖畔之上。文章開篇就描述了岳陽樓“而臨川之長江、洞庭之磯;野澤之牧人、風雨之來辯”之景,展現(xiàn)了宏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巍峨的樓閣如同通天的巨人,與藍天白云相互映襯,給人一種偉岸、氣勢磅礴的感覺。這樣的景色不禁讓人心生向往,激發(fā)出攀登的欲望。

然而,正是因為岳陽樓的高聳與險峻,它成了眾多人挑戰(zhàn)的目標。賈誼在文中提到:“乃有來舫,甚尤愿卓矣……設如好逝去,往而不反者,其已迷也?!边@一句話形容了岳陽樓那既迷人又險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勇敢的人們。文章中還描繪了登上岳陽樓的路途的曲折和艱辛,以及攀登者在攻克困難時的堅韌和勇氣。這些描寫不僅展示了人類攀登極限的決心和意志,更強調(diào)了追逐夢想的重要性。

通過描繪岳陽樓的壯麗景色和險峻難攀的特點,賈誼想要告訴讀者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勇于追求夢想,才能夠獲得更好的人生。追逐夢想并不容易,就像攀登岳陽樓那樣,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正如賈誼在文章中所言:“心之悄也,無難事?!敝挥懈矣趽?,敢于攀登,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賈誼的《登岳陽樓教案》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通過對壯美景色和險峻難攀的描繪,它表達了對追逐夢想和放飛希望的向往之情。這篇文章激勵人們敢于面對困難,不斷挑戰(zhàn)自我,追逐自己的夢想。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學習《登岳陽樓教案》中的那種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斷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賈誼的《登岳陽樓教案》是一篇以登岳陽樓為背景的散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壯美景色和攀登的險峻,表達了追逐夢想、放飛希望的主題。這篇文章啟示了人們勇敢追求夢想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勇往直前,不怕困難,努力追尋自己的價值。它鼓勵我們敢于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展現(xiàn)出人類追逐卓越的決心和勇氣。讓我們在閱讀《登岳陽樓教案》后,汲取其中的力量,追逐自己的夢想,放飛自己的希望,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登岳陽樓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體味詩歌內(nèi)容。

2、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

能力目標:

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賞析詩歌,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內(nèi)涵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杜甫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及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自主、交流、展示、點撥、比較。

一、導入新課

江南三大名樓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湖北武漢的黃鶴樓,還有一個就是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我們已經(jīng)學過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當中有一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那么這個“前人”就包括詩圣杜甫以及詩仙李白。面對洞庭湖水的奇麗風光,范仲淹表達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現(xiàn)實主義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會引發(fā)出怎樣的情思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比較學習唐朝兩大泰斗面對岳陽樓的感情抒懷。

欣賞詩歌,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因為詩歌作為最古老的文學樣式,它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要想體味詩歌的魅力,就必須能準確把握詩歌內(nèi)涵。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之法來欣賞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

二、知識鏈接

1、岳陽樓簡介。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城西,建于唐朝開元四年至開元七年間,建筑高聳,氣勢雄偉。自古以來,這座宏偉的樓宇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據(jù)記載,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訓練水兵的閱兵樓。公元7,唐朝詩人張說被貶謫到岳州(今岳陽),就在魯肅的閱兵樓舊址修建岳陽樓。從此以后,歷代著名詩人墨客經(jīng)過此地都有題詠。李白、孟浩然都有詩留在這里。杜甫借這首詩借景抒懷,寫出他遭受安史之亂后痛苦的心境,也描繪了岳陽樓雄偉壯闊的景象。

2、作者介紹。學生出示自己查閱的作家作品簡介,展示自己建立的

作家小檔案。

教師補充:

杜甫(712—770)晚唐時期人,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故也稱“杜少陵”。因詩多涉筆社會不安、百姓疾苦、政治黑暗,所以他的詩被譽為“詩史”,因其憂國憂民,人格高尚,所以被后世稱為“詩圣”。

杜甫一生的四個階段:

(1)35歲以前,讀書漫游時期。

(2)35至44歲,困守長安時期。

(3)45歲至48歲,陷賊與為官時期。安史之亂開始后,他流亡顛沛。

(4)49至59,漂泊西南階時期。嚴武死,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三、整體感知

1、朗誦詩歌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請用明白曉暢的語言疏通文意。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洞庭湖浩瀚無邊,吳楚兩地被分隔在東南兩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沒有一個字的音信,年老體弱,只有一只船伴隨著自己。關山以北依然硝煙四起,憑窗遙望我不禁涕淚交流。

3、前兩聯(lián)和后兩聯(lián)所寫內(nèi)容有何不同?

