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shè)計方案。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進入小學,6歲孩子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6歲的兒童已進入學齡期,開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學校生活。而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能否適應學校正規(guī)、有系統(tǒng)的學習?此時的教育重點放在哪里?都是家長應該預先考慮的問題。
6歲兒童的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90%(而6歲時體重只達成人體重的1/3)。大腦不僅在形態(tài)上發(fā)育迅速,其功能也日趨成熟,這就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身體基礎(chǔ)。
6歲兒童心理過程的發(fā)展
在思維方面:
有些6歲兒童已經(jīng)具備了歸類的能力。比如同樣的一個問題:“什么是貓。”3~4歲的兒童因為一般都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來概括其外部特點,所以他會說“貓很小,有黑色花斑?!边@是指他看見過的某只貓。而5歲左右的兒童的回答:“貓會抓老鼠?!蹦軕{借貓的某些特征進行概括。只有6歲的兒童會說:“貓渾身長著毛、有胡子,喜歡吃魚,會抓老鼠?!?/p>
這個例子說明兒童到了學齡前期的晚期,兒童的思維已由初期的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不僅考慮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認識其內(nèi)部特征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并進行概括,這為入學后語言、文字的學習做了準備。
觀察、注意、記憶:
3、4歲左右的兒童的注意、識記都缺乏自覺性、目的性,因而表現(xiàn)以無意注意及無意識記為主。在教育的影響下兒童逐漸能夠按照成人指導的活動和任務(wù)來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行動。到了5~6歲時逐漸發(fā)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識記和有目的、有組織的觀察能力,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學后的學習。
語言:
6歲兒童約能掌握3500個詞匯,量詞的正確使用率顯著高于5歲兒童,副詞的應用不但更經(jīng)常也更多樣化、更準確,能恰當?shù)厥褂谩案尽?、“簡直”、“大概”、“永遠”等副詞,使語言的感情色彩更鮮明。對代詞、助詞的運用比以前更為得當。由于詞匯和句子的質(zhì)量有顯著提高,在講述事情時內(nèi)容更豐富、句法更正確、語言更連貫、層次也更清楚。此時能把1套3~5張的圖片。按情節(jié)順序做出正確排列并進行有頭有尾的敘述,使聽者能領(lǐng)會。出聲的自言自語開始減少,逐漸向內(nèi)部言語(無聲言語)過渡。有些6歲兒童能夠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書面言語。開始識字。
數(shù)概念:
大部分6歲兒童能掌握20以內(nèi)的數(shù)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從一群物體中取出20個。能將1~10的阿拉伯數(shù)字依正確順序排列起來并開始能夠不依靠實物運用數(shù)字做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時間知覺:對一周的時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別"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礎(chǔ)上,開始延伸到能辨別"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難掌握的是認識鐘點,只有很少數(shù)的6歲兒童認識鐘表,會報出時間。
空間知覺:
大多數(shù)6歲兒童能以自我為中心。正確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詞聯(lián)系起來。從而產(chǎn)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別對面人的左右方位。
社會性發(fā)展:
6歲兒童的游戲更有計劃性,喜歡用簡單的工具,如滑輪、橫桿等來玩建筑性游戲,也開始玩用言語推理的游戲(猜謎語);能自己選擇朋友,當小伙伴出現(xiàn)困難時,會加以安慰并給予幫助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憤怒、快樂及愛等,而在游戲中發(fā)生的爭執(zhí),一般都能用游戲規(guī)則來解決,不需成人監(jiān)督。
6歲兒童開始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擬定一個目標去實行,如制定一個“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標,然后自己畫個圖表。每天做到后就打個鉤,定期檢查。父母應對兒童按目標執(zhí)行的行為給以鼓勵。
生活自理:
6歲兒童除了基本上能夠生活自理外,還能在家中及幼兒園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夠獨自去鄰居家及旁邊的商店;懂得過馬路時先看紅綠燈及兩邊,要走斑馬線;認識男女洗手間的標志,選擇正確入口;坐車會主動系上安全帶。
每個兒童在即將上學時會表露出興奮和向往的情緒,但其中又會夾雜著一絲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安。
如何幫助和引導兒童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每一位一年級教師和家長的社會責任,因為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的幼兒園到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小學,對6歲的兒童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轉(zhuǎn)折,老師和家長都應以最大的愛心和耐心,引導兒童順利進入小學生的角色。帶領(lǐng)他開始在教師的教導下,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guī)范的活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樹立科學教育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科學的家庭教育。之前家庭教育觀念意識淡薄的家長,現(xiàn)在為了第二個寶寶,也在積極做功課,希望能夠培養(yǎng)出一名健康快樂,聰明可愛的寶寶。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大腦在10歲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歲、7歲、10歲不但是腦部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更是強化潛能的黃金期。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就要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從小鍛煉孩子的大腦潛能!
