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的重要部分,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教案的編寫需要貫穿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怎么樣教案課件才算不錯呢?這里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最新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的范文,如果您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網站獲取更多信息!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的禮品盒。問這個禮品盒是什么形?(長方體),長方體、正方體各有什么特征?
師:新年到了,老師想把這個禮品送給我一個長輩,我想要把這個禮品盒包裝一下,你們能幫我算一算老師至少要準備多少彩紙嗎?
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如果你們小組有困難可以參考合作提示:
1、討論,要求需要多少彩紙就是要求什么?
2、怎樣求,列出算式,想想,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3、結合生活實際想想還需要考慮什么問題?
三、交流,匯報
四、小結,提升
1、師:要求需要多少彩紙就是要求什么?
每個物體都有表面和表面積,長方體的表面積是指長方體幾個面積的總面積?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師:真能干!把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表面展開,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圖形?把組合圖形恢復到原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演示展開、復原全過程)
3、匯總小結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師: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后逐步小結完整:
上面、下面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當于長方體的長和寬。
前面、后面長方體的長和寬相當于長方體的長和高。
左面、右面長方體的長和寬相當長長方體的寬和高。
用長寬2+長寬2+寬高2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用(長寬+長高+寬高)2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簡便些。
4、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需要考慮粘貼部分問題
五、簡單應用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六、拓展
1、課件演示,將剛才的長方體抽拉成正方體
2、學生嘗試計算
3、小結,
師:求正方體表面積都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5表示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而正方體六個面面積都相等,所以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體的表面積。
師:誰來說說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
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口答: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2厘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節(jié)煙囪長4米,口徑是一個邊長3分米的正方形,做4節(jié)這樣的煙囪,至少需要多少鐵皮?
3、一個火柴盒長4厘米,寬2.5厘米,高2厘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計,做這樣的一個火柴盒的外盒和內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厘米?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構思。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即P33頁例1和P34頁的例2題及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確定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②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去實驗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激發(fā)他們樂于探索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同時滲透理論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重、難點應定位在以下幾方面: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意義。
二、說學情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課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對物體的體積有一個比較模糊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利用互動多媒體課程,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模型等的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制作等活動,豐富學生對形體的感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說教法
第多斯惠說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fā)現真理。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我想我要轉變觀念,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要成為兒童生活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學習條件,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探究、發(fā)現問題,并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本課的教學從兒童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強調寓教于樂,形象直觀,采取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學,讓學生自己參與,自己動手,自己得出結論。
四、說學法
1.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是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這是總結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徑。
2.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也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動力。教學設計時,我力求以“長方體、正方體體積”這一數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現結論、猜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主動建構之上,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課程改革精神。
五、說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1.學生動手操作的小正方體積木若干套。
2.自制課件。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如下圖,讓學生說出他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2、如果較大的物體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呢?
(2)、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實驗探究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并且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具體的過程是:
1)每五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
取24塊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積木,任意拼擺長方體,然后把數字記錄在表格里面。
2)通過課件演示,根據學生的記錄表,操作驗證。小組討論:通過填表,你發(fā)現了什么?
2歸納概括
1)研究數字間關系。
分組討論:從這些數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①體積與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排數×層數
②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2)概括體積公式。
①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V=abh
[例1.的講解]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讓學生計算例1。
②根據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推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V=a3 [V=a·a·a,也可以寫成a3 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а與3相乘。寫“а3”時,3寫在a的右上角。]
[例2.的講解]要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所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例2,教師巡視。
(3)、反饋練習,實踐運用。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目標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及訓練
重點
體積的含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
儀器
教具
教師準備:盛有紅色水的大玻璃杯一個,用繩捆著的大小石頭各一塊,沙一堆;投影儀和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一個;體積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各一個。
學生準備: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學具。
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和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知識。
二、探索研究
1.實驗觀察
觀察(1):把一塊石頭放入有紅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
觀察(2):這只杯子里裝滿了細沙,現在把細沙倒出來放在一邊,取一塊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剛才倒出來的沙裝回到杯子里,你發(fā)現了什么情況?為什么?
觀察(3):在(1)中把石塊換成小一點的,你觀察到什么?為什么?
圖片觀察:投影出示課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大?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你能說出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體積較大?哪些物體的體積較???
