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種說課稿。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換種方式 輕松教子”,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現在的孩子有能力、有個性、有主見,加之長輩的寵愛,有些時候真的讓家長們手足無措。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硬碰硬,只會讓孩子、父母兩敗俱傷。于是,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改變了一下交流方式,挺起作用,總結了幾條,與家長們探討分享。
一、幫孩子分析嚴重后果。
孩子的自制力往往比較弱,比如不能堅持每日早晚刷牙,需要大人督促。晚上要睡覺了,兒子撅著嘴說:“我不想刷牙,我困了,我要睡覺!”此時不必強逼,我會說:“不想刷牙,可以呀!”這時兒子聽了很高興,我接著說:“等一會兒你睡覺了,嘴里的小蟲子就會出來吃你牙齒上的食物,順便啃你的牙齒,你就會生蛀牙,牙齒疼的受不了的時候,你就得去看牙醫(yī)了!”因為他曾經見過大人如何整牙,知道是怎么個情況,于是馬上去刷牙。
二、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替代。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我每天會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如果孩子想偷懶,不必著急,我會把現實中的任務與兒子喜歡的游戲(電視、電腦、書上的)中的任務聯(lián)系起來,說:“你只要再完這兩件事,就完成了今天的所有任務了,你就過關了!”孩子好勝心強,當然不肯認輸,于是輕松解決。
三、給所有的東西擬人化。
孩子們都是富有愛心的,會本能地愛護弱小,于是我們可以給很多東西賦予生命。例如,兒子不想穿襪子,小腳會說:“我好冷啊,誰能幫我穿上衣服呢?”當他不想吃飯時,我會摸著他的小肚皮,難過地說:“唉,一會兒我該餓了,怎么辦呢?”扔玩具的時候,玩具會說:“我好痛,我不想再和你玩了!”于是,不用過多的說教,孩子也知道該怎么做了。
四、和孩子一起來個比賽。
孩子總有拖沓散漫的時候,只一個勁兒的催促,效果總不大,不如來個比賽。當然比的時候要適當的“輸”給孩子,讓他有信心下次還和你比。
總之,不管什么事情,換種方式來變通解決,只要達到目的就好。而且換種方式,既讓孩子快樂接受,又使大人少些怒火,何樂而不為呢。慢慢的,你會發(fā)現孩子變得聽話了,懂事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比以前更和諧了。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換種方式與孩子交流
“我要走進你的世界,你不讓;我想讓你走進我的世界,你又不來”,這是一位和孩子難以交流的母親發(fā)出的無奈心聲?!罢也坏胶玫臏贤ǚ椒ā币殉蔀榍啻浩诤⒆蛹议L的最大苦惱。
了解是溝通的前提。母親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最近由全國婦聯(lián)兒童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等單位開展的“你對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很多母親對孩子比較了解,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尤其在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方面,很多母親還需要提升。
其實,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挑選最適合的方式。
“我很想和孩子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談,我也很難讓他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有時候談不上幾句孩子就嫌煩了,甚至談著談著就吵起來了?!边@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家長們也為此衍生了很多苦惱。
其實,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想一下,改變一下交流的方式,問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
1、書面交流: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
書面交流方式相對于面對面的口頭交流,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于家長,可以盡量斟酌語句,努力使自己的表達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于孩子,在嗅著溫馨墨香、感受來自家長親筆關愛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和父母進行心靈的對話。而且,這還有利于孩子反復閱讀,仔細揣摩。
家庭可以設一本談心本。有經驗的班主任常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談心。在家庭教育中,這種方式也是可取的,它簡單易行,只要準備一本本子和孩子交換寫寫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和孩子共用它來寫日記。
父母平時可以給孩子留言或寫信。有些不好口頭表達的東西,你可以通過寫留言或書信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你可以準備一塊白板,隨時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上面,孩子也可以通過它來向你傳遞信息?;蛘邔懸粡埣垪l直接給孩子,也可以將寫好的紙條放在孩子的書包里,夾在他的書中等等。寫給孩子的書信,可以直接給孩子,也可以通過郵局寄給孩子,但兩種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
