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取名字要注意什么。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這是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爸媽千萬要注意”,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以下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一、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二、爸爸媽媽又發(fā)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三、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去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
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四、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
五、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有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寶寶說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
六、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yjS21.CoM
七、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八、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媽 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 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根據(jù)科學在育兒知識得知,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 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zhí)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2、父母發(fā)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fā)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么樣呢?
有這樣幾種可能:
(1)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3)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干的事;
(4)學著你的樣子,也發(fā)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fā)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么發(fā)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fā)脾氣 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fā)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fā)了火,發(fā)完 脾氣后,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該怎么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赡艿脑?,發(fā)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 都快忍不住要發(fā)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fā)脾氣后的內(nèi)疚,就放松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教育孩 子一定要有耐心和教育方法。
3、偏心
幾年前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 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后來也在這次災難中 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jīng)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愿回家認親,和家人足 足分離了三十二年。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 影。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fā)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xiàn)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后離家生活多 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 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父母教育孩子絕不能有這樣的行為,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多學習育兒知識,用科學的 方法教育孩子。
4、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xiàn)時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yè),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么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xiàn),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shù),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 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yǎng)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后,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 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shù)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愿;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xiàn),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xiàn)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xiàn)。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 發(fā)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tài)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媽 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 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
以沒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 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后向寶寶說明自己現(xiàn)在確實沒有空,并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好問是孩子好奇 心的表現(xiàn),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于思考,愛動手,求知欲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jīng)常為提出問題而自 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 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禮貌,或太 精于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fā)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 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 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并 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系,要尊重孩子根據(jù)雙方意愿和喜 好進行自由選擇。
7、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 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源自于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但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孩子也 是一樣。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yōu)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 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夸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 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yōu)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作為家長,不能只 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要把 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xù)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
8、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
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相信大家應該有所領悟了吧!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 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現(xiàn)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是危險潛伏的時候,很多時候,是爸媽們的無知和不小心,讓孩子受到傷害。您看看家里,熱水袋、空調(diào)、過厚的衣物都可能成為“危險源頭”。
你知道在冬天應該怎么保護、照顧孩子嗎?
一、別讓孩子常舔嘴唇,以防小紅嘴
冬季干燥,孩子嘴唇干裂,這時候孩子總是認為用舌頭去舔會讓嘴唇濕潤一些,但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水分蒸發(fā)完會使嘴唇更干燥。久而久之就會是孩子變成小紅嘴。
小貼士:
1.在寒冷的冬季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嘴唇干燥,要及時制止孩子舔嘴唇的壞習慣。
2.在給孩子準備潤唇膏的時候。最好準備無香精,無色素的天然潤唇膏。
二、避免穿衣過多,“有一種冷,叫你覺得孩子冷”
一大波冷空氣襲來,這時候做為家長經(jīng)常會盲目地給孩子里三層外三層的套上棉衣棉褲,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冬季保暖固然沒錯,但是適量適度最關鍵,穿衣 過多過厚,熱量過大,會使皮膚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流增多,從而增加了散熱,反而使孩子降低了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小貼士:
1.要先合理確定孩子是否需要增添衣物,可以先摸摸孩子的手腳,如果孩子的手腳溫暖而不出汗,說明孩子的體表溫度適宜;如果孩子的小臉通紅或脊背出汗,則說明衣物過厚或過多,這時就可以適當減少衣物;但如果孩子的手腳冰涼,則說明孩子感到寒冷,需要及時增加衣物。
2.棉質(zhì)衣物還是最好的選擇。毛料雖然保暖,卻會刺激孩子的肌膚、造成孩子不適;假如真要選毛料,也只能作為外衣,孩子的貼身衣物,純棉材質(zhì)還是不二之選。
三、不要讓孩子在開暖氣的車內(nèi)睡覺
冬季嚴寒,車內(nèi)溫度較低,我們經(jīng)常要在車內(nèi)開暖氣來讓孩子取暖,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切記不要讓孩子在開著暖氣的車內(nèi)睡覺,因為在車子里開暖氣, 車內(nèi)空氣內(nèi)循環(huán),導致不能及時補充新鮮空氣,就很容易堆積發(fā)動機排除的一氧化碳,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使人一氧化碳中毒,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小貼士:
1.長時間開啟暖氣需適當換氣,以保證新鮮空氣流通,這是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
2.暖氣溫度不宜過高,不要直吹孩子面部;對于家長來說,冬季開車時溫度過高容易造成困倦從而引發(fā)事故。
四、御寒被子不要一味追求“厚重”
作為家長,要合理為孩子選擇御寒被褥,不要一味追求“厚重”,冬天棉被蓋太沉,會使孩子有壓迫感,無法睡得香甜。
冬天開窗少,室內(nèi)氧氣含量相對少,厚棉被壓在胸口會造成輕微的缺氧,并且厚棉被灰塵多,透氣性差,孩子的抵抗力差,肺部發(fā)育還不成熟,容易引起其它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的產(chǎn)生。并且,太厚重的被子也會容易使孩子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受到風寒。
小貼士:
1.在選擇被褥時最好選擇具有高保暖性和良好的彈性的羊毛被或羽絨被。
2.及時在陽光好的天氣下曬被子,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有效殺滅被子中的螨蟲和細菌,給孩子溫暖安心的保障。
五、不要選擇“電極式”熱水袋
充電式熱水袋逐漸取代灌水式熱水袋,充電式熱水袋根據(jù)發(fā)熱原理不同分為“電極式”熱水袋和“電熱絲式”熱水袋,做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取暖熱水袋的時候,也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電極式”熱水袋因為電極和液體接觸,容易發(fā)生短路或者爆炸,“電熱絲式熱水袋”的安全性相對較高作為家有一寶的爸爸媽媽,應該盡量為孩子選取安全系數(shù)較高的“電熱絲式”熱水袋,從根源上保障孩子的安全。
小貼士:
1.在購買是可以用手輕捏一下來分辯,如果里面有明顯的弧形圈裝置,就是“電熱式”熱水袋,如果捏到兩截硬邦邦的圓柱體,就是“電極式”熱水袋。
2.電保暖產(chǎn)品屬于低壓電器產(chǎn)品,國家早就規(guī)定產(chǎn)品進入市場時必須有3C認證標志,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最好去正規(guī)商場購買,不能一味貪圖便宜。
3.注意熱水袋是否有損壞,一旦出現(xiàn)破損、漏液現(xiàn)象,就都不能再充電使用嘍。
六、避免給孩子吃過于燙口的食物,熱湯雖好,也要當心哦
冬季為了給孩子取暖,家長們往往把熱湯作為為孩子驅寒的必備神器,殊不知過于燙口的飯菜,在取暖之余還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組成,孩子的食道黏膜更是嬌嫩,過于燙口食物會對孩子的食道黏膜造成傷害。
小貼士:
1.盡量不要給孩子食用過于燙口的食物,食物八分熱就好。
2.辛辣刺激要避免,為了保護孩子嬌嫩的食道黏膜,辛辣刺激也要盡量減少哦。
3.并非越燙越好,如果想讓孩子從體質(zhì)方面取暖驅寒,可以多是用溫性食物,如白蘿卜等。
七、不要讓御寒衣物“超期服役”
很多家長,都為會給孩子準備棉鞋棉帽,但是在孩子穿戴使用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為孩子更換新的棉鞋棉帽,不要讓御寒衣物“超期服役”,因為人的 皮膚上有大量的油脂,加上汗液,沾染灰塵,棉帽棉鞋上會自生大量細菌,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勤清洗,勤更換,使御寒衣物在保暖的同時,不成為孩子生病的導火 索。
小貼士:
1.家長在收納冬季衣物的時候,要將棉,毛拖鞋清洗后再收納。
2.清洗的時候還要注意衣物上的清洗說明,用溫水,機洗或者手洗。
3.勤曬衣物,讓陽光紫外線幫你殺死討厭的病菌。
八、不要使用長期未清理過的空調(diào)取暖
在暖氣還沒來,熱水袋不夠熱的青黃不接時刻,我們往往會想到用空調(diào)來取暖,但是要注意清潔空調(diào)濾網(wǎng)哦。
若空調(diào)不定期清潔,孩子的體質(zhì)弱,抵抗力弱,長期處在空調(diào)房中,引發(fā)各種呼吸道疾病。
小貼士:
1.定期清洗空調(diào)濾網(wǎng),從根源預防孩子的呼吸道疾病。
2.清洗空調(diào)濾網(wǎng)要使用專業(yè)的除菌清洗液,殺滅病菌,讓孩子安心取暖。
3.對于使用時間過長的空調(diào),要及時更換濾網(wǎng)。
九、不要到了冬天就“趴窩”
首先做為家長要明白,孩子總是生病和體質(zhì)差是有直接的關聯(lián)的,所以在冬季,適度的加強體育鍛煉是增加孩子體質(zhì)最直接的方法,切勿讓孩子裹著棉被宅在床上“冬眠”,走出家門,適當鍛煉,讓堅實的身體抵抗力幫孩子抵御寒冬。
小貼士:
1.在讓孩子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預防運動創(chuàng)傷,冬季氣溫低,身體發(fā)僵,人從室內(nèi)到室外,溫度驟然降低,關節(jié)和韌帶僵硬,體內(nèi)的代謝放緩。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要做到渾身發(fā)熱,這樣開始活動,便會覺得四肢有力,精神飽滿,寒冷也不足懼啦。
2.掌握適宜的運動量。冬季鍛煉應根據(jù)天氣情況和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運動量。鍛煉中,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運動持續(xù)時間不宜過長,孩子的運動心率應控制在150次/分以下,合理安排鍛煉才能讓孩子在嚴冬中健康成長。
十、不要偏食,合理膳食很關鍵
冬天氣候寒冷,為了適應外界的寒冷環(huán)境,人體需要更多的熱能。而小寶貝們由于皮下脂肪少,皮膚毛細血管豐富,相對體重來說,體表面積又較大,所以身體 熱能更容易散失,這時就需要更多的熱量來補充身體消耗的能量。冬季,寶貝們的戶外活動減少了,直接曬太陽的時間相對短了,很容易出現(xiàn)維生素D缺乏。并且相 比其他季節(jié),寶貝在冬季吃的蔬菜和水果品種相對也比較單一,這都容易導致寶貝冬季缺乏維生素。不合理的膳食會導致寶貝攝入能量不均衡,造成孩子脾胃和一些 不必要的疾病。
小貼士:
1.冬天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魚肝油、蛋黃、瘦肉、大米、面粉、玉米、各種新鮮蔬菜、柑橘類水果、杏仁、綠豆、紅豆、牛奶等。
2.提供增強御寒能力的食物,多吃富含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的食物,通過甲基轉移作用,可以提供一系列耐寒所必需的甲基,所以這類食物可以幫助人體增強耐寒能力。如蛋白質(zhì)、海藻類食品、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飲食均衡寶貝們才不易生病哦。
在育兒的生活道路上,每一個父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一步一步的踩著腳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體會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處。這些是學問,更是育兒的生活。
