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準備好的課件,每個教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只有充分準備好教案課件的前期設計,才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這是一篇非常值得推薦的“閱讀活動小班教案”文章,歡迎您持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并收藏我們的網站以了解最新動態(tài)!
一、活動背景:
(一)閱讀沒有目的性,比較盲目。拿到一本書,往往只是粗略的翻一翻,或只看自己喜歡的畫面。
(二)幼兒閱讀習慣差,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撕書、卷書的現象比較多。
(三)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只有5——10分鐘。
(四)閱讀能力比較欠缺,有的孩子不會一頁一頁翻書、拿書不能從前往后翻、不認識書的結構。
二、活動描述:
(一)觀察個例
許煒看見幾個小朋友在閱讀區(qū)看書,也主動走進來,直接拿走別人正在看的《嬰兒畫報》。他隨手翻了幾頁說:“不好看?!庇址狡渌撾S便看看,隨手又丟在一邊。老師拿起書故意倒過來遞給許煒,他就倒著看。老師問:“書應該怎么看呢?’’他看看書,不說話。老師問:“小熊的頭是不是倒過來了,怎么會這樣呢?”我遞給他倒過來的書時,他不會自己調整。我讓他把書上的故事講給老師聽時,他講的語無倫次。
(二)活動分析:
1.父母工作忙,把孩子交給保姆管教,沒有養(yǎng)成看書的良好習
2.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不能注意到圖書畫面的細節(jié),同時閱讀時缺乏交流,表述能力差。
(三)采取措施:
1.通過問題逐步引導他仔細觀察畫面,發(fā)現畫面倒了。
2.引導其觀察同伴的閱讀行為,讓他知道書要正著看。
3.帶領他一起閱讀封面,用手指讀書名讓其知道什么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要從封面看起,一頁一頁地翻,并在集體和小組閱讀時鞏固練習這些閱讀技能。
三、活動追蹤描述:
(一)個例觀察:
過了幾天,許煒主動走進閱讀區(qū)里閱讀。他拿起經常看的《奧特曼》看了起來,我發(fā)現他沒有拿倒。等別的小朋友看完書,我故意拿過來又倒著還給他,他看了看,把書轉正過來。我想:以前沒看過的書,他能正著看嗎?我找了一本許煒以前沒看過的、封面較復雜的書遞給他,他不看封面倒著看了起來。
(二)活動分析:
1.經過幾次閱讀,許煒對于熟悉的畫面能正著看,而對不熟悉的、較復雜的畫面仍倒著看,說明他是憑著對畫面的印象辨別正與倒的,由于不會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所以對自己沒看過的書就辨別不出來了。
2.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單靠學校,需要家園共同的配合。
(三)采取措施:
1.每次閱讀時都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引導許煒閱讀,多講其他故事讓他發(fā)現有趣的地方,讓他也喜歡讀書。
2.每次閱讀時,都引導仔許煒細觀察封面,通過問他“封面上有什么?在哪里?什么樣?’’等問題,幫助許煒養(yǎng)成先觀察封面的習慣,積累觀察的經驗,發(fā)展對畫面形象的感知能力。
3.家園合作,共同指導幼兒的閱讀,家園教育措施的協調一致,是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閱讀有困難的幼兒特別需要一對一的指導,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我讓家長一起參與對許煒的個別閱讀指導,提供閱讀記錄卡引導家長在家中進行指導。許煒家長對閱讀有了正確的認識,掌握了相關的指導策略,保證了教育的連貫和一致性。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情境表演,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2.欣賞情境表演,感知活潑的小田鼠睡覺前磨磨蹭蹭的有趣故事。
3.提煉故事的內容,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訪編詩歌
活動準備
掛圖、音帶、故事讀本人手一冊,情境表演的道具。頭飾、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線上活動欣賞歌曲《搖籃曲》
2.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一般都做些什么事情?有一只小田鼠和你們一樣也做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們來欣賞情境表演《快睡吧小田鼠》
1.首先故事中的人物先出場---自我介紹,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
2.出示掛圖,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你看到了誰?晚上該上床睡覺了,可是小田鼠還有許多事情,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播放錄音引導幼兒欣賞,進一步感知故事的內容。
A.教師:媽媽讓小田鼠睡覺,小田鼠要等幾分鐘?他做了什么?
