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讀后感。
作文從小學時候就開始一直學習,通過寫作文可以展示我們的文學才華和能力,寫作文要多花心思,多訓練才會寫好。怎么樣才能把作文寫得又快又好呢?小編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塵埃落定讀后感13篇,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塵埃落定》,看起來可以適合很多書的書名??墒呛芏鄷鴧s不一定適合它。這是個普通的書名,卻是全面的揭示了全文的起與落。塵埃落定,落定之前必定會塵埃亂飛。因而,在肯定的全書結果之前,這一很長一段時間的塵埃飛舞,正是土司們,也是我所生活的世界,到處彌漫著舊日的風光。我是麥其家的二少爺,人傻卻也感受到這個世界給我?guī)淼挠绊?。十八個土司的平凡土司,因為種鴉片,大發(fā)橫財,實力日增。因而又成為眾土司們的敵人。而正如這個土司世界里,分不清誰是親威誰是敵人一樣。當大家都能過鴉片發(fā)了些小財時。麥其土司卻出人意外的全種上糧食。外在環(huán)境變化莫測,本就因為鴉片廣種而價錢大落的鴉片,這時已成為無法養(yǎng)活人的害人之物。也就是在這時,所有的人才意識到,糧食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有錢難買糧食的時候,麥其家倉倉糧滿,甚至因為無處放錢而免了百姓的稅。這些饑餓的土司們就通過各種方法來謀得麥其家的糧食。有明爭有暗搶,卻敵不過麥其家的槍子。我被派往北方,打敗了敵手之后。土司中的唯一女土司,用的卻是美人計。我傻氣得,不予理采,其計也就失敗。我最終又敵不過塔娜的美色,因而救了女土司王國。新舊兩代人,各自均有所得。而我的岳母,卻擔心一個傻子真會成為未來的土司繼承人。邊境市場的開放,這才是我這一生中真正的事業(yè)。雖然不盡是我打理,卻是我一手創(chuàng)建與支持,而這個土司中的土司,在金錢與槍桿的幫助下也就暗中存在了。
老麥其土司的陳年舊作,第三房太太央宗,這個他手下最忠誠的頭人的妻子。而被他殺的那個頭人的手下,他的兩個兒子,講述不多,作用卻大,一個結束了大少爺的命,一個要了小少爺的命,而這些,就跟土司時代一樣,都最終淹沒于歷史之中。
塵埃落定讀后感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書中用一個“傻子”的視角講述了土司社會的傾倒。睿智的傻子,作者故意把這種反差聚集到了一個人身上,傻傻的問題詮釋的卻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問題,傻子每天早上問自己的兩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哪里?”沒有弄明白這兩個問題,他會一天都渾渾噩噩,世間能弄明白這兩個問題的聰明人有多少呢?
能清楚看到問題實質的一般都是思維簡單的人,人們嘲笑一個人傻,往往不是因為說錯了什么,而是說出了人們避諱卻又被大家認可的問題。傻子把答案說出來或者把問題問出來,大家都會覺得不合時宜,不合時宜的說出了他們想說卻不敢說,不愿說的話。所謂的傻就是直接,卻又一語道破了本該神秘的共識。
傻跟糊涂有異曲同工之妙,糊涂的意思是原來聰明,突然出現了失誤,而傻卻是一直的糊涂。古人說難得糊涂,也就是偶爾的傻。大家都不想自己被看成傻子,卻又因為做著“聰明的”事,承受著自認為應該承受的代價。不是嘛?固執(zhí)的把本該“傻一下”就可以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弄的“婉轉曲折”,最后發(fā)現“傻”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頓感力是非常稀缺的一種品質。我也缺。頓是一種對事情的不敏感,古人有說欲速則不達,也有說先下手為強。似乎都有道理,不同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一個人變得敏銳似乎可以不斷鞭策,不斷訓練可以達成,頓感卻很難靠訓練習得,就像雷厲風行習慣了,突然讓你把一些舉手就可完成的事情拖一下,也許可以做到,因為人有拖拉的天性,如何判斷什么時候需要頓,頓的不焦躁,卻是需要一番思量。
傻的另一個解釋是對自己產生連接的人,事情,物的不留戀。似乎可以跟沒心沒肺畫等號。人一輩子產生連接的東西太多,尤其流動、快作為主題的當下,人們擁有太多的連接,連住了,放不下了。有人說一個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整理房間,把不會用到的東西扔掉。想想有道理,這是一個減除連接的操作,把死連接剪掉才會讓我們有力氣去尋找自己有用的新連接。傻里傻氣的丟掉,即使丟掉了一些有用的連接,誰知道是不是為更好的連接騰出了位置呢?不是嗎?時間還在流淌,空缺的你還是會尋找來填充,廢棄的確真的為你留出了空間來做有意義的事。
傻還表現在拒絕了別人認為對你的好。就像很多人,努力幫你達成某件事,可你卻不愿配合,最后被對方罵作傻。因為你拒絕了別人認為對你很重要的東西,你卻理直氣壯的說對自己沒有用。直接拒絕“對自己的好”就是傻。很多時候我們被別人的“好”左右著決定,因為覺得“好”也是有道理的,然后就接受了這些“好”與你生活的連接。
