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身教勝過言傳--反省》,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身教勝過言傳--反省昨天下午接孩子的時候,因為下雨,我直接上樓,想把**寶一起接回來,(早上她媽媽自己送的,平時我接送),結(jié)果**寶堅持要媽媽接她.xx寶不樂意了,大聲喊著讓**寶和我們一起走,**寶不理他,xx寶就開始生氣地說:讓你媽媽最后一個來接你,全都走光了,你最后才回家!氣呼呼地,接著又讓我?guī)退嶂?穿雨鞋,另帶一雙鞋子.自己打傘,自己提鞋袋子,原來下雨都這樣的).我直接拒絕了他.xx寶更是生氣了,拎著袋子,拖著傘,叮叮咣咣地下樓去.我一看,又沒忍住,一路上生氣地叨叨著大道理:不能強迫別人啦,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quán)利啦,不能因為這個就對別人生氣啦.......回頭一看,xx寶根本沒聽,叫一聲,一臉茫然地望著我.我立即住嘴,一下子想到那句話:身教勝過言傳!xx寶的脾氣急燥,不滿意就生氣吼叫,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平時我一個人帶孩子,兩歲不到,xx爸去外地工作,直到3歲多才經(jīng)常在身邊,今年又開始經(jīng)常在外地.xx寶是個不省心的孩子,只精力充沛這一點,讓我苦不堪言,2歲半以后,基本不再午睡,那么大的孩子應該有的睡眠時間他一直達不到.永遠精力旺盛的樣子.一人個摸爬滾打帶一天下來,回來空空的屋子里沒個幫手,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有時就不由得怨氣直沖.對著xx寶吼叫最多的是在兩歲多到三歲多,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期.有時動手也避免不了.慚愧呀,據(jù)說還是看了幾本育兒書,出去還會滔滔不絕地和別人講育兒的人.
現(xiàn)在回頭看,真是太后悔了.道理懂一堆,事到臨頭控制不自己的情緒.身教的影響遠遠大過言傳,孩子把這種壞情緒全盤吸收,成了他現(xiàn)在的樣子.就在前幾天晚上,好好的說過晚安了(平時都是彼此說過Iloveyou,Goodnight就不再說話,睡覺),xx寶來回翻身,扯開被子,我立即怒了,一把扯過被子,不讓他蓋了,扔一條空調(diào)被給他.安穩(wěn)睡下了.其實只要我說句媽媽冷,他會心疼的趕緊幫我蓋蓋被子.我卻那么對他,不過才五歲的孩子.沒有包容孩子,孩子也學不會包容別人.
老公說:兒子和你一模一樣!他指的是性格.家長的性格對孩子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全看在眼里,體現(xiàn)在他日后的行為中.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在教育我們自己,不能改變和完善自己,也教不好孩子.自我反省,繼續(xù)加油!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昨天操操媽把老師的校訊通發(fā)過來,具體內(nèi)容是假期學校要組織“我對經(jīng)典有話說演講比賽和背誦《弟子規(guī)》活動,希望孩子們報名,同時還有家長要參與的征文活動,我問兒子是否參加?他擺手,表示這不是他的最愛!但是他卻動員我參加征文活動,我不肯,結(jié)果這父子倆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動員我參與,說什么我平時就愛寫一寫,這樣不是很好嗎?把心里話說出來,又加深交流云云,最后最被父子倆力薦,我報了名。他們老師也很開心,說我參加的話拿大獎有希望了!我笑,逼鴨子上架,也很榮耀啊!
之所以把這件事寫出來沒有炫耀之意,是想說,父母對學?;顒訁⑴c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孩子為什么希望父母的參與?