2.教學體積單位。
(1)介紹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數、1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
①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并量出它的棱長。
②看看我們身邊的什么的體積大約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
1立方米:
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顯示第14頁的圖,讓學生口答。
3.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投影顯示第16頁的練一練的第一題,讓學生說。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的第1題,讓學生口答。(述職報告之家 YS575.COM)
2、做練習三的第2題,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2個小正方體先擺后說。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通過“猜想一驗證”的過程,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3.存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并解決一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物體都有一定的體積,我們也知道可以利用數單位體積的方法計算書的體積。
師:要想知道老師手中的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你有什么辦法?(先將它切成1立戈米或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后,再數一數)
說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是切不開或不能切
的,如冰箱、電視機等,怎樣計算它們的體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師: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呢? 生:如果我們能把它切成一些小正方體就好了。 師:看一看下面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 生:體積是4立方厘米。因為它含有4個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
師:下面我們運用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來研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再加上這樣的兩排,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2立方厘米。 師:怎么得到的?
生:1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師:再加上這樣的一層,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層是12立方厘米,2層就是12×2=24(立方厘米) 師: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生: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書:體積長寬高
師:觀察板書上的幾個數字之間有什么關系?大膽猜測體積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生1:與長、寬、高有關。因為表面積就與長、寬、高有關。 生2:長方體的體積=長X寬X高??
師:這個猜想正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拼成一種。
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然后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開始操作、計算、記錄、思考、討論,引導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明確小組學習的任務。
師:剛才老師把同學們的實驗數據匯總在這張表上了,我們一起來觀察。
師:觀察.上面表格里的結果,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就是長方體的體積。 師:每排個數、排數、層數一與體積有什么關系?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
生:因為每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都是1厘米,所以,每排擺幾個小正方體.長正好是幾厘米;擺幾排,寬正好是幾厘米;擺幾層,高也正好是幾厘米。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一長火寬只高。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么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V=a×b×h 2.遷移得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師指著長、寬、高都是6厘米的長方體,提問:這個圖形有什么特征?正方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得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用字母表示:V=a×a×a=a3
說明理由: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3.投影出示例1。
師:這兩個圖形各是什么圖形,應該用哪個公式進行計算? 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學生計算,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做完后展示: V=abhV=a3 =7×3×46X6X6 =84(cm3)=216(dm3)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同學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總結出了它們的計算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學片斷)
師: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用12個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了多少個形狀不同的長方體。你們組有怎樣的發(fā)現呢?
第一小組的4位同學到講臺前匯報。
師:你們組由誰來匯報,誰來拼擺?
學生分工。
生1:我們的第一種擺法是每排6個,擺2排,擺1層;第二種擺法是每排擺3個,擺4排,擺1層;第三種擺法是每排擺12個,擺1排,擺1層。
生2:我們發(fā)現每排的個數相當于長,排數相當于寬,層數相當于高。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請下面的同學先對他們的說法進行評價,再補充。
生3:他們公式都發(fā)現了,還是不錯的。
生4:請你們解釋一下長方體公式是怎樣得出來的。
師:田,你就解釋一下吧?
生2:長寬高得出來的。
生4:你這樣的解釋不對。
生2:就是長寬高,不信你再舉個例。
師:讓我們聽聽周的意見吧。
生4:可以這樣理解:長是每排的小正方形個數,寬是排數,長寬就得到了最上面或最下面的那一層的個數,再乘層數,也就是高,就得到了總的個數,也就是長方體的體積。所以長方體的體積是長寬高。
師:田,她的解釋怎么樣?
生2:是要好些!
師:還有別的意見嗎?
第二小組匯報:
生5:我們有一種擺法和他們的不同。我們這樣擺:每排擺3個,擺2排,擺2層。
師:這樣擺有多少個?
生5:12個。我們發(fā)現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是1cm,大的長方體的長是3cm,寬是2cm,高是2cm,長寬高=12cm3。
師:也就是說你們也發(fā)現了什么?
