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些能用到的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chǎn)資料。參考資料有助于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所以,你是否知曉幼師資料到底是怎樣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案例:說話的藝術”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一天中午小朋友剛戶外活動回來,盥洗后準備吃飯時,小朋友們一個個似乎還沉靜在《揪尾巴》的游戲活動中,顯得十分興奮,好多人都在邊吃邊說話,而且越說越帶勁,有些還不時地比劃著,我用了許多種辦法提醒小朋友吃飯要保持安靜,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安靜不了一會兒,鬧哄哄的聲音又再次響起來了。于是,我生氣地說:“有什么重要的事,大聲地一點講出來吧?!卑ィ≌嫔窳?,全班小朋友都講開了,頓時,活動室像炸開了鍋似的,鬧成一片,演變成更加不好收拾的場面。后來,我只好請個別講得特別起勁、聲音特別大的小朋友上來說,等把話說完再吃飯進行強行制止,活動室才稍稍安靜了,孩子們得以繼續(xù)午餐。
這次的尷尬,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對孩子講話,我們除了用語要準確以外,最好能輔之以指令性的動作,這樣才容易被孩子理解、接受;對孩子講話,必須進行正面引導,切忌講反話,否則,他們會南轅北轍,朝著與我們期望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活動設計背景
紙是我們?nèi)粘I钪泻芷匠5奈锲?,在成人眼中是不起眼的,而在幼兒園里,在孩子們的眼中,各種各樣彩色的紙卻也是一件很好的玩具,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變”這個方法,通過游戲的情境,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剪刀,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發(fā)展其動手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在游戲情景中學會使用剪刀,對紙工活動有興趣。
2、鞏固認識紅、黃、藍三色,會將紙條按顏色進行分類擺放。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定為“學會使用剪刀”。為了突破此重點,我采用的方法有:1、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讓幼兒對剪刀有初步的認識; 2、通過游戲的情境,讓幼兒自己大膽地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學會。另外,注意安全是使用剪刀的常規(guī)中最重要的要求,
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較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幾種顏色,但是要他們根據(jù)籃子的顏色來放紙片,有部分幼兒還不能做到,因此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此難點,我采用的方法有:1、創(chuàng)設寬松的活動氛圍; 2、運用適當?shù)闹笇?,如: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指導等,讓大部分幼兒會將紙條按顏色進行分類擺放。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紙條,剪刀,籃子每組一份。
2、小花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條,吸引幼兒.
(1)教師一手抓一把紙條抖動,
老師: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彩色紙條)這象什么呢?
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的聲音.
(2)老師:這個紙條可調(diào)皮了,它還會跳呢?你們看,它跳呀跳呀跳到哪里了?
對,它跳到老師的頭上,象什么?(頭發(fā))
紙條又飛呀飛呀飛到胸前,象什么?(胡子)
飛到腰里象什么?(裙子)
2.學習使用剪刀.
(1)出示剪刀.老師:看,這是什么?你們會用剪刀嗎?你們的本領真大。
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做,一只手拿著剪刀,另一只手拿紙條,張開咔嚓,紙條剪斷了。
誰來試試看?
(2)老師:剪刀還想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剪好后要把剪刀閉攏,不然它會很累的。
3.幼兒剪紙條。
你們都想試試嗎?把彩色紙條剪到自己的小籃子里。(放音樂)
4.老師:剪刀說太累了,它想休息了,把剪刀放到籃子里,把紙片倒入老師的籃子中來。
5、玩游戲:撿花瓣
(1)老師:這一張張的紙片象什么呀?(花朵的花瓣)一陣風吹來了,小花瓣掉下來咯。
(2)老師:看一看,找一找,紅色的花瓣在哪里?游戲3次,紅、黃、藍同時進行。
6、花兒貼紙片
(1)老師:你們聽,什么聲音?誰在哭?(小花哭了)它說旁邊的花兒多漂亮,我們怎么沒有漂亮的衣服呀?