我是個熱心人,只要兒子學校班級有活動,只要時間允許,又有能力,基本上都會參加,而且也會盡自己能力去支持,當然好多時侯是兒子力推的喲!他覺得我媽媽在這方面很厲害,可以一試,為他們班級爭光,他覺得心里也很開心啊!不光如此,他看到父母都這樣主動去參加活動,他也愿意去嘗試,所以我兒子特別活躍,只要有活動都會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其中,像跳十五米的長繩,據(jù)說當跳繩搖起打過來時,如果跑位不對,被繩子打到身上會非常得疼的,為此有許多孩子不愿意加入其中,可兒子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打幾下又打不壞,積極主動跳進去參與進行,不光是勇氣的問題,而且也是其樂無窮的。所以他對任何活動,都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頭,樂于參與進去。
他們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你是個很有思想很有主見的孩子,特別開朗,特別陽光,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頭,特別愿意參加活動,這一點非常棒!老師非常喜歡你,希望你保持下去!”
現(xiàn)在想想,兒子之所以這樣愿意去嘗試參與一些活動,跟我們家長有關(guān)系,一方面我們鼓勵他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在他猶豫不決時給他鼓勵和建議,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在需要的時侯主動參加他們學校和班級的活動,這給他做了榜樣!否則你一方面要求孩子去做,而你自己反倒不積極去參與他們的活動,一拉就縮回,這無形中也會讓孩子覺得你沒有從行動上給予支持呢。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他身上的某些潛質(zhì)恰恰是家長問題的折射。做為父母,身教大于言傳,以身作則,以行動去給孩子做榜樣,往往更有力度更有作用呢。所以很多時侯,我們要少說多做,以實際行動,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他也會采取行動喲!
呵呵,小子不錯的,最近下棋很有魄力的,常常能全贏他們。我“奧,是嗎?不錯,**最近棋下的不錯,進步很大。媽媽看**最近很努力了,每天都做題目,你看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收獲的?!?*一臉自豪地樣子。**“邱老師也說我下的不錯,都夸我了。!”奧,是的嗎?**一項都會自夸,有時會把老師的表揚夸大。我“是的嗎?邱老師是真的這么說的嗎?”**“邱老師這堂課沒說我,那還不是等于夸我了?!?/p>
我“**同學,我們要搞清楚,沒說你說明你這課下的不錯,可邱老師并沒有說你下的不錯這句話啊。做人最可貴的品德是什么?”**“是誠實,我認為老師沒說我就是說我下的不錯?!?/p>
我“**我們想象力豐富是很好。但是想象力要依據(jù)現(xiàn)實的,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表揚,可是我們不能為了表揚去自己憑空想象出來老師沒說過的話,對吧?”**連連點頭,并說“媽媽,我知道,其實這樣憑空想象就是撒謊了。我錯了媽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我“**認識到自己錯誤了,媽媽很高興。**現(xiàn)在真的是一個素質(zhì)搞得男子漢,你看中午也主動和媽媽道歉。媽媽為**的進步感到高興??蓩寢層窒雴柲阋患?,你愿不愿意告訴媽媽。你中午為什么那么大聲音對媽媽喊起來?”
**脫口而出“那是因為你以前老是對我大喊大叫的!”真是身教勝于言傳啊,以前我的不好行為真的給孩子帶來了影響,孩子的話、中午的事也使我看到以前的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就是這樣子。
我“**,是這樣啊,那媽媽今天很鄭重的和你道歉,以前是媽媽錯了,請原諒媽媽,媽媽以后絕對不會這樣了。以后請**監(jiān)督媽媽,媽媽爭取平和的和**說話。媽媽爭取做個有素質(zhì)的媽媽!”