下面,陳老師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一講,怎樣把握孩子的轉(zhuǎn)折點,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
一、0歲~3歲:發(fā)展大腦本能
這段時期鍛煉大腦潛能的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大腦功能的基礎(chǔ)——本能。
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xù)出現(xiàn)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xiàn)各種特征,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比方說,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講完后卻毫無動靜,不妨改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開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卻依舊慢吞吞,不如提議:“看誰先跑到那邊?!焙⒆泳蜁a(chǎn)生斗志往前跑。這些都是生存本能產(chǎn)生了想競爭的特性后,進一步引發(fā)的反應。此外,兒童雖然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對于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chǎn)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鍛煉腦神經(jīng)細胞的本能,就要善用這類“想要”的特性,媽媽在成為同伴的同時,也累積一起“競爭”或是“多了解一點”的體驗。
0歲~3歲這個階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著孩子有沒有會做很多事?或是有沒有比別人強?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并且經(jīng)??洫労⒆?。
二、3歲~7歲:戒除大腦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yǎng)主動想做的心情,就不會啟動自我酬償系統(tǒng);自我酬償系統(tǒng)不作用,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fā)揮,加上沒有貫徹到底的企圖心,最后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么孩子不想馬上去做。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為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xiàn)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這種因應方式就是促進自我酬償系統(tǒng)作用啟動,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xiàn)在先整理?!?/p>
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shè)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yǎng)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3歲~7歲適度進行“修剪”,徹底打好腦神經(jīng)傳導回路網(wǎng)的基礎(chǔ)非常重要,這并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扎穩(wěn)基礎(chǔ),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煉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三、7歲~10歲:培養(yǎng)大腦主動好習慣
7歲~10歲之后,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不過從鍛煉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wù)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總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xiàn)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jīng)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guān)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么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fā)孩子的動力。不如改用這種方式:“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來想怎么辦呢?”
話說到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說給孩子聽也無所謂?;蛘呖商岢鰞煞N方式,問孩子“你想選哪一種?”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我會這么做!”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p>
試著用這種提議來激發(fā)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后,別忘了大力稱贊:“真不愧是媽媽的小孩!”借由這種方式養(yǎng)成孩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7歲~10歲之后的大腦潛能鍛煉重點,在于運用自我酬償系統(tǒng)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償系統(tǒng)的功能,妥善引導孩子的關(guān)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四、10-13歲:平等溝通,鼓勵支持與認可
青春期,其實是很美好的,孩子們的身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思維認識上也日漸成熟、有主見。但是,為什么很多家長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想到的永遠是“叛逆”“不聽話”呢?
