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容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案例:好動的孩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次見瀚興是在開學初的家訪工作中,那時的他被阿姨帶著到小區(qū)門口來接我們,看起來是個很靦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時我還在想這么大個兒的孩子還挺害羞,但經過開學幾周的觀察與了解,我才發(fā)現(xiàn)我對瀚興最初的判斷只是一個膚淺的認識。因為瀚興在班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愛動的孩子,與我最初見他的印象簡直判若兩人。上課時,別的小朋友都認真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他則會在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突然發(fā)出“呵”或“呀”地一聲,同時做出電影“蜘蛛俠”的經典動作,讓老師和孩子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他身上,而且?guī)缀趺抗?jié)課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以為瀚興什么時候都是這樣,但一節(jié)紙工課改變了我對瀚興的看法。
那天,我教小朋友們折“東西南北”的紙偶,從頭至尾瀚興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座位,而是很認真地跟著我折“東西南北”,看著他那認真又帶有憨態(tài)的表情,真的很可愛。
瀚興前后動靜的表現(xiàn)讓我內心有些許的震撼,在他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好動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那么我們的活動就算是失敗的。仔細回想,瀚興以往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在給老師提醒:“你上的課不好玩,我沒有興趣”,而我卻認為他是在搗亂。是啊,根據(jù)孩子現(xiàn)在的年齡階段來說是動作發(fā)展的關鍵期,“好動”可以說是孩子的通病,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好動就一味地否定孩子,而是要根據(jù)孩子的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
從表面來看孩子可以說是我們老師理解孩子的一個誤區(qū),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行為來推測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此作為我們教學活動內容的起點,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中心”、“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導讀:到底是什么因素讓孩子會有好動或膽小的表現(xiàn)?其實是他們先天特質中的“前庭”功能反應不同所造成的。
靜和小安是一對相差兩歲的表姐弟,表姐雖名字為靜,但是從會走路開始,除了睡覺以外就總是動個不停、東跑西跑、上竄下跳的,十分好動;小安則完全相反,行為、動作都十分膽小,依賴性也很強。
平常帶姐弟倆去公園玩時,表姐蹦蹦跳跳,再高的欄桿都敢爬,一點都不怕危險;弟弟卻什么都不敢,溜滑梯時不但要大人在底下接,兩只腳還拼命撐住滑道邊緣來減緩速度。姐弟倆讓家長們都感覺到孩子的發(fā)展有問題,但小孩子長大了是否自己就會好了?
的確,會有一部分因素變得穩(wěn)定,行為上的好動和膽小,在孩子12歲后會有所緩和;但12歲之前,孩子的許多發(fā)展,像大腦的使用效率、肢體動作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學習整合的能力及人格價值觀等等,都會對將來造成永久的影響。
由于孩子的過于好動或膽小,在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無法正確判斷及反應,引發(fā)孩子更多的問題,如:注意力短暫無法集中,個性很固執(zhí),情緒不穩(wěn)定,生活配合度差,大腦功能發(fā)展趨緩,語言、閱讀、書寫方面的學習能力也相對比較差。
到底是什么因素讓孩子會有好動或膽小的表現(xiàn)?其實是他們先天特質中的“前庭”功能反應不同所造成的。
前庭系統(tǒng)
很多人都以為“前庭”位于額頭,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前庭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早發(fā)育的部分,與大腦及神經系統(tǒng)有著重要關系。前庭位于耳朵內耳耳蝸的位置,協(xié)助我們偵測地心引力,維持平衡,同時也調節(jié)抑制及增強的功能,讓我們對刺激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接收,協(xié)助我們對于動態(tài)的判斷。
舉例來說,如果前庭發(fā)展過于敏感,對刺激的反應過大,就容易衍生像弟弟一樣膽小的行為特質:
●特別害怕懸空的感覺
●對高度或速度的游樂設施特別害怕
●容易暈車、暈船、暈機
●經常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也比較膽小
●旋轉、搖晃容易產生惡心、嘔吐的現(xiàn)象
●頭部無力、身體支撐力差
●注意力無法集中
導讀:由于孩子的過于好動或膽小,在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無法正確判斷及反應,引發(fā)孩子更多的問題,如:注意力短暫無法集中,個性很固執(zhí),情緒不穩(wěn)定,生活配合度差,大腦功能發(fā)展趨緩,語言、閱讀、書寫方面的學習能力也相對比較差。
小靜和小安是一對相差兩歲的表姐弟,表姐雖名字為靜,但是從會走路開始,除了睡覺以外就總是動個不停、東跑西跑、上竄下跳的,十分好動;小安則完全相反,行為、動作都十分膽小,依賴性也很強。
平常帶姐弟倆去公園玩時,表姐蹦蹦跳跳,再高的欄桿都敢爬,一點都不怕危險;弟弟卻什么都不敢,溜滑梯時不但要大人在底下接,兩只腳還拼命撐住滑道邊緣來減緩速度。姐弟倆讓家長們
都感覺到孩子的發(fā)展有問題,但小孩子長大了是否自己就會好了?
