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仁”字的出現(xiàn)概率很高,達109次,說明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tǒng)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xiàn)“愛人”,還要遵循~~你愿意和你的朋友分享嗎?急你所急,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孔子名言精選”,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收藏。
1、因為我們希望別人尊重和照顧我們的感受,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和照顧別人的感受。
2、二是注重犯罪的經濟原因,認為盜竊的發(fā)生在于統(tǒng)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為,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對“不教而殺”。
3、劉少奇對慎獨作了更通俗的解釋:一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時,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壞事,能否做到“慎獨”,以及堅持“慎獨”所能達到的程度,是衡量人們是否堅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績大小的重要標尺?!吧鳘殹弊鳛樽晕倚奚矸椒?,不僅在古代的道德實踐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而且對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4、孔子及時盡孝的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5、《大學》第二次出現(xiàn)慎獨一詞:
6、孔子的十句金言分別是: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誨人不倦:教誨學生從不倦怠。
8、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愿嫁叔梁紇。
9、孟子在與縱橫家的信徒景春談論“何為大丈夫”的問題中,提到了這著名的三句話。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以權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心中穩(wěn)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堅持“仁,義,禮”的原則,以道進退。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Isitnotapleasuretolearnandpracticewhatyouhavelearned?)
11、春秋時的晏嬰認為“和”就是“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左傳·昭公二十年》)。這里的“濟”是“增加”的意思;“泄”是減少的意思。不足之處要增加,過多之處要減少。
12、“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見于《禮記·大學》和《禮記·中庸》。
13、但是,本人認為,孔子的這兩句話不僅是強調要虛心向他人學習,而且同時強調要善于向他人學習,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他人的長處。
14、①嗜利:貪求私利,貪圖錢財。
15、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出自《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意思是,按照禮來處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間的各種關系都能夠恰到好處,都能夠調解適當,使彼此都能融洽??鬃诱J為,過去的明君圣王,在調正人和人關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們之間能夠根據(jù)禮的要求,作到和諧。
16、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17、原詩中還有許多美妙的詩句,讀起來非常有意境。
1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9、因為他認為真正的才能不需要張揚和夸大其詞,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和實踐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20、\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孔子的名言,它表達了尊師的重要性。
21、孔子慎重對待三件事:一是欲望;二是戰(zhàn)爭;三是疾病。
22、尊師重道、敬師愛生這些傳統(tǒng)美德至今仍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它們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于教育和師道的尊崇,也提醒我們,要尊重老師,重視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23、孔子「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多食,不時不食」不吃腐敗或烹煮不當?shù)氖澄?。每餐定量不多食,不是進餐時間不食。
24、原文:“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意思是,按照禮來處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間的各種關系都能夠恰到好處,都能夠調解適當,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認為,過去的明君圣王,在調正人和人關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們之間能夠根據(jù)禮的要求,作到和諧。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Toknowwhatyouknowandwhatyoudonotknow,thatistrueknowledge.)
