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如何訓練孩子的思維”,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1、要善于對孩子發(fā)問、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fā)問對于培養(yǎng)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及創(chuàng)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fā)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fā)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fā)問。發(fā)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fā)展極其重要?;蛟S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并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fā)孩子想問的興趣。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欲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么”,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
2、訓練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就是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時問題在開始時并不十分明確。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于這種類型。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這叫“發(fā)散思維”;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很多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想,并且不能絕對他說哪個設想最好,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3、學習分類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根據,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其觀察能力。
4.建立時間概念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必要的。清楚“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1)如果暑假在冬天會怎么樣?
(2)為什么我們要睡覺?盡量提出理由。
(3)請列舉所有成雙成對的事物。
(4)舉任何一物品,例如報紙,說出有什么不平凡的用途?
(5)如何改良電話(鞋子、玩具象……)?
(6)盡量舉出所有不可能的事。
(7)如果鳥不會飛怎樣?
(8)如果糖果嘗起來像蔬菜會怎樣?
默劇
開始訓練時只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動作,例如拍球、穿衣服、吃甜筒……等,也可以叫孩子做不同的表情:驚奇、快樂……進一步可表演一段有情節(jié)的默劇。
廢物利用
鼓勵孩子用家中的廢物來做他們喜愛的玩偶或怪獸。像紙盒、鈕扣、空瓶罐、電線等,做完后替它取個名字,講出它的習性,并模仿它的聲音和動作。
大壁畫
用幾張大海報攤在地上,協(xié)助孩子選個主題讓他畫。例如外太空的世界、海底奇景……等,畫好后可張貼在墻上。
抽象思維是什么?
面對五顏六色的蘋果、柑橘、香蕉、菠蘿……,我們卻說“水果”,甚至說“植物的果實”;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大雁、海燕、仙鶴、天鵝……,我們卻說“飛禽”,甚至說“鳥綱”。這是不是有點兒沒趣、生硬?俄羅斯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理論是冷冰冰的,可它能叫人去獲得溫暖?!碑斘覀兠鎸Α俺橄蟆币辉~的時候,似乎也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似乎它超越了眼前看到的現(xiàn)實,跑到了它們的背后,甚至是“脫離”了它們。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抽象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具有概括性、間接性、超然性的特點,是在分析事物時抽取事物最本質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判斷的思維活動。
德國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抽象思維
正當中國的父母們特別關注于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表演、創(chuàng)作、繪畫、演奏等以形象思維為主體的能力時,德國人卻更積極地鼓勵孩子學習一點抽象思維。德國父母認為,父母應當運用各種手段,積極啟動孩子抽象思維的開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游戲是德國人培養(yǎng)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包括數字類游戲、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等。
給一個故事設計出合乎邏輯的不同結尾,也能幫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分析、選擇、舍棄和討論,孩子們往往便擁有了較強的思辨水平。
繪制地圖則是德國人的獨創(chuàng)。常??梢钥匆娫诤I的沙灘上,三、四歲的幼兒在父母的啟發(fā)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或學校,周邊的房屋、花園、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標示出來。
德國人還強調必須加強對女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比起男孩子,她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此“軟肋”往往導致她們在日后的數理科目的學習上相形見絀。
和我們不少父母相反的是,德國人似乎并不主張年幼的的孩子必須掌握多少詞匯,或背頌多少首詩歌。他們認定,注意培養(yǎng)孩子擁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會給他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給孩子日后成材鋪平康莊大道。
我們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抽象思維
做數字的遠行狩獵
當你在城市街道上開車的時候,讓孩子注意尋找街上的各種數字顯示,比如商店招牌、汽車牌照、街道號碼等。當孩子發(fā)現(xiàn)一個的時候,讓他大聲說出來。
打電話
在紙上寫下一個朋友或者家人的電話號碼,然后讓孩子讀著去撥這個電話,這讓他們有機會練習從左到右讀出數字。
數你周圍所有的東西
數數排隊的有幾個人?圖書館的臺階有幾級?人行道邊的樹有幾棵?