前兩聯(lián)側重于寫景狀物,后兩聯(lián)側重于敘事抒情。

四、引領探究。學生質(zhì)疑,師生答疑。知識儲備。

1、由老師設定問題,引領學生初步理解這首詩,這一步可由加深學生對詩歌的自我理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注意在學生發(fā)表意見之后,老師要進行總結,鞏固知識。

(1)請找出詩中你所認為能打動人心的字詞或詩句,并向大家說出你的理由。各抒己見。

如:

a、首聯(lián)的“昔”和“今”的對比,可以看出詩人由久聞其名到真正體驗的喜悅之情。

b、頷聯(lián)的“坼”和“浮”,一個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c、頸聯(lián)的“無一字”和“有孤舟”相對比,更襯出詩人的孤苦之情。

d、“涕泗流”給大家呈現(xiàn)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男兒有淚不輕彈”,詩人已入垂暮,想起國事仍不能自已,讓人動容。

(2)請找出詩中的意象,感知這些意象帶給大家的感受。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

吳楚、乾坤——開闊博大

孤舟——孤苦漂泊

2、知人論世。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唐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冬,因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去世,杜甫在四川失去了生活依靠,就坐船順長江東下,出三峽到荊州,又沿洞庭湖向南飄游,到了岳陽,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放眼遠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時年五十七歲,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想不到轉過年來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條小船里與世長辭。)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3、探究儲備

(1)頷聯(lián)寫了哪些景物,寫景狀物有何特點?

狀寫吳楚、乾坤、日月之景。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于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著大地長天。頷聯(lián)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雄渾闊大,景象宏偉綺麗。

又:第二聯(lián)是千古流傳名句。請把本聯(lián)與孟浩然的詠洞庭之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名句作一對比,看哪首詩的意境寫得更好?(師可提示孟詩與杜詩的描繪洞庭景物的范圍、胸懷)。

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氣勢和蓄勢,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為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為東南兩地,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一“坼”一“浮”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由自然之景寫出自己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杜甫的更好!

(2)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試分析作者此聯(lián)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師提示何謂寬闊到狹窄的意境)。

(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①由洞庭的廣闊壯麗之景到個人的遭遇與境況。

詩人寫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②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傷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

又:頸聯(lián)、尾聯(lián)寫了哪些事,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由音信斷絕的家事寫到老病飄零的孤苦;由戰(zhàn)亂未止的國事寫到老淚縱橫的悲傷;由個人不幸寫到國家不幸——身世之悲與國家之憂兩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國運,表現(xiàn)了詩人愈在個人不幸之時,愈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3)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頷聯(lián)寫雄渾闊遠的景象,頸聯(lián)寫孤身飄零的身世。景是闊景,情是哀情,以雄渾闊大之景反襯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闊大,方能顯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顯境遇之悲苦?!叭赵赂 比窒碌蒙畛?,寓情于景,隱喻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慨。

(4)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頷聯(lián)氣象宏奇?zhèn)?,壯闊無比;尾聯(lián)由身家遭遇及至時事國運,詩人不為個人身世而哭,而為國家危難落淚。從壯闊無比的景中可以窺見杜甫胸襟之高,這是以浩瀚壯闊、無邊無際的景象映襯了詩人心憂黎民、情系社稷、胸懷天下的博大胸襟。詩人將湖山之勝與家國多難結合起來抒寫,營造了沉雄悲壯的藝術境界。江山的壯闊與胸襟的博大,在詩歌里互為表里。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郁,卻不壓抑。

(5)首聯(lián)今昔對比有什么豐富的內(nèi)涵?

詩人用了“昔聞”告訴我們過去聽說過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但由于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這個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實現(xiàn)。通過“今上”寫出了自己初登岳陽樓的喜悅之情,其實意在抒發(fā)自己早年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苦悶!杜甫一生坎坷,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至今卻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還有喜悅?可謂百感交集!

五、引導學生綜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詩主旨。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通過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和對洞庭湖浩瀚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寫,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課堂小結:詩圣杜甫創(chuàng)作的五言律詩《登岳陽樓》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杜甫以其沉郁頓挫的風格,通過情景相襯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苦悶心情和對國家百姓的擔憂之情,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相交融,悲傷卻不消沉,沉郁卻不壓抑。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愛國詩人形象,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六、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兩首詩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答案示例:

李白這首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夏十二,李白朋友,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開頭寫岳陽樓四周宏麗景象,接著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lián)翩,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人間一般。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么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這個意境與杜甫《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有很大不同。

在藝術風格上,杜甫的《登岳陽樓》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可用沉郁頓挫概括。李白這首詩用陪襯、烘托、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筆法灑脫,可用豪放飄逸來概括。

