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日本,xxxxxse,久久毛片少妇高潮,看黄片.com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測量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7-20

測量課件。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設計精良的教案和課件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皽y量課件”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和分享的內(nèi)容,需要靈感的準備工作者這里有許多經(jīng)驗可看!

測量課件【篇1】

測量電壓課件:學習電壓測量的必備教材

在電學領域,電壓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電壓是指電勢差的大小和方向,它是衡量電路電能的一種指標。因此,對于電氣工程和電子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學習如何準確測量電壓是極為必要的。幸運的是,現(xiàn)在市面上已經(jīng)存在了許多教學課件,其中測量電壓課件便是其中之一。

測量電壓課件在內(nèi)容上分為了兩大部分,分別是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在理論部分,課件會向?qū)W生詳細講解電壓的概念、電勢差、電路中的電壓、電源一類的電學基礎知識。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數(shù)學公式、圖表和一些實例來說明電壓測量的原理和方法,讓學生掌握測量電壓的理論知識。

在實踐部分,測量電壓課件則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驗操作,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掌握測量電壓的方法和技巧。這一部分就涉及到了許多實驗器材,例如萬用表、示波器、信號發(fā)生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此外,實踐部分還會展現(xiàn)一些電路故障的排查方法,讓學生輕松解決實際電路中的問題。

通過測量電壓課件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1. 掌握電壓測量的基本方法、儀器與設備的使用規(guī)范,了解電流計、電壓表、萬用表、示波器等常用電子儀器的功能、測量范圍及操作方法。

2. 理解電壓與電勢差的概念和關系,并能夠運用歐姆定律等基本公式計算電路中的電壓大小和方向。

3. 熟悉常用電路的電壓測量方法,如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等。

4. 能夠讀懂電路圖,分析電路的結構和特性,快速定位電路故障,并有能力進行故障排除。

總之,測量電壓課件是電學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份教材將幫助學生輕松掌握電壓測量的理論和技術,并能夠在實際電路中有所應用,對于電氣工程和電子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不可缺少的教材。

測量課件【篇2】

1.替代法測密度.

重點 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難點 分析測量物質(zhì)密度的過程中,測量順序的不同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完成下面習題:

1.天平也可以測體積.若已知物質(zhì)的密度,用天平測出其質(zhì)量,即可利用公式V=m/ρ求出物體的體積.

2.量筒也能測質(zhì)量.若已知物質(zhì)的密度,用量筒測出其體積,即可利用公式m=ρV求出物體的質(zhì)量.

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為ρ的水測一石塊的密度.

①天平平衡時如圖所示,石塊的質(zhì)量m石=67g;

B.把裝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圖放置;

C.把石塊緩緩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進小杯;

D.測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總質(zhì)量m2.

請你指出步驟B的錯誤之處:大杯中的水沒有裝滿,導致用排水法測得的石塊體積偏小.

③用本題中出現(xiàn)過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石塊體積為(m2-m1)/ρ;石塊密度為m石ρ/(m2-m1)(設步驟B中的錯誤已改正).

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測出物質(zhì)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常用水的體積來替代被測物體的體積.而水的體積是用天平先稱出其質(zhì)量后,運用V水=m水/ρ水計算得來,這樣就不需要量筒了.

將一質(zhì)量為158g的金屬塊投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金屬塊完全浸沒,測出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20g.由此可知,金屬塊的體積是20cm3,金屬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1.蠟的密度小于水,放在水中會漂浮,如何測密度小于水的固體體積?

2.對于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的體積又該如何測量?

“飽和溶液法”測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的密度:

像白糖、食鹽這樣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其體積也無法直接用排水法測量,我們可以先用“飽和溶液法”測量出它的體積,進而測量出它的密度.下面,以食鹽為例,介紹一下這種測量方法.

①用天平測量出適量的食鹽的質(zhì)量,記作m1;

②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后加入足量的食鹽,充分攪拌,直至食鹽不再溶解,量筒底有少量食鹽晶體為止,此時量筒中的液體為食鹽的飽和溶液,讀出溶液和剩余食鹽晶體的總體積,記作V1;

③把測量好的食鹽加入量筒中,讀出此時溶液和食鹽的總體積,記作V2,則食鹽的體積為V=V2-V1;

④食鹽的密度ρ=m1/(V2-V1).

①用天平先稱出它的質(zhì)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將磚塊用細線吊著沒入量筒里的水中,讓它充分吸水;

③待磚塊吸足水后,通過增、減水量,使量筒內(nèi)的水面與某個整數(shù)刻度線相齊,記下這個數(shù)值V1(如圖a所示);

④把磚塊從量筒中提出水面滴干后,再觀察此時量筒中剩余的水量V2(如圖b所示);

⑤那么,磚塊的體積V=V1-V2;

⑥求得磚塊的實際體積,再根據(jù)測得的磚塊的質(zhì)量,就可計算出磚塊的密度ρ=m/(V1-V2).

密度比水大的物質(zhì)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密度比水小的物質(zhì)可采用“壓入法”或“沉錘法”,吸水物質(zhì)體積可采用排水法,或先讓物體吸足夠的水(前提是吸水后物體自身體積不發(fā)生變化)再采取“溢杯法”測體積.

1.不用量筒,只用天平,如何稱出5毫升的水銀來?

解:水銀的密度是13.6g/cm3,5毫升水銀質(zhì)量為5×13.6g=68g.用天平稱68g水銀即可.

2.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來?

解:100g酒精體積V=m/ρ=100g/(0.8g/cm3)=3125px3=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酒精即可.

3.某班同學收集到一塊火山巖(質(zhì)地疏松、吸水性強)標本,他們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粗繩測火山巖的密度時,出現(xiàn)不規(guī)范操作:

(1)用粗繩扎住這塊火山巖,浸沒在量筒的水中測它的體積.

(2)測量過程中觀察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均與液面邊緣相平.

(3)測火山巖體積時發(fā)現(xiàn)火山巖吸水性很強.

(4)測完火山巖體積后,將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盤中稱量.

上述有些操作會造成測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測量值偏小的步驟(1)(3)(填序號).

分析:本題所測的石塊——火山巖,與平常的石塊不同,火山巖質(zhì)地疏松,吸水性強,在用排水法測它的體積時 易造成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

①對質(zhì)量測量的偏差.先放入水中測體積后,火山巖吸收了較多的水,再測質(zhì)量時,火山巖的質(zhì)量測量值比真實值大;

②體積測量偏差.當干的火山巖放入水中后吸收了較多水,使得量筒中的水變少,示數(shù)增加的值偏少,測量得到的火山巖體積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小.