**“媽媽現(xiàn)在已是智慧媽媽了,我說的那是以前的媽媽。你不是天天在學習嗎?,F(xiàn)在媽媽你已經(jīng)改正了。現(xiàn)在也不對我大喊大叫了。我以后也不對人大聲說話了?!?/p>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現(xiàn)在真正深刻認識到孩子有問題就是自己身上的問題。家長的一言一行一時一刻的在影響著孩子。孩子就是我們家長的鏡子。真的是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教育孩子,言傳不如身教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fā)現(xiàn)講道理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經(jīng)??嗫谄判牡亟o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fā)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么辦。
讓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媽媽不允許孩子這樣做,說樓梯扶手平時沒人擦,那樣會把衣服弄臟磨壞。
但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屢說屢犯,家長終于失去耐心,大發(fā)脾氣。孩子當著家長的面不敢那樣做了,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那樣下樓,衣服袖子下面經(jīng)常是臟臟的。
陳述完事情后,家長用失望的口氣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我其實挺尊重她的,不知給她講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聽。”
我對家長說:“你既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這件事上,講道理是不對的,發(fā)現(xiàn)不對,就應該立即停止?!奔议L一臉迷惑,情緒上略有抵觸地問我:“講道理不對嗎?那該怎么教育她呢?”
我說:“很簡單,回家找兩塊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塊,自上而下把樓梯扶手擦干凈,既做了公益,又滿足了孩子手腳并用下樓的樂趣,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奔议L一聽,恍然大悟!我怎么就光想著給她講道理呢?
這位家長之所以沒想到,應該在于她一直以來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說得“有道理”,沒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沒道理。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維慣性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無能。他自己有了兒子后,遇到問題,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發(fā)現(xiàn)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
所以,有兩次他和孩子發(fā)生沖突,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到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黔驢技窮,也墮落為自己曾經(jīng)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思想家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三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最習慣、運用最純熟的模式。
還有一位家長,說他4歲的孩子有兩個毛病,一是不聽話,一是愛哭。問我怎么辦。我讓他舉出最近的一個不聽話的例子。
他說孩子這幾天總是在晚上臨睡覺前要下樓玩,無論家長怎么給他講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類的話,孩子都不聽,就是哭著要下樓。我說,你說的兩個毛病其實是一個,可以一起解決。
從今天開始,一切事情盡量聽孩子的。如果他臨睡前想下樓,你就辛苦點,抱他下樓,他想在樓下待多長時間,就待多長時間,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類似的做法。
家長有些吃驚,很顧慮的樣子,但回去還是按著我說的做了,結(jié)果讓他意想不到。
他后來告訴我,當天孩子在臨睡前又要下樓,家長沒說什么,愉快地給他穿好衣服,帶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風嗖嗖的,樓下空無一人,他剛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著回家。
家長故意說既然下來了,多待一會兒吧。孩子說什么也不肯多待,說想回家睡覺。回家后,孩子一下變得很聽話,讓刷牙就刷牙,讓脫衣服就脫衣服。
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長也都少說多做,盡可能傾聽孩子的意見,結(jié)果孩子哭鬧大大減少。
教條不重要,"教養(yǎng)"才重要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并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diào)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
“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么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經(jīng)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長,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斤斤計較,向我討教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shù)?
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可以經(jīng)??吹竭@種情況,一些家長自己站位不高,卻熱衷于向孩子傳達一些并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jīng)驗。比如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如果感覺自己的高度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說,什么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
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里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為。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遮羞布。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矯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層面的不講理。
“講道理”是下策,發(fā)脾氣是下下策,發(fā)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yǎng)才重要。盧梭說過: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
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這就是教育的道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如果爸爸媽媽希望明明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就應該以身作則,給明明一個示范的榜樣。不希望明明做的事情,那么爸爸媽媽自己就先不要去做;希望明明怎么樣,那么爸爸媽媽就要先從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傳,并不是要摒棄言傳,與其苦心婆心地嘮叨,不如做出個榜樣給明明看吧!