原因也很簡單,家長們想想自己就知道了:家里的老人是不是有時候也會嘮叨你?嫌你不會過日子、嫌你玩手機、嫌你不會帶孩子……
這時候,你心里肯定很煩,會懟一句:“媽,我都這么大人了,該干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不用你管!”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被你嘮叨時的心情,跟你被老人嘮叨時的心情,是一模一樣的!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往大人的方向上轉(zhuǎn)變了,他需要尊重,需要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間和秘密。這時候,如果家長繼續(xù)用管小孩子的那一套來約束他、控制他,會讓他抵觸、抗拒,產(chǎn)生叛逆心理。
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時,家長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過對孩子的理解、尊重,來贏得孩子的認可,通過正常合理的溝通來了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理解尊重,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就好解決了,否則非得跟孩子鬧得不可開交。
七歲的呂桑源不僅有實踐,而且有理論,談及金錢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錢是用來進行各種交易的一種道具?!?/p>
莎士比亞說:金錢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的確,在金錢面前,一些人迷失了良知,墮入邪惡。即便是權(quán)力、地位、貞潔、名譽、人性、尊嚴甚至天理、良心等非商品,也沾染上銅臭之氣,演變成待價而沽的商品。商品社會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成為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課題。
在這方面,知名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為國人起到了最佳示范作用。他從培養(yǎng)下一代做起,從小就教育兒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他的諄諄教誨下,兒子呂桑源從七歲起就開始買權(quán)證,成為比很多成年人都高明的理財高手。呂桑源不僅有實踐,而且有理論,談及金錢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錢是用來進行各種交易的一種道具?!?/p>
談及理財,他引用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認為理財不是從省錢開始,而應從“想盡各種辦法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開始”,比傳統(tǒng)上單純的“勤儉持家”理財觀念大大前進了一步。
有句俗語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能的,掙錢是沒有錯的。中國的儒商們,自古就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正當手段成為富人,永遠值得人們尊敬。所謂的“仇富”并不是憑空而來的,人們的疑惑并不在金錢本身,而在于你這錢是怎么掙來的?怎么花出去的?金錢是什么?它只是你付出勞動后社會給你的報酬,沒有善惡好壞之分。因為金錢走上了歪路,不能拉不出屎來怨茅廁,其關(guān)鍵還是世界觀有問題,金錢觀有問題。國人大可向呂隨啟老師學習,從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向七歲的孩子呂桑源學習,把金錢看做一種“交易的道具”。道具是為人服務(wù)的,而不是反過來人為道具服務(wù)。
金錢與道德有矛盾嗎?沒有。在西方國家里,出現(xiàn)了那么多年輕的億萬富豪,富豪中又出現(xiàn)了那么愿意對社會提供捐助甚至裸捐的慈善家,難道不值得國人反思嗎?可喜的是,中國也開始出現(xiàn)呂隨啟這樣的父親,也開始出現(xiàn)呂桑源這樣的孩子,他們是中國未來出現(xiàn)巴菲特或比爾·蓋茨的希望。但在中國有多少人的金錢觀不如一個七歲孩子?這更應該令人反思。
寶寶出現(xiàn)了自我意識
過了一歲,很多父母隱隱感覺到:孩子開始不聽話,不太好帶了。
的確,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活動范圍的擴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發(fā)強烈,依個人偏愛而喜惡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抗拒行為的逐漸凸現(xiàn)。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在心理發(fā)展歷程中的必經(jīng)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個月后,身心發(fā)展的速度一路飆升。當孩子具備獨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會厭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著獨闖天下。當他能夠理解和運用人稱代詞“我”的那一刻,就會告別“順從”,起草著自己的“獨立宣言”。這一階段,他一反常態(tài)執(zhí)拗、任性、甚至強硬。在他的成長詞典中,“不”成為運用頻率最高的單字。這個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為“第一反抗期”。
矛盾沖突源自何處
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想了解和想嘗試的事非常多。他們愿意更多的掙脫大人的看管,獨立去“探索”環(huán)境中每一個“小兒不宜”的角落。
