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有沒有人敢說自己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相信肯定沒有,無論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氣的,既然大人都會發(fā)脾氣,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所以可能大人對于發(fā)脾氣的孩子更多的是無奈和不解。甚至搞不清楚孩子為什么要發(fā)脾氣,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在商店滿地打滾著一個東西,或者是大哭著不肯跟父母走。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氣呢,要想知道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表面現(xiàn)象,我們要透過孩子發(fā)脾氣來了解孩子發(fā)脾氣的緣由,來參透他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我們需要時刻記住,孩子無法用詞語和口頭方式告訴你他的煩惱和不快,而情緒和行為采石他們的語言,為了傾聽他們,我們必須學會破解這種語言。
而這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的新書《孩子愛發(fā)脾氣,父母怎么辦》將給我們打開一道參透孩子的大門。
這本書就孩子發(fā)脾氣的11種潛在原因及解決辦法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如果你家也有個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那么真的有必要拿來讀讀。
就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好也趕上家里三歲的孩子在我發(fā)脾氣,因為老家有事情,我?guī)е龤q多剛上幼兒園八天的孩子回了東北老家一周,回來后,重新上幼兒園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現(xiàn)出不肯再去上幼兒園,而且在吃飯?zhí)岬接變簣@就開始發(fā)脾氣,弄得本來就沒啥耐心的老公也發(fā)開了脾氣,我們夫妻還鬧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識到,本來喜歡上幼兒園的朵朵忽然表現(xiàn)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發(fā)脾氣,肯定是因為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不然不會無緣無故的鬧。于是,我耐心問她是不是老師批評她了,還是有小朋友欺負她了,還是沒睡覺,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師,但是因為已經(jīng)較晚了,不方便跟老師聯(lián)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兒園的時候向老師咨詢了昨天的情況,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覺,在床上滾來滾去,翻跟頭,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對女兒昨晚的脾氣有了了解,小妞是因為對于摔下床這一事實,對于幼兒園產(chǎn)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會抗拒去幼兒園。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就可以有針對的進行疏導。如果當時我不是敏感的意識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氣,就沒辦法讓小妞盡快適應幼兒園。
而這種去根據(jù)脾氣背后來解決脾氣的辦法,在這本書第一章就有了介紹。
這本書主要從“我不是搗蛋鬼,我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因為變化和轉變發(fā)脾氣;我拍的過敏癥影響我的感覺和行為;我不喜歡規(guī)則;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多動癥);我在學??刂撇蛔∽约?;我對任何事都擔憂;我可能又抑郁癥;好像人人都比我學得快;可我喜歡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襪子穿的不對勁;我累了”等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的一本書。這本書在京東,當當,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會有部分電子版,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購買,或者去閱讀。相信會給你帶來不小的收獲,其實,我覺得對大人也同樣的有效。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氣氣氣氣死了!為什么我們總忍不住對娃發(fā)脾氣?
這簡直是我人生中經(jīng)歷的最大的災難!我四歲的女兒Aspen把果汁灑的到處都是: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毛毯里……到處都是果汁,不要小瞧四歲孩子的破壞力,他們簡直是毀壞世界的大魔王,廚房像下了一場果汁雨,到處都是粘粘的果汁!
看到廚房的慘狀之后,我簡直氣炸了。
在“慘案”發(fā)生之前,我一直在樓上安裝新的架子,為了防止女兒出問題,我特意讓11歲的兒子幫我照看女兒。但是我兒子一心沉醉魔方游戲,沒有注意到我女兒在做的事情,“果汁慘案”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了。當我看到廚房亂成一團時,我的火氣“蹭”一下就上來了,我就像是被點燃的炸藥,開始歇斯底里的抱怨“你們到底在做什么?”“Aspen你才四歲,想倒果汁的話,為什么不找哥哥幫忙?”“還有你,你為什么只玩魔方,不看著點你妹妹?”“現(xiàn)在,你們兩個都回房間去,我不想再看到你們了!”我如同毒蛇一樣噴灑著我的毒液“你們把廚房弄的一團糟,我根本沒時間給你們收拾爛攤子!”