清點家庭用品
把所有的刀、叉、勺從抽屜里拿出來,打亂放在一起,然后讓孩子把這些東西分類歸組,然后數一數每組里面有幾只。同樣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整理襪子抽屜(按顏色或者大小),整理玩具(比如把所有的熊玩具放在一起等。)
小餅干游戲
假如孩子今天吃的是小金魚形狀的餅干,那么你可以在白紙上畫一張金魚缸的圖,然后把金魚餅干放進去,讓你的孩子數數魚缸里有幾只小魚?然后可以把金魚餅干再拿出來一些,讓孩子再數還剩幾只?(如果是狗熊餅干的話,可以畫一片森林之類的。)
在房間里找形狀
讓孩子在房間里找正方形的東西、圓形的東西、三角形的東西、星星形的……任何一種形狀。孩子會非常樂意在每個角落里尋找,并且畫出來。
制作一本計算手冊
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可以翻閱一些舊的目錄和雜志,你們可以一起計算每一頁上的照片、圖片,也可以把書中出現(xiàn)的數字都剪下來,按照大小排列,并粘在白紙上。
模板游戲
舉個例子,可以給你的孩子一些綠色和紫色的葡萄,讓他把它們列隊成不同的模式:紫——綠——紫——綠,或者是綠——綠——紫——綠——綠等等。另外,還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在自然中的模式,比如毛毛蟲身上的花紋,蝸?;蛘邽觚敱成系募y路,蝴蝶翅膀上的假眼,或者就是那些成對兒生長的東西,比如眼睛、耳朵、果實的核等。這類游戲可以發(fā)展孩子抽象思維的能力。
聽有節(jié)奏的歌曲
“3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摔倒了,頭上起大包;2只小猴子,跳上了小床,一只睡著了,肚子吃飽飽;3只小猴子……”任何這樣有數字變化的歌謠都能把基本的數字概念介紹給孩子。
美味的數字
在你為孩子做點心的時候,給孩子一個量杯或者一只碗,然后把要量的份量和東西說出來,讓孩子一一量出來。這是非常簡單、非常美味的方法,能夠把體積和重量的概念介紹給孩子了。
生活處處皆教育。從今天起每周四,紫約教您如何積極啟動孩子抽象思維的開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孩子小得時候,經常要求父母在睡前講一個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讓孩子們心滿意足的進入夢鄉(xiāng),但是家長們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自主去思考!
很多時候,家長在親子空間里太著急“填空”,而疏于“留白”。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熱切的導入知識給孩子,卻沒有想過給孩子一個主動思考的空間,沒有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思維導向。
思考是對具體事情的思索,那思維是多次思考后形成的思考習慣。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會受益終生。
那么,父母該如何來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01
應盡量調動孩子的感覺器官。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通過實踐,在積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因此,年齡越小的幼兒,越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感知知識。幼兒感知到的知識越多、越正確,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越強。
02
要啟發(fā)孩子積極思維,給孩子充分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有時候,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雖然遇到較大的困難,但家長和老師也不宜急于直接回答,可以用類比的方法去啟發(fā)孩子,讓自己去找出正確的答案。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03
要讓孩子有自由活動的機會。許多研究表明,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玩耍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多動腦筋,多想辦法,逐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形成自覺性、獨創(chuàng)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孩子的高級思維能力。
04
要重視孩子的口語表達,培養(yǎng)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爸爸和媽媽要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語言教學,要把發(fā)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與思維作為重要的任務來完成。在日常生活,要抓住每一個和孩子對話的機會,爭做孩子的榜樣,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切忌接孩子的話,應該讓他自主講述完整,或是用提問的方式提醒他,輔助他把話說完整。
時光如流水,我們會漸漸老去,孩子們會慢慢長大,總有一天他要獨立,要自己來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但請不必擔心,他有自己的思維,可以處理好很多事,可以過得很好
如何進行兒童思維訓練