(2)引導幼兒幫小花貼上黃色、紅色、藍色、的紙片。
(3)老師:你們看,地上還有許多小花瓣,它們多可憐呀,我們不能丟下它們,將它們送到花媽媽那去吧。
7、結束活動
花媽媽很開心,因為孩子們都回到它的懷抱了,所以它邀請我們一起到外邊玩游戲。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一找,看一看,哪些東西是黃色的、紅色的和藍色的。
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幼兒容易擠在一起互相爭搶,因此教師應選擇較空的地方進行這個游戲,以避免安全隱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我通過游戲的情境,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剪刀,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發(fā)展其動手的能力。在學會用剪刀的同時,也了解使用時必須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項,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就感,并能愉快又安全的活動。
由于是初次嘗試,很多幼兒還是不能理解使用剪刀時易發(fā)生的危險,所以,教師在示范時還是要注意提醒幼兒使用時多注意安全。
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幼兒學會一個詞:五顏六色,從而豐富幼兒詞匯。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其一是幼兒能愉快扮演角色,激發(fā)積極參與藝術活動的愿望;其二是將說、唱、跳、打擊樂相結合,不斷變換方式,讓幼兒反復感受并體驗歌曲的新穎、有趣。
此活動主要立足以下兩點:
一是情感體驗方面:游戲貫穿于始終,從易到難,提升要求,讓幼兒反復感受并體驗歌曲的新穎、有趣,以實現(xiàn)情感啟迪,情感交流與情感表達。
二是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樂器、自主選擇表演角色、自主打扮的過程中與環(huán)境形成互動。)
主持人:就剛才看的藝術活動,我想提個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
——教師期望孩子得到什么?孩子們是否已經(jīng)得到?
教師1:我認為本次活動不是單純的一個藝術活動,在活動中滲透了多種元素。如:從歌唱的角度看,幼兒學會了接唱與對唱的形式;從節(jié)奏的角度看,幼兒學會了三種節(jié)奏型;從情感體驗的角度看,孩子獲得了對說唱游戲新穎有趣的情感體驗;從認知的角度看,幼兒學會了用四個短句簡單仿編謎語歌;從社會性的角度看,
幼兒獲得了與同伴合作游戲的經(jīng)驗。這是個綜合活動,但其中又貫穿了一條主線。
教師2:我對這種說法有質(zhì)疑。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總是在“學會”,孩子們是否真正“獲得”了?
教師3:老師的愿望是通過游戲激發(fā)孩子積極參與的情緒,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過于拘謹,積極性不高,整個活動中教師所設想的“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未能得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強、過于突出。
(評:老師們能從孩子實際上獲得的發(fā)展和幼兒是否主動學習來評判活動的意義,反映了老師在評價教育活動時的一種觀念變化。)
主持人:你們認為在活動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主動學習,哪些地方限制了孩子的主動學習?
教師1:比如老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表演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教師并沒有具體的動作要求,只是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又如師引導幼兒用裝飾材料盡情打扮自己。這些都是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表現(xiàn)。
教師2:但教師沒有定位好,教育理念與實踐產(chǎn)生沖突:在活動中,教師不分具體情況過多地使用直接指導法,以“指揮員”、“調(diào)度員”的口吻進行簡單化、操作式的指導,忽視幼兒的主觀意愿和主體作用。我理解的孩子主動學習,不僅僅要關注
幼兒的動作表現(xiàn),更要關注孩子情緒、情感的體驗,表現(xiàn)在幼兒能否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參與整個活動。。今天的這個活動與“狂歡”二字不想吻合,我想跟老師的教育理念與實踐脫節(jié)有關。
教師3:此活動教師的本意是通過情感、情緒體驗的方式讓幼兒獲得相關知識并體會主動學習快樂,但老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到整個活動的效果。
(評:教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理論上都接受了許多新觀念,但在實踐轉(zhuǎn)化中卻難以把握,反映在教師只注重單方面對教育對象施加教育影響,全副精力都集中于如何完成自己預定的目標,而往往忽視接受來自于幼兒反饋的各種信息。我們在理論學習時著重引導教師研究幼兒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了鋝幼兒的心理需求和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們在評價時已能自然地關注孩子主動學習的意義,此時,問題的思考也就自然地轉(zhuǎn)到了主動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即有效的支持上。)
主持人:那孩子在主動學習的時候,教師該給予幼兒哪些支持?什么樣的支持是有效的?