【物歸原處的習慣】用完的東西、玩完的玩具,什么地方拿的,都要送回到什么地方去,想必這是每位爸爸媽媽都希望小朋友有的好習慣。對于明明來說,自從開始玩玩具、看書的第一天起(6周大吧),每天晚上爸爸都會帶著小朋友一起收玩具、整理圖書,這個習慣一直延續(xù)至今。而平時的生活呢,不管媽媽帶著小朋友做什么,做完后,所使用的工具,一定還會帶著明明物歸原處。
【放棄電視來看書】爸爸自小是伴著電視長大的,沒有電視感覺生活就無法繼續(xù),直接影響到學習和休息,因此非常不希望明明也有這個壞習慣。于是這也是爸爸和媽媽在小朋友出生之前的決定,放棄電視來看書,至少在小朋友三歲前都這樣。也是鑒于此,家中的電視成了擺設(shè)品,自從明明出生以來,近三年的時間里,只打開了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家庭時光都用來讀書了,哪怕明明不愿意看書、想玩玩具,爸爸媽媽也還是會坐在沙發(fā)上自己看書,相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明明自小就是個非常喜歡看書和聽故事的小朋友。
【樹立不挑食榜樣】每每吃飯之時,爸爸媽媽都要苦口婆心地說,“明明不能挑食,挑食不是好孩子,不挑食的小朋友身體才棒棒;與其這么辛苦地嘮叨,不如爸爸媽媽(尤其是爸爸)先做出榜樣吧!擺上餐桌的飯菜都要吃,不喜歡吃可以少吃;而且對于每種食物、每樣菜品,不可以挑三揀四、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挑出或剩下不喜歡的食物。
【從尊重孩子做起】如果想要明明是個尊重他人的小朋友,那么爸爸媽媽先從尊重明明做起吧!只有明明受到尊重了,那么小朋友才會有樣學樣地去尊重他人,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給明明自己選擇的權(quán)利、不將媽媽的觀點強加于明明、尊重明明的隱私、在外人面前給足明明面子等等。媽媽在“請以平等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小朋友”一文中有詳細寫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借鑒。
【說到做到不撒謊】相信普天下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說話不算話或撒謊的小朋友,其實很簡單,從自我做起,給小朋友樹立個好榜樣吧!也是自從明明出生的第一天起,爸爸媽媽就非常注意這個問題,不認為明明不懂事就可以欺騙其,或以一些善意的謊言讓小朋友束手就擒。爸爸媽媽對明明的原則便是:1.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明知做不到,就不要說;2.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實現(xiàn);3.如果忘記或確實無法按時實現(xiàn)的事情,一定要向明明說清原因,并且道歉;4.自己先做到不撒謊(尤其是明明在場之時),善意的謊言也不行。
【禮貌待人及用語】與其教明明要使用禮貌用語,不如爸爸媽媽先做出樣子給明明看。路遇友人,與其說“明明叫阿姨”,不如媽媽與阿姨先打招呼;受到他人的幫助,與其讓明明說“謝謝”,不如媽媽主動先說“謝謝”......小朋友就是在一點一滴中學習的,而且當爸爸或媽媽做不到之時,也將會受到小朋友的“懲罰”,如截屏中媽媽的記錄:
【為自己錯誤道歉】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的,爸爸媽媽在小朋友面前也不例外。如果想讓小朋友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對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及時道歉,那么爸爸媽媽就應該先以身作則。爸爸冤枉了明明,要先說“對不起”;媽媽因為耐心耗盡而對明明發(fā)脾氣了,也要向小朋友道歉,并且解釋事情的原委。這樣一來,媽媽對于明明的批評,小朋友才會認真接受、虛心認錯。
【耐心聽孩子說話】媽媽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抱怨小朋友越大越不懂事了,大人說話他們都是充耳不聞,或者中途打斷不再愿意聽下去,對于這樣的抱怨,媽媽一般都會反問朋友一句,“那您每次耐心聽完孩子說話了嗎”?也許小朋友們所講述的很多事情,對于媽媽們來說并沒有什么意思,因此媽媽們根本沒有耐心繼續(xù)聽完;孰不知,久而久之,在小朋友們心目中,就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概念,“你都不愿意聽我說話,我為什么要聽你的”?媽媽對于明明的做法則是,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管自己多忙,一旦小朋友想告訴媽媽什么,媽媽都會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或坐下,耐心地聽明明說完,并且給明明一個答復或認可。
【得到幫助要感謝】爸爸媽媽希望明明成為懂得感恩的小朋友,從小做起的一個表現(xiàn)則是,凡事得到了幫助,一定要說“謝謝”。光憑言傳,明明是學不會的,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之間受到了相互的幫助,要對彼此說“謝謝”;而明明幫了爸爸或媽媽,拿東西或扔垃圾之類的簡單之事,爸爸和媽媽也是要向明明說“謝謝”的。真可謂是全家人“謝謝”和“請”不離口,在小朋友的概念中就形成了一種慣性,這就是應該的,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