如何進行兒童思維訓練?思維能力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養(yǎng)兒童廣闊、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兒童的智慧極為重要。不過,如果僅靠自然形成,沒有足夠的刺激,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就會相對緩慢很多。所以,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對兒童進行思維訓練。
兒童的思維訓練可以通過游戲、專門的課程來進行,但是也可以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來進行思維訓練。家長應當關注兒童的每一個細節(jié)來引導兒童進行思維訓練。
1、全方位觀察。對于任何問題,都要認真考慮它的利和弊。更深一層的思考能使兒童認識到顯而易見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規(guī)律。教育的基礎就是將一點一滴的知識聚沙成塔。把知識分類之后,我們就可以避免反復不斷地學習同一內容。
3、養(yǎng)成質疑好習慣。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見成規(guī)的歷史。兒童在許多方面尚未定型,總喜歡質疑以往的做法,為人家長應當鼓勵他們養(yǎng)成終身質疑、不滿現(xiàn)狀的良好習慣。
4、說話準確。準確的用詞不僅能避免誤解,而且有助于思維敏捷。
5、傾聽他人的意見。兒童們往往只管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這不利于他們擴展視野。家長們應當培養(yǎng)兒童學會考慮他人的觀點,請兒童旁邊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對同一件事發(fā)表意見,是訓練兒童傾聽的好方法。
6、寫日記。鼓勵兒童堅持寫日記,因為寫作也是一種思維。
7、提前思考。鼓勵兒童對短期、中期、長期的后果進行提前思考,雖然這并不容易。不過,今天對明天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有些準備,還是可能的。
8、學習。知識不能代替思維,思維也不能代替知識,學習能使人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
9、堅持不懈。兒童并不能一夜之間就養(yǎng)成邏輯思維的好習慣,應鼓勵他們堅持不懈。
時下,我們越來越重視兒童教育這一領域,閱讀、表演、創(chuàng)作、繪畫、演奏等訓練已成為中國兒童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小孩子變得越來越“全能”,可大家會不會覺得還缺了點什么呢?我們在引導孩子發(fā)展含有三個“R”的閱讀(Reading)、寫作(Writing)和算術(Arithmetic)這基本技能之外,是否忘記加上另一個同等重要的R技能:推理(Reasoning)?
誠然好些人覺得繪畫、演奏等形象思維訓練十分適合孩子的心性,而邏輯推理等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不是沒必要如此之早呢?這個問題我們慢慢探索,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如果孩子懂得更有效地推理思考,必然能幫助他們接觸并理解周遭,從所見、所聞、所做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未來的社會將會是思考的社會,信息數據日益增加,時代改變日益迅猛,“教會一個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推理得出自己的想法”,想必會是我們的重點。
何不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的抽象思維?
為了證實上述的說法,我們可以看看德國的爸爸媽媽的看法。
許多德國人會贊成,父母應當積極運用各種方法去打開孩子抽象思維的開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兒童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德國人并不強迫學齡前的孩子掌握多少詞匯,或能背誦多少首詩歌;相反,讓孩子養(yǎng)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德國人常常用游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這也是我們經常提及的“寓教于樂”。這些游戲中有數字類游戲,如下棋,走迷宮,搭積木,玩魔方等等。在讀故事時,我們也可以給故事設計出合乎邏輯的不同結尾,這也是德國家長常用的手法;通過分析、選擇、舍棄和討論,孩子們往往能發(fā)展出更強的發(fā)散思維和思辨能力。繪制地圖是德國人的獨創(chuàng),我們常??梢钥匆娫诤I的沙灘上,孩子在父母的啟發(fā)下,用小木棍畫出記憶中的家宅或學校,周邊的房屋、花園、商店等等也會一一清楚地標示出來。方法如此簡單,大家學到了沒有?
其實搭積木、玩魔方同樣在國內孩子們之間盛行,中國的爸爸媽媽和德國家長一樣聰明,會很樂于給孩子買這類玩具,甚至是一些書籍。但是,爸爸媽媽們要記住,可不能就這樣撒手讓孩子自行玩耍哦!大人給孩子們進行抽象思維的有效引導,對兒童早期的抽象思維發(fā)展是很有必要的!
哲學課堂講邏輯與規(guī)則
在哲學啟蒙的課堂里,我們可以通過更多情境化的對談來啟發(fā)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兒童哲學家李普曼教授在教導兒童進行思考推理時,主張讓兒童去親自體驗哲學討論過程,大人和小孩一起來做推理活動。只有這樣,哲學談話的收益才會被兒童自覺地應用于生活。不信?請看以下的孩子們的表現(xiàn):
老師問力力:“四個馬鈴薯加三個大白菜,一共多少個?”力力回答說七。老師告訴力力說單位不同的東西是不可以相加,馬鈴薯與大白菜是不可以相加??闪α卮鹫f“我得到的是七個蔬菜啊!為什么不可以呢?”可見,一年級力力已經學會了合理地分類,在老師面前已經會運用自己的抽象思維。那大家要不要也這樣問一問身邊的小哲學家們啊?