補充探究:

登岳陽樓教案 篇3

1、了解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2、體會對偶手法的修辭作用,并能迅速辨認對偶句。

3、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1、了解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2、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1、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三課時。

1、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2、師共同疏通課文大義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層。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主張“與民同樂”。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謚號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謫(zhé) 屬(zhǔ) 浩浩湯湯(shāng) 霪(yín)

霏(fēi) 檣(qiáng) 薄暮(bó) 讒(chán)

頃(qīng) 芷(zhǐ) 汀(tīng)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段。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重點詞語:謫 越 具 增 屬 予。(板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第一部分(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板書)

4、齊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段。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重點詞語:勝狀 湯湯 大觀 備 然則 遷客騷人 得無(板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第二部分第一層(第2段)概述岳陽樓的勝景,并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下文鋪墊。(板書)

4、齊讀課文第二段。

第一部分屬于敘事,第二部分屬于寫景。

1、復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三、四段。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第一部分:(1)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敘事)

第二部分:第一層(2)概述岳陽樓的勝景,并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下文鋪墊。(寫景)

1、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2、分析課文2、3兩段。

3、體會對偶手法的運用。

4、找出所運用的表達方式。

1、字詞:拼音、解釋。

2、齊讀、抽背。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指名結合注釋翻譯第三段。

重點詞語:若夫 排空 去國。

3、教者糾正、歸納、總結。

第三段寫物暗己悲,為下文議論“不以己悲”伏筆。先寫景,后寫情,情景交融。(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

2、指名結合注釋翻譯第四段。

重點詞語:至若 春和景明 而或 把酒臨風

3、教者糾正、歸納、總結:

第四段寫景明則喜,為下文議論“不以物喜”伏筆。先寫景,后情,情景交融。(板書)

4、學生齊讀第四段。

如:“銜遠山,吞長江”“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沙歐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三、四段為第二部分第二層兩段文字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照。其實,看起來是寫“異”,實際上是寫同。因悲和喜表現(xiàn)雖“異”,但本質(zhì)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對的以個人容辱為轉移的悲喜觀。這樣,就自然過渡到下文論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來。

1、復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最后一部分。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寫景,后寫情,情景交融。

為議論“不以已悲”伏筆。

第二部分:第二層(3、4)

(4)景明則喜,先寫景,后寫情,交融。

為議論“不以物喜”伏筆。

1、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意義。

4、總結全文。

1、字詞:拼音、解釋。

2、齊讀、抽背。

1、指名朗讀第五段。

2、指名結合注釋翻譯第五段。

重點詞語:求 古仁人 或異二者之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誰與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發(fā)作者的闊大情懷和政治抱負被。

這里自然總結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回答,進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遷客騷人思想感情之“異”。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偉抱負,也表達了作者自己高遠的志向。

4、學生齊讀第五段、力爭背誦。

1、指名朗讀第六段。

2、指名結合注釋翻譯第六段。

3、教師總結。

第四部分(6)寫作這篇記的時間。

1、復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下一課。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發(fā)作者的闊大情懷和報負。

第四部分(6):寫作這篇記的時間。

登岳陽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詩歌,感知詩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賞析名句,激發(fā)靈感,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3.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進行比較,體會優(yōu)秀詩作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感受杜甫詩歌語言的魅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教學設備、電視系列片《唐之韻——千秋詩圣下》VCD。

[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并抄寫2遍。

2.朗讀并背誦本詩。

3.收集杜甫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這首五言律詩寫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歷三年(768)。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登岳陽樓》,感受詩人那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一)學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教師整理歸納,播放PPT,學生再對預習作業(yè)進行簡要補充。

投影文字及圖片: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杜甫出生于一個有著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所以他7歲開始學詩,15歲時就已揚名。杜甫的詩歌現(xiàn)存1400多首,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情況,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同時,這些詩歌把社會現(xiàn)實與作者個人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

登岳陽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杜甫的文化常識;

2、 體悟詩歌的情懷,提高學生的品位;

3、 領會詩歌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學習杜甫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中的名句及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熟讀成誦,理解“坼”與“浮”的含義。

教學難點

1、合作探究,領會詩歌所表達的復雜感情。

2、品味語言,感受杜甫詩歌語言的魅力。

教學方法

朗讀指導法 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與學生活動

一、導入:登高作賦,歷來是中國文人志士,遷客騷人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并因此而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杜甫的《登高》等等,這些詩歌或抒豪情,或發(fā)幽憤,無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登岳陽樓》,看一下作者在這一首詩中抒發(fā)是怎樣的情感。