兒子Tristan看著我,對我翻了幾個白眼;而女兒Aspen因為我的指責,哇哇大哭??粗⒆觽儽砬?,我感覺我也想哭了!
接著我注意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有兩個倒霉的杯子已經(jīng)泡在果汁里了,而Aspen手里還拿著一個沾滿了果汁的杯子?!?/p>
“你是想收拾這些果汁嗎?”我問。
Aspen抬起頭來,眼睛里布滿淚水,她的嘴唇輕輕發(fā)抖,我從來沒看到女兒如此傷心的樣子。
說實話,Aspen年紀太小,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把這些東西清理干凈,她打翻果汁瓶,加重了我的工作量。今天,我們正在做房屋翻新,房屋翻新的事情又多又雜,遠超我每天的日常工作。做不完的工作,讓我的脾氣爆炸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能教會女兒獨立做事:如果餓了,要自己找零食吃;把換下來的臟衣服放在換洗筐里,如果房間臟了就要及時打掃,上完廁所也要自己處理干凈……雖然女兒還小,但是我仍希望女兒可以獨立做事。如果女兒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倒杯果汁,我會狠狠夸女兒能干。但可惜的是,Aspen失敗了,她把果汁弄的到處都是,而我也因為她的失敗變的不知所措。
仔細想一下,女兒的失敗并沒有錯,現(xiàn)實世界不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嗎?嘗試新的事物,失敗,再嘗試新的食物。雖然我女兒確實把廚房弄的一團糟,但是我女兒試著獨立,她試著用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處理這件事。這對我女兒來說,其實是件好事。
我女兒正在嘗試,嘗試靠自己的力量成為獨立的人,她在嘗試過程中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我對她的失敗大發(fā)雷霆,我并沒有考慮女兒的心情,我的做法實際上是無比矛盾的。
我有時候會陷入這種“前后不一”的矛盾中,很多家長也會這樣?,F(xiàn)在的生活太過繁忙,每個家長都生活在重壓之下,數(shù)不清的工作,各種繁忙的事情,永遠做不完的事情,“還差一件事要做”,家長們疲于奔命,以至于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停下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勇敢,敢于冒險,他們跌倒,爬起,重新面對困難。當孩子按我們的想法去冒險時,我們又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我們忘記了“失敗是成功之母?!?/p>
想通這件事,我的情緒一下子就平靜下來了,我不再憤怒和生氣,我明白了女兒的不易,我開始悔恨自己對女兒的粗暴做法。我整理了一下情緒,深吸了一口氣,走到了女兒Aspen身邊,蹲下身看著女兒對她道歉:“對不起,孩子,我有點太激動了?!?/p>
在女兒把果汁打翻時,我沒有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我的錯誤;就像女兒會不小心把果汁打翻一樣,我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我只是父母,不是完人,我也會做錯事,我也會反應過度,我們也會說一些,明明不該說但忍不住說的事情。我們和孩子一樣,都在不斷的成長,孩子努力成長為成年人,而做父母的我們正在學會如何做父母。
我就我的做法向女兒道歉,我并不確定女兒接沒接受我的道歉,我也不知道女兒能不能從我的道歉中學到一些什么,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想要當一個好父親,我還遠遠不夠格。
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隨著我的道歉,女兒的哭聲慢慢停止,她接著狠狠的擁抱了我,我和女兒拿起了清潔工具,一起收拾的慘案現(xiàn)場,在打掃完廚房后,我和女兒坐下來,一起喝了一杯果汁。
一起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孩子。
中國的寶寶越來越“金貴”,許多個家長看護一個孩子是目前中國家庭的現(xiàn)狀,“小皇帝”“小公主”遍地開花,孩子們的脾氣越來越大,這也使得家長們自己非常困擾。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職責,我覺得面對任性、暴躁的孩子,做家長的應該教會孩子“發(fā)脾氣”。
今天在朋友的空間看到一段話,是關于如何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的?!捌鋵?,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情緒。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蓖ㄟ^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任性和暴躁太正常不過了,只不過是孩子的一種發(fā)泄方式而已,孩子沒有學會正確的、有益于自身和他人的渲泄壞情緒的方式,所以才任性才暴躁。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教孩子學會“發(fā)脾氣”。
我認為首先家長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者,給孩子一個好的楷模。家長要正確認識管理自己情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壞情緒,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渲泄壞情緒。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孩子耳濡目染,對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最大的影響。
第二是采取正確的渲泄方式。當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壞情緒,非常生氣時,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正確的渲泄方式。我覺得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帶離原來的環(huán)境,使他冷靜下來,可以帶他到自己的房間,再教他正確的渲泄方法,比如可以拿一些廢紙讓他撕;幫他把心中的憤怒寫下來或畫下來;還可以讓他傾訴出來;如果他實在控制不住,還可以讓他打打自己的枕頭或玩具熊等軟物,孩子就會慢慢冷靜下來了。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成年人何嘗不應該好好上上情緒管理課呢?