在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盡早知道幾件事,會幫助我們在育兒的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1、玩具越少孩子越聰明
不管你有沒有錢,都不應該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玩具多對開發(fā)孩子的大腦反而不好。為什么這么說呢?玩具多了,就會這個摸一下,那個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會執(zhí)著的對待一個玩具,從而養(yǎng)成什么也不喜歡,什么也玩不過三分鐘的壞習慣。玩具少了,孩子就會想著辦法動著腦筋的折騰那一個玩具,花樣百出,而且愛不釋手,越是玩的花樣多,對此玩具的喜愛也就越深。琢磨的多了,一個玩具可以想出無數(shù)個玩法,聰明的腦袋瓜就是這么不經(jīng)意的培養(yǎng)起來。
建議一個可行的方法:家長可以先把玩具分門別類,然后先拿兩三個玩具給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勵孩子多動腦子。等到孩子確實玩膩了,在重新拿兩三樣新的玩具給孩子玩。
2、從小獨立吃飯的孩子,做事情更專心
小的時候,孩子只能專注于一件事情,很難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擾。而吃飯是一個人雷打不動的事情,這是心理需求。吃飯,這個最為平常的事情,卻是最可以鍛煉孩子生活習慣和某些性格的好時機。
中國父母喜歡喂飯,其實最不可取。喂飯往往會讓孩子三心二意,對食物挑剔。讓孩子從小獨立吃飯,不僅可以讓孩子專心在于吃的這件事情,還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并且在專心對付怎么吃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孩子對食物的喜愛,并且不會去挑剔食物。
3、良好睡眠習慣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對孩子可以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寵愛,但是唯獨睡覺的習慣,必須持之以恒而且沒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在睡眠中成長,無論是身體的機能還是腦部的成長,都是在睡眠中快速的增長起來。
很多人認為只有睡夠就好了,還喜歡半夜給孩子喂食或者讓孩子很晚才睡,他們總認為睡覺是不需要一個時間規(guī)律。其實這個觀點很錯很錯。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帶給孩子身體上的健康快樂,不僅幫助腦部的最大化發(fā)育,還會帶給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天至少會花去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上。
4、多經(jīng)歷小挫折可以培養(yǎng)堅強的個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們有沒有想過,小時候受到的這些小挫折,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學走路的時候跌倒幾次甚至幾百次,能怎么樣呢?最多就是受點小傷,磨破皮,撞個包之類。
但是如果你不讓他受到這些挫折,他就會因為沒有經(jīng)歷而害怕受傷,小時候害怕受傷倒也沒有什么,那么長大了之后呢,他還是脆弱的像餅干,又該怎么立處于這個復雜而多變的社會呢?生病也是同樣,每生一次病就是多了一種身體的抵抗能力,所以別害怕孩子受到這些小的挫折。堅強的個性就是從這些小挫折中磨練起來的。
5、走出去就是最寶貴的學習經(jīng)歷
人生并不只是紙上談兵,書本上的知識知道的再多,也需要他經(jīng)歷,體會領悟發(fā)現(xiàn)之后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他腦中真正的營養(yǎng)。有人說,孩子三歲前根本沒有記憶,那么帶著他出去玩去看世界還有用嗎?
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孩子在走出去的時候,享受了那個過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這些都會沉淀在他的腦部,會給他以后的學習帶來的不同的思考。孩子從小就要走出去,走的路越多,他的人生越豐富,他的思維模式才會更完整。
6、多讀幾本書,學習多方位的思考模式
書本上的世界多姿多彩,從小就讓書本熏陶的孩子,思考的模式更為多元化,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更為豐富。
睡前讓孩子聽幾本書,一來可以養(yǎng)成睡前靜下心的習慣,還可以盡快的進入安靜的睡眠狀態(tài);二來書本上的故事更可以激發(fā)起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孩子對學習的欲望。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今后的育兒生活中,你會慢慢的發(fā)現(xiàn)有極大的幫助。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中產(chǎn)父母為了讓女兒進入名校幼兒園而發(fā)生的各種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話引發(fā)熱議:
這個說法有些危言聳聽,卻讓我想起了另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用49年記錄了14個英國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最后總結出一句話:讓我?guī)б粋€孩子到七歲,以后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已是注定。
的確,7歲前是孩子大腦發(fā)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塑造性格的黃金期,這期間孩子所接受的撫養(yǎng)和教育,將影響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弗洛伊德曾說,孩子6歲之后沒有新鮮事,我們也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
于是多少父母忐忑著,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
其實不至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提供一個「差不多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就夠了。這個差不多好,是怎么個好法?
