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巧對孩子發(fā)怒》,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對待孩子的憤怒的辦法不應(yīng)是壓制,而應(yīng)該引導和化解這種憤怒,以求得積極的效果。具體地說,開導憤怒的孩子有以下幾個辦法:
1、當孩子的表現(xiàn)好或爭取表現(xiàn)好時,及時予以表揚,以使孩子明白大人對他(她)行為的要求。比如,家長可以說,“你分糖果給小朋友吃,真大方。”“你打碎了杯子后能主動告訴我,真讓我高興?!?/p>
2、讓孩子參加足夠的活動。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所以在家在校都不要給孩子規(guī)定太多的規(guī)矩,限制其活動自由。否則其逆反心理的作用會使其橫下一條心,不理你那一套。
3、容忍態(tài)度。孩子的某些做法的確不妥,成人要讓他知道這樣做不好,但也不必每次都大呼小叫橫加指責。
4、多接近和撫摸孩子,尤其是小孩。大人在近旁對孩子的安撫作用,有助于化解憤怒。
4、對孩子活動要有興趣。假如一個孩子正在破壞他(她)的玩具,成人請其講講那個玩具怎么玩,可能要比對其大吼一聲更有效。如果孩子讀課文有困難,那么大人可以走到其身邊輕輕地說:“來,咱們一起看看怎么念?!?/p>
6要舍得表達對孩子的感情。有時只要伸手抱一抱就可使孩子平靜下來。當然也有對擁抱不領(lǐng)情的孩子,這要因人而異。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導讀:孩子的任性使家長萬分頭痛。面對著任性的孩子,家長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劈頭蓋腦地一頓打罵,簡單處理這令人尷尬的局面。這樣的結(jié)果不是家長想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家長要用高明的方法對付孩子的任性,讓其以后再也不犯。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fā)“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孩子的任性使家長萬分頭痛。面對著任性的孩子,家長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劈頭蓋腦地一頓打罵,簡單處理這令人尷尬的局面。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該怎么辦呢?
根據(jù)國外的一些行為科學家的研究,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選用。
一、強制休息片刻。對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二、轉(zhuǎn)移注意力。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里門上設(shè)一只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xiàn)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三、一個輕柔的暗示。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萬不要大聲叫罵,不妨在他眼前做一個輕輕走動的動作,再問他:“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看電視?”然后引導他把音量放小,問他:“為什么媽媽喜歡這樣做?”
四、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意識。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柜里,睡覺起床后把小枕巾蓋在枕頭上,久而久之,他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難題:
佳佳4歲,平時就是個電視迷,從周一至周五,每天只要從幼兒園回到家,就會熟練地拿起遙控器,趁媽媽做飯之際,看上一個半小時電視。晚飯后,通常還會看上一段時間的卡通片才肯在媽媽的督促下洗澡睡覺。到了周末,她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直到爸爸媽媽帶她外出才肯罷休。如果恰巧這一天爸爸媽媽沒有時間帶她出門,那么電視就幾乎要從早開到午睡之前了……
快要放暑假了,媽媽想,如果讓佳佳整天看電視,不就要變成“沙發(fā)土豆”了嗎?于是,她為佳佳擬了份“電視協(xié)定”:每天保證1小時畫畫或者做手工,保證1小時游泳,看電視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如果不能按規(guī)定活動,就縮短看電視時間……媽媽將“協(xié)定”交給爺爺奶奶督促佳佳完成。
