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母們要注意孩子情感語言的發(fā)展”,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讀:情感語言是豐富多彩的,它往往通過臉部表情反映出來,如笑容、驚訝、悲傷、討厭、害怕、生氣、憂愁、哭、不相信或懷疑、不同意等等。
語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說話、體態(tài)、臉部表情等方式,也可以是書寫的方式。年輕的父母常常很關注嬰幼兒開口說話和學習書面語言,但是對兒童的體態(tài)和情感語言卻不太重視。有的父母把面部表情“含而不露”視為深沉或含蓄。實際上,情感語言不僅僅是兒童喜、怒、哀、樂的晴雨表,也是兒童借助這一種語言與外界溝通、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他人建立聯系的一種手段。所以,父母要在教孩子開口說話的同時,促進其情感語言的發(fā)展。因為情感語言對兒童的社會交往和個性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情感語言是豐富多彩的,它往往通過臉部表情反映出來,如笑容、驚訝、悲傷、討厭、害怕、生氣、憂愁、哭、不相信或懷疑、不同意等等。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笑的孩子招人愛?!辈煌谋砬橛兄煌暮x。即使一種表情,也可能有多種含義。例如哭,心理學家們分析不同性質的哭聲代表嬰兒不同的需求,如饑餓、尿布濕了、腹痛、要人抱等等。因此,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的交流時,父母先要懂得孩子的情感語言,這樣才會使孩子產生心理的滿足和安全感。
在孩子還沒有說第一個字之前,往往是用體態(tài)語言或情感語言表示自己的要求。有一些開口說話比較遲而又智力正常的孩子,他們的情感語言是十分豐富的,這可能是一種“補償”的緣故吧。因為他們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交流,特別是當別人理解了他們這種表達方式的時候,又強化了他們的這種表達。
即使已經開口說話,甚至已經說得頭頭是道了,仍需要用情感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加強環(huán)境對他的理解。在孩子使用這種情感語言表達方式的同時,如果也學會了解他人的情感表達,他們才會善解人意,懂得他人情感表達的意義或含義。這種相互的學習有助于兒童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能力的發(fā)展。
教孩子理解情感語言可以采取家長與孩子面對面游戲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圖畫或卡片中臉部的表情反映出來。先讓孩子看,然后讓孩子模仿,再讓孩子自己扮演。通過這一順序的訓練,使孩子懂得表達,善于表達,并且學會適當的表達。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說話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
1、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平時說話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不使用污言穢語。
2、對孩子經常接觸的文學藝術作品要加以選擇。家長要有選擇的給孩子讀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好的文學作品中使用的言語都是經過加工和提煉的,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
3、有的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不良用語,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糾正。但是糾正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過分的責備和申斥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應當先對孩子講清楚,有些話是十分不禮貌的,一旦講了這種話是會讓別人生氣的。同時要注意,孩子為什么反復去說這種話。有些孩子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也有些孩子是因為不會用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對于前者,家長可以在再次出現類似情況時采取 “冷處理”的辦法,忽視的態(tài)度,讓孩子知道用這種方法不再能引起家長對他的注意了,就會慢慢地淡化。而對于后者,家長應當教會孩子用合適的詞匯和適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以代替孩子的那些不文明的用語。
導讀:安慰是一種極好的教育方法,它會使孩子心理矛盾產生緩沖,它會讓孩子感到溫暖,它會揚起孩子鼓足勇氣、奮勇前進的風帆,它會使孩子的心理活動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樣,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情緒體驗,如受委屈、生病、被驚嚇、學習成績不如伙伴等等。此時,孩子非常希望能得到成人的同情與安慰。成人應及時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給予一定的安慰。安慰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了解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要耐心聽取孩子的“訴說”,并應表現出同情和理解,用一些溫柔的言語安慰孩子。這樣,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心中的委屈也就自然減少了許多。