教師1:教師在關注物質(zhì)環(huán)境支持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缺少的是激勵性的語言:當孩子扮小動物時老師的語言中含有“你不應該……”“你要……”這類限制性語言。
教師2:
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師對幼兒的學習活動要提供物質(zhì)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質(zhì)上的支持包括創(chuàng)造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為幼兒與物質(zhì)環(huán)境互動提供前提和基礎,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師對幼兒的關懷、尊重和接納的態(tài)度,對幼兒自發(fā)的探究活動、新異的想法和發(fā)現(xiàn)的支持、肯定和鼓勵,還有對幼兒的問題、困難和需要的敏銳的把握,對幼兒想法和感受的傾聽與接納等等。教師對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有利于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和寬忪的心理環(huán)境,為幼兒的進一步學習、實踐、探究提供基礎條件。
教師3: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給幼兒施加的規(guī)則過多:如孩子不能完全自主地選擇說、唱、跳、打擊樂等活動方式,只可在老師的規(guī)定下變換方式;又如在第三個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必須按規(guī)定的地方輪流站著練習節(jié)奏和編謎。孩子們在教師的高控制下難以表達自己的真正需要,教師首先要讓幼兒有機會敢于表現(xiàn)與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主見,教師只有在真正了解幼兒的需要之時,雙方互動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的調(diào)動起來,才能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師幼互動。
(評:我園的課題是《在師幼互動的教育活動中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究》,旨在于通過對師幼互動的教育活動的研究,提高教師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及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能力,以在師幼互動中積極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同時,促使教師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從實現(xiàn)教師、幼兒的共同成長。因此,如何進行的有效的師幼互動是老師們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主持人:有效的師幼互動到底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于教育活動之中?
教師1:教師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不要怕幼兒失敗,可以把失敗作為探究的契機,時而點撥、時而贊揚、時而裝傻、時而激勵,力求使每個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都有發(fā)現(xiàn)、有所體驗,真誠地接納每個幼兒的主意和想法,巧妙不留痕跡地引導之間的經(jīng)驗共享,不斷使個體有意義的經(jīng)驗擴大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幼互動。
教師2: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老師總是會自主或不自主地在幼兒尚未具備相關經(jīng)驗時強加給他們自己的想法,不給孩子自己思考探索的時間和機會,不能對每一個幼兒的主意和想法都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不顧孩子的想法而急于把自己設計好的想法強加于幼兒,使幼兒
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不能夠分享獨特和成功的經(jīng)驗,失去良好的互動信息的相互碰撞與交匯。其實,在組織教育活動的時候,我也常常會犯這類的錯誤。
(評:老師們在一起共同分析研討在活動中看到的問題和遇到的困惑,澄清了自己過去在實踐和理論中的模糊認識和不確切的做法。在這樣現(xiàn)場的、生動的、具體的情境中加以討論,促使了教師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教師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此時,老師們涉及到的話題是在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
主持人: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是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基礎。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他們現(xiàn)在的狀況是什么?他們?nèi)笔У氖鞘裁??老師需要給他們什么樣的幫助?只有做到這一點,孩子們才有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否則孩子會被老師的一種主觀意識抑制住。
執(zhí)教老師:這一點我今天是深有體會。我這次活動之所以沒能讓孩子們“狂歡”起來,就失敗在沒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如果我事先提供有關“狂歡”的影像等讓孩子事先感受,積累有關經(jīng)驗,可能情況會好些。還有,在這個活動前孩子還不會用四個短句仿編謎語,在這個活動中它反倒成了一個限制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
教師1:說到這,我想起我組織過的一個失敗活動《我們的社區(qū)的地圖》,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幾乎不知道要怎么描繪社區(qū)地圖,很多孩子無從入手。這就是沒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造成的。
主持人:所以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呢?