第一周過去了,佳佳以各種理由,譬如外面太熱、紅蠟筆用完了甚至用坐在小椅子上屁股疼等理由壓縮游泳和畫畫的時間。當然,看電視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填補空余時間的活動。暑假過半,佳佳由于每天長時間窩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整天精神萎靡,懶洋洋的。此外由于每天消耗不掉精力,又轉(zhuǎn)化成無理取鬧的動力,常常會制造出各種事端來發(fā)泄情緒,消耗體力……
支招:
媽媽為佳佳制訂的“電視協(xié)定”之所以會在女兒討價還價中變得面目全非,是因為“協(xié)定”有不少缺陷,譬如為孩子安排的暑假生活過于單調(diào),幾乎都在家里活動,而作為懲罰所規(guī)定的電視時間沒有明確標準,等等。其實,父母和孩子的規(guī)定簽得越明確、越具體就越容易實施,如果規(guī)定可以有多種解釋,就不容易很準確地實施。
分段控制更有效。與其規(guī)定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2小時,還不如規(guī)定每看完30分鐘或2集動畫片后必須關(guān)上電視,休息30分鐘。全天累計看電視時間不得超過2個小時,休息時必須徹底離開電視。這樣不僅能控制孩子用眼時間,以免眼疲勞,而且在休息時間可以讓孩子做些其他方面的運動,暫時忘記電視。提示:如果父母不去生硬地打斷孩子看電視的樂趣,往往更能順利地按規(guī)定時間執(zhí)行計劃。譬如30分鐘是一個看電視的時間段,父母可以在25分時提醒一下孩子“還有5分鐘”,到了時間,再適當延后兩三分鐘,然后徹底關(guān)掉電視。
發(fā)放電視票方式。每天給孩子發(fā)30分鐘一張的電視票4張,由孩子自行安排,看時交票,但票用完后就不能再看了。電視票最好和孩子一起制作:把圖畫紙裁成小方塊,畫上漂亮的圖案,然后讓孩子摁上自己的小指印,告訴孩子這是他信守承諾的標志。這樣,孩子為了節(jié)省電視票,會少看或不看那些可看可不看的節(jié)目,自我控制看電視時間。有時,不妨給孩子配備一個造型可愛的卡通計時器,通過玩具讓孩子自己更有興趣地控制看電視時間。
采用量化的獎勵??梢試L試一些獎勵方式,激勵孩子執(zhí)行規(guī)定。譬如,每天游泳6圈,每超過2圈,可以換取看電視時間5分鐘;每天畫畫時間1小時,如果超過30分鐘,就可以換取看電視時間5分鐘,等等。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很樂意參與這樣的活動。
讓孩子少看電視的提醒:安排更豐富的暑假活動,如夏令營、暑托班等,引導孩子用更生動的方式來度假。但也最好不要讓看電視的環(huán)境過于舒適,如果沒有寬大的沙發(fā)和柔軟的靠墊,或許孩子更容易離開電視。不要提供看電視時吃的零食,電視和零食是一對魔鬼組合,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看上一整天電視。
導讀:在蹣跚學步或是更早的時候,寶寶就可能體驗到恐懼。當寶寶感到害怕時,如果父母處理得當,可以不斷幫助他面對恐懼,寶寶(寶寶食品)幼小的心靈也會在不斷克服恐懼的過程中慢慢成長;反之,如果父母對寶寶的恐懼漠不關(guān)心或者過度保護,則會使他的心靈在某一點上停滯不前,給日后的成長投下陰影。
寶寶都會怕些什么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恐懼體驗。曾有專家說:“對待孩子有三種表達愛的方式:提供安全感,幫助孩子合理地達成心愿,還有運用愛的語言?!痹谶@三種方式中,提供安全感是首要的。我們不僅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還要幫助孩子打造自己心中的“安全圣地”。
0~1周歲
寶寶的心里話:“爸爸媽媽呢?我熟悉的人到哪里去了?”“天啊,怎么這么大的聲音?這樣的吵鬧聲會傷害到我嗎?”“什么東西在我眼前一閃一閃???,我真的很害怕……
典型恐懼:環(huán)境因素的突然改變。當寶寶熟悉的照料者發(fā)生更換時,當聲音的分貝突然增強時,當身體感覺猛然下墜時,或遭遇刺眼的光線(如閃光燈)時……寶寶都會覺得很害怕,18個月后基本緩解。
恐懼解析:
●0~1歲是建立依戀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孩子所依戀的對象將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更換照料者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周圍很多非自然的現(xiàn)象,像噪聲、閃光燈,都是小寶寶無法抗御的,他能作出的反應(yīng),只能是因為害怕而哭鬧。
巧媽媽對策:
★豐富孩子的各種生活體驗,以刺激大腦的發(fā)育。在改變環(huán)境因素之前,盡可能有一個過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寶寶面前出現(xiàn)的頻率,或讓原照料者再跟隨一段時間。
★減少或避免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如:控制居室聲音,拍照時盡量別用閃光燈。
★寶寶7~8個月時可玩一些相關(guān)運動游戲,如:寶寶精神狀態(tài)較好的情況下,伴著柔和的音樂,扶著孩子的腋下,慢慢舉過頭頂,接著快速下降至媽媽胸前。開始時幅度不宜太大,慢慢地,可以適當加大幅度。這個游戲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還可以促進感覺統(tǒng)合功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1歲半左右
寶寶的心里話:“我沒有見過你,不要靠近我”,“你是誰呀?你不會把我給搶走吧?你快點走吧……”“媽媽到哪去了,我看不到她了,她會不要我嗎?”……
典型恐懼:與父母分離以及與陌生人相處。諸如“我們帶你媽媽走嘍”、“你媽媽不要你了,今天跟我回去吧”、“陌生人來了”之類的話,會令1歲多的寶寶驚慌失措,恐懼萬分。3~4歲時,這種恐懼感會逐漸減弱和消失。
恐懼解析:
●生活中,母親往往是孩子最強烈和最早的依戀對象。如果硬將母子分開,或讓陌生人介入,孩子會產(chǎn)生極強的負性情緒和行為反常,甚至造成無法彌合的情感創(chuàng)傷。
●一般而言,1歲半到2歲左右是寶寶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高峰期。1歲半的孩子非??蓯郏形捶智迨裁词峭嫘?,什么是真實的,如果對不恰當?shù)耐嫘π乓詾檎妫瑢⒓由羁謶指小G蓩寢寣Σ撸?/p>
★事先嘗試與父母分離,是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的最佳方法。在時間安排上,宜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增加分離的時間。在離開的時候,您需要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離開的原因、之后的安排以及媽媽什么時候會回來。請選擇寶寶比較熟悉的成人,如:爺爺、奶奶來照顧寶寶。
★重復玩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躲貓貓”,通過游戲告訴寶寶:媽媽不見了,媽媽又回來了。當他相信“不見的媽媽總會出現(xiàn)”時,分離焦慮這一關(guān)也就過得差不多了。
2歲左右
寶寶的心里話:“天黑了,有很多怪物會出來”,“這是什么東西?會吃掉我嗎?”……
典型恐懼:害怕某些動物、怪物和黑夜。夜里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對陽臺上的一盆花、窗簾上的裝飾或圖案表現(xiàn)出毫無理由的恐懼,4~5歲時減弱。
恐懼解析:2歲左右,寶寶會特別害怕獨自面對黑暗,這并不是沒出息、怯懦的表現(xiàn),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逃避危險和求得生存的本能。此時,若采取強硬措施,或者保護過度,會使寶寶無法逾越這道坎兒。
巧媽媽對策:
★允許過渡。一旦決定讓孩子獨自面對黑暗,就要溫柔地堅持。溫柔表現(xiàn)在睡前會陪伴一小會兒,并告訴孩子,父母的門始終是敞開的,沒有條件分房的家庭至少做到分床;堅持表現(xiàn)在當孩子半夜爬回您身邊的時候,一定溫柔地不厭其煩地把他送回去。
★豐富黑暗的概念。在孩子心中,黑暗代表的就是潛在的危險,那么我們平時可以玩一些黑暗中的小游戲,如吹滅生日蠟燭會得到禮物,在黑暗中玩手電筒、熒光棒等,讓孩子覺得黑暗除了令人恐懼之外,還意味著驚喜、奇妙、探索等別的意義。
3歲左右
寶寶的心里話:“我害怕,不要把我扔到水里”,“我不敢過去,我害怕后面有個大妖怪!”“窗簾后面是不是魔獸”……
典型恐懼:怕水、怕妖怪、魔怪等。水和寶寶想象中的強大對象,往往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恐懼解析:
孩子的想象力極其豐富,常常會把想象和現(xiàn)實混淆在一起,對他們來說,那些想象中的恐懼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大人表現(xiàn)出完全不信,甚至惱羞成怒,會把孩子推向更孤獨恐懼的境地。
巧媽媽對策:
★接納寶寶的恐懼。需要父母認可的,并不是寶寶描述的怪物,而是他當時的情緒。不要隨便打發(fā)他的恐懼,而應(yīng)仔細傾聽,引導寶寶用語言,或者用畫筆詳細地描述恐懼的對象。描述得越仔細、越明白,恐懼就會越少,因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東西。