朗讀的節(jié)奏及重音處理: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二、詩歌賞析

頭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課堂練習

杜甫,字 ,河南鞏縣人,自號 ,因他做過工部侍郎,又稱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是 、 ,真實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稱為“ ”,他與李白齊名,并稱“ ”,被人譽為“ ”。

課堂小結

杜甫的詩堪稱“詩史”,加之詩人深廣的愛國情懷,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詩作,尤其是晚期律詩,更具一種沉郁頓挫,一唱三嘆之特點,極耐開掘。《登岳陽樓》是杜甫的代表詩作之一,這首著名的詩作,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被鐫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樓之首的岳陽樓上,自唐以來,一直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課外作業(yè)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做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登岳陽樓教案 篇6

同學們從小學到現(xiàn)在,學習不少杜甫的詩歌,你學習過的杜甫詩有哪些,(學生背詩接龍)請說說杜甫詩歌有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詩《登岳陽樓》,在這首中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討論明確景物有洞庭水、岳陽樓、吳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關山、涕淚欄桿。這些景物壯闊而悲涼。

(2)讀后有怎樣的感受?試著將其改寫成一段寫景散文。

――――使人讀后仿佛進入戰(zhàn)事不斷,游子漂泊他鄉(xiāng),老病交加,悲痛欲絕,孤苦無助的境地。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這首詩抒發(fā)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從“無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詞中可看出本詩主要抒發(fā)作者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哀傷。

――――抒發(fā)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兩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發(fā)的憂郁之情。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首詩歌,掌握了朗讀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對重點詞句做了研讀品味,有很大的收獲。

2、搜集與《登岳陽樓》意境相近的其它憂國思鄉(xiāng)詩。

登岳陽樓教案 篇7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2.思考與討論(WWw.dm566.COM 66職場網(wǎng))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梢婋恢喴院笮那椴粫?,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岳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罢ㄈ撕?,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為了稱贊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為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為了勉勵他像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后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 、勝狀、暉、備、然則、極、 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巴涕L江”長江流經(jīng)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般暋?、“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皻庀笕f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jié)的寫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致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yè)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登岳陽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詩和絕句的特點。

4、背誦兩首詩歌。

教學重點:

1、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和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領會《無題》中所表達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誦兩首詩歌。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有“詩圣”之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有“詩史”之稱。

此詩作于代宗大歷三年(768年)冬,當時杜甫57歲,漂泊于湖南一帶,正值國家**,人民多難之際,他個人境況又異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悶,杜甫晚年飽經(jīng)磨難,卻在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律詩創(chuàng)作上日趨成熟。這首五律正是詩人晚年詩歌藝術造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5、找出押韻的字,并指出押何韻。

2、上聯(lián)反映了詩人怎能樣的心情?下聯(lián)呢?

3、律詩開頭兩句本可為必對仗,作者卻破格寫成一聯(lián)且自然流暢,是何用意?

明確:加強“今”“昔”對比,突出今日登樓賞景,夙愿得償?shù)呐d奮之情。

3、大意?

明確:吳楚這片遼闊的原野從這里東南分割,天地萬物在你的懷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聯(lián)各側重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下聯(lián)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處?

明確:自然貼切,使意境更加遼闊雄渾,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2、大意?

明確:親朋好友沒有一個字的音訊,年老多病只有一葉孤舟相隨。

分析:在宏大壯闊的洞庭湖面前,詩人頓感自己的涉小無助,自然聯(lián)想到自己艱難的處境,“無一字”,突出了孤獨;“有孤舟”表現(xiàn)了悲苦。寫湖景壯闊→敘處境凄涼,觸景生情,前后對比,詩境頓時不同。這是詩人的精心構思,有意拿二者對照,前后映襯,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明確:北面的關山仍然飽經(jīng)戰(zhàn)火,倚靠著樓窗遠眺,我不禁涕淚交流。

3、此聯(lián)與頸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

明確:由頸聯(lián)自傷凄苦到尾聯(lián)不禁感時傷世,這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由“親朋無一字”,作者聯(lián)想到正是連年的戰(zhàn)亂,造成音書不至前后形成對比。山河依舊,國難家愁,年老多病,壯志難酬,怎不叫人悲從中來,愴然涕下。尾聯(lián)綰上結下,對拓寬詩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內(nèi)涵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此詩并非一般的游興之作,而是一首表現(xiàn)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題的抒情詩,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為多難的國家出力的感慨,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

※寫作特點:

1、對比強烈。 2、對仗工整。 3、用字精當。 4、感情深沉。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完成課后練習。

