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
編輯經過不斷修改和改進后,終于完成了這篇最出色的“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老師還沒有完成的話,現在還來得及。教案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非常建議您將此頁加入收藏夾!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概況,知道國界線的劃分情況。
2、了解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劃分情況,掌握主要的發(fā)達國家。
3、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
學習重點
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
主要內容
1、國家和地區(qū)。
提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小的國家?最大俄羅斯,最小梵蒂岡。據圖找出世界面積前六位的國家,記住他們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輪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國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個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區(qū):格陵蘭島。
政治制度: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補充:國界線的劃分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經緯線等自然情況劃分,有的根據語言、民族、總結等社會經濟情況劃分。如美國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魯等。世界各國無論大小,貧富,一律平等。
2、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
劃分標準: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發(fā)達國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
發(fā)展中國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國,印度。
強調:南北對話就是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對話,北代表發(fā)達國家,南表示發(fā)展中國家。近年來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迅速,如亞洲的韓國,印度的計算機軟件產業(yè)等。這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掌握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輪廓等特征。
3、國際合作。
讀課本,明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fā)展中國家需要:資金,技術,人才。
發(fā)達國家需要:資源,勞動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在美國的紐約。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
補充:掌握世界主要組織的英文縮寫,標志,主要職能等。
總結:本章主要講述了國際合作和發(fā)展的知識,重點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奧林匹克等。
學習目標:
1、準確說出地球的形狀,學會運用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2、認識地球儀,能在地球儀上準確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和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3、了解赤道、緯線、緯度的定義。
4、分析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明確南北緯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5、根據所給出的緯線圖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緯度區(qū)位置。
學習重點:
1、了解赤道、緯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南北半球的劃分。
學習難點:
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并能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緯度區(qū)。
學生自學
學習任務(一)自學課本14—16頁地球的形狀部分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說出地球的形狀。
2、利用圖中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并記錄。
組間:以各組代表為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匯總。并互相解答。
學習任務(二) 自學課文第16—17頁地球儀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準確指出地軸、南北兩極、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經線及緯線。
3、說出赤道、緯線、緯度的概念,南北緯度的是如何劃分的,南北緯度各用那個字母表示。
4、觀察“緯線與緯度”圖分析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guī)律。,填下表。
緯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特點
緯度的范圍
度數的變化規(guī)律
相同度數的區(qū)分
零度線的確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學生:觀察動畫,思考問題。
點評:學生的說法等。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觀看動畫,注意其中的說明。
學生:積極發(fā)言、說明等
歸納:電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幫我們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座位表繪制在地球儀的表面,那么,我們就能象在電影院找座位一樣,輕松地找到地球儀上的任何一點的位置。
過渡提問:那么,怎樣才能在地球儀上繪制出這樣的“座位表”呢?
歸納:其實,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分布,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這個“座位表”,人們稱其為“經緯”。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地球儀上的經緯是如何來準確地給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定位的。
環(huán)節(jié)一:利用經緯在地球儀上定位
講述:首先,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出標注出的經緯線,找到這些經緯線所對應的經緯度數字,如:20°N、0°緯線、40°S、30°E、150°W、0°經線和180°經線等等。
活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課堂活動來學會如何在地球儀上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活動要求: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儀上,按下列表中的經緯度,找出該經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該點的大致經緯度。
環(huán)節(jié)二:坐標中識別點
過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局部的地圖上來判斷地理位置,如:給出了局部的經緯地圖(如下圖),請同學們在簡圖中給這些點定位(讀出其經緯度)。
歸納:這樣的練習,由于沒有直接標出緯度的南北和經度的東西,我們在判讀時,先要確定哪些是南北緯度,哪些是東西經度,然后才能讀出各點的經緯度,具體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對地球儀的0°緯線,上方是北緯、下方是南緯;
2.面對地球儀的0°經線,左邊是西經、右邊是東經。
學生:聽教師講述,思考、體會。
學生:思考、回答。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有關地球儀的知識,設想什么東西可以成為地球儀上的“座位表”。
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觀察地球儀上的經緯。
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這些對應的經緯線和經緯度。
師生互動:教師提醒學生地球儀上經緯度標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經線上)
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地球儀完成課堂練習,準備回答問題。
師生互動:在學生的活動中巡視,指點,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點評工作。
學生:回答,說明自己的看法等。
學生:分組練習。
師生互動:在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學生等等。
學生:回答練習結論,介紹自己小組的學習體會等。
學生:聽講,歸納、筆記等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新技術都要用到經緯知識。地球表面各點的經度、緯度是現代GPS、GIS、RS技術的基礎數據,今后地球的數字化管理也需要經緯的基礎數據來支持。因此,每位同學都要學會使用經緯。師生互動:啟發(fā)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有關生活中利用經緯定位的實例等。
學生:交流、自由討論等。
課堂:依據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
1、“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素描圖,
2、世界地形圖
學生大多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演示
教學效果
(三)
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20分鐘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征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1、請一位黃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1、大洲、大洋的分布圖