小朋友們在閱讀課被告知:假如一個小朋友從一個袋子里,一連取出幾個綠色的糖果,他仍然不能推理確定出袋子里其他的糖果是什么顏色:因為我們只能確定我們此時此刻所掌握的知識,并不能完全預測出下一秒一定會出現(xiàn)同類型的事物。下課之后,有一個男生和老師談話,期間他說:“所有的某某族人都很笨?!崩蠋煕]立刻回答,只做出十分驚訝的表情。這位男生看見老師驚訝的表情,立刻修正自己的說法:“我的意思是,所有我看見過的某某族人都很笨?!边@個五年級的男生已經懂得將邏輯課上討論糖果的例子里所學到的,應用到日常生活里去。
而在另一個班上,六年級的小朋友們熱烈地討論著男女差別。有一位男生表示男生永遠都比女生好?!澳闶钦f在課堂里,或是在運動場上呢?”老師問他,而他回答道:“男生在運動方面當然比女生棒!”“所有的運動都是嗎?”老師又追問道。另一個男生說:“哪里!即使是女生的運動,也有些男生比女生好。”另外一個女生說:“有些女生,即使是男生的運動,她們比許多男生做得好”小朋友開始討論時,言語松散。漸漸地,他們意識到說話時必須更加謹慎,更加客觀。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進行思維訓練!
看到這,有些家長就會想:五、六年級的孩子上學好幾年了,當然可以訓練他們的抽象思維啦,那更小的孩子能不能進行抽象思維訓練呢?這想法很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抽象思維發(fā)展很不一樣。培養(yǎng)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繁多,然而爸爸媽媽要記住,不同的方式對應了不同年齡段的兒童。
一般來說,嬰兒出生6個月后,便能在大人的啟發(fā)下初步理解兩個相關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1周歲時,嬰兒開始有了"順序"的概念,而且很快還會發(fā)現(xiàn),順序的先后是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愿做出改變的。
2周歲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如何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歸納和分類,并在實踐中使他們從個性中悟出共性。家長可以選擇孩子最熟悉或最感興趣的東西,幫助孩子進行二次抽象訓練;對3周歲的幼兒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更深一層的抽象思維,如要求孩子說出麻雀、蝙蝠、老鷹、蜻蜓、飛機、蝴蝶、風箏等事物的共同特征。通過這類抽象思維活動,孩子可以學會從不同事物中提取出共有的抽象概念。
4至6歲時,孩子的思維有了更顯著的變化,他們開始嘗試理解事物間的關系,而以前關于事物的簡單評價已不能再滿足他們,孩子開始對事物復雜、深刻的評價產生敏感度。此時,語言在兒童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占據上風,因此家長可以試著與他們探討一些生活中的倫理問題,比如:“我們該不該給街邊的乞丐錢?如果很多乞丐是騙人的,我們又該如何處理?”等等問題。
一個八歲孩童對兒童哲學家羅伯特·費舍爾說,“我們聚集在此的目的就是為了思考。思考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家長能夠與他們的孩子一道,進行適當的抽象思維訓練,一同成為聰明的而活潑的人。
我們堅信將兒童哲學融于對孩子的愛中,融于對孩子的日常訓練中,有孩子的努力、家長的努力、我們的努力,所有人都在朝向孩子健康聰明成長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兒童思維的成熟過程,其實是人類由蒙昧走向文明的縮影。牙牙學語的嬰兒,最初不會有什么抽象思維能力,他們也許搞不清蘋果與梨的差異和蘋果與月亮的差異在性質上到底有著怎樣的不同。然而生活能使孩子們學會抽象,比如小寶寶淘氣,用手觸摸火爐,結果燙起幾個泡;有過幾次教訓后,他會不再觸摸任何火爐包括那些不曾燙過他的火爐了。他顯然自發(fā)地形成了這樣一種朦朧意識:那些東西也是火爐,也會燙人的。這種朦朧意識十分可貴,因為他已經自發(fā)地從同類事物的個體中抽象出了該類事物的共性。
不過,如果僅靠自然形成,沒有足夠的刺激,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就會相對緩慢很多。3歲之前的孩子,對他進行訓練,會顯得過早;而對學前的孩子,我們則完全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啟蒙了!
