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試用期工作總結(jié)。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子對話”從幼兒期開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親子對話”教育法,主要是依據(jù)每個孩子的個性來培養(yǎng)他的說話能力,若要與孩子說話,首先父母要學會如何傾聽。聽孩子說話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而“親子面對面”便是在孩子有話要說時,父母確實傾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xiàn)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與孩子的對話應當從幼兒期開始,因此,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fā)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寶寶是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開始學習說話的。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發(fā)出簡單的聲音時,就是開始進行“親子對話”的好時機,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下面進行具體的介紹。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寶寶出生后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開始會發(fā)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后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發(fā)出一些單字。
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yjS21.COm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喂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3.回應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jīng)?;貞?,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xiàn)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4.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5.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fā)聲
即使簡單地發(fā)出“咿啊”的聲音,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fā)聲,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fā)短音或長音,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了解發(fā)音的不同。
6.鼓勵寶寶表現(xiàn)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游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xiàn)自己,這對于日后勇于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7.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么、說什么,因此,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養(yǎng)寶寶的辨識聯(lián)想能力。
8.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并反復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3~24個月
與其說單字,不如說成語這時期的寶寶多半已經(jīng)會走路,相對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說的意思,也會說比較多的單字。從這個時期起,媽媽和寶寶的交流對話豐富而頻繁的話,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更快。
1.練習發(fā)音
把單詞的發(fā)音嘴型做給寶寶看,反復幾次以后,寶寶也會試著發(fā)出正確的音了。
2.配合肢體語言來說話
與寶寶說話時,配合肢體語言還輔助引導寶寶,如用手指身體的各部位,配合說話、或者邊做“坐跑站跳”等動作,邊說這些單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讓寶寶更容易記憶。
3.以句子的形態(tài)和寶寶說話
1歲以前教的“花”、“水”等單字,現(xiàn)在起要開始對寶寶說長一點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寶寶已經(jīng)懂的單字并加入新單字來延伸連結(jié)出句子,讓寶寶練習真正的說話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寶寶的反應
這階段的寶寶對大人的話似懂非懂,自己所會的單字語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愛表達,這時父母就必須很有耐性等寶寶慢慢地說、清楚講明白,降低寶寶的挫折感,才能順利讓他升級到下一個說話的階段。
5.經(jīng)常帶寶寶外出觀察