“什么都動”是很多看護人對這個階段孩子行為特點所下的結(jié)論。接近1歲半的孩子越來越熱衷于“掃蕩”和“清野”,他要檢驗從成人的活動中所“看”到的經(jīng)驗,他要模仿、再現(xiàn)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戲”:拿起小錘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幾,把雞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腳尖搬倒書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經(jīng)驗、閱歷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而告終。
“越不讓動越要動”是很多父母總結(jié)出的孩子和家長“分庭抗禮”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衛(wèi)生紙拽至窮盡,滿臉洋溢著興奮;他會打開低矮的柜門,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辦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閣的寶貝歡呼雀躍;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戰(zhàn)電源、煤氣灶、飲水機而義無返顧……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能不斷向看護人提出強硬的挑戰(zhàn)。在與父母的抗衡中,他積累著“攻守”經(jīng)驗,了解到父母的處世原則:媽媽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讓他自己走,孩子常會把雙腿盤起腳不沾地,像條毛蟲吊在空中,當爸爸媽媽不肯再抱的時候,他會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難移,假如父母真不讓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們的寶寶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也能后來居上……在與成人的對恃里,孩子體驗到自身的堅持和退讓,能對他人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和結(jié)果。勝利使他獲得成就,同時也留下深刻的經(jīng)驗記憶;失敗使他失望,但同樣會鼓動他重組經(jīng)驗再次突圍。所以我們說孩子“第一反抗期”的這種“反?!弊兓?,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邏輯混亂”和“行為失控”,而是他長大了,大到想向我們證明:他有自己的主張,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須實現(xiàn)更多的需要。他不斷的通過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訴我們:他要做一個獨立的人,就像爸爸媽媽那樣,要對別人提出要求,要讓別人受到自己的影響和牽制。
用孩子眼光來看待
作為父母搞不懂:為什么當寶寶要長大時,現(xiàn)有的和諧、寧靜會常被沖突、惡戰(zhàn)攪得一塌糊涂?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個傾心追求獨立的孩子,在成長中時時處處所遭遇的沮喪與煩躁:當他打開一個裝滿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大人把柜子鎖了起來;他漫步到廚房,撫弄著爐灶上的旋鈕,想看看是否也會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覺的媽媽抱開;他拽著臺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會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評“不乖!”……他會走、會爬、會登高,可英雄無用武之地!周圍有那么多令人興奮激動的機會,卻每每都被扼殺在動手之前!為這些孩子就有100%大發(fā)雷霆的理由。假如我們被還原成80或90公分高的幼兒,相信也會成為他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們能理解嘗試獨立的孩子,那些難以運用語言表達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為規(guī)范和自然法則的約束下,在敗多勝少、四面楚歌的探險歷練中,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時時被失望、害怕和孤獨圍追堵截著:那天,他像爸爸那樣一只腳踏上矮椅,卻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號啕之中全是對疼痛的憤懣與不解;一日,他像推積木一樣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讓他第一次品嘗到自卑無奈的苦澀。他好想控制身邊的事物,但卻左右不了它們的發(fā)展。為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于語言能力的局限,孩子無法通過與成人的有效溝通,釋放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壓。這么多的孩子表達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慮與不信任,面對父母的一切安慰、要求,他都可能會大聲說“不!”,面對父母的關(guān)愛幫助,他會拒絕接受,而要“我自己來”。
心理學家的分析
