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孩子不合群,爸媽要反思》,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孩子為什么會不合群呢?不少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不合群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以下就來告訴你為什么吧!
一歲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總是喜歡躲在爸媽和爺爺奶奶 身邊,不愿參加同齡小朋友的游戲,對人家給他的新鮮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熬褪悄懽犹?”丁丁爸媽言語中常常透著無奈,但心理專家表示,孩子膽小、不合 群往往是父母引導不善造成的,應該自我反思和糾正。
“家長總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就會使孩子從主動學習變?yōu)楸粍訉W習,從而更加依賴父母。”廣州眾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資深心理咨詢師黃家 良說。一兩歲是孩子學習和模擬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多鼓勵他們去嘗試,而不是禁止、阻撓。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要亂跑,就會編一個被壞人帶走或被可怕動物吃掉的故事,結果老令孩子睡覺做噩夢,害怕外出,以致變得離群、孤單,對其心理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
黃家良說,要鍛煉孩子的膽量,首先要在安全的范圍內適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譬如有的孩子對灶臺上的火感興趣,建議家長拿著他的手慢慢地放在火 上,讓他感覺一下高溫再收回來,隨后問問孩子痛不痛,告訴他離火更近手會更痛,所以不要隨便玩火,等長大了再學用火,這樣既不會讓孩子過于害怕,又能讓他 們了解火的危險性。
其次,要注意親身示范。沒跳過呼啦圈的孩子肯定很緊張,即使看人家跳得高興,自己也不敢嘗試。若是家長先跳給孩子看,再把孩子帶上一起跳,在這個過程中教導他、幫助他,孩子很快就能學會并喜歡上這樣的游戲。
專家提醒,當孩子不愿意與其他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愿意稱呼別的長輩 時,家長不要勉強,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 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不合群不善交往的原因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把電視機當保姆,與玩具、游戲機和小人書等為伴,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擔心與別的孩子一起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有個孩子在日記里寫道:“我沒有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又不讓我和別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養(yǎng)在籠子里的兩只小鸚鵡作為我的伙伴了?!边@樣下去,天長日久,孩子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家庭環(huán)境有重要關系。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fā)展合群性的機會。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父母常過分注意他,拿東西給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群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后,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伙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后被群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fā)展較緩慢。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yǎng)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鉆進“牛角尖”。
另一項使孩子不善于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于嚴肅,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于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心情緊張,不懂得如何配臺馬的動作,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于霸道。在這情形下,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經驗的騎士,便知道應如何放松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怎樣才能坐得穩(wěn),以及怎樣溫和地指揮馬。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應該放松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tài)度與孩子接近。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養(yǎng)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而不應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動進行糾正:
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節(jié)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游戲,當熟悉之后可讓他們自己玩。每次游戲后父母都應比較夸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父母要又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辦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互相信賴,彼此尊重,以培養(yǎng)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對于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有利于培養(yǎng)興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際能力。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伙伴。
寶寶不合群怎么辦
不合群的孩子雖然說不上是什么病,但卻妨礙他們去適應環(huán)境和學習新知識,調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性格孤僻、不愛交往的兒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合群性格?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把電視機當保姆,與玩具、游戲機和小人書等為伴,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擔心與別的孩子一起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有個孩子在日記里寫道:“我沒有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又不讓我和別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養(yǎng)在籠子里的兩只小鸚鵡作為我的伙伴了?!边@樣下去,天長日久,孩子也成了籠中之鳥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家庭環(huán)境有重要關系。
1.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fā)展合群性的機會。
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父母常過分注意他,拿東西給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群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后,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伙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后被群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fā)展較緩慢。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yǎng)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鉆進“牛角尖”。
2.另一項使孩子不善于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于嚴肅。
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于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心情緊張,不懂得如何配臺馬的動作,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于霸道。在這情形下,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經驗的騎士,便知道應如何放松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怎樣才能坐得穩(wěn),以及怎樣溫和地指揮馬。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應該放松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tài)度與孩子接近。不合群的孩子雖然說不上是什么病,但卻妨礙他們去適應環(huán)境和學習新知識,調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性格孤僻、不愛交往的兒童。