帶寶寶去公園散步或坐車等,并配合教寶寶說相關(guān)的字句,也許寶寶無法一時間馬上記住,但讓寶寶接觸更寬廣的視野,也是奠定說話基礎的步驟。
25~36個月
說話時多形容狀態(tài)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的單字雖然多,但還無法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也總是反復說著“那個”、“不是”等字句,這時必須開始用敘述及形容的句子來教寶寶說話。
1.描述式的說話法
如果媽媽要回答寶寶的說話,也盡量使用連結(jié)性的句子,當寶寶說“那個、那個”,即使媽媽知道“那個”是什么,也必須回答“是這個餅干嗎?”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嗎?”,務必引導寶寶再回答出“對,是那個餅干”等句型。媽媽此時的任務在于訓練寶寶開口說話,而不是拿“那個”餅干讓寶寶閉嘴。
2.說較長的句子時要段落分明
當媽媽說較長的句子時,得注視寶寶的反應,配合明顯的肢體動作,段落清楚地說給寶寶聽,來訓練寶寶的“聽話”能力。
3.練習讓別人了解寶寶的表達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寶寶說的話只有身邊的媽媽才聽得懂,別人要了解寶寶說的話還得先通過媽咪的“翻譯”。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也為了讓寶寶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訓練寶寶發(fā)出正確的音和正確的單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倆才知道的幼兒式語言。
4.給寶寶獎勵
當寶寶能說出較長的句子,或者說出新學會的單詞,都要馬上給寶寶一個擁抱并稱贊他,然后再附和地說一次,寶寶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表達正確,而更有興趣說話了。
5.把寶寶說的話畫成圖貼起來
當寶寶說的句子或內(nèi)容,用簡單的圖畫表現(xiàn)出來,如“今天跟媽媽去散步”便以此為內(nèi)容畫出來,可以增加寶寶的聯(lián)想能力和記憶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有句古話:學習永遠不晚,同時學習也永遠不覺得早呢。在孩子還是胎兒時媽媽們就可以開始培養(yǎng),特別是在懷孕第7~8個月的時候,胎兒的腦神經(jīng)已經(jīng)發(fā)育到幾乎與新生兒相當?shù)乃?,捕捉到的外界訊息,就會通過神經(jīng)管將它傳達到胎兒身體的各個部位。媽媽可以給他讀一個故事,念一首唐詩,也許那么小的胎兒不會理解,但是卻可以讓胎兒有一種與母親交流的溫暖感覺,同時讓寶寶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得對語言敏感起來。為出生后愛上閱讀打下一個基礎吧。
而在我家寶貝出生后這閱讀也是一時也沒有松懈,這除了睡覺吃奶,眼睜著的時間就會拿著我和老公的照片指給她“爸爸、媽媽”,而老公說1歲前的親子閱讀,基本上以認知為主,大圖片為主,更是積極的打印了很多黑白圖片,里面畫著三角形,圓形,而**奶則拿來了**哥以前的故事書,讓我躺在床上多給她念念書,讀讀兒歌。
在**五個月到一歲時看到書就撕的勁,我以為我所有的努力都打水漂兒了,我說這完了,是不是書讀的多了,這么小的厭倦了。嚇得不敢給她看什么書,不過嫂子說孩子撕書也并不是壞事,孩子經(jīng)常練習撕紙,可以鍛煉孩子兩手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促進她的拇食指功能的分化。**哥小的時候嫂子給弄了許多紙讓他撕,但**哥那是相當?shù)牟活I(lǐng)情,半張紙也不撕。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閱讀也是這樣的,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我給**買了不少0-3歲的嬰兒讀物,也不特意的去給她讀,而是把書放在她容易看到的地方,小家伙看到鮮艷的圖案書,自己主動把書拿起來翻翻看,飯前是自己去看,吃過飯就自己跑到書桌前拿著書屁顛屁顛的跑出來:“媽媽,念念”?,F(xiàn)在的**最喜歡的就是閱讀,家里買的一百多本書都能說出書名,好多書還能說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呢。
不過親子閱讀從什么時間開始都是由父母來安排,而親子閱讀不只是想讓孩子學得更多的知道,我覺得親子閱讀中更多的收獲一種親子互動交流的濃濃情意,當時給**多買了一些書就是考慮不想單調(diào),能在隨意中去享受和她在一起的親子時光。也**現(xiàn)在也正如我期望的那樣把閱讀當成玩樂的一樣,沒有去刻意背,只是簡單的開心和熱愛。
信任是人與人愉快相處的基礎,親子關(guān)系也是如此,只有父母充分相信孩子,孩子才會相信父母,這樣平等有效地溝通才會開始,真正的教育才會開始。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發(fā)生事情時,往往第一步都不是先聽孩子說,而是以片面看到的情況就斷定事情的真相,有時即便是孩子說了真話,而父母親仍以所見否認了孩子,若是父母情緒控制不住時,可能就罵了孩子或是懲處孩子,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卻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反抗,所引起的后果不僅是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是說謊的開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信任的,尤其被自己的父母親所信任。
親子間的互動是以“信任”為基礎,父母對孩子的承諾,就一定要實踐,因為孩子是信任父母的,若是認為孩子還小就敷衍了事,而忽視自己的承諾,孩子就會認為:“你每次答應的都沒做到,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想想這樣的傷害會有多大呢?
