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身為一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知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案有助于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幼兒園教案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及教學反思”,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數(shù)據(jù)。
3.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借助于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借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么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果準確?
3.教師示范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討論: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后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xù)測量?
(2)教師講解、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shù)。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布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fā)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范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范講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guī)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和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后,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xù)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既要根據(jù)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jié)的處理。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幼兒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自然測量》含反思教案吧。
1.能選擇自然物測量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等。
2.記錄表:標明測量物體、測量工具與數(shù)據(jù)。
3.幼兒學習資源。
1.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借助于工具。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自己多高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要想知道身高、體重(要想測量)就得借助工具。
2.請幼兒以組為單位測量桌子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如;小棍、繩子、手掌、腳步、書本等。(可為幼兒提供幼兒學習資源開拓幼兒思路)
師: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長?咱們可以怎么辦?(尺子量)
師:除了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
(2)幼兒自由選擇用繩、小棒、鉛筆等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
師:孩子們,我在每一組投放了一份測量工具,請你們商量一下,一名幼兒記錄,其他的孩子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桌子。
教師提醒幼兒將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都要記錄好,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師:哪位小朋友想來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測量的?
師:你們覺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測量結果準確?
3.教師示范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1)重點請(運用首尾相接的)幼兒演示測量過程,(banzhuren)討論: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這個點,然后移動小棒從這個點開始繼續(xù)測量?
(2)教師講解、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強調幼兒在測量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如:用小棒測量時,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線測量,記住總數(shù)。
用繩子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做上標記。
4.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運用正確方法進行二次測量。
對運用不同測量工具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分布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fā)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范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范講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guī)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和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后,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xù)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既要根據(jù)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jié)的處理。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2.掌握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難點:會用不同的“量具”進行正確的測量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具:示范紙一張,筆1支。學具:每人一張記錄紙,各種測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繩子、紙條、布條、毛線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來到小花園,向小樹問好,親親小樹。
二、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嘗試活動)
1.目測:小樹的樹干有多高呢? (幼兒討論)
2.引出測量:我們用筷子來量一量好嗎?
3.幼兒嘗試測量,老師指導,提醒幼兒在測量時對小樹要有禮貌,小心測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來測量樹干的?教師簡單小結。
5.幼兒再次用筷子以正確的方法測量,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并記錄幼兒測量的結果。
三、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第二次嘗試活動)
1.幼兒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長度的“量具”測量同一棵樹干的高。
2.討論:測量同一棵樹,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shù)多?用怎樣的工具量次數(shù)少? 得出結論:測量同一棵樹,工具越長量的次數(shù)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數(shù)越多。
四、自由選擇工具進行測量(第三次嘗試活動) 幼兒自由選擇“量具”為小樹測量,并互相交流測量情況。
教師作個別指導。
延伸活動
用自然測量的方法回活動室測量室內物品。
活動反思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綜合利用和發(fā)揮幼兒園現(xiàn)有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引導幼兒用不同工具測量樹干、樹枝等,激發(fā)幼兒展開探索活動,突破了以往同類教學重認知結果輕認知過程的劃一模式,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確定本次活動目標時,以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為重點?;顒右宰尯⒆觽冇H親小樹開始,充分調動幼兒的環(huán)境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三次活動嘗試和活動小結引導幼兒逐步掌握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以及測量中簡單的數(shù)關系。第一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類似但長度不一的測量工具,讓幼兒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三次嘗試提供給幼兒較為復雜的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自主地去深入測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結合嘗試教育,滲透環(huán)境教育,較好地體現(xiàn)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在環(huán)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層次感較強,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知識經(jīng)驗,孩子們?yōu)樽约涸诿恳淮螄L試中有所發(fā)現(xiàn)而歡欣鼓舞,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對園內的小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孩子們在活動中是那么的專注,測量中小心翼翼,生怕傷到小樹,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樹木的關愛,也勾畫出了一幅人與植物親密無間的畫面。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教案活動《自然測量》含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活動《自然測量》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自然測量》含反思教案吧。
測量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科學內容,以往的測量活動大多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測量工具如:筷子、繩子、粉筆、吸管等,讓幼兒進行測量的,他們的思維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師所提供的工具內,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們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兒卻能夠去發(fā)現(xiàn)。
本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將幼兒身邊的事物"桌子"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進而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測量的正確方法與經(jīng)驗,從中體驗經(jīng)過他們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而獲得的成功,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行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記錄測量結果。
2.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行測量,體驗合作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1.蠟筆、紙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張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們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們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桌子有多長嗎?
