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瘋子讀后感。
怎樣才能將自己的感情寫進讀后感里呢?我喜歡這本書的名字作品,寫讀后感時,我們應該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也許下面的“天才瘋子讀后感”正合你意!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老實說,作為一個孩子,我可能還未曾親自目送過其他人遠去,畢竟年紀還小,就算有過,也不會有過多么復雜的情感,也不曾有過如此多的感概與思緒。
但是,被目送的經歷,我有過多次,不知為何,記憶中的一個個片段始終格外清晰,清晰到那一次離別的每一點細節(jié),清楚到每一句叮嚀,一聲離別的話語,還有那一雙雙眼睛,那一雙雙目送兒女們離去的眼睛仍然清晰地浮現在眼前,那是目送兒女遠行的眼睛。
我總記得,每次稍遠或稍長的分別,比如去軍訓、去夏令營等,只要有條件,都是父母雙雙一起為我送別的。每次與父母分別時,父親總是默默地為我從車上取下行李后便又會靜靜地回到車里,讓母親陪我走到大巴車上,而我與他的別離似乎也格外的簡短,短到有時我甚至還來不及去再與他道一聲“再見”,給他一個擁抱??墒俏矣肋h忘不了,那雙最后望向我的寫滿并非都是不舍,而是一種鼓勵、堅定與信念的眼睛。我當然知道其實他內心會有更多的擔心和不舍,只是那一瞬間眼神的交錯給了我足夠安心,讓我感覺到什么是后盾,讓我明白,我不止一個人。
母親每每也總會催促我早點上車,好找個靠窗的座位,別再暈車了,我也總會聽話,一個人拿著包走上車,挑個靠近窗戶的座位坐下,然后再靜靜地多看幾眼媽媽的身影。媽媽也會快速地找到我的位置,然后同樣靜靜地看著我。
其實,我心中也清楚的很,在那平靜的目光背后,又是怎樣復雜的思緒,不舍、擔心、緊張、期待、信任、鼓勵,或許都有,或許還有更多。這天下的父母,又有幾個不是心疼兒女的呢?每個人都是在這種自相矛盾中經歷別離,逐漸成熟起來的。我沖窗外的媽媽搖了搖手,示意她快點走,畢竟她工作很忙,還要加班加點,她見了也點點頭,卻仍站在那里沒有挪動半步,又朝我揮了揮手,讓我別管她??粗坎晦D睛望向我的媽媽的眼睛,頓時,一股酸澀在心頭無限蔓延,親愛的媽媽,你可曾知道,我怎么舍得又怎么可能愿意離你遠去呢?
車子最終還是發(fā)動了,然后緩緩地駛離了,望向窗外,是一直在朝我招手道別的母親,哦,對,還有那角落里那輛一直未開動的車子,父親還是沒走。車子越行越遠,母親的身影從漸漸模糊到消失。可是,我卻能感覺到母親目光的追逐,我知道,縱使我在天涯海角,您的目光也從未離我遠去,是吧,親愛的媽媽?
機場上,我打開了書,翻到了這篇名為《目送》的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淚水也忍不住悄然落下。爸爸媽媽,您們也如此嗎?也是在目送我的背影漸行漸遠嗎?您們也會目送我長大然后離您們遠去嗎?您們也會舍不得嗎?也會倔強地想我像小時候一樣留在您們身邊嗎?我恍然明白,原來目送并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宿命,我們總會有那么一天,在目送中長大成人,然后目送我們的父母老去,目送我們的下一代長大。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目送,我們目送時間的流轉,目送歲月的遠去,目送一天一天來了又去.......我們根本不必追,因為,追不到。
后來,我逐漸明白,我們的一生啊,便是對生命的目送。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600字: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本記錄國內精神病人訪談的手記,這本書中開篇就寫了作者以精神病人為主題探討世界觀,也許你想說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來探討世界觀呢?