導語:孩子在家發(fā)脾氣和當眾發(fā)脾氣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如何對付孩子當眾發(fā)脾氣對家長更具有挑戰(zhàn)性,以下5點建議可以教您如何處理。
和對付孩子當眾發(fā)脾氣相比,在家發(fā)脾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在外面,整個世界都要評判你對不對,就好像你的臉上寫著“我沒有嚴加管教”一樣。整個社會對孩子有一種不言而喻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孩子在公共場合言行舉止得當,如果他們做不到,別人通常會認為是父母的錯,父母會聽到各種尖銳的批評。因而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以下5點建議教你如何處理。
1. 預先和孩子討論你的計劃。
明確告訴孩子接下來要做什么和你對孩子的期望:“我們要去玩具店,在那里為你的表妹挑選生日禮物,你可以看看玩具,還可以告訴我你喜歡哪一個,但是我只能買一樣,而且是給你表妹的生日禮物,如果你哭鬧,我們就離開玩具店?!?/p>
2. 在超市(或者任何商店)大發(fā)脾氣……
別太緊張,這種事有時必然會發(fā)生的。你的孩子非常想買什么,如果你說不可以,孩子就可能當眾發(fā)脾氣,你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忍受他發(fā)脾氣,但是不要離開孩子或者威脅要把他獨自留在那里,你可以平靜地站在一邊等著他,跟路人保持禮貌平和的微笑。
第二種:俯下身輕聲跟孩子說:“如果你還想繼續(xù)逛,現(xiàn)在就別哭鬧了,如果你還要哭鬧,我就把你送回家?!?/p>
第三種:把購物籃放到最近的收銀臺,告訴收銀員你很快就回來結賬,請她先保管你的購物籃,和孩子出去講道理,平靜下來再回到超市。
3. 在餐館大發(fā)脾氣……
在餐館發(fā)脾氣要難對付些,因為客人們都在享用美食,如果你的孩子哭鬧,會影響別人的進餐情緒,你得立刻控制住局面,盡量采用一些有效的辦法,讓孩子盡快安靜下來。不過你的期望要現(xiàn)實一些,而且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些階段暫時不適合去餐館,他們還太小,不會控制自己。在去餐館之前,你最好預先作些準備:
① 預先告訴孩子外出就餐的計劃和孩子在行為舉止方面應該注意什么,如果做不到你會怎樣處理;
② 帶些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樣在等餐時不至于煩躁不安;
③ 如果有兩個孩子,你認為其中一個很可能在聚餐時必須先回家,可以開兩輛車去,那樣的話,當孩子需要回家,你自己就可以處理而不必掃其他人的興,另一個孩子則繼續(xù)留在餐廳和另一位家長待在一起。
當孩子出現(xiàn)狀況時,可以把孩子帶到人少的角落,重申你的要求,警告他如果做不到會發(fā)生什么,平靜而清晰地告訴孩子:“在餐館里你不可以大聲喊叫或者大哭,你現(xiàn)在馬上安靜下來,就警告你這么一次,如果你再犯,我們立刻帶你回家?!钡人届o下來再回餐桌。
如果再發(fā)生,堅決地帶他回家!第二天如果你和丈夫還要外出就餐,那么好,請人暫時照顧孩子,告訴他:“爸爸和我要去外面吃飯,但是我們不會帶你去,因為昨晚你沒有遵守約定,在餐館發(fā)脾氣,我必須帶你回家,所以今天你不能和我們一起去,改天再一起吧!”