傻有很多好處,比如你得罪了人,對方可以因為你的傻而原諒你;再比如,你做錯了事,別人會因為你的傻一笑了之。聰明人沒有這種特權,做錯了事,傷到了人都會被擴大化,因為人們心目中聰明的你不能被接受傻。一旦你堅持了“傻”的事,原有的一切建立在聰明上的東西都會崩塌,讀后感.因為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所以你也不應該擁有原來的一切。這樣看來,我還真想成為一個傻子,因為當你蒙對一些決策的時候,會被夸做聰明,被夸聰明都會讓人感到高興的,即使是個傻子,不是嘛。
適度的矜持和等待是很好的品質。當你在某些場景不知道說什么,卻無法離開的時候,適度的等待其他人說話是個很好的品質。有的時候給別人機會表達,和對別人表達有所反饋會讓談話很好的進行下去。就像電影“成為邦德”里男主成為汽車的銷售冠軍不是因為自己說了多少打動購買者的話,而是靜靜聽他們表達想表達的內容,只要示意他們說的有道理,并對他們的眼光加以肯定就好了。真誠的不說,安靜的不說,微笑著不說,不說即為說。
在趨勢面前一個人的想法是渺小的,即使在單個時間點上是明智的決定,隨著趨勢的演進,一切都會灰飛煙滅,塵歸塵,土歸土,螳臂擋車,只會被碾作齏粉,在事情必然要到來的時候,能坦然的接手并坦誠的與往昔告別,少年派里說到,“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與你們好好告別”。傻子躺在床上,復仇人把尖刀插到了他的肚子上,平靜的接受了一切,安靜的離開也是一種儀式,放棄無謂的掙扎和焦躁的反抗也是對世界的尊重。
書的內涵很多,只是記錄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還有不少沒有記錄下來,每個人都會被不同點觸動,并產生共鳴,這是一本能產生共鳴的書,在某一點碰到了有感覺了就很好。
早上六點起床,頭暈的厲害。非但昨夜狀態(tài)如此,最近幾天一直都這樣。夜里睡不著,白天想補覺卻依然睡不著,失眠,真讓人痛苦。
這使我想起《百年孤獨》中的馬貢多的居民,馬爾克斯用魔幻的筆法寫他們整天睡不著覺,剛開始人們很高興,終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了。幾個月之后,人們雖然活力如常,卻開始恐慌,因為他們患上可怕的失憶癥,馬貢多的居民采用各種手段與其做斗爭,想法設法去挽留記憶,卻始終抵擋不住失憶的襲來。最后,人們不但忘記了歷史,忘記了身邊物品的名字,也忘記的了身邊的人。每個人彼此照面,卻如同陌生人,對他們而言,每個人都是陌生人,每個人都是那么孤獨地在世上游蕩,包括自己。我在想,那是一種何等的孤獨感,由此產生的恐懼,恐怕比讓人死都難受。如果有一天,我也患上了這種失憶癥,我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和我自己?
外面陽光燦爛,而我依然如坐云端。頭暈不可抑制,就連外面燦爛的`陽光,也如夢般不那么真實?!秹m埃落定》中的二少爺,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別人認為傻子的人。他每天早上醒來,總是去問別人認為傻的不行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里?’世上的聰明人由此嘲笑他,輕視他,而他也樂的輕松,以別人認為他傻而樂。從此他以一個傻子的眼光觀察世界,卻看到了許多自謂聰明人的愚蠢。他們在傻子問“我是誰?”的時候嘲笑他,卻不知,這是一個人生永遠也無法解答的問題。
我們自認為已經足夠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身處的世界、了解浩渺的宇宙,卻不知,我們連最基本的“我是誰”都無法解答。一旦產生“我是誰”的疑問,怎能不讓人心中不安,怎能不以卑謙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與世界?可笑而可悲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自傲自大地認為自己即為世界的中心,無所不能。而一旦自信心受到打擊,卻一敗涂地,自甘墮落。于是,人們就在無知的自傲與自卑中徘徊,到最后,一群自認為聰明的土司,敗在一個自認為傻子的人手中。
“我在哪里?”,包含兩個方面,即為“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傻子啊,你把人生最終極的問題都問了,怎么會是一個不讓人畏懼的傻子。我們從哪里來,又要走向何處,大到社會,小到人生,都逃脫不了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又是那么地不可知,不受我們的控制。在強大的造物主面前,我們只有思考和追問的權利,卻無左右的能力。常說人要活的通透,而要活的通透,又是何等之難,何等狂妄之說。我們該要怎樣的人生,要走向何處,街上匆忙行走的人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每個人又似乎沒有答案。自己也曾經對自己說,何必要思考那樣的問題,何必要說出來自己的想法,讓別人看傻子一樣的嘲笑你,何不像很多人一樣,過自己該過的生活,走向人生的終點?
