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幼兒園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都需要提前尋找一些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jīng)驗。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別影響孩子的情緒”,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導讀:孩子的情緒關(guān)系到其自身的成長,家長在對待孩子情緒問題上一定要謹慎,千萬別影響孩子的正常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即便他還不懂得表達,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你:
媽媽的不良情緒:擔心
孩子的表達方式:周末發(fā)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樂樂和他的媽媽就成了星期天醫(yī)院急診室里的常客,原因是樂樂經(jīng)常會在周末無緣無故地發(fā)燒。樂樂媽媽很擔心,帶著樂樂做了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可也沒查處有什么問題。除了“周末發(fā)燒癥”外,樂樂一切正常。樂樂媽媽很少在周末帶樂樂出去玩,因為她總是擔心樂樂會在外面突然發(fā)起燒。即便是出去了,她也會老是問樂樂:“你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囑樂樂:“如果不舒服趕快告訴媽媽!”樂樂的“周末發(fā)燒癥”已經(jīng)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專家支招:如果樂樂的身體檢查都正常的話,問題應該是出在樂樂媽媽身上。很可能是樂樂媽媽的焦慮情緒間接地影響了樂樂的身體狀況。這種情緒上的影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例如產(chǎn)后喂養(yǎng)新生兒的媽媽如果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而處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話,盡管新生兒還很小,也能夠受到媽媽的影響,出現(xiàn)總是哭個不停、煩躁、睡不安穩(wěn)等不良反應。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現(xiàn)在的醫(yī)療服務(wù)水平已經(jīng)提高了很多,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也隨時能夠找到醫(yī)生就診,沒有必要總是憂心忡忡的。建議樂樂媽媽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問題,周末帶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媽媽的不良情緒:急躁
孩子的表達方式:口吃
平平的媽媽是個急脾氣,說話做事都像一陣風??墒瞧狡娇偸俏肥治纺_的,膽小怕事,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說不清楚話,媽媽越是催,平平越是叫不出來,甚至還會口吃。為了平平口吃這個毛病,媽媽著實費了不少的勁,看專家門診,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平平說話。不過,大多數(shù)學說話的過程都會以這樣的結(jié)尾告終:“平平聽媽媽說‘叔叔’,跟著媽媽讀,大點聲!對!快點,再說一遍!快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跟著媽媽說,快呀!”結(jié)果是平平的口吃沒有改善,反倒是平平媽媽越來越?jīng)]有了信心。
專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造成的。平平媽媽的急躁情緒對孩子的表達構(gòu)成了干擾,因而出現(xiàn)了以上的表現(xiàn)。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父母的引導尤為重要。應該多鼓勵,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不要經(jīng)常打斷他,應該鼓勵他把話說完,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幫助他。孩子的思維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完善,表達很可能會相對置后,也許會有口吃的癥狀發(fā)生,家長應該安慰孩子,例如“寶寶別著急,想好了再說?!?/p>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導讀: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fā)現(xiàn),幾乎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敏感期,做父母的豈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謹慎面對嗎?怎樣才能不錯過敏感期?有一個很簡便的辦法,就是順勢而為。
丁丁喜歡爬來爬去,一會兒爬到柜子里,一會兒爬到桌子底下,還喜歡玩沙發(fā)墊子,一個一個往上摞,摞好后踩上去蹦跳,倒下來后再來一遍,樂此不疲。外出時,丁丁喜歡從高處往下跳,喜歡爬假山,喜歡走馬路牙子,喜歡走不平的河沿。當然,令媽媽頭痛的花樣還遠不止這些,丁丁最酷愛的游戲是朝上扔東西,一天,他將沙發(fā)墊子扔到柜子上,居然要求蹲在柜子頂上看電視。媽媽對丁丁的這些舉動煩透了,經(jīng)常威脅他說:“別胡鬧,再淘氣,看我怎么收拾你!”