B.教師:后來爸爸讓小田鼠睡覺,小田鼠說在等幾分鐘?他要做什么?
C.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提問幼兒后面的問題。
D.重點理解最后兩幅圖,小田鼠道出了愛的秘密,你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媽媽時,爸爸媽媽是怎樣的感受。你們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過這樣的話嗎
三、體驗活動
1.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睡覺之前應該做什么,爸爸媽媽是怎樣對自己的?
請幼兒將述,引導幼兒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和寬容,并鼓勵幼兒回家后大膽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及家人的愛
2.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小田鼠嗎?為什么?
四、結束活動
師幼共同閱讀。教師小結,教師收書及整理物品。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符號,并說說符號的作用。
2.養(yǎng)成自覺按公共場所的符號標志行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收集一些能讓幼兒理解的標志符號,教師也準備一些常見的“符號牌”以及借助幼兒操作的符號材料。
2.準備教育掛圖《語言·閱讀活動·會說話的符號》、學習包《語言·閱讀活動·會說話的符號》。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看教師的手勢,讓幼兒說一說,老師的手勢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1)教師對著幼兒,用食指貼在緊閉的嘴巴上,表示請幼兒安靜。
(2)教師用食指頂著手掌,表示停止。
2.教師請幼兒用一些手勢來表示自己想說的話。
幼兒用中指與食指形成“V”狀,表示“好”,“勝利”。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有許多符號不一定都要依賴語言或文字。
3.教師出示掛圖《會說話的符號》,讓幼兒互相觀察,互相討論交流,然后集中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符號?這個符號在說什么?
4.教師講幾種常見符號的特征和用途,并教育幼兒遵守符號標志的規(guī)則。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于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jié)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并且行為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fā)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guī)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使
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fā)展水平,因為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為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3、教學目標:此目標根據南京教材小班級語言(上學期)中幼兒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頁單幅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這一早期閱讀階段目標,制定如下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重點觀察圖中動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措施是根據小班幼兒視覺與認知發(fā)展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與游戲教學突破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觀察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教學難點:讓幼兒主動地認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把握故事的中心。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次活動采用集中教學的組織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形成四個步驟的組織思路:第一,幼兒自由閱讀。主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自己閱讀的機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第二,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本人采用提問以及表演練習方式帶領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第三,圍繞重點討論。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故事的中心內容。第四,歸納閱讀內容。通過談話法和角色扮演法達到新舊經驗的遷移,從而達到歸納和消化的作用。
2、學法:
(1)教會幼兒學會發(fā)現問題。幼兒進行直接閱讀活動,初步感知圖書中動物的形象與表情,激發(fā)內化學習動機。(2)教會幼兒學會分析問題。幼兒根據單頁單幅畫面弄清畫面內容,對畫面內容進行思考,并找出畫面之間的關系。(3)教會
幼兒學會提出假設。幼兒不斷運用已有經驗,對畫面的結果進行推測。(4)驗證假設。幼兒通過實踐練習,驗證畫面結果的正確原因。
3、學情分析: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guī)則意識差,所以應設計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fā)展特點的圖書。各個環(huán)節(jié)應有一定的要求,同時應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書,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4、教具準備:
頭飾:小貓、小羊、小雞、小鴨、小兔、米老鼠。圖書:1、多媒體教學軟件誰的主意好。2、幼兒用書誰的主意好。
三說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閱讀。閱讀前,提出以下要求:(1)閱讀時沒有聲音。(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初步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一遍。幼兒閱讀時,注意提醒幼兒仔細、完整、按順序地這正確閱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閱讀。(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提以下問題:畫面上有什么?它們的臉上是怎樣的?它們想干什么?(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談談怎樣才知道小兔子在不在家。(3)指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閱讀,并明白畫面中的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
提問后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推斷思考小動物用的方法,并分小組學說畫面中小動物的話,做上動作,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組織幼兒討論誰的主意最好,為什么?幼兒討論時,參加幼兒的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培養(yǎng)幼兒自由討論的習慣,不講和內容無關的話題。
4、引導幼兒思考并談論如果我去小兔家,我會怎樣。幫助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怎樣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在理解圖畫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個人看法。
5、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教師扮演小兔,分別請幼兒扮演小貓、小羊、小鴨、小雞站在門外表演。最后全體分角色表演,出活動室。_
活動目標:
1.學習不x不x的疊詞,理解書中胖胖的平凡與特別;
2.能邊聽邊觀察閱讀畫面,清楚地說出胖胖的本領和優(yōu)點,感知分享、快樂對人的重要性;
3.感受胖胖的快樂,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本繪本、瓜子和盤子若干、胖胖的寫真大圖片一張、胖胖本領或特征的小卡片(與書中圖畫一致),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閱讀故事《平凡的胖胖》,認識胖胖yjS21.cOM
1.情景設置:新朋友。
引導語:班里會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胖胖。
T:你們聽說過胖胖嗎?他會長什么樣?(幼兒猜想)別著急,胖胖媽媽報名時留下一本跟胖胖有關的書,我們可以在書里看見,誰是胖胖?胖胖是個什么樣的朋友?