親子之間的信任往往可以從小事情開始?,F(xiàn)在我們看到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會動手做家事,很多生活自理的事情也都是父母幫著做好,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時候都有模仿和喜歡動手的興趣,往往那個時候家長都會因為"不信任"而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也使得孩子將來做什么事時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依賴別人。如果家長能放心孩子的失誤,就該多給他們嘗試的機會。比如,當孩子表示很想洗碗或是洗自己的襪子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教她們?nèi)绾巫觯皇钦f:“你還小,你還不會,媽媽來做……”
信任孩子讓他們自己動手,這樣做不但能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信任他的,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感”,這樣才是親子間長久的相處之道,孩子也會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而成為一個自信、能干的人。
如果整個教育的過程是0到100的話,最重要的是0到1,這個從0到1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是教育真正的開始。陪伴孩子,直到找到你們之間溝通的密碼,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帶著足夠的信心和耐心,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話題一:讓孩子來聽我們,還是我們?nèi)ヂ牶⒆?/p>
短片:MontyRoberts的馴馬奇跡
從小生活在馬場的MontyRoberts認為維持了數(shù)千年的馴馬方式需要改變,他認為傳統(tǒng)的粗暴的馴馬方式不僅耗時很長,同時對人與馬的感情造成傷害。他嘗試用與馬溝通的方式來馴服野馬,把傳統(tǒng)的一個月的時間縮短為一周,被人們譽為“馬語者”。為了進一步印證這個方法的科學性,他在62歲時決定到自然環(huán)境中找野馬做實驗,英國BBC全程跟蹤拍攝。MontyRoberts說馴馬時最開始的接近是最重要的一步,為此他跟蹤了這匹野馬一天一夜,直到它對他放松了戒備,愿意靠近。這時,MontyRoberts不時地撫摩它,安慰它,給它適應的過程,終于把馬鞍放在了它的背上,馴服了這匹桀驁不遜的野馬。
討論:“愿意”的過程非常重要
短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MontyRoberts駕著自己的馬跟隨著那匹野馬,不離不棄,直到野馬自己慢下來,他才試探著靠近,交流,他的每一步都沒有強迫的成分,但最后他卻達到了駕馭的目的。人們說他馴的馬通人性,其實是他主動去通馬性。教育孩子和馴馬道理相似,就像“馬語者”對待野馬的耐心,我們也要跟隨孩子的方向,關(guān)注他,觀察他,給孩子接受的時間和空間,用他能接受的方式開始溝通。讓他解除戒備,愿意接受你的要求。這個“愿意”的過程非常重要。就像Monty后來所有溝通技巧的應用,都是建立在他和馬最初那一天一夜的陪伴過程中。但我們的家長有時則缺少這種耐心,只是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觀念灌給孩子,卻不考慮自己與孩子之間是不是已經(jīng)建立了這個讓孩子愿意聽的信任基礎。
話題二: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是孩子最早學會的溝通樣本
案例:我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
有一對夫婦的感情不好,本來要離婚的,卻發(fā)現(xiàn)妻子已經(jīng)懷孕了,于是就決定不離了。孩子生下之后,夫妻都很愛她,盡量在孩子面前隱藏兩個人的矛盾。他們經(jīng)常會問孩子一個問題:“你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孩子回答是?!澳闶遣皇前职值墓詫殞??”孩子也說是。但在孩子2歲的時候,有天爸爸又問她:“你是不是爸爸的乖寶寶?”孩子卻不回答,而是拉著他的手來到媽媽身邊,問媽媽:“我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媽媽說“當然是了”,孩子這時才對爸爸說“我也是爸爸的乖寶寶?!?/p>
討論:從改善夫妻溝通開始改善親子溝通
孩子的爸爸非常不理解孩子為什么有這種舉動,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已經(jīng)覺察出爸爸媽媽之間的矛盾,她之所以不直接回答是因為怕說是爸爸的乖寶寶,就不是媽媽的乖寶寶了,因為孩子已經(jīng)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父母的不合。
有的夫婦說兩個人鬧矛盾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以為孩子不知道,其實是錯的。孩子的敏感和領(lǐng)悟力往往出乎大人的預料。所以,不是在孩子面前偽裝成相愛,而是把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當作一個改善關(guān)系的好機會。孩子是父母重新學習愛的最好的教科書,你也許不會為了愛人、父母舍棄你非常重視的東西,改變自己的個性,但為了孩子卻可以改變,所以要掌握彼此愿意改變的機會,重修你們的關(guān)系,
讓孩子在幼小時潛移默化地學到愛與支持,這種精神力量比任何教育都重要。而且父母之間的愛會讓孩子的心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他把精力用于其他的心智的發(fā)展。
話題三:從孩子的撒謊中發(fā)現(xiàn)溝通的契機
案例:“我答應了同學要去的”
一天中午,揚揚告訴媽媽下午要去少年宮畫畫,但媽媽偶然得知那天下午少年宮根本就不開門。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問下,揚揚才告知實情,原來他和班上的幾個男同學相約到新建成的江濱廣場玩了。于是爸爸非常生氣,媽媽非常傷心。在咨詢過程中,問起撒謊的原因,揚揚說:“我上午就答應了同學要去的?!痹瓉砀改傅囊蟊容^嚴格,揚揚意識到如果直說,很可能被父母拒絕,這樣他會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和信譽。
討論:謊言背后沒有錯的初衷
揚揚的錯在于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法去達到合理的要求;而爸爸的錯誤呢,為什么孩子有這樣合理的要求卻不敢直說?是不是因為平時的要求太嚴格,常常粗暴簡單地拒絕自己認為不合適的要求,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尊嚴和感受?