點評與解析
從安全的角度看,丁丁的表現(xiàn)是胡鬧或淘氣,但若從運動醫(yī)學角度來看,彈跳運動有健身健腦的作用,因為彈跳過程能產(chǎn)生振動,“外源性”振動與“內(nèi)源性”振動相結(jié)合,會讓孩子受益匪淺。從孩子自身成長的角度說,丁丁在全方位使用他的感覺系統(tǒng)去感知、探索空間,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努力掌握空間智能,這些活動對孩子將來掌握空間概念、識別幾何圖形非常有幫助。所有這些在大人看來毫無意義、淘氣的行為,正是孩子了解物體、空間之間的關(guān)系,建構(gòu)空間概念的最好時機。
要求孩子“不要動,安靜下來”,實際上是成人以愛的名義,包辦代替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讓孩子行動,就等于不讓孩子思考。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神秘的未知世界,別總是拼命地想去改變,而應該嘗試著去了解。從生命的0歲到18歲,某個成長環(huán)節(jié)雖然對成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有些甚至具有不可知性,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即便是照料他的成人,也難以達到對他的完全了解,這是人類心靈的廣闊和豐富所在。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給他愛與自由,這是最明智的做法。承認對孩子了解還太少,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因勢利導
所謂“天時”,就是什么時候開什么花,什么季節(jié)結(jié)什么果。同樣道理,什么時候教孩子也是有講究的,養(yǎng)兒育女也有一個“時機”問題。
學者們把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稱為敏感期,具體說來,4個月~2歲是語言敏感期;1歲半~4歲是細微事物敏感期;2~4歲是秩序敏感期;2歲半~6歲是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3歲半~4歲半是書寫敏感期;4歲半~5歲半是閱讀敏感期;6~9歲是文化敏感期;0~6歲是孩子品質(zhì)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家長只要抓住孩子成長的“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fā)現(xiàn),幾乎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敏感期,做父母的豈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謹慎面對嗎?怎樣才能不錯過敏感期?有一個很簡便的辦法,就是順勢而為。丁丁正處在愛蹦的年紀,就讓他蹦去吧;孩子一段時間會把凡是能拿到手里的東西往嘴里送,把軟軟的香蕉捏得糊滿手,揮著沾滿香蕉泥的雙手,在桌上拍來打去,高興得手舞足蹈,就讓他玩去吧。孩子捏香蕉、拍桌子,正是手的敏感期的一個表現(xiàn),他在體驗粘糊糊和硬梆梆的感覺。只要不是危險品,讓他咬一咬又何妨,他需要用嘴去認知這個世界,不要人為地給孩子設(shè)置障礙,剝奪孩子用嘴、用手的自由,就等于剝奪他認識世界的機會。
所以,在孩子的敏感期,給孩子豐富多彩的刺激,盡可能地讓孩子去嘗、去抓、去爬、去嗅、去看、去跳、去聽吧!
導讀:暗示,可能幫助孩子也可能害了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充滿自信,主動而積極地面對生活;消極的暗示讓孩子自卑、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和主動的勇氣。父母應審視自己的言行,看看你帶給孩子的,是正向的積極暗示,還是負面的消極暗示。
事例1:周末我在家教兒子算術(shù)題,一開始我很有耐心,兒子也聽的很認真,給兒子演示了幾遍之后,我想考考兒子,就開始出問題。
“1+1等于幾?”兒子很快答出來了:“2?!?/p>
“那2+2等于幾?”兒子想了想說:“4。”
兒子挺聰明嘛!于是趁勝追擊:“2+3等于幾?”
兒子想了半天也沒回答我,我有點急了,跟他說:“你有2顆糖,媽媽又給了你3顆,現(xiàn)在你有幾顆糖?”