2、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如伙伴,學習中產生困難而出現焦慮、急躁、自卑時,家長一定不要過高地要求孩子,不要說刺激他的話,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說一些安慰他的話,并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本領的方法、技巧,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使他戰(zhàn)勝自卑感,樹立自信心。
3、要寬容和幫助孩子。
家長要幫助孩子提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孩子受挫后,會產生不良的心理表現,家長切不可一味訓斥孩子,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去安慰、幫助孩子。應抓住孩子受挫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認識到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不會什么事情都符合自己的心意,應多檢查自己的不足,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要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考驗。
4、堅持正面引導與教育,并教會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天空突然打雷閃電,孩子十分害怕,急忙躲在成人背后。這時家長不要用“膽小鬼”之類的話語去斥責孩子,要表現出十分鎮(zhèn)靜的樣子,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正確地解釋這些自然現象,并告訴孩子要注意的方面,教給孩子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這樣既消除了孩子害怕的心理,又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
總之,安慰是一種極好的教育方法,它會使孩子心理矛盾產生緩沖,它會讓孩子感到溫暖,它會揚起孩子鼓足勇氣、奮勇前進的風帆,它會使孩子的心理活動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導讀: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能發(fā)展的關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
語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人腦的高級功能。除了正常的語言環(huán)境,還須有正常發(fā)育的腦來發(fā)揮其語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腦細胞得到科學的營養(yǎng),對語言智能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fā)幼兒的語言智能呢?根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guī)律,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一、保持幼兒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能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對話音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的反應。語言智能高的幼兒表現出對話音、節(jié)奏、語調反應靈敏;愛涂鴉;喜歡聽、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父母若對這些語言智能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便能使幼兒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能開發(fā)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構如此復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fā)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懷孕5個月聽覺出現時就與胎兒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則建議從嬰兒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這有極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兒“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及出聲反應。8-9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單詞句、雙詞句直到完整語句。嬰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huán)境里絕不可能發(fā)展語言智能。
三、創(chuàng)設發(fā)展語言智能的環(huán)境
嬰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是成人與嬰幼兒共同構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對嬰兒語言智能發(fā)展的關注和嬰幼兒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fā)傾向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態(tài)的、嬰幼兒自己也參與其中的環(huán)境。理想的發(fā)展語言的家庭環(huán)境包括:
1、擺放幼兒感興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