媽媽最后語:爸爸媽媽是明明的首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同明明談話、教導明明、或吩咐明明之時,是一種教育;但小朋友對于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也是很在意的,因此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在教育明明方面,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爸爸媽媽怎么穿衣、怎么與他人談話、怎么談?wù)搫e人、怎么表示開心與不快…這些對于明明來說,都是具有很深遠意義的。
育兒心得:育兒路上,身教重于言傳
不知不覺,家里的小寶寶已經(jīng)五歲了,依稀記得寶寶襁褓中伸出小手咯咯笑的模樣,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激動的心情,以及蹣跚學步時的場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了美好的回憶。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吃飯是頭等大事,寶寶能夠養(yǎng)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真的是非常有成就感。但是仔細回想起來,好像又沒有特別注意什么,這也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形成寶寶要多吃什么要少吃什么的概念,除了很小的時候?qū)iT蒸雞蛋外,一直就和大人一塊吃飯,大人吃什么,寶寶就跟著吃什么,而且我們家大人對飯菜不挑剔,奶奶做什么大家吃什么,這樣寶寶慢慢也就形成了不挑食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現(xiàn)在吃飯的時候,寶寶從來不會說我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大人怎么做,她也就跟著怎么做了。和大家一起吃,寶寶也很會模仿,很早就學會了自己使用勺子和筷子,她要做到和大人一樣。
寶寶從小愛動,針對這一點,除了提醒她注意安全外,從小就沒有對她有過多限制。好在寶寶自己也是比較謹慎的性格,除了一次意外受了點小傷,其他的時候玩的都非常開心,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喜歡蹦蹦跳跳,也希望她能在今后一直開心下去。
為人父母,太愛孩子了,總歸是捧在手里怕摔到,含在口里怕化了,無意中過度保護了孩子,這一點我們一直比較注意,盡量的不干涉她的自由玩耍,讓她盡情的瘋,盡情的跑。天氣比較冷的時候,也不限制她的戶外活動?,F(xiàn)在看來這應該也是成功經(jīng)驗,孩子的體質(zhì)不錯,健康活潑。
針對電子產(chǎn)品,自從寶寶出生,家里客廳的電視就撤掉了,只在奶奶屋里留了一臺,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電視機的環(huán)境,大人也沒有機會看,這樣寶寶從小沒養(yǎng)成看電視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開始給她找一些合適的動畫片,剛開始看的時候和她商量好總共看多長時間,20分鐘左右一集的動畫片就看一集,5分鐘左右的動畫片就看三集,每天固定時間看20分鐘左右的動畫片,一直到現(xiàn)在還能做到,規(guī)定時間到了就自覺的關(guān)掉動畫片。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挑戰(zhàn)會越來越大,接觸的多了,手機,pad上的游戲有時候也想多玩一會,還有一些學習類的碟片要看,接觸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確實比以前長了,我們作為父母也在摸索過程中,主要研究的不在于看多長時間是合理的,而是讓孩子懂得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這是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
睡覺問題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孩子實在是因為太喜歡玩了,一直不想睡覺。有時候玩的太累,就會鬧困情緒不好,會找各種理由發(fā)泄一下,這一點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辦法試了一種又一種,總是有各種解決不了的問題,希望能早點找對方法,解決這個大難題。
還有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玩伴比較少,溝通能力不太好。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旦發(fā)生矛盾,孩子有時候沒有辦法解決,只能通過哭鬧發(fā)泄。但是在幼兒園里,有老師的引導,還有和其他小朋友的日常接觸,相信孩子能夠慢慢的學會與小朋友相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汗水,也有歡樂。為人父母,是上天的恩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路陪伴,看著寶寶慢慢長大,作為父母,也收獲著陪伴過程中的幸福。同時,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感謝孩子的到來,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育兒路上,身教重于言傳,與各位家長共勉。