2、各大洲大小比較示意圖
3、亞洲與歐洲、非洲分界圖
4、北美洲與南美洲、亞洲分界圖
5、各大洋大小比較示意圖
6、“一筆繪五洲”
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親自的繪圖加深了學生的空間印象,也提高了繪圖技能。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fā)展到“會學”, 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
競賽活動 鞏固練習
6分鐘
1、設置搶答題:
⑴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亞洲和歐洲的界線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組的得分寫入表格,對各組的表現作點評
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競賽活動,以搶答形式為主(各組任一成員都可搶答,答對的為本組得分)
1、所提的問題和圖片
2、世界地形圖競賽版(對答對的同學會給予掌聲鼓勵)
中學生好勝心強,用競賽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五)
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yè)
3分鐘
1、師:“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那些?”引導學生總結,并以板書將重、難點內容用彩筆表示出來,鞏固本節(jié)知識。
2、布置作業(yè):
地理填充圖冊P12-13
1、學生總結并記錄重點難點
2、記錄作業(yè)內容并做作業(yè)
板書和作業(yè)內容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通過書面作業(yè)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jié)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chuàng)見。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世界海陸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峽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陸、半島、島嶼
⑵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和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④亞、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內容包括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布:教材利用圖文來說明世界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線并認識各大洲的輪廓。四大洋: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后“閱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說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等基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jié)課的內容,已初步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yǎng)讀圖分析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界線。
2.能力目標:
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一﹑自學質疑
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部分:國土遼闊,完成以下問題:
1.在亞歐大陸的北部,有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這就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俄羅斯。俄羅斯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qū)地形比較平坦,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找出俄羅斯的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
二、交流展示
1.讀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緯度范圍和經度范圍,并找出俄羅斯周圍的大洋有哪些?
答:緯度范圍:50°N—70°N;經度范圍:20°E—180°E。
周圍的海洋:北臨北冰洋、西鄰大西洋、東臨太平洋。
2.再讀圖7.45“俄羅斯的地形圖”,完成以下幾個小題:
(1)找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qū)。
答:俄羅斯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地勢走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龍江,注入太平洋。
3.讀圖7.46“俄羅斯氣溫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問題: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羅斯氣溫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guī)律?yjS21.cOM
(3)俄羅斯大部分地區(qū)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
(4)描述雅庫茨克的氣候特征。
三、互動探究
根據以下材料,聯系所學的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羅斯海軍的中堅艦艇“庫爾斯克”號多功能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失事沉沒,全世界為之震驚,一年后的9月,俄羅斯開始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打撈工作。
材料二:亞歐分界的趣聞
第一個以烏拉爾山脈來劃分歐洲和亞洲的是俄國彼得大帝時期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瓦里塔季謝夫。烏拉爾山脈,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薩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歐亞大陸上縱貫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標。塔季謝夫對烏拉爾山脈進行了長期的考察,發(fā)現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個地區(qū)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區(qū)別??疾彀l(fā)現,發(fā)源于烏拉爾山脈的河流往兩個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馬河,另一面流向東方,注入鄂畢河,而且向西面和東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動物群有著極其明顯的區(qū)別,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魚,體呈紅色,如娃魚、茴魚。在東面河流中雖然他們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樣,如折樂魚、聶利瑪魚,但魚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據烏拉爾山脈的位置和特點以及它的東西兩部分地區(qū)所在的各種不同特點,塔季謝夫提出,將烏拉爾山脈作為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比較合適的。他的這個看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1)俄羅斯東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羅斯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內陸國,中國 是面積的鄰國。
(2)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有3/4位于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部分,但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請說明其原因。
答: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歐洲,全國的工業(yè)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歐洲。
(3)俄羅斯的地形以葉尼塞河為界,以東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它們以烏拉爾山脈為界。
四、精講點撥
1.俄羅斯由于緯度較高,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qū)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2.地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北部地區(qū)為寒帶氣候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在地圖上正確辨別方向;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據比例尺,量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能夠根據地圖的圖幅大小、所示范圍大小,正確選取比例尺。
3、了解地圖的制作原理和地圖的分類;實例引導讀圖嘗試,學會判定生活中地圖上的方向。
4、體驗演示判定方向的快樂;領略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學案為載體,實行小組教學形式,實施零距離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四四方方一張紙,世界各地都容納,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薄觥暗貓D”。“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學會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繪制地圖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學習:
讀圖1—7和圖1—8,思考:
(1)、是不是圖中那所學校象圖中的那樣小?畫我們學校的校園平面圖,要用一張象校園那么大的白紙來畫嗎?
