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dāng)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學(xué)期開始了,經(jīng)過一個學(xué)期的學(xué)習(xí),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園、開開心心的學(xué)習(xí)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斷的增強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鵪鶉蛋,在分菜的時候,老師很焦急,想著要快快幫孩子們將蛋剝好,大家都不會自己剝蛋呢。
老師剛想給奕奕剝蛋時,奕奕竟然說:"項老師,我自己會剝的。"
"你真棒!"老師對奕奕豎起了大拇指。老師轉(zhuǎn)身剛想給怡怡剝,只見怡怡正努力試著自己剝著呢,雖然剝得有點兒困難,但她最后仍是自己剝完了。于是,老師不再試著給孩子們剝蛋,而是觀察著孩子們,當(dāng)個別幼兒真得碰到困難時才進行指導(dǎo)幫忙。yJS21.coM
由此可見,習(xí)慣于服侍孩子,不僅不是一個為他們服務(wù)的舉動,而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因為它容易窒息孩子們有意的自發(fā)的活動。不動手做的孩子永遠(yuǎn)是不知道如何做的。老師在工作中,應(yīng)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去鍛煉。一個好的老師不在于為孩子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教會孩子做多少事的方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什么都不讓孩子做。事事為孩子包辦,其結(jié)果是,孩子們應(yīng)當(dāng)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動都變成了爸爸媽媽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動。如果孩子缺乏獨立的嘗試機會,他們就會變得事事處處都依賴爸爸媽媽。久而久之,孩子會喪失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與能力。
其實,孩子是很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如果家長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也就讓孩子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機會。很多時候,孩子內(nèi)心還是渴望能夠自己去嘗試,比如案例中的奕奕寶寶。家長老師不應(yīng)該過分地保護孩子,應(yīng)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在鍛煉的過程中,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會得到提高,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很多家庭給孩子使用一個打不破的專用碗,孩子進餐就使用這個碗,這樣做是基于擔(dān)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沒有固定的碗,我們一直是給周周使用和我們一樣的瓷碗。周周打破過一次碗,那是在大約兩歲多的時候,周周端著瓷碗吃飯,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驚恐地看著滿地的碎片,哭了。當(dāng)孩子看見一個完好無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變得支離破碎時,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責(zé)的,他們喜歡完整,不喜歡破碎。我寬慰周周,“沒關(guān)系,我們一起來打掃碎片就行。”
我的寬慰讓周周放松了許多,我們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給周周拿了一個瓷碗,并鼓勵周周自己想辦法,要怎樣才不會打破碗。周周見我如此信任她,又給她一個瓷碗,非常開心,笑容回到了小臉上。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著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時用不銹鋼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為他們的家長不信任他們,沒有給他們用過瓷碗,令他們沒有“陶瓷易碎”的經(jīng)驗。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們小手的笨拙,沒拿穩(wěn)才會打破。他們打破一次碗后,就會小心翼翼地使用他們的碗,想辦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給他們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給他們機會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長的不信任,他們會覺得,“我可能只會給爸爸媽媽添亂,損壞爸爸媽媽的東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本枚弥?,這種不被信任的感覺會讓他們懷疑自己,變得不自信。
我們成人在單位有了失誤,如果主管再給我們一次機會,修正失誤,會不會感受到主管對我們的信任?我們的心里會不會心存感激,從而更加努力工作,彌補失誤?倘若主管不再給機會,而是把事情交給別人,我們是不是會覺得非常挫敗,覺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內(nèi)心和我們一樣,他們能覺察到我們的細(xì)小行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們不會表達(dá),但是其影響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里。
