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jié)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大人的態(tài)度是培養(yǎng)孩子淡定從容做事的關鍵”,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大人的態(tài)度是培養(yǎng)孩子淡定從容做事的關鍵
從容淡定的做事情,不急不緩是一種修養(yǎng),不僅是對孩子方面,更是對大人的一種境界修為要求。m.cnsjbj.cn
從容淡定做事情的好處有很多,雖然孩子個性可以不一,但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卻是后天可以培養(yǎng)的。每個孩子,可以說都是一張白紙,教育將會為他們畫上絢爛的色彩,其中也包括孩子的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幼兒時代,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面對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重要的是遵循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更重要的事教會他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
放暑假期間,我?guī)е约汉⒆釉谕饷娉燥垼赃呑蛔朗且晃荒棠毯臀覂鹤硬畈欢嗟男∧泻?,祖孫兩人坐著等菜上來之前,奶奶就一直對著他的孫子說著,等會快快吃飯,一會兒兩個姐姐要來了。等到菜上來之后,奶奶就一直說著“快吃啊,等會姐姐要來了?!倍∧泻偝粤藘煽诰烷_始停下來,任奶奶說這句話都沒有讓小男孩繼續(xù)吃下去,奶奶自己吃了點東西后,就拿起飯開始喂。喂了兩三口小男孩東望望西望望。就這樣持續(xù)了很久以后,奶奶放棄了,趕著往另一個地方去了。我在旁邊一直看著,男孩子的表現(xiàn),因為和我兒子相仿,我就在想我平時是不是也是這么對待我兒子的,聽著奶奶的一些語言我甚至覺得有些好笑,為什么我們一直找著借口要催促孩子呢,到底什么讓我們不停地這么做。當局者迷這個道理真的說的沒錯,我其實平時一不小心就會催促孩子。但其實孩子那么小,本身就做起來很慢,當孩子達不成大人的意愿的時候就干脆放棄了。當時我就把想說的一句話,“快吃,我們等會要回家了?!备某伞皟鹤勇?,不急,媽媽會等你的。”兒子剛開始不吃,等我吃完的以后,我也沒有對我兒子說一句話,就靜靜的等著他。他看我不催他,他也就開始慢慢動起來,他還和我說,“我要吃魚,還要吃?!边@是我欣喜的發(fā)現(xiàn),不急不緩,從容對待他以后他表現(xiàn)遠比催促他要好的多。
我試圖去反思,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平時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如何對待孩子的。而“拔苗助長”“恨鐵不成鋼”這等詞估計就可以形容我對孩子們的態(tài)度,雖然對孩子們的愛是不含而與,但是卻在對事時也缺乏從容淡定這樣的態(tài)度。而不僅是作為一名老師,也作為一名家長要重新思考改變現(xiàn)狀,從容淡定對事如此重要就得努力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樣的對事態(tài)度。
知道要培養(yǎng)從容淡定重要性,但是如何培養(yǎng)呢?
一、大人的對事態(tài)度
大人對事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用教,孩子自己就會模仿,越小的孩子越會模仿。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就開始模仿這個世界。還未正式上學時,孩子會充滿好奇心,不斷地去認識和嘗試新事物,并初步地去適應這個環(huán)境。
二、對孩子不催促
這點是我們最簡單而又難堅持的,因為不催促其實貫穿著日常生活中,比如有很多時候,當孩子想去嘗試的時候,也許做事情的速度比較慢,父母就不耐煩,總是催促孩子,可是有時候連大人都對自己說出催促的話沒在意。
如果孩子做事情,大人總是去催的話,孩子就會養(yǎng)成習慣,什么事情都要別人催才能去完成,并且很容易就把事情做錯,在錯時還會被痛批一頓,這樣就是惡性循環(huán)而已。既不能讓孩子主動做事情,更不會把事情做妥當。從容淡定對事就避免了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
三、陪孩子制定時間計劃
讓孩子不急不緩的對事,先要在做事情前制定計劃,這樣才是有條有理、穩(wěn)穩(wěn)蕩蕩的做完每一件事情。我看過這樣一本美國人肖恩·柯維寫—《快樂兒童的7個習慣》,里面講了橡樹村里一些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其中故事《庫庫的理財計劃》里的主人公小熊庫庫就是有計劃的做事情,最終他達成了他所有的愿望,而主人公兔子跳跳就是沒有計劃把所有的錢都花了卻最終什么都沒有。
四、提升孩子做事能力
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不如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孩子明白,如果不遵守時間,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不便,這些生動的故事能讓孩子從中受到大的啟發(fā)。
大人要學會下放責任,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孩子自覺完成該做的事情,才會進步。
淡定是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孩子重要的不是學到了多少知識,而且他在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對事。那么他就不會失敗。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今家長的普遍反應。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xiàn)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作為家長要淡然,淡然并不是毫無表示,毫不在意,而是根據(jù)孩子的表情來及時稀釋快樂的心情。
允許開心甚至帶些夸張,但注意控制時間,多者一周,一般一二天,少者一會兒,過份的慶祝會降低成績帶來的刺激作用,及時冷卻激動的心情,記孩子記住,成績是過去一段時間好的習慣和表現(xiàn)的產(chǎn)物,這個產(chǎn)物一般不請自來,成績不是目的,養(yǎng)成習慣才是最終的目的。家長的淡定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前一階段這么努力,成績自然會跟你而來,即使成績不佳,我也相信你終會有所斬獲。