孩子成長一定要有這個“反抗期”嗎?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通常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是漸進式的變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轉(zhuǎn)折時段內(nèi),兒童在成長中的心理矛盾會高度激化,對這種激化疏導的方式不同,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不同強度的情緒體驗,從而引發(fā)飛躍式的正、負兩極變化。研究者據(jù)此提出了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定階段內(nèi),存在著轉(zhuǎn)折期、危機期、對抗期等不同稱謂的學術(shù)觀點。如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發(fā)展要經(jīng)歷8個“危機”,而在孩子出生后的頭3年里就要經(jīng)歷兩個危機的挑戰(zhàn)。還有的學者認為:在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轉(zhuǎn)折中,典型的行為突變有兩三歲的反抗執(zhí)拗,七八歲的心理平衡失調(diào),十二三歲的消極、違抗性等等。特別是由于在以上各階段內(nèi),父母通常會由于兒童的對抗、逆反等極端行為,導致親子關(guān)系的緊張、惡化,往往不經(jīng)意間,就嚴重影響著孩子今后整個人生的和諧發(fā)展。
但是,更多的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同樣證明:轉(zhuǎn)折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必經(jīng)階段,但“危機”并非必然相隨。只要父母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和策略應對,就有可能變第一反抗期為第一發(fā)展加速期,為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支持、促進。
今天的讀書會上,我讓孩子們說說近段時間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并向同學們推薦一些書籍。孩子們都爭先恐后,都愿意把好書奉獻給同學們。與大家分享,才是最快樂的。
葉宇豪說,這段時間他在研究葉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媽媽開始看書了,正在看孫云曉的〈好的關(guān)系勝過許多教育〉,這是在實驗小學家庭節(jié)的活動上買的。葉宇豪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男孩子,當我在課堂上介紹葉圣陶后,他就去買了這本書,他不是一般地閱讀,正如他所說的,“研究”,書上時不時來一些批注,他的散文處女作也問世了,洋洋灑灑幾千字,你絕對看不出這是四年級的孩子寫的。今天,我要表揚的不僅是他自己看書鉆研,更是他能夠去影響他的父母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計,逐漸地,在孩子的影響下,在勞累了一天之后,能夠捧起書來,真是不容易。構(gòu)建學習型的社會是需要一個個學習型的家庭做支撐的。
王貝嘉舉手了,說他奶奶拿著放大鏡看書,以前奶奶住在農(nóng)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書的,現(xiàn)在搬到城里,跟他們住在一起,他經(jīng)常會講一些書里的有趣的東西給奶奶聽,奶奶也開始喜歡書了。因為奶奶年紀大了,拿著放大鏡看。我把大拇指送給王貝嘉,“你太有才了!能夠讓奶奶喜歡上書?!?/p>
家長會上,我經(jīng)常跟家長說,要讓孩子愛看書,家長首先要拿起書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今天我看到,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可以去影響身邊的人學習,連奶奶也可以拿起書來,還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我們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時候,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家庭開始學習。
一個7歲孩子應該經(jīng)歷什么?學會什么?又應該知道些什么?至少應該接觸過什么?為什么研究7歲孩子呢?“7”是一個神氣的數(shù)字,7歲被視為人生第一個門檻。
“7歲兒童認知世界”是一項課題研究,是德國教育研究部的一項科研項目。為此,研究者們走訪了各種人群,不同年齡的,不同社會階層的,不同教育背景的。其中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教育家,腦科學家,醫(yī)生,軍人,商人,大學生,主教……
研究者從150多份訪談記錄中,總結(jié)出來這份“清單”,很能發(fā)人深省。摘要如下:
1.體驗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聽別人說過“你要是在場該有多好啊”、“我們上次聚會就是少了你”等稱贊的話。
2.既有贏的意愿,也能承受輸?shù)慕Y(jié)果。
3.體驗過壓抑的心情。不會把饑餓誤認為是憤怒,把勞累誤認為是悲傷。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間的基本聯(lián)系與影響,諸如情緒波動有可能導致尿床等。
4.原諒過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懲罰。
5.知道表示情緒波動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氣球‘砰’地一聲炸了”,“像水滿得從桶里溢了出來”。
6.有過情緒體驗。例如,自己學習進步曾引起周圍人愉悅滿意的情景。
7.有過親情體驗。看過父親刮胡子。
8.曾與父親一起做過家務(wù)。例如,做飯、擦桌子、鋪床、做手工;曾單獨與父親度過整整一天的時間;生病時得到過父親的悉心照顧。
9.有過身體體驗。體會過人體在水中的浮力;會蕩秋千,體會過身體與秋千之間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過枕頭大戰(zhàn)(即與1人或若干人把枕頭扔來扔去地瘋玩)。
11.冬季堆過一個雪人,在沙坑里挖過一個沙碉,在小溪中搭過一個水壩;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滅火的技巧;嘗試過做風車和風燈。
