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家長要對教師多些理解、多些幫助,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園共育:孩子穿衣事小 智慧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穿衣是日常生活中簡單但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些家長往往憑著自己的意識、愛好為已經具有自主意識的幼兒挑選每天的衣服,結果卻與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有時甚至會影響上班、上學。其實,幼兒漸漸長大,他們對衣著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家長可以試著逐步放手,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
選擇合適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練習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十分重要。經驗告訴我們:“會自理的孩子是做出來的,不會自理的孩子是寵出來的?!奔议L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提供自己動手、體驗獨立的機會。
家長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適合幼兒穿脫的衣服。
低年齡的幼兒可選擇開衫,便于幼兒分辨前后;選擇大一點的紐扣并釘在幼兒能看到摸到的地方;
不宜選從頭上套穿的衣服,以免穿脫不便。當幼兒手指逐漸靈活,可選擇小一點的紐扣鍛煉手指靈活性;
鼓勵幼兒學習穿脫套衫。幼兒的上裝和褲子上,都應有口袋,可以方便幼兒放手絹或者自己喜愛的東西。同時,家長可以根據氣候、幼兒體質盡量選擇輕便的服裝。
幼兒所穿的衣服重量不宜集中在腰部,這一點在秋冬季尤為重要。俗話說:十件單不如一件棉。輕便保暖的衣服可以從量上減輕幼兒的負擔。有些家長給幼兒穿得里三層外三層:棉毛褲、襯褲,絨線褲、罩褲、腰上全裝上松緊帶。
這樣腰部負擔過重,既對孩子發(fā)育不利,同時面對如此“沉重”的衣服,孩子如何能自如地行動?更不用說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了。
選擇不同色彩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欣賞能力
幼兒的藝術欣賞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培養(yǎng)才能得以提高。不同的色彩都有它不同的人性化特點。幼兒色彩感受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地像大人一樣去學習色塊、色調等,而是從生活中去感受色彩,欣賞色彩。這樣,在今后各種實踐中才能夠更好地應用色彩,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成人在各種環(huán)境下去引導。童裝能讓每個孩子穿出不同的風格。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挑選童裝,從中了解孩子對色彩、款式的敏感程度。
對低年齡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挑選圖案鮮艷的服裝,刺激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度。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讓他們自己挑選衣服,并請他們說出理由。
豐富的色彩對于幼兒是一個視覺感受上的沖擊。能夠從繁多的衣物中挑選出一件自己在顏色上喜歡的衣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們要看主色調,再看顏色搭配等。幾次鍛煉下來,對幼兒來說可真是受益匪淺。
當然,家長、老師也要發(fā)揮“榜樣”作用。
幼兒是通過模仿成人世界來提高自我認識的。試想一下,一個媽媽對服裝比較講究,喜歡用不同色彩來打扮自己;另一個媽媽穿衣服色彩單一,總穿暗色,那么兩家的孩子對色彩的感受力肯定是不一樣的,今后兩名幼兒的藝術欣賞力也會有所不同。
選擇鮮明風格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
一直以來就發(fā)現(xiàn),衣著和性格有關系,不同性格的人對衣服的看法也不同,互相作用產生奇異的關聯(lián)。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性格的主要表現(xiàn)。性格的主要表現(xiàn)是一個人的語言、行為,而這里的行為是相當廣義的,其中包含的一個重要的成分就是衣著。因此,性格會通過衣著體現(xiàn)。衣著對性格的作用主要由于人的審美觀造成,是一種視覺心理暗示的效果。
衣服的款式和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各種衣物搭配起來有它不同的風格,有顯得可愛的,有顯得華麗的,有顯得清爽的。
家長可以鼓勵引導幼兒穿出自己的風格,并形成正確的性別取向。
男孩的衣服體現(xiàn)“男子漢”氣概,女孩的衣服可以突出“柔美”。孩子每天站在鏡子前,搭配不同風格的衣服,能夠體現(xiàn)自己的喜好、個性,每天都會以自己喜歡的形象出門,覺得這樣自己才是最美的。想一想這樣的孩子是不是自主而自信的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將受到嚴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品質。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孩子的良性轉化,因此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錯行為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將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教育孩子的問題,往小了說,關乎孩子一生的成敗、關乎一個家庭的興衰;往大了說,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
所以每個家長身上都背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培養(yǎng)好我們的孩子,看看下面這8個問題。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回答
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母親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他的妻子說:“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說: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
曾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話,更要認真回答。如果家長們能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說出的話,必然能夠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能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會做人。