其實孩子的謊言背后總有一些并沒有錯的初衷,父母需要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給予肯定,比如說揚揚謊言的背后是一份誠信,因為他答應了同學,如果被父母拒絕而出不去會失去自己的面子和同學的信任,要從這一點的肯定打開與孩子交流的渠道。如果父母對孩子身上的這一點積極面進行肯定,并且從自己的溝通方式中找出孩子為什么不敢說的原因,那么可以預見,以后的親子溝通就會有所改善。
因此,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么做是為什么。當你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跟他很好地溝通了。
孩子們的小小世界海闊天空,孩子們的大大夢想無邊無際;書里,有生動的圖畫、動人的文字,猶如跳動的色彩,處處牽動著孩子們的心。無限的創(chuàng)意及想像也就從這里開始。創(chuàng)意生活的源泉:對藝術(shù)的品味與了解。歐洲人在于200年前便已了解了兒童圖書里,可以欣賞到很多藝術(shù)形式。畫家的多樣表現(xiàn),經(jīng)烈的個人風格,使孩子的眼界開闊,對美的感受力也增強了。讓我們的孩子平常多接觸各種不同的圖畫書,可以從其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來得到美的感受,從各種角度,將藝術(shù)帶進生活;帶到家中。把家變成小小的圖書館、美術(shù)館。因為孩子會從這樣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地球上美妙的東西實在很多。創(chuàng)意生活的動力:豐富的想像國際童書大師工艾瑞·卡爾所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中有一本非常著名:《小種子》。從書里,孩子知道,種子是經(jīng)過許多的旅程,才落到土地上,然后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朵。瞧,即使是小小的程子,已經(jīng)讓艾瑞·卡爾注意到,于是他通過圖書把孩子相進這個世界,跟著種子一起旅行,去體驗它開花的過程;而花朵的璀璨綻放,吸引著鳥兒、蝴蝶、蜜蜂的親近。那一刻,花的美,及小動物們所展現(xiàn)的生命力,足以和太陽媲美。這就是令孩子感動的畫面。孩子可從這樣的畫面里,展現(xiàn)出屬于自己的想像。有一位小朋友在看了這本書后,就畫了一朵大大的花:花里頭出現(xiàn)房子、小汽車、蘋果、西瓜、毛毛蟲、蕩秋千、凡是他覺得生活中有意思的東西,都出現(xiàn)在花中間,完全顛倒了成人對花的認識。所以,我們常說孩子的幻想其實是非常驚人的,經(jīng)??梢詣?chuàng)造出比他們的實際能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大的成就。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圖書種類很多。比如:《孫武空三打白骨精》、《白雪公主》等等,這些中國的或是外國的故事,充滿傳奇性。書中的角色性格鮮明,往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幻想的能力,進而從真實生活走進幻想世界,很多民間故事對孩子的幫助很大。人在生活中若沒有幻想,這個人便沒有
了希望,生活也會布滿呆板的基調(diào);幻想是一個夢,成人比較不會幻想,但孩子卻很容易進入幻想世界。在這個夢中,可以實現(xiàn)很多愿望,甚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會幻想的人是比較快樂的,因此,每個家中都應多準備一些圖畫書,這對孩子會很有好處。孩子可以從書中構(gòu)建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自信的天地,欣賞且滿足自己的成就。于是他們的快樂就建筑在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上,不再需要借著大人的贊賞來肯定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親子共讀心態(tài)隨著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市面上的童書種類多得讓人眼花繚亂;而童書行銷的管道更是上天下地,無孔不入。不管書店時里,報紙上,處處可見精美的童書在向你和人的孩子招手。不少父母花了不少錢買書的給孩子,希望孩子從小就喜歡看書,浸淫在書香世界中??墒牵改傅囊环嘈?,孩子不一定領(lǐng)情,有些孩子寧愿看電視、玩游戲。這說明,許多人的親子共讀的心態(tài)必須調(diào)整。親子共讀應該是一件溫馨又愉快的事,當我們進行一項溫馨又愉快的生活時,情緒上是享受,而非犧牲的。不少父母進行親子共讀時都有“陪太子看書”的錯誤心態(tài),更有的父母喜歡考問孩子剛剛讀了些什么。不管是犧牲也罷、考試也罷,這都是讓孩子遠防閱讀樂趣的原因,因為有犧牲的情結(jié)在作祟,父母很容易發(fā)脾氣,責怪孩子為什么不好好看書,沒有仔細思考孩子不想看書的原因。而孩子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當然很難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更別說看完書后還得考試,實在太沒樂趣。父母沒有必要讓孩子提早承受考試的壓力