我們不僅讓周周用瓷碗吃飯,而且讓周周幫我們收碗。這項工作在周周2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第一次讓周周收碗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擔(dān)心她沒走穩(wěn)摔倒了,摔破幾個碗是小事,倘若讓碎瓷片割破臉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準(zhǔn)備在周周要摔倒的時候隨時保護。誰知周周發(fā)現(xiàn)了我,把我趕開,“不要媽媽保護!”是啊,既然讓她收碗,為何又不相信她,還要亦步亦趨地跟著呢?我意識到自己太緊張了,揪著心退到了一邊。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實也是緊張而又激動的。她小心翼翼地兩手端著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從餐廳到廚房,只有幾步路,周周卻走了差不多1分鐘!當(dāng)她踮起腳把碗放到了廚房的案板上時,周周激動地大喊起來:“我成功了!”“成功”這個詞是周周最早學(xué)會使用的詞之一,她也早早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如果決定讓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懷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緊張和擔(dān)憂掛在臉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過,在做某些可以預(yù)見可能產(chǎn)生危險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長一定要事先檢查,排除隱患,盡可能避免危險的發(fā)生。比如2歲孩子收碗,一定要確保地面不潮濕,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開周圍的障礙物,以防孩子萬一摔倒磕傷。
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實踐證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長沒有相信他們,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機會。
育兒觀念: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齡孩子玩耍的機會
子豪一直喜歡自己在家玩,不喜歡下樓去找同齡小朋友玩。每次從幼兒園回來后直接回家,怎么哄都不下樓,看到其他孩子都是玩到天黑都不進家的樣子,我一開始還覺得有些慶幸覺得這樣更省事。甚至覺得這樣孩子可以有時間讀更多的書??墒请S著孩子日漸長大,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孩子不會跟同齡人交往,在家里大人都是對他無限度的容忍,包容比較多,可是跟同齡小朋友接觸就不一樣了。每個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這些小皇帝在一起該怎樣相處他必須學(xué)會。孩子畢竟是社會人,將來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人,所以必須讓孩子盡早學(xué)會與人相處。另外不知在哪里看到過說“孩子必須多跟同齡孩子接觸他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雖然在幼兒園每天都能接觸許多小朋友,可是在幼兒園集體活動比較多,孩子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時間,都是老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不能很好地鍛煉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當(dāng)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孩子已經(jīng)不愿意下樓去玩了,而且孩子越大每個孩子都有了固定的玩伴,形成了小集團的形式,好像子豪也很難再融進去。有時我能感覺到孩子想跟小朋友們玩,可是他不會表達(dá)再加上自己本身有些任性,根本沒辦法跟別人好好相處。越是這樣孩子就更加沒有自信,害怕被排斥更不愿意跟別人接觸了。上次跟早教中心的老師接觸時,老師告訴我如果長時間這樣的話孩子會朝著自閉的方向發(fā)展。這可把我嚇壞了,為了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我還打算去他們早教中心上課??墒墙?jīng)過這一周的沉淀和思考,我覺得早教中心的人說得有點危言聳聽。子豪不是不喜歡跟人交流,跟我在一起時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著幼兒園的事。他只是跟同齡孩子接觸少,比較任性,不會合作,當(dāng)務(wù)之急我應(yīng)該給孩子找到合適的玩伴,讓他體驗到跟同齡孩子在一起的樂趣,他自然就愿意跟小朋友們玩了。
這幾天我就有意識地在給子豪尋覓合適的玩伴,想辦法給他創(chuàng)造條件跟小朋友接觸。昨晚我做了披薩,我特意多做出一個披薩,晚飯后我問子豪:“子豪,一會兒咱們?nèi)ソo鄭旭(樓下小男孩,比子豪大一歲)送披薩吧,讓他也嘗嘗好吃不?”子豪說:“好的。”結(jié)果下樓時碰到了于靖宇(也是同樓的小男孩,比子豪大一歲)媽媽,我們就去了于靖宇家。結(jié)果到他家后兩個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一直到九點半子豪還遲遲不肯回家,直嚷著明天還要一起玩。直到第二天還還喊著要去找于靖宇玩,看來孩子并不是不想跟小朋友玩,而是缺少玩伴,在這一方面我這個當(dāng)媽的就要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啦。
周六子豪跟我去學(xué)校補課,正好同事家孩子二年級的小女孩也來了,雖然他們年齡上有差距,可是令人意外是兩個孩子玩得特別好。一直到晚上九點了,子豪還不遠(yuǎn)意讓小姐接回家,還非要讓小姐姐去我家住。雖然家有倆寶,但還是深深感覺到現(xiàn)在孩子對朋友的渴望。想想我們小時候放學(xué)后一大幫孩子滿村子亂跑,比現(xiàn)在這些生活在科技發(fā)達(dá)的孩子們來說要幸福許多。
鄰居也是我單位同事。關(guān)系不薄。有個兒子xx已經(jīng)8周半,正在做作業(yè)。
**一進同事家,就這里看看,那里摸摸,毫不客氣地玩起哥哥的玩具來了。
而xx一看我們過來造訪,竟然功課也不想做了,不停地從書房跑出來玩。借口是:“我要陪弟弟玩!”“弟弟不會玩這個玩具,我要教他!”