而淡然的目的是及時把愉悅的心情轉(zhuǎn)移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讓孩子有歸零意識,就是獲得了成績后,一切又都歸零,一切又都重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歷史上著名的一局棋是東晉謝安棋局,當遠在淝水邊上的侄兒謝玄領八萬東晉將士面對前秦百萬大軍時,后方的謝安正在與友人對弈,前方戰(zhàn)報忽然送至,謝安拆開信封閱后,繼續(xù)安靜地與友人下棋,友人不解,問信里說些什么,要知道這可關系到東晉小朝廷的安危。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jīng)破敵了,然后繼續(xù)下棋。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zhuǎn)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
淡定面對,自個兒透著樂就行了。
二、孩子糟糕時家長謹慎
人無完人,同樣孩子也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總不可能出現(xiàn)每科學習都落單的狀態(tài),個把學科成為困難學科也屬正常,這個時間千萬不要死抓著薄弱學科不放,把所有的優(yōu)點都抵消在某個缺點上面,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經(jīng)常用貼標簽的辦法,貼標簽根據(jù)所貼內(nèi)容分兩種,一種是正標簽,另一種是負標簽。正標簽就是給孩子正面的評價,負標簽就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我們經(jīng)常以為實事就是就是評價孩子的好辦法,做對了表揚,做錯了批評。其實不然,做對了當然要表揚,但是做錯了卻并不是一定要批評,批評往往就屬于負標簽,如果經(jīng)常給孩子貼負標簽會給孩子心理暗示:我就是這樣(差)的人。
當孩子的糟糕是因為犯錯而產(chǎn)生的,并不一定就用批評的辦法來解決,許多時候可以無視,用行動來表示家長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即可,極大多數(shù)孩子犯錯后都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他們會用討好大人,多做事情等來彌補自己犯的錯,因為他們怕挨批評或是挨打。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自己說出來,因為總是這樣做,感覺是很不好受的。這時再教育,讓他說說錯在哪,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以后應該怎么做就行了。家長用肯定來陪襯錯誤行為的不妥當,是理智的解決辦法。
孩子糟糕時并不一定是孩子故意犯錯,特別是在學習上,許多時候恰恰是孩子很努力,但是情況卻很糟糕,這個時候,家長就更應該謹慎,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調(diào)整方法和心情,而不是把原因歸究在不認真,不努力上。而應更多地找孩子存在的學習方法和思維上的問題,幫助孩子突破瓶頸。
淡定和謹慎的心態(tài),也即是一條振幅不大的曲線,而孩子的心態(tài)振幅或許會很大,以不變應萬變,以小振幅中和大振幅,這樣孩子的心態(tài)也會更平和,也更易自我調(diào)整。
幼升小話題越來越受關注,許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打算小學了,家長們可以有計劃的為孩子特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態(tài),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1.孩子上中班時應給與充足的時間去讓他玩耍,但是一到大班是應有計劃的讓他接觸小學相關信息,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補習。
2.思維訓練測試題目要給孩子做一些。
3.孩子的文明禮貌注意培養(yǎng)。
4.淡化面試的感覺,可以說成去游戲。不要給孩子非考上不可的壓力。
5.證書能有固然好,但沒有關系也不大。
6.認一些字(800左右)、會識拼音字母、會一些簡單的英語、會20以內(nèi)計算。
7.書寫姿勢的正確。如果能確保孩子姿勢正確,再讓孩子寫字,否則寧可不寫。
8.一定程度的超前學習也許是必要的,但覺著超前應該過渡到讓孩子學會預習即將學的,所以我以為如果不是培養(yǎng)天才的話,就不能超前太多,而入學后也不能停滯不前,要繼續(xù)學更深的知識。
9.生活習慣上的獨立:比如獨自吃飯、添加飲用水、方大便、整理自己的東西、愛護書本之類。
10.最好能讓孩子做到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這點我們家做得不夠,好在1周后已基本適應漸漸喜歡)。
浸入新學期,各學校忙于教學準備,家長們忙于為孩子提供學習條件,眾多媒體忙于引導學生。大家所關注的,還是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歷來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如今有專家指出,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孩子提高學習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得更直接: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習慣一旦形成,習慣成自然,便成為一種潛意識,在人生中發(fā)揮著永恒的作用。照此說來,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點應當有三:
一是渴望學習的習慣。學習作為學生的主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為重要。這些習慣主要包括:形成高度自覺與追求的學習習慣,確立適合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的習慣,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科學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認真聽講堅持做課堂筆記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及時查漏補缺的習慣,練習寫作的習慣,定時復習鞏固和自我監(jiān)測的習慣等。對新入學的孩子,尚需養(yǎng)成正確坐姿、握筆寫字、聽講閱讀、做好作業(yè)的習慣等,都需要家長、教師在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中加以引導與鼓勵。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必定有適合自身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孩子成長進步的“助推器”。不少家長把主要精力用在輔導孩子學習上,不如把精力用在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比如說,一個人如果從少年時代起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長大了再培養(yǎng)就很困難。有人計算過,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要重復21次以上才有可能得到鞏固。所以有學者建議,在中小學實施校園閱讀工程,促進兒童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必修課,即使在大專院校,閱讀課也應納入學分制管理。
二是守時惜時的習慣。時間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模糊或最容易被忽視的概念,也是造成孩子學習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教師與家長應把包括按時上學、按時到課、按時參加學校集體活動、按時完成學業(yè)等作為“守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持續(xù)不斷地加以強調(diào)和督促。除此,教育孩子懂得惜時亦重要。凡上過學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缺一堂課、一天課不補漏,便會影響到下一堂新課的理解與吸收,一步跟不上,便步步跟不上,日積月累,失去學習興趣后,也就失去了進取心和未來。因此,培養(yǎng)孩子守時惜時的習慣,就等于教會孩子今后怎樣學習、怎樣進步、怎樣生活。
三是增強體質(zhì)的習慣。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逐漸呈下降之勢:近視、肥胖、缺鈣、早熟等,令人擔憂。為此,將強健學生體質(zhì)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迫在眉睫。比如飲食。許多疾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有問題。營養(yǎng)學家說:“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五谷雜糧吃個夠?!闭f的是一種膳食平衡。如果孩子形不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不健康習慣,就可能會影響他的終生健康。再比如說鍛煉,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加強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是事關未來的戰(zhàn)略問題。學校與家長應當協(xié)調(diào)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廣大青少年每天堅持一小時陽光下的體育鍛煉,形成鍛煉習慣,增強體魄就有了基本保證。
除了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守時惜時、健康的飲食與鍛煉習慣外,還需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文明禮貌的習慣、助人為樂的習慣等。須知,良好的習慣就像存儲在自身的“資本”,人在一生中都將會獲取到它的高額“利息”。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墒窃S多家長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fā)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大人的態(tài)度是培養(yǎng)孩子淡定從容做事的關鍵》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今家長的普遍反應。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xiàn)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
幼升小話題越來越受關注,許多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打算小學了,家長們可以有計劃的為孩子特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態(tài),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1.孩子上中班時應給與充足的時間去讓他玩耍,但是一到大班是應...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教給孩子做事的四種態(tài)度”,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孩子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是學會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二是學會如何做正確的事。許多時候,一個人做事的態(tài)度,不僅...
浸入新學期,各學校忙于教學準備,家長們忙于為孩子提供學習條件,眾多媒體忙于引導學生。大家所關注的,還是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歷來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如今有專家指出,教育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孩子提高學習力...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