兒子還是茫然地看著我。我本來就是急性子,拉過兒子的手,提高聲音說:“你好好數(shù)數(shù)自己的手指頭,兩個手指和3個手指加在一起時多少?”兒子繼續(xù)搖頭。我不得不皺起了眉頭,忍不住把記數(shù)道具扔在桌子上,真想不通,這么簡單的問題兒子怎么都不會。
分析:這位媽媽無疑在行為和語言上都直接暗示孩子,他做得非常不好,是個笨孩子,連簡單的算術(shù)都不會。孩子這個時候會非常沮喪,為自己的“不會”忐忑不安,對自己做出“我很笨”的判定。在孩子不會的時候,家長應該思考,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孩子的能力未到,或者他當時并不能專心學習……而不是武斷地傳遞給孩子“你很笨”的信息。
事例2:假期我們帶著寶寶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玩,在游樂園的時候,好幾個小朋友都嚷著要坐過山車,一個朋友說:“小優(yōu)跟哥哥姐姐一起去?!蔽铱纯葱?yōu),她小聲說:“媽媽,會摔下來嗎?”于是我告訴朋友說:“我們家小優(yōu)平時膽子就小,還是不去玩了,會哭的?!焙髞砦覀?nèi)游镳^的時候,小朋友們可以和大象合影,別的小朋友都搶著去,朋友說:“小優(yōu)不拍嗎?”我看看小優(yōu)漲紅的小臉,趕緊幫她解圍:“大象看起來挺嚇人的,小優(yōu)膽子小,不敢靠近它,還是算了,你們拍吧。”
分析:媽媽的話可能是無意的,而且出發(fā)點還是為孩子好,但卻會害了孩子。孩子還沒有行動,父母的行為就已經(jīng)給他貼上了標簽,孩子本來也許還躍躍欲試的,但父母的話無疑會讓他心里開始嘀咕:“我是不是真的做不好?”于是,孩子躲在爸媽的身后不敢嘗試。父母不正確的、消極的暗示,無疑是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孩子活在這種錯誤判斷的陰影下,漸漸地就真的不會了。心理暗示的關(guān)鍵,在于讓孩子有積極的心理體驗,尤其在孩子猶豫、不積極的時候,給孩子動力。而如果父母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不僅不能給孩子動力,反而讓他產(chǎn)生逃避的心態(tài)和低落的情緒,孩子漸漸地會習慣自我否定。
事例3:周末我在家大掃除,調(diào)皮的麥兜跟前跟后,好奇地打量著我。觀察了一會之后,小家伙開始提要求了:“媽媽,我也要擦地板?!笨粗荒樋释谋砬?,我就給了他一塊小抹布,讓他跟在我后面。小家伙立馬賣力地擦起地板來,雖然他確實幫不上忙,偶爾還得讓我收拾下爛攤子,不過看他一臉認真的樣子,我還是忍不住夸獎他:“麥兜真厲害,都會幫媽媽擦地板了?!甭犃宋业谋頁P,小家伙更賣力了,整整半個小時,麥兜居然沒有半途而廢,晚上我特意在全家人面前表揚了麥兜:“麥兜越來越能干了,都會幫我擦地板了,可懂事了。”吃飯的時候,平時最多事的麥兜居然乖乖吃了一大碗飯!
分析:這樣積極的暗示對孩子才是有利的,首先,媽媽讓他參與這個活動會讓他變得比較積極主動,而媽媽的贊美,讓孩子充滿干勁,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是個能干的孩子。媽媽的行為給孩子傳遞了這樣一個積極的信心:我需要你的幫助,你能做的很好。這有利于孩子肯定自己,認可自己,以后在類似的場景下,他也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成為一個主動有擔當?shù)暮⒆印?/p>
積極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1 積極的暗示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非常有必要。
2 積極的暗示能讓孩子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利。
3 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當孩子在做意見正確的事情時,得到來自他人的積極暗示,他會在心里認可自己的做法,并將這樣他認為不錯的做法延續(xù)下去。
4 積極的暗示,對孩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讓孩子更堅定地往美好的方向前進。
5 積極的暗示會讓孩子相信自己,變成一個樂觀、開朗的人,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會更加勇敢和有耐力。
6 積極的暗示能讓孩子更自信,從而可促進孩子的潛能開發(fā)。
善用暗示,讓孩子更聰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受到的他人暗示主要是語言和行為上的,家長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下功夫,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1 積極的語言暗示
家長經(jīng)常贊許孩子,正面引導孩子。如對孩子說:“寶寶今天很乖,自己主動吃完了午飯。”“寶寶今天和隔壁的小朋友一起玩時,主動讓妹妹先挑玩具呢!”讓孩子在你的語言間感受到你對他做法的肯定,產(chǎn)生自我認同。用孩子的優(yōu)點和正確的做法暗示孩子,能讓孩子樂意延續(xù)他的這些做法,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2 積極的行為暗示
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家長要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盡量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讓他們所看見的、所模仿的,是良好的行為。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最直接和最形象的教材,因此,提供的信息,一定是要利于孩子的,不然就成為害了孩子的消極暗示。