怎樣訓練孩子思維能力
步驟/方法
理解力訓練
理解,指的是對任何一件事物了解的能力。人類掌握知識的過程,必須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而理解能力是在兒童時期逐漸培養(yǎng)和發(fā)展起來的,它是孩子以后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和心理品質。
在家里,我們經常利用各種時機有意識地對女兒提出一些“為什么”,讓她進一步思考、動腦筋,而后養(yǎng)成她自己發(fā)問的習慣,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逐步加深了她對事物的理解。
我們還會不時地檢驗一下女兒的理解水平。比如,如果總是把寓言和一般的童話故事混為一談,看完或聽完之后看不出寓言的意義和隱喻,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義或教訓,那理解水平就不能算高;較高的理解水平是開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訓和意義,并能把它轉移到人的身上,只是概括的范圍較狹隘;更高的理解水平就是能立即理解寓言的含義或隱喻,并能把抽象的教訓意義轉移到人。我們還可以從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關系、矛盾關系以及對數學題意思的領會等來考察他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水平。了解了以后,就能更有的放矢地針對他的水平做進一步啟發(fā)了!
判斷力訓練
其實對這么小的孩子進行鍛煉不必想得很復雜,只要用心,一次游戲,一次對話,一次逛商場,就可收到效果。我的女兒兩歲以后,我們給她買過一本關于兔子的畫冊,畫冊上有白兔、黑兔、黃兔、灰兔。我們問她這些兔子一樣嗎?她搖搖頭說不一樣。那么有沒有一樣的地方呢?她說有。在我們的啟發(fā)下,她找出了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并說兔子都是這樣的。顯然,女兒此時自發(fā)地知道了“兔子”這一概念,這個概念已舍棄了具體兔子的個性(白、黑、黃、灰等)。認識“兔子”以后,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幫助她認識了“狗”,認識了“貓”,并帶她逛了幾次動物園進行實物跟概念之間的對照。
很快,她的腦海又不斷嵌入“水果”、“蔬菜”等越來越多的事物印象。為了檢查女兒是否清楚這些不同概念之間的界限,我們同她做過這樣的游戲:我們列出壁虎、葡萄、蔥頭、蝴蝶、西瓜、茄子等事物,要求她分別地把它們歸入“動物”、“水果”、“蔬菜”類里,女兒做得很準確。這種訓練方法可使孩子初步判斷掌握事物的屬種關系,粗略地知道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為了使女兒掌握的概念更加豐富,我們還同她做過這樣的游戲:確立一個屬概念(如動物),然后每人用交叉對話的方式分別說出一個個種概念(兔子、貓、狗、猴……),一次只說一個,而且不許重復。誰最先說不出來了,誰就輸了。這種對話有時可持續(xù)半個多小時。有一次,我們故意蒙了她一下,在說完“魚”以后又說了一個“泥鰍”,女兒當即抗議,說泥鰍也是魚。顯然,女兒已淡淡感到魚隸屬于動物且又包含著泥鰍,這為她以后懂得屬種概念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邏輯知識做了準備。
概括力訓練
除了從同類事物中拿出一些實體東西讓她判斷以外,我們還根據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的屬性讓女兒概括出一些性質概念。比如,我們曾讓女兒尋找麻雀、蝙蝠、蜻蜓、飛機等事物的共同點,她說它們都會飛,我們還把各種顏色的事物歸成若干類,使她能夠從中概括出有關各種顏色的概念。
女兒4歲的時候,我們接到過幼兒園的邀請去觀摩教學。課堂上,每個孩子的桌子上都擺著磁石和另外兩組東西,一組是釘子、鐵片、鐵鎖、大頭針,另一組是紙、布條、木塊、橡皮。老師讓孩子們把這兩組東西分別靠近磁鐵,然后問大家的感覺。經過實驗,孩子們認識到,凡是用鐵制作的東西都能被磁鐵吸引,凡是非鐵物品則產生不了這種現(xiàn)象。結論是磁鐵能吸鐵。
斯賓塞說過:“教學要從直觀開始,以抽象結束?!蔽覀兓貋砗髮@次教學給予很高評價,因為它的效果不僅在于使孩子們粗知了磁鐵,而且還讓他們從中概括出了釘子、鐵片、鐵鎖、大頭針等事物的共性。它會使孩子們對事物的印象相當深刻。
推理力訓練
邏輯推理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抽象思維,這方面我們平時參考一些資料設計了有趣的題目讓女兒做。比如我們念這樣一組話,讓孩子仔細聽——
① 所有的動物都會死去。② 狗是動物。③ 所以狗會死去。
我們讓女兒判斷這個說法對不對,她回答說對;
接著,我們說了第二組話,讓她接下去——
① 所有的桂花都在八月開花。② 現(xiàn)在公園的桂花都開了。③ 所以……
這是“從總到分” 式的推理。我們還有從另外 “從分到總”的角度進行的,比如:
我們念——
① 蘋果、梨、香蕉、西瓜都是水果。② 蘋果是水果。③ 梨也是水果。④ 香蕉、西瓜也都是水果。
讓她接下去——
① 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都是交通工具。② 汽車是交通工具。③ 火車也是交通工具。 ④……
現(xiàn)在爸媽們都比較重視為孩子進入正規(guī)學習階段做好必要的準備,但我覺得有很多誤區(qū)。比如,有些父母要求四五歲的孩子會認、會寫大量的文字,甚至個別的還要求孩子能夠分辨“八、人、入”或“己、已、巳”等相近文字的細微差別。這種生硬的機械記憶對這么小的孩子來說是承受不了的,而且會挫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想學齡前的孩子認多少字并不重要,如果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在興致盎然的游戲中鍛煉孩子更高的思維能力,一定會為他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說父母一定要了解寶寶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人和事,然后利用這些人和事來做文章,調動寶寶的思維能力。