冥冥之中內心卻有一種力量讓自己繼續(xù)尋找,繼續(xù)追問。懷疑與逃避,只是一種思維的暫停,即使我們不去想,卻始終要面對,最終還是要面對那個問題:我從哪里來,我將走向何處?這注定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亦或說,這注定是一個旁人無法給你答案的問題,唯有不斷地追問,不斷地向前走。你若問我,這與不追問而一直走有何區(qū)別,不是同樣的結局嗎?我只能說,是的。但是最起碼,我曾經追問過,你說,這樣的人,是傻子。是的,傻子。聰明人啊,你與傻子,隔了一條河,可以相望,卻無法過河,或者說,雙方都無意過河。你盡可以嘲笑,但不要忘了,在傻子行走的岸那邊,也會和你一樣,有春暖花開,有陰晴圓缺,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你可以選擇不過岸,但也請不要逼傻子過岸。
傻子的人生,也在不停地走,不停地追問,也如米蘭·昆德拉筆下的那一幅永遠也完不了的草稿。由此而言,塵埃早已落定,而塵埃,又怎會落定?
當我讀了矛盾文學獎獲獎書系之一的《塵埃落定》時,便被作者阿來筆下神秘的世界吸引住了,也有很深的感觸。
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著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神目光,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老麥其土司有兩個兒子,大少爺聰明勇敢,被視為當然的土司繼承人;二少爺天生愚鈍,很早就被排除在權力繼承之外,成天混跡于丫環(huán)仆役的隊伍之中,耳聞目睹著奴隸們的悲歡離合。
麥其土司在國民政府黃特派員的指點下在其領地上遍種。很快暴富,并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為土司中的霸主。眼見麥其家因致富,其余的土司用盡心計,各施手段盜得了種子廣泛播種,麥其家的傻少爺卻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議改種麥子,于是在高原地區(qū)漫山遍野花的海洋里倔強地生長著麥其家的青青麥苗。
是年風調雨順,小麥豐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供過于求,阿壩地區(qū)籠罩在饑荒和死亡陰影下。大批饑民投奔到麥其麾下,使得麥其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guī)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臨絕境之時,卻傳來二少爺開倉賣糧,公平交易的喜訊。這足以看出這個所謂的傻瓜少爺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爺的官寨旁邊出現了一片帳篷,酒肆、客棧、商店、鋪門,應有盡有。在黃師爺的建議下,二少爺逐步建立了稅收體制,開辦了錢莊。這樣,在古老封閉的阿壩地區(qū)第一次出現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商業(yè)集鎮(zhèn)雛型。
這位二少爺雖然被人們認定為傻子,但他為阿壩地區(qū)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認為他應該是一位英雄??墒沁@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這樣,一場家庭內部關于繼承權的血雨惺風又悄然拉開了帷幕。后來,在解放軍進剿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彌了,一個舊的世界終于塵埃落定。說來也有趣,傻少爺背負了癡呆的名聲,卻擔當著智慧的化身。
或許這個世界本身就對智者和愚者有了錯誤的區(qū)分?“得民心者得天下”,“識時務者為俊杰”,常人眼中的傻子卻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人,終將被碾得粉碎。
對于這個所謂的傻子,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的形象過于夸張,有些脫離現實的軌道;而有人則認為正是有了他的天馬行空,才使這部小說有了開合自如的氣度。在我看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正是有了這個名不副實的傻子存在,才讓小說里種種怪誕和荒謬成為了故事里激動人心的轉折,才讓這曲繁華落盡的末代哀歌有了絢麗的光彩。也正是這位傻少爺帶領著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潰前的最后情景,見證了兩個時代交替的喧囂和動蕩。
我忽然覺得,阿來的《塵埃落定》,是一支用心歌唱的曲子。于是,我閉上眼睛,仿佛真的聽到史詩般的旋律,抑揚頓挫地飄蕩開來。
“塵埃畢竟是塵埃,最后還是重新落盡了石頭縫里,只剩寂靜的陽光在廢墟上閃爍了?!惫僬兂闪耸眩滅魍了竞吞撵`魂隨著塵埃上天了。
書中有很多塵埃,人們踢起來的塵土,旋風卷起了的塵埃,馬蹄和隊伍揚起來的塵?!罱K這些看得見的塵埃從半空中跌落,滾滾黃塵,重新回到那片高原。
故事主線的我,是一個醉酒后生出來的“傻子”,出生在土司家里的少爺,卻有著非常的智慧和通透,可能是因為不執(zhí)著于什么吧,沒有什么強烈的欲望,也不貪婪于財富、地位和女人。
他是一個傻的過分人,也是眾人中最清醒的那個,即便有時候他連自己是誰,自己在哪都不清楚。
故事是從十四歲記事開始,大抵講述了汪波土司的矛盾、種罌粟花、巡游、借糧、建立北方市場、塔娜、復仇者、梅毒、紅軍。