美國家庭教育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從小就尊重孩子,重視給孩子個人自主權(quán),讓孩子學會在社會允許的條件下自己做決定,獨立地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孩子從嬰兒襁褓時期就跟媽媽分床睡覺,兩三歲的幼兒就住自己的房間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學習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選擇。比如,從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學習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間,整理,布置屬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決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從旁提醒、參謀。他在加州兩年來,從未見到過父母訓斥和打罵孩子的現(xiàn)象,更多的卻是經(jīng)常見到父母對孩子說:“謝謝”“對不起”“請原諒”“這樣好嗎”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對話。美國孩子在家里的確是小主人,不但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還參與家庭大事的決策。比如購買什么樣的汽車、家電、電腦,怎樣布置房間,怎樣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傾聽孩子的意見。許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如收拾院子、種植花草樹木、擦洗汽車、自行車、做室內(nèi)外衛(wèi)生、購買東西等。鄰居家10歲的孩子,每周幾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這是他固定的“崗位”。還有一家女孩子房間總是凌亂,媽媽就跟孩子訂了個“協(xié)議”:每到周末各自徹底打掃自已的房間,晚飯前完成;平時每天臨睡前要把各種物品整理好,養(yǎng)成隨拿隨放、注重環(huán)境整潔的好習慣。媽媽也就按“協(xié)議”不再嘮叨不休。
對于孩子的游玩和興趣活動,父母從不強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讓孩子獨立地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選擇學練什么樂器和其它興趣技能,父母總是給予支持、鼓勵和指導,或幫助請家庭輔導教師,或支持孩子去上個什么技能培訓班。
美國父母大都對孩子的學習不施加壓力。他們的觀點是:喜歡學的孩子自然會努力學,為什么要強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強拗著去做,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與個性。人的興趣、愛好和才能本來就各不相同,孩子適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讓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應是父母舍得拿出時間跟孩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進行對話、交流,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肯定,讓孩子在尊重和鼓勵中成長。
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寶寶處于依戀關(guān)系明確期。在此階段,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于寶寶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和主動探索環(huán)境,同時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從此點出發(fā),去探索周圍世界。當有安全需要時,又返回看護人身邊,然后再進一步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離開照看者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的采取謹慎與回避的態(tài)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xiàn)反抗、緊張、恐懼。
兩歲以后,寶寶的依戀則表現(xiàn)為目的協(xié)調(diào)的伙伴關(guān)系。寶寶能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觀點等,同時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比如他能夠忍耐父母遲遲不給予注意,也能夠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離,他相信父母會回到他身邊。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通過對寶寶的依戀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依戀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A型(回避型):約占20%,這個類型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huán)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并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huán)境中呆一段時間后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里獲得安慰。