教師1:我認為可以向家長了解、詢問孩子的狀況,通過我們?nèi)粘⒆拥挠^察,通過孩子回答的問題,通過孩子的繪畫出來的展現(xiàn)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是什么,還可以通過他在同伴當中,在游戲當中的表現(xiàn),還可以通過測查等很多方法來了解孩子的已有經(jīng)驗。
教師2:是的,了解孩子不難,難的是我們不會分析。我們每天都在看孩子,但我們每天都沒有認認真真地去想,我們眼前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樣子,他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我們滿眼都是孩子,滿眼都是問題,但是我們很少認認真真地靜下心來想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教師3:我們每一次活動的結果都是下次活動的起點,如果我們老師總是能夠用連續(xù)的眼光把評價和教育教學巧妙地融合起來,那我們每天都會解決很多問題,每天都會促進自己班的孩子往前走一大步,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支持孩子,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批評也要講藝術
一、案例背景
批評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說:“批評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揚是孩子發(fā)展的動力,要多給孩子一些表揚”。但我認為:對孩子的批評和表揚都要適度,而且對孩子批評多一些還是表揚多一些都要根據(jù)不同的孩子而有所不同。然而,許多時候批評并不一定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幼兒對老師的批評不外乎兩種態(tài)度:有一種老師批評了他,馬上認錯;有一種:不管老師如何批評,他都無所謂,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就是不改。這是為什么呢?
二、案例實錄
我們班有一對雙胞臺兄弟,是全托幼兒。兩兄弟的性格完全不同,哥哥愛發(fā)脾氣。有一次洗澡時,哥哥一定要先洗,而沒有如他意,就在那里大哭大鬧,還躺在地上打滾。對于老師的批評不但沒有,甚至還跟老師動起了手腳,他還會用我明天回家就不來了“我不喜歡你”來威脅老師。而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不認真聽講還搞起了破壞,為此,我也傷透了腦筋。每次我都是嚴厲地批評,但總是不見效。
三、案例分析、對策
同是本根生,怎么個性差異這么大呢?于是,我就先從他們的生長環(huán)境開始了解。原來哥哥小時候是寄養(yǎng)在別人家,在家里是大家的小太陽,平時大家都圍著他轉(zhuǎn),還稱他為家里的老大。在家里也經(jīng)常發(fā)脾氣,他小時候家長不在意,覺的可愛,好玩,現(xiàn)在家長意識到了,但好無辦法,只好遷就。過度的溺愛和遷就使他養(yǎng)成了在需要的不到滿足是亂發(fā)脾氣的習慣,這種習慣又因家長不恰當?shù)膹娀兊母畹俟?。對于這種情況,如果直接批評他,他會不服氣,于是我采用誘導的方式和他展開討論,通過講一些有關這類的故事,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然后試著與他討論怎樣改正錯誤。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怎么辦?我們還想了幾種好方法:(一)有什么要求要清楚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二)想發(fā)脾氣的時候先去喝杯水;(三)發(fā)脾氣時想想老師。平時,我還偶爾去關心關心今天有沒有發(fā)脾氣,對他的糾錯行為進行了表揚。不知不覺,批評也得到了效果,孩子從他律轉(zhuǎn)為自律,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任性、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需要轉(zhuǎn)變時間,更需要巧妙的方法。我們要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場合,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進行引導批評,并教給幼兒一些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對于他的上課不認真聽講我就運用了有次無意中看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種“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于法國一位作家寫過的一則寓言:有一天,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寒冷的風,結果,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以北風不同的是,南風不慌不忙地徐徐吹來,頓時風和日麗,行人感到溫暖愜意,始而解開衣扣,繼而脫掉大衣。于是,南風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于嚴寒。