大概是因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對這個問題,畢竟大家都在忙著掙錢、找老婆、升職……很少有人在乎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其實精神病人也有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有喜歡滔滔不絕的,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這點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沒什么區(qū)別,但是他們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從沒有想過的觀點。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過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和精神病人接觸,并在最后寫成了這本書。
這本書中寫了不同精神病人對世界不同的認識,在《四維蟲子》中,絕對四維生物可以先看到我們的死亡,再看到我們的出生,沒有前因后果,其實我很早就了解了∶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但是不僅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中還寫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寫的就是一個女孩在不帶黑色眼鏡架的時候,在外面能夠看到每天的顏色,不是天氣,而是每天的顏色。
她說∶“灰色就是這天很平淡;黃色就是這天會有意外的事發(fā)生,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藍色這色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發(fā)生;而紅色則是最不好的顏色,且從來沒有失手過”。這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不過在現在,也存在許多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
其實在這本書的最后有一句話令我感觸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假如你看完這本書,再看到這句話時,也許同樣會有很深的感觸吧!寫稿人:王月
相關: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000字
這本書,在我的收藏架中,呆了有差不多1年了吧?始終未曾拿出來讀,恰巧這次5月假期去揚州旅游,入住的酒店里剛巧看見有這本書,興之所至,也就拿起來翻閱了起來,不得不說,剛看完幾個案例就覺得實在是太有趣,放不下手來,然,讀到約一半時,越讀越覺得細思極恐,不由得脊背發(fā)寒,寒毛直豎~終于明白為何取這樣的名字,果真是貼切。天才與瘋子著實是一線之隔,你是天才?還是瘋子?
我忽然在想精神病的定義究竟什么?
書中有些例子,說真的,我都覺得能說服我了,那邏輯和思維真的是超級贊,閱歷、知識也是相當的豐富,根基也很深~何為瘋子?我想,大約是“偏執(zhí)”“程度”吧?
其實生活里,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精神病”,例如:抑郁、偏執(zhí)、強迫……只是看程度如何、是否影響到了別人,又或者說,是否能夠隱藏?至少讓別人覺得你是跟其他人一樣的……是的,一樣……你跟別人不一樣了,你的想法太超前,超前到了別人實在無法理解,而你又想讓別人知道,宣傳這樣的想法,那就成了“精神病”!
看到最后一章的時候,有斷話,真心說到了我的心坎里:矛盾,是一種孤獨感。雖然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盡力維護這那種孤獨感。經常是處在一種掙扎狀態(tài):既希望別人關注、關心自己,又不知道該怎么去接觸和回應別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墒枪亲永镉质悄敲吹目释涣私?,渴望被理解,渴望被關注……哪怕會后悔,也繼續(xù)堅持著去抗拒,而且矛盾到嘴里說出來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這段話,真心觸動了我的靈魂,是的,我的靈魂~亦是那種找到了同類的感覺。那是我童年從8歲開始便揮之不去的孤獨感。跟隨我20多年。但是現在我想,我喜歡這種孤獨感!是的,喜歡!也克服了自己想要被關注、被關心的渴望~!
最后,就像書中所寫:面對未知,沒必要害怕,而是學會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實那也是對自己的尊重,給自己一個嘗試著去了解、辨析的機會。也就才有思考的機會。
剛看這本書時就被實驗室二柱院士dis,這是一本很奇怪的書云云。但我還是看完了,并且自我感覺比看其他書更快,一般我看自己愛看的書時速度就會提升,所以,我應該還挺喜歡這本書的。這是幾十個小片段組成的一本書,一個非專業(yè)醫(yī)生對各類精神病患者的訪談整理成的小故事??磿倪^程中我一直在懷疑我是不是也有精神病,哈哈,當然沒有啦。
書的結尾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認為這是真的,那么我會告訴你:假的,都是假的。如果你認為這是假的,那么我會告訴你:真的,都是真的。
我看書的過程并沒有糾結于真假。更何況,我把它當作一個小說來看的,它跟其他小說不一樣,更加滿足了我的獵奇心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小情節(jié)讓我對物理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些事情你之所以極端,大概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無所謂對錯,只要不影響他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挺好。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真的很大,存在即合理,做一個普通人真好,做一個不普通的人也挺好。
做好自己,理解他人。大概就是我看這本書的收獲吧??赐赀@本書有一段時間了,我還能記得看書時忽然豁然開朗的感覺,卻不記得每一個小故事的具體內容了。
相關:《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000字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
天才在哪,瘋子在哪?
