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工作自我鑒定。
眾所周知,身為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交流與討論,而教育筆記可以幫老師總結教育經(jīng)驗與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教育筆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m.cnsjbj.cn??薦對于2歲大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壞毛病。做父母的為何不能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許他反對你的做法呢?如果這時候你能夠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種表達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會放下你的虛偽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1、允許孩子造反??幼兒到了2~3歲的時候,好像天性促使他們自己做決定,不允許他人的干涉。這正是“造反有理”的時期,爸爸媽媽們既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們做什么。當孩子特別想要自己脫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時,爸爸媽媽應該盡量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在澡盆里玩耍;吃飯時,爸爸媽媽要讓他們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聽從大人的建議外出散步或者回來睡覺的話,也不要用生氣的語言呵斥他們,而要多說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引導他去按照大人的話去做。??2、鼓勵孩子合理的造反行為??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追蹤調查:在2~3歲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較強和幾乎沒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蹤調查他們至青年期的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在反抗性較強的100個孩子中,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作出結論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較堅強,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獨立承擔任務,作出決定。由此可見,孩子的反抗行為并非是一件壞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據(jù)、合情合理,那么這種行為將有益于他以后獨立人格的發(fā)展。3、制止、轉化不合理的反抗行為??孩子的反抗性行為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對于不合理的反抗行為,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而應該引導、轉化,可以采取冷處理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當孩子的行為錯誤時,父母給予否定或者暫時的不理睬,待孩子冷靜之后再說服引導;也可以采取漠視法或者用其他的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識到,無理的反抗行為是無效的、錯誤的。??總之,造反、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免加劇逆反心理。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放學了,我們班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向校門口走去。校門口的家長也都急切地向園內(nèi)張望著,“老師,張怡寧走不動了?!蔽乙换仡^發(fā)現(xiàn)張怡寧此刻正拖拉著鞋向前挪著,我問:“怎么了?”她說:“鞋扣開了”我說:“趕快扣上吧”她看著我不說話,我趕緊跑過去幫她扣上了鞋扣。下午來園后,孩子們展開了區(qū)域活動,她又挪到了我面前,什么也不說,把腳直接伸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還是鞋扣開了。這一次我忍住了,先不出手,這正是鍛煉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因為這個扣一套就行,并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于是我說:“你自己試試,看能不能扣上?!彼局粍诱f:“我不會?!蔽夷托牡恼f:“你不試怎么會知道自己會不會呢?你慢慢來試試?!彼€是不動
,我決定不理她了。我和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區(qū)域活動,就這樣過了好一陣子。她發(fā)現(xiàn)我并不再關注她了,無可奈何地彎下了腰,試著套上那個扣,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折騰,終于套上了。她大聲地告訴我說:“老師我會扣鞋扣了?!蔽彝瑯哟舐暠頁P了她:“你真是個聰明的好孩子!”看著她的笑,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
是的,我們誰也代替不了孩子們的長大,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有義務幫助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學會獨立,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新學期的省編教材主題一就是“我愛我家”。這天,我看到一節(jié)教育活動是“大力士爸爸”。故事中,爸爸無所不能,陪著小朋友做許多有趣的事情。隨后,我問孩子們,“平時在家,你都和爸爸做過哪些有趣的事?”問題剛問完,孩子們的小手紛紛高高舉起“老師,我和爸爸在家做游戲,還玩球”“老師,爸爸也把我抱得很高很高”“老師……”再看向千皓時,只見他看了看周圍小朋友高高舉起的手,仔細聽著每個小朋友的回答。僅僅是個四歲的孩子??!父母離異的他從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媽媽、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加上媽媽平時在照顧大女兒,每天都是年邁的老人來接孩子。本來就內(nèi)向的千皓變得話越來越少。
第二天,又恰逢另一個活動,“給爸爸畫頭發(fā)”在講過各種發(fā)型之后,我?guī)秃⒆觽兓貞涀约喊职值念^發(fā)。孩子們都能較為清晰的說出自己爸爸的發(fā)型。都拿起畫筆開始畫了起來。只見千皓看看左邊的小朋友又轉向右邊的小朋友,拿起筆卻遲遲不動。我走過去,“千皓,媽媽給你買的油畫棒的顏色真多,我們一起來畫個媽媽吧,想想媽媽的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沒想到,他卻說“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樣子的頭發(fā),我也想畫爸爸的頭發(fā)……”說著,聲音越來越協(xié)…
初為人母的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孩子對于爸爸的渴望是如此的強烈。孩子,我好想幫助你!幫你少受傷害,幫你養(yǎng)成好的性格,幫你正常成長??墒?,我的力量好小,好校
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到個體。作為老師,不會忽略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在此,謹以個人的力量呼吁社會,呼吁各位年輕的父母,讓每個年幼的孩子少一點傷害,多一點內(nèi)心的關愛!