很久以前開啟了這部書的閱讀,斷斷續(xù)續(xù)地讀著,只是把它當作一部消遣的小說看著,可是看著看著,這部書的文字也好,構思也罷,會把你自然地拉入史詩般的深淵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去看阿來的文字吧!很久沒有讀到這般簡練而又深邃的文字了,你會覺得敲出這些文字的人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天生具有的,而不是后天習得的。再來說故事構思吧,由于他把故事安排在一個距離我們不近不遠的年代里的異域之地——西藏的偏遠地區(qū),主人公又是一隅之地的人中之龍土司的兒子,可惜是個“傻子”,所以你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時我去找來了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來看,看了兩集,就棄劇了,繼續(xù)看書吧,看書時,你就是編劇,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隨你去感受,故事的發(fā)展隨作者去創(chuàng)作,不過不得不說,我喜歡這部小說的開頭,卻討厭它的結尾,結尾紀實的痕跡太明顯了,為了揭示土司這一特定階級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逝,硬是把小說寫成了歷史書,就像十多年前余華創(chuàng)作的《兄弟》,上部故事性很強,下部就開始拼湊和影射社會熱門的事件,讓人讀來都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隨著故事的結束,我發(fā)現一系列人物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物,作者持單純的態(tài)度進行褒或者貶,包括主人公“傻子”,作者都設置成圓型人物,帶有復雜的情感,所以就無從喜歡或者討厭哪個人。只有侍女卓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傻子少爺應該是喜歡卓瑪的,也只有卓瑪是傾心于傻子少爺的,可是階級的關系,卓瑪從沒想過掙脫階級的束縛,最終嫁給了銀匠,又委身于管家,結局她是怎么樣的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阿來在后記中說另一部小說要好好寫寫銀匠,那么我就看看那部小說,希望它能給我一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卓瑪。
揚起的塵埃終究會落下,可只要是一粒塵??傄〕猎谑郎?,因風吹起,馬蹄踏起,人群涌起,初聽《塵埃落定》就覺得書名很好,說明了人間的某種規(guī)律,有種衰亡的味道蘊含其中,阿來說他仍舊覺得這部小說的名字起的很不錯,的確如此。
由現在去猜測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恐怕誰也難以預料,可從現在去了解過去的歷史,則輕而易舉,事先我們在知道塵埃會落下,知道土司家族必然會衰亡,在已知的結局面前,如何讓一個故事足夠曲折,有豐富的細節(jié)來支撐落幕時的輝煌,黯然收場卻讓人回味無盡,我覺得這樣的故事便是一個好故事。
阿來說他想把人類的普遍性傾注在書里,普遍與規(guī)律似乎總是在一起,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的,普遍性的又常常是人們所熟知的規(guī)律。作者不想以描述過多的藏族風土人情,或以暢銷書的筆法來引起讀者注意,這是一種格調,因為不從眾,便是清新脫俗,阿來說“不期望自己的小說雅俗共賞”,因為堅持自己的選擇,才會堅定自己的身份,才可以不用委屈求全以圖讀者們喜歡,作為一名藏族作家才可以有這寫作的視角,以一個“傻子”為主角。
書中的風格如同作者所說有些寓言故事和臆想的色彩,寓言增加了小說的趣味性,而臆想不應該是傻子獨有的特性嗎?每天早上都要問“我是誰,我在哪里”?如果不清楚便渾渾噩噩,六神無主一般,聰明人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可是不這樣問,不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那還算是活著嗎?麥其土司家聰明的人很多,可是清醒的人卻很少,所有的人似乎都在忙碌著,思索著,努力的活著,但是對于為了生存而活著的人,到底應不應該討論生命的意義,麥其家的二少爺想到這的時候只能去找書記官,因為書記官能記下歷史。
對當代文學,我接觸的時間很晚。在其他同學讀完了當代所有作家的作品時,我還像個六年級的小學生那樣,驚喜地徘徊在當代文學的書架間。當代作家寫下的作品,其數量與古代作家流傳下來的作品旗鼓相當,這時我才知道有當代作家作品的存在這回事。
這一點也不奇怪,我出生于一個閉塞的小山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村子里一戶相對富裕的人家才買進了第一臺電視機。我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與文學作品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環(huán)境的閉塞是一方面的原因,我們那里流行各種盜版武俠小說、言情小說,而我對這些小說一向很警惕,老師也不許我讀這樣的“閑書”,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是對武俠、言情小說不聞不問,無法排遣內心那種焦慮——為功名而讀書,絕不讀“閑書”的戒條一直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家境貧寒,買不起書(連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錢買書),讀書無非是為了考上大學,于是除了課本,就沒有別的讀物。
等到我終于考上大學,解放了,當其他同學痛痛快快談戀愛、沉醉在網絡游戲中的時候,我向圖書館發(fā)起了進攻,似乎是要補償少年時代的不足,要閱讀個夠——當然,也是抱著解開心中困惑的目的去讀書的。
我的一位舍友,也是同班同學,他有一本《塵埃落定》,放在他的書架上。這位同學很有趣,他本人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卻再買了一套鼠標、鼠標墊、耳麥,卻常常邀幾個同學去網吧打游戲。他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沒錢,所以從不拉我去網吧??梢姼F也有好處,不會跟著他們混,沒有能力去空耗光陰。當我發(fā)現這本書后,向他借閱。他很高興,同意了。于是我一口氣將《塵埃落定》看完。