★和恐懼對象打招呼。引導寶寶和恐懼對象簡單交流,哪怕只是打個招呼。如可以讓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話:“大灰狼,你好啊,這么晚還不回家???你的寶寶在等你講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問他,大灰狼說什么?通常,寶寶的反應(yīng)是“他回去了”,而他心里大部分的恐懼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4~5歲
寶寶的心里話:“要是我輸了怎么辦”,“我不跟你玩了”……
典型恐懼:對失敗充滿恐懼。處于這一年齡段時,大部分孩子會害怕失敗,在競技游戲中表現(xiàn)得“輸不起”。
恐懼解析:
孩子會對游戲中的錯誤耿耿于懷,會對失敗感到害怕,這種感受可以理解為孩子長大了,說明他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內(nèi)心渴望獲得成功。父母要了解這一點,并避免向孩子施壓。
巧媽媽對策:
★嘗試從簡單的、可以從反復操作的游戲入手,強化訓練,適當降低孩子對失敗的敏感度。如:在紙上玩“井”字游戲,一方在空格中畫圈,另一方畫叉,三個同一符號連成串者為贏家。開始時,父母不妨適度“放水”,別太頂真了。
小提醒:這類游戲每次耗時不到半分鐘,孩子還來不及咀嚼自己的失敗,馬上就進入第二輪。幾輪之后,他會逐漸明白:原來失敗和成功是輪流來的呀!這樣的認識有助于幫助孩子克服內(nèi)心對失敗的恐懼。
戶外自由活動時,孩子們又像往常一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型器械。王世倫和其他幾個小朋友選擇了輪船。他們一會兒玩滾輪胎的比賽,一會兒又將輪胎放在地上擺成一排,在上面走來走去,還利用輪胎間的空隙做跳躍動作,嘴里不時發(fā)出“呱、呱、呱”的叫聲。
過了一會兒,王世倫將自己的輪胎立了起來,圍著輪胎走,不時地想伸腿跨過輪胎,可每次又將腿縮了回來。從他的舉動中,我知道他想跨過障礙,可是由于膽怯又不敢跨過去。于是,我將場地周圍的墊子拉到輪胎旁,并鼓勵他說:“勇敢些,你能跳過去!”旁邊的小朋友也圍過來為他打氣:“王世倫,加油!”只見他篡緊了小拳頭,向前猛跑幾步,終于跨過了輪船。孩子們高興地為他歡呼,也學會了這一玩法。
我抓住時機,又投放了繩、球、小娃娃等一些相關(guān)材料。孩子們有的用繩子套進輪胎打上結(jié),拉著輪胎一會兒向前走,一會兒向前跑,一會兒又倒退著走。還有兩個幼兒合作著將小娃娃放在輪胎上,當作擔架運送病人。我和幾個坐在輪胎上休息的小朋友討論:“輪胎還有什么玩法?”他們想了想,其中一個孩子說:“要是在輪胎上裝上轱轆當小車推著玩該有多好呀?!蔽壹皶r贊許了他的想法。
根據(jù)孩子們的需求,我們制作了輪胎小車。當這些輪胎小車出現(xiàn)在幼兒面前時,他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們推著小車在操場上盡情地玩著,并充分利用其他活動材料探索出推車運貨、推車賽跑等新玩法。有了經(jīng)驗之后,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都非常愛動腦筋、想辦法。我們又相繼探索出了紙箱、軟棒、繩子、梯子等活動材料的多種玩法。
通過這些活動,我認識到:幼兒體育活動中不應(yīng)只是鍛煉身體,還應(yīng)在玩中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各種材料的不同玩法,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
評析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可能天天為孩子們準備新的活動材料。當孩子們對已與材料缺乏興趣時,如何使這些舊有的材料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呢?郭老師的做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郭老師在組織戶外活動時,首先觀察幼兒,當幼兒有了嘗試新玩法的需求,但又遇到了困難時,郭老師適時地給予具體幫助。
郭老師還抓住時機投放了一些相關(guān)材料,并通過征詢幼兒意見,制作了新的活動材料,使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玩法??梢姡處煂τ變盒睦硇枨蟮牧私夂蜐M足是相當重要的。
導讀:事實上,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語”在向你表達著他的心聲,只是爸爸媽媽沒有讀懂罷了。
家中的寶寶開始幼兒園生活已經(jīng)有段時間了,好奇的爸爸媽媽總是想聽寶寶講講在園里都做了些什么。可是寶寶卻總是“金口難開”,問了半天也是毫無收獲。難怪經(jīng)常聽到年輕的爸媽這樣抱怨:“唉!這個小家伙!真不知道他小腦袋里整天都琢磨些什么,想聽他說說心里話,好難??!”