12.有關(guān)于廚房的基本常識。例如,什么是味道濃厚;什么是食物發(fā)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體;掌握基本廚藝;攪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篩子過濾;懂得烹飪用語(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許“鹽的用量。
13.有過旅游的體驗。在變化了的環(huán)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體驗舒適方便與將就湊合的反差,體驗過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別;能粗淺地意會一些概念,如思鄉(xiāng)、遷移、借宿、無家可歸。
14.曾在別人家里過夜,接觸過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識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
15.認識家庭的親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親屬關(guān)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兒……
16.有過施舍行為。曾把錢放進乞丐的帽子中.放進街頭藝人的琴盒中.放進公眾的捐款箱中。
17.有過一些心理體驗。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項修改建議曾經(jīng)被他人或集體采納,自己在那一時刻像一個拯救者。
18.能回答基本的醫(yī)療護理常識。比如,呼吸時感到疼痛,應當靜臥還是活動?懂得撫摸對穩(wěn)定情緒有益;學會初步的按摩手法;懂得休息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養(yǎng)眼睛、耳朵、皮膚和腳;體驗過什么是雞皮疙瘩。曾為自己戰(zhàn)勝疾病而感到自豪,懂得生病在生活中在所難免的道理。
19.聽過童話故事,通過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難和安逸。
20.參觀過博物館,感受過那里的一種特殊氣氛。那些來自久遠年代的陳列品將永久地存在下去。曾參觀過一個古堡,體驗到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老祖母生活的時代與我們的完全不同.家中收藏的珍品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
21.有收藏的興趣。
22.知道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空間,并被分成五大洲。
23.能區(qū)別吃飯與進餐、身體的活動與姿勢展示、臭味與香氣、噪音和音樂.能感覺到環(huán)視、匆匆一瞥、仔細端詳之間的細微差別,知道散步與趕路是兩個不同的詞匯……
24.能記誦報警電話號碼、醫(yī)院急救號碼或是火警電話號碼。
25.能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個秘密.理解如下兩句話的意思:“這事只有你我知道?!薄斑@是我們之間的秘密?!?/p>
26.曾實現(xiàn)過自己的一個諾言。
27.曾推選出一個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參加會議討論。
28.掌握一種防止食物腐爛的保鮮方法,會修理簡單的東西。購買一件物品時會首先考慮維修是否方便的問題。
29.能區(qū)分農(nóng)貿(mào)市場和超級市場。
30.發(fā)育速度略微超前.比實際年齡稍成熟一些(比如以玩具說明書上規(guī)定的年齡為標準),能向成人解釋自己的手工制作。
31.曾經(jīng)提過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32.曾經(jīng)爬過一棵樹。
33.曾不小心掉進一條小溪。
34.在農(nóng)田里撒過種子.收割過農(nóng)作物。
35.研究過皮包上的拉鏈和門上的鎖.會使用插銷和鑰匙。不會將自己不小心反鎖起來。
36.會將電器(比如一個收錄機)插頭插入插座。
37.知道典型的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如果有人問到時,能夠
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
38.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對“服裝風格”有所感覺,比如會說:“這件毛衣不適合我?!?/p>
39.曾給別人寫過信,并從來信中得到過慰藉;滿懷熱情等待過一封信的到來.或者收發(fā)過一封電子郵件。
40.曾好奇地想:如果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沙盤上會是什么樣?要是寫在雪地上、森林的地上和結(jié)霜的窗戶玻璃上又會怎么樣?
41.接過一張白紙,想到即將在上面畫畫就會緊張和興奮。
42.從頭到尾仔細閱讀過一本書。
43.曾在一幅描繪冬天景色的畫上看到過用藍色表示陰影。
44.曾經(jīng)向別人講述:今天我做了個夢……
45.調(diào)解過一場糾紛.并使雙方停止爭執(zhí)。
46.使勁想象自己出生前的幾個月或幾個星期是什么模樣。
47.有意識地削過水果皮.然后打開果核看個究竟。
48.曾經(jīng)對樹葉上的脈絡(luò)和自己手上的血管進行觀察.并加以比較。
49.能夠分辨不同水果的香氣,至少有3種最喜愛的香型。
50.能夠找到自己唱歌的音調(diào).曾經(jīng)把自己的名字當作歌詞唱出來;可以模仿鳥和動物的叫聲;參加過一次多聲部的合唱,并經(jīng)歷了各種聲部的協(xié)調(diào)過程:在大自然中聽過回聲,從腳步聲中感覺到過節(jié)奏,知道自己的耳朵有無法承受的音高限度。
51.能夠控制自己的力量(比如在打鼓或是幫人按摩的時候)。
52.掌握詛咒和罵人的話。能把握這些話的使用場合和深淺程度。
53.釘過釘子,擰過螺絲,換過電池。
54.能將電話上聽到的信息傳達給他人。
55.看到別人把東西掉在地上,能主動幫助拾起來。
56.能傾聽別人把話說完,排隊時也能夠耐心等待。
57.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實現(xiàn)。
