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
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欄目推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
作品正是一部讓人愛不釋手的好書,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如何在作品讀后感中體現自己的真實情感呢?有請駐留一會,閱讀小編為你整理的最新《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站!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是臺灣的張德芬女士,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把它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并沒有其他的想法。后來我發(fā)現它不僅僅觸動了我的心靈,同時也使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是需要自己去體會、去實踐的。
這本書以一位女孩和一位先知老人的對話,講述了現代人對于追求“真我”的意義。這也是一本讀起來很安靜的書,能讓人感受到靜心閱讀的興趣.小說的開始,女主人公若菱問老人一個問題:為什么現代人的追求越來越多,而快樂的人卻越來越少?就此引出了“小我”和“真我”的概念。在這個社會里,每個人都在追求金錢、事業(yè)、親情、愛情、友情等等的東西,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作者總結的五個詞:愛、喜悅、和平。其實我們內在的“真我”就是在追求這五個字,而我們總是被“小我”牽著鼻子走,有的人在挫折面前抬不起頭,有的人被眼前的既得利益迷惑了雙眼,有的人生活沒有目標就像無頭蒼蠅,有的人因為追求過于遙遠的東西而陷入痛苦。我們好像都在追求快樂,但是我們?yōu)槭裁纯偸遣豢鞓?“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起的,那么一旦外在的物質消失了,快樂也就不復存在了,而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內心的真我所追求的“喜悅”,是不被任何事物所影響的,是對自己的真正的認同。這就是快樂和喜悅的區(qū)別。快樂是需要外在條件來創(chuàng)造的,而喜悅是由真我內心發(fā)出的,比如看到一片透著陽光的綠葉、一個嬰兒的笑容。如何了解真我呢?那需要實現思想與身體的聯結。我們的思想多數在思考未來或過去相關的事情,很少活在當下。
在書中提到“世界上有三件事情:老天的事、我的事、別人的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似簡短的一句話,卻讓我感覺到其中飽含了豐富的意義。女主人公若菱在事業(yè)上遭到好友的背判、婚姻里受到老公的欺騙,她感到憤怒、委屈等很多負面情緒。老人讓她學會“臣服”,因為事情已經發(fā)生了,就是不可改變的,那就只有臣服。而接下來就是該考慮遠離這個好友,還是繼續(xù)做朋友?繼續(xù)維系婚姻,還是解除婚姻?這才是自己事情。書中總結既成的事實就是老天的事。下一步如何處理才是我的事。很多時候都會為老天的事傷腦筋,比如堵車,已經發(fā)生了,就是老天的事了,與其煩燥、生氣,不如戴上耳機聽歌,進而感受自己的呼吸。就像文中老人對若菱的保證: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實不然,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于已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以后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當然,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再次細細咀嚼體會,最后我把小說的結尾老人留下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我一向都是一個自卑的人。
最近看了本書,卻讓我心態(tài)放平了許多,也許不只是這本書的功勞,只是從這本書開始,我有了真正的變化。所幸,真有了質變,我期望這質變能持續(xù)進行下去,讓我變成自我想成為的人。
小時候,有位教師評價我說我學習是“蜻蜓點水”,我一開始不服氣,之后漸漸長大,反省自我,發(fā)現自我真是這樣,所以也經常那這句話警醒自我,不要再“蜻蜓點水”!可是,秉性難移啊……之后我漸漸發(fā)現,我做事總是期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好像我的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鼓勵、贊賞、羨慕之上,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我學習這些知識,只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比如說這次學習園運動,看到別人回答問題都回答的很好,而我能回答出來的都是書上能找到的,找不到答案的腦袋就一團亂,總想著得到教師的鼓勵,所以這之后我總是要先自嘲一番,然后小我萎縮到不行,幸福的學習過程變成了羨慕別人打擊自我的過程。自我有時也忍著不去看別人的精彩答案,可是總避免不了的啊,所以有時痛苦,有時難過……
此刻,這些我都放下了,雖然不明白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但我此刻確實心里很簡便,因為,不管我答得好與壞,完美與否,我都切實的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煉,我期望我能真正的自我肯定自我,不依靠別人的評價,雖然我不聰明,但我在盡力做到勤奮!我想慢慢的,等那些基本知識我都掌握牢固了,我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聯系的。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打擊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這是一本心理小說,小說的故事很俗套,但卻引人入讀??粗@本書的時候,你會發(fā)現有很多自己與主人公同樣的問題,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問題,所以往往讀到這時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還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于是恨不得趕緊讀到重點的地方,一解心頭之憂。
在里面有這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蛟S每個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樣,擁有一個可以指導人生,排憂解難的老人;或許每個人都想像若菱一樣,能一點點認清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或許每個人都愿像若菱一樣,可以有一個特殊而寶貴的經歷。這本書我看的既艱難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個銜接很順暢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艱難的是,里面有好多“專業(yè)的術語”甚至到現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艱難的是,看的時候有點點震動:原來,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個過程。有些時候,我好像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過去和思想都被顛覆了。從書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我們的先天條件,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后天努力,打造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無法改變,我接納,而我能改變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
讀上了好幾遍,對書的內容卻也沒能真正地透徹。
驚喜,竟會碰見這樣一本書,以小說的形式,以白領的角度,以老人的口吻,將生活如此地透明。
我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快樂,自己的人生,卻不知覺地做了生活的傀儡,成了“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重復著的,單調著的生活,早已將我們的尋找淡化,早已將我們格式化,早已將我們迷離了方向。
無意中探知到了這種本質,不知所措,抱怨?抱怨?還是抱怨。我們似乎早已不能用一種平靜的態(tài)度去對待,早已失去了這種淡定。
老人說:“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崩先朔路鹁褪且幻骁R子,映照出了我們所有人這種心態(tài)的不合適。我們總是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衡量、批判他人,探討著別人的不當,生活的不公,卻忽略了自己。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但我們早已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要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痹诂嵥榈募毠?jié)中,天性的純真被蒙塵,踏入社會,我們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外在,物質,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脹,于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占有的漩渦之中,正如若菱所言“活著好累!”,于是我們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于是我們便就只會去追求那些并不代表我們本身的東西了。