如果可以,在孩子7歲以前,請為他做到這5件事。
1、愛不能缺席,更不能遲到
這個愛,要通過你的陪伴,你的在場,你的擁抱,或者你直接言語上的「我愛你」去表達。
沒有做的,或者沒有說出來的,但凡悶在心里的都不作數(shù)。
前不久,一位畢業(yè)不久的研究生,因網(wǎng)貸走上絕路,最終在一家小旅館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日記中說,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渴望親情,渴望成功,卻沒有父母的指引,他似乎對活著這件事早已無望了。
可他不知道,在他眼中「嚴重缺席」的父母,卻一直在默默關心他,甚至爺爺奶奶仍然還在工作,只為給他攢錢買房結婚。
然而,他們的孩子,再也不會知道了。
沒有表達過的愛等同于不存在。
孩子7歲以前,是接收愛、感受愛、學習表達愛的最佳窗口期。
這期間,一定要用語言告訴他:孩子,我真的很愛你;我愛你不是因為你乖,學習好,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帶著愛和欣賞去撫摸他,觸碰他,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將是他未來珍視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的基礎。
2、允許孩子經(jīng)歷自然而然的挫敗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父母是不吝于愛孩子的。有時候,甚至會愛過了頭。
前些天,朋友向我抱怨,她女兒5歲了,仍然抵觸上幼兒園,焦躁,無法獨處。
為什么?孩子有個100分媽媽,傾盡全力避免女兒遭受任何痛苦和壓力,孩子完全沒有學會獨處和自我安撫的能力。
然而孩子總會「摔倒」的,如果此前不曾練習過,反倒可能會摔得更慘。
一個從小備受父母呵護的女孩,戀愛后,也要求男友對她千依百順。倆人僅因為小口角,女孩竟然在車行進時直接跳車。很不幸,她被后面的車輛撞到,當場身亡。
這個慘劇是怎么發(fā)生的?女孩的父母忘了教會她,這個世界不是圍繞我們轉的。
為人父母,不必隨時陪伴,亦不必刻意制造挫敗。
單是出了月子以后,母親逐漸找回自我的過程,就足以帶給孩子大量的挫折體驗。
媽媽哄睡孩子后去做家務,孩子哭了媽媽才回來;后來媽媽去上班,再后來是斷奶、分床睡、入園分離、無理要求被拒絕……這些小挫敗都是孩子能夠容忍的。
通過去體驗,去修復,孩子逐漸會明白,自己并非那么脆弱與不堪一擊。
3、「忍受」孩子的叛逆
《奇葩大會》上,作家蔣方舟說: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謂「任性」,其實是指遵從個人意志行事的態(tài)度。
孩子1歲半左右,逐漸有了自主意識,隨著成長,他開始踐行「任性」二字,但往往被大人稱為「叛逆」。
「叛逆」這個詞對孩子而言其實不公平。
孩子渴望探索外界,期待自己做決定,可是父母卻常常對他說「不」。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或者情緒問題,是為了排解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而產(chǎn)生的自然反應。
應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唯一的,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忍」。
這個忍不是「縱容和默許」。當孩子觸碰到你的底線,讓你不舒服,或者某個需求你無法接受,你當然需要堅定地說「不」。
這個忍受指的是,沖突發(fā)生時,你最好能夠忍住不去打孩子,罵孩子,忍住不要情緒激動地和孩子講道理。
你可以不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請給孩子發(fā)脾氣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機會。
很多父母對乖孩子情有獨鐘。殊不知,后來走進心理醫(yī)院求助的,多半是早年非常乖巧的孩子。
因服從父母意志的緣故,乖孩子們不得不一點點放棄真實自我,發(fā)展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然而,在那個虛假自我背后全都是空洞。他長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被掏空的、枯竭的過程。
這類孩子最易遭遇抑郁和焦慮的困擾。
所以,你該明白,一個敢在你面前發(fā)脾氣的孩子是多么可貴,多么有活力!
4、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個孩子網(wǎng)上買了個玩具,可快遞一直沒到。于是他一再抱著媽媽的腿鬧。
媽媽后來問:快遞叔叔沒來,你失望了對嗎?
孩子當即哭了。他還跑到爸爸、爺爺、奶奶面前挨個兒說:快遞叔叔沒來,我失望了!
這位媽媽使用的方法,就是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孩子一開始并不能清晰表達出「失望」,只是心中充滿了莫名的焦慮、無奈,所以才鬧個不停。
若媽媽嫌他煩,喝止他安靜,那么這個情緒就會被壓抑下去。以后再遇到類似情形,孩子同樣會陷入無法自控的焦躁中。
但是這個媽媽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并給它命了名,一切就不一樣了。
孩子是喜極而泣的,他的眼淚中滿是被媽媽理解的喜悅。
他反復去對其他家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練習情緒識別的能力。正是在這樣言語化的過程中,孩子體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
高情商的孩子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
當孩子有情緒,哭鬧,不要說「沒事,別哭,有什么好哭的」,或者干脆粗暴制止。
而是幫他說出當下的感受:你是不是因為xxx有些傷心/生氣/難過?爸爸媽媽陪著你。
你可曾見過那些被情緒填滿,無法言語表達,只會通過抱頭蹲坐、大喊大叫、打砸東西等方式,讓別人明白他內(nèi)心感受的人?或者遇到問題時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人?