按我想來,一個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小男孩,應(yīng)該不喜歡**這么個小屁孩子玩的了,沒想到,xx對**甚至對我的熱情勁真讓我驚訝:耐心地教我怎么使用他家的電磁爐,積極地教**玩遙控小車……平時感覺xx話很少,不想我們在的時候,他不停地說這說那。
我不由感慨地對同事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太孤獨了?!蓖抡f:“可不是嗎,你看我們家這個,你們來了這么一臉巴結(jié)的樣子!”她還說到xx的表弟,太孤單了,于是把家里的大門開得大大的,每看到一個小朋友經(jīng)過他家門口,就可憐巴巴地求人家:“到我家來陪我玩一會吧……”
由于特殊的環(huán)境,我是在孤獨中成長起來的。哥哥姐姐兩個年齡相差不大,童年一起玩樂,也就度過了,而我好歹搭上了和他們一起玩的“末班車”,比我還孤獨的是我妹,她的童年時代,幾乎沒有過任何玩伴,而那時不懂事的我們,還經(jīng)常把她排斥在我們的小圈子之外。
一直到前不久,小妹還有點委屈地說:“哼,你們當(dāng)時都不帶我玩!”
只記得幼年時的小妹特別倔,特別“各色”,特別討人厭,其實現(xiàn)在才明白過來,那一切,都是因為孤獨鬧的。
可惜,明白過來太遲了,有些東西無法彌補,現(xiàn)在的小妹經(jīng)常自稱“宅女”,善良、穩(wěn)重而且會做飯會照顧人,但卻因為從小在孤獨環(huán)境中長大,很不善于與別人交往,一直“剩”在家里。每每我戲稱:酒香啊,可惜巷子太深。
和小妹相同,表面上傳承了熱情開朗性格的我,事實上也很不樂意和太多人相處,很多人對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高自傲。相處久了更會發(fā)現(xiàn)我并不隨和。
不能說這一切都是因為童年時太孤獨導(dǎo)致的,但是,我自己卻一直會這樣想:假如,我們的童年時代,能夠多一些玩伴,能夠生活得熱鬧一些,現(xiàn)在的我們,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玩”,但是玩的必備條件:伙伴,卻那么緊缺;孩子最愛熱鬧,但現(xiàn)在誰家的孩子能夠在熱鬧的環(huán)境里成長?
也許,這是這個時代的難題。
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不要太勤快、太慈愛啦,女兒正值青春期,耳朵總是分泌油脂,上個月嚷著耳朵疼,我?guī)绞辛⑨t(yī)院看了看,醫(yī)生說耳朵里有耵聹(耳屎),取出來就可以了,但是有些硬,需要香油泡一泡才能取出,于是我和她專心對付耳朵,三天以后去醫(yī)院,醫(yī)生用小工具一吸,就輕松地去除了,我給她描述看到屏幕上放大以后的“驚心動魄”的感覺,她笑著說我太夸張。
沒過多久,女兒又說耳朵癢,這次愛人帶萌萌去醫(yī)院?;貋砗?,愛人匯報:“沒啥,醫(yī)生說油脂分泌多,容易癢癢,不需要治療?!彼χ懊让龋骸澳氵@個小兔子,兔耳朵變成油耳朵啦!來來,炒著吃吧!”萌萌做個鬼臉,兩個人就嘻打哈笑起來。
前兩天,萌萌還是說耳朵癢,每次癢起來抓不著撓不著的,很不舒服。我征求她的意見:“要不,我再帶你到二院去看看?看有什么好辦法?”她同意了
,第二天大清早我們就來到門庭若市的二院去了,果真,人很多,沒到八點就掛到了36號。好在我們已經(jīng)預(yù)料到會有等待的時間,所以她帶著Kindle閱讀,我?guī)е恍┵Y料,在候診室耐心等待著。