沒有用太久的時間,就讀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這回趁著有實體書,通讀全書。
讀之前就大概了解本書是講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滿神秘感的地方,感覺不會像醫(yī)院那么神圣,也不像醫(yī)院那么陰森,共同點是人們不會想進去待著,但精神病院會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開一角窺探一下。
有些瘋子并不是真正的瘋,他們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讀完本書,總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為自己不同世俗的舉動,而被誤關進來,里面很多內容講述高深莫測的世界觀、科技觀、生命觀等。我記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監(jiān)控地球的間諜人;有從未來穿越回來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過去;有人研究科學技術否定現在,這些人讓人感覺需有很強的邏輯及豐富的知識,怎么能被認為是瘋子。
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種動物,有人在平靜的屋子感受到大風的侵襲,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沒有那么的高深,但卻也讓人無法捉摸,一些無法去想象的事情,卻真實的感受在他們身上。
看完本書,真的沒有辦法去下定論,如果你想到的事情和書中人物想法一致,那自己是不是要應該去醫(yī)院看一看呢?
連續(xù)三天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很久沒有這樣一口氣看完一本幾十萬字的書了。除了包羅萬象的內容很吸引我,還有點原因是我不敢看得太投入,理解得太深入,我怕會顛覆我的世界觀。鑒于此,盡管作者有錄音證明內容的真實性,但我不得不盡量把它當小說看。
幾十個微小說涵蓋各個領域,有量子物理、哲學、史前文明、宗教…涵蓋了各種類型,有心理、情感、懸疑、科幻、玄幻…我甚至覺得每個故事都能延伸出一部大制作,比如《飛越瘋人院》、《預見未來》、《變臉》、《宇宙追擊令》、《時間規(guī)劃局》……似乎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原型。
但是,封面上赫然寫著“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紀”。作者雖然有錄音證明內容的真實性,但他還是在最后強調成書時有增刪,其實他就是怕讀者過于沉迷。因為諸多訪談對象知識之淵博、邏輯之嚴密、思想之深遂、信念之堅定、感情之執(zhí)著令自詡正常人的我們汗顏。
有意思的是,書中一位精神病專家的理論印證了我說過的一句話。我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瘋子?!彼f得更直接,“人人都有精神病,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某些方面的偏執(zhí)?!睊行淖詥枺矣?,你們有嗎?只是很多時候正常人要壓抑自己的偏執(zhí),因而過得似乎更累。
當然,我不會因為看了這本書而變得消極,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而我肯定不是天才,那注定也成不了瘋子,雖然我多少有些羨慕他們,但我也非常樂意并享受做一個平凡人的快樂與踏實。所以我不會也不能認真去研究他們那一套自成體系的各類理論,驚嘆一下罷了。
奇怪的是,我發(fā)現所有精神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一個正常人,卻很難做到了。也許是太多外力的影響:世俗的眼光、物質的誘惑、生活的壓力…也許是內心的浮躁、狂躁、不安、不屑…我應該反省、借鑒、改變……
在我看來如果看完一本書后能讓我有想說話的欲望,即便不知所云,那這就是好書。引段書中的話作為讀后感的結尾?!啊且驗槟?我才有勇氣說/永遠,永遠”這是一個老人生前寫給妻子的,但是老伴卻堅定地認為他還活著。你說這是妄想癥呢,還是偉大真摯的愛?