看這本書之前,我看完了美國作家??思{的小說《喧嘩與騷動》,所以在看《塵埃落定》的時候,認為這是受到《喧嘩與騷動》的影響后,寫出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還抱著這種觀念。直到最近,我才終于將這個觀念糾正過來。現在我認為,并不能因為??思{比阿來先出生,先寫出《喧嘩與騷動》,就認為阿來受了??思{的影響,而是我這個讀者莫名其妙將兩位作家牽扯到一起了。
為何?《喧嘩與騷動》寫了一個白癡班吉?!秹m埃落定》寫了一個白癡土司的二兒子?!缎鷩W與騷動》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秹m埃落定》寫的是西藏土司制度的輝煌、沒落、滅亡,也是一部史詩。即,同樣的敘述角度,同樣是史詩,兩方面的類似,使我將兩部作品牽扯到了一起。
不同的地方是,《喧嘩與騷動》用四個敘述角度講述同一個家族的歷史,這是這部作品特定的文本結構;而《塵埃落定》的敘述角度一直沒有變過,都是土司的白癡二兒子。
我甚至還想起了南非作家?guī)烨械淖髌贰哆~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來,這本書同樣寫的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也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難不成我要說,庫切受??思{的影響?或許有可能。我相信,在庫切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恐怕鮮有中國人知道庫切是何許人也,庫切依舊身處那塊大陸,被中國擋在門外。所以,阿來也不可能受庫切的影響。
相互毫不干涉的作家,在不同的土地上,以類似的角度寫了類似的小說,難道不令人驚嘆不已?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對近代文學的排序,即“魯郭茅,巴老曹”。當時我太年輕,無法讀懂魯迅,其他作家的作品,也很少讀(沒有機會讀到這些大作家的作品)。有一次,我看了巴金先生的一篇名叫《春天里的秋天》的小說,講的是一名女子違背父親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想法,與一名青年自由戀愛,同居。后來日子過不下去了,被父親接回家,自殺了。男青年聽到這個消息后,悲傷不已。我讀完這篇小說后,很是失望。如果自由戀愛沒有好的結局,青年們的努力竟然得到這么一個悲慘的結局,完全沒有希望,我們所有的青年差不多都要這么病態(tài)地活下去了。后來又看了魯迅寫的小說《傷逝》。調子是壓抑低沉的,使人喘不過氣來?;蛟S只有了解了魯迅和巴金所處的那個時代,才能夠理解他們的小說。
當我一口氣讀完《塵埃落定》后,內心竟然是無比暢快,充分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與之前讀《春天里的秋天》這樣的小說的壓抑心境截然相反。阿來寫的也是死亡和沒落,為什么就那么令人舒暢呢?當時我就想,《塵埃落定》這本書怎么就沒有得什么獎,廣泛流傳呢?這絕對是一本好書。后來才知道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而且被選入了中國百年百種文學作品。我認為這與這本書達到的成就是完全相稱的。能夠閱讀《喧嘩和騷動》、《邁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的我,同樣能夠從閱讀《塵埃落定》這本書中得到樂趣——一種心靈的震撼,被牢牢吸引住。
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塑造了一代病態(tài)的青年,比如“一從自己中意的女生身邊走過,就臉紅”,在現實生活中無能、懦弱,總將愛情搞成悲劇。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我想,這樣的青年如何存活于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我們就不能做一個正常人?
我似乎在說,當代文學中的一些作品比近代文學的一些作品要好。我這話足以引起諸多前輩的鄙夷目光了。不過我認為文學作品不但有摹寫現實的能力,而且還有塑造新型人格的能力——這在現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郁達夫小說描寫的人物使得我們這些讀者覺得,那些人物比現實中的人物還要灰暗。作家們怎么都是那么軟弱,那么無能,都要餓死、被現實逼死?為什么不自強,好好活著?
《塵埃落定》里寫的這個白癡,竟然比一個正常人更能適應生存,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白癡死的時候也相當冷靜,他知道新時代來了,他死得很坦然。
我想,這與阿來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有關。阿來處在這個有希望的時代,所以歡歡喜喜地埋葬了土司和土司制度,迎接新生活。土司的權利再至高無上,再神氣,也消失不見了。土司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利益沖突,寫得那么真實,絲毫沒有人工化的痕跡。我用語言無法準確描述出它的種種妙處。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身處這種文化之中,如果不是考察了很多的資料,根本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來。它是對過去歷史的再現。人物的生與死、愛與恨、對與錯,都隨著歷史遠去,當我們面對這段歷史時,有的只是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如果前輩們說我淺薄無知,只知道講好聽的話,根本就不具備批評家的素養(yǎng),我會恭恭敬敬加以承認。對我寫不出來、又只知道它種種好處的作品,除了從心底表示欽佩之外,我還能怎么辦?