26、溫習己經學過的,可以知道新知識,這一點就相當于找了一個老師在教我們。
27、試問:世間有什么東西是靠“我欲”就可以成功的?譬如,孔子說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是世間有幾人真正得到富貴?人之所欲還有:健康、親情、友誼、學問、事業(yè)、幸福,等等。但這種種欲望能夠僅僅因為“我欲”就實現(xiàn)嗎?顯然不可能??鬃诱J為只有“仁”是“我欲”就可以達成,并且人人如此。由此可見,“仁”必定是“由內而發(fā)的”,亦即由于真誠而使自己走上人生正途,并立即找到主動行善的機會。
28、可見,自我反省,去面對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一個人能否獲得進步,十分重要。一方面,勤于自省,修正自身缺點;另一方面,亦應以史為鑒,吸取歷史教訓,兩者兼?zhèn)?,獲益匪淺。
29、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作為子女成年以后,父母親都老了,需要子女們的陪伴贍養(yǎng),這個時候人們應該肩負起作為子女的責任。
30、朱子解釋《大學》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說:“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皆務決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茍且以殉外而為人也。然其實與不實,蓋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者,故必謹之于此以審其幾焉”“慎獨”指的是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于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欲念和行為發(fā)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
31、這種行為可以帶來更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團隊合作和凝聚力,也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
32、孟子認為:“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睂τ诤迫恢畾馑木唧w解釋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因此,“浩然之氣”可以理解為對道義的自覺,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境界,它受到信念的指導?!昂迫恢畾狻钡酿B(yǎng)成需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從內心養(yǎng)成積極的道德判斷與實踐,只有內心堅定才能真正養(yǎng)成浩然之氣;其次要減少一些消極的無法控制的生理血氣,從相反的方向控制“浩然之氣”的減少,達到不斷修養(yǎng)的境界。
33、論語先進篇第三章中的名言
34、這句名言表達了在做事和與人相處時,應該時刻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不僅關注自身的利益和需求。
35、其三,孔子以“孝悌”作為仁之本,固然會對家庭和社會的親和、寬容起積極影響,但很容易幼化和弱化一些人的心理素質。因為在父子、夫婦、兄弟以及君臣、官民等對應的雙方關系中,責任、義務偏給了后者,而尊嚴和權利多給了前者。所以,一個人無論怎樣成熟,在“大人”面前也永遠長不大,在長官面前也總是覺得無知無識,這種情形至今猶然。幼化和弱化國民的心理素質,往往浪費一個人最有才華的時光,滋長了人的依賴思想,挫傷了人的進取精神。
36、默默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我在哉。說明:默默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學習不覺得無聊,教別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呢。
37、孔子所慎重對待的三件事中,其中第一件就是齋戒。齋戒是整潔身心的一種活動,這是為祭祀做準備,表示對先祖的虔敬,對祖先的懷念,對弘揚祖先的美德,起著一定的作用;
38、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仁為最高道德準則。
39、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
40、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Inagroupofthreepeople,theremustbeonewhocanbemyteacher.Iwillpickthegoodthingsfromhimandlearnfromhim,andchangethebadthingsfromhim.)
41、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
42、【釋義】: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43、【原文】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44、顏淵曾問孔子怎樣才能做到“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保ā墩撜Z·顏淵》)意思就是說,通過自己約束自己的欲望以達到禮的要求就是仁。顏淵繼而問到求仁的具體途徑,孔子答到:“非禮勿聽,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同上)。以上的對話表明,在孔子看來,“仁”是離不開“禮”的,“禮”是求“仁”的行為標準和必由之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孔子使用的是“克己”,而不是宋代理學家所宣揚的“滅人欲”。這說明,孔子看到了己(人欲)的存在,但同時更強調對己的克制。也就是說,孔子一方面承認“仁”是以人欲為基礎,另一方面也認識到人欲不是“仁”也不能自動達到“仁”,要達到“仁”的理想境界,就必須對人欲進行克制即“節(jié)欲”,從而使一切行為都符合禮制(復禮)。
45、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妨焉’”。
46、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鬃诱f:“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47、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師生關系被視為一種非常神圣的道德關系。
48、尊師重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價值觀念,強調對老師的尊重和對道德規(guī)范的堅守。
49、擴展資料本篇選自孔子門人所撰的《孔子家語》,創(chuàng)作朝代不可考?!犊鬃蛹艺Z》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后附有王肅序和《后序》。過去因為疑古派的非難歷代前人多認為是偽書,隨著近代簡帛文獻的出土證明,確信為先秦舊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越來越為學界所重視。作品賞析本篇記載了孔子與子路最初相見時的一段對話,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面對子路的疑惑和反問,孔子因利勢導,語言簡明而深入地糾正了子路的觀點,讓人無可辯駁??鬃拥慕逃摇⑺枷爰抑^由此可見一斑。寓意:人不能光憑天資,還要勤奮學習,多加實踐,才能提高自我!