于是我改變了方法,當我再次看到孩子不認真聽講時,我就悄聲說一句話,認真聽到的孩子得到我的一個小獎勵。別說,這一個方法還真靈,不到三四天,他不聽講的壞習慣沒有了。
四、案例反思
幼兒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自然的人。教育者應該尊重幼兒的人格、意志和個性特征,以表揚這一積極的激勵方法為主教育兒童。幼兒又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社會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認識和態(tài)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須運用批評的方法,幫助幼兒改變錯誤的行為、認識和態(tài)度。批評教育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評是一種否定,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在幼兒心目中,教師是權威,被教師批評會極大地影響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了解不同類型的批評對幼兒發(fā)展有何作用,如何批評幼兒才能讓他們接受。
一、有關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幼兒園教育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然而這五大領域的內(nèi)容互相促進,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將情感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無論是哪一領域的教育內(nèi)容,都應充分發(fā)揮其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尤其是藝術活動更能較好地實現(xiàn)情感教育目標。
在開展《特別的我》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拿著小時侯自己的照片邊說:“你看,我小時侯要找媽媽哭了,很不開心?!薄拔倚r侯拿到汽車玩具了,你瞧,我笑得真開心?!笨粗⒆訉Υ擞袠O大的興趣于是就開展了《我的心情》的活動。通過此活動將情感教育溶入其中,讓孩子們能在樂中學習,寓教于樂開展藝術主題活動。
該活動為藝術綜合活動,以情感教育為主線,滲透了多個領域的內(nèi)容,同時整合了多種活動形式(如:游戲、音樂、繪畫等),整個活動圍繞著“情感”兩個字展開。注重“體驗”,允許孩子之間的差異存在,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心情。
二、課堂實錄及分析
(一)教師出示心情臉譜讓幼兒觀察他們今天的心情怎么樣?
(二)游戲“摸箱”——猜猜我的心情。
教師在摸箱里準備六個面貼有不同心情臉譜的娃娃。
1.第一次摸箱。擲出“傷心”的表情
師:這是什么表情?能模仿一下嗎?
(幼兒沒有用語言回答,有三位幼兒分別用哭、皺眉等表情來表現(xiàn))
師:(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傷心”臉譜)這是什么樣的心情?你在什么時候會傷心?
幼1:爸爸打我時我會傷心。
幼2:大人不給我買玩具時,我會傷心。
幼3:我摔跤的時候會傷心。
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只是簡單表示認同或表揚。
2.第二次摸箱
師:這是什么表情?
幼1:緊張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幼1:眼睛睜得大大的,頭上還有汗出來。
師:請你們來模仿一下這個表情好嗎?(第一位幼兒用眼睛睜得大大地表現(xiàn)緊張;第二位幼兒用人緊縮發(fā)抖表現(xiàn)緊張。)
師:兩位小朋友用不同的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但都表現(xiàn)出了緊張的樣子,真不錯。
3.教師將摸箱里的其他表情的娃娃拿出來向小朋友簡單地進行了介紹,并出示相應的心情臉譜。
(二)欣賞音樂,給音樂配上相應地心情臉譜
師:請小朋友聽兩段音樂,聽聽它們有什么不同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師:誰能給這兩段音樂配上合適地心情臉譜
幼1:分別配上“高興”、“傷心”的臉譜。
師:你為什么給這兩段音樂配上“高興”和“傷心”地心情臉譜?
幼1:第一段音樂很歡快,第二段音樂很慢,不好聽,聽了不舒服。
師:他是根據(jù)自己聽了音樂以后,心里的感覺來配心情臉譜的,不錯!其它小朋友還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幼2:分別配“高興”、“驚訝”的臉譜
師:你為什么這樣配?