只有在我學習了某種文藝理論,才能如批評家所愿意看到的那樣評論這部作品。也是,如果沒有一種理論作為指導,批評從何開始?作為一名讀者畢竟要簡單得多。我是虔誠的讀者,不是批評家。我只是寫出我的讀后感而已。
很久以前開啟了這部書的閱讀,斷斷續(xù)續(xù)地讀著,只是把它當作一部消遣的小說看著,可是看著看著,這部書的文字也好,構思也罷,會把你自然地拉入史詩般的深淵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去看阿來的文字吧!很久沒有讀到這般簡練而又深邃的文字了,你會覺得敲出這些文字的人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天生具有的,而不是后天習得的。
再來說故事構思吧,由于他把故事安排在一個距離我們不近不遠的年代里的異域之地——西藏的偏遠地區(qū),主人公又是一隅之地的人中之龍土司的兒子,可惜是個“傻子”,所以你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時我去找來了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來看,看了兩集,就棄劇了,繼續(xù)看書吧。
看書時,你就是編劇,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隨你去感受,故事的發(fā)展隨作者去創(chuàng)作,不過不得不說,我喜歡這部小說的開頭,卻討厭它的結尾,結尾紀實的痕跡太明顯了,為了揭示土司這一特定階級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逝,硬是把小說寫成了歷史書,就像十多年前余華創(chuàng)作的《兄弟》,上部故事性很強,下部就開始拼湊和影射社會熱門,讓人讀來都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隨著故事的結束,我發(fā)現一系列人物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物,作者持單純的態(tài)度進行褒或者貶,包括主人公“傻子”,作者都設置成圓型人物,帶有復雜的情感,所以就無從喜歡或者討厭哪個人。只有侍女卓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傻子少爺應該是喜歡卓瑪的,也只有卓瑪是傾心于傻子少爺的,可是階級的關系,卓瑪從沒想過掙脫階級的束縛,最終嫁給了銀匠,又委身于管家,結局她是怎么樣的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阿來在后記中說另一部小說要好好寫寫銀匠,那么我就看看那部小說。
希望它能給我一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卓瑪。
好久以前就看完阿來的《塵埃落定》了,斷斷續(xù)續(xù)有過不少感觸,今天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感觸用文字總結起來,也算是讓那些感觸“塵埃落定”吧。
塵埃無論飛得多遠,終究會落下。遙遠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血域之巔,文明與蠻荒共存。亙久的土司制度,強大的麥其家族,一個傻瓜少爺,一段蒼涼的夢境,訴說著一段塵緣歷史。著筆于歷史,小說帶有很濃重的歷史味道。在書中的土司時代,人與人之間,主子與下人的關系非常明顯。土司占有著自己土地上的一切,人與財富。有自己的行刑人,有自己出口就是法律的權力。
然而,這畢竟是末代的土司,外來勢力非常明顯。罌粟的引進,正是麥其土司發(fā)達的關鍵。而這關鍵人物卻是黃特派員,國民政府的省特派員。黃的想法是扶助一個土司,這個幸運人就是麥其土司。通過黃特派員我軍事支持,麥其土司得到了現代軍火,也得到了現代軍隊,因而在與其他土司的戰(zhàn)爭中,輕易取勝。這個黃特派員的到來,理由卻是過于簡單,作為土司的麥其,因為要報一個小仇,一個家奴的背叛。黃與麥其的結合,雖然理由簡單,卻很符合實際。土司要成就成土司的權威,卻又沒有必要的實力。歷史是最強大、最有力的推動者。末落的土司制度,無論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如何飛揚,終將落定于歷史的凈地上。風起云涌,塵起塵落。正因為有一個高潮,也就必然有低潮的來臨。解放軍的腳步響起的時候,麥其家也就到了消亡的時候。局部來交待整體,整個西藏也就隨之解放。當麥其土司的傻瓜少爺,最后死于仇人刀下。當身體變冷、當血變黑的時候,所有這個世界就從少爺的視角消失,塵埃最終落下。土司制度連同土司的官寨轟然飛上天空,揚起漫天的塵埃,然后徐徐落下。那伴隨著的一切野蠻,生活在土司陰霾下的塵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塵埃一樣徐徐落定,大地重歸于安靜、平和。小說的主人公,麥其家的二少爺,是個傻子!傻子,傻子卻最終做了許多當時公認的聰明人都做不出的事!傻子有福,不用像自認為聰明人的人們那樣擔驚受怕;不用一輩子活在自己的計謀和別人的陰謀里;他不用被人時時提防。因為在別人眼里,他不過是個傻子,他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所以他犯錯,別人不會責怪,因為傻子是傻子,傻子的行為是該被原諒的;所以他無意做了聰明事,別人卻又會懷疑:他是真的傻,還是大智若愚的高深的智者
傻子向來都是冷眼旁觀的過著,對不合理的不聞不問,沒有爭取,這些掩護了他,可似乎“不爭”是他最厲害的武器,他的不爭卻中得到命運眷顧……傻子是忠厚的,仁慈的,智慧的,真正與世無爭而又因為身為“存在”而無法真正出世的,雖然他是不自信的,懦弱的,但他沒有仇人,他得到的是敬仰與忠誠的跟隨,他又似乎有些超然物外了。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除了凝固的白字黑字在讀者眼前流動有聲,它是再不能復返的了。塵埃落定,而我掩卷微笑著,是因為我還沉浸在靈魂輪回后重述的刻骨銘心的全部記憶中吧。
無論正在遭遇著怎樣的時代或者生活,都不要放棄,因為時間會給你交代,真理會見證新生,一切都會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1959年出生于西藏。深沉高潔的沃土,古老熱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還有奇異的宗教信仰,這一切都為西藏——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增添了一種特有的幻麗和芬芳。也許因為阿來就是出生并且生長在那個地方,他才能寫出那種地道的味道。也許因為他對藏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的長期的依戀,所以才能讓我們作為讀者有種置身其中的感覺。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他選擇了康巴土司家族的興衰作為小說的題材,借以描繪藏地的風土人情,闡述自己對其歷史的認知與思索。