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而淳樸的家風,每個家風、家規(guī)、家訓的背后都是祖輩們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并用以教育和規(guī)范自己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代。家是圃,孩子是苗,每個孩子身上都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家風就如牛毛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風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處世之道和智慧的潛移默化。
我出生在海濱小鎮(zhèn)萊州----金城。這里的民風熱情、淳樸。從小姥姥、姥爺就告訴我要做個善良的人,“百善孝為先”一定要孝敬父母、長輩。而他們也用行動身體力行的告訴我什么是“百善孝為先”。我也是在這種家風、家訓、家規(guī)的熏陶下一天天長大的。
姥爺?shù)哪赣H,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是出生在1914年的一位小腳女人。姥爺是她的獨子,在那個年代是不多見的。聽媽媽說小時候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每次吃飯要先給太姥姥盛飯,長輩不動筷子吃飯,小輩是不可以先開動吃飯的。這個規(guī)矩直至現(xiàn)在,家人們都在遵循著,這儼然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每次姥姥、姥爺去吃婚宴酒席(沿海地區(qū)的酒席講究“四大件”----海參、鮑魚、海蝦、螃蟹。)自己舍不得吃著四大件,都帶回家留給太姥姥。這一切看在做小輩的眼里,也融入到孩子們的行動中。那年只有2歲的我會叫手里的最愛的紅蘋果送給太姥姥吃。我想這就是言傳身教吧。就在太姥姥86歲那年由于意外摔傷了腿,自此行動自如的太姥姥生活只能靠姥姥、姥爺照顧了。在那個生活條件還不是太富足的年代,姥爺為太姥姥安裝了空調(diào)。當時村里有空調(diào)的家庭屈指可數(shù)。姥爺考慮太姥姥行動不便就將電視、風扇、電燈等家用電器全部安裝上遙控器,方便太姥姥使用。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姥姥、姥爺卻每日細致入微的照顧太姥姥的飲食起居,每天端屎端尿。太姥姥臥床期間身上卻從未生過褥瘡。這一照顧就是十三年。我們家孝道的家風也傳遍了十里八鄉(xiāng)。2009年我的姥爺被評為“萊州市現(xiàn)代二十四孝賢”。姥爺說這份榮譽不只屬于他一個人,是屬于我們?nèi)业?。這份榮譽是傳承,激勵我們將孝道的家規(guī)代代相傳。這份榮譽是傳遞,將孝道的家風傳遞給更多家庭。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會影響每一個人。好的家風不僅對自己有益,對子女、家人有益,乃至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益的。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中,一個家庭的家風好,孩子的成長就會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前進,并將這份好家規(guī)、好家訓、好家風代代傳承下去。
一哲從剛?cè)雸@起就顯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其他的孩子還在大哭的時候她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進入中班她的自律顯得更明顯,當其他孩子在教室里興奮地打鬧時,她會在圖書區(qū)中拿著書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大班后她的知識面遠比其他的孩子要豐富,每次活動中總是用很完整流利地話把她的所見所聞介紹給其他的小朋友,甚至有時碰到什么問題,她都會主動地給大家來解釋。
到底是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呢?帶著這種好奇我走進了一哲的家中。
一哲的爸媽都是高學歷的人士,在單位里擔任著領(lǐng)導者的角色,但在與她父母的交流中卻沒有流露出一絲的優(yōu)越感,有的則是一種謙遜,談到孩子的教育時,一哲的媽媽用了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和孩子講道理,言傳身教優(yōu)于一切。
孩子總有任性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一哲的媽媽總是先請孩子過來坐好,然后自己也和她面對面地坐著,放下情緒和孩子來針對事情的本身講道理,慢慢地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和大人一樣的被尊重的,時間久了會學著遇到事情會和大人商量來解決,而不是一味地發(fā)脾氣。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先做到。一哲的媽媽在為了培養(yǎng)孩子愛看書的好習慣,每天睡覺前都會堅持陪孩子看書,一邊讀一邊給孩子解釋,為了鞏固這種好習慣,他們兩個大人也在不斷地看書、學習,再充電。有時在幼兒園一哲也會說起媽媽在看書要考試了,爸爸在學習英語繼續(xù)培訓。也許正是由于這種家庭中讀書的氛圍的熏陶,才會養(yǎng)成孩子的這種愛看書的好習慣。
走近一哲的家中不僅讓我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況,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教育是相通的,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只要我們都能言傳身教,都能讓我們身邊的孩子有更大的收獲!