就上述實驗設計出現(xiàn)的問題,請你提出改進意見并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法:

①不應該用粗繩,因為選用粗繩也要考慮它的體積,會對標本體積測量產(chǎn)生誤差,導致標本體積偏大;

②在任何時候讀數(shù)都是讀水的凹液面,而不是液面邊緣,讀液面邊緣會導致標本體積偏大;

③礦石吸水性強,水被吸到礦石中后導致讀數(shù)體積比實際體積偏小;

④由于礦石吸水,立即稱量導致質(zhì)量偏大.

改進方法(僅供參考):

①用天平測出火山巖的質(zhì)量m;

②先用細線系住火山巖放入水中浸泡至不再吸水為止(達到飽和狀態(tài)),再用排水法測出其體積V;

③用密度計算公式ρ=m/V計算密度.

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液體體積和測小塊不規(guī)則固體的體積,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diào)節(jié)和使用,能較熟練地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在探究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的過程中,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的科學方法,體會占據(jù)空間等量替代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通過了解密度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科學技術與社會緊密結合,使科學技術應用于社會、服務社會。

1、【學情預設】: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測ρ就先測m和V再算出。方法如下:用天平測質(zhì)量,用刻度尺測長度,進而算出體積,密度可得。

教師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要測量這個鐵塊的密度,需要測量哪些量?怎樣測量?

【設計意圖】:回顧密度的概念,圍繞問題進行思考、討論,體現(xiàn)物理從生活中來。

2、【學情預設】:不能,體積的測量不可以,如何測量體積呢?引入量筒。

出示任意形狀的小石塊和裝在杯中的鹽水,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和鹽水的密度呢?

(一)、量筒的使用:

1、【學情預設】:學生觀察本組量筒回答問題:(1)單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為1 ml(3)正確讀數(shù):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shù)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凹液面底部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觀察量筒回答課本第117頁想想做做中的問題,使用方法歸納量筒測量液體密度的使用方法。

【設計意圖】:進一步熟悉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從實際操作中總結量筒的使用方法。

2、使用方法:

(1)、如何測固體(石塊)體積的方法(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一塊總結使用量筒測固體的方法)

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guī)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nèi)的固體的體積??刹捎谩耙绫ā睖y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nèi),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xiàn)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shù)據(jù),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4)【學情預設】:學生理解使用量筒測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用畫圖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①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②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設計意圖】:圖形可以使學生有一直觀的感覺,便于學生理解。

(二)分組實驗:

【學情預設】:分組討論塑料塊、鹽水質(zhì)量和體積的測量方法,選擇實驗器材,將本組設計的測量方法的原理圖按操作步驟的順序,重點是鹽水質(zhì)量的測量方法,寫(畫)在練習本上。最后結論進行討論。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重點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jù)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diào)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zhì)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 ,它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zhì)密度相同。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設計測量小石塊、鹽水密度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4、總結實驗過程、實驗方法實驗中注意的事項。

【設計意圖】:評估交流,提出新問題,教師注重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在這種完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視野更開闊。

1、以下是某同學測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實驗步驟:

2、實驗室中有下列四種量筒,分別標有最大測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較準確地量出100g密度為0.8×103kg/ m3的酒精,則應選的量筒是( B )

A、500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l,2 ml

3、學習質(zhì)量和密度的后,小軻同學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實驗課題:(1)測量牛奶的密度(2)鑒別看上去像是純金的戒指(3)測定一捆銅導線的長度(4)鑒別銅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5)用天平稱出一堆大頭針數(shù)目,你認為能夠完成的實驗是( D )

A、(1)(2) B、(1)(2)(4) C、(1)(2)(4)(5) D、(1)(2)(3)(4)(5)

4、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DCBA )

【設計意圖】:從實驗原理、儀器使用、實驗步驟安排、記錄數(shù)據(jù)到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果對學生進行全面實驗能力的訓練。會對不同的物質(zhì)選擇合適的測量的方法及儀器。

然后,讓學生自己小節(jié)本節(jié)課的知識,并談談自己的收獲。

測量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周長的含義,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哪里?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請學生來描一描。

3、如果現(xiàn)在老師在三角形的里面填上幾條線,它的周長改變了嗎?

4、周長——圍成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圍成三角形的邊有沒有變?還是幾條?(3條)

1、老師想請同學們算一算這兩個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現(xiàn)在你能算出它們的周長了嗎?

(4)交流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p66第3題。一個長方形操場,長55米,寬35米。小華沿著操場的邊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p66第4題。用一根線正好圍成了一個邊長是8厘米的正方形。這根線長多少厘米?

1、p66第5題。下面3張書簽的周圍圍上了金線,先估計一下哪張書簽用的金線最長,再想辦法量出每張書簽大約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線。

1、p67第6題。拿出自己的長方形紙,和你的同桌合作拼一拼,算一算。

不同的拼法,得到的圖形的周長也不一樣。

p67第7題。明華小學準備建一個周長是20米的花圃,下面的方格紙上已經(jīng)設計了一個。你能設計出不同的花圃嗎?

(3)如果老師現(xiàn)在要求,要設計成正方形的話,應該怎么設計?

(4)如果要設計成長方形,你有幾種方案?

3、思考題:右圖是由6個邊長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六第2——4題。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單元的綜合練習。教材上練習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逐步拓展,注意練習內(nèi)容的基礎性、應用性和開放性。當然,僅局限于這些練習內(nèi)容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安排了一些補充題,這些補充題,同樣注重了練習內(nèi)容的基礎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測量課件【篇4】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總復習第2課時《百分數(shù)的整理與復習》“百分數(shù)”這一單元主要包括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特別是分數(shù)概念和用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分數(shù)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總復習時,應將復習重點放在百分數(shù)的應用方面,同時要注重與分數(shù)乘除法問題的對比,分析百分數(shù)問題與分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在解題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深化學生對知識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理解,促進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通過總復習,既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可借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百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發(fā)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學們必須熟練掌握本單元的基礎知識,才能輕松地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礎上,經(jīng)歷體驗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過程,引發(fā)學生對百分數(shù)問題的結構特征,解題策略和規(guī)律的深層次思考,克服學生消極接受的惰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知識體系。

本節(jié)課通過獲取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問題,集體交流,小結方法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己對百分數(shù)應用題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知識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數(shù)學教學不應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shù)據(jù)、獲取數(shù)學信息,并從中選取有用的信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生活化”、“數(shù)學化”得到和諧統(tǒng)一。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百分數(shù)單元知識的歸納和整理,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感受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

2、在百分數(shù)知識的遷移與綜合運用中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

3、在百分數(shù)單元復習的過程提升數(shù)學思考。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4、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百分數(shù)的回顧和應用過程,體驗歸納整理、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數(shù)學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及樂學的情感。

重點:

1、掌握百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與分數(shù)、小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2、理解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找準量和率之間的對應關系是教學中的重點。

(一)復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

教師談話:我們上段時間學習的哪些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板書:百分數(shù)的整理與復習)

1、復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

(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斷:“4/5=80%,4/5米=80%米。請同學們說明理由。(分數(shù)既可以表示一個數(shù),也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的比;百分數(shù)只能表示兩個數(shù)的比,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3、復習分數(shù)、小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互相轉(zhuǎn)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先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

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先把百分數(sh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再化簡。

(二)根據(jù)信息,請同學們提出相關的百分數(shù)問題。

老師今年36歲,丁俊同學今年12歲。

問題:

1、老師的歲數(shù)是丁俊同學的百分之幾?