58.能識別跑步、走路和漫步之間的差別。有過長途跋涉的體會,
有過含饑忍渴走長路的經(jīng)驗,體會過“目的地就在眼前”的感覺。
59.認識幾種樹葉,知道大自然中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植物不能吃。
60.認識大自然的多面性。大自然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艱難、脆弱、需要保護的一面.同時也是不可戰(zhàn)勝和藏有危險的。
61.曾與別人為一條既定的規(guī)矩進行過爭論,曾經(jīng)改變過一條規(guī)矩,能理解常規(guī)和例外的相互關(guān)系。
62.對計量單位有一定的概念。比如.3公升相當于3個裝滿的牛奶瓶,并會用自己的身高丈量房間。
63.會舉一反三。我會什么?電腦會什么?初步建立“智慧”這一概念.知道人的智慧和技術(shù)創(chuàng)造的人工智慧。
64.做過表象和存在的化學實驗。知道空杯子并不是空的.因為里面還有空氣。
65.曾根據(jù)操作規(guī)程做過一次實驗,并多次反復練習。
66.知道自己眼睛的顏色,曾畫過一張自畫像。
67.曾給自己測過脈搏,也給小伙伴和小動物測過脈搏。
68.認識一位大師、一位專家或是一位能手,并與他們一道“工作”過。
69.僅僅因為自己是一個孩子(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自豪。
你現(xiàn)在網(wǎng)上一百度,全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財富、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不怕失敗的人”之類關(guān)鍵詞,我今天要鄭重宣告,我的育女目標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人”,萬一她成為名人或天才,這和我的期望和努力沒有太大關(guān)系,我還是希望她能成為普通人。
我如果有什么期望,就是希望她未來的人生能這樣:小時候爸爸媽媽很愛她,很少生病,然后學習上沒有特別拔尖但也不特別累,能考上個大學,畢業(yè)后能找個工作養(yǎng)活自己,到了年齡為愛情而結(jié)婚,嫁給喜歡的人,生了一對孩子,老公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和她一起把孩子養(yǎng)大。多好!
要什么美術(shù)天才,要什么鋼琴六級,要什么口語專八,要什么奧數(shù)第一,難道這些90%的家長都沒發(fā)現(xiàn),致力挖掘孩子的天分就像中國人學英語,常常付出很多,卻又回到原點。
我們要學會的,為自己的孩子多一點寬容,讓自己的孩子多一點笑容,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那是你的夢想,你還有時間證明給孩子看,你還有夢想可以實現(xiàn),這才是家長應該言傳身教給我們的寶貝的精神啊!
1、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xiàn),別讓孩子代替你實現(xiàn),記著,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
如果你剛剛為人父母,其實還有時間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就當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2、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我喜歡這樣和她講話,對于孩子而言,更要給予足夠的”尊重“,換句話說,對于超過3周歲的孩子,你就不能把他當作”小孩“,而是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來對待,如果平等呢,身高先平等吧。
3、小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他們爭吵也好,打架也好,我覺得都是他們的事情,父母千萬不用摻雜于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小孩嗎,打完就打完了,一點也不會記仇,不過5分鐘又玩到一起去了,而大人往往就不是這樣,同時,大人也不應該過于用“言語”上去“教”孩子對付這種事情,能做的,就是一種積極的引導。(左岸注:這一點,我該怎么處理呢?)
4、耐心陪孩子玩游戲,即使你真的認為他的游戲內(nèi)容很無聊。
她喜歡和我躲貓貓,一點技術(shù)含量都沒有的躲。還喜歡讓我陪她打仗,也是一點技術(shù)含量都沒有的打,不過我喜歡她游戲的還愿意找我玩。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所以,我們都應該做好孩子的大玩具。
5、試試和孩子一起輪流朗讀一本經(jīng)典的故事。
等到孩子大的時候,可以試試,感覺上很有意義的事情,這種“玩樂”其實就是一種很不錯的“熏陶”,孩子就是大人的縮影,你怎么做人做事,他也會如何做人做事。
6、每個月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次兩小時以上。
7、讓孩子付出一點努力或等待才滿足他的愿望,這樣他才容易學會珍惜。
已經(jīng)說到心坎里面去了,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條件”,他們的優(yōu)越感很足,缺少的是“挫折感”,或者說一種“艱苦”環(huán)境的鍛煉,這種環(huán)境下的孩子或許不知道什么叫珍惜。
8、除了贊美,要有懲罰,不過懲罰教育不等于簡單的棍棒教育。
這個挺難的,個人覺得,懲罰不能多,但要”狠“,就是說一定要有效果,否則沒有記性。贊美和鼓勵還是比較推薦的,但不應該是無畏的“說好”,而應該鼓勵孩子去做到“好”。
9、當他耍賴時,絕不妥協(xié)。絕對不能妥協(xié),但是有老人的時候,就難辦多了。一般如果只有我們?nèi)谠诩?,比較好辦,因為思想比較統(tǒng)一,久了,孩子也知道沒有意義了,就好辦了。
10、記住父母的弱點是,孩子越大,我們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點,請一直用他剛出生時候的眼光去欣賞他。
多鼓勵,一定要多鼓勵,類似的話一定不要說(你怎么這么笨??;別人都會,你怎么就不會呢),對人的打擊很大,換位思考一下,別人對你說了這些話,你感覺如何?