托樂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jié)到榜樣上,歸結(jié)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p>
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很重要,我們家里,對待女兒提出的要求,只要不違反原則,基本都會滿足她的要求,同時,只要是我們承諾的一定會做到。前一段時間,女兒特別想買一個滑板車,天天回家跟我們說,于是,我提出來:如果這個星期,她在幼兒園得到了大紅花,在家里自已又能好好吃飯不要大人喂,那么星期天,我們就一起去買。一個星期過后,她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也兌現(xiàn)我們了承諾。有了這樣的先例,在家里,我們一般采用這樣的方法。女兒特別喜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她每天起床和從幼兒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DVD看動畫片,不管我們怎么說就是不聽,如果強行關(guān)掉,馬上就會爆發(fā)一場戰(zhàn)爭,哭鬧。于是,我們又提出一個要求:讓她自已管自已,告訴她,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小班小朋友了,長大了,是小小班小朋友們的姐姐,可以自已管理自已了,以后自已的事情自已可以做主了,以后要看動畫片,也可以自已做主,爸爸媽媽不管。但是,看動畫片之前,必須先給自已訂一個規(guī)矩,要先想好計劃看幾集,或者看幾分鐘,如果時間到,或者看的集數(shù)完成了,就不能再看,因為我們說話要算數(shù),說到做到。剛開始時,她也做得很好,但時間長了,她覺得看不過癮,于是開始會討價價,我的辦法就是問她:“菁菁,媽媽說話算數(shù)嗎?”“嗯,算數(shù)?!薄澳侨绻憧梢哉f話不算數(shù)的話,我以后也可以不算數(shù)的哦?!币话阋粌煞昼娤聛?,女兒都會說點頭同意,因為規(guī)矩是她自已訂的?,F(xiàn)在,女兒又喜歡上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每天都看,但基本都能做到事先要求看幾集或都看幾分鐘,時間一到,就不再要求。該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記得有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迸畠阂恢北容^內(nèi)向,特別在陌生人面前不善于表達自已,我也一直想讓也從書中學習找到表達自已的方式,每天我都會堅持給女兒講故事,讓她在故事中學會生活,學會助人和自助,學會去接納別人。從小兔湯姆心靈系列到最近的青蛙弗洛格成長故事,我們一起讀,一起講,有時候,我們還會把書中的場景搬到生活中,前幾天我們在讀《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時,我問她:“你喜歡小老鼠嗎?”“喜歡”“為什么”?“因為小老鼠喜歡幫助別人,還給大家?guī)砹丝鞓贰!薄澳禽驾荚谟變簣@有沒有幫助小朋友,給大家?guī)砜鞓纺兀俊薄班?p>,有的?!迸畠嚎偤芨吲d的回答我。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優(yōu)秀孩子多是優(yōu)質(zhì)教育的結(jié)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chǎn)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者。作為家長,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家園共育《身教勝過言傳--反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