50、另外,唐朝詩人白居易也有“既已瞻仰大化,何必計較禮容。
51、——欲望的韁繩一旦松弛,人生就會墮落到深淵。君不見那么多貪官落馬嗎?
52、【譯文】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53、此外,孔子還曾經提出“仁義禮智信”等思想,這些思想都是關于如何做好事的指導方針,而沒有強調報酬的因素
54、在《禮記·儒行》篇里一共提了十六種儒行。這十六種儒行也是在魯哀公和孔子的問答里提出來的。哀公曰“敢問儒行”。就是問孔子什么是儒行?孔子說,這個一句話說不完。哀公命席,就是請先生坐??鬃泳驼f了這十六句話,最后做了總結。
55、戰(zhàn),即戰(zhàn)爭,關乎國家存亡,自然是大事,《孫子兵法》開篇即是:“兵者,國之大事也,死之生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笨鬃铀幋呵飼r代,正是流行兼并戰(zhàn)爭的時代,大小戰(zhàn)役不計其數(shù),但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戰(zhàn)爭太可怕了,不可不慎!當年林肯簽字決定和南方開戰(zhàn),結果戰(zhàn)爭的慘烈和代價的慘重,讓林肯后悔不已。
56、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尊師重道一直被視為重要的美德和行為準則,對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和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作用。
57、——貪欲是魔鬼,會使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即使平常食欲,如不控制,也會損害健康。
58、"和"是"團結友好"之意。"貴"是"上策或重要"的意思。
59、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zhàn)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60、孔子提出了“為政以德”和“庶富教”等思想,充分肯定了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的具大影響,把教育工作視為“安邦治國”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他還認為教育對人性的發(fā)展與完善也具有積極影響,他提出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篇第十七》)的樸素唯物主義命題,肯定了人的天賦素質是相近似的,個性差異則是后天習染的結果。
61、①諤諤:直言進諫的樣子。②唯唯:恭敬順從的應答聲。③爭:通“諍”,直言勸諫。
62、子孫出仕者,凡遇民間詞訟,所犯自有虛實,務從理斷而哀矜(āijīn)①勿喜,庶不愧為良吏。
63、主要有兩處強調寓教于樂,和尋找學習樂趣的。
64、用上一些褒義的形容詞,比如說“萬世師表”“桃李育人”等等
65、孔子所謹慎小心對待的事有三件:齋戒,戰(zhàn)爭,疾病。
66、“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范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無不圍繞仁展開,三綱五常是儒家倡導的基本社會倫理準則,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所以,了解儒家思想,首先就要理解儒家的“仁”的基本涵義。
67、白話釋義: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笨鬃诱f:“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68、從三國歷史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數(shù)不勝數(shù),曹操,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一代軍師諸葛亮,至今無人超越,再到劉備關于張飛兄弟三結義,至今名流千古,驍勇善戰(zhàn)的呂布愛江山更愛美人。
69、孔子金言有10句,分別是:“不學禮,無以立。
70、好好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要總是拿錢或者買一些吃食來隨便應付,因為父母不看重錢財,老了也不在乎吃喝,他們最需要的是陪伴,是親情的安慰,所以千萬別等他們不在了再去后悔!
71、孔子被尊稱為孔圣人,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出身于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曾在魯國做過官,但主要是從事學術和教育活動。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72、傳統(tǒng)解釋這一解釋是社會上廣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較容易為世人接受的解釋。
7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句話出自《論語》。這句話表達了尊師的重要性,即老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正確的品德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成長成為有用的人。
74、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yè)--《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75、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李雪健一以貫之的就是對角色的充分理解和相信。李雪健演過的人物千差萬別:“舉國皆嘆”的好人宋大成、黨的好干部焦裕祿、亂世軍閥張作霖、上海灘黑幫馮敬堯、沒有臺詞的語言障礙者、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但是他從來沒演過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角色。
76、《論語》中,“仁”字的出現(xiàn)概率很高,達109次,說明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叭省钡闹鲝埵恰叭收邜廴恕?,這一主張是要求統(tǒng)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鬃诱J為,要實現(xiàn)“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