的確,會有一部分因素變得穩(wěn)定,行為上的好動和膽小,在孩子12歲后會有所緩和;但12歲之前,孩子的許多發(fā)展,像大腦的使用效率、肢體動作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學習整合的能力及人格價值觀等等,都會對將來造成永久的影響。
由于孩子的過于好動或膽小,在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無法正確判斷及反應,引發(fā)孩子更多的問題,如:注意力短暫無法集中,個性很固執(zhí),情緒不穩(wěn)定,生活配合度差,大腦功能發(fā)展趨緩,語言、閱讀、書寫方面的學習能力也相對比較差。
到底是什么因素讓孩子會有好動或膽小的表現(xiàn)?其實是他們先天特質中的“前庭”功能反應不同所造成的。
前庭系統(tǒng)
很多人都以為“前庭”位于額頭,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前庭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早發(fā)育的部分,與大腦及神經系統(tǒng)有著重要關系。前庭位于耳朵內耳耳蝸的位置,協(xié)助我們偵測地心引力,維持平衡,同時也調節(jié)抑制及增強的功能,讓我們對刺激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接收,協(xié)助我們對于動態(tài)的判斷。
舉例來說,如果前庭發(fā)展過于敏感,對刺激的反應過大,就容易衍生像弟弟一樣膽小的行為特質:
●特別害怕懸空的感覺
●對高度或速度的游樂設施特別害怕
●容易暈車、暈船、暈機
●經常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也比較膽小
●旋轉、搖晃容易產生惡心、嘔吐的現(xiàn)象
●頭部無力、身體支撐力差
●注意力無法集中
●情緒比較不穩(wěn)定
而如果前庭發(fā)展過于遲鈍,對刺激的反應太小,就容易衍生像表姐一樣好動的行為特質:
●沒有危險意識
●喜歡爬高爬低、跳床、跳沙發(fā)
●好動不安定、注意力短暫
●常常聽了就忘、看了不懂
●喜歡旋轉的游戲
●寫字常左右顛倒
●肢體動作用力的程度掌握不佳
●語言發(fā)展較慢或聲帶發(fā)音不準確
以上這些日常表現(xiàn)都和前庭的發(fā)展有關,并不需要全部符合才算是前庭敏感或遲鈍,就像感冒的癥狀一樣,有的人是頭痛,有的人是鼻塞,有的人是全身無力,有的人則全部都有,這些都是程度上的問題。
一、研究前個案分析
今年帶小班,我發(fā)現(xiàn)我班有一四歲幼兒小宇行為與其他幼兒有所不同,他極其好動,上課從不會集中精神,最多兩三分鐘注意力就會轉移,容易受身邊的事物所影響,窗外的腳步聲就能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種習慣性小動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摳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廢,有頭無尾。而且他從來沒有守紀律的概念。
二、個案觀察記錄
發(fā)現(xiàn)該幼兒行為有異常以后,我開始對他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兩周的觀察后,我發(fā)現(xiàn)有如下一些明顯性的行為:
在上課的時候他總是離開自己的小椅子,下位這邊跑跑,那邊晃晃,想上廁所,就去,從沒有約束,大家一起唱歌時,他不唱,等大家唱完了,他便扯著喉嚨唱起來了,真是拿他沒有辦法。
做操時手腳都在不停的動,但沒有按照課間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總是顯得走不穩(wěn)站不穩(wěn),搖搖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就一直望著飛機,不再做操,老師提醒他也完全沒有反應。其他小朋友雖然也被飛機吸引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沒有他那樣分散精力。總是站不到自己的點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課間操做完,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動室去了,他還站在那里,看著電腦和音響,我問他你為什么不走啊,他很可愛的說:“我有事情的?!薄笆裁词虑榘。俊彼终f“我有事情的?!闭f完跑到我前面去了。
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邊小女孩的頭發(fā),習慣性地到處望來望去,飯粒經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著要喝水,倒水倒一杯,看著滿了,就走到教室門口自己倒掉一些,看著又好氣又好玩。
在玩玩具時,他總是喜歡到別人那里去搶玩具,這時只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他又會把玩具還回去。每次收玩具,他還會把別人的玩具一起收上來,小班的孩子都愿意自己送自己的玩具,這時又傳來一陣告狀聲。
他睡覺有個習慣,每次都要脫掉襪子,還喜歡玩襪子,老師怎么一再強調想糾正都沒有辦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開始睡覺的時候都睡不著,老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亂踢亂動,老師怎么說都沒用。要起床的時候他總是起不來,躺在床上誰都叫不動。午睡起來別的小朋友都去吃點心了他還在床上,大多時候他都是最后一個吃點心,而且總是懶洋洋的。
針對這些情況,我對該幼兒采取了特別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一)用愛心交換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我關注著李廷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動與他交流,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很喜歡老師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會主動與我講話了,慢慢我發(fā)現(xiàn)他有時也能講出幾句完整流利的話,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來當我在開展活動時發(fā)現(xiàn)他開小差亂動時,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與他講,他還是能夠尊重我,馬上不亂動了。
(二)用細心發(fā)現(xiàn)亮點