這些其實都是早年情緒不被父母看見的結果,只能通過近乎悲壯的方式,企圖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存在。
5、保有定力
如今,我們活在一個勵志時代。
幾乎所有人都堅信,失敗是不被接納的,跟成功無關的事情最好靠邊站。
哪怕哭著喊著,生拉硬拽,也要把孩子往那條名叫成功的獨木橋上擠。
好像如果不成功,不優(yōu)秀,此生就一定會完蛋一樣。
想起看過的一本書《此生未完成》,是海歸博士于娟在自己癌癥晚期寫下的。
在生病之前,她讀研、讀博、出國留學、名校任教,人生眼看著就要一路開掛走高,卻突然戛然而止。
那時,她的兒子才剛1歲多,剛會叫媽媽。
她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
一字一句,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離開人世前,這位母親發(fā)現(xiàn),所有的功名利祿,都不及跟家人溫暖蝸居來得美好。一切都會過去,唯有快樂相伴的每一個當下,最實在。
也許,父母有必要帶著一種「時日無多」的心態(tài)去生活,去看待養(yǎng)孩子這件事。
我知道,要做到前述4點,也許還算簡單。最后這一點,特別難,但也特別特別重要。
很多時候,父母不是做得太少了,而是太多。
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把這個家變得盡可能溫暖,讓它成為孩子真正的庇護所和港灣。
然后一日日地目送孩子遠去的背影,
克制住自己指點孩子人生的沖動,
并假裝淡然和灑脫地叮囑一句:
任何時候,只要需要,記得回家來。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專家花了近兩年時間,研究出0-3歲嬰幼兒應當經(jīng)歷的50件有意義的事。這50件事情雖然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在此選摘其中10件有意義的事,以饗讀者。
騎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親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成人的信任感,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體驗和理解成人的視野,體驗視角轉變的樂趣;適應爸爸身體的移動、晃動,挑戰(zhàn)孩子的平衡能力。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專家花了近兩年時間,研究出0-3歲嬰幼兒應當經(jīng)歷的50件有意義的事。這50件事情雖然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在此選摘其中10件有意義的事,以饗讀者。
在雨中行走
傾聽雨滴在身上、傘上、屋頂上、地面上等的不同聲音,感受雨落在不同地方的變化;感受雨天的自然景象與變化,引發(fā)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看見小水坑,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跳過去,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或者在小水坑里踩一踩,體驗水珠飛濺的快樂;當然,別忘了幫寶寶折好小紙船放在水中漂浮。
和父母下鄉(xiāng)
新鮮的、差異明顯的環(huán)境能激活孩子觀察的興趣,調(diào)動孩子的思維,激發(fā)無限的想象力,并激發(fā)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穿大人的衣物
滿足嬰幼兒“進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行為、情感和愿望;還可進行大小、長短、胖瘦的區(qū)別、比較。
走“特別”的路
走不同的路面,如泥、沙、水泥、草地等,腳底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發(fā)展寶寶的感知覺和平衡能力。這也是孩子體驗人生道路的最初啟蒙。
體驗黑暗
黑暗對孩子來說,代表著恐懼,代表著可怕。不妨陪伴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對黑暗,幫助孩子戰(zhàn)勝困難,學會勇敢,今后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
在草坪上滾爬
在草地上自由地滾爬,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這一活動通過本體感覺、方位知覺、平衡能力、視覺等多種感覺信息的刺激,促進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父母和孩子可一起滾爬,并設置一定的難度,如改變方向,在大人身上滾爬,等等,草坪要平整,注意安全。
和父母一起沐浴
彼此身體各部分的相同的器官,不同的形狀、大小能引發(fā)孩子觀察的興趣;性教育的自然啟蒙,在輕松、日常、自然的狀態(tài)下感受男女性別的差異。
在親友家暫住
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體驗父母不在身邊的“獨立”,促進孩子與人交流。
和父母一起看書
讓孩子學會翻書,有助于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當允許孩子自己“亂翻書”,讓孩子找出自己喜歡的畫面“自言自語”,可以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親子閱讀時間”。
但是,就算有回報,把畢生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一個人身上,我想也會錯過很多風景。而且我相信那未必是聰明的做法。為孩子,我會做的事,就那么幾件。