大約四十分鐘以后,機器喊號,我們按要求來到耳鼻喉的一診室,輪到萌萌時,她坐在觀察椅子上,女醫(yī)生詢問:“你哪里不好?”我正要插嘴講述她的情況,她卻先我一步把自己的情況清晰地告訴了醫(yī)生:“我之前耳朵疼,里面有耵聹,到醫(yī)院去,醫(yī)生取出了耵聹,但是我的耳朵還是癢,大致每天癢三次,一次癢十幾分鐘……”我驚喜地看著她,表達(dá)得如此清楚,傳遞的信息也很明確,醫(yī)生最喜歡這樣的病人。女醫(yī)生又問了幾個問題,我都想插個嘴,可是都沒插上,人家醫(yī)生根本不理我,萌萌也不需要我?guī)兔?。最后醫(yī)生檢查了一下,告訴萌萌這沒有什么,如果實在癢就滴兩滴藥水。到自助繳費機上刷醫(yī)??ǖ臅r候,我還沒有看明白怎么操作,萌萌就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讓我省了不少事。
從醫(yī)院出來,我贊揚她很能干,她先是對我的表揚很感謝,而后撒嬌說:“萌萌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就成了低能兒,什么也不會了?!边@話是第二次聽了,值得反思。前一段時間去長島,萌萌也說了這樣的話,不過她說:“和媽媽在一起,萌萌一直都是小朋友,享受一下!”我哈哈大笑,的確,我?guī)让瘸鋈ィ径际俏艺疹櫵嘁恍?,我告訴她今天我想插話,結(jié)果醫(yī)生不理我,我只好閉上嘴巴。萌萌說:“是嗎,我還以為是你想鍛煉我呢?”我翻了個白眼,表示“無語”。萌萌說:“爸爸和你不一樣,完全不一樣,爸爸和我出來,基本上都是我做,他等著我?!鄙洗稳メt(yī)院,萌萌自己掛號、自己看病,凡是她能做的都是她去完成,爸爸毫不操心,只是耐心地等她。萌萌說上次她爺倆去西安旅游,也大抵如此。聽了萌萌的描述,我暗暗佩服愛人,看來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懶”一些,“被動”一些,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不要太勤快、太慈愛啦!
通過這件事,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有些頓悟了,于是迅速調(diào)整我的行為,學(xué)會了對閨女說這樣的話:“行,這事你給我辦了!”“這事交給你了哈,我是不問了!”我發(fā)現(xiàn)效果很好,事實證明,交給她的任務(wù)都完成得不錯,哈哈,我更輕松了!
一出門,xx就爭著拉箱子,我想,他愿意拉就給他拉唄,事實上人家還真的拉動了,一個人從小區(qū)里拉到了外面馬路上,很厲害
火車上自己玩玩具,玩完后,自己把玩具收進袋子里,非常地聽話,自立
出了##火車站,外面下著雨,xx幫我拉箱子,我提包和打傘,這一刻覺得我家寶貝長大了,懂事了,有你真好
去到姑姑家,跟小表姐兩個一見如故,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平時他一個人是太寂寞了,好不容易有小表姐陪他玩,當(dāng)然要玩?zhèn)€盡興嘍!
現(xiàn)在幾乎家家都只有一個寶貝,個個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多家長養(yǎng)成了包辦孩子一切的習(xí)慣。殊不知,這樣對寶寶的成長不但沒什么好處,還容易養(yǎng)成孩子懶惰,自私,無法自立的壞習(xí)慣。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我們應(yīng)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次回老家,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事,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剝奪了孩子們做事的機會!為了孩子,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吧!