這是一本以訪談錄形式的記錄地球中人類的另一個群體精神病患者,在作者的訪談中他發(fā)現一些精神病患者并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的可怕,那樣的瘋狂。在精神病中其實有很安靜的患者與瘋狂的患者之分。
而在那些安靜的患者中是作者主要訪談對象,他們不是一無所知,口中都是荒唐的思想,其實這些思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其中一個精神病患者所說的:不用很遠,只倒退一百多年,你對當時頂尖的物理學家說你拿著一個沒一本書大,沒一本書厚的東西就可以跟遠方的人通話,而這要靠圍著地球轉的衛(wèi)星和你手機里那個跟指甲蓋一樣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個小屏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談,而且還不需要有任何連接線;你看地球另一邊的球賽只需要你按下電視遙控器。他會怎么想?他會認為你一定是瘋了,而且很白癡,因為那超出當時任何學科的范疇了,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對嗎?就是這么一段話就可讓我們引發(fā)深思,那些病人所說出的那些偽科學不可理喻的東西也許在以后的時代便被發(fā)現、發(fā)明,也許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他們沒有好的表達,讓我們理解,這當然也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范圍,也許這樣的瘋子就是比如今科學家更加激進的天才,只是不被大多數的正常人、非天才所理解、所接受而被埋沒在黑暗的精神病院里。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也有著幸運的瘋子。比如說,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他在證實自由落體的快慢時人們一直誤以為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比輕的落下快,從而有人對他表以諷刺:認為他是精神病,但是他在眾人面前做出實驗,證明了他的猜想是正確的,從而使他精神病變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如今的科學已是如此的精密、高新,想必那些瘋子所想出的認為無法理解的猜想,如果是正確的那么證實它的過程將是多么的復雜,而不像從前科學不發(fā)達的時候,證實那么簡單。那些瘋子的遭遇就好比一個學生在做一道幾何難體,一眼就可以看出最后的答案,然而不知道證明過程一般痛苦、無奈。沒有證明這道題就錯?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可能超越人類的人類,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這本書中的故事不是看上去那么有意思,他在描述一個極悲慘的故事。他展現了一個個精神病患者的內心讀白,就像一句流行語,現在又覺得頗有道理:永遠不要歧視瘋子,他們只是與我們的世界觀不同罷了。
外界對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我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寫的還是編的。
我認為一本書可以帶給讀者一些不同的感受,一些自己的感悟,這總歸是值得的。說,“超出常人半步是天才,超出常人一步是瘋子?!笨赡馨?,可能當天才執(zhí)著研究一件東西未果時,會被普通人當作瘋子吧?!隘傋印钡亩x究竟是什么?與大多數人不同?不被大多數人理解?
拿這本書中的例子來說,“瘋子”也分種類。
1、有些“瘋子”說了很多離奇的事,沒有辦法用現代科學解釋。這其中可能是心理作用產生的幻覺,也可能是真的。這不得而知。
2、有些“瘋子”有與大多數人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這沒有錯誤,也可以理解,只是不被多數人接受。但我的確很佩服他們對某方面知識了解的程度,強大的邏輯思維和足夠堅定的信念。
3、有些“瘋子”是鉆牛角尖。如果說天才是在某方面了解得很全面,那這類“瘋子”是太過固執(zhí)自己片面的理解,而把自己帶入無可救藥的深淵…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中的一些章節(jié),它讓我想起曾經的我也想過的一些問題,也讓現在的我有了心里的一些答案。