幾天以后,再帶孩子一起外出就餐,看看有什么效果。這個方法可能會讓你大大超支,但是卻能給孩子機會體驗一下在餐館發(fā)脾氣的后果。
4. 還擊公眾的議論。
在外面管教孩子,常常會有不認識的人對你的教育方式進行評判,一般情況下不必理會,如果必須進行回擊,可以嘗試以下建議:
第一種:對批評你處理方式的人說:“謝謝你的意見?!?/p>
第二種:對那種斥責你的人,你只需要說:“現(xiàn)在你感覺好些了嗎?”
第三種:因為你當時很尷尬,為了讓自己感覺好點兒,你可以說:“你知道3歲孩子多難對付了吧?要知道做媽媽不是那么容易的?!?/p>
5. 牢記這句話:“我不認識這些人,我不會再見到他們。”
記住這一點:你才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和保護者,孩子從你身上學到正確的行為舉止,他可比其他陌生人要重要,做你應該做的!
如何面對孩子哭鬧和發(fā)脾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經(jīng)常遇到孩子哭鬧的情況。有些媽媽很怕看到孩子哭鬧,孩子一哭,媽媽就覺得是不是自己沒有做好,內心有愧疚;還有的媽媽聽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辦法制止;還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或是發(fā)脾氣的時候,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或是訓斥或是打罵孩子。
孩子哭鬧和發(fā)脾氣的時候,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做呢?其實,這個問題深層次的內涵是,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情緒管理。有效的情緒管理,是體現(xiàn)情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想說的是,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哭鬧時,自己先忍不住,要么逃避要么以不耐煩甚至粗暴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的話,孩子是不可能學會正確管理情緒的。
一、孩子為什么會哭鬧
1、嬰兒期的孩子
哭鬧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比如困了、餓了、身體不舒服等等,孩子會通過哭來提醒撫養(yǎng)人。隨著孩子的發(fā)展,大一點的嬰兒,會用哭鬧來表達情緒上的感受,比如看不到媽媽感到緊張、看到陌生人覺得害怕等等。1歲以前,如果孩子哭鬧,家長應該馬上響應,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愛撫孩子,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建立孩子對世界的信任,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
2、幼兒期的孩子
哭鬧背后的含義就更多了。很多媽媽可能都會感覺到,孩子在兩歲以前,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乖”的,兩歲以后,孩子比以前更有主張,也更愛發(fā)脾氣了。西方有一個說法是“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就是指這個讓媽媽們頭疼的問題。
這一現(xiàn)象,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是因為,孩子到了兩歲,他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意識都在加強,但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控制身體的能力等等都還沒有發(fā)展到相應的程度,孩子內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達并得以實施,所以孩子就會通過哭鬧和發(fā)脾氣來表達心中的失望。
3、3歲以后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認知能力不斷提高,孩子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是,此時的孩子,需要面對規(guī)則的約束、需要面對和小伙伴的沖突、需要面對自己能力和想法的差距。。??傊⒆訒龅皆絹碓蕉唷安豁樞牡氖隆?,他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不能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哭鬧,是孩子表示內心不滿的一種本能反應。
孩子因為大腦和神經(jīng)發(fā)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很差,這也是為什么在孩子累了、困了、餓了或者生病的時候,更加容易哭鬧和發(fā)脾氣的原因。
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到,哭鬧和發(fā)脾氣,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的一種本能表現(xiàn),是孩子發(fā)泄心中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一方面,他們還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孩子需要學習其他更能夠被別人接受的方式,讓自己心情平靜。