一般地說,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lián)系規(guī)律的概括和間接反映過程,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人在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其思維具有階段特點。因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時,要充分注意孩子的思維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
第一階段:0~1歲。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0~2歲孩子的思維是靠感覺運動來表現(xiàn)的(皮亞杰稱之為感覺運動階段)。皮亞杰認為:0~2歲的兒童只能協(xié)調感覺和動作活動,他們在接觸外界事物時,能利用或形成某些初級行為模式。但筆者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認為,此階段應當在一歲以內。此時孩子的思維訓練應以動作思維訓練為主,以豐富的語言對其進行刺激,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使其形成概念。比如:可與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指游戲,頂手指、打拍子等;可有意識地使孩子形成事物語言對應或動作語言對應。如把奶瓶拿起來,嘴里則說“拿起來”;放下時,則說“放下”等。選擇玩具時,要選那些有音樂的、會動的玩具。一般孩子在接觸到這些豐富的動態(tài)概念后,配合語言刺激,就可在大腦中形成表象,然后靠語言刺激,可將這些表象啟動.從而產生初步的判斷。如把蘋果、奶瓶和其他一些玩具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用手指出哪個是什么,只要家長說出,孩子用手指出即可,這是較簡單的訓練。另外,在此階段,孩子迫切地希望看到新鮮的外部世界,家長可在戶外活動時,隨時告訴孩子所看到的事物。孩子在六七個月時,就能初步聽懂家長與他交流的話語,到一歲時就能聽懂大部分的日常語言。因此,在孩子一歲以前多設計一些動作特點強的游戲,輔以豐富的語言刺激,是此階段訓練的重要方式。這種訓練方式對孩子思維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長切莫失去良機。
第二階段:1~3歲。這一階段,孩子已逐漸能準確地表達,應以具體形象思維的訓練為主。具體形象思維是利用直觀形象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用表象來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一般在孩子兩歲前,應以促進其表達為主,延續(xù)一歲前的方式,但較前階段稍微復雜。以判斷(即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的表達)為主要訓練形式,如我愛書,書是好東西,糖吃多了不好等。確實讓孩子明白這些簡單判斷的意思。訓練語言的表達時,可采取空格的方式。孩子在學會說話前,先會說兩個字,再四個字,再到整個判斷。因此,家長可在一句話中間留下“括弧”——意義空白,讓孩子補出,共同完成這句話;另外,家長可以給孩子示范口型,糾正一些不對的發(fā)音,如把“辣”字發(fā)成“那”,家長各把這個音用慢動作示范,會起到明顯的作用。還可以講一些簡單的故事,以激發(fā)孩子的表象活動。在孩子兩歲以后,訓練應以游戲與故事為主。故事情節(jié)可以復雜些,并初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推理訓練。推理訓練在此階段可安排三個方面的活動: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但都要設計成孩子力所能及的簡單的問題。
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它是人們認識事物、判斷行為、說明事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孩子的認識過程也是先歸納后演繹的。例如,看了楊樹、柳樹、松樹之后,再看柏樹,孩子就能歸納得出:這也是樹,但要問孩子這是什么樹?因為柏樹也有其他樹的一些特點。孩子從各種樹的認識中歸納形成了樹的概念。在這一階段,孩子通過歸納可形成許多(或深化)概念,并做出自己的判斷,家長可有意識地設計歸納情景,讓孩子做出判斷。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目標的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進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它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這也是訓練孩子提出問題的方法,具有創(chuàng)造性特點。如前面的例子中問這是什么樹,就是由類比推理所得。知道是樹,屬于歸納推理,但楊樹有楊樹的特點,松樹有松樹的特點,這棵樹又有新特點,因此也應有一個不同的名稱。又如:高處的東西如果沒有支撐就會掉下來,如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那么,如果告訴孩子地球是球狀的,并在不停地轉,孩子就可能問道:轉到下面時,咱們?yōu)槭裁床坏粝氯ツ??牛頓就是因為有此疑問,后來才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因此,設法創(chuàng)設類似情境,訓練孩子的類比推理能力,是此階段可著手的一種思維訓練方式。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既有大前提(或常識),又有小前提的現(xiàn)象,讓孩子做出判斷,這是形成孩子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或使用其簡略形式“因為……所以……”。孩子喜歡問為什么,這是訓練演繹的良好時機,也是教會孩子推理意識的良機。如因為沒有水,所以不能做飯(隱含大前提是做飯要用水,也可把隱含大前提說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例很多,家長要不失時機地訓練孩子使用演繹推理這種思維形式,以幫助其形成嚴密推理的習慣。