生5:我們發(fā)現長寬就是一層的個數,有2層,一共有12個。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生6:我還有一個發(fā)現。我把12分解因數,就能得到長、寬、高。如12分成3,2,2;12分成6,2,1
師:你真會想。恭喜你們用自己的智慧發(fā)現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及其常用計量單位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答有關這方面的簡單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能綜合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填空練習。
1.長方體有()個頂點,有()條棱,有()個面。
2.7.9升=()升()毫升
5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2.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種保溫瓶能裝水2000()
一個梨的體積是500()
一個倉庫的容積積是2()
一張課桌的體積大約400()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8分米,它的棱長總和是()分米,表面積是()平方厘米,體積是()立方分米。
5.一個長方體的底面積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學生先獨立在練習紙上完成以上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6.一個長方體的金魚缸,長是8分米,寬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壞了,修理時配上的玻璃的面積是()平方分米。
7.把3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分米,表面積是()平方分米。
8.一個練功房鋪設了1600塊長50厘米,寬10厘米,厚3厘米的木地板,這個練功房的面積有()平方米。
9.至少要()個小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如果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完成以上題目,交流時重點講評第8、9題,注重思考方法的交流。
針對學生出現問題補充:把5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分米,表面積是()平方分米。
二、選擇。
1.我們在畫長方體時一般只畫出三個面,這是因為長方體()。
A只有三個面B只能看到三個面C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2.正方體的棱長擴大3倍,它的表面積擴大()。
A.3倍B.6倍C.9倍D.27倍
3.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與體積比較()
A.一樣大B.表面積大C.不好比較大小D.體積大
4.在下面的圖形中能圍成正方體的是()
①②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選擇,然后交流想法,教師及時評價。
三、判斷。
1.所有的長方體都有六個面。()
2.長方體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長方體是特殊的正方體。()
4.把兩個一樣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體積和表面積都不變。()
5.一個厚度為2毫米的木箱的體積與容積完全相等。()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判斷,交流時請學生說明判斷理由。
四、解決實際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的浴缸,長8分米,寬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錢,至少需要多少錢買玻璃?
2.一個房間的長6米,寬3.5米,高3米,門窗面積是8平方米。現在要把這個房間的四壁和頂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3.一塊正方體的石頭,棱長是5分米,每立方米的石頭大約重2.7千克,這塊石頭重有多少千克?
4.有一塊棱長是80厘米的正方體的鐵塊,現在要把它熔鑄成橫截面積是20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長是多少厘米?
5.用一根長36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框架,在框架外面全部糊上白紙,需要白紙多少平方厘米?
6.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正方體,所有棱長的和是100厘米,它的高是7厘米,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7.在一只長50厘米,寬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鐵塊,這時水深為20厘米,如果把這塊鐵塊從缸中取出,缸中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8.把一根長為4.8米,寬1.4米,高0.8米的木料鋸成體積相等的2份,它的表面積最多增加多少平方米?最少呢?
9.有一塊面積是3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板,在每個角分別剪去一個小正方形后,正好把它折成一無蓋的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補充:一個側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所有棱長的和是96厘米,它的長是12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重點講評后三題,針對學生存在困難的地方詳細講解。
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重點與難點:
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總結
教師: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bh
教師:由上面兩個體積計算公式概括成的總公式是什么?
指名讓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二、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4題.
教師用課件出示題目。
全班學生獨立填表,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每個空格里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2.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5題.
3、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6題.
先請一位同學讀題,然后教師提問:這道題的第一個問題實際求的是什么?第二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做完后請一位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4、做教科書第34頁的第7題。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交流時指名說說每一問實際上是求什么。
5、做教科書第35頁的第8題
可以先出示一個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點再結合對長方體框架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
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
6、做教科書第35頁的第9題
事先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好相關數據,課上進行計算和交流。
7、評價與反思
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8、綜合練習
(1)把一塊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鋼坯,鍛造成長是5分米,高是6分米的長方體。長方體的寬是多少分米?
拓展:A、有一塊棱長是0.6米的正方體鋼坯,鍛造成橫截面積是0.08平方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鋼材有多長?
B、一段方鋼長2米,橫截面是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F把它鍛造成橫截面為25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長是多少厘米?
比較: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5厘米、6厘米?,F將長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體積會減少多少?
(2)一個長方體的金魚缸,長50厘米,寬30厘米,里面的水高25厘米,金魚缸里的水有多少升?
拓展:一個棱長是5分米的正方體水池,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求水的體積是多少?
9、做思考題
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各種面的個數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總結了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一步研究長方體的情況。
看練習七的第5題的第1個長方體。讓學生自己試著用正方體的方法,算數涂三種面?zhèn)€數的情況。
學生數后,進一步,總結方法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容什么是重點?
四、作業(yè)
課前思考1:
教材上整理復習中的各題練習是對學生掌握運用長正方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檢測,教學時,關鍵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并教會學生轉化的一些技巧。
在完成教材上練習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天天練》習題的解題方法,并結合這些習題,將數學問題進行歸類,使學生提高轉化的速度和正確率。
課前思考2:
解決問題是很多學生學習中的一大困難,正如高教導說的:如何讓學生學會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中將進行一些解決問題的練習,這些問題有一定難度,而且有些題目較抽象,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有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在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及時點撥。
教材上安排的探索與實踐這一內容很不錯,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調查活動中再次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內容要讓學生課前去完成,然后課上進行交流。
課后反思1:
今天教學的是整理與復習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放在了思考題上把一個六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64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問三面、兩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塊?