放下吧,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次與自己心靈的交流,一次就足矣。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p>
這本書是朋友推介給我的,讀了好幾遍,真的很有感觸,希望你也能真正地去閱讀這本書。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的內容揉和了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許多形而上的內容,無論形式看上去多么簡單生動,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氣消化的書籍。雖然我已經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我知道離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我挺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小說的形式,將這些如此神秘深奧的理論融入到一個故事中,層層解析,讓讀者讀起來不覺得過于枯燥和吃力。這樣的表達形式讓我想起《蘇菲的故事》,每當大家對哲學望而卻步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推薦這本書作為入門。把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實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樣的作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通讀全書,我覺得它就是引領人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命題:我是誰?我想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包括我自己。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用不著思考的問題。
但作者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很多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還告訴我們,我不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實上人們常常把他們混為一談。那么究竟我是誰?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真正的我也許就如宗教里說的人的靈魂,但靈魂又是什么呢,我們也無從知曉。所以作者說,我是誰,我們只能從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應該是充滿了愛、喜悅、平和的感覺的,那為什么我們總是那么不快樂,即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錢、地位、名聲、愛人等等。
作者說,那是因為我們誤認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這些表象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時地審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困惑。
五月的南昌,天氣稍顯悶熱,而自己也是抑郁了半個月,每天地準備考研學習,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上心靈的躁動折磨著自己,效率很低,心情低落。晚飯期間偶然翻開自己的空間記憶,發(fā)現都是陽光正能量的展現,而現在的自己剛好是自己當初不屑的那個人。
晚上十公里的跑步也沒讓自己靜心潛修下來,不自覺剛好看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發(fā)現過去的自己其實也是一種表象,現在的自己卻表現地更加淋漓徹骨,只是負能量場已被占領了主要地位,內肽神經大概快要織成一張網了吧!
而也感激在自己最迷茫無助的時候遇見了這遇見未知的自己。并非是我的生活如此糟糕,更多的是外在的環(huán)境能直接敏銳地刺激到自己,而自己也恰好還帶有了各種有色眼鏡去看待生活中的很多現象。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那種急匆匆地來急匆匆地走,希望完成更多,獲得更多,卻真的忘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些許的休閑散步,留給自己的卻是內疚和自責,然后又加速地往前跑,但還是不知道為什么要跑。
讀完這本書,雖然我也還是沒有知道自己躁動的源頭以及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是從此刻開始,慢慢地給一個精心思考的習慣吧,感悟自己的內心到底想要什么,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從內心深處對待生活中原本就屬于中性的環(huán)境變化。
以前沒讀過類似的書,但是讀過心靈雞湯之類的書,摘抄過一些名言警句,回想起來,在看這些書和摘抄句子的時候,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但是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回歸到當初的自己,沒有什么明顯的改變。說沒有改變似乎還是不太精確,人人都會變的,很多人的改變從某種程度上更多是受環(huán)境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幾乎人人都期望與眾不同,變成理想的自己,可是能夠實現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事面前,很少有機會關照自己內心,冷靜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而是盲目地沉湎在世俗的漩渦中不能自拔,過分在乎他人的看法,追求閑散舒適,不愿直面慘淡的人生,面對困境束手無策,或者采取鴕鳥式的方法躲避,不能勇敢迎接挑戰(zhàn),超越自我,任由環(huán)境將自己變得面目全非,卻又不愿意接受現實,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現抑郁。其實,人真的不需要太多,“廣廈千間,夜眠一榻,良田萬畝,日食三餐”。內心的滿足,才可以帶來平安喜樂。正如本書所講,人生也就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人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要企圖左右別人的事,更不要奢望改變老天的事?;钤诋斚?,不要為過去悔恨,不要為未來擔憂。把人生當成一場修行,遵從自己的內心,多行好事,莫問前程,也許會遇見未知的自己,實現自我價值。
相關推薦
通過觀察其實不難發(fā)現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是學生的一種寫作能力的練習。寫一篇好的作文要突出它的核心要點。如何寫出一篇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繁星》讀后感700字模板”,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課余時間,我閱讀了《繁星春水》,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冰心,她的原名叫謝婉瑩...
古語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讀一些經典書籍作品,而在閱讀作者寫的作品時,腦中不停的會有新的想法,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寫一篇讀書筆記,那么我們該怎么寫好一份讀書筆記呢?為此,的編輯從網絡上精心整理了《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筆記》,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
相信大家都被要求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對我們身心有很大的益處,想要寫好作文,必定離不開多看、多寫。作文究竟怎么樣寫才能將它寫好呢?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有關讀后感年級暑假讀后感700字模板6篇,供你參考和使用,請收藏和分享。讀了《水滸傳》后,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
寫作困難正困擾著很多人,現在網絡教育資源豐富,范文一搜隨處可見,參考優(yōu)秀的范文寫作思路會更清晰。從哪些方面來著手寫范文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特別編輯了“小學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