第三階段:3歲~學前期。此階段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學,綜合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除延續(xù)之前的訓練方式以外,還可訓練孩子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與直覺判斷能力。
發(fā)散思維能力是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化,從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因包括求異、輻射、逆向、側向、多向等形式,所以富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創(chuàng)造能力=知識量×發(fā)散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加強發(fā)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給孩子出一些有關的題目,并幫助孩子分析,使其形成發(fā)散思維的習慣。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問孩子五減一等于幾;那么,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樹上有五只鳥,“咻”一聲飛走一只,樹上還有幾只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前面所提問題“三根木頭鋸三下,能變成多少塊”都屬此類問題。家長要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或豐富的資料,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以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固定的邏輯規(guī)則約束,對于事物的一種迅速的判斷,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可看做是被壓縮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應充分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直覺思維能力。家長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借助歸納、類比或已有經驗快速做出決斷的習慣;同時要注意有自己獨到的判斷,避免盲從。對孩子的獨到見解應表示鼓勵,以強化這種習慣。例如,在某幼兒園大班的測試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外形完全一樣的卡片盒,一個里面有卡片,另一個沒有,你怎么區(qū)分?一個同學說:“放在水里?!边@時有幾個孩子都跟著說:“放在水里?!钡硗庖粋€小朋友沒有盲從,他說:“用兩只手搖搖盒子?!崩蠋熣f:“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不錯,加一分。”回家后,父母說:“你能想出這個主意,爸爸媽媽真高興,以后要多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痹趯嶋H生活中,只要留意,這種訓練和強化機會是很多的。在講故事時多留伏筆,讓孩子去判斷和推論,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就不重述了。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它是使人終身受益的一個重要能力。上學以后,這些能力的發(fā)展主要在于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期教育,則是這一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家長只要記住一句諺語:“腦袋越用越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思維訓練,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如何訓練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時期:24-36個月寶寶的情況
這個階段,寶寶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成分更多,掌握語言的能力逐漸增強,開始形成事件、動作和概念的精神圖像。
他也能用思維解決一些問題—在頭腦中完成嘗試,而不必親自實踐。他的記憶力和智力也有所發(fā)展,開始理解簡單的時間概念,例如“吃晚飯后再開始玩?!薄R查_始理解物體之間的關系。
建議
通過社交攝取信息:無論對寶寶還是對大人來說,一起玩耍都是件相當幸福、快樂的事情。不僅如此,玩耍還有助于開發(fā)寶寶語言、行為能力和大腦智力,給他帶來很多鮮活的知識。通過與大人、小朋友和周圍人的接觸和玩耍,寶寶攝取的信息量會不斷增加,大腦中儲存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
增加語言的難度:這個時候可以教寶寶一些關鍵詞匯和重要句型了。當他掌握了詞組的用法之后,就要教他短句,并逐漸增加句子的長度,并給他機會,讓他多多練習。不要怕他出錯,也不要訓斥他,要多表揚、多鼓勵。只要有時間,就盡量多與寶寶說說話,什么話都可以。