1、記錄一份他的成長記錄。這能讓他無論何時,都能找到自我。尤其是在遭受心理問題的時候。我認識的一位心理醫(yī)生曾經(jīng)指導我進行自我分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且自己分析。而這些自我分析和自我發(fā)現(xiàn),主要就是對自己成長過程的一種回憶與分析。
2、記錄一份我的生活思想記錄。這能讓他最好地繼續(xù)我的智慧、摒棄我的缺點,成就他的人生。
3、培養(yǎng)他閱讀的習慣。不是為了讓他成為作家,只是覺得閱讀使人思考,而思考使人智慧,智慧是無敵的。
4、給他真正的自由。他在農(nóng)村當農(nóng)民,我也同意,前提是他能養(yǎng)活自己,過得很快樂。我相信一個真正體會到了自由和快樂的人,即使當農(nóng)民,也會是個特別的農(nóng)民。
5、在他成年后,盡可能不讓他為了我與他妻子的相處問題而煩惱。
6、讓他明白守法的重要性。偶爾不遵守紀律是難免的,但絕不能犯法。無論這個社會有多少腐敗,有多少事情都不具備公正性,而且中國是一個講關系,講人情為特色的國家,但我相信不斷前進的國家,法制還是越來越重要,而不觸犯法律,其實是為人的基本。老掉牙的教訓:不能偷,不能搶,其實還是真理。不過,遵守法律可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意思。
1、開心
一個人首先要開心,如果連開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談不上了。有人說,有些時候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暫時忍耐痛苦,雖然不開心,但是也很有意義。其實,為了一個目標而忍受的一些東西,并非不開心,他可是身體上苦一點,情感上孤獨一點,但是他的內(nèi)心并非不開心,因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喚他。真正的不開心就是對自己的徹底失望、被動的屈辱和內(nèi)心不可揮散的空虛與恐懼。
沒有誰愿意不開心,為什么還有太多的人擁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開心呢?其實,開心與否更多時候不是與事情有關而是與人的心境有關。快樂與其說個性使然,不如說是一種素質(zhì)和能力??鞓沸枰粋€豁達心胸和樂觀的心態(tài)和足夠的安全感。不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懷,而能夠迅速的從委屈、傷痛中恢復,不為過去所累,不為未來而憂,活在當下,不為過多的欲望所累,能夠自我悅納、自得其樂,這怎么是一個性格了得,只是一種素質(zhì)。
所以,為人父母,對孩子要慈愛有加,讓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夠的溫暖和歸屬感;要求孩子時要嚴格卻不能嚴厲、兇惡;當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樂觀通達,讓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不會那么糟糕。總之,讓感到人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學會快樂,是教育中再重要不過的事情。
2、放松
人類的智慧和能量是驚人的,但是人們的自我束縛、自我困擾、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數(shù)人不僅無為無能而且煩惱無盡。
在妨礙人類潛能發(fā)揮的諸多因素中,緊張應該是比較突出的一個。人在放松的狀態(tài)中,思維是開放而且活躍的,而在緊張中是封閉而僵化的,就好比在臺上演講,放松讓人侃侃而談,而緊張讓人結結巴巴。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太容易緊張了,這是因為我們從很早就養(yǎng)成了緊張的習慣,每當面對挑戰(zhàn)、危險和不確定因素的時候,面對那些在我們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時候,面對那些重大的場合的時候,我們總是緊張不已。
小時候見到老師的緊張和如今見到領導的緊張是一樣的,小學時走進考場的緊張和后來面試時的緊張沒有什么不同。
這些緊張妨礙了我們自我的發(fā)揮。其實有什么值得緊張的呢,只要我們能關注當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環(huán)境和事情結果所能帶來的影響,我們就不會感到緊張,我們只想著發(fā)揮自己,事情就簡單了,往往我們在這個時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緊張。我認為暴力的強迫是導致孩子緊張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讓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脅是我們應該格外注意避免的。
3、專注
彌散的陽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鏡把它凝聚起來,則可以使物體燃燒。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渾渾噩噩,一天天過去,什么進步和變化也沒有,但是,心系一處,持之以恒,就會創(chuàng)造出讓人驚訝的成績,那些讓我們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際上很專注。但是這種人是少數(shù),更多的人看似緊張兮兮,但實際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來關注問題,卻只用百分之十時間來解決問題,關注越多,壓力越大,精神上已經(jīng)“苦”的不行了,行動上還沒有開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憐。但是,有幾個人敢說自己身上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呢?