2、網絡交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基于網絡的交流方式和傳統(tǒng)的書面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多媒化:采用這種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達外,音樂、圖片、動畫等各種有利手段都可以給我們提供幫助。虛擬化:這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優(yōu)點,由于虛擬,你可以以孩子同齡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溝通,也可以以長輩的身份對孩子進行教導。由于距離產生的美,孩子更易聽進這種“第三者”的話語,交流會變得更加容易。多角色:由于虛擬,你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變換角色,或年齡的,或性別的,或身份的等等。
BBS交流。如果你的孩子有上BBS的習慣,你可以到他常去的論壇注冊一個用戶名,然后和他進行溝通交流。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把孩子的作文發(fā)到BBS上,然后用一個虛擬的用戶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幾個月的實踐證實,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電子郵件。和寫信相比,電子郵件有著更豐富生動的表現形式,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等都可以幫助你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你可以以真實的身份出現,也可以以虛擬的身份出現,這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來確定。
QQ交談。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網絡,是個十足的網蟲、聊民,我建議你用這種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方式應是最佳選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也許更為容易,效果更好。
3、電話交流:避免面對面的尷尬
電話交流有面對面交流的優(yōu)點,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對面的尷尬。短信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給他發(fā)一條溫情的短信,他的內心就會撒滿陽光,在和孩子交談遇挫的時候,一條短信可能會打破言語的堅冰。
4、委托他人:借助第三方力量
當你在和孩子交談無效的情況下,你可以邀請別人(比如親戚、老師、同學等)和孩子交談,間接地表達你的觀點。這樣做有時候會比自己直接說一些問題更有效果。
交流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到和孩子交流溝通,而不是大發(fā)雷霆,在冷靜下來后,你會想到并采取合適的交流方式的。
昨早**七點就起床了,我琢磨讓他上午把國學的書讀完“**,我們下午要和營昊洋去打CS了,晚上回來很累的,不知還有沒有精力干事了。”**一聽下午要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馬上精神來了“太好了,媽媽,那我上午就完成作業(yè)。”呵呵還是玩的力量大啊“是啊,下午要玩,為了能好好玩,我也感覺吧事情都做完了,下午玩的時候就能很輕松的玩耍了?!?*連連點頭。
我尋思先讓他讀《千字文》“**,早上記憶力最好了,你看那是先讀《千字文》呢,還是先打牌?”**趕緊說“先讀千字文吧,早上記憶力好,讀《千字文》能記得快?!闭f完**趕緊拿出《千字文》開始讀,乖乖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的似的,我靈機一動趕緊拿出手機把他讀的內容錄下來。等他讀完2遍,我做出停的手勢“**,媽媽打擾一下,先聽一遍錄音吧。”**“我都人的字了,不用聽錄音了?!庇质侵钡囊x完“聽一下不耽誤讀的,這是你自己讀的錄音,我們來聽一下吧。”說完我把剛才錄得放給他聽,他一邊聽一邊不用自主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等聽完我問他“**,咋樣,自己讀的好聽吧。”**“我讀的太快了,聽不清楚。”好小子還算有自知之明,還能聽出自己的不足。
我笑笑對**說“不錯,能自己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那下面知道該怎么讀了吧?”**點點頭說“我知道了,應該讀的慢一點,讀的清楚一點?!蔽摇拔覂鹤诱婷靼资吕?,知道自己讀的不清楚了,馬上就能改正,好好讀吧,媽媽好好享受我兒子的讀書。”說完,**一字一句很清晰鏗鏘有力的讀起來,我也趕緊很配合的做出一副很享受他的讀書的樣子。
反思一下:這次發(fā)現**讀書快的不足,沒有學習以前那樣直接指出他的不足,而是換一種說教方式,把他的讀音錄下來,讓自己聽,結果自己就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沒用我一番說教自己趕緊改正過來。看來平時不是孩子不聽我們的教導,而是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對。
分享:曾經以為培養(yǎng)孩子就是付出,現在發(fā)現培養(yǎng)孩子也是一種收獲;曾經以為是我們撫養(yǎng)孩子長大,現在明白是孩子讓我們再次成長;曾經以為教育就是能量的輸出,現在領悟到教育其實是能量的交還。真正的的教育,永遠是相互的,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不斷發(fā)現自己的過程。教育,發(fā)現,感悟,是人生的必修課!讓學習成為習慣,讓成長永不止步!
孩子就是來成就我們的,一起努力,加油!