二、小孩子的哭鬧和發(fā)脾氣,并不是壞事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產(chǎn)生,我們成人也是如此。不開心的時候,如果讓這種情緒壓抑在心里的話,它不會自動消失,相反,壓抑得越多、時間越長、越有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但是,成年人在情緒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心情不好的時候,成人會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發(fā)泄,比如找人傾訴、寫博客、運動一下或者去唱卡拉OK什么的。
小孩子的哭鬧和發(fā)脾氣,其實是好事,因為讓負面情緒發(fā)泄出來,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孩子、不讓他們哭,而是要幫助孩子逐漸學習如何通過其他方式來發(fā)泄。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長的時間里,家長都需要耐心地面對孩子的哭鬧,并逐漸引導孩子學會其他的發(fā)泄方式。
中國有句老話:“孩子見了娘,沒事哭三場”。確實,孩子在媽媽面前,要比在別人面前更愛哭鬧。這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媽媽們千萬不要擔心,別以為這樣會把孩子慣壞。而且,我認為,孩子在母親面前的這一舉動,非常有利于幫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和媽媽建立了正?!坝H子關系”的孩子,才會在媽媽面前肆意哭鬧。就像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家里才能真正放松一樣,孩子在媽媽面前,是真正放松的。因為孩子知道,媽媽是最能容忍、接納他們的人。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需要媽媽在他們不開心的時候,幫助他們、甚至吸收他們的負面情緒,有耐心的媽媽,是孩子真正的“心靈港灣”,我想,這,也正是母親的偉大之處。
三、孩子的哭鬧時該怎么面對?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
首先,孩子想哭的時候,不要制止孩子。
孩子哭鬧發(fā)脾氣的時候,媽媽不要為了制止孩子,去批評和威脅孩子,更不能離開孩子。
我見過,有的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就會說:“哭!看你就會哭!你在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時候已經(jīng)很傷心了,這個時候,如果媽媽批評他、甚至要離開他,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傷心無助。
其實,讓孩子哭出來,對化解孩子的情緒,非常有幫助。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孩子大哭一場之后,情緒就會變得非常好,剛才還傷心欲絕,一會就又歡呼雀躍的了?!婵芍^“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p>
所以,面對孩子的哭鬧,媽媽不要擔心。但是,也不是說,孩子哭的時候,就不管他了,此時媽媽應該陪伴著孩子。如果媽媽這時的心情也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說,在旁邊陪著孩子就好,但是千萬別丟下孩子走開。
小編通過自己和好好的親身體會感覺到,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媽媽和孩子在身體上的接觸,對緩解孩子的情緒,非常有幫助。比如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可以抱著孩子,還可以輕輕地撫摸或是輕拍他的后背。。。這樣的做法,會幫助孩子盡快化解不良情緒。
另外,媽媽要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為媽媽不同意帶他去吃麥當勞而哭鬧的時候,媽媽可以說:“你現(xiàn)在一定很想去吃麥當勞,可是我們約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遺憾,我也替你感到很傷心?!边@樣幫孩子說出來,孩子心里就會感覺好受一些。逐漸地,他也能夠學會,用語言代替哭泣來表達情緒。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允許孩子哭鬧,但是,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縱容孩子。
有的媽媽特別怕孩子哭,一看孩子哭,就會縱容孩子的某些錯誤做法,或者給孩子許諾、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比如孩子一哭就答應給孩子買糖買玩具什么的,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發(fā)現(xiàn),哭鬧能換來很多“好處”,以后,他會更多地采用這一“秘密武器”。
好好有一個階段,發(fā)脾氣的時候喜歡打人。這個時候,我會以堅決的態(tài)度告訴她:“打人是不對的。媽媽不喜歡你這樣?!比绻€繼續(xù)打,我會輕輕地抓住她的小胳膊,順勢抱在懷里,輕輕地撫摸著這頭激動的小“獸”,告訴她媽媽知道她很傷心(或者憤怒),媽媽愛她。。。過一會,好好就會平靜下來。因為我一直堅持這樣做,好好現(xiàn)在發(fā)脾氣的時候,已經(jīng)不怎么打人了,而且,她也開始學會用語言代替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你打擾我了,我還沒玩夠,我不喜歡你這樣?!?/p>
溫馨提示:
大多父母比較“怕”孩子哭鬧、發(fā)脾氣,這可以理解。畢竟在我們小的時候,哭鬧、發(fā)脾氣是很少能被接納和善待的,大部分人的經(jīng)歷都是被壓抑、禁止、不允許!我們從小被灌輸?shù)乃枷刖褪且?、聽話!不允許哭鬧、發(fā)脾氣,那樣是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喜歡,會生氣!