2、經??洫劇⒈頁P孩子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表揚也要注意細節(jié)。表揚要具體,不能走過場一樣泛泛地說:你做得不錯,要繼續(xù)努力。孩子對于真誠的有內容的夸獎是來者不拒的,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從而產生真正的滿足感。
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如果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個很漂亮的作品,夸獎孩子“你真聰明”是不合適的,應該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認真搭建。因為一個人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無法改變,而努力認真卻是孩子可以通過自律做到的,表揚強化了他認真準備的行為,下一次他會再接再厲。
3、利用好‘責備’的杠桿
家長的責備對孩子的成長能起到杠桿的作用。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東西、向同學索要錢財?shù)缺容^嚴重的錯誤,家長一定不能姑息縱容,一定要利用責備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嚴重性、知道反省悔過。
然而,家長的責備一定要掌握分寸,不恰當?shù)呢焸溆锌赡軙谟H子關系中制造隔膜甚至對立。
明代《呻吟語》一書中提出了有名的育子七不責:
眾人面前不責備,慚愧后悔不責備,夜晚不責備,吃飯不責備,正在歡慶時不責備,正在憂傷時不責備,正在患病時不責備。
4、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的教育常常是培養(yǎng)孩子順從聽話,從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發(fā)展方面都由父母一手包辦了。這樣的孩子缺乏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權利,就很難培養(yǎng)孩子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賴性強,缺乏進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成人。這大多是成人嬌慣、包辦代替的結果。
那么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讓幼兒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批評、自我控制,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5、與孩子做朋友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經說過:父母與孩子之間,多因彼此不了解發(fā)生誤會,多為溝通少產生矛盾,多是沒有平等交流而傷了兩代人的關系……如果父母學會了與孩子做朋友,這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算是梁啟超先生。100年前,梁啟超在給兒女的信中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baby”,梁啟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孩子們做朋友。
梁先生給兒女們的信比孩子給他的信多很多,作為父親的他就是孩子們的朋友,給孩子們寫信,與他們談學習,交友,戀愛,生活,政事等等,將每一件事娓娓道來,沒有家長作風,又與今日的家長拉開多大差距。
6、盡量蹲下跟孩子說話
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我們主動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關愛,才能如春風化雨,悄然無聲地潛入孩子的心田。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我們不要擺出成人的架子,把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強加給孩子,使孩子成為只會聽話的工具。我們要平等地對待孩子,試著通過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來說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孩子的心智,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
當我們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時,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陶行知先生曾經寫過一首歌謠,結尾是這樣兩句:“你不能教導孩子,除非是你變成孩子。”只有我們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我們才有可能“變成孩子”,才能主動去“發(fā)現(xiàn)孩子”,進而“信仰孩子”,最終“解放孩子”。
7、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改正
《中庸》上說,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做父母的最愛孩子,也最難做到愛而知其惡,對孩子的愛讓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孩子身上的缺點。
這可以說是極其危險的,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孩子身上的缺點,一味地疼愛呵護,必將使這種缺點越來越不受控制,最終甚至成為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限制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愛而知其惡,這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努力做到的。只有家長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點,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彌補這種缺點,最終培養(yǎng)孩子積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8、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認錯誤
讓一個人在父母、領導面前承認錯誤并不難,作為父母,最難的還是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很多中國家長所做不到的。
但這卻是培養(yǎng)孩子所必須的。很多家長認為,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會削弱家長的權威,也有的家長感覺“拉不下臉”來,這些都是誤區(qū)。
家長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可以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更能讓親自關系更加和諧、民主,也必然能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和諧的環(huán)境。
相反,如果明明是家長的錯誤卻不承認,這在孩子的心里就會永遠烙下印象。大人自己犯了錯自己還不承認,那我也沒有這個必要承認錯誤,這就是現(xiàn)在小孩的心態(tài)和錯誤的觀念!