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能力。創(chuàng)造和利用各種各樣的刺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們就盡可能的不要去打擾他,至少不要因為吃飯去打斷他,晚吃一會兒飯沒什么,飯菜涼了可以再熱一下,孩子專注狀態(tài)十分珍貴的,我們這一點麻煩千萬不能忍不得。孩子的專注狀態(tài)一貫的被破壞,他的專注能力就會受到損害,這將是終生的損失。
4、主動
人生中雖然也有禍從天降和好運撞頭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時候,災禍和幸福還是要靠我們主動去避免和爭取。人生更多的時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們自己去拿。
主動才有機會,以逸待勞只是特殊情況。主動才能成長,嘗試越多,經(jīng)驗就越多,應變就越強,閱歷越廣,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驚小怪。相反,被動保守則會導致成長停滯。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的主動性,什么都想試一試,什么都想嘗一嘗,新鮮的事物、刺激的感覺讓他們樂此不疲。為什么許多孩子那么木訥和被動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時候,大人禁止的東西太多,管制的太嚴厲,讓孩子不敢去嘗試。孩子個性強還好,個性要是比較弱,就會處處擔心、生怕越軌,從而精神生命開始萎縮。
5、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讓我在偏執(zhí)和毫無主見選擇,我寧愿孩子偏執(zhí)。偏執(zhí)雖然很多時候都很討厭,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險,但是,當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時候,就能夠成功?,F(xiàn)實中,很多時候正確的都是睿智的少數(shù)人,只有能夠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堅持自己的見解,才能夠不吃盲目從眾的虧。英特爾總裁格魯夫寫了一本書《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成功》,許多人說這本書比英特爾集團更能提升的他的身價,這本書確實充分說出了強大的自主意志對于成功的決定性意義。
假如孩子沒有主見,他就永遠不能成功,只能跟著別人的想法走,只能任憑環(huán)境的擺布,無論人家的想法是對是錯,無論環(huán)境是否適合他。一個人假如沒有主見,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屬于他,而屬于外在的各種影響。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壞,父母都喜歡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fā)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對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導對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這些必要的東西之外,有沒有多余的東西呢?當自己因為孩子忤逆而發(fā)火的時候,是否有一點“控制欲”在內(nèi)心做崇呢?當孩子的做法我們十分看不慣但并不無大礙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允許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評論呢?我的觀點是,身為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暴跳如雷,相反要為孩子毫無想法、只會聽從而憂心忡忡。
6、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當他在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時,能夠比較公允的對待,既不會過分顧及自己,也不會過分顧及他人。過分估計自己,他人不會接受,過分顧及他人,自己喪失方向。我不想在這方面進行道德討論,公正并非直接對應正義。我想強調(diào)的是,公正是一種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講就是“講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對上司能夠“拎的清”,會做到不卑不亢,面對朋友和家人能夠“拎的清”,會做到和諧雙贏;面對下屬或者比自己的晚輩等能夠“拎的清”,會備受尊敬。公正是一種原則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時候說不,知道自己應該持什么態(tài)度,堅持什么立場,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義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要孩子具備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須能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公正的相處狀態(tài),既不強迫孩子,也不遷就孩子。
相信《這是令孩子最害怕的8件事,爸媽千萬要注意》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給寶寶取名字要注意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小孩子犯錯誤,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成長過程中,應對孩子的大大小小的錯誤,父母千萬不要對他們做以下這10件事。 1、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xiàn)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
當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階段的,因為幾乎每個階段都會產(chǎn)生,這點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 曾經(jīng)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diào)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班主任心得:當班主任最害怕的五件事當個高中班主任,我并不怕寒冬酷暑,披星戴月,大家都已習慣了起早摸黑的生活。不過,有些事情卻讓人不得不怕。最...
現(xiàn)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是危險潛伏的時候,很多時候,是爸媽們的無知和不小心,讓孩子受到傷害。您看看家里,熱水袋、空調(diào)、過厚的衣物都可能成為“危險源頭”。 你知道在冬天應該怎么保護、照顧孩子嗎? 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