脾氣發(fā)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fā)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jù)發(fā)脾氣的原因“對癥下藥”,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由于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么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復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fā)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fā)脾氣了。每次發(fā)作平息后,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采取發(fā)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于受忽視而亂發(fā)脾氣。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并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fā)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么勸都不行。這時,家里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蕩秋千游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fā),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發(fā)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經(jīng)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么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tài)度理解孩子的話語,并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fā)脾氣。多數(shù)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于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jīng)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xiàn)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愿以償?shù)臅r候,就容易大發(fā)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要一致。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fā)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jīng)常發(fā)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眱叭辉诟嬖V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么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伤姆椒ㄓ悬c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里拽。媽媽脾氣大發(fā),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于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么一個好發(fā)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fā)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fā)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fā)。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最近有個媽媽留言:“我兒子不管說什么都聽不見,就一直哭。也不說為什么哭、怎么了。反正不高興就哭。你就拉個窗簾他都能哭半天”!其實,這肯定不只是一位媽媽的煩惱。因為很多媽媽都回復了:“我家也是”、“同款兒子”。對于很多2、3歲的孩子來說,發(fā)脾氣簡直是家常便飯。雖然每個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時候即便是親爹親媽,也弄不清楚孩子為啥突然就不高興了。不過,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大脾氣”,還是有些規(guī)律可循的。我們來看看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一、憤怒
孩子的憤怒行為,比如尖叫、大哭、和扔東西,通常會在發(fā)脾氣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別看孩子小,尖叫大哭起來,噪音不亞于高峰時段的公·交通。
二、憤怒 + 悲傷
孩子發(fā)脾氣,通常有兩個不同的階段:憤怒,然后是悲傷。
但是,憤怒和悲傷不一定總是先后出現(xiàn),很可能是在憤怒的同時,也包含著悲傷的情緒。
而在旁邊看著的家長,很可能只注意到孩子的怒火,——畢竟孩子哭、叫起來確實已經(jīng)足夠讓人煩心了——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悲傷。
三、憤怒程度降低
如果孩子還非常憤怒,情緒很激動的時候,爸爸媽媽即便蹲下身,想抱抱孩子,也可能被孩子推開、背過身、“無情”地拒絕。
憤怒的情緒,驅使著孩子,讓他拒絕安慰。所以,這個時候不要試圖跟孩子講任何道理,孩子很難聽進去。我們只需要默默地陪在孩子身邊,等他的憤怒漸漸平息,再試著安慰。
四、想要一個擁抱
一旦“山呼海嘯”的脾氣過去了,孩子就可以接受來自爸爸媽媽的幫助了。
事實上,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歡失去控制,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歡脾氣暴躁!只是,2、3歲的孩子,還無法很好地控制、處理這些情緒。所以,發(fā)脾氣既是孩子情緒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求助的呼聲,孩子自己也很不想陷在這失控的情緒里。