那就讓我們自己動腦去量一量吧!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在幼兒生活中,可以用來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以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來導入,直接進入正題,通過問題"桌子有多長"一下子調動起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尋找身邊的測量工具并積極地去動手操作,解決疑問。]
(二)幼兒進行測量,自己動腦尋找量具進行測量。
量完后提問:
1.你剛剛是用什么量的?(幼兒介紹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請你來給大家示范一下。(請多個幼兒回答并示范)
3.你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每請一個幼兒示范后,讓其他幼兒評價一下)
4.教師與幼兒一同總結,從而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開始測量,如果長度不夠,做好標記,再從標記處接著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兒進行測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兒紛紛尋找測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蠟筆盒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測量,充分發(fā)揮了孩子們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交流的過程則是讓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做法,教師始終支持孩子的活動,只作適當?shù)囊龑В煌淖龇ㄆ鋵嵤呛⒆又腔鄣呐鲎?,最終孩子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找到了正確的測量方法。這樣的過程讓幼兒感到是他們自己在獲得經(jīng)驗,獲得知識,而不是老師說教、灌輸給他們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再次測量桌子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們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長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你記錄的結果要自己看得懂,別人也要看得懂。
1.幼兒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指導。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結果是怎樣的?(讓幼兒出示測量記錄表)
3.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呢?為什么同一張桌子,你們量了之后記錄下來的結果不一樣呢?(幼兒討論后回答)
4.教師小結(邊演示邊操作):雖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來的桌子的長度還是一樣的!
5.介紹常用的測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環(huán)節(jié)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鞏固。有了第一次的測量經(jīng)驗,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增加了難度,讓幼兒用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方法測量,而且還要記錄。記錄的過程也是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幼兒由于能力差異,記錄的方式會不一樣。活動在此逐漸深入,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即"為什么同一張桌子測量記錄的結果卻不一樣"然后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原來是測量的工具不一樣,但桌子的實際長度是不會變的,教師同時適時的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工具,拓寬孩子的經(jīng)驗。教師始終都是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只在關鍵時刻用問題來引領幼兒,起一個"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對象,進行測量并記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去量一量,你還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時候,把你量的對象、量時用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記錄下來。你還可以和別人對照一下,同一樣東西,量的結果一樣嗎?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測量。
1.幼兒自由測量,教師觀察并指導。
2.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測量的過程。
3.集體交流評價。
4.教師總結。
[孩子們在學會測量并記錄之后,興趣就更大了,為此,教師適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東西,只是孩子們測量的范圍更廣了,教師也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和選擇的權利:你還想量什么?同時鼓勵幼兒進行合作測量:如果你一個人不行的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測量,讓孩子從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共同解決問題的快樂,使同伴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在機械工程里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準量在數(shù)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邊有多長,有多寬?長比寬長多少?我們要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教師示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記號,記錄次數(shù)。
3、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并記錄結果。
4、交流和比較各自的測量結果。
5、組織幼兒討論:
大家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屈,老師.教,案,網(wǎng)"說一說分別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樣。引導幼兒得出結論: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次數(shù)少;工具短,次數(shù)多。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及教學反思》內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能選擇自然物...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2.掌握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fā)對樹木的關愛 難點:會用不同的“量具”進行正確的測量 活動準備 ...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大班科學教案活動《自然測量》含反思》大班科學教案活動《自然測量》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積極動腦,解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工具進...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
活動目的: 1、學習自然測量長度的方法,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指導要點 提供小棒、吸管等測量工具,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桌子的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