《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一、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guī)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二、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fā)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yǎng)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三、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練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tài)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并從運動中發(fā)現樂趣與成就感。
四、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五、有創(chuàng)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jié),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wèi)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yǎng)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fā)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六、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wěn)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七、激發(fā)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fā)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fā)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八、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fā)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wěn)定。對于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九、用心聆聽
沒有什么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只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十、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干凈,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插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后,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十一、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fā)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xié)助。
十二、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并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huán)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請記住這句話:"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早教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我們要做有心的父母,多想一些好辦法。之所以把識字特別拿出來講,是因為閱讀對孩子非常的重要,識字對大腦的刺激非常復雜,識字過程中,要觀察,要記憶,要思維,可以更好的開發(fā)大腦,讓孩子的大腦更靈活,也為他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讀書,使得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開闊思維。
閱讀基礎,應該從1、2歲就做起,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學,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心理發(fā)育特點,要在玩中學。全全在識字過程中受益就很多,我們并不是單純的教認字,孩子的記憶力好,如果只是記憶,大概上萬個漢字都能記得,就象有小孩會背圓周率一樣,我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只是重復記憶,任何孩子都能作到,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樂趣。我教給全全最初認識的字,不超過100個,當他建立了樂趣以后,他會自己想辦法學習,他自己又學習了幾千個字,所以在識字問題上,我們并沒有費多大的力氣,當全全發(fā)現自己能夠獨立看書的時候,他對閱讀的渴望就非常強烈,現在全全每天晚上都會看書,在幼兒園里對于老師的課程也很有興趣,專注力很強,很多朋友就很驚奇,為什么全全能坐的住,他們的孩子不喜歡看書,一教字就跑,就是因為基礎沒打好,方法也不得當。
我們知道,漢字是基于圖形的,我們對于漢字的認知是基于圖形的認知,認識一個字,是認識一個圖形,幼兒對于圖形的認識能力在6個月大時已經完全建立,認字的時機是從孩子會說話開始。方法是和孩子準備一些正方形的小卡片,因為小孩子視力還不完善,所以卡片尺寸要大于5*5厘米哦,用粗筆寫上孩子會說的漢字,比如媽,找出相應的卡片,對孩子重復說,并誘導孩子重復,以此建立媽字圖形和語言的聯(lián)系,但是如果只是這樣枯燥的學習,很多孩子開始很樂意接受,但很快就會失去興趣,這時該怎么辦呢?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簡單說來就是把識字變成一種游戲,用她(他)已經認識的字做游戲,并添加新字,在游戲中學東西是孩子都樂意接受的,并會樂此不疲。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我們在實踐中效果都很不錯?!?、我們把字變換角度和位置,橫放,倒著,讓孩子辨認,或者把卡片對著燈讓孩子看背面來認(紙要?。J出了一定要表揚,家長盡量用游戲的話語來提問,比如這個字躺下睡覺了,是什么字啊,頭朝下翻跟頭了是什么呀,趴下了是什么等等,通過這種游戲方法進一步鞏固加深記憶。
2、挑出孩子認識的2個字,并排擺好,給孩子幾秒鐘的時間記憶,把卡片翻過來,讓孩子說出兩個字及位置,等孩子熟練后,可增加字的個數,減少觀察的時間。
3、挑出孩子認識的2個字,并排擺好,給孩子幾秒鐘的時間記憶,把卡片翻過來,移動卡片位置,讓孩子說出每個字的位置,逐漸增加卡片的個數,加快移動卡片的速度,增加難度。
有時候我會用這些卡片當牌玩,你出一張我出一張,說錯了就刮鼻,或者學累了,和卡片捉迷藏,把卡片藏起來讓孩子找,甚至是天女散花,往上面一拋,灑到孩子頭上,類似這樣的游戲會讓孩子非常開心,只要家長用心,就會發(fā)明出很多來。家長與孩子一起玩游戲,孩子不會排斥,而且會主動要求再玩。下次玩的時候可以在游戲中添加新字,當然孩子會說不認識,這時告訴孩子這是什么字,然后繼續(xù)游戲,加新字不要加太多,一次1、2個就可以,不能每次都加,不要讓孩子有負擔。
這些游戲對提高孩子快速觀察能力,快速記憶能力有極大的幫助,需要提示的是:游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也許孩子不容易記憶,不要批評孩子,不要影響孩子的積極性,也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識字游戲每次時間不要太長,最好不超過20分鐘。持續(xù)一段時間以后,孩子培養(yǎng)了興趣,會有主動念字的傾向和愿望,比如外出時看到廣告牌、路牌會念出來,,有不認識的字他(她)會問,我們要好好的表揚他,讓孩子有成就感,促使他進一步學習,這時識字游戲的認字方式就不需要了。
隨著孩子認字增多,我們要給孩子買不同的書,和他一起看。全全從小到現在,我給他買過不少經典的好書,因為有不少被朋友借走了,所以現在也想不全,有時間會做一個整理,讓媽媽們參考?,F在我給全全辦了租書卡,每周固定讀4本書,中間我也會給他買一些看,現在他最喜歡看國外的繪本和智力游戲書。
相信《換種方式 輕松教子》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種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