寶寶為什么不向父母講出心里話呢?是他們真的“惜字如金”。還是小小年紀就和父母有“代溝”?都不是!事實上,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語”在向你表達著他的心聲,只是爸爸媽媽沒有讀懂罷了。
暗號一:哭鬧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個月。接回家后。原來蠻乖的妮妮,現(xiàn)在卻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兒大哭大鬧,要不就是毫無緣由地發(fā)小脾氣,又或是粘著爸爸媽媽寸步不離,活像一個小尾巴。
暗號破譯:關(guān)愛
雖然寶寶很小,但感情卻很豐富。長時間被冷落,會讓他們?nèi)狈Π踩?,從而焦躁不安。他們需要被關(guān)注、關(guān)心、關(guān)愛時,卻又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表達出來。所以常常以“無理取鬧”的方式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
所以,要盡量避免對小寶寶長時間冷落。當然,平時就要記得,常常對寶寶表達你的愛。對待寶寶想“含蓄”一點表達愛可是毫無作用的哦!小家伙才不懂呢!你只要張開雙臂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蛘邥r不時在寶寶嫩嫩的小臉上來一個甜蜜kiss,也許寶寶莫名的哭鬧情況會減少很多呢!
暗號二:沉默
有一天,媽媽發(fā)現(xiàn),原本整天小嘴不停,追著媽媽說這說那的豆子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一天豆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興沖沖地想對媽媽講幼兒園里的事兒。從客廳跟到廚房,又從廚房跟到臥室。一直圍著正在干家務(wù)的媽媽轉(zhuǎn)。本來媽媽就累得暈頭轉(zhuǎn)向,再加上豆子的表達能力實在是不算好。說了半天一件事兒也沒說明白。媽媽就說:“豆子乖啊,去自己房里玩會兒玩具啊,媽媽忙,幼兒園的故事一會兒再說吧!”
這下倒好,小喇叭徹底沒電了,晚上媽媽想聽豆子講幼兒園的故事時,小家伙卻耷拉著腦袋,不說話了。
暗號破譯:耐心
很多時候。寶寶不是不想說話,只是有時寶寶想說點什么時,卻一下子被父母打斷或糾正。又或是寶寶說了半天,父母卻置若罔聞,完全沒聽寶寶說了什么,甚至有點不耐煩地要求寶寶閉嘴。這樣,寶寶滿腔的說話熱情就會像被潑了冷水般一下子滅了。
如果寶寶興致很高地想和你說話,爸爸媽媽一定要表現(xiàn)得很有興趣,不論寶寶的表述水平如何,都耐心傾聽,千萬不要拿“我很忙”當托詞。
雖然2至3歲的寶寶在語言能力和技巧上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可以掌握至少200個詞語,但是依然不足以描述出他所看到的整個世界。
所以,耐心點,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寶寶說出他要說的話,一定要聽他把話說完。如果寶寶實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爸爸媽媽可以恰當?shù)靥嵝┬栴},引導寶寶順利地把心里話表達清楚。
暗號三:回避
小茹2歲多了,在家里總是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可不知怎的,一到幼兒園,就變得沉默寡言,老師怎么哄逗都不開口。特別是在許多小朋友面前讓她講個故事或是唱首歌,簡直比登天還難。平時要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想和她說話,她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后或是使勁拽著媽媽的衣服不松手。
暗號破譯:鼓勵
對小寶寶來說,他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幼兒園對他來說是新的環(huán)境,對陌生的人抗拒與恐懼是一種本能,采取回避或拒絕交流的方式其實是寶寶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對他說:“寶寶不怕,寶寶是最棒的!”,這樣略顯溺愛的行為,卻常常能給畏生的寶寶最大的心理支持。讓他可以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和小寶寶溝通,輕松讓寶寶說出心里話呢?