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是靠父母和老師口頭上的表揚和吹捧得來的。要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還得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通過自己和伙伴的認(rèn)同來逐步建立。作為幼兒園,應(yīng)該給孩子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讓孩子的性格得以施展。
案例重現(xiàn):亮亮是班里一個性格非常內(nèi)向的男孩,平時不聲不響,主題活動時也不愛舉手發(fā)言,更不會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伴交往,缺乏足夠的自信。
一天早上,晨間談話后,我按照慣例,請一些孩子擔(dān)當(dāng)組長,就問:“誰愿意做今天的組長呀?”,小朋友們爭先恐后的舉手,亮亮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小手,我連忙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請他做了今天的組長,他顯得很高興。吃點心時,他忙著整理桌子;吃午飯了,他認(rèn)真地分著飯碗……傍晚回家前,我在大家面前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為他的盡責(zé)鼓起了掌,亮亮露出了羞怯的笑容。
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亮亮主動參加活動的次數(shù)多了,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由此,我想到了集體活動對幼兒的心理素質(zhì)的影響,在集體活動中應(yīng)該更加注意讓幼兒獲得成功,有愉悅感。
一段日子過去了,在一次故事表演活動中,亮亮居然舉手好幾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較準(zhǔn)確。大家都為亮亮的進步而高興,亮亮也活潑開朗不少了,與同伴、老師間的交往也多了。
教師感言:
看著亮亮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看來,集體生活中的組長工作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幼兒在集體中,往往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體驗,當(dāng)他們完成某一項工作時獲得了體驗,也增強了其自信心,當(dāng)他再度面臨問題時,便能充滿自信地克服困難。
孩子在接觸事物的時候,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教育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及時和關(guān)鍵,首先要正視孩子犯錯誤,然后對孩子適時的進行認(rèn)知教育,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孩子從中獲得更多的生活常識。
案例:餐前活動時,孩子們在走廊上自由玩耍。忽然陳軼鐵跑來告訴我:“老師,施欣羽帶零食來了?!蔽覇枺骸澳憧匆娏藛幔渴鞘裁礀|西?”被我一問陳軼鐵噎住了,小聲說:“我看見樓梯上有口香糖紙?!蔽腋^去一看,果然有一張綠箭的口香糖紙,這時,許多孩子都圍了過來,我就問:“這糖紙是誰丟的?”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沒有。我見問不出是誰,又不好說是誰,就說:“小朋友,你們說帶泡泡糖的小朋友對嗎?為什么呢?”樂樂說:“這小朋友不對,不但帶零食來吃,還把紙扔在地上?!钡律秸f:“吃泡泡糖不干凈,我爸爸說,吞下來,人會死掉的?!庇钔f:“口香糖要用錢買的,錢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眰フf:“吃口香糖會污染環(huán)境?!?/p>
我聽孩子們討論的這么起勁,就及時抓住話題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都說的對,吃口香糖不好,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對人身體健康有影響;另一方面對環(huán)境有污染。因為這口香糖吃到后來就不甜了,吞在肚子又不行,影響人的健康;吐出來也不行,因為它幾百年也化不掉,污染土壤,對自然環(huán)境有很大的破壞。今天,有小朋友吃了口香糖,不僅把糖紙扔在地上,還不主動來承認(rèn)自己的錯誤。老師給他一次機會,我相信他待會兒會來向老師勇敢承認(rèn)錯誤的,能勇敢承認(rèn)自己錯誤的孩子,老師和小朋友們還是會和以前一樣喜歡他的。陳軼鐵今天也有不對的地方,沒親眼看見,就亂說是施欣羽吃的口香糖,以后沒弄清楚不許亂說小朋友的名字。
我的話還未說完,人群中傳出了點聲音,很小聲的說:“是我,老師。”我一看原來是內(nèi)向的雨婷,我看她勇敢的承認(rèn)了自己的錯誤,就及時的表揚了她,并提出要求:以后我們小朋友吃零食時垃圾要放在垃圾筒里,愛護環(huán)境;像口香糖這類污染環(huán)境的東西要少吃;幼兒園里有點心,零食最好不要帶到幼兒園來。
專家觀點:讓寶寶感受錯誤的好處
1.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十分可貴的體驗。寶寶在這個過程中經(jīng)自己摸索而獲得的知識不再僅僅是知識,他更多地獲得的是一種能力和一種喜歡探究事物奧秘的良好習(xí)慣。