老麥其土司是康巴眾土司中的一個,他有兩個兒子,大少爺聰明勇敢,被視為當然的土司繼承人;二少爺天生愚鈍,很早就被排除在權力繼承之外,成天混跡于丫環(huán)仆役的隊伍之中,耳聞目睹著奴隸們的悲歡離合。
老麥其土司不顧濟嘎活佛的阻止在國民政府黃特派員的指點下在其領地上遍種罌粟,販賣鴉片。很快暴富,并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為土司中的霸主。眼見麥其家因鴉片致富,其余的土司用盡心計,各施手段盜得了罌粟種子廣泛播種,麥其家的傻少爺卻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議改種麥子,于是在高原地區(qū)漫山遍野罌粟花的海洋里倔強地生長著麥其家的青青麥苗。是年風調雨順,小麥豐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鴉片供過于求,阿壩地區(qū)籠罩在饑荒和死亡陰影下。大批饑民投奔到麥其麾下,使得麥其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guī)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臨絕境之時,卻傳來二少爺開倉賣糧,公平交易的喜訊。這足以看出這個所謂的傻瓜少爺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爺的官寨旁邊出現了一片帳篷,酒肆、客棧、商店、鋪門,應有盡有。在黃師爺的建議下,二少爺逐步建立了稅收體制,開辦了錢莊。這樣,在古老封閉的阿壩地區(qū)第一次出現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商業(yè)集鎮(zhèn)雛型。這位二少爺雖然被人們認定為傻子,但他為阿壩地區(qū)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墒沁@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這樣,一場家庭內部關于繼承權的血雨惺風又悄然拉開了帷幕。后來,在解放軍進剿國民黨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彌了,一個舊的世界終于塵埃落定。
說來也有趣,常人眼中的傻子背負了癡呆的名聲,卻擔當著智慧的化身。我認為他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人,終將被碾得粉碎。對于這個所謂的傻子,人們褒貶不一。在我看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正是有了這個名不副實的傻子存在,才讓小說里種種怪誕和荒謬成為了故事里激動人心的轉折,才讓這曲繁華落盡的末代哀歌有了絢麗的光彩。也正是這位傻少爺帶領著我們穿越時空、大地和民族,讓我們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潰前的最后情景,見證了兩個時代交替的喧囂和動蕩。
浮華煙云不過是千萬顆塵埃組成的,煙消云散之后也就是塵埃落定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一顆漂浮不定的塵埃,不論你是土司還是貧民,不論你是傻子還是天才,不論你是絕世美女還是平凡女子,不論你在人生或者歷史的舞臺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對于整個浩瀚的人間歷史來說仍然是顆塵埃,充其量不過是被氣流托得比較高罷了。到最后不過也只是一顆會發(fā)笑,會感覺,會思考的塵埃而已。
當一切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潮流時,即使你是顆最有主見的塵埃,也難免要隨風漂流,最后找一個沒有誰會來祭奠的角落安心的沉睡。也不知千百年后會不會有一陣風再來聚斂這些舊識的塵埃,再上演一部相同或是相似的劇目。哪一顆塵埃會遇見哪一顆塵埃是不可想象的,歷史就是由這樣一段一段漫不經心而又意外的排列組合構成。有時候它讓人發(fā)笑,有時候它引人深思,有時候我覺得它荒謬得過于智慧。
一個有著好運氣的傻子,其實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圍的聰明人,而一群愚蠢的聰明人也在嘲笑和原諒著一個傻子的智慧。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不過就是在欣賞、嘲笑和原諒之間打轉而已。一個家族的沒落,一個小王國的失落,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在一個傻子的眼里是那么理所當然,那么坦然接受。從題目看來已經給人一種哲理的思索,正如文章結尾處的“我看見麥其家的精靈,已變成一股旋風飛到了天上,剩下的塵埃落下來,融入大地,我的時候就要到了,我當了一輩子傻子,現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聰明人,不過是在土司制度將要完結的時候到這片奇異的土地上來走了一遭似的,上天叫我看見,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讓我看起來像個傻子?!蓖了局贫冗B同土司的官寨轟然飛上天空,揚起漫天的塵埃,然后徐徐落下。
焚香,凈手。我捧起了帶著墨香的書。在悠悠香霧中,跟著阿來,進入了《塵埃落定》的世界。
所有的人都認為土司有一個傻兒子,可傻兒子那洞察一切的雙眼能把每個人的心看穿。傻子,說了實話,可是沒有人相信他,包括父母。沒有人能夠理解傻子的瘋言瘋語.于是傻子只有笑,高興時笑,甚至生氣時也笑。笑,成了他反抗這個世界的武器。
一個土司家族的興盛與衰落,在傻子眼里成了一場戲。可是,不情愿的,傻子也被拽了進來,成了戲中的一個角色。傻子在兢兢業(yè)業(yè)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一個傻子,因了“傻”,說著別人不敢說的話,做著別人不敢做的事。
他用自己的方式活著,俗話說:“大智若愚”,不知道,是否能這樣評價傻子。
土司們的斗爭無法解決的時候,漢人介入了。帶來了洋槍,也帶來了大煙,摧毀人的身體,也毀滅人的精神。憨厚的藏民留下了洋槍,種下了罌粟。
美麗的罌粟花啊,它不是罪惡的源泉。罪惡的是利用他的人,利欲熏心的漢人,給美麗的大草原帶來了邪惡的種子,在藏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傻子是明智的,在感到自己死期將近的時候,他理智的支開了妻子,平靜的面對死亡。他知道,這是人生不可逆轉的輪回,他該謝幕了。m.cnsjbj.cn
阿來,通過傻子的雙眼,向人們描述了一個西藏土司家族的興衰史,揭開了那層神秘、奢華、迷亂背后的面紗,露出愚、貧、苦的本質。注定了土司家族將走向沒落、衰敗。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這僅僅是一部虛構的文學作品,不具有任何針砭時弊的意義,喜愛聯想和對號入座者,由此造成的負面影響,概不負責!