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各種面的個數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總結了方法
涂三個面的:數頂點8個頂點就8個小正方體
涂兩個面的:數棱上每條棱上有2個,12條棱上共有24個。進一步:(棱長-2)12
涂一個面的:數面上每個面上有4個,6個面上共有24個。進一步:(棱長-2)(棱長-2)6
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一步研究長方體的情況。
看練習七的第5題的第1個長方體。讓學生自己試著用正方體的方法,算數涂三種面?zhèn)€數的情況。
學生數后,進一步,總結方法(大體和上面差不多)
涂三個面的:(相同)
涂兩個面的:數棱上(長-2)4+(寬-2)4+(高-2)4
涂一個面的:數面上(長-2)(寬-2)2+(長-2)(高-2)2+(高-2)(寬-2)2
其余的練習的重點還是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找準關鍵字眼,弄清求的是什么,單位之間的關系。
課后反思2:
按課前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這樣幾道題,學生解題時錯誤較多。
(1)希望小學新建了一所食堂,食堂長15米,寬10米,高4米,現在打算在食堂的地面和四周貼上2米高的瓷磚,問至少需要購買多少平方米的瓷磚?
(2)在一只長50厘米,寬40厘米,高30厘米的玻璃缸中裝有一些水,現將一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鐵塊放入水中,鐵塊完全浸沒。水面比原來升高多少厘米?
(3)一個紫砂做的長方體長8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如果把它做成底面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高是多少?
第1題和以往求粉刷教室的題目有所不同,題中已知的食堂的高度是一個多余條件,學生不理解現在要求的貼瓷磚的面積也就是求一個長15米,寬10米,高2米的長方體的底面和前后、左右四個面的面積和。分析學生的錯誤時,我給學生指出讀題時要認真思考每個條件是否有用,還可以畫出直觀圖來幫助分析。
第2題更為抽象,很多學生雖然知道當正方體鐵塊放入水中后水面會上升,原因是鐵塊占有一定的空間,但不理解上升的這部分水是一個底面為50厘米,寬40厘米的長方體,根據鐵塊的體積可以知道這部分水的體積,這樣就能求出水面上升的高度。
第3題只要啟發(fā)學生這兩個長方體的體積是相等的。
課后反思3:
由于整理復習兩課時內容比較簡單,同時也考慮到周三要期中練習,需要對另外幾個章節(jié)內容進行復習,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兩課時內容合并成一課時完成。
由于臨近期中,所以在完成教材內容時,同時完成了一些相應的課外補充練習,在綜合練習中發(fā)現學生對開學以來學習的內容掌握不扎實!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24-25頁例1和做一做中題目,練習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
長方體牙膏盒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的教具各一個,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長方體的牙膏盒,讓學生回答出它的形狀后,指出它的長、寬和高,并分別指出和長、寬、高相等的棱。
教師:這個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2.教師沿著棱將牙膏盒剪開,再展平,讓學生看一看展開后的形狀。
二、新課教學
1.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教師出示長方體紙盒,同時學生拿出各自的長方體紙盒,教師指導學生沿著上面與前面相交的棱、左面與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與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將紙盒剪開。
讓學生看教師演示,教師將剪開的紙盒展平、合上,再展平貼在黑板上,演示時注意讓學生觀察原來長方體的各個面展平后各在什么位置。
讓學生在黑板的展開圖中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教師注意訂正。
學生將自己剪開的長方體紙盒展平在桌上,并標明“上”、“下”、“前”、“后”、“左”、“右”。
觀察展開圖,讓學生回答: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有幾組相等的面?上、下、前、后、左、右各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什么?(引導學生答出:上、下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擔原長方體的長和寬,前、后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長和高,左、右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長方體的寬和高。)
學生答完后,將正方體紙盒剪開,并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教師巡視。(可能有幾種展開形狀。)
教師將自己的正方體展開圖貼在黑板上,請與教師剪法相同的學生在黑板展開圖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六個面,然后回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有幾個面積相等的面?每個面的邊長是原正方體的什么?