2.幼兒自主閱讀《平凡的胖胖》,認識胖胖。
引導語:小朋友們找的時候要一頁一頁地翻,可別找漏了喲!找找看到底誰是胖胖?
T:你找到胖胖了嗎?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胖胖?
胖胖在都做了些什么?在第幾頁?
二、完整閱讀故事,理解疊詞不x不x,感受胖胖的平凡與不平凡
1.教師講讀文字前半部分,引導幼兒感知胖胖的平凡。
教師重點讀出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詞語。
T.胖胖是個什么樣的小朋友呢?書里怎么說的?
他的畫畫得怎么樣?他愛舉手回答問題嗎?
小結:哦,原來胖胖有很多事都不是最棒的,他是個很普通、很平凡、和很多人一樣的孩子??墒撬麉s一直都面帶笑容,你們發(fā)現了嗎?他是個快樂的孩子!(在胖胖的寫真圖片上貼上一張笑臉卡片)
2.教師講讀故事后半部分,感知胖胖的不平凡。
提示語:可在胖胖的家人和朋友眼中,胖胖一定也不平凡,他的本領可大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T:原來胖胖有許多優(yōu)點。都有些什么呢?在第幾頁?
(幼兒邊說,教師邊在胖胖的寫真圖片上貼上代表胖胖的特征和本領的卡片:剩下的瓜子、帶名字的書包、轉輪、故事書等)
小結:哇,原來胖胖這么棒,他愛媽媽和妹妹,對朋友很友善、會分享,整天都很快樂,而且,他把快樂帶給了身邊的所有人!大家都喜歡他!
3.教師配樂完整閱讀繪本,幼兒傾聽、欣賞。
T:你喜歡胖胖嗎?你的朋友里有沒有誰像胖胖一樣?
三、大家玩剝瓜子的游戲,每個幼兒一小盤瓜子,剝好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樂趣
一、活動目標:
1、掌握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并能準確指認。
2、能夠讀懂圖畫內容,初步理解文本所表述的故事內容。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二、活動準備:
1、小豬、蒼蠅圖片、小蒼蠅的模型。
2、課前學會唱歌曲“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三、活動過程:
(一)歌唱活動:
1、復習歌唱活動“頭發(fā)、肩膀、膝蓋、腳”
2、教師將“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的歌詞改成“胳膊、肚子、屁股、腳”,讓幼兒再唱一遍。
(二)故事引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故事的內容與身體的各個部位有關系:‘一群小豬快活地生活在大森林里。有一天,他們看見天氣非常好,就決定大家一起去野餐。他們選擇在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下休息。小豬們有的吃漢堡、有的跳舞、有的看書、有的摘蘋果……偏偏在這非常愜意的時候,出現了一只煞風景的蒼蠅。這只蒼蠅左飛飛、右停停,把小豬們的野餐搞得一塌糊涂?!旅嬲埿∨笥巡虏驴?,可惡的蒼蠅落在了小豬身體的哪些部位。
(三)引導幼兒閱讀圖畫內容:
1、出示小豬圖片和蒼蠅圖片,請幼兒上來,將蒼蠅落放在他認為可能落在的小豬的身體部位上。并引導幼兒說出:“蒼蠅落在小豬的XX上?!?/p>
提問: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這只小豬現在感覺怎么樣,難受嗎?
提問:如果你是小豬,你會怎么做?怎么說?