也許每一位家長都會說,自己是愛孩子的,但是許多家長的做法卻讓孩子難以感受到愛,這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孩子與家長在對愛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家長所有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對孩子的愛,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齡尚小,還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達的方式,這樣一來,當父母的愛變成一種簡單不加修飾的說教時,孩子往往就容易產生對抗的情緒。當然,這種逆反心理的累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那么,怎樣正確的向孩子表達愛呢?要向孩子傳達愛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變成孩子,而不是總是居高臨下擺出家長的作風。
美國有位博士說,你應該準備一張每日愛的檢查表:
1、告訴您的每一個孩子“我愛你”。
2、通過溫和的觸覺來傳達您對孩子的愛意。
3、關心您的孩子的行蹤,注意到他們什么時候回來什么時候出去。
4、告訴您的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5、注意到您的孩子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6、問孩子對您的意見。
7、耐心而且徹底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8、對于年紀較大的孩子可以委與適當?shù)闹厝巍?/p>
9、因勢利導,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那位博士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家長對孩子表達愛的三種規(guī)則:
第一、留出時間。每一天至少留出15分鐘來和孩子一起度過: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學走路的寶寶一去玩;或和您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游戲;或幫助您6-12歲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買一張激光唱碟。
一定要記住,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即使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錯誤也應該本著研討的精神與孩子分辨道理,傾聽他們的回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進步成長。
第二、充分施展語言的力量。應該知道自己對孩子所說話的分量。當孩子從學?;丶視r候情緒激動的對您說:“我很生氣,老師今天對我大叫!”這時候您不要上來就說:“你又犯什么錯了?”相反,您應該設法澄清這件事,“老師對你大叫?那一頂是她已經無法忍受了?!边@句話將來會起到魔術般的奇跡,孩子會感到他被理解和被愛,知道您站在他的一邊,支持他——現(xiàn)在您能趕大到孩子心靈的深處了。一旦打開了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渠道,那種令人困窘的情況就會隨之消失,您與孩子之間的傳達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對您表達一種感受,您應該以同樣的心情回應。比如孩子跑回家對您說:“我的球隊今天贏了!”這時您可以不要說:“去把外套掛起來!”或者“作業(yè)做了嗎?”
相反,應該以一個問題的回應來說:“你們球隊得分多少?”您的問題暗示了“我聽到了你所說的事情,我對此感興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边@重溝通技巧是以興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對他的愛。
第三、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做為家長,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們的情緒。當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給他買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小汽車時,孩子會對您發(fā)脾氣,甚至會以哭鬧來要挾您。您可以不給他買那輛小汽車,但您不能不讓他發(fā)脾氣。因為對于還沒有思想能力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正當?shù)囊?,他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來,而作為家長就要考慮諸多因素。因此,您應該在孩子哭鬧過后再耐心解釋為什么不能買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xiàn)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境,把家長逼成“特務”,讓教育蒙羞,這是社會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離開父母羽翼保護的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得到細致周到的呵護,始終牽動著家長敏感的神經。幼兒園“諜戰(zhàn)劇”的怪象,應該讓我們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機背后的深層原因,抓住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對幼兒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梢哉f,好的幼兒教師就是好的幼兒教育,幼兒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也就直接影響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
做好危機公關建立長效回應機制。幼兒園要及時回應社會關注,開誠布公,做好輿論引導,當出現(xiàn)諸如幼兒體罰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誤服藥物等輿論比較關注的問題時,要迅速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幼兒園各部門各負責人要明確自己的相關責任,迅速整理相關信息,上報有關部門,并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避免社會和家長因對事件不了解而產生誤解;組織部分家長參與到事件的處理中,將社會輿論影響降到最低,同時積極向媒體開誠布公,積極宣傳正能量,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注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理解。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從而建立真正的信任關系,化解信任危機。
教師不僅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家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道”,成功地發(fā)揮“家園共育”的合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就愿意和老師進行溝通,也更能理解老師的工作,家長與教師之間和諧包容的關系就會“水到渠成”。