我們班有個叫馬**的孩子,他長的小小的、瘦瘦的,看上去比同齡孩子小了許多,這可與其名字太不相符了。最令人頭疼的是他的吃飯問題。我從沒見過像他一樣如此挑食的孩子——不吃肉,不吃雞蛋,菜也很少吃。每次吃飯前,馬**總是先對著小碗審視半天,哪怕里面有一小點肉末兒,他也會皺著眉將碗推到一邊。我只好將肉末一點點地挑出,哄著、勸著馬**吃完那小半碗飯,但這畢竟不是常法兒,應想辦法解決馬**的偏食問題才是。為此,我特意約他的父母進行了長談。馬**的媽媽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從他那兒我了解到了馬**偏食的根本原因。原來,馬**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人對孩子寵愛有加,馬**想吃什么便給他買什么,不想吃的一口也不會讓他吃,加之爺爺自身偏食現(xiàn)象也較嚴重,受其影響,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三年多來,馬瑞華幾乎沒吃過肉,所吃過的雞蛋也是有數(shù)的。臨走時,馬**的媽媽說;“就孩子的偏食問題,我們與馬**的爺爺奶奶交流過好多次,說深了吧,怕老人不高興;說淺了吧,起不到什么作用。還希望你們老師能多費心,在教育馬**的同時,也一塊兒做做他爺爺?shù)墓ぷ?,否則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偏食問題的?!眴栴}的癥結既已找到,我們便要付諸行動來著手解決了。首先,我們利用接送時間與馬**的爺爺進行了幾次交流,讓他了解到了家庭環(huán)境及家人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每位家庭成員都應努力為孩子做出積極的表率。終于,他的爺爺表示要首先糾正自己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并愿意協(xié)助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其次,我利用吃飯時間向孩子們,特別是向馬**講解膳食平衡的好處。一開始,馬**仍拒絕吃肉、雞蛋及他不愛吃的菜,只干巴巴的啃點饅頭、花卷或吃點白米飯。慢慢的,在我們的鼓勵下,他能嘗試著吃點菜了。一天中午,孩子們吃的是香噴噴的肉卷兒,看到小朋友們都吃得那么香,馬**非常眼饞,但看著肉卷兒,他又面帶難色,遲遲不肯拿起來吃。最終,在我們的鼓勵下,他終于慢慢的、慢慢的將肉卷兒放到了嘴邊,一口,又是一口,在我們贊許的目光中,他竟吃了半塊。吃完飯后,我故意逗他:“馬**,肉卷兒好吃嗎?”他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好吃?!奔议L得知此事后非常高興,特別是馬**的爺爺。他自責地說:“原來孩子不是不吃肉啊,都怪我沒給孩子做好表率!”可能在別人看來,馬**的這點進步算不了什么,但對我們及其家人來說卻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愛的馬**能真正壯起來!