登岳陽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體味詩歌內(nèi)容。

2、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

能力目標: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賞析詩歌,培養(yǎng)學生把握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內(nèi)涵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杜甫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及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由廣景——個人——廣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點撥式講析式比較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欣賞詩歌,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因為詩歌作為最古老的文學樣式,它有“文學之母”、“語言的鉆石”之美稱。要想體味詩歌的魅力,就必須能準確把握詩歌內(nèi)涵。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之法來欣賞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

二﹑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1、學生出示自己查閱的作家作品簡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檔案。

2、教師做相關補充。

三﹑學生整體感知,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1、誦讀: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

2、抓關鍵字,感知字面意思,口頭表述;

3、聯(lián)意象——學生發(fā)揮想像,想像詩歌描述的畫面;

4、觸摸詩人,知人論世,置身詩境;

四、具體鑒賞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鑒賞)

1、首聯(lián)表面意境簡單,其實寓含深意。運用“知人論世”之法,試作分析?

方法:學生感悟,交流討論(師提示性引導,可聯(lián)系第三聯(lián)來結合體會)

【明確】:

①重點抓住“昔”“今”

②聯(lián)系背景及詩人

詩人用了“昔聞”告訴我們過去聽說過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但由于戰(zhàn)亂頻繁,身世漂蕩,這個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實現(xiàn)。通過“今上”寫出了自己初登岳陽樓的喜悅之情,其實意在抒發(fā)自己早年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苦悶!杜甫一生坎坷,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至今卻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還有喜悅?可謂百感交集!

2、第二聯(lián)是千古流傳名句。請把本聯(lián)與孟浩然的詠洞庭之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名句作一對比,看哪首詩的意境寫得更好?

(師可提示孟詩與杜詩的描繪洞庭景物的范圍、胸懷)。

【明確】: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氣勢和蓄勢,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為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為東南兩地,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蕩著大地長天,一“坼”一“浮”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由自然之景寫出自己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所以杜甫的更好!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試分析作者此聯(lián)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師提示何謂寬闊到狹窄的意境)。

(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①由洞庭的廣闊壯麗之景到個人的`遭遇與境況。

詩人寫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②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傷其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聯(lián)中詩人把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融入里面,表達自己黯然凄涼的心境,詩人僅僅是因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涼嗎?聯(lián)系尾聯(lián)作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及“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法體會)

【明確】:

①通過個人而想到國家,(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

②個人顛沛流離,老病孤舟,無人賞識,國家戰(zhàn)事頻繁,生靈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意境由狹窄轉為開闊!

5、教師引導學生綜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詩主旨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通過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和對洞庭湖浩瀚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寫,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zhèn)惖木吧舷乱r托,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五、延伸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課后思考練習二)

方法:

①學生討論交流、分析

②教師可提示相關內(nèi)容,在學生討論基礎上點撥

【師點撥】:

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詩寫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接著寫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兒高飛,帶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然后浮想聯(lián)翩,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人間一樣,最后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起舞,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陽樓》的沉郁悲壯不同。

②風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顯得沉郁頓挫。李白的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顯得豪放飄逸!

六、教師引導學生在鑒賞基礎上當堂成誦

七、課堂小結:

杜甫以其沉郁頓挫的風格,通過情景相襯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苦悶心情和對國家百姓的擔憂之情,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相交融,悲傷卻不消沉,沉郁卻不壓抑。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愛國詩人形象,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八、作業(yè):

登岳陽樓教案 篇10

這首五言律詩寫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歷三年(768)。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登岳陽樓》,感受詩人那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投影文字及圖片: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杜甫出生于一個有著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所以他7歲開始學詩,15歲時就已揚名。杜甫的詩歌現(xiàn)存1400多首,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情況,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同時,這些詩歌把社會現(xiàn)實與作者個人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后代稱為“詩史”。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期。

這一時期杜甫曾先后游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返成都。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對后來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中《杜工部集》。

(二)請學生聽讀,要求閉目靜聽,潛心感受??梢圆シ爬首x材料,也可以教師配樂范讀。

(三)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盡量讀出感情。

(四)指名學生朗讀,師生點評(指導學生從節(jié)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來評價)。

(五)朗讀的節(jié)奏及重音處理: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六)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出感情,感知形象。

(一)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1.從這句詩中,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詩人對洞庭水大概是久聞大名,今日終于來到。運用的是記敘的表達方式,沒有形容,沒有夸張,不見抒情。

2.似乎不見抒情,是否此句真的是大白話,不含真情?