2、丁俊同學的歲數(shù)是老師的百分之幾?

3、老師的歲數(shù)比丁俊同學的大百分之幾?

4、丁俊同學的歲數(shù)比老師的少百分之幾?

(三)復習稍復雜的百分數(shù)應用。

我校男生人數(shù)比女生少10%。

問:

2、已知女生人數(shù)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數(shù)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1、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

2、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

3、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之間的比值叫做利率。

問:什么是利息?如何計算利息?在計算利息時要注意什么?

4、計算:王叔叔買了元國債,定期三年。三年國債的利率為5.4%。由于買國債可以免交5%的利息稅,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稅多少元?到期時,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1、方方說:“書價是30元,書店給打了九折?!泵f:“我付的錢數(shù)是方方所付錢數(shù)的50%?!眻@園說:“我付的錢數(shù)是方方所付錢數(shù)的13”丁丁說:“我付的錢數(shù)是方方所付錢數(shù)的1.5倍?!闭垎査麄兏鞲读硕嗌馘X呢?

2、昨天我們班有2人請假了,大家能計算出昨天我們的出勤率嗎?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哪些收獲?

我們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靈感去創(chuàng)造100%的成功。

意義互化應用找準單位“1”

測量課件【篇5】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13至114頁第2、3、5題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在經(jīng)歷對比中建立知識間聯(lián)系的過程,掌握比和百分數(shù)的相關概念。

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百分數(shù)、比的實際問題,能熟練地解決單位“1”已知或未知情況下的分數(shù)應用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清比、分數(shù)、除法、百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加以區(qū)分和應用。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能根據(jù)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教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完成幾個填空,你會做嗎?(課件出示題目)

(2)請用百分數(shù)表示下列成語:

百戰(zhàn)百勝(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穩(wěn)( )%; 一舉兩得( )%。

教師:同學們真厲害!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比和百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今天復習的內(nèi)容要比上節(jié)課的更復雜一點,你們對今天的學習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在授課開始進行簡單的梳理與復習,并且通過教師語言的激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需求。

(1)課件出示教材第113頁第2題。

教師:上述三個比你會讀嗎?請指出每個比的前項與后項。

教師小結:只要把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個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不能寫成比的一般形式。

教師提問:你能根據(jù)我們剛才所講的知識獨立完成這張表格嗎?

(2)課件出示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三中第3題。

教師:比值大家都會求了,那化簡比呢?我們趕緊來試試(課件出示題目),你們會化簡嗎?

預設: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

教師小結:也就是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zhì)來化簡比。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化簡各類比的方法,一同完成下面這張表格:

【設計意圖】教師重在讓學生經(jīng)歷對比中建立知識間聯(lián)系的過程,通過復習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和區(qū)別比、除法、分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系,理清相關概念,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師:關于比的知識我們復習了這么多,那對于百分數(shù)你又了解多少呢?先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這些百分數(shù)的理解:

①今天全校的出勤率是98%;

②某工廠去年產(chǎn)量為1200臺,今年的產(chǎn)量增加了20%;

③某商場購買落地式電扇比吊扇少50%。

預設:出勤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98%,今年的`產(chǎn)量比去年增加了20%……

教師小結:同學們解釋得非常棒!正確地理解百分數(shù)的含義,能幫助我們順利地解決百分數(shù)的相關問題。

王師傅計劃4天加工零件640個,實際工作效率提高了10%,實際每天加工多少個零件?

教師:計劃每天加工多少個零件咱們知道嗎?不知道怎么求?

學生: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因為王師傅4天加工640個零件,640是工作總量,4天是工作時間。

教師:現(xiàn)在可以求出實際每天加工多少個零件了嗎?(引導學生完成作答)

教師:在解決有關分數(shù)、比和百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時,最關鍵的是找出單位“1”,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xiàn)在降價?,F(xiàn)在售價是多少元?

②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xiàn)在降價20%?,F(xiàn)在售價是多少元?

(4)分別把以上兩個小題的條件和問題對換,引出第113頁第3題的第2、4小題。

③一件襯衣降價后,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

④一件襯衣降價20%后,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

(5)學生獨立完成第113頁第3題的第5小題和第6小題。

⑤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⑥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和這件襯衣的價錢之比是3:2。這條長褲售價是多少元?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問題情境復習百分數(shù)的實際含義,通過改變原題的問題順序,加強對比,有利于學生看到它們在結構、解題思路上的一致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明確解決有關分數(shù)、比和百分數(shù)等實際問題的關鍵,更加清楚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師:小組合作,根據(jù)圖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四個人分別花了多少錢?陳麗比劉玲多花了多少錢?……

教師:假設沒有方方買書的相關信息,能否知道陳麗花的錢是劉玲的幾分之幾?

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歸納總結:

方法一:①先求出總份數(shù);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分別求出幾份是多少。

方法二:①先求出總份數(shù);②求出各部分占總份數(shù)的幾分之幾;③最后按照“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設計意圖】因為第5題是一道開放性很強的題目,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綜合性,所以采取合作學習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學習當中去,補充問題的設計更是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路。

教師:最后同學們趕緊來動動筆,看是否能順利完成這幾個練習。

(2)比90多20%的數(shù)是( );90比( )多20%。

(1)一堆沙子重240噸,一堆石子質(zhì)量的與沙子質(zhì)量的60%相等。這堆石子重多少噸?

(2)修路隊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數(shù)與未修的米數(shù)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一半。這段公路長多少米?