《塵埃落定》是阿來1998年發(fā)表出版的,這部作品講述了藏族的土司制度的興衰歷程,具有很高的藏族歷史文化價值,并且?guī)в袧夂竦目苹蒙省?/p>
這部作品有很多處都描寫了麥琪土司的二兒子與侍女的`情節(jié),有些地方描寫得比較露骨,而有些地方則寫得很含蓄,但是看起覺得很可笑,因為能把那樣的情節(jié)寫得那樣的和諧。
麥琪土司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麥琪土司與藏族女人所生,英武彪捍、聰明勇敢。二兒子是麥琪土司酒醉后與一個漢族女人所生,但是二兒子卻是個“傻子”。但文章中卻多次描寫“傻子”少爺與侍女桑吉卓瑪的情節(jié),作者為什么要在小說中多處描寫?
(一)二兒子剛生出來的時候,就被人認定為“傻子”,但是結合他后來的表現,他這個“傻子”在關鍵時刻可比聰明人有智慧。比如麥琪土司在麥琪的轄地的邊界上修了很多的堡壘,他問他的大兒子為什么在邊界上修這么多的堡壘,他大兒子沒有回答正確。但是二兒子卻回答正確了,說是為了存儲糧食,在這一點上,麥琪土司也解釋不清楚。我覺得作者需要用那樣的方式來告訴人們,他們眼里的“傻子”可不傻啊。因為真正的傻子是不會做那樣的事的。
(二)小說中第一次描寫“傻子”少爺與侍女是在二少爺15歲的時候,這種事情也是男人懂事、成熟的標志吧。因為小說是通過二少爺的眼睛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的,二少爺則是小說的主線,也是他見證了藏族土司制度的興衰歷程,到民國時期的塵埃落定。因此故事也從二少爺開始懂事的時候寫起。
(三)我覺得小說有這樣的情節(jié),也是吸引讀者的一種方式。畢竟藏族也是少數民族,社會發(fā)展進步得比較慢,因此還沒有進入文明時代,還丁柳在奴隸時代,寫出那樣的情節(jié),表示可以理解,并且也是為了剛好的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
“傻子”少爺雖然有時候很傻,但是他大智若愚,相比之下這才是真正的聰明。正因為如此,在他小的時候他才得到了他父親以及他哥哥無私的真正的愛,甚至從來沒有受到過傷害,不知道傷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因此我覺得有時候大智若愚可以避免受到傷害。并且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愛戴下人,最后見證了麥琪土司家官寨由強盛到到最后的坍塌。紛爭、仇殺消彌了一個舊的世界終于塵埃落定。
相關推薦
在讀了作者寫的作品以后,讓人不禁茅塞頓開寫讀后感能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寫出一篇怎么樣的作品才算是好的呢?請閱讀由我們?yōu)槟憔庉嫷淖钚聣m埃落定讀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
推薦你看看以下的最新塵埃落定讀后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能在人們最黯淡的時候照亮最遙遠的生活道路,我相信每一個曾經讀過作品這本書的讀者,內心的感觸一定很多。用筆寫下自己的感受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我們應該如何來寫一篇打動人心的作品讀后感呢?讀作者寫的作品讓我們變得自由。像這樣的想法和見解,我們就應當記錄進自己的讀后感里。以下是由我們?yōu)槟阏淼摹蹲钚隆秹m埃落定》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當今社會或許大家都書寫過不同類型的文檔或文章吧!寫作前多看范文,可以減輕我們寫作壓力。多多分析和學習范文的行文思路和寫作方法,你不知道這些范文能否為你提供幫助?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看《塵埃落定》有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