2、帶幼兒走出家門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種場合觀察、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愿望;
3、鼓勵幼兒與人交往,因為語言智能發(fā)展是一種不可抑制的人類特性。當幼兒想表達時,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由聽到說才成為可能;
4、讓幼兒聽兒童廣播、看兒童電視,形成親子共讀的圖書環(huán)境,可使他們在學習、欣賞文學語言的同時,激發(fā)表達自己的愿望,發(fā)展其語言智能。
導讀:所有家長都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然而關心是必須的,選擇合適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運用下面理解式的交流原則可以幫助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既能表現出關心,又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1,智慧的起點是聆聽。聆聽具有移情作用,能讓父母聽到語言想要表達的情感,聽到孩子的感受和體驗,聽到他們的觀點,這樣才能明白他們談話中的本質。
父母需要開明的思想和豁達的心胸,這樣才能傾聽到所有的事實,不管它們是讓人高興的還是讓人討厭的。但是,許多父母害怕傾聽,因為他們可能不喜歡他們聽到的事情。除非父母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信賴的氛圍,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煩擾人的情緒、觀點、抱怨和想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說實話,否則,他們只會說父母想聽到的話。
父母如何創(chuàng)造可信賴的氛圍呢?在于他們如何對待令人不愉快的事實。父母說下面的話是沒有幫助的:
“多么瘋狂的想法”(駁回)
“你知道你并不恨我”(否認)
“你做事總是半吊子”(批評)
“你怎么覺得自己這么厲害呢?”(羞辱)
“我不想再聽你說一個字!”(生氣)
相反,我們要承認:“哦,我明白了,謝謝你告訴我你的強烈感受,所以,這就是你深思熟慮的想法,謝謝你讓我知道?!背姓J并不代表同意,這只是打開對話之門的一個表示尊重的方式,表示你認真對待孩子的話。
2,不要否認孩子的體會,不要駁斥他的感覺,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味,不要貶低他的主張,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懷疑他的經歷。相反,所有這些,我們都要承認。
在一個游泳池里,八歲的羅伯特拒絕跳入水中:“水太涼了?!彼拗f,“我覺得不是很舒服?!彼母赣H回答說:“水溫正好,你覺得冷是因為你全身都濕了,水池里的水是加熱過的,但是你沒有勇氣。你膽小得像個兔子,哭起來像個嬰兒。你聲音很大,但是性格軟弱?!?/p>
羅伯特父親的話否認了孩子的看法,不同意他的經驗,駁斥了他的感受,貶低了他的人格。
有幫助的回答應該是承認孩子的感覺:“你不舒服,水好像有點涼。你希望今天不用下水。”這樣的回答會減少孩子的抵觸心理,孩子會覺得自己被接受、被尊重,他的話被認真對待了,他沒有受到責備。
十歲的瑪麗向她的媽媽抱怨:“湯太咸了?!彼膵寢屪匀欢坏胤裾J了她的看法,回答說:“不,不咸,我?guī)缀鯖]放什么鹽?!比绻@位媽媽學會承認女兒的看法,她會這么回答:“哦,對你來說太咸了!”承認并不意味著同意,它只是表達出對孩子意見的尊重,在這個例子里,就是尊重孩子的口味。
3,不要批評孩子,而是要引導他們。要說出麻煩所在,并且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不要說任何否定孩子的話。一位媽媽注意到她女兒從圖書館借的書已經過了歸還日期了,她很煩,批評的話脫口而出:“你真沒有責任心,你總是拖拖拉拉,不記得事情。為什么你不把書按時歸還到圖書館?”如果要引導孩子,這位媽媽應該這么說:“書應該歸還圖書館了,已經到期了。”
4,當你生氣的時候,說出你看到的事情,你的感覺,你的期望,用人稱代詞“我”開頭:“我生氣了,我不高興,我很生氣,我很憤怒,我很吃驚”等等。不要抨擊孩子。當比利的父親看到四歲的兒子朝朋友扔石頭時,他沒有用這樣的話辱罵、責備孩子:“你瘋了嗎?你會把你朋友弄瘸的。那就是你想要的嗎?你是一個野蠻的孩子?!北壤母赣H沒有說這些,而是大聲地說:“我很生氣,很吃驚,我們不朝人扔石頭,人不是用來傷害的?!?/p>
5,贊揚孩子的時候,如果你想告訴孩子你贊賞他們或者他們的努力,那么要說出具體的事情,不要評價性格特點。貝蒂十二歲,幫助媽媽收拾廚房的櫥柜,她的媽媽避免了使用評價性的形容詞:“你干得很好,你是一只辛勤的小蜜蜂,你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主婦。”貝蒂的媽媽沒有說這些話,而是描述了貝蒂完成的工作:“盤子和杯子現在都擺放整齊了,我找東西就容易了,活很多,不過你完成了,謝謝你。”媽媽贊譽的話讓貝蒂自己得出推論:“媽媽喜歡我做的事,我是一個優(yōu)秀的勞動者?!?/p>
6,學會傷害性較小的拒絕方式,在孩子的幻想中同意你現實中無法同意的事情。孩子很難分辨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區(qū)別。在他們的看來,任何他們要求的東西都是他們需要的:“我能有一輛新自行車嗎?我真的需要。”在玩具商店里:“我想要這輛卡車,請給我買?!备改冈撊绾位卮穑靠赡苁遣萋实鼐途芙^了:“不,你知道我們買不起?!背姓J孩子的愿望,表達一下你對孩子欲望的理解,這樣至少會對孩子的傷害小一點:“噢,我多么希望我們能給你買一輛新的自行車,我知道騎著它在城里轉,去上學,你會多么高興。它會讓你的生活方便很多?,F在,我們的預算無法為你買,我去跟你父親談談,看圣誕節(jié)我們能給你買什么?!被蛘呖梢赃@么說:“我真希望有錢給你買。”不要說:“你看到什么東西都想要,不行,不能給你買,所以,別再要了?!?/p>
十七歲的伊麗莎白問她的媽媽:“我要戴你的鉆石耳環(huán)去參加舞會,可以給我戴嗎?”她的媽媽很生氣,回答說:“絕對不行!你知道我不讓任何人戴我的鉆石耳環(huán),如果你弄丟了怎么辦?”傷害較小的回答方式應該是承認孩子的愿望:“我真希望我有另外一對鉆石耳環(huán)可以給你。我的首飾盒里還有什么其他東西你喜歡的嗎?”