全班交流評價,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習題練習,讓學生自主地對本課復習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加深對比和百分數(shù)相關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應用,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測量課件【篇6】

教學目的:

1、探究說明文閱讀的規(guī)律,總結閱讀說明文的技巧;

2、把握說明文的句子關系,掌握析總分的圖示方法;

3、能夠運用析總分法解決說明文閱讀的相關問題;

4、提高說明文閱讀的解題應考能力;

5、培養(yǎng)探究文章奧秘的欲望與能力,培養(yǎng)對祖國語文的熱愛之情。

1、復習課型,總結前一學段說明文學習成果并提高之;

2、教學資源以綜合運用教材資源為主,以換新角度,異向思維,開拓學生思維空間,培養(yǎng)多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3、“引—導—練”一條龍,“探究—領悟—練習”一條龍;

4、本課重點解決析總分法及其應用。

5、本課難點為圖示法;

6、本課為小型課,30分鐘,注意把握時間。

小結近期說明文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究說明文閱讀規(guī)律的欲望;

引出怎樣分析說明文、怎樣解答說明文閱讀題等一系列問題。

(以教師為主,使學生明白:說明文句子關系:總分與并列;句子關系的層級性;句子關系的圖示。板書)

(師生互動,共同探究:注意:2、3句的關系;結合說明方法分析;板書滲透析總分運用于解閱讀題。)

1)、說明方法的分析;

2)、說明要點的概括;

3)、說明角度與方面;

總分與并列,層級要分清;總是分的總,分是總的分。析分須知總,析總須知分;中心在于總,方法在于分。

測量課件【篇7】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zhì)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3)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本節(jié)在學習質(zhì)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zhì)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nèi)水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通過上一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2、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問:要測這鐵塊的密度,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測量?記錄哪些量?怎樣求出鐵塊的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shù)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guī)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nèi)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nèi),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xiàn)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shù)據(jù),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1)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2)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jù)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diào)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zhì)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zhì)密度相同。

1、測量一種物質(zhì)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zhì)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shù)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zhì)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zhì)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10、在調(diào)節(jié)托盤天平指針前,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cè)。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diào)節(jié)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zhì)量大?為什么?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操作過程:(1)在冬天時將塑料袋裝滿雪,記下雪的類型(例如,濕雪、干雪、干粉狀雪等)及室外空氣的溫度;

(2)返回教室內(nèi)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1)將一個圓筒稱重(m1),仔細地裝滿雪,不要使筒內(nèi)留下空隙,再一次將圓筒稱重(m2),m2—m1即測得的雪的質(zhì)量;

(2)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shù)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zhì)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

(1)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2)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測量課件【篇8】

教材分析

時間的概念及應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中都有涉及,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還要進一步建立正確的時間觀,明確事件發(fā)展的快慢程度及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學會動手操作使用鐘表、秒表及正確的讀數(shù)。

教材分析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⒈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動手測量背一首詩歌、聽一段音樂,測量一本書的長度、用天平測量鐵塊的質(zhì)量所用的時間,練習使用鐘表、秒表。用實驗數(shù)據(jù)和具體事例來分析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含義,并及時適時地復習長度的測量、質(zhì)量的測量的有關知識。

⒉可采用學生實驗及具體事例的分析、歸納、總結的啟發(fā)式教學。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共安排1 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⒈了解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⒉了解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⒊介紹測量時間的工具。

㈡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

㈢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先地位”等實例介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及對科學知識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⒈教學重點:時間的含義、時間的單位與換算

⒉教學難點 :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含義。

三、教具準備

錄音機、天平、鐵塊、作息時間表、鐘、表、自制時鐘示教板,學生每桌準備:刻度尺、鐘表、秒表。

四、教學過程

㈠時間

⒈學生實驗:讓四位學生先后背同一首詩歌,進行競賽,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背一首詩歌所用的時間,比較哪個學生背得最快?并記錄最快同學所用的時間及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⒉教師用錄音機放一段音樂,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所用的時間、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⒊每組學生合作用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寬度,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

⒋復習使用天平稱量鐵塊,每組學生練習一次,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及測量所用的時間,將結果填在表內(nèi):

實驗項目 開始時間 結果時間 操作時間 比較快慢

背詩歌

聽音樂

測量書的寬度

天平稱鐵塊質(zhì)量

分析:從表中大家已經(jīng)看到:開始時間、結束時間與操

作時間指的都是時間,但它們所表述的含義不一樣。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指的都是某一時刻,而操作時間是指某一時間間隔。時刻與時間間隔,是我們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讓學生繼續(xù)指出表中數(shù)據(jù)哪些屬于時刻?哪些屬于時間間隔?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分析本節(jié)課是8∶25分—9∶10分,其中8∶25、9∶10(出示時鐘示教板,邊講邊撥好時鐘指針)分別表示上課時間、下課時間,指的都是時刻,而 8∶25—9∶10相差45分鐘,即為時間間隔。

小結:時刻和時間間隔統(tǒng)稱為時間,故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有的是指時刻,有的是指時間間隔,要學會分辨。

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哪些是時刻,哪些是時間間隔。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書的寬度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實驗開始比較早?為什么?哪組實驗結束比較遲?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有了時刻概念,可對(同一時區(qū))事件發(fā)生的前后有了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可以協(xié)調(diào)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通等。

例:一開往杭州的汽車從8∶00出發(fā),開往上海的汽車從8∶40出發(fā),可得出開往杭州的汽車比開往上海的汽車出發(fā)要早。

討論:根據(jù)表中測量鐵塊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投影學生記錄表,問哪組完成得快?能否將這些組操作快慢的.先后次序排出?。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有了時間間隔這個概念,可比較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快慢程度。例:從百米賽跑,甲用13.6秒,乙用13.1秒,丙用12.8秒,我們可以知道哪個同學跑得最快。

㈡時間的單位

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舉例:

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就是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作為測時的標準。

⑵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fā)現(xiàn)日影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就利用日影制定了測量時刻的儀器 日晷儀來作為測量標準。

很久以前人類就以地球?qū)μ栕赞D(zhuǎn)一周的平均時間作為時間單位,稱一天(日),再把天分為小時(簡稱時、分、秒)。

小結:時間的單位:天、小時、分、秒。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1天=24小時,1小時=60分,1分=60秒。

⑶練習單位換算:

1小時= 秒,150分鐘= 秒= 小時= 天

㈢測量時間的工具

要知道時刻和時間間隔的具體數(shù)據(jù),需用工具進行測量。

⑴精確測量時刻的方法天文的方法。

介紹我們平時在廣播、電視中收到的準確的報時,就是我國西安、上海天文臺用天文方法精確測定時刻后報出的,我國的測時和報時在世界上已居領先地位。

⑵日常生活中測定時間的工具有鐘、表、秒表等。

回憶表中數(shù)據(jù)的測定的過程,鐘、表測定實驗開始的時刻及結束的時刻,故鐘、表、指針或讀數(shù)顯示的是時刻,它的準確值達到秒,并由先后的兩次時刻差可求得時間間隔。而秒表只能測定時間間隔,其中機械秒表只能精確到0.1秒。