引導幼兒說出“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XX上。”
2、游戲:教師制作小蒼蠅的模型,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讀本中的文字表述。示范:‘嗡嗡嗡,嗡嗡嗡,一只小蒼蠅,飛到東來飛到西,看看它要落在哪?’教師說完后,就將蒼蠅的模型落在幼兒的某個身體部位上(如,肩膀),然后請幼兒用文本中的句子說話:‘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肩膀上?!?/p>
3、用歌唱形式,唱出文本中的句子。
引導幼兒在歌唱的時候,語氣、表情都要帶有生氣的樣子。
(四)閱讀大書,初步理解文本所表述的故事內容。
當幼兒看到第6頁時(教師將第7頁畫面遮住),請幼兒猜猜后面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禮貌用語"您好""再見"。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小雞、小鴨、小狗、小免手偶各一個。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地面上畫有小河、大樹、早地、房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通過故事引入活動主題。
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小朋友,你們看看它是誰。
出示小公雞手偶,然后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講一個"有禮貌的小公雞"故事,引出活動主題。
二、教師講解故事,故事啟迪幼兒。
1、教師利用手偶教具講故事《有禮貌的小公雞》。
2、講完故事設計提問,引導幼兒學習問候和道別的禮貌用語。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誰?
(3)小公雞在河邊、樹下、草地上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么?
(4)小公雞來到小鴨子家,它見到了小鴨子是怎么說的?
(5)你們喜歡小公雞嗎?為什么?
(6)你早晨見到老師和小朋友會說:"您好""再見"嗎?
三、示范如何說你"您好""再見"。
1、邀請一名幼兒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示范。如:兩人面對面走過來,兩眼注視對方微笑。
2、小朋友早上來時,熱情的給教師打招呼說:"老師,早上好"再轉頭對家長說:"爸爸(媽媽)再見"老師用同樣的方式說:"小朋友,您好","再見"。
四、在總結中讓快樂延伸。
平時和自己認識的人見面時,該怎樣和他們打招呼?
我們都是在什么時候和別人打招呼?你是怎樣和別人打招呼的?
當你和家里人或好朋友分別時會說什么?
讓孩子感受到說禮貌用語的快樂,在孩子剛剛入園時,可引導孩子說:"老師你好,媽媽再見。"附故事:
有禮貌的小公雞星期天,小公雞支找它的好朋友小鴨子去玩。
它走到小河邊,看見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就對小魚說:"你好,小魚!"小魚回答:"你好,小公雞!你要到哪里啊?""我去找小鴨子玩!"小公雞說完,小公雞對小魚說:"我要走了,小魚!再見!""再見,小公雞!祝你玩愉快"小魚說。
小公雞繼續(xù)往前走,它走到一棵樹下,看見小狗正在樹下玩耍,就對小狗說:"你好,小狗!"小狗回答:"你好,小公雞!你要去哪里???""我去找小鴨子玩!"小公雞說完,又對小狗說:"我要走了,小狗!再見!""再見,小公雞!祝你玩的愉快!"小狗說。
小公雞繼續(xù)上前走,它走到片草地上,看見小兔正在吃草,就對小兔說:"你好,小兔!"小兔回答:"你好,小公雞!你去哪里??!""我去找小鴨子玩!說完小公雞又對小兔說:"我要走了,小兔!再見!""再見,小公雞!祝你玩的愉快!"小兔說。小公雞走啊走,終于走到了小鴨子家。她敲開了小鴨子的大門,開門的正是小鴨子。小公雞說:"你好,小鴨子!我是來找你玩的。"小鴨子對小公雞說:"小好,小公雞!快請進。我真是太高興了。"小公雞和小鴨子在一起雙跳舞又唱歌又做游戲,玩的可開心了。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故事內容,知道蝸牛吃什么顏色的東西就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蝸牛。
2、樂意學說故事中的短句,并根據已有的經驗,初步嘗試仿編故事情節(jié)。
3、在看看、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蝸牛圖片,變色蝸牛大圖書,青菜、梨子、草莓等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蝸牛圖,導入活動。
(出示蝸牛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一聽,誰來我們班里做客了?(教師模仿蝸牛爬的聲音)小蝸牛有什么本領呢?
師:(出示小蝸牛圖)看,原來是一只小蝸牛慢慢吞吞地爬過來了。你會像小蝸牛一樣慢慢吞吞地爬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它爬呀爬呀,第1天,小蝸牛爬到樹林里,看到了什么?小蝸??吹搅司G色的樹葉會怎么樣呢?
師:小蝸牛“啊嗚啊嗚”的吃了起來,我們一起來學學!
師:小蝸牛吃完了綠色的樹葉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蝸牛呢?
師:蝸牛吃了綠葉變成了綠蝸牛。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并提問)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說短句。
二、我是小蝸牛
1、師:小蝸牛爬呀爬,它要帶我們一起去找好東西吃,你們想去嗎?
那趕快變成小蝸牛吧?。◤男》孔永锇盐伵U埑鰜碜约捍骱茫?/p>
老師也變成了蝸牛,我是蝸牛媽媽,你們是蝸牛寶寶。蝸牛寶寶們,請你們去找一樣好吃的東西帶回家嘗一嘗吧!(跟著媽媽一起出發(fā)吧?。?/p>
2、幼兒自由找東西
3、師:你們看蝸牛媽媽找了一樣什么好吃的東西?
你吃了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的蝸牛?(學說短句)
重點:引導幼兒扮演小蝸牛在游戲中練習學說短句。
三、閱讀圖書
(出示大圖書,教師講述故事)
師:這么有趣的事情連起來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我們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書名叫《變色的蝸?!?。
重點:引導幼兒一邊閱讀圖書,一邊提問:蝸牛吃了xx變成x蝸牛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師:那小蝸牛還會吃到什么顏色的東西呢?它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一、活動背景:我園雖是一所農村幼兒園,但很重視幼兒的閱讀技能,很早就開展了有關早期閱讀活動的課題研究。在繪本風靡的現代社會,我們在每個班級的閱讀區(qū)里添置了很多優(yōu)秀的繪本,孩子們一有空就可以拿起自己喜歡的繪本,看看、講講,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斗^》是東方寶寶上面的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里面有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角色,畫面清晰、內容簡單又有重復性,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⒈樂意參加閱讀活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⒉了解故事內容,愿意大膽地表達和表現故事。
(二)活動準備
自制的大型圖書1本。
(三)活動過程
⒈引起興趣。
⑴師:今天,我們又要一起讀書了,看看今天要讀的這本書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1:這本書好大。
幼兒2:很大。
師: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來讀一讀這本好大的書。
(評析: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特地制作了一本好大的書。這本自制的“大書”,在原來小畫冊的基礎上放大好幾倍,并在原來圖畫色彩比較單一的基礎上加強了顏色的感染力。果然,“大書”一出現,孩子們的視覺上有了一定的沖擊力,顯得有些驚奇,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⑵師:這本書講的是誰的故事,你們看出來了嗎?
幼兒1:小青蛙和小烏龜。
幼兒2:講了小寶寶。
師:寶寶們的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從這本書的封面上我們就知道講的是小青蛙、小烏龜、小寶寶和西瓜蟲的故事。那講的是他們怎樣的故事呢,我們趕緊打開書看一看。
(評析:圖書的封面是整本書的精華所在。閱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看書習慣,即首先從書的封面著手,從封面上獲取整本圖書的訊息,再步入深層探尋書的具體內容。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和肯定的語言,肯定了孩子們對圖書的初步理解。)
⒉逐頁閱讀,理解繪本內容。
⑴小青蛙翻跟頭:
①師:這是誰?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說???(幼兒學一學)
師: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訴大家,聲音輕了大家會聽得見嗎?那我們學著小青蛙大聲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嗎?(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喊“我要翻跟斗咯”。
②師:小青蛙準備翻跟頭了,我們一起用力幫它喊一喊“一二三”。(集體喊“一、二、三”)
師:“撲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們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樣?(引導觀察畫面)河水濺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聲音應該怎么樣?我們再一起學一學青蛙翻到河里的聲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撲通”(集體做一做動作,說一說)
(評析:第一個畫面的理解,關系到下面畫面的學習。因此,這也是重點環(huán)節(jié)中的重點部分。通過三次的語言練習(單純地學,大聲地說,幫助小青蛙說)幫助幼兒更好掌握“我要翻跟頭”這句話。而“撲通”這個象聲詞,可以更形象地表現小青蛙翻跟頭的有趣。)
⑵小烏龜翻跟頭。
①師: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頭,那小烏龜在做什么呢?我們趕緊往下看。
師:(看烏龜的圖片)小烏龜在干什么?(翻跟頭)它會怎么說?我們學著烏龜大聲一點告訴大家。(我要翻跟頭咯?。┬觚斠^了,我們一起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②師:看,“砰”的一聲,小烏龜它翻成什么樣了,誰來學一學?(請一幼兒做一做烏龜的動作)
師:小烏龜四腳朝天躺在地上,頭好暈啊,爬不起來了!小烏龜在地上搖來搖去發(fā)出“咔嗒、咔嗒”的聲音。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幼兒集體一起做烏龜的動作:幼兒一起邊搖邊發(fā)出“咔嗒”的聲音。)
(評析:運用游戲形式可以增加活動的有趣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主動參與,體驗小動物翻跟斗的樂趣。)
⑶西瓜蟲翻跟頭。
①師:又有小動物要翻跟頭了,我們快起來看看。
②師:誰也來翻跟頭了?有幾條西瓜蟲,我們一起數一數,“一、二”,有幾條?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這條西瓜蟲會怎么喊?(集體喊一喊)這條西瓜蟲往這邊翻,那條西瓜蟲往這邊翻,它們一起翻跟頭會發(fā)生什么事?
幼兒1:它們要撞在一起。
幼兒2:會摔跤的。
師:我們也幫他們喊一喊吧?。ń處熯呑鰟幼鬟呎f)“一、二、三”“啪”兩條西瓜蟲怎么啦?(幼兒個別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們聽見他們撞在一起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嗎?我們也來做一做。(幼兒學一學,說一說)
(評析:這次翻跟頭發(fā)生了意外,因為方向不同,出現了相撞的結果,其實在觀察講述的過程中,也是提醒孩子們,翻跟頭也是要注意方向的。)
⑷小寶寶翻跟頭。
①師:聽!“我也來翻跟斗咯!”誰在喊呀?(猜)看,是誰在喊???(小寶寶)小寶寶要翻跟頭了,我們幫他鼓鼓勁,一起喊一喊。(一起喊“一二三”)噓,聽聽小寶寶翻跟頭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教師做聽的動作)你們聽見了嗎?怎么會沒有聲音的呢?
②(出示爸爸接寶寶的圖片)原來是怎么回事啊?(被爸爸接住了)哈哈,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寶寶,寶寶心里怎么樣?他臉上的表情怎么樣?
(評析:小動物翻啊翻,終于翻到了小寶寶自己了。小寶寶翻跟頭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從“無聲”引發(fā)幼兒的猜想,原來翻到了爸爸的懷抱。孩子們會聯想到自己翻跟頭的情形,體現父子之間的濃濃愛意。)
⑸師:剛才我們讀的這本書的名字叫翻跟頭。大家一起讀一讀。(一起看封面上讀一讀)
⒊完整閱讀。
①師:你們想不想再讀一讀這本書上好聽的故事?(教師讀故事,幼兒可以和教師一起讀)
(評析: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看圖書讀故事,既對故事有了一個完整的鞏固,對一頁一頁翻著看書的方法又有了掌握。)
②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翻跟頭???你們會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樣翻歪了呢?還是象小烏龜一樣翻得“咔噠咔噠”響呢?我們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兒在空地上翻跟頭)
三、活動評價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與幼兒進行行為上的互動,始終以不同的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雖然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但四次翻跟頭,角色不一樣,形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還蘊含了數量、方向等一些淺顯的內容。每個幼兒都能主動、愉快地參與活動,氛圍輕松,效果突出整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早期教育獨具的學習規(guī)律,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接觸到了新的事物,淡化了教與學的界線,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幼兒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閱讀活動小班教案9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閱讀活動小班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辛勤的汗水是您無私的奉獻,桃李滿天下是您最高的榮譽。每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都需要寫一份精美的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師真實展現教學過程,便于組織教學。你對于寫教案有哪些技巧呢?有請駐留片刻,小編為你推薦閱讀活動教案小班教案,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一、活動要求 1、了解小波幼兒園的生活,知道大家在一起很快樂。 2、愿意尋找躲藏的小波,學著仔細觀察每幅畫面。 二、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相關音樂《我上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認識小波——閱讀故事 (...
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于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
活動背景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明顯,要使他們逐漸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學習與他人友好相處,建立“朋友”的概念,從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社會性教育內容的滲透尤為重要。在“小兔”主題漸進尾聲的時候,“...
成功的人都是有目標的,有計劃地做事情,編寫工作方案的人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今天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一篇關于“小班讀書月活動方案”的好文,我感到這會對你有益處!...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