除了家長開放日、家長委員會、定期家訪,還可以創(chuàng)新溝通方式,如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家長進課堂等活動;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時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加強幼兒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師資力量的重點打造之外,結合幼兒教育階段孩子性格以及發(fā)展的特殊性,相關教育機構還應對其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兒時期是個性品格的塑造時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情況和性格特點創(chuàng)新幼兒教育方式,給予幼兒安全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去認識世界體驗世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機。
政府要加強幼兒教育的管理。加強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相關的法律條文較為有限, 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約束,導致幼兒教育發(fā)展中辦學不規(guī)范、管理制度不強、亂收費、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教師素質低等問題的出現(xiàn)。政府要全面系統(tǒng)分析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構建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幼兒教育法律體系,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的行為,提高幼師從業(yè)門檻,加強教育培訓,有效保障幼兒教育質量, 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延續(xù)。目前幼兒教育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機必須引起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足夠重視,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深刻剖析,有效應對,共同努力,驅散幼兒教育中的“霧霾”,還孩子一個干凈、友愛、歡樂、溫暖、燦爛的童年。
就“情緒”這一點, 5—6歲孩子的情緒逐漸發(fā)展平衡,他們不再經常與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遇到困難時,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另外,幼小銜接是這個階段孩子面臨的主要問題,父母要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這一階段孩子情緒的具體特點如下:
能夠逐步體驗嫉妒、罪惡、羞恥等各種復雜的情緒;
能進一步理解和關心同伴的需要,聽取同伴的意見;
情緒調節(jié)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會用語言、圖畫、音樂、舞蹈等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情感;
遇到困難時能通過回避策略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如避開正在發(fā)脾氣的同伴,能夠更好地偽裝自己的情緒;
幼小銜接是這個時期的主要工作,對此孩子會有多種情緒反應,如自豪、快樂、不安、害怕等。
案例分享一
從隔壁強強家回來的時候,浩浩手里多了幾顆彈珠,媽媽一問才知道是從強強那里拿的。浩浩顯得很不好意思,他聽從媽媽的話,主動把彈珠還給了強強。
【案例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能夠初步體驗出羞恥、嫉妒等各種復雜的情緒,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他們會感到臉紅和羞愧,而不再像更小的時候,經常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案例分享二
牛牛畫了一個很小的人,這個小不點通過忍者神龜?shù)膸椭驍×艘粋€很高大的人,牛牛邊畫邊說:“看你往哪跑,我是天下無敵!”原來,剛才爸爸批評了牛牛,他感到委屈,就開始畫畫了。
【案例分析】
5--6歲孩子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他們已經學會使用各種方法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如畫畫、跳舞、玩玩具,情緒的宣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了,不僅僅是哭鬧。
案例分享三
點點怎么也拼不好那塊拼圖,身邊的小伙伴提醒他,其中一塊拼錯了,點點試了試,果然是這樣,于是他高興地說了聲“謝謝”。
【案例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了,他不再經常與周圍的人發(fā)生沖突,開始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接受意見,學習新的事物。
案例分享四
佳佳有點悶悶不樂,她告訴媽媽不想上小學了。原來在幼兒園下午的數(shù)學活動中,佳佳總是不會做10以內數(shù)的分解。老師說:“上小學就是要學習這些?!奔鸭延X得上小學太難了。
【案例分析】
為了讓孩子更好適應小學生活,很多老師和家長會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其實成人的這種做法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案例分享五
明明和浩浩都想當大頭爸爸,誰也不讓誰。明明生氣了,他沖著浩浩發(fā)脾氣。浩浩雖然也很生氣,但是他選擇了離開,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去了。
【案例分析】
5--6歲的孩子在面對同伴沖突時,更傾于向采用回避策略來調節(jié)情緒。他們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去面對同伴沖突,而是選擇避開沖突,去尋找其他更有樂趣的事情。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孩子社會性的一個進步。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一、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
大班的孩子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這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可以在很多地方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臈l件,真正動手做的人應該是孩子。如:可以讓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簡單家務等所能及的事情。
二、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
同中班、小班幼兒在行動過程中進行思考的特點相比,大班幼兒已有可能在行動之前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想法,他們的行為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計劃性。但是這種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自然發(fā)生的、它有賴于成人的引導。
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活動計劃的制定,并引導他們按照計劃進行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幼兒的主動行為始終圍繞著活動計劃進行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展他們制定計劃、按照計劃行動的習慣和能力。如:讓孩子參與指定周末出游計劃等等。