當憤怒的情緒過去,孩子才會意識到:自己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來重新建立起和爸爸媽媽的連接,讓自己的“失控”“沮喪”都趕緊好起來。
這時候,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重新拉近關系,重新發(fā)生鏈接的好時機。給孩子一個擁抱、和一個吻,對孩子說:“嗯,剛才真是不容易,我們好難過啊”承認剛才發(fā)生了不好的事情,它令人心煩,但現(xiàn)在,不好的事情已經(jīng)結束了。
五、繼續(xù)前行
孩子通常能比成年人更快地轉換情緒。
所以,我們經(jīng)??匆?,孩子們臉上還掛著眼淚,卻已經(jīng)在笑瞇瞇地玩玩具了。
即便孩子的脾氣讓大人頭疼,但其實,孩子也在從發(fā)脾氣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控制和處理情緒,如何控制沖動。
只是,幼小的孩子難免有“自我控制崩潰”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也無法完全避免。
可是,我們能夠想辦法,盡力減少孩子發(fā)脾氣的頻率和強度。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
1、實踐預防:確保您的孩子充分休息,并且不會過度緊張,對防止發(fā)脾氣很有效。
2、適當讓孩子放松一下。確保孩子有自由的時間玩耍、瘋跑,不用過度擔心弄臟、弄亂。不是很危險、很必要的時候,就盡量少對孩子說“不”。因為對孩子說“不”的時機很珍貴,盡量留到需要制止真正危險、或面對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再說。比如:不能玩火、不要在馬·上瘋跑。
3、保持冷靜。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真的很能激起爸爸媽媽的怒火。
不過,孩子發(fā)脾氣,既是孩子情緒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求助的呼聲。如果爸爸媽媽能保持冷靜。輕輕地,但堅定地試著抱著你的孩子,以免他傷害自己或他人。讓他遠離憤怒的根源,孩子就會得到一個恢復的機會,他會很快好起來。
4、試試幽默。對于溫和的發(fā)脾氣,嘗試用幽默來緩和這種情況。
不過要注意,別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在取笑他。所以,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用“自嘲”的方式會比較好。比如:“爸爸上次搭積木,全部都倒了,氣的我頭發(fā)都豎起來了!你看過爸爸頭發(fā)豎起來的樣子嗎”?
5、在面對沮喪時,給孩子更多的處理問題的建議。穿不上鞋子,于是生氣得哭起來,爬梯子爬不上去,急的發(fā)起脾氣……
當孩子感到沮喪的時候,幫助孩子掌握一門戰(zhàn)勝眼前困難的技能,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得先理解和認同孩子的需求和情緒。比如:我知道你想爬梯子,這個梯子太危險了,稍后們去公園,爸爸帶你爬滑梯。
6、和孩子討論他的脾氣。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后,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如此沮喪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剛剛發(fā)生了什么,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剛才感到很難過、我玩具被收走了我很傷心、我很委屈……絕不是為了讓孩子“認錯”或是“追究責任”,比如我們常常聽見的:“你自己說,你剛才錯了沒有?”
即便讓孩子“認錯”,也不一定教會了孩子更好地情緒處理方法。就像很多家長都會抱怨:每次都認錯,但從來都不改!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卻可以讓孩子從真實的經(jīng)歷中,學會更好的情緒處理方式。
7、不用自責。如果孩子已經(jīng)暫時崩潰了,他很可能對著爸爸媽媽,口不擇言地喊出:我討厭你!不要媽媽!
聽起來當然很傷人,但爸爸媽媽要明白:孩子這樣的行為,并不是針對你,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這是孩子最憤怒的時刻,但是,感覺是會改變的。只要爸爸媽媽能平靜地處理,孩子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相信《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氣氣氣氣死了!為什么我們總忍不住對娃發(fā)脾氣? 這簡直是我人生中經(jīng)歷的最大的災難!我四歲的女兒Aspen把果汁灑的到處都是: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毛毯里……到處都是果汁,不要小瞧四歲孩子的破壞力,他...
中國的寶寶越來越“金貴”,許多個家長看護一個孩子是目前中國家庭的現(xiàn)狀,“小皇帝”“小公主”遍地開花,孩子們的脾氣越來越大,這也使得家長們自己非常困擾。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職責,我覺得面...
洋洋是我們班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由于樣子長的很帥,又很開朗,所以很快就適合了幼兒園的生活,很快的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洋洋在班里老是愛發(fā)脾氣,有的時候因為別的小朋友不跟她玩或者自...
經(jīng)常有媽媽訴說:“我兒子小時候很可愛、很逗人喜歡。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學會發(fā)脾氣,脾氣一來,九頭牛也拉不轉。只要他想干什么或想要什么,我們就必須立即滿足他。否則,他就哭鬧、打滾、扔東西或毀物品...
導讀:心理原因是寶寶愛發(fā)脾氣的主要原因。當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找到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 兒童脾氣大易傷脾,而且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孩子愛發(fā)脾氣,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