⑶更精確的計時儀器。

原子鐘誤差在300年內(nèi)不超過1秒,田徑比賽用的電子計時器,準確值可達到0.01秒。

⑷小結

測量課件【篇9】

一、復習內(nèi)容:根據(jù)《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語文學科學業(yè)考試大綱》中關于“寫作”的要求之“寫記敘文,做到內(nèi)容具體充實”、“中心明確,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摯”,聯(lián)系初中人教版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運用“五感”寫景狀物、寫人記事的課文片段,復習如何將記敘文寫得具體充實,更加形象生動。

二、學情分析:本系列設計適用于七、八年級的語文復習課教學,也可作為初中入門階段的感知寫作訓練??v觀近幾年來學生在寫作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語言蒼白,平鋪直敘,內(nèi)容空洞,或者詞不達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癢、無病呻吟,不難看出學生感受的貧乏,體驗的不足。學生往往只注意詞匯的積累,在文章里盲目復現(xiàn)這些詞匯,卻缺乏親身體驗感受、獨自判斷推理、分析綜合、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詞匯的,因為詞匯來源于感覺器官,感覺產(chǎn)生認識,認識生成詞匯。如果可以開發(fā)學生原有的感覺系統(tǒng),進而再深層次的進行多維思維和再生情感的訓練,不愁學生寫不出內(nèi)容具體、富于生機活力的文章。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全方位、多角度觀察感知物、人、事,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培養(yǎng)寫景狀物、寫人記事的能力,提高語言的表達技巧;

3.營造互助互學、互勉互進的學習氛圍,學生更加“樂學”、“趣學”.

1.教學重點:

(1)賞析經(jīng)典片段,形成自我認知,掌握感知方法;

(2)展示習作,互評互改,暢談點滴感受,分享寫作收獲。

2.教學難點:

(1)分析感知物、人與事的異同,并以片段習作的方式鞏固認知、學會靈活運用;

(2)成形訓練中將感知內(nèi)容與立意構思有機聯(lián)系,使行文更自然流暢,達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實現(xiàn)“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五、教學思路:

感知作文復習課的教學理念是:用感覺去理解和詮釋詞匯,而不是用詞匯引導感覺,也就是繼續(xù)鞏固之前所培養(yǎng)的對事物的整體屬性進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這是作文結構中關于“字、詞、句、語言材料”的訓練,作為后面“多維思維能力訓練”和“再生情感能力訓練”這兩個“結構、布局”和“主題”作文結構的奠基石。整個階段擬用六個課時進行復習。而這六個課時的復習分別作如下的教學安排:

第一、二課時:學會感知物,包括“動物”和“靜物”.主要任務是:首先,聯(lián)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認知;其次,在理論指導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親身體驗感受,參照感知提綱,完成課堂片段訓練;第四,學習編寫感知提綱,進行成形訓練;第五,習作展評,互評互改,暢所欲言,形成新的學習收獲。

第三、四課時:學會感知人,通過“整體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語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個方面,學習怎樣刻畫人物。復習的環(huán)節(jié)與前兩個課時一樣,都是從五個方面逐步深入地來訓練。這兩個課時的教學核心是:1.運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讓行為、語言和事件來說明性格。所以完成這兩個課時之后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比較兩種感知在寫作中的異同,因為學生在理論指導下進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有所得,更加促使寫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強,興趣也會受到激發(fā)。

第五、六課時:學會感知事,通過“感知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的全過程”和“感知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過程中的多因多果”這兩個方面,學習如何將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清楚有條理的記敘下來。復習的環(huán)節(jié)與前四個課時一樣,依然是從五個方面逐步深入地來訓練。這兩個課時的教學核心是:1.尋找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潛在原因和結果;2.尋找事情發(fā)生過程中各細節(jié)的潛在原因和結果。這兩個課時的復習,與前面四個課時所學習的內(nèi)容有內(nèi)在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寫作中也離不開對“物”與“人”的感知,如何達到互相滲透、水乳交融的境界,這是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引導,學生自己在寫作訓練里不斷揣摩加以提升的。

六、教學時數(shù):六個課時(根據(jù)學情等實際情況作靈活安排,課時總數(shù)不超過十個)

七、教學準備:

1.第一、二課時:(1)課前搜集初中階段所學課文(可包括文言文)中關于對“實物”感知的課文或片段,并作圈點批注,體會其寫法的妙處。(2)找一株牽?;?,調(diào)動所有感覺器官:眼、鼻、耳、手進行感受,并把感受到的東西如實地記錄在“觀察筆記”上;(3)你上課的學校一定是你很熟悉的地方,請你將學校里里外外全面感受一番,然后盡可能細致的寫在“觀察筆記”上。

2.第三、四課時:(1)課前搜集初中階段所學課文(可包括文言文)中關于對“人物”感知的課文或片段,作圈點批注,掌握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2)觀察感受你的同桌,請把他/她的外形和性格寫在“觀察日記”上;(3)想一想,你的老師是什么性格?請你從他/她的語言、行為、形象中去發(fā)現(xiàn);(4)聯(lián)系前兩個課時所學,對比感知“事物”與“人物”在感知技巧上的異同。

3、第五、六課時:(1)課前搜集初中階段所學課文(可包括文言文)中關于對“事物”感知的課文或片段,作圈點批注,學習怎樣將事情前因后果記敘清楚具體;(2)請你設法尋找一位釣魚者或者擺攤賣東西的人,仔細列出釣魚或賣東西的原因和結果,列得越細越好。

(3)聯(lián)系前四個課時所學,想想感知“事情”的過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融合對“物”與“人”的感知,從中你獲得哪些寫作記敘文的'啟發(fā)。

(一)賞析名篇片段導入:

高爾基的名著《母親》中有這樣一段:

出示燈片一:母親走到街上,嚴寒干燥的空氣緊緊地包圍住她的身體,直透到咽喉,使鼻子發(fā)癢,有一刻工夫她不能呼吸。母親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離她不遠的街角上站著一個戴皮帽的馬車夫……母親這樣想著,又向前走去,滿意地聽腳下的雪發(fā)出清脆的聲音……人們吸著煙,談著話,喝著茶和伏特加。車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聲笑著,一陣陣的煙從頭上飛過。候車室的門開關的時候吱吱地響著,當它被砰的一聲關上的時候,玻璃發(fā)出震動的聲音,煙葉和咸魚的臭味強烈地沖進鼻子。

依次寫了“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四種感覺,把所接觸到的人、物、景都寫活了,很富立體感。