其實這樣的孩子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閃光點”等積極因素。在后來的觀察與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小宇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東西時總是親熱的叫:“老師,我想......”而我們班其他的小朋友幾乎都沒有叫“老師”的習慣,而且每次我給他發(fā)點心他都要回答一聲“謝謝!”而其他大多數(shù)孩子都做不到這一點,每當這時我總是很感動,我也會利用這個教育機智,表揚他同時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禮貌,經過多次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越來越有禮貌了。
(三)多與家長溝通
與家長加強交流,我把小宇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多溝通,通過家園雙向對他進行教育。
通過我們老師的努力和家長的配合,小宇各方面都有了一些進步:開始知道去習慣集體生活,上課坐姿有所改善,動作協(xié)調性有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當然對一般幼兒來說,這些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他來說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
導讀: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愛活動,甚至調皮,對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例如,過度地好動,就是“多動癥”的隱患。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愛活動,甚至調皮,對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面,例如,過度地好動,就是“多動癥”的隱患。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生多動行為的孩子,幾乎都在出生后18個月以內,這個階段被稱為感知運動能力發(fā)展期,若這個階段調控失誤,就會造成感知與行動之間的聯(lián)系產生障礙,于是情緒不穩(wěn)定、沖動,難以抑制自己的行為,不停地動來動去,不能持久。
所以,對于那些閑不住的孩子,要適當調一下,而且應該注意這個問題。既要滿足孩子好動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積極引導。為此,提供一些建議:
對于閑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孩子盡興活動,到室外去運動、玩耍,活動到筋疲力盡,讓孩子的精力充分發(fā)泄。盡興活動之后,安排孩子安靜活動,必要時軟、硬兼施穩(wěn)定孩子??傊?,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時間段讓孩子安詳下來。
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沒有規(guī)則,該給孩子立點規(guī)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從規(guī)則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學會什么行為是恰當?shù)?,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盲動的欲望,也只有被強迫保持安詳,他才能從活動中感覺到快樂。
中班了,佳佳來園已經一年了,可每當媽媽送她來園時就會哭鬧!但在幼兒園總是心情愉快,爸爸媽媽來接他時還常鬧著不回家,總說:“再玩一會兒嘛?!边@是怎么回事呢?難道他不喜歡幼兒園?可是據(jù)我的觀察,天天是一個很重感情,感情很細膩的孩子,平時,每當有小朋友不開心的時候,他都會去安慰。有一次然然摔倒了,別的小朋友都繼續(xù)往前走,天天卻特意從前邊走回來,眼睛中流露出關心和同情的表情說:“然然,你沒事吧?”
因此,我斷定天天并不是不愿意來幼兒園,而只是依戀父母。考慮到她是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所以我在一天早上佳佳入園時對她的媽媽說:“昨天佳佳睡覺可好了,老師還獎勵了一個漂亮的小笑臉給她?!彼龐寢屝χf:“是嗎?”我對佳佳說:“是不是啊,佳佳!因為我們佳佳長大了,可懂事了。來,讓媽媽看看,我們是不是像小笑臉一樣的漂亮!”佳佳聽了,臉上露出了笑容,有點不好意思了。我拉著她的手說:“來,用漂亮的笑臉給媽媽說再見,讓媽媽看我們是不是長大了!”佳佳聽了,松開了媽媽的手。從那一天開始,佳佳入園的問題就解決了。
對敏感的孩子,我們尤其要注意他們內心的心靈感受,不要因為某件事、某句話而傷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我們應當讓他充分的體會到自我的價值和力量,讓他們自己幫助自己克服困難。也許老師和家長的一句話,就能給予孩子很大的自信和勇氣,讓他坦然、勇敢地解決眼前面臨的問題。
喜歡《案例:好動的孩子》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點兒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滿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還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真煩人。一般說來,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
大多數(shù)幼兒在一定時期內會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愛發(fā)脾氣,對此,家長不應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孩子進行心理矯正,幫助孩子盡快改掉這些毛病,否則,一...
導讀:對于ADHD患兒若未能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將會嚴重影響其成長后各個方面如學業(yè)、社交、社會適應等,并可能引發(fā)一些常見共患病如學習障礙、焦慮障礙、品行障礙,甚至繼發(fā)破壞性行為障礙以及反社會人格障礙等。...
導讀:到底是什么因素讓孩子會有好動或膽小的表現(xiàn)?其實是他們先天特質中的“前庭”功能反應不同所造成的。 靜和小安是一對相差兩歲的表姐弟,表姐雖名字為靜,但是從會走路開始,除了睡覺以外就總是動個不停、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