采用行為療法矯治孩子的不合群,常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1、強化接受邀請的行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如果父母發(fā)現孩子偶爾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即使是很勉強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父母發(fā)現孩子由接受邀請變?yōu)橹鲃右髤⒓悠渌∨笥训幕顒訒r,要給予強化。這是不合群的孩子向合群轉化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2、強化邀請別人的行為
多為孩子提供交往鍛煉的機會,鼓勵他歡迎主動上門來玩的小朋友,并為孩子們提供交往的環(huán)境、游戲的場所和感興趣的玩具。父母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熱情地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別的孩子。這種邀請別人的行為,一定要反復強化才會鞏固。
克服三種不正確的認識
在對待孩子的交際問題上,父母要努力克服這樣三種不正確的認識:
一是認為交際能力是天生的,無所謂培養(yǎng)不培養(yǎng)。其實,交際作為一種能力,是后天培養(yǎng)逐步形成的,培養(yǎng)的方法主要是實踐。
二是認為能說會道不算本事。與心靈手巧一樣,能說會道也是一種本事。有人對21世紀的人才定了這樣幾個標準:
①能言善辯;
②通文墨;
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④會“小興”,即能即興抒發(fā)感情。
這四個標準中竟有首尾兩個標準涉及到說,可見說在未來社會中的重要性。
三是認為交際要影響孩子的學習。失度的、與不良者交往確實會影響學習,但適度的、與志同道合者、與優(yōu)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有助于促進學習,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際是一種思想、觀點和感情的碰撞,在頻繁的碰撞中,雙方往往可以獲得啟示,獲取靈感,以共同提高。
掃描家長的煩惱
家長甲:我女兒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長乙:我的孩子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
家長丙:我那兒子更出格,在幼兒園里不是招這個,就是惹那個,弄得別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老師還經常找我們家長談話,真是沒面子。
分析
幾位家長的焦慮反映的是幼兒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常見問題:不合群。孩子三歲以后,如果較長時間不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經常獨處、以及被別的小朋友孤立等等,都可以稱為“不合群”。心理學中所講的“不合群”是指兒童在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孤獨、寂寞或懶于交際的一種特殊心態(tài)。孩子如果總是不合群,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zhí)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fā)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因此,引導孩子喜歡交往、順利交往,使他們愿意參加群體活動,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一、不合群的成因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家庭氛圍不良
比如父母關系不和、爭吵不斷,或父母長期不在家,缺少親子交流等。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絕,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
2.養(yǎng)育方式不正確
不良的養(yǎng)育方式包括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幼兒“有求必應”;總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幼兒“虛高”的自我評價;隨意訓斥、打罵幼兒,給幼兒的生活帶來陰影。溺愛和“虛高”的自我評價極易使幼兒形成過分的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倔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品質或習慣,從而使幼兒缺乏交往動機,直至不愿交往?!按蟀粽摺备硬荒芘囵B(yǎng)主動交往的幼兒,相反很可能給幼兒的交往造成終生障礙。
3.交往環(huán)境單一
部分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齡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與其他同伴交往,導致幼兒交往的機會被剝奪。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環(huán)境,就會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會商量,不會謙讓,不會主動爭取朋友,從而直接影響幼兒交往態(tài)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不合群的解決方法
不合群,對于現代城市高樓里、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了。有些家長認為不合群的孩子孤僻、內向、甚至還有攻擊行為,長大以后很難與人合作,因此非常焦慮甚至悲觀。其實,幼兒時期的不合群是完全可以糾正的?,F代幼兒心理學認為,學齡前幼兒正處于個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期對孩子施加正確的引導,使其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開朗樂觀、主動交往的性格雛形。但如果錯過了學齡前這一最佳敏感期的話,很可能會影響以后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與個人能力的正常發(fā)揮。
要培養(yǎng)一個“合群”的、樂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孩子,必須從消除那些造成幼兒不合群的原因入手。
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改善家庭成員間關系
全家人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給孩子一個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環(huán)境。盡量不在孩子跟前過多地暴露父母雙方的分歧甚至爭執(zhí),避免給孩子的心理帶來陰影。
2.轉變養(yǎng)育觀念,改進養(yǎng)育方式
要尊重孩子作為主體的人格和權利,避免包辦代替。家長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擺脫依賴思想;引導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親人,注重親人的感受,防止過分的“自我中心”;家長不必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識地給孩子獨立游戲的機會,讓孩子在獨自游戲中獨立探索、解決問題,逐漸形成堅實的自信心。
3.營造真實的交往環(huán)境
家長應盡可能多地讓孩子與他人交往,讓他們享有接觸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的自由;積極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交往,幫助幼兒分析和解決同伴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孩子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努力結交好朋友,發(fā)展初步的友誼。
三、解決不合群的家庭教育小貼士
1.專門購買培養(yǎng)孩子社會性品質的故事書,借助書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發(fā)孩子的交往興趣。
2.在生活上要早入手,讓孩子盡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擺脫對成人的依賴。
3.培養(yǎng)相關技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幼兒具有從眾心理,喜愛模仿,易崇拜有本領的人。因此,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絕活”,如拼插模型、折紙、剪紙、歌曲、童謠等,就會增強他們對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會交往。比如,讓孩子多參加幼兒園和社區(qū)組織的集體活動。從小生活在同齡人的群體中,孩子們會逐步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相處。家長還可以利用生日或節(jié)日,主動邀請其他人一起慶祝,增加幼兒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機會。
5.聯(lián)絡老師,在游戲時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當眾講話的能力。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6.通過幼兒園老師,創(chuàng)造優(yōu)勢互補的交往環(huán)境。老師可以把內向、不擅交往的幼兒與外向、善于交往的小朋友分在一組,同伴的示范、影響在孩子發(fā)展過程中意義非凡。要善于利用同伴影響的作用,讓孩子學會交往。
幼兒健康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發(fā)展中的問題,比如不合群,也不是短期就能糾正的。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幼兒告別不合群。
另外要注意不合群和“言語障礙”、“自閉癥”等情況的差別。對于那些用盡辦法不能奏效的孩子,家長應該向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醫(yī)學工作者請教,以便及時給予孩子科學的干預。
孩子上幼兒園后,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合群,不愛與其它的小朋友講話,不愛與其它小朋友一塊玩,對于別的小朋友主動問話也不回答......