消極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1 消極的暗示傳達的是消極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多了,會讓孩子形成消極的心態(tài),變得多疑、恐懼、沮喪,也不能接受一點點挫折。
2 讓孩子變得被動。消極的暗示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很不順利,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因此采用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沒有積極去克服困難的動力。
3 消極的暗示讓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受挫。孩子在消極的暗示里對自己產(chǎn)生不正確的認識,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4 消極的暗示讓孩子變笨。這是事實,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從家長和他人的暗示里讀出“我不聰明,我什么也不會”的信息,他會自暴自棄,真的朝這個方向發(fā)展。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孩子正在興致勃勃地玩一件東西,這時,成人出自某種原因把那件東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鬧幾聲也就作罷了,而有的孩子卻哭鬧不休,大有不把東西拿回誓不罷休的勁頭。
許多父母較喜歡前一種孩子,認為這些孩子“乖”、“聽話”,是好孩子,而覺得后一種孩子太“犟”,不聽話。其實,“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韌性。如果做家長的善于觀察與利用孩子身上蘊藏著的“閃光點”,及時加以引導,那么孩子這種積極因素便有可能發(fā)展成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獨立的性格、自信自強的氣質(zhì)、堅強的毅力等。倘若家長教育方法不妥,以犟制犟,非要把孩子的“棱角”磨平不可,那么“犟”孩子往往為了達到目的,非常任性,以至于糾纏不休,其后果可能是父母痛揍孩子一頓或不耐煩而讓了步,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一旦家長與孩子的感情有了裂痕,造成對立情緒,孩子有可能總是逆著成人的意愿行事。
為此,對待“犟”的孩子,重要的是因勢利導,揚其所長,抑其所短。因為這時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發(fā)展變化著,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大。
所以,其“犟勁”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變的。關(guān)鍵是當孩子發(fā)“犟”脾氣之時,家長需冷靜思考,既不要一個勁地哄勸,也不要大發(fā)其火,可暫時不理他,對他不冷不熱,裝著若無其事,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再向他耐心而嚴肅地講道理,使他明白無理要求再鬧也不可能會得到滿足的。
比如,有些孩子總喜歡拆卸玩具,盡管家長批評,他們還是要掰掰這,弄弄那。其實,孩子愛拆卸玩具是因為要解決小腦袋里的“為什么”等疑問。這種渴望探求奧秘、獲取知識的“犟”勁是難能可貴的。如果家長能夠在進行愛護玩具教育的同時,教會孩子一些維修和裝配的技能技巧。這樣,孩子自己經(jīng)過勞動裝配和修理的玩具,他們會倍加愛護,而且也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動腦習慣。當然有時孩子難免把玩具拆壞,不能再復原了,這時家長要通過事實教育他們吸取教訓,不要過分指責。但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以拆毀玩具為樂趣的毛病。
導讀: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波動劇烈,不聽話不懂事,惹是生非,給家長帶來不少麻煩。作為家長,要多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波動。
本來很乖巧的寶寶,也許突然某個時刻就會如同脫韁的野馬,在情緒的波峰與低谷間起伏不定,把爸媽搞得莫名其妙、無法招架。那爸媽究竟該怎樣才能馴服這匹桀驁的“小野馬”呢?
寶寶情緒波動期的表現(xiàn)
當寶寶處在情緒波動期時,他的表現(xiàn)會跟平時大相徑庭,主要表現(xiàn)為:
*情緒不穩(wěn)定,常常喜怒無常,讓爸媽捉摸不定。
*一點點小事就可能引發(fā)他的火爆脾氣,并且難以控制,看起來像是在無理取鬧。
*故意和爸媽作對,爸媽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爸媽不讓說的話,他偏要說。
*在玩耍的時候過于興奮,興奮到難以控制自己的程度。不管爸媽如何安撫他,他都無法安靜,直到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
*爸媽無法清楚他究竟要干什么,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使他看起來像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只,盲目、沖動而又無助。
判斷寶寶情緒偏向的簡易方法
寶寶外表給人的感覺天性就會有所差異。因此,情緒本質(zhì)較為正向的寶寶,看起來成天笑瞇瞇的,似乎心情總是好得不得了。那些情緒本質(zhì)較為負向的寶寶,則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擺著一副“小臭臉”,看起來一副酷酷的小模樣。不過,寶寶臉上的表情有時候并不代表他當下的情緒感受,爸媽必須有針對性地去應對寶寶的情緒,促進寶寶情緒的發(fā)展。
要了解寶寶的情緒偏向,可以借助以下的簡易測試:
1、給寶寶換尿布或是穿衣服的時候,他常常會有愉快的表情嗎?