老師,孩子喜歡你
又到小班入園的時候了,孩子們牽著大人的手陸續(xù)來到幼兒園,并且在大人的引導下,他們都很有禮貌的與我打招呼。這時一個哭叫聲從園門口傳來,與現(xiàn)在的氣氛很不協(xié)調,我急忙走過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在與他奶奶拉扯著,他奶奶看見我走過來,急忙說:“老師來了,快問老師好,”可那小男孩嘟著嘴什么也不說。我趕緊說:“好了,跟老師進來吧?!闭f著我用手去拉他得手,冷不防他用手很快地抓了我一下,我的手上立刻出現(xiàn)了兩道紅紅的手印。他奶奶急忙道歉說:“老師,真不好意思,這孩子從小就這樣,不認識的人去碰他,他都會這樣?!蔽亿s緊說:“不要緊,過會兒就好了,”接著,他奶奶告訴了我他的特殊情況。原來他爸爸有智障,媽媽忍受不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走了,這孩子從小跟奶奶長,很少與人溝通,只有有生人靠近他就認為對他有害,處于自衛(wèi),就動手抓人。了解了他得情況,我和他奶奶連哄帶勸,把他帶進幼兒園。這時,其他的家長都走了,我給他拿了個小凳子讓他坐下,問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懷有敵意的看著我不說,“叫張志,”他奶奶急忙說。我說:“張志小朋友,你看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奶奶都走了,你也和奶奶再見好不好?”我以為他會不讓,沒想到他點了點頭。奶奶高興地說:“老師,孩子肯留下來了,謝謝你。”看到他奶奶激動地樣子,我能夠想像得到他是多么的無助,我一定要幫他走出自己的圈子,接受大家。
接下來,我用心地去觀察他得一行一動,沒有刻意的去接近他,這樣他就不會感到害怕。由于他得特殊性格,每天都有小朋友告狀,說他抓人,但是,我沒有去批評他,因為,我知道,他有這樣的行為,關鍵是他得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每當小朋友告狀,我會耐心的告訴他:“張志,老師和小朋友都不會傷害你,我們都很喜歡你,想和你玩,你不要抓我們好不好,”并且我還悄悄地告訴其他小朋友,你們先不要去找他玩,因為他還不想跟我們玩。等以后他愿意和我們玩了我們再去找他。我還故意當著他得面,和小朋友們手來手做游戲、唱歌、跳舞,時間長了,讓他感覺到老師和小朋友們不可怕,這樣消除他心里對我們的敵意。慢慢的,他看我們的眼神變了,不再充滿了敵意,而是當他看到我和小朋友手拉手玩時,表現(xiàn)出很羨慕的樣子。我看時候到了,當再做游戲時,我走到他面前微笑著問他:“想不想和我們手拉手做游戲,”他只是點了點頭,我于是拉起他得手來到小朋友中間,高興地說:“張志小朋友愿意和我們玩了,來,我們和他拉起手做游戲,”小朋友們也都高興地拉起手,開心地玩了起來。
從那以后
,他不再一個人坐在那里,而是開開心心的和大家一起玩,也沒有小朋友告他狀了,他奶奶還悄悄地告訴我:“老師,孩子喜歡你,”聽了他奶奶的話,我知道,我對他得教育成功了,他從今以后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挫折也能幫助孩子成長
一天早晨,張志軒小朋友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幼兒園,可是他卻不愿意進來,我感到很奇怪。因為他每天都是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今天是怎么了,我趕緊走過去問:“張志軒,今天怎么了,為什么不愿意進來?”他低著頭不說話,這時他媽媽說:“他從昨天回家就不高興,我問他,他說是老師讓填組成式時,不如張月快,就不愿意上幼兒園了?!甭犃怂麐寢尩脑挘颐靼琢?,原來,昨天在學校4的組成式時,有幾個小朋友也許在家里已經(jīng)學會了,因此他們學的很快,而且在填組成式時,他們很快就填完了。為了鼓勵他們,我給他們貼上標志
為了鍛煉孩子的耐心和定性,我和睢老師組織了一次數(shù)學活動“學寫1”。孩子們在老師的教授下,學會了抓筆、寫字姿勢以及怎樣書寫數(shù)字“1”。見孩子臉上雀躍的表情,我知道孩子對第一次的書寫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于是我接著講明要求:寫字時要坐好、抓好、寫好,同時不能夠講話。誰寫得又快又好,我獎勵他一朵漂亮的笑臉花。
孩子們一聽樂開了懷,都轉過小椅子坐得端端正正,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我不禁打心眼里高興,我快速掃視了全班,就開始發(fā)本子和鉛筆。其實在我的快速中