豆豆在家是個活潑開朗,愛說愛笑的小姑娘,喜歡跳舞、唱歌??傻搅擞變簣@之后,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悶悶的不愛說話,不去和小朋友玩,總是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01
不合群的類型及原因
孩子上幼兒園不合群,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哦,孩子不合群表現類型及原因主要是這三個類型:
孩子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
形成原因:這樣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弱,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往。大多數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不善交際,孩子很少與外界接觸或者父母經常制止孩子與其他人接觸。
孩子在家很活躍,在幼兒園卻沉默形成原因:這種孩子在家經常聽到父母的贊揚,而到了幼兒園,老師要面對很多小朋友,孩子得不到關注和表揚,適應不了集體生活,或者感覺自己不如其他人而喪失了自信心,習慣退縮。
孩子愛哭鬧、脾氣壞,與其他小朋友不合
形成原因:孩子在家被大人溺愛,要成嬌慣蠻橫的個性,做事隨心所欲,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到幼兒園之后繼續(xù)隨心所欲,導致與其他孩子不和,不受歡迎,沒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最終成為不合群的孤獨者。
02
聰明的媽媽這樣引導
觀察孩子的同學
放學接孩子時,故意多讓孩子在幼兒園玩一會,密切注意一個或幾個看起來容易接近,孩子又不反感的小朋友。
了解孩子的想法
在回家路上,和孩子輕松地聊一聊那幾個小朋友,如“你的班上有沒有一個長長頭發(fā)的小女孩呀?她叫什么名字呀?”在這時體察孩子的需求,看看他究竟是不想社交,還是想社交不知道方法。如果是前者,則需要逐步了解孩子究竟為什么不愿意社交;如果是后者,家長則可以告訴寶貝如何說、如何做。
解鎖社交新方法
如果孩子愿意社交,但不知道方法,家長可以根據情況每天告訴孩子一個社交的小妙招,比如打招呼,或教孩子一個小游戲、請求一起玩等,慢慢打開孩子的社交圈子。
制造社交的環(huán)境
家長們可以組成“親子游小組”,讓孩子們在有媽媽的情況下自由玩耍,這樣孩子就可以卸下防備,盡情地去和其他寶貝一起玩耍了。等寶貝和其他孩子玩熟了,這些小朋友就成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種子朋友”,這樣就會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及時與老師溝通
孩子在家中和幼兒園的表現不一致,歸根結底是家庭和幼兒園的環(huán)境差異較大造成的。因此,家長需要多和老師溝通寶貝的情況,并盡量營造“家校一致”的規(guī)則和環(huán)境,這樣也有利于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孩子不合群,爸媽要反思》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經常看到有留言的媽媽說:“我覺得孩子外向活潑更有利于成長,孩子內向靦腆要培養(yǎng)自信。” 還有的媽媽說:“我其實是抱著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小朋友的目的參加各種的活動的,我家孩子比較內向不合群,至于能學到什么我...
導讀:不合群的孩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表現為愛哭鬧、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 大量調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
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卻存在著各種問題,例如:膽小.怕事.不和群等。這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也是我們應該解決的。心理學中所講的不合群現象指兒童在同齡人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孤獨....
孩子不合群不善交往的原因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僅脫離周圍的小朋友,而且明顯地影響孩子的進取心,甚至損害身體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氣質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