這個答案是自己給的,它不一定是最正確的,但它是認真思索過后,確定也相信的。佛法最信奉的是包容性,我們可以允許不同的存在,但是我們不能強迫別人也要和自己相信的一樣。我們可能大多數人都有一些“精神病”,就像強迫癥,如果你必須把自己的東西弄得整整齊齊,那當然可以,但是別人的東西你看不過,也非要收拾好,可能有人會允許你幫他收拾;也可能不被允許,因為你沒權利亂動別人的東西。如果你強迫的是自己的指甲要干干凈凈,你不能強迫別人的也一定要那樣。所謂的是不是精神病,無非就是,你有沒有影響到別人??傊?,我還是被那些新奇的想法吸引,還是愿意承認不同,也佩服那些愿意探索,愿意實踐,認真做事的人。
尊重每一個獨特而獨立的個體是讀完此書的最大感受。
選擇閱讀此書是有一個契機,看這本的書是因為之前看了俄羅斯“通靈之戰(zhàn)”的介紹,認識到了一個叫朱莉王的人,對世界又開始懷疑了。
剛開始看序言的時候覺得,作者邏輯很亂,并沒有講清楚他到底想表達什么,可能想在一開頭就營造一種“瘋子”的感覺吧。剛開始讀故事的時候,覺得后背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有一種被未知支配的恐懼,特別是“角色”那一章節(jié),那一個精神病院的病人把自己當作一本書的“主角”,進精神病院是自己故事的重要章節(jié),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寫道:“臨走時,他漫不經心地走到我身邊,低聲快速地說:”還記得第一次那張桌子嗎?去看看桌子背面。“說完狡猾地笑了。”當作者找到那張桌子,桌子下寫著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時間,以及一句話“半年后離開?!?/p>
還有一些故事沖擊著我自己的價值觀,比如說“蘋果的味道”,故事中的人是一個冥想的修行者。當閱讀道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竟然有想過嘗試主人公的做法,想去考證是否真實,忘卻了這是一本“精神病病人世界”的書,不必太認真地思考。后來讀到作者的一句話:“如果你太過相信他們所說的世界,你覺有可能成為他們世間的一員了。”
此外還有幾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分別是三只小豬——人格分裂、開顱骨的人、蘋果的味道——冥想的人、四維蟲子、以顏色預知氣運的女孩以及薩滿。
雖然這本書被指出過有“抄襲”和“偽造”的嫌疑,但是如果是想要打開腦洞,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讀一讀也沒什么壞處,建議跳讀。
讀完這本小說,想看看女巫的故事了,下一本書《中世界的女巫》。
萬物有靈,保持善良和包容,可能會看到一個更有趣世界,誰知道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800字:
其實,天才和瘋子之間真的只是差那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會被套上神經病這名稱,只不過是他們和我們的世界觀不一,在我們的眼里,他們的行為是古怪的、與這個世界的社會行為有差異,與主流的世界觀不一?!坝幸惶炷阋詾槲爷偭?,其實是你瘋了?!?/p>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就很好的為我們介紹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但它不是你們所想的那種精神病人的生活是怎樣的,而是一本精神病人異于常人的世界觀。這是一本具有極人文情義的精神病患訪談錄,作者高銘多次接觸二十多個精神病人來通過,了解他們的世界觀,根據筆錄和錄音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獨特思維視線深刻的所思所想。
我為什么是我?而不是別人?這些問題在我生活里的任何一個角落。為什么別人家有錢?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優(yōu)秀?為什么我那么哀等等一系列的人生問題。如果我終有一天老體衰亟待死時,會不會超脫世界看到一些奇幻的事物。夢里有一個我,現實也有一個我,那到底哪個才是真真實實的現實呢?讀后感·真實和虛偽就在這一線之間,或者說不定有著兩個世界,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你在同一時間做著不同的事,這世界的分界線永遠在與任何地方,也許就在面前,可你就是不知道。但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一個又一個夢套著的起點到底在哪里,有著這樣思想的我是不是也屬于精神病患者。
在這本書上,它讓我有一種宛如撕心般的難過,難過的恐懼,讓我毛骨悚然。它徹底顛覆了我所以為認識的那些精神病人,讓我難以相信的是知道他們的思維是這樣如此的開闊,并且他們能夠不斷思考世界的本質