拒絕孩子的要求,對父母來說很困難。他們想要滿足孩子的欲望,希望看到孩子開心。因此當孩子提出他們無法滿足的要求,或者提出他們不得不拒絕的苛刻要求時,父母會有受挫感,因而感到生氣。承認孩子的愿望,而不生氣,會給孩子提供表達他們想法的機會。
7,在影響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說話的機會。孩子依靠他們的父母,而依賴是敵意的溫床。要想減少敵意,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體驗獨立的機會。孩子越自主,敵意就越少;孩子越自立,對父母的不滿就越少。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問他:“你的面包上是要果醬還是黃油?”或者告訴他:“就寢時間是七點到八點,你自己決定什么時候累了,什么時候該睡覺了?!苯o予選擇權對孩子來說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她可能會對自己說:“媽媽考慮了我的愿望,對我自己的生活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是一個人,我很重要?!?/p>
我收到下面這樣一封來信,是回應我在報紙專欄里對給予孩子選擇權的討論的:
您在您的一篇專欄里提醒我們,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需要能夠做出某些選擇。這正是我想特別感謝你的地方,換句話說,這對于年老的人也是一樣正確的,年老的人會跟小孩子一樣,再次變得無助。
我跟我八十歲的父親在一起,他患了癌癥,已不久于人世。他因為如此依賴別人而感到沮喪,看著他的失望,你的話又響亮地、清晰地回響在我耳邊。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想,如果他能夠做出一些正確的選擇,可能會減少他的受挫感。有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做選擇,例如,他需不需要我扶他進衛(wèi)生間(在有些場合并不需要虛心,但是應該由他決定什么時候去)?他希望我跟他說說話,還是寧愿我靜靜地坐著?他想吃午飯了嗎?他希望他的孫子來看望他嗎?
有一些只是簡單的事情,但是都是我認為應該由他做出選擇的事,同時我也感覺到,這樣做幫助我們之間建立了某種和諧、融洽的關系。我也希望,我能幫助他稍微減輕不幸的死亡帶來的負擔,而不僅是疼痛。
喜歡《父母們要注意孩子情感語言的發(fā)展》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幼兒期的兒童學習潛力很大,他們的智力活動大部分是通過建立經驗和行動之間的聯系構成的。因此,要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必須使教育和兒童的思維特點和方式相一致。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早期教育雖有一定的困難(兒童的抽...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
愛孩子絕不是縱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須大膽管教兒女,約束他們的不正當行為。要把管教和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究竟應該怎樣愛孩子呢?要善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其中有幾點...
說話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 1、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平時說話要注意語言優(yōu)美,不使用污言穢語。 2、對孩子經常接觸的文學藝術作品要加以選擇。家長要有選擇的給孩子讀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好的文學作品中使用的言語都是經...
據調查,中國有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祖父母、外祖父母長大的。隔代教育,確實減輕了年輕父母身上的負擔,彌補了他們育兒經驗的不足。老人帶孩子,父母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參與社會工作,這對年輕父母來說如同雪中送炭。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