,我忽略了一個小男孩------毛志遠的表情,他正端正的坐著,可是腦袋是耷拉著的。
一會兒地功夫,在兩位老師的巡視和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寫好了。我輕輕的表揚了完成作業(yè)的孩子們,也讓睢老師帶著他們下去玩一玩,以免影響其他孩子。當我來到毛志遠那時發(fā)現(xiàn),他根本就沒有寫,頓時我很生氣,但還是耐心的抓住他的手,教他寫了三個“1”,我撂下一句:“你快點自己寫吧!”就走了。等我再轉到他那,發(fā)現(xiàn)他的本子上還是三個“1”,我真的很生氣,我又抓住他的手開始寫起來?!芭距距眱纱蟮窝蹨I落在了本子上,原來毛志遠不寫的原因:右手的中指受傷了,根本不能動!我看著那紅腫的中指,心里一疼,心想:他肯定很疼!大人知道嗎?知道怎么不告訴我呢?在我的疑惑中,我蹲下來,摸著他的腦袋輕輕對他說:“老師不知道,很疼吧!我相信毛志遠肯定會寫的,而且還很勇敢,一直都沒有哭,是太疼了才哭的對嗎?”他點點頭。我又緊著問了問原因,原來他是昨天上學時坐在車上,和一輛汽車碰撞了起來。針對這件事,我覺得要和毛志遠家長好好聊一下。
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和毛志遠爺爺交談了一下之后發(fā)現(xiàn)他爺爺居然不知道這件事情。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則用言語鼓勵、安慰毛志遠:小手讓它好好休息,以后有什么事跟老師講,等手好了,我們再來寫好么?對于毛志遠爺爺不知道的事,我沒有多講。只是在后面的幾天里,我每天都和他交流孩子在園的情況,終于有一天當孩子把寫好的1給我時,他爺爺說:“這件事的確是他的疏忽,造成了孩子的不方便!謝謝老師!”真誠的溝通終于幫助了孩子,感動了家長。
從這件事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家長對孩子細致的觀察是多么重要。從體察孩子們的生活細節(jié)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及時解決,為孩子今后的成長提供幫助。同時,通過這件事,我還感受到家園只見的溝通橋梁是由真誠和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心連接起來的
,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再難的家長也能和他成為朋友。并且,在這件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是注意讓孩子吃好、喝好、穿好、不生病,可是對孩子卻缺乏細致、深入的觀察和了解,這是很多家長普通存在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幫助家長、指導家長,巧妙地提示家長,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每年的九月份,伴隨著孩子的哭鬧聲,幼兒園又迎來了一批小班的新生。初次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將要和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在一起生活、學習,孩子或多或少都會不適應,會表現(xiàn)出一種“入園情緒”。
案例一:
心怡是那種讓人一看上去就想保護的小女孩,乖巧、文靜,說話聲音小小的、甜甜的,笑起來臉上還有一對漂亮的小酒窩。從第一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她來上學的架勢,可以看出孩子在家是一家人的心頭肉、小公主。當她環(huán)顧一周,沒有找到熟悉的身影,發(fā)現(xiàn)父母不在身邊后,小家伙開始稀里嘩啦的哭了起來,別看孩子長得文靜,可哭起來那聲音可謂“驚天動地”、“撕心裂肺”。老師連忙走過去,俯下身來,摸摸她的頭,拍拍她的背,孩子就一下子鉆到老師的懷里,一邊哭,嘴里一邊喊:“抱抱心怡,抱抱心怡,我要回家!”看著孩子哭得那小可憐樣,老師把孩子抱起來安撫她的情緒。在老師的安撫下,過了一會兒孩子倒也安靜下來了,可是就在老師打算把她送到其他孩子中間時,小家伙就像一個八爪小章魚一樣,牢牢地掛在了老師身上。老師只要一把她放下,她馬上又開始哭鬧起來,一直跟在老師后面,哭著喊:“老師抱抱!老師抱抱!”