文字的樸素無華,并不代表情感的蒼白。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nèi),今天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lián)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游吳越,后北游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游的夙愿,無奈戰(zhàn)亂頻仍,身世漂蕩,難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3.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lián)中內(nèi)斂的情感是怎樣的? 是盡興一游洞庭湖的夙愿得以實現(xiàn)的喜悅,還是歷經(jīng)漂泊流落于此的苦痛?這是需要仔細揣摩的,從文字的表面乍看之下,很容易從人之常情推測出詩人此時有著登樓的喜悅,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滄海桑田的許許多多的感觸。從作者簡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泡影!詩里的“昔””今”兩字自有其深深的媚力。

4.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讀這兩句詩腦子中浮現(xiàn)的畫面。

蕭瑟秋風,吹起洞庭湖層層波濤。遠天無日,低空斷云,冷霧凝霜,枯草橫陳。岳陽樓上,一位老者憑欄而立。他鬢發(fā)如霜,衣衫破舊,但兩只眼睛卻深深地凝望著洞庭深處。岳陽樓上已無昔日的繁鬧,冷冷清清。老人獨立在岳陽樓上,周圍沒有一個人陪伴。他是誰?沒人曉得。

(二)頷聯(lián):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1.簡要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qū)古屬吳國。“坼”,分裂。 詩的頷聯(lián)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中一樣。

2.用了什么修辭,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動用想象,達到了這樣宏偉和遼闊的精神空間。一個“浮”字,不著痕跡地把蒼茫大地變得輕了,也把洞庭湖反襯的極目無垠而且深沉渾厚了。寫出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lián)“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

3.用自己的話描述讀到這樣的詩句會涌起怎樣的想象?

眼前這不可透視的浩瀚之中究竟隱藏著什么深沉的秘密呢?試想那不可思議的、開天辟地的一刻吧:或許只是由于造物者莫名其妙的偶然一念,兩手輕輕一擘,于是就像是佛所預言的劫數(shù)陡然降臨,方圓數(shù)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為兩片,剎那間乾坤搖動、洪水滔天、天崩地解! (“坼”在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驚天動地地斷裂)塵埃落定之后,南中國的這片遼闊的疆土便成為今天遙遙相望的“吳越”和“荊楚”,兩大板塊之間的這條寬廣近千里的巨大“地縫”,后來被人們稱為八百里洞庭。

這就是“吳楚東南坼”所傳達出的言者的驚悸和敬畏!面對這無邊的浩淼,他嗒然若喪其所守,仿佛一時喪失了靈智,惟一所能朦朧知覺到的只有“動蕩”(浮)——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動蕩!””我”所能意識到的一切和意識本身都被“動蕩”所浮載、所淹沒消融。久久的沉溺和困惑之后,詩人終于省悟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動蕩”其實就是“宇宙”本身——“乾坤日夜浮!”

1.清代黃生《杜說》云:“前半寫景,如此闊大;五六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鄙舷侣?lián)中內(nèi)容反差大,如何理解這樣的反差?

五、六句,轉到自己身上。杜甫從760年開始,就度著“漂泊大西南”的艱苦歲月,在現(xiàn)在已整整八年了。從四川經(jīng)湖北到湖南,漂泊的生活使他和親朋的書信來往完全斷絕;加上一身多病,正如隨處漂泊的孤舟一樣,自己一路上只有以舟為生,如今看到這樣開闊的天地,就不能徒然想起自己。天地是如此廣闊,可是自己的處境卻狹窄到這種地步,兩相對比更為難堪。這是詩人此時的實際感受,所以上面寫得極開闊,這里寫得極黯淡,前后映襯,越顯得兩者矛盾。而詩人的無窮感慨,也就不難從這里看的出來。

詩寫到這里,要想收束是極不易的,難道還要為個人的境遇埋怨下去嗎?不,杜甫是一個始終關心祖國安危人民疾苦的偉大詩人,就是在這種境況下,他還是沒有忘記國家大局。這一年(768)年吐番進犯,祖國的西北邊正處在多事之秋?!叭竹R關山北”指得正是這事。然而通過這一句,我們卻猛然感覺到詩人的“憑軒涕泗流”不僅不是為個人身世悲慟,而且上面的“親朋??”兩句,也并非是單純的個人流落的感嘆,正因為國家多難,詩人卻引起國家身世的重重感觸而老淚交流了?!叭竹R關山北”五字綰上結下,在這里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描述詩人“涕泗流”時內(nèi)心的活動。 參考:

他凝望洞庭的眼睛濕潤了。他多年浪跡天涯,懷才不遇,飽嘗盡世間冷暖。他失去過親人,失去過家園,甚至差一點失去自己的國家。自己人生坎坷,現(xiàn)在又多病無醫(yī),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濕潤的眼中流下的淚,是對人生的苦楚,是對命運的怨恨,是對親人的眷戀,是對朋友的懷念。想自己空負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卻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眼見國土淪陷卻回天乏術,不由得不痛上心頭。山河破碎身如風飄之絮,身世浮沉恰若雨打之萍;天下之大卻無容身之地,孤寂之苦卻無可訴之人!