三、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5—6歲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比5歲前的幼兒成熟許多,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這既表現(xiàn)在他們對動作準確性的控制上,又表現(xiàn)在對他們自己行為的控制上,如規(guī)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等等。與規(guī)則意識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增強,堅持性普遍提高。
我們可以提一些要求,如:到一些公共場合要安靜,服從一定的紀律等等。
四、好學、好問、喜歡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
5—6歲的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積極、活躍,愿意學習新東西。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數(shù)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在帶孩子的時候,活動內容要有適當?shù)碾y度和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不僅順應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
我們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時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盡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同伴間互動、合作多了,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
5—6歲的幼兒注意的廣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強了,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活動,而且還注意同伴的活動。遇到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幼兒之間會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協(xié)作等。他們還會主動向同伴學習,一起討論問題等等。
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同伴交流的機會,如按時送孩子來園,讓孩子盡可能多的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們在實實在在地與別人一起共事的過程中學習共同做事,發(fā)展交往、協(xié)作能力、也為小學的班級式學習做準備。
六、思維中出現(xiàn)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隨著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大班幼兒的思維水平較小、中班幼兒也有了提高,表現(xiàn)為雖然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卻出現(xiàn)了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他們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
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比較深入和持久的活動,而不是一會一換。如在陪孩子游戲時,可以安排一些半天或一天能夠完成的內容。
大班幼兒的“懂事” 是隨著年齡增長變化的。我們不妨放開手,讓孩子多一些參與、多一些選擇、多一些思考。
家園共育:賞識我們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都是高中教師,對高中生的心理還算比較熟悉,處理起這些高中學生的事情來也還算得心應手,但談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們每位家長都會有過感到痛苦的時候,特別是在孩子開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之后。
4月份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已經過了四周歲了,做事情有時會固執(zhí)己見,不聽長輩的勸告,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都要花較長的時間、通過耐心教導讓他改正壞習慣。但有些不是很好的習慣卻不能徹底改掉。教來教去,很多時候弄得自己傷透腦筋。為此,作為父母的我們開始好好研究以前自己用過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學習新的教育理念。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們在回顧一些教育影片,如美國電影《師生情》、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找到了些教育孩子的智慧;我們在學習一些教育資料,如宿茂臻老師的“舉左手與右手的故事”、周宏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馮恩洪老師的“及格+特長”模式教育中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
總結起來也就是讓孩子時刻品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多鼓勵,少埋怨。這些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這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過程中要融入情感、融入道德、更要融入智慧。因為我們應該意識到離開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離開道德的教育是危險的、離開智慧的教育是失去活力的。
有了孩子,媽媽們突然間就變得無所不能,似乎爸爸不管事,也能帶好孩子。其實不然,爸爸雖然比不上媽媽的溫柔細膩,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有些事爸爸來做,能讓孩子的成長更完美哦!下面這7件事,一定要由爸爸們來做,媽媽們們千萬不要代勞!
1、陪孩子做動手的游戲
爸爸們動手能力比媽媽更強,應該多陪孩子玩一些動手的游戲,比如搭積木、玩拼圖等。帶著孩子一起修理家里壞掉的家具、孩子的玩具等,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他們學會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
2、陪孩子去戶外運動爸爸們天生具有冒險精神,多帶著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騎車、跑步、爬山等。途中還可以教他認識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不僅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孩子探索和冒險的勇氣。
3、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
可能在孩子的眼中,爸爸永遠是無所不能的英雄。如果爸爸能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曾經的失敗經歷,給孩子上一課有關失敗的教育課,不僅能拉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孩子懂得,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失敗和挫折要勇敢面對。
4、一起為妻子挑選禮物
對孩子最好的家教就是爸爸愛媽媽,爸爸的愛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利于ta形成正確的婚姻和愛情觀。母親節(jié)、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為妻子挑選禮物,一起動手制作的禮物更有意義哦!