11、別害怕電腦,沉迷于電視的人遠多于電腦,請讓孩子遠離電視,珍愛生命。
思想比較“深入”,其實很多事情都應該這么考慮,宜“疏導”而不宜“堵”。
12、最遲從小學開始,一定要分點家務(wù)給他做。
小家務(wù),2-3周歲就可以了,比如擦擦玩具什么的,孩子比較喜歡做呢,一種“被承認”的感覺,我兒子總是拿大大的拖布或者小抹布,到處擦。
13、一開始別太在乎孩子成績,要關(guān)心他是否喜歡學校。
成績并不代表什么,一是關(guān)心他的“興趣”,是否喜歡在這個學校學習,而對于成績而言呢,個人感覺,更多看重的是,一是持續(xù)地進步(一次比一次好),二是努力去關(guān)注和反思“錯誤”的題目。
14、別上奧數(shù),那里最擅長用培養(yǎng)天才的口號折騰普通人。
個人觀點,日常的很多班,鋼琴班,跳舞班,跆拳道班,等等吧,適可而止吧,快樂的童年就那么一個,而城里的孩子本來就已經(jīng)早早地將“童年”扼殺了(3周歲就上幼兒園),快樂健康地成長,養(yǎng)成一種很好的習慣比什么都重要。
15、下棋,游泳,騎自行車,打升級,K歌,這些普通人都愛玩的項目可以早點教會他。
16、為他培養(yǎng)一種終生受用的興趣,不論是高雅還是通俗,不論是大眾還是小眾,音樂,美術(shù),文學,寫作,集郵,手工,這些都很好,但請不要僅僅為了考級或升學去學。
這些的確很重要,要不然和別人無法“溝通”,自己也會比較無聊,而這種無聊會伴隨很長的時間,這些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
17、讓他堅持一樣大家都能參與的體育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都好。
從小鍛煉身體,重要的是引導去“喜好”體育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況且這些體育運動一直都貫穿著我們的學生時代,很受用。
18、愛他,也要一樣愛他的爸爸(媽媽),永遠。他會記住的也學會愛他的愛人和孩子。
同樣,對待老人也一樣,愛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也會記住將來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
相信《進入小學,6歲孩子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shè)計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樹立科學教育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科學的家庭教育。之前家庭教育觀念意識淡薄的家長,現(xiàn)在為了第二個寶寶,也在積極做功課,希望能夠培養(yǎng)出一名健康快樂,聰明可愛的寶寶。 從腦科...
七歲的呂桑源不僅有實踐,而且有理論,談及金錢的概念,他說:“我就覺得錢是用來進行各種交易的一種道具?!?莎士比亞說:金錢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的確,在金錢面...
寶寶出現(xiàn)了自我意識 過了一歲,很多父母隱隱感覺到:孩子開始不聽話,不太好帶了。 的確,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活動范圍的擴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發(fā)強烈,依個人偏愛而喜惡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就...
今天的讀書會上,我讓孩子們說說近段時間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并向同學們推薦一些書籍。孩子們都爭先恐后,都愿意把好書奉獻給同學們。與大家分享,才是最快樂的。 葉宇豪說,這段時間他在研究葉圣陶先生的散文,他...
一個家庭是一個情感的基礎(chǔ)點,在那里是孩子感受情感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他們得到的關(guān)愛越多,也會像我們成人一樣抱怨的越少,只是孩子還不懂得為什么不滿,怎么去抱怨,他們會以各種反。他們或許得到的關(guān)愛太少,不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