案例分析:
現(xiàn)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陽,被大人寵愛、嬌慣。因此,多數(shù)孩子在家中一直處于核心地位,唯我獨尊,比較任性,平常和別的小朋友交往比較少,她不懂得怎樣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孩子希望老師會像媽媽一樣一對一的圍著她轉,什么事都順著她、依著她。而在幼兒園里,老師要面對班里幾十個孩子,孩子的“絕對核心地位”被改變,所以心理上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會通過哭鬧來發(fā)泄內(nèi)心的恐懼。
案例二:
浩浩是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子,剛入園的他倒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怕生,他這里看看,那里摸摸,說起話來嗲聲嗲氣,“老師”說成“老機”,“小便”說成“小件”,甚至有些話還需要老師反復去揣摩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浩浩不哭不鬧,倒是浩浩的媽媽一直一步三回頭的不舍得離開,反復地跟老師交代孩子在家的情況:浩浩在家什么也不會做,吃飯穿衣都是媽媽包辦,連大小便也是媽媽到點把尿,所以媽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吃不飽,會大小便在身上。果然,浩浩的媽媽剛走沒多久,孩子坐在椅子上就小便了。剛剛安靜下來的班級,又傳出了孩子響亮的哭聲,浩浩無助的哭了……
案例分析:
在家里,由于孩子的年齡小,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喜歡包辦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人操心,以致于有些孩子不會穿脫衣服,不會拿勺吃飯,不會系鞋帶,不會自己上廁所,有時尿床,尿褲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在幼兒園感到特別無助,這也是他們不喜歡上幼兒園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反思:
幼兒剛進入幼兒園,與他交往的對象是陌生的幼兒和教師,他要和他們一起游戲、上課、進餐、休息,于是會感到害怕、孤獨、沒有安全感,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級、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一天的時間都要和爸媽分離,就會對家人產(chǎn)生強烈依戀。另外幼兒在家里很自由,他什么時候吃飯喝水,什么時候休息、玩都可以自己選擇,而在幼兒園,需要上課,有嚴格的作息制度與家里截然不同,加上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所以剛入園的孩子會很不適應一日生活常規(guī)。
作為教師,應積極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寬松、安全的心理和外部環(huán)境,幫助他盡快熟悉老師,適應幼兒園生活。那年輕的父母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幫助自己的孩子盡快度過入園的難關呢?
1、提前熟悉,做好心理準備
幼兒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園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熟悉那里的環(huán)境。這個熟悉過程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去幼兒園陪孩子玩玩。另外,還要帶孩子認識自己班級的老師,這樣可以讓孩子與老師建立一種初步的師生感情。最后,可以讓孩子認識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級環(huán)境,看一看活動室里的玩具、圖書、桌椅等;午睡室里的小床;盥洗室里掛的毛巾……這樣可以激起孩子入園的欲望,消除孩子對幼兒園和教師的陌生感,使孩子入園前對幼兒園就有個美好的印象。
家長平常也要注意,不能跟孩子說“再淘氣就把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之類的話,讓孩子會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懼怕心理,以為幼兒園就是懲罰人的地方。對幼兒要進行正面的入園教育,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好的印象,幼兒教師有很多本領,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做實驗等等。有可能的話,可以請已入園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向孩子介紹幼兒園的情況。
2、放手鍛煉,做好生活自理能力準備
家長應在幼兒入園前一個月或兩個月里,要求孩子按時起床,按時進餐,按時休息,使幼兒生活有規(guī)律、有節(jié)制,與幼兒園的生活習慣一致。特別是有很多孩子在家沒有午休的習慣,所以很多孩子入園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覺。其他小朋友睡覺,他也不能講話,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著小朋友睡醒。我就碰到我很多這樣的孩子,中午睡覺成為他們?nèi)雸@最恐懼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最好就要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作息習慣,這樣孩子適應起來就容易得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自己吃飯,不挑食,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洗手等。
3、開闊環(huán)境,做好人際交往能力準備
在家里,要讓孩子了解和關心家庭成員,培養(yǎng)孩子與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長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到親戚朋友鄰居家作客,培養(yǎng)孩子與其他成人和幼兒交往的能力。初步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掌握簡單常用的禮貌用語,要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要求、感情,學會傾聽別人談話等,教給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巧。
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這非常重要,是孩子入園的基礎。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不會說,不敢說,不僅有尿褲子的,甚至有拉屎在褲子上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這樣對自己沒有信心,而不喜歡上幼兒園。別看幼兒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但是他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自尊心,害怕丟人,害怕被老師和小朋友笑話。
4、重視入園初之體驗,及時肯定與鼓勵
最初入園的前幾天是關鍵時期,如果時間允許,家長可以在園多陪孩子一會兒,幫孩子慢慢適應陌生環(huán)境。老師可趁此機會想辦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別的地方去,家人悄悄離去。離開時,不管孩子哭得多兇,也不能一步三回頭,因為當孩子看出你的猶豫不決時,只能使他哭得更厲害。另外,要讓孩子明白,爸媽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兒園只是因為爸媽要上班,他長大了要跟老師學習本領,所以必須上幼兒園,不能讓孩子有被丟棄的感覺。