當分離后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采取回避態(tài)度。(2)B型(安全型):約占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類型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xù)玩,無煩燥不安表現(xiàn)。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并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3)C型(反抗型)約占10%,這個類型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后,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類型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關(guān)系,他們常遵守規(guī)則,也愿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C型寶寶則經(jīng)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鍛煉培養(yǎng)嬰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要為幼兒提供獨立行為鍛煉的機會,要大膽讓幼兒去實踐,父母可給予幫助、鼓勵,但切不可包辦代替。
為幼兒運用言語進行交際創(chuàng)造機會,進而促進幼兒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父母要多與兒童交談、聊天,盡管是猶如自言自語,但對啟發(fā)幼兒積極主動言語有很大幫助。父母可以在幼兒稍大些時給他講故事,對幼兒提出問題等等。另外要做到對幼兒的問題要一一回答,使幼兒從成人回答問題中獲得言語技巧。這樣幼兒言語活動的發(fā)展必然會促進思維活動的發(fā)展。
促使幼兒情緒與情感的發(fā)展:
幼兒期是情感活動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兒童活動和情感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都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幼兒從原來簡單的滿足和不滿足所帶來的愉快和不愉快的膚淺情緒反應,開始出現(xiàn)比較復雜的情感和內(nèi)心體驗,如對人、對物的了解態(tài)度,有選擇地喜歡和他親近的人交往,對喜歡的玩具玩得興致勃勃,并在與親人交往中產(chǎn)生愉快、幸福的內(nèi)心體驗(內(nèi)心體驗就是指心理上的感受),逐漸產(chǎn)生對他人的同情感(如看到小動物死了表示出傷心、同情等),這時家長要給予幼兒良好的情感活動的培養(yǎng),如應該愛什么、恨什么等等,促使幼兒逐漸出現(xiàn)最初的責任感。如為了做一個好孩子而聽媽媽的話、不亂吃零食等。
新出生的嬰兒由于意志活動尚未產(chǎn)生,因此稍有不適即啼哭。1周歲后,隨著言語的發(fā)展人際交往的需要,漸漸產(chǎn)生了意志活動,如能有意地進行所愿意的游戲、跑跳等各種活動,為了做好這些,能主觀控制住自已“淘氣”行為等等,這些都是意志活動的最初表現(xiàn)。有的2-3歲幼兒為了達到去動物園看猴子的目的,可步行2-3華里而不讓抱著,父母和成人在這時應該對幼兒所表現(xiàn)出的意志活動加以鼓勵,并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的條件。
注意力和記憶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鍛煉:
幼兒期兒童的注意、記憶等心理活動開始形成。父母在此時可有意識的鍛煉兒兒童的記憶能力。如使用幼兒喜歡的玩具、游戲有意識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之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注意力集中;用生動活潑的小人書、畫面給幼兒講故事,要求他們記住故事內(nèi)容,經(jīng)常反復地重復故事內(nèi)容以鍛煉記憶力。
相信《“親子對話”從幼兒期開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師試用期工作總結(jié)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自信心強的孩子比較樂觀,自我感覺較好,喜歡與別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興趣,從不輕視自己。遇到難題時不說“我是白癡”,而說“我暫時還不理解”。 國外一位心理學家是這樣給具有自信的兒童下定義的:自信就是一個...
信任是人與人愉快相處的基礎,親子關(guān)系也是如此,只有父母充分相信孩子,孩子才會相信父母,這樣平等有效地溝通才會開始,真正的教育才會開始。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發(fā)生事情時,往往第一步都不是先聽孩子說...
孩子們的小小世界海闊天空,孩子們的大大夢想無邊無際;書里,有生動的圖畫、動人的文字,猶如跳動的色彩,處處牽動著孩子們的心。無限的創(chuàng)意及想像也就從這里開始。創(chuàng)意生活的源泉:對藝術(shù)的品味與了解。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