2.在感受錯誤過程中體驗快樂,寶寶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通過自己努力想方設(shè)法避免錯誤,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那種快樂的體驗是通過別的方式無法獲得的。
3.在感受錯誤過程中錘煉意志,寶寶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他的心靈就有機會不斷經(jīng)受這樣的歷練,這對錘煉寶寶的意志提高寶寶的挫折商無疑意義重大。
4.在感受錯誤過程中提高寶寶的責(zé)任感,通過這種方式,讓寶寶養(yǎng)成自己做事自己負(fù)責(zé)的良好習(xí)慣,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寶寶的責(zé)任感。
5.在感受錯誤過程中讓寶寶學(xué)會正確的行事方式,在經(jīng)過多次這樣的體驗之后,寶寶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找出合適的行事方式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們也需要交友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圈子,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1歲以后,會坐會爬的寶寶,活動能力加強,他的“領(lǐng)地”從家里向外擴張。這時,他們像大人那樣,開始尋找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交朋友。一個12個月大的寶寶,如果想和另一個拿著玩具小車和紅皮球的寶寶交朋友,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也拿一個玩具小車和一只紅皮球。這是這個年齡寶寶的表達(dá)方式——“我喜歡你,我們有很多相同之處呢?!?/p>
當(dāng)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用模仿別人的方式來交朋友。有的寶寶會爬向其他寶寶,盯著他,碰碰他,發(fā)出怪聲,甚至打他一巴掌。這是寶寶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注意我!我對你很感興趣哦?!?/p>
當(dāng)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小朋友時,寶寶的眼睛會放光,行為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大孩子會用嘴巴說,而小寶寶則是用整個身體傳達(dá)自己的興奮。他們扭動著身子,伸出手臂,手舞足蹈,再也不肯安靜下來。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任務(wù)是為寶寶安排好交友“小約會”:安排合適的場所,約好小伙伴,準(zhǔn)備好玩具。
與其他寶寶“約會”的小貼士:
1、兩個人玩正好。3歲以下的寶寶最好是兩個人一起玩,如果有三四個寶寶,他們就不會相互接觸了,所以每次最好只給寶寶安排一個“約會對象”。
2、時間短點比較好。2歲以下的寶寶與其他寶寶玩耍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你感覺到寶寶情況不妙:累了、煩躁了或是身體不適,那就趕快結(jié)束吧。
3、喜歡的比較好。為寶寶選擇他喜歡的伙伴進行“約會”,別為了圖方便,把你好朋友的女兒請來和寶寶一起玩,即使寶寶不喜歡她。
4、中間吃頓小點心。如果寶寶們在一起玩得太興奮,可以給寶寶們吃些有營養(yǎng)的小點心,好讓他們調(diào)劑、休息一下。
5、事先計劃好“節(jié)目”。安排一些寶寶可以共同參與的游戲,如:玩具汽車比賽、用蠟筆涂鴉、賽跑等。
6、不要過量。如果你的寶寶在與其他寶寶玩耍時比平時更具侵犯性,老是哭,或是不太興奮,這可能是寶寶在抱怨:“太多了!”,我們總以為和別的孩子玩得越多對寶寶越好,其實并非如此。
2歲的寶寶正在發(fā)展“自我”概念——“‘我的’就是我擁有的,我曾經(jīng)有的,和我想要的”,所以如果在游戲時寶寶常常會與別人爭奪玩具,父母不必為此擔(dān)憂。沖突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是非常正常的,從成人的視角,我們覺得這是自私、吝嗇,而對于2歲寶寶來說,對玩具的激烈爭奪只不過是社交的一種方式。
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要注意寶寶的安全,但父母的角色不是調(diào)停糾紛的法官,而是要幫助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你可以給寶寶其他的玩具玩,或是建議他等其他孩子玩好了再玩,但不要把玩具從一個孩子手中拿走給另一個孩子。
★別指望寶寶們一直玩得很融洽,特別是其中一個累了或是身體不舒服時。但有時候?qū)殞殏兺娴貌缓弥皇且粋€信號:他們彼此不喜歡。年齡相當(dāng)并不意味著就一定一拍即合。當(dāng)孩子們玩不來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迫他們。讓他們分開一段時間,幾天或幾個星期以后他們也許又會成為好朋友。
★害羞是友情萌芽的障礙。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寶寶高高興興坐在一旁,自己玩或是看著別人玩,你可以幫助寶寶“打破堅冰”。但是專家提醒,父母最好是幫寶寶創(chuàng)造交往情境,而不是幫他找朋友。