2、給寶寶洗澡或洗頭時,他表現(xiàn)出很享受的樣子嗎?
3、寶寶睡覺時,臉上常常洋溢著快樂的表情,醒來后也表現(xiàn)得很愉快嗎?
4、寶寶吃東西時常常表現(xiàn)出一副很開心的小模樣嗎?
5、寶寶自己一個人玩或者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顯得很開心嗎?
6、見到陌生人時,寶寶顯得很友善嗎?
7、從幼兒園回來或者出去玩回來,談起當天發(fā)生的有趣事情,寶寶常常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嗎?
8、當小朋友或者別人請求幫助時,寶寶總是很樂意去做嗎?
根據(jù)寶寶的情況真實地回答上述問題,如果大多數(shù)回答“是”,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zhì)偏向于正性,相反,說明寶寶的情緒本質(zhì)偏向于負性。
無論情緒偏向為正性還是負性,爸媽都要在滿足寶寶生理需求的基礎(chǔ)上,多觀察寶寶,多和寶寶交流,以更準確地了解他的真實情緒。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狀況下,爸媽本身都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帶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并經(jīng)常用各種表達情緒的表情來逗引寶寶,幫助他認識情緒和恰當?shù)乇磉_情緒。
當寶寶情緒偏向為負性時,爸媽尤其不要被寶寶酷酷的外表所蒙蔽,輕易地斷定他情緒“惡劣”,而要更加細心地觀察寶寶,確認他真實的情緒,并根據(jù)他的情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幫助他學會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真實情緒。
應對情緒波動期的策略
1、冷靜應對
當成人處在生理低谷期的時候,尚且會莫名其妙地大發(fā)脾氣,或者變得異常憂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何況年幼的寶寶呢?他也有情緒低谷期,加上本來自控能力就比較差,因此,他的這種反應就會更加強烈些。爸媽一定要冷靜而寬容地面對這匹“狂野的小馬”,尤其不要硬碰硬地跟寶寶對抗。硬碰硬地對抗最終只會兩敗俱傷,讓雙方都進入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
2、以毒攻毒
當寶寶無端地哭鬧,怎么哄都無法生效的時候,爸媽不妨一反常態(tài),也跟著大聲地“哭”起來。爸媽的“哭”聲會讓寶寶覺得十分好奇,他的注意力立刻就會轉(zhuǎn)移到爸媽非正常狀態(tài)的表現(xiàn)上來。一旦寶寶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爸媽就可以互相配合,通過表演把正確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展示出來??戳税謰尩谋硌?,寶寶就會很自然地將爸媽的做法內(nèi)化成他自己的行為方式,并且在以后處理同類事情的時候,他也就明白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應對了。
3、以柔克鋼
當寶寶處于情緒波動期無法自控的時候,爸媽可以緊緊地將他抱在懷里,一邊輕輕地搖晃寶寶,一邊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惡劣情緒:“你很生氣,你很想咬人、打人,不過這樣會把人咬傷,把人打痛的?!比绻麑殞毜那榫w波動太大,爸媽也可以只是將他緊緊地抱在懷里,溫柔地搖晃他,這種搖晃的動作可以很快就幫助他冷靜下來。
4、冷靜處理
有的時候,寶寶就是想要發(fā)泄一下,發(fā)泄完,他可能就莫名其妙地好轉(zhuǎn)了。如果任何安撫的招術(shù)都不管用,那就冷處理,讓他發(fā)泄一通,等待他自己冷靜下來。
5、防患于未然
寶寶進入情緒波動期總是會有某些誘因,如果能去除這些誘因,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讓寶寶的壞情緒提前被化解。爸媽可以嘗試以下的策略:
*平時注意觀察寶寶,把握他的習慣性傾向,并根據(jù)他的特點給他安排作息時間,幫助他建立相對穩(wěn)定而有秩序的生活程序,這會幫助他了解下一步的行為趨向,有助于他穩(wěn)定情緒。
*和寶寶交流時,爸媽要注意自身的態(tài)度,盡量溫和地對待寶寶,少使用那些可能導致沖突的語言,以免導致寶寶逆反,挑起他的對抗情緒。比如,爸媽想要寶寶去洗手,最好不要命令式喝斥他:“快洗手去,馬上吃飯了!”而可以換一種他更樂于接受的方式,比如以輕松幽默的口氣對他說:“好吃的準備好了,洗手去嘍!再不洗手只能吃空氣了哦!”