幼2:第一段音樂很開心,第二段音樂有點恐怖,所以“驚訝”
師:還有不同的嗎?
幼3:分別用“驚訝”、“生氣”表示
師:說說你的理由
幼3:我聽第一段怎么這么快,覺得很驚訝,第二段音樂很慢,好像一個人在生氣。
師:小朋友都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情臉譜表示出來,都很好。
(三)幼兒用簡單的臉譜畫出自己這兩天的心情,并與同伴交流。
1.師:這兩天你的心情怎樣?把它畫出來,和同伴聊聊。
幼兒畫心情臉譜。
師:誰愿意將自己的心情告訴大家?
幼1:這兩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去南湖公園玩了。
幼2:媽媽帶我去麥當勞了,我很高興。
幼3:我很生氣,因為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陳澤彥打我了。
師:小朋友,我們能讓他高興起來嗎?
幼4:我和他做好朋友。
幼5:我做了高興的娃娃送給他。
師:小朋友這樣幫助你,你現(xiàn)在的心情好點了嗎?
幼3:好了。
2.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心情臉譜加載心情樹上。(結束)
三、討論:
1、在藝術活動中應如何對幼兒進行情感的教育?
2、由于孩子們在每天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心情,應通過什么方法和手段讓孩子們在情感上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四、簡析:
一.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大膽地體驗情感、表達情感
隨著教師對新《綱要》的不斷深入學習和內(nèi)化,教師領會到什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定位,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有了這樣一種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孩子樂于將自己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同時富有童趣、能激發(fā)孩子活動興趣和欲望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也是孩子體驗和表達情感的前提。如本次活動中中,設計了幼兒喜歡玩的摸箱,還有可愛的心情樹,讓幼兒在充滿童趣的環(huán)境中活動,體驗情感。
二.在藝術活動中注重體驗和表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
情感教育用說教很難取得成功,它必須通過幼兒實實在在的體驗才能順利開展。在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時,
教師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造能夠進行感受的條件,并通過感受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表現(xiàn)。在以上這一活動中,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到歡樂,同時借助音樂欣賞,讓幼兒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用自己獨特的理解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并進行表現(xiàn)。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藝術活動的情感教育功能,用《動物狂歡節(jié)》和《洋娃娃葬禮曲》兩段絕然不同的音樂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教師尊重幼兒獨特的情感體驗,對于孩子的不同感受表示接納和認同,體現(xiàn)教育的人本性。
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不夠,顯得比較單調(diào),孩子對音樂的理解是多角度的,可以從音樂的節(jié)奏、根據(jù)音樂想象不同的情景、聽音樂以后自己心里的感覺等等來理解音樂,教師首先應該肯定孩子不同角度的音樂感受,同時可以通過引導,讓孩子產(chǎn)生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可以讓孩子再聽一遍音樂或分段欣賞音樂,讓更多的幼兒對音樂產(chǎn)生感受,并用適當?shù)姆椒▉肀憩F(xiàn)感受。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將自己的心情畫下來,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能讓學習釋放自己的心情。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讓愿意將自己心情告訴同伴的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心情,當一位幼兒因為同伴打他的時候他非常生氣時,及時加以引導,讓同伴一起來幫助他。但是當幼兒的幫助只局限在送禮物給他時,教師卻還可以通過其它途徑來讓他高興,如:大家唱首歌、跳歌舞。這樣可以更好地將藝術活動滲透在情感教育中
為此,教師在幼兒表現(xiàn)情感的過程中要盡量縮短教師教的時間,延長兒童自由表現(xiàn)的時間,允許并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和表現(xiàn)。在藝術表現(xiàn)過程中,