在這簡短的200字左右的一段文章中;依次寫了哪幾種感覺?(學生齊回答)對,依次寫了“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四種感覺,把所接觸到的人、物、景都寫活了,很富立體感。(燈片一第二段的批注此時再做展示)那么在我們初中階段學習的眾多課文中,是不是也有類似運用多種感官寫景狀物的文章呢?(設計意圖:名篇名段導入,同時簡要賞析,有利于與下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我展示搜集的課文片段銜接,并且先給學生作賞析示范,明確感知能力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1.學生上臺展示搜集的名家名文片段,說說如何更好的寫景狀物。(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重溫經(jīng)典,并且在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細節(jié)作圈點批注的同時,欣賞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品味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為下面要掌握的感知理論做好準備,這也符合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學習規(guī)律。)

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教師可以展示一兩段名篇佳作做點評,以作示范或小結。(考慮篇幅,以下略舉《春》之選段為例。)

燈片二:【參考示例】“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春風拂面的溫煦:觸覺感受)。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泥土氣息、草味花香:嗅覺感受)。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鳥鳴、水聲、笛音:聽覺感受)

賞析:作者先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和煦溫柔,再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特有的芬芳,然后以視覺寫鳥兒安巢、牧童吹笛的春風里的溫馨和諧的畫面,最后從聽覺的角度寫春風吹送的和悅的聲音。通過這些描寫,作者將難以捕捉的春風描繪得有形、有聲、有情、有感。寫得生動形象,閱讀時身臨其境。

課后回影:學生推薦最多的 篇章片段是——朱自清《春》、老舍《濟南的冬天》、宗璞《紫藤蘿瀑布》、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等,還有個別學生關注酈道元的《三峽》、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與朱元思書》、柳宗元《小石潭記》等寫景狀物的文言文片段。

2.歸納小結,把握感知的知識鑰匙(設計意圖:掌握感知的方法,對下面學習編寫提綱和片段練習、成形訓練的完成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問1:通過大家對搜集的課文片段的賞析,我們小結一下,感知物的方法有哪些?(學生齊答)這五感如何做到更細致的感受呢?(教師做引導,和學生一起完善以下提綱)

⑸味:A.物的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B.相對的味道(澀—滑、淡—濃)

提問2:是不是只有全方位調(diào)動感官才能感知物?還有沒有其他的感知方法?(保留思考引入下個環(huán)節(jié))

1.小組交流:交流你所感受到的牽?;ㄅc教學樓的“觀察筆記”,互相補充,推薦展示,交流感知心得。(設計意圖:有了課前對事物的自我感知做準備,輔以上述理論規(guī)則的指導,加強對“感知格”的理解,并且在小組交流中互相學習,揚長避短,補充修改不足。)

2.閱讀經(jīng)典例文《牽?;ā放c《教學樓》,說說你所感受到的“牽?;ā焙汀敖虒W樓”與例文有何異同?(設計意圖:借鑒例文,在討論評價中,找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優(yōu)勢,取長補短,增強寫作的信心。同時為下面要進行的課堂感知訓練做好準備。)

提問3:從以上筆記的交流和對例文的學習,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感知物的方法還有什么呢?請同學們做一下小結。(設計意圖: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學會歸納提煉。)

提問4:大家想想,這種感知的方法適合于感知什么對象時運用?請簡要闡述。(很多學生聯(lián)系例文《教學樓》都會想到“建筑物”之類,不過應盡可能打破這一局限,只要言之有理,都應予以肯定,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譬如可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綠色蟈蟈》,對昆蟲的感知也可調(diào)動感官全方位感知。)

1.授予新的感知方法:除此以外,對物的感知還可以在前兩者的基礎上以“變換”的方式來進行。(設計意圖:給予理論規(guī)則的指導,再進行感知,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感受時不再茫然無措。)

2.將準備好的一株蘆薈在講臺上展示,請同學們按上述方法進行感受,并把感受結果寫成片段。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出示蘆薈之配樂組圖。(設計意圖:學生有觀察有體驗,才能寫出富于獨特觀感的文章,而且加上多媒體輕音樂的播放,感官訓練也更加全面,借此也可拓展學生的聯(lián)想現(xiàn)象空間。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也在于提醒學生:寫作源于生活,要遵循自己的眼睛和心靈來抒寫真實的心聲。)

3.片段練習后,出示經(jīng)典例文《蘆薈》,對照你寫的片段,看看差距在哪里?請做修改補充,并作簡單評價。(設計意圖:在對照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知的不足或優(yōu)勢,學會客觀評價,養(yǎng)成自覺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出示燈片六:經(jīng)典例文:

我家的蘆薈有48厘米高,莖是隨著葉子的生長而同步生長的,它的葉子很特別,厚厚的,兩邊有排列整齊的刺,用手一摸,并不扎手,形狀象揚子鱷的尾巴。你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剛長出來的葉子淺綠的,時間一長就變成深綠的,然后慢慢的枯黃(換時感受)。把它搬到太陽底下一曬,渾身像染上一層金黃,光彩照人,往陰暗處一放,就像一個灰姑娘,頓時失去神采(換位感受)。我感到孤獨時,就蹲下來靜靜地看著它,它仿佛也一付寂寞可憐的樣子,孤苦無助的看著我。等我高興時,也常常來看它,它的一片片葉子像臂膀一樣張開著,好像在為我歡呼(換情感受)。

4.交流展示片段習作,互相評價。(在自我評價之后進行互評,取長補短,加深對感知方法的理解與掌握。)

個別學生《蘆薈》選文展示:

當我遇到開心事時,我會去看它,為它剪掉一些枯枝敗葉,它會高興地張開翅膀,為我高歌。(吳曉旭)

一條條堅忍不拔的鋼劍,它們的身體挺拔著……萬眾一心,團結一致,把世界染綠了。(陳俊彪)

蘆薈的外形倒是和壁虎蠻像的嗎,那些每隔一厘米的刺就像壁虎的腳(黃澤雯)

就像一個個綠色的精靈……晴天時,它在陽光下享受著日光??;雨天時,它則貪婪地吮吸著甘甜的雨露,好不自在!……它就會垂頭喪氣的,像是離開了水的魚,讓人看了就覺得難受。(李茵)

就像清泉般地涌出來……那一株株蘆薈就像是一堆堆燃燒著的火,是那樣綠,那樣旺。(鄭文妍)

一樣長長的葉片,挺直而青翠?!J薈正張牙舞爪地向我示威,綠幽幽的,使人感到恐懼……也許,事物只因人心而改變,而實際從未變過,以不同的心境去面對相同的事物,自會勾勒出不同的故事。(陳洋洋)

當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時,一株株都向著陽光綻開了一張張笑臉;當天氣陰沉,下雨的時候,蘆薈們都垂頭喪氣的,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四季都是那般青翠,仿佛是一支支翡翠棒兒。(陳程浩)