A、找準時機:爸爸媽媽要想聽聽寶寶的心里話,也要選擇好時機。和小家伙談心,千萬不能選擇那種正襟危坐的座談形式。他才不吃這一套呢!最好選擇寶寶興奮點比較高的時機,例如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在游樂園玩耍時、剛從超市回來時等。接觸的新鮮事越多,寶寶的話匣子越容易打開。
B、選對方法:既然想要聽寶寶說出心里話,就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也許寶寶說得并不清楚,也沒有絲毫的邏輯性可循,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保持耐心,認真地聽寶寶說每一句話。如果寶寶實在表達不清,可以適當?shù)靥嵋恍┬栴},幫寶寶理清一下思路。千萬不可以聽到一半就不耐煩地打斷寶寶,這樣會嚴重影響寶寶說出心里話的積極性的。
C、擺正位置:雖然是家長,但不要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否則小寶寶也會“心生畏懼”的。既然想讓寶寶說出心里話,就一定要放低姿態(tài),把自己擺在和寶寶平等的位置上。即便是寶寶說的話并不對,也要尊重寶寶的發(fā)言權(quán),表揚寶寶的誠實,然后再幫他認識到不足和不對的地方。如果對寶寶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要求、責備他的錯誤,那么,想要再聽寶寶說說心里話可就難嘍!
“暗語”寶寶小測試
好了,說了這么多。還是測測家中說“暗語”的小寶寶,到底是哪種溝通類型的吧!
stepone
帶著寶寶一起逛超市,你拿起一袋寶寶平時很喜歡吃的糖果,放到購物車里,但是想想又覺得怕寶寶長蛀牙,結(jié)果又當著寶寶的面把它放回了超市架子上,這時寶寶會……
A、大哭大鬧,用力搶回糖果,抱在懷里,并擺出一副“想拿走,門兒都沒有”的樣子。
B、有往回拿糖果的動作,但如果媽媽制止的話,往往選擇放棄抵抗,只是會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心愛的糖果。
C、沒有任何強烈反應(yīng),但會牢牢抓住購物車里另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steptwo
幼兒園里的老師,經(jīng)常會怎樣評價你的寶寶?
A、很外向,發(fā)言很主動,喜歡對著其他小朋友背兒歌或是表演唱歌等小節(jié)目。
B、喜歡笑,也很聰明,和小朋友們都相處得不錯。
C、喜歡一個人玩玩具,很聽話的小朋友
stepthree
周末,帶著寶寶來到游樂場,看著漂亮的旋轉(zhuǎn)木馬,寶寶會怎樣呢?
A、很興奮,并且躍躍欲試,甚至連排隊都等不及。
B、很高興,如果爸爸在下面拿著相機或DV,高聲呼喊寶寶的名字,和旋轉(zhuǎn)木馬在一起的寶寶還會配合地對著鏡頭微笑。
C、癡癡地望著旋轉(zhuǎn)木馬,對媽媽提出玩一下的建議,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yīng),但如果不玩就帶著他離開,小家伙會依依不舍。
測試結(jié)果
選A比較多清楚溝通型
清楚溝通型的寶寶基本能夠表達他們自己的需求與目的,作為爸媽大可不必傷透腦筋去解讀寶寶的心思。他絕對是個有戲劇天分的寶寶。訊息清楚型的寶寶通常是不會有表達困難的問題的,因為他們會運用自身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接收你發(fā)出的訊息,并用各種方式發(fā)出訊息向你回應(yīng)。
選B比較多含蓄溝通型
含蓄溝通型的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回應(yīng)爸媽的訊息時,并不能提供非常明確的線索。含蓄型的寶寶會用他自己覺得最簡單的方式來讓你了解他的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你便會熟悉他的這種表達方式,這些方式正是你和寶寶親子溝通的基礎(chǔ)。
選C比較多被動溝通型
被動溝通型的寶寶反應(yīng)比較和緩。當你用熱情的聲音呼喚他的時候,他往往不是用聲音來回應(yīng),而是用微笑。如果您的寶寶屬于這一種類型,那么爸媽觀察的重點就應(yīng)放在他是否能夠用某種姿態(tài)來回復你這一點上。注意了,不要忽略被動型寶寶對愛的需求哦!
相信《巧對孩子發(fā)怒》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