眼望關山只見雄關漫道,遠眺長安唯睹戰(zhàn)火硝煙。自己經(jīng)歷過的一幕幕慘劇又在眼前縈繞。新安道上抓丁差吏的兇狠,石壕村中夜半老婦的哀求,潼關城下筑城民工的辛苦;新婚訣別,垂老離家,無家賤子;千里餓殍,白骨現(xiàn)道,暴尸堆疊,哀鴻遍野??老者無法想下去。人民受難,百姓遭殃,自己卻無能為力。眼見一個又一個生命的終結,自己又無法挽救,老者陷入深深的自責??

老人憑欄失聲,這哭聲中包含著苦,包含著怨,包含著恨,包含著愁?? 小結:

杜甫的詩堪稱“詩史”,加之詩人深廣的愛國情懷,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詩作,尤其是晚期律詩,更具一種沉郁頓挫,一唱三嘆之特點,極耐開掘。《登岳陽樓》是杜甫的代表詩作之一,這首著名的詩作,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被鐫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樓之首的岳陽樓上,自唐以來,一直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人的軀體是渺小的,是一個可以被嚴重擠壓的至卑的“有限”,但有限軀體所承載的靈魂能夠在形而上的世界里遭遇“無限” (真宰、天道)和感受“無限”;同時在世俗領域他也獲得了對另一種無限的享有:當他把自身的不幸遭遇放在“戰(zhàn)爭和歷史的千萬受害者”的語境中書寫,而且升華為“先天下憂”的倫理情感時,他就以有限的軀體和時空,擁有了延伸于大地上的屬于家國群體的“無限”。 《登岳陽樓》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jīng)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登岳陽樓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陽樓》是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八課的內(nèi)容,新的高考大綱明確規(guī)定:中學生應該初步具備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試題也由過去的客觀題型變成主觀題型。這無疑增加了考生答題的.難度,所以,平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對古典詩歌的鑒賞,鑒賞的主要內(nèi)容是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和主要寫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內(nèi)容和名言警句的賞析。因此在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給予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這首詩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詩人時年57歲,身患重病,離去世僅二年。詩人歷經(jīng)滄桑,年老多病,獨登此樓,感慨萬千。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渺渺,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寫景氣勢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此詩是學習古詩藝術手法的典范,是培養(yǎng)古詩鑒賞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背誦本詩。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聯(lián)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難點:“坼”“浮”字妙處的理解。

二、說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在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等程序的設定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

1、知識經(jīng)驗:本班學生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對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鑒賞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礎上通過本詩的學習,學會如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來達到鑒賞詩歌的目的,應該難度不大。

2、技能態(tài)度:在過去的學習階段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詩歌意象以及意境在詩人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所以對本課的學習既有助于學生鞏固這種知識,又有助于提升鑒賞水平。

3、特點風格:本班學生整體上語文素養(yǎng)偏低,閱讀量少,知識面狹,感知能力差,且對本學科的興趣欠濃。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從“大語文觀”的角度培養(yǎng)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說教法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課既然是技能課,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限度”。而高效課堂同樣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于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2)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3)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4)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guī)律

5)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課前展示”、“復舊導入”、“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等幾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

登岳陽樓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題。

2、體會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寫作背景

大歷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具體分析

1、 “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悲涼,早就聽聞,現(xiàn)在才去,有沉郁之感,應和詩人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漂泊天涯等感觸。也與結尾相合。

2、賞析?“坼”、“浮”二字。

“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景情

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

詩人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而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詩人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兩句詩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

3、第五、六句寫什么?

轉寫自己的凄苦情狀。

4、第七、八句寫什么?

寫詩人憑欄眺望北方,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和涂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又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三、 總結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憂患聯(lián)系起來,把對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壯闊的自然景色相映襯,意境宏大,情調(diào)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登岳陽樓教案 篇13

《登岳陽樓教案》主題范文:

登岳陽樓,是一首表達對家鄉(xiāng)山水、對人民生活的深情詩歌。在這首詩中,作者介紹了岳陽樓的壯麗景色,同時借此展示了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關懷。這首詩以岳陽樓為背景,描述了湘江美妙的景色,凸顯了岳陽樓的世界之巔的非凡風采,展示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首先,本文談到了岳陽樓的壯麗景色。詩中以山海相接的岳陽樓為背景,描繪出了山清水秀的奇麗景色。通過對樓臺矗立而不倒、座落白云之上等細節(jié)的描繪,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岳陽樓的壯麗之處。境界高遠,風景旖旎,詩句中所描繪的景象令人留連忘返,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吸引力。這樣的景色給人一種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禁向往。