3歲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和社交技能的完善,孩子間的友誼達(dá)到了更高的水平。他們交起朋友來更老練了,一起玩玩具、做游戲,也學(xué)會了輪流。當(dāng)寶寶試著獨自爬向其他的小朋友時,請給他正面的贊美和積極的鼓勵,因為這是孩子學(xué)習(xí)獨立與自信的機會。讓寶寶深切地感覺到探索世界的愉悅,及與人相處的互動,會帶給寶寶極大的滿足。
感慨家長對孩子真是“盡心盡責(zé)”:盡心盡責(zé)地幫他們“處理麻煩”、“解決后顧之憂”。這樣做,家長真的是在幫助孩子嗎?看似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卻是在幫孩子逃避責(zé)任,逃避了自己因馬虎大意可能受的批評,逃避了他本來要承擔(dān)的責(zé)任。試想:每次忘記帶東西,總會有家長及時幫他送來,哪個孩子會自己用心去準(zhǔn)備所需要的物品?因為有堅強的后盾,所以他們就永遠(yuǎn)用不著學(xué)著準(zhǔn)備自己的東西,反正到時候會有人送過來。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孩子永遠(yuǎn)不用為自己的丟三落四付出代價,他永遠(yuǎn)都學(xué)不會自己打理好自己的東西,什么事情都要靠別人操心。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如果孩子忘記帶東西了,但又必須要用,那他就面臨著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考驗,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有人會開口問同學(xué)借,有人會向老師求助,有人會用其他物品代替,我就見過一個忘帶直尺的孩子,連線時用鉛筆來代替直尺,也連出了直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巧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而家長們這一“送”,剝奪了一個絕好的、鍛煉孩子的機會。
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愛太狹隘、太片面,認(rèn)為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是愛孩子,及時幫孩子解決“后顧之憂”是愛孩子。真正的愛孩子,是做對孩子成長有利的事,做能讓孩子早日獨立、自主的事。
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大自然中,狐貍媽媽把剛長大的小狐貍趕出窩去,老鷹把小鷹扔下懸崖逼它學(xué)會飛翔,小黃羊生下幾分鐘就得站起來跟著媽媽奔跑
,否則就會被狼吃掉……動物都明白這個道理:要早日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學(xué)會生存的技能,不要依賴父母??晌覀?nèi)祟悈s舍不得讓孩子在風(fēng)雨中鍛煉。在我們許多家庭里,家長過多地收權(quán),過分地攬權(quán)、霸權(quán),抑制了孩子的個性發(fā)育,影響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家長始終把孩子攥在手掌心,老是擔(dān)心這個,擔(dān)心那個的,孩子不僅缺失了自由成長的機會,而且自我保護本能也逐漸退化。
愛孩子,就別剝奪孩子鍛煉的機會
家園共育《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zhǔn)備了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悅悅是這個學(xué)期剛從分園轉(zhuǎn)過來的,這個小朋友平時比較膽小,特別是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膽怯和害怕的心理。一次晨間活動時,我?guī)е⒆觽冊谶M行走平衡木,悅悅來了,她只是看著孩子們活動,我讓她也去試一...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想象確實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翅膀。 在一次晨間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許多飲料盒子,讓他們想辦法玩,等他們盡情玩樂一會兒以后,讓他...
很多家庭給孩子使用一個打不破的專用碗,孩子進餐就使用這個碗,這樣做是基于擔(dān)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沒有固定的碗,我們一直是給周周使用和我們一樣的瓷碗。周周打破過一次碗,那是在大約兩歲多的時候,周周端著瓷...
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穿的衣服也越來越多。平日里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穿脫衣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有些孩子穿得圓滾滾的,連下蹲都成了問題。為此,我們時常鼓勵家長給孩子穿方便穿脫的衣物,以便于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