當我高興時,風中的蘆薈葉像一只只手臂想要擁抱我……蘆薈葉上那點點黑斑如同蘆薈的眼淚,替我傷心,聽我傾訴。(李戈)

它彎著腰,長得很有生機……可能是在保護自己,防御別人。仔細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蘆薈的身上有許多小白點,像細胞一樣在游行。(莊林銘)

在一天中,不斷地展現(xiàn)著不同的姿態(tài)……外一層里一層相互圍繞著,似乎是十來個小朋友手牽著手,圍繞著……蘆薈有很好的藥效:清熱去痘,解毒養(yǎng)顏等。這也說明了在你的關心下,植物會以最好的來回報您。……說蘆薈是綠葉之神,確實不為過。(許瑞荃)

清晨的蘆薈像是一位剛剛參加長跑比賽之后的運動員,細長的豬尾巴似的葉片點綴上了點點銀光的汗珠。(林艾嘉)

……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回顧梳理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有何收獲或啟發(fā)?(請一學生代表發(fā)言,老師再作總結)(具體見板書設計)

(六)作業(yè)設計:

在下列兩個選項中各選一種(共兩種),聯(lián)系課堂所學感知方法,作觀察筆記:(設計意圖:為下一個課時學習編寫提綱,成形訓練作觀察感知準備。)

測量課件【篇10】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第1章第1節(jié)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昌樂縣營丘鎮(zhèn)中學 郭安平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會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

(2)知道測量有誤差及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2.過程和方法

體驗日常生活經(jīng)驗、物品。會估測長度和時間。3.情感、態(tài)度

認識計量長度和時間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區(qū)別。

三、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長度的單位、長度、時間的測量方法及誤差。學習難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四、學前準備:

復習:(1)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直接測量速度的工具?(2)由v=s/t,要測量物體的速度,必須要測出什么?

過渡:如何測長度和時間呢?

五、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測量的必要性

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提出問題:你能告訴我他的體溫、身高、質(zhì)量嗎?估計一下談談你的結論,要想得到準確地數(shù)值應該怎么做?引入長度的測量

(二)課內(nèi)探究

一、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第1章第1節(jié)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昌樂縣營丘鎮(zhèn)中學 郭安平

等。

2、為什么引入國際單位制?

3、長度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2)閱讀課文第10頁“小資料”: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及了解“米”的準確定義。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31km=1000m=10m;-11dm=0.1m=10m;-21cm=0.01m=10m;-31mm=0.001m=10m-6-91μ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0m

4、進行估測身邊物體的長度,教師出題。

5、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測量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線、最小分度值;測量時: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學生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測細銅絲的直徑。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上進行測量,圓心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二、時間的測量

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例舉測量時間的工具。

1、單位:秒(s)

小時(h)

分(min)

2、測量工具:停表(秒表)、機械表、電子表、石英鐘

古代:日晷、沙漏

3、介紹停表的使用方法;關鍵是停表的分度值。

4、體會生活現(xiàn)象所用的時間:(1)人心跳一次的時間大約是0.8s(2)人眨一次眼經(jīng)歷的時間大約是0.4s(3)人打一次哈欠經(jīng)歷的時間約是6s

三、誤差

1、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 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2、由于測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絕對準確,測量環(huán)境和測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對結果都有影響,人教版八年級物理

第1章第1節(jié)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昌樂縣營丘鎮(zhèn)中學 郭安平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該發(fā)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本課小結:

請學生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長度

單位

測量工具:刻度尺 單位:1h=60min=3600s 時間

測量工具 產(chǎn)生原因 定義

誤差

與錯誤的區(qū)別

作業(yè):

1.動手動腦:完成課本15頁“動手動腦學物理”T1-3。

2.練習冊相關內(nèi)容。

教學反思:

測量課件【篇11】

【中圖分類號】G373.56【文章標識碼】D【文章編號】1326-358712-0039-01

在進行物質(zhì)密度的計算與測量時,可以根據(jù)公式p=m/V,先確定物體質(zhì)量的大小和體積的大小,質(zhì)量可以用天平進行測量,對于體積的測量,方法很多,還要分液體和固體如果是液體,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進行測量,要是沒有量筒或量杯,可借助與“水”,先把液體裝入某一容器,記下液面的位置,然后再用同一容器裝入體積相同的水,可以根據(jù)水的質(zhì)量和密度算出水的體積,該體積也就是要測液體的體積;如果是固體的體積,形狀規(guī)則的可用刻度尺測量并計算,如果形狀不規(guī)則,也可以借助與“水”,先用量筒或量杯測出一定體積的水,在把固體浸沒在水中,測出總體積,相減就可以求出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了,當然,今后學習了浮力的知識以后,也可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p液gV排,算出液體的密度或者浸沒物體的'體積。

密度是表征物質(zhì)特性的一個重要的物理量。由于密度與壓強、浮力等知識密切相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而密度的測定成為初中物理的重點考試內(nèi)容,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現(xiàn)將測定物質(zhì)密度的幾種方法總結如下。

將密度計放入待測液體中,靜止后,觀察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就是待測液體的密度。

1.測定物體的質(zhì)量M。

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M,或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重力G,計算出物體的質(zhì)量M=G/g。

2.測定物體的體積V。

對于形狀規(guī)則的固體物質(zhì),用刻度尺直接測出有關數(shù)據(jù),計算出其體積V。

對于液體或形狀不規(guī)則又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zhì)借助排水法用量筒或量杯測出其體積V。

對于形狀不規(guī)則且溶于水或與水發(fā)生反應的固體物質(zhì),可借助排油法或排沙法,用量筒或量杯測出其體積V。

3.將已測出的M、V代入密度定義式ρ=M/V。求出物質(zhì)的密度。

1.等體積法。

(1)用天平稱出一定體積水的質(zhì)量M;

(2)用天平稱出相同體積的待測液體的質(zhì)量M;

(3)利用M/ρ=M/ρ液,推出ρ液=ρM/M。

2.等質(zhì)量法。

(1)在天平兩盤中放置同樣的量杯后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

(2)在兩個量杯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水和待測液體,使天平保持平衡。記下兩種液體的體積V和V;

(3)利用ρV=ρV推出ρ=ρV/V。

1.將水和與水不相溶的液體依次從U形管的兩端口注入。

2.待水和待測液體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兩管中液體自由面到兩種液體交界面的高度h和h。根據(jù)連通器的原理,ρgh=ρgh,ρ=ρh/h。

1.水中下沉的固體物質(zhì)的密度測定。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固體物質(zhì)的重力G;

(2)將待測固體物質(zhì)浸沒在水中,注意不接觸容器底或側(cè)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視重G;