教師: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板書概念。
學生齊讀概念后,教師宣布今天主要學習內容。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的內容,練習六第4-8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已經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體積的意義,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在探索中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直棱柱體積的通用公式。
練一練和練習六第48題,先直觀看圖計算,再比較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與前面所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不同和聯(lián)系,在比較中鞏固上述公式的推理過程,然后在練習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樣由淺入深,既鞏固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體積公式,又使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還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比較、討論、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體積計算有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書學得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觀察直觀圖形,認識并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底面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談話:同學們,我們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和表面積。請同學們在小組中找出這兩個圖形的底面分別是哪兩個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圖中涂色呈現出底面。
提問:這兩個圖形的底面積是哪兩個面的面積?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底面積定義。
再提問: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
根據學生的回答,明確長方體、正方體底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計算公式。
[評:《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特征和表面積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歸納、探索底面積的定義和計算公式,體現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過程。]
二、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方法
1、提問:我們前面學習的長方體、正方體體積是如何計算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體積公式
2、談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也可以這樣來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3、提問:在小組中討論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相應整理
4、請同學們嘗試用字母表示這個公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字母公式
[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都是《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數學活動。在這里,先把公式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在借助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憑借他們自己的經驗,在小組中充分交流、合作,在探索、比較中充分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推理過程。]
三、分析、比較加深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理解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⑴、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⑵、討論:這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聯(lián)系?
2、出示練一練第2題
獨立做題,在班內共同訂正
[評:在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中,關注這種計算公式與原來計算公式的不同與聯(lián)系,進一步鞏固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練習六第4題
⑴、借助實物幫助學生理解占地面積的實際含義
⑵、使學生明確所占空間就是儲物柜的體積
⑶、獨立做題,在班內共同訂正
[評: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鞏固用底面積高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感受這種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作用。]
2、做練習六第5題
⑴、結合圖讓學生指一指這根橫截面的位置
⑵、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將這根木料豎起來,木料的橫截面就是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木料的長與豎起來的長方體的高有什么關系?可以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評:引導學生聯(lián)系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這一方法,理解用橫截面面積長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加深對體積計算方法的理解。]
3、做練習六第6題
⑴、使學生明確黃沙鋪成的形狀是長方體,鋪的厚度是長方體的高
⑵、明確要求用方程解
[評:這是一個在長方體沙坑鋪黃沙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根據長方體的體積以及長和寬(或底面積),求它的高,既體現了知識的綜合應用,又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做練習六第7題
⑴、弄清題中兩個問題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⑵、引導學生尋找計算花壇所占空間大小以及花壇內泥土體積所需要的條件
⑶、提示:從里面量,花壇的高沒有變,但底面正方形的邊長只有1.3-0.32=0.7(米)
[評:通過讓學生計算花壇所占的空間和花壇里有多少泥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明確體積和容積的不同意義。]
5、做練習六第8題
⑴、合理選擇相應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⑵、獨立思考,在班內共同訂正
[評:通過跑道上鋪三合土和塑膠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信息解決有關體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激勵評價,問題延伸
談話:請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知道的?回家后選擇你身邊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測量并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計算它的體積。
[評:課堂總結不但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還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體積【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
1.拼擺長方體: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
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體積相等)
不同點?(數據不同)
為什么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
12個1立方厘米)
教師引導: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2.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
提問: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先算出哪些面積?
投影出示練習六第l題。
第一幅圖讓學生說出前面的長和寬,再答出前面的面積,后兩幅圖直接答出前面的面積,每一幅圖前面面積算出后,追問:后面的面積是多少?要求前、后面的總面積怎么列式?
解答練習六第2題,步驟同第1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往往不是算長方體的每一個面的面積,而是需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出示例3。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提問:做這個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是要計算這個長方體的什么?(表面積)剛才我們講了,長方體中有幾組相等的面?(3組)那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讓學生看第25頁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6×5×2+6×4×2+5×4×2+6×4。
提問:6×5×2、6×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計算過程和結果填在書上。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6×5+6×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和,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實現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漸變?(第二種)
教師:老師這樣做,對不對?寫出算式:(6×4+5×4+6×4) ×2(引導學生回答錯在下面
前 左 下
的寬找錯了)
接著,教師小結: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三、課堂練習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然后匯報解法,并說出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
幼兒園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精選十一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長方體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建議你收藏本頁和本站,以便后續(xù)...
教案課件是教師為上課提前準備的,但課件的內容需要教師自己進行設計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準確地表達教案和課件中的內容。經過反復修改,我們?yōu)槟庉嫵隽诉@份精選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感謝您的閱讀,我會用更好的作品回報您的支持!...
在后續(xù)的內容中,我們將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課件”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通常,在開始授課時,教師會準備教案和課件,但是必須合理設計教案中的知識點。教案作為一種有效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請您收藏這篇文章,這樣您就可以隨時回顧了!...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墒?,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長方體課件”,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一、教學內容分析:北師大...
網站小編為你編輯《分辨長方體和正方體(詳細教案)》一文,希望為你人工作帶來幫助!教案分類:幼兒園托班數學活動 表現內容: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學會抽象的數和記錄長方體和正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