其次,詩歌中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關懷之情。岳陽樓作為岳陽的標志性建筑物,寓意深遠,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詩中作者以端午為契機,寫出了大江澎湃,沙暴細雨,農(nóng)時豐收的景象。這種對家鄉(xiāng)的關懷和祝福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家國情懷,也讓我們懂得了家鄉(xiāng)的重要性和珍貴性。同時,通過對岳陽樓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使我們能夠思考家鄉(xiāng)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更加懂得要珍惜家鄉(xiāng)、愛護家鄉(xiāng)。

最后,本文也展示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在這首詩中,作者用愿登臨至九岡之上,眺望祖國大好河山的方式,表現(xiàn)了自己對祖國的深情厚意和對紅旗的熾熱熱愛。作者心系家國,懷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在《登岳陽樓教案》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讓讀者感受到了無比的激動和鼓舞,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了自己應該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

總之,《登岳陽樓教案》這首詩以岳陽樓為藍本,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祖國的敬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描述岳陽樓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同時借由作者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示了對祖國的深情厚意。這首詩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壯麗的山川美景,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對家鄉(xiāng)的情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勵著我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為家鄉(xiāng)、為祖國作出貢獻。

相信《登岳陽樓教案13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兒園教案,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岳陽樓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岳陽樓觀后感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岳陽樓觀后感”的內(nèi)容嗎?我們?yōu)槟扑]這篇文章,讓您學會如何寫出獨具新意的優(yōu)質(zhì)作品觀后感。通過寫作觀后感,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發(fā)掘作品深層內(nèi)涵的絕佳途徑。強烈建議您將此網(wǎng)頁收藏起來!...
    2023-07-28 閱讀全文
  • 岳陽樓記課件十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所覆蓋的面比較廣,可以指學習資料。參考資料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工作才會更加好!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nèi)容呢?小編現(xiàn)在推薦你閱讀一下岳陽樓記課件十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本文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
    2023-08-11 閱讀全文
  • 關于岳陽樓記教案2500字通用 教師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教案要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你知道教案的寫作模板嗎?欄目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岳陽樓記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2022-12-17 閱讀全文
  • 岳陽樓觀后感系列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在您關注的問題上為您找到了相關的資料:“岳陽樓觀后感”。一部電影對我們的情緒和思維常常有著巨大的影響,每次觀看完一部作品后,我們往往對其中的情節(jié)難以忘懷。在這種情況下,寫一篇觀后感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建議您將本頁的網(wǎng)址記錄在收藏夾中,以免遺漏。...
    2023-12-18 閱讀全文
  • 有關登鸛雀樓教案 登鸛雀樓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
    2021-10-25 閱讀全文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岳陽樓觀后感”的內(nèi)容嗎?我們?yōu)槟扑]這篇文章,讓您學會如何寫出獨具新意的優(yōu)質(zhì)作品觀后感。通過寫作觀后感,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發(fā)掘作品深層內(nèi)涵的絕佳途徑。強烈建議您將此網(wǎng)頁收藏起來!...

2023-07-28 閱讀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所覆蓋的面比較廣,可以指學習資料。參考資料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工作才會更加好!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nèi)容呢?小編現(xiàn)在推薦你閱讀一下岳陽樓記課件十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本文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

2023-08-11 閱讀全文

教師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教案要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你知道教案的寫作模板嗎?欄目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岳陽樓記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2022-12-17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在您關注的問題上為您找到了相關的資料:“岳陽樓觀后感”。一部電影對我們的情緒和思維常常有著巨大的影響,每次觀看完一部作品后,我們往往對其中的情節(jié)難以忘懷。在這種情況下,寫一篇觀后感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建議您將本頁的網(wǎng)址記錄在收藏夾中,以免遺漏。...

2023-12-18 閱讀全文

登鸛雀樓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

2021-10-25 閱讀全文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 tianme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经典国产视频| h精品视频在线看| 俺来也俺也啪www色| 种文无码一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你懂的网址| 欧美aaa级视频| 性感少妇后入| 日本少妇高潮pics|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草草在线观看| 成人xxxxx| 一二三四区无码视频| 亚洲大学生无码| 亚洲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激情文字一区| 丰满av网|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网站|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欧美黄片| 亚洲AV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稀缺呦呦| 超碰在线捆绑|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 国产色窝| 亚洲导天堂色鬼| xxxwww国产| 色呦呦自拍| 秋霞色片久久| 午夜中文视频一区| 国内老熟妇对白HDXXXX|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污污污网站久久| 色综合 二区| 国产精品不卡无码AV在线播放| 神马午夜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