(3)由于M=G/g,V=V=F/ρg=G-G/ρg。

所以,待測固體物質(zhì)的密度ρ=M/V=ρG/G-G。

2.水中漂浮的固體物質(zhì)的密度的測定。

(1)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記下體積V;

(2)將待測固體物質(zhì)浸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靜止后,記下體積V則V=V-V;

(3)用細針將待測固體物質(zhì)全部壓入水面下,記下體積V則V=V-V;

(4)由漂浮時F=G,即ρgV=ρgV,得ρ=ρ(V-V)/V-V。

3.測定液體物質(zhì)的密度(適用于密度較小的液體)。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固體物塊的重力G;

(2)將固體物塊浸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塊在水中的視重G;

(3)將固體物塊浸沒在待測液體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塊在待測液體中的視重G,則V=G-G/ρg=G-G/ρg,得出ρ=ρ(G-G)/G-G。

關于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的學習,可以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如果教師不講清楚,學生就會死記“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學生往往會根據(jù)密度的公式p=m/V犯數(shù)學性的錯誤,認為密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這顯然沒有理解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關于“物質(zhì)的屬性”,教師可以先給學生這樣解釋:物質(zhì)有一些性質(zhì),主要是由物質(zhì)的種類決定的,當物質(zhì)種類不同時,這一性質(zhì)一般也不同,這樣的一些性質(zhì)可以稱為物質(zhì)的屬性,例如,物質(zhì)的氣味、味道等,是由物質(zhì)的種類決定的,當物質(zhì)的種類不同時,氣味、味道往往也不同,物質(zhì)有什么樣的氣味、味道,不是由物質(zhì)的質(zhì)量或體積決定的,密度雖然可以用質(zhì)量除以體積求出來,但并不隨質(zhì)量的改變而改變,也不隨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說,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那么質(zhì)量應不應該屬于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呢?教材中指出:“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即對于一個具體的物體本身,它的質(zhì)量是不變的;我們知道,“物體”與“物質(zhì)”的概念不同,對于某種物質(zhì),它的質(zhì)量則是可多可少的,不同的物質(zhì)質(zhì)量完全可以相同,因此,本人認為,質(zhì)量不能理解成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

以上總結了幾種測定密度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必須根據(jù)實際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

測量課件【篇12】

【步履目標】

一、入修自然測量,操作節(jié)制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

二、曉得量具的是非與測量的功能有關,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y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三、火伴之間能互相合作,斗膽勇敢的交流。

【步履豫備】

測量器械(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識表記標幟

【步履入程】

一、導進:將幼兒分成五組,舉行跑步競賽。

師:你們曉得剛才跑了有多遙?有什么法度榜樣曉得呢?(量一量)

二、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良多質(zhì)料,每一組磋議一下選一種質(zhì)料舉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器械以及功能記錄下來交給教員。

三、幼兒第一次考試測驗測量,教師察瞅幼兒的測量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并誘導幼兒與火伴合作。

四、請測量行動措施正誤的兩組幼兒分袂演示,師生評論爭論哪種行動措施測出的功能更切確。教員講授準確的測量行動措施(第一次測量的收場處是第二次測量的起頭,按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準確,也請一位幼兒樹模,教師加以表明。

五、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行動措施是不是準確,舉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功能。

六、請每一組推舉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功能。

七、提出問題,誘發(fā)幼兒思慮:為什么測量的功能不同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者大大年夜)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者小)測患上的次數(shù)越多。

八、游戲:找寶躲。第三次考試測驗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躲所在的標識表記標幟圖,依照圖舉行測量,找到寶躲。

九、收場小結:克期咱們學會了用各種器械舉行測量,還曉得了測量的功能以及量具的大大年夜小、是非有關。除克期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馬糊象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儕歸日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幼師資料《測量課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測量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測量課件教案(精選5篇) 為了教學更有順利,老師會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學生的反應可以反映教學質(zhì)量,老師怎樣做好優(yōu)秀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測量課件教案,本文內(nèi)容僅供您的參考!...
    2023-03-10 閱讀全文
  • 測量的說課稿精選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課堂離不開我們準備的說課稿,為了提升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我們都會選擇提前準備一份有趣的說課稿,提前準備好說課稿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怎么才能寫好一篇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說課稿呢?也許下面的“測量的說課稿精選”正合你意!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一、 教學內(nèi)容義務...
    2023-03-02 閱讀全文
  • 有趣的測量說課稿 有趣的測量 一、說內(nèi)容選擇的依據(jù) 《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樂趣”。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腳步、小棍、...
    2020-01-21 閱讀全文
  •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 有關《觀察與測量活動》課件 一,設計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幼兒對沙石都特別的感興趣,一堆沙石足以讓幼兒興奮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為研究對象,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進行一次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的活動...
    2022-01-21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 有關《溫度測量統(tǒng)計》課件 活動目標 1.知道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溫度計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 2.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記錄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yǎng)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氣溫計、體溫計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水溫...
    2022-02-19 閱讀全文

為了教學更有順利,老師會需要提前準備教案課件,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學生的反應可以反映教學質(zhì)量,老師怎樣做好優(yōu)秀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測量課件教案,本文內(nèi)容僅供您的參考!...

2023-03-10 閱讀全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老師,課堂離不開我們準備的說課稿,為了提升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我們都會選擇提前準備一份有趣的說課稿,提前準備好說課稿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怎么才能寫好一篇優(yōu)質(zhì)的幼兒園說課稿呢?也許下面的“測量的說課稿精選”正合你意!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一、 教學內(nèi)容義務...

2023-03-02 閱讀全文

有趣的測量 一、說內(nèi)容選擇的依據(jù) 《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樂趣”。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腳步、小棍、...

2020-01-21 閱讀全文

一,設計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幼兒對沙石都特別的感興趣,一堆沙石足以讓幼兒興奮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為研究對象,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進行一次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的活動...

2022-01-2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知道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溫度計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 2.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記錄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yǎng)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 氣溫計、體溫計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水溫...

2022-02-19 閱讀全文
好看的午夜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婷婷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六月天| 久久按摩中出| 亚洲狼人伊人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大片中文字幕| 天天操网| 中文字幕日本+欧美| 69九九热精品| 日韩激情二区| 成人Av无码| 丁香女成人免费看片| 免费看成人AV| 综合五月天堂| 熟妇斩久久| 一级熟妇黄色| 天堂Av在线无码一区| 国产一区玖玖爱| 启东市| 丁香五月231| 少妇_二三区|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国产女同久久久久69|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日韩免费精品中文字母|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欧美成人福利| 日朝AV无码| 在线看日韩黄片| 亚洲一本大道av久在线播放|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免费成人导航|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色密| 亚洲天堂AV四区| 中文字幕av第一页| 超碰九九| 久久精品综合二| 欧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日韩无码变态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