*當爸媽試圖讓寶寶去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最好給他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比如提前告訴他,再過5分鐘,我們就要收拾好玩具吃飯了。這樣處理,他的心理上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爸媽的要求,不至于因為不適應而跟爸媽對抗。
*順著寶寶的意思拐個彎進行疏導,給他一個緩沖的機會,他就會更加樂于去接受爸媽的建議。比如,你想要他現(xiàn)在去洗澡,可是他正玩玩具玩得來勁,如果爸媽硬來,他自然聽不進去你想要他去洗澡的建議,甚至可能會引發(fā)一場持久的對抗戰(zhàn)。如果爸媽順著他來捋一下:“你的小車真好玩?連我都想玩了。你的小車能干很多他可以帶著小鴨子旅行吧?現(xiàn)在小鴨子想洗澡了,讓你的小車把它運過去洗澡吧。”
案例:
四歲半的凈凈,個性特別像媽媽,開朗活潑,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老師都夸整個班里就屬凈凈的嘴最甜,最會說話。
但最近,老師向媽媽告了一狀,說凈凈經(jīng)常說反話,比如,歡歡的衣服特別漂亮,凈凈就說:“你的衣服好丑啊”;鵬鵬的手很臟,凈凈卻會說:“你的手好干凈啊”。
現(xiàn)在弄得全班小朋友都不好好說話了。
媽媽聽說后很生氣,回到家很嚴肅地對凈凈說:“老師今天可是表揚你了?!卑职忠豢床粚Γ瑔柮髑闆r,笑著說:“你不也正在用反話批評凈凈嗎?”
分析:
3-5歲是孩子發(fā)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xiàn)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diào)。
如再從成人身上,或小朋友身上感受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正話反說,或口齒不清地說話,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著學,到處用,并從中感到很大的樂趣。
而有的家長特別喜歡逗孩子,比如說:“這是誰的襪子,這么臭啊”,“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
這樣長期下去,孩子會信以為真,并為這些反話感到苦惱;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正話反說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guī)范,以為說話就該這樣。
因此,不管從孩子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上,或是個性的培養(yǎng)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
不過,有時正話反說會給人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緩解壓力,并讓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幽默和智慧,但這要分情況。最好在孩子受挫折時,才適時地正話反說。
比如,媽媽和孩子外出回來覺得累時,媽媽可以開玩笑地說:“今天還是挺輕松的啊,輕松得我都快站不住了!”
如此一來,就能給孩子傳遞出一種“用笑對抗壓力”的健康情緒示范,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調(diào)適。
相信《別影響孩子的情緒》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今年我?guī)“啵瑥木旁路蓍_學到現(xiàn)在有一段時間了,漸漸覺得這群小寶貝們越來越調(diào)皮了,對于老師的要求權(quán)當沒聽見。比如:我有一次上完課請孩子們把書交上來,沒想到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強調(diào)了五次,全體小朋...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薄盀槭裁??”“不知道,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薄盀槭裁矗俊薄安恢?,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
導讀:了解孩子反抗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才能正確處理孩子的這一反應。母親這時不要壓制孩子的反抗情緒,而應該設(shè)法引導孩子克服內(nèi)心的反抗情緒,從而幫助孩子順利通過反抗期。 當孩子長到六七歲時,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些反...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