5、和孩子聊聊性別
心理學研究表明,媽媽的形象代表的是家庭溫暖,而爸爸的形象的則是規(guī)則和秩序,性別這件事由爸爸和孩子聊更具有說服力。如果是男孩子,就要告訴ta,我們都是男子汗,要勇于照顧家庭,保護弱小。如果是女孩,就要告訴ta,做一個溫暖的、出色的,能夠保護自己的女子。
6、讓孩子贏一次
不論是跑步、游戲還是別的,爸爸都應該讓孩子有贏一次的機會。爸爸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如果能贏爸爸一次,ta們會特別驕傲,能給ta們樹立打敗一切的信心,孩子也就樂意嘗試更多的事情,形成積極的影響,孩子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
7、帶孩子體驗職業(yè)生活
一般來說,媽媽通常顯得家庭化,爸爸則更社會化,孩子踏入社會時,爸爸的優(yōu)勢要大于媽媽。爸爸需要多為孩子提供積極拓展性的體驗機會,激發(fā)ta們的職業(yè)夢想,選擇合適的人生道路。
爸爸們,養(yǎng)育孩子的道路上,你們不要再做一個旁觀者,有了你們的加入,孩子的成長才會更完美!
和寶貝一起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矩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幼兒園都有一套自己的規(guī)定,其目的是在某些方面硬性約束孩子,讓幼兒園的管理松緊有度??墒?,在部分家長眼里,幼兒園的規(guī)矩如同虛設,給老師的工作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其實,家長如果對幼兒園的規(guī)定有異議,可以與老師溝通,切忌漠視自己的孩子違反幼兒園的規(guī)定,家長面對的,僅僅是自己家的孩子,可是,幼師面對的,是全班甚至全校好多孩子,或許有些規(guī)定對于某一個孩子來說并不適應,但是,請相信,規(guī)定絕對是為了絕大多數(shù)孩子更安全的成長而建立的。
遇事冷靜的和老師溝通經常在幼兒園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家長為了孩子在幼兒園時的一點小磕碰,跟幼兒園老師鬧的劍拔弩張,一個勁地埋怨老師推卸責任,甚至和老師動手。
家園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家長在找老師“理論”之前請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切不可一時沖動與老師起沖突,這樣不僅傷了老師,也會傷了孩子。
再忙也要參考學校的親子活動,多和老師溝通
經常有家長打電話來請假說不能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其實,幼師知道,家長們很忙。但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是家長,最應該了解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的也是家長。幼兒園組織各種活動的目的在于給家長提供了解孩子的機會,增進親子間的交流,如果家長不參加,受到損失的,是孩子。
還有一部分家長幾乎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的存在,從來不在微信群里交流,從來不與老師溝通,這樣,老師怎么發(fā)揮家園的作用,怎么更好的因材施教呢?
以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家長
這個社會,對幼師的誤解真是太深太深了。以至于不少家長覺得,幼兒園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我交了錢,老師就應該把孩子哄好。但是,真誠的想說一句:幼兒老師不是保姆,家長也不是幼師的領導。并不是交了錢,所有的老師都要唯唯諾諾任勞任怨。
新時代的家園關系是平等的,幼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重要力量,沒有領導與被領導之分。家園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在于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家園共育的真諦——尊重與寬容,也唯有寬容與尊重才能使得家園和諧,老師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最終讓孩子受益。
相信《家園共育:孩子穿衣事小 智慧大》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教育孩子的問題,往小了說,關乎孩子一生的成敗、關乎一個家庭的興衰;往大了說,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 所以每個家長身上都背負著重要的使命,如何培養(yǎng)好我們的孩子,看看下面這8個問題。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
近幾年來,家園共育的社會呼聲極高,但何時開始,間諜(錄音筆)潛入到了幼兒園呢? 曾聽一位園長朋友說:見過一個現(xiàn)象,3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出于擔心,便買了一支錄音筆放在孩子身上。一個信任極度缺失的環(huán)...
我家孩子什么時候長大懂事啊,別在動不動就鬧脾氣!——相信不少家長都感嘆過吧!您別著急,不用等太久,孩子到了幼兒園大班,大約5—6歲的時候,“懂事”的種子已悄然種下,正悄悄發(fā)芽成長著。 就“情緒”這一點...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