家長也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的乳名悄悄地告訴老師,當老師以只有家長才稱呼自己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時,孩子一定會感到親切而熟悉。也可讓幼兒帶一些他在家里特別喜歡的玩具和熟悉的物品,這些都能帶給孩子安全感。
幾天下來,大部分孩子已經(jīng)能初步適應,少數(shù)孩子還有些哭鬧,但已不是較嚴重的。對于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都要做出表揚和鼓勵,同時要幫助孩子樹立天天入園的思想,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愛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上的壞習慣。每天可以和孩子分享“入園”帶來的快樂。雖然孩子初入園,情緒不穩(wěn)定,可一定也有高興、開心的時候呀?;氐郊依?,如果父母每天抽時間和孩子閑聊,多問孩子一些開心的事情,比如:交到好朋友了沒有?開心不開心?讓孩子表演一下剛學會的舞蹈,唱一首入園的兒歌……一起回憶、分享每天的快樂時光,使孩子重新感受“入園”帶來的樂趣,并愉快地向往新一天的快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是“根本之根本”。所以,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幼兒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幼兒這一重要的人生轉折期,我們家長有責任給孩子以信心、力量、勇氣,幫助孩子盡快熟悉和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使孩子順利地度過入園適應期,快樂地進入幼兒園。
與人交往是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需要人們具有善于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是孩子智力發(fā)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他們?nèi)蘸笊婧桶l(fā)展所必備的品質。那么,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學會交往呢?
首先,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要盡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yǎng)他敢說話,愛說話的性格.家庭大事,盡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當從孩子的正當權益和今后發(fā)展考慮,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于孩子樹立信心,大膽而正確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交往的各種滋味,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其次,教給孩子交往的方法。交往能力是孩子與他人,尤其是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交往能力,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者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里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沖在孩子的前頭。然后要教孩子用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請坐”、“您好”“……行嗎?(好嗎?)”“可以嗎?”“你先玩,我后玩”“我們一起玩”“玩具借給你玩”等這些神奇的話,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朋友。
第三,創(chuàng)造機會增加孩子交往能力。安排孩子和不同層次年齡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齡的孩子玩他們可以學會與同伴相溝通和配合的技能;與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動,他們又會變成活動的帶頭人,鍛煉他們怎樣說服下級,取得對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商場,讓孩子試著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在馬路上,讓孩子有禮貌地向別人問路;在家里,讓孩子幫助奶奶洗菜、掃地;坐客時,讓孩子與不同的親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此外,大聲地贊美孩子的積極交往。贊美如同陽光。面對孩子的積極交往行為,我們要充滿激情,毫不吝嗇地大聲贊美。如果能夠加上肢體語言就更棒了:親一親,摸一摸,拍拍肩膀,擁抱一下,豎起大拇指等等,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明白什么行為是對的,并不斷加以鞏固和延續(xù)。
因此,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與人交流的機會,并向孩子傳授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與技能,多鼓勵、激勵孩子,逐步消除孩子交往的恐懼心理。這樣,孩子的交往能力一定能有更大的提高與發(fā)展。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幫助孩子確立“自我”》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師工作自我鑒定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評估自我,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 我認為,幫助幼兒認識自我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游戲時逐漸讓幼兒來分配角色、讓幼兒指導成人怎么玩,讓幼兒認識到自己也可以是“領導者”。...
情緒是孩子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觀事物能否符合自我需要的心理體驗。良好的情緒能成為事業(yè),學習,生活的內(nèi)驅力,不良情緒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產(chǎn)生破壞。自我控制能力,能讓情緒處于理智,健...
一、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壓力的語言環(huán)境 1.微笑,擁抱,和孩子眼對眼的交流,表達你對孩子的愛,接納。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2.在孩子想表達的時候給予鼓勵,沒準備好的時候,不是硬要孩子說。 比如,家里...
游戲中孩子有了交通隱患意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老師教育幼兒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力差、應急反應慢、因此常在游戲中產(chǎn)生散隊,走失的現(xiàn)象。為此在開學初期,我們就開展了“...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8個秘訣 秘訣一:建立一個愛的家庭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能否有效學習與性格關系很大:一個活潑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 曾經(jīng)有個同學和我講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