教師注重自身情感的滲透,引導兒童體驗作品的情感,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在藝術表現(xiàn)的過程中,兒童不僅自然地抒發(fā)了情感,同時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性。
教學活動背景:
此階段的主題探究活動是《我和動物交朋友》。為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各種常見動物的習性、特征,增進對動物的情感,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興趣,發(fā)揮團隊研究的積極性,今天下午,在幼兒的倡議下,我組織安排了他們喜歡的區(qū)域自選活動。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活動需求在各個活動區(qū)進行團隊的研究和小組的分享活動:美工區(qū)的小朋友在畫自己喜歡的動物,科學區(qū)的小朋友在討論動物尾巴的作用,建構區(qū)的小朋友在用各類插塑和積木為動物們建造各種風格的房子,健康區(qū)的小朋友在做“小刺猬背果”的游戲,而語言區(qū)的小朋友,則聚集在一起,分享他們從家里帶來的有關動物的各類圖書……整個活動室里呈現(xiàn)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活動場面,氛圍是那么的寬松、愉悅,我走在他們中間,或參與他們的討論,或解答他們的疑問、或和他們一起尋找答案,徜徉在這探討研究的氛圍中,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很快融入這個大火爐,成為他們探究活動中的一員。
案例描述:
突然,我被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吸引了,這個聲音來自語言區(qū)的程宗宵:“小老鼠,真神奇,個子不高排第一,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的歡,龍第五,蛇第六,馬第七,羊第八,猴第九,公雞是十跟著走,狗排十一汪汪叫,最后老豬來報道?!甭牭竭@首活潑易懂的兒歌,我馬上想到,在后面教師預設的學科課程里,有關于認識十二生肖的內(nèi)容,而十二生肖的順序正是這一活動的難點,這首活潑易懂的兒歌不正生動地描述了十二生肖的順序嗎?在語言區(qū)一起閱讀的其他5位小朋友,也被這首生動活潑的兒歌所感染,紛紛向程宗宵投去了羨慕的目光。于是,我快步走到語言區(qū),用鼓勵和贊賞的語氣對他說:“你可真能干,朗誦的那么清楚、熟練,這首兒歌很好聽,說了十二生肖的事,小朋友都很感興趣,你來做個小老師,把這首兒歌教給你們團隊的小朋友,讓大家和你一起學習,怎么樣?”沒想到,一向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程宗宵竟然高興地點了點頭,一字一句的教起小朋友來,大家興致勃勃地學著,神情是那樣的專注,聲音是那么的整齊、洪亮。他們的朗誦吸引了其他組的小朋友,不一會,語言區(qū)由剛才的6人竟然增加到20多人,直到區(qū)域自選活動結束的音樂響起時,他們才戀戀不舍地回到自己的位置。間餐前,我對程宗宵教大家兒歌的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揚了他們團隊分享合作的做法,又請他站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再一次充當了大家的“小老師”,大家的學習熱情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漲,在“小老師”的帶領下,竟然也朗誦的有聲有色。很顯然,程宗宵這個“小老師”的魅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大大地超過了我平時的教學效果。
下午,我找出了有關十二生肖的圖片,按順序把它張貼在幼兒每天經(jīng)過次數(shù)最多的盥洗室門口,讓每個經(jīng)過這里的幼兒,在有意、無意間看到這些圖片,以便及時加深對十二生肖的印象。而幾乎每一個經(jīng)過這里的幼兒,都會停下腳步,指著十二生肖的圖片說出了那首活潑易懂的兒歌。就這樣,對于十二生肖的有關內(nèi)容,沒有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未再運用任何專門的教具學具,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卻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熱情。經(jīng)過短短兩天時間,因為有幼兒間的互動和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班里的每一個幼兒都能熟練、生動地朗誦出這首兒歌,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我下面預設學科課程里有關十二生肖的教學內(nèi)容,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孩子們所理解和接受了。
活動分析:
很顯然,這是主題探究活動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處的教育教學活動。它的發(fā)生具有偶然性,教師卻及時地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了恰當、巧妙的指導,體現(xiàn)了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正確的教育決策和恰當及時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處在于教師的善于觀察、果斷決策,針對幼兒的表現(xiàn),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結合整個主題探究活動中幼兒應知應會的教師預設學科課程,巧妙地運用人力資源和活動室的環(huán)境資源,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主題探究活動,調(diào)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主題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學反思:
針對本次主題探究活動中出現(xiàn)的這一教育現(xiàn)象,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反思,以便及時地總結教育經(jīng)驗,更好地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一、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是主題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边@足以說明幼兒精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應該說,這次主題探究活動的氛圍是寬松、愉悅的。在區(qū)域自選活動中,空間是開放的,幼兒進行活動的區(qū)域是自選的;時間是充足的,幼兒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操作、交流、討論和分享;在這種活動氛圍中,孩子的探究活動是沒有壓力的,這為探究的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心中有目標使主題探究活動更具生命力。
確立了主題探究活動的主題目標后,教師就要把生活探究目標、環(huán)境探究目標和學科探究目標時時裝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教育機會,及時地實施主題目標。在這次活動中,正是因為教師心中裝著有關十二生肖的教學目標,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所以,在指導孩子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能及時地捕捉到孩子進行探究活動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機,生成了這方面的活動內(nèi)容,所以才使主題探究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賦予了主題探究活動鮮活的生命力。
三、教育資源的巧妙運用使主題探究活動得到升華。
這次活動中的閃光之處還在于,發(fā)揮了個別幼兒的資源優(yōu)勢,讓幼兒之間互動起來,充分調(diào)動起幼兒這一重要人力資源。因為幼兒的互動,使學習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他們之間的互動的是那么自然、和諧,沒有任何的遷強,教給大家兒歌的孩子獲得了成功感,學習兒歌的孩子產(chǎn)生了學習的動機。而教師恰當?shù)匕盐兆×擞變旱呐d趣點,在幼兒對十二生肖兒歌感興趣之余,恰當?shù)剡\用環(huán)境資源的優(yōu)勢,及時地把有關十二生肖的圖片張貼在孩子們經(jīng)過次數(shù)最多的盥洗室門口,增加了孩子們對十二生肖的直觀感知,加深了幼兒對十二生肖順序的印象。
幼師資料《案例:說話的藝術》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優(yōu)點: 熱愛勞動,在班級里經(jīng)常幫助小朋友般椅子,幫助老師擦桌子。聰明好學,雖然說話不清楚但是,還特別喜歡講故事,口語表達能力較強,教師講的幼兒故事,聽了一兩遍后他就會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缺點:自控能力...
活動設計背景 紙是我們?nèi)粘I钪泻芷匠5奈锲?,在成人眼中是不起眼的,而在幼兒園里,在孩子們的眼中,各種各樣彩色的紙卻也是一件很好的玩具,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利用“變”這個方法,通過游戲的情境,引導幼兒...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其一是幼兒能愉快扮演角色,激發(fā)積極參與藝術活動的愿望;其二是將說、唱、跳、打擊樂相結合,不斷變換方式,讓幼兒反復感受并體驗歌曲的新穎、有趣。 此活動主要立足以下兩點: 一是情感體驗方面...
網(wǎng)站小編為你編輯《藝術教誨運動案例闡發(fā)—蝶兒飛飛》一文,希望為你人工作帶來幫助!姑蘇產(chǎn)業(yè)園區(qū)唯亭鎮(zhèn)東亭幼兒園 楊雅琴 一、目的 1、引誘幼兒應用對稱的要領剪出蝴蝶的根基外形,并能用已學過的種種轉(zhuǎn)變的線...
批評也要講藝術 一、案例背景 批評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人說:“批評往往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容易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表揚是孩子發(fā)展的動力,要多給孩子一些表揚”。但我認為:對孩子的批評和表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