增加寶寶的“閱讀量”:不厭其煩地為寶寶讀他最喜愛的書,并鼓勵他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鼓勵他“讀書”,讓他做出讀書學習的樣子給你看。當你看書寫字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爬到膝蓋上來同你一起看,或給他一張紙、一支筆隨他亂畫,他會感到很好奇、很有趣。耐心地解答他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或者與寶寶一起探索問題的答案。
孩子并不是一生下來就具備了思維能力,而是要在后天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思維階段、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和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三歲以前的孩子是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以后在不斷地操作過程中了解了動作與結果之間的關系。三歲的孩子拍球時,開始是亂拍,不了解自己的動作與球彈跳的關系,經過學習和訓練,他逐漸理解了其中的關系,學會了正確的拍球動作。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要,例如,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跳繩、拍球等平衡協(xié)調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擺積木等活動,都有助于孩子的思維發(fā)展。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動,只讓孩子看電視、玩電動玩具、游戲機則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fā)展。
三到六歲的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貓的理解就是有四條腿,一根尾巴,身上有毛;他們不理解同一體積的水裝在細高杯子里與裝在矮粗杯子里還是一樣的;在做計算時用蘋果來舉例子,就容易理解。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經驗,豐富孩子的詞匯,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將“水果”概念灌輸給孩子時,要讓孩子理解水果包括蘋果、香蕉、梨等許多種類,讓孩子在拆裝玩具或積木時,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系;和孩子玩圖片分類和比較的游戲,讓孩子學會從具體中歸納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經常向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和現(xiàn)象等等。有些家長和老師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識字、寫字、計算等,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并沒有好處。
六到十一歲是培養(yǎng)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思維程序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另外,家長還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維,不要給孩子現(xiàn)成的答案。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在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對孩子早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非常重要。
相信《如何訓練孩子的思維》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1)如果暑假在冬天會怎么樣? (2)為什么我們要睡覺?盡量提出理由。 (3)請列舉所有成雙成對的事物。 (4)舉任何一物品,例如報紙,說出有什么不平凡的用途? (5)如何改良電話(鞋子、玩具象……)...
抽象思維是什么? 面對五顏六色的蘋果、柑橘、香蕉、菠蘿……,我們卻說“水果”,甚至說“植物的果實”;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大雁、海燕、仙鶴、天鵝……,我們卻說“飛禽”,甚至說“鳥綱”。這是不是有點兒沒趣、生硬...
孩子小得時候,經常要求父母在睡前講一個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讓孩子們心滿意足的進入夢鄉(xiāng),但是家長們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自主去思考! 很多時候,家長在親子空間里太著急“填空”,而疏于“留...
如何進行兒童思維訓練 如何進行兒童思維訓練?思維能力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養(yǎng)兒童廣闊、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兒童的智慧極為重要。不過,如果僅靠自然形成,沒有足夠的刺激,兒童的智...
時下,我們越來越重視兒童教育這一領域,閱讀、表演、創(chuàng)作、繪畫、演奏等訓練已成為中國兒童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小孩子變得越來越“全能”,可大家會不會覺得還缺了點什么呢?我們在引導孩子發(fā)展含有三個“R”的閱...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