(2)、把校園中的事物象畫美術作品那樣真實地畫在紙上嗎?
(3)、如何讓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學樓?哪里是運動場?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ū壤撸?,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
同的地物(圖例),并用文字、數字標明(注記)。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縮小,并用_______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為一幅地圖。
鳥瞰圖—平面圖—地圖
學習任務(二)地圖的分類
1、自主學習:讀第7頁第一段,思考:地圖都有哪些種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齡段人口統計圖》、《山東省河流分布圖》各屬于哪一類
地圖?
:一般來講,閱讀地圖時,應先看圖名,知道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接下來是看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表達方式怎樣;閱讀地圖內容時,應該是先整體,后局部,先綜合,后要素。盡量多地發(fā)掘地圖內容,達到“圖”盡其用的目的。
盡管地圖的種類多種多樣,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地理事物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圖必須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學習任務(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學習:讀課本第7頁,思考下列問題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圖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圖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側“米”字形示意圖中標出。
②指向標地圖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A·
B·
右圖中A點在B點的_______方向。
指向標地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箭頭前方為北,后方為南;箭頭左方為西,右方為東。
正北方
通過實踐明確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圖
2、指向標太小可放大
3、為求精確可平移指向標
學習任務(四)比例尺
1、自主學習:請大家自主學習第8、9頁,完成下列問題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種形式表示。三種表示方式的轉換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較比例尺的大???(由分式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較規(guī)則)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
北京市地圖
中國地圖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表示內容詳略
(1)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
(2)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p>
(3)兩幅圖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表示的內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實際范圍
內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醫(yī)院在學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從水電站步行到學校,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大約分鐘可以到達。
解析:(1)首先要看地圖上有無指向標。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指向標所指的
北方確定方向,把指向標平移到學校,可判定醫(yī)院在學校的東南方。
(2)先量得水電站到學校的圖上距離為2cm,代入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實地距離=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離/速度(400/50=8)即得出時間。
答案:(1)東南方(2)8分鐘
2、下列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說來,在地圖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的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故D符合題意。
3、完成教材10頁活動題1、2、3、4、5。
充分用好圖中的比例尺數據,并可提供沒有比例尺但圖幅大小相同但范圍明顯不同的兩幅地圖來對比,以深化認識。
通過減0后明確1厘米代表的實地范圍,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學會看地圖,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記住并應用比例尺定義、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轉化、大小等,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能力訓練P7基礎鞏固:2、3、4、5綜合運用1、2、4、5
六、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學地理
一、學會看地圖
(一)地圖的制作與分類
1、制作2、分類
(二)地圖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
2、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1)表示方法: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2)比例尺大小與內容簡略的關系
這節(jié)課重點在比例尺,與數學知識聯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稍一粗心就會做錯,所以這節(jié)課重在理解,讓學生自己動腦得出結論。
喜歡《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匯集7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案教具對于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編寫時教師需要投入一些時間。教案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將就“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進行深入剖析和討論,如若您認為本文具有價值,請務必珍藏!...
我為您準備的“八年級上冊地理課件”能夠讓您堅信自己選對了這篇文章,非常歡迎閱讀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作為每個老師的必備基本技能,準備教案課件是非常必要的。而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則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
通常老師在上課之前會帶上教案課件,而現在又到了寫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學領域中重要的管理組織工具,如何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下面我們將為您介紹有關“八年級地理上冊課件”的相關知識,感謝你的閱讀我會不斷學習為你呈現更好的作品!...
今天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推薦一篇關于“七年級上冊課件”的精選文章。通常老師在上課之前會帶上教案課件,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用教案課件可以保證重點內容不被漏掉。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向著目標前進吧!...
幼兒教師教育網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把資料整合成了這篇“七年級英語上冊課件”,感謝您的瀏覽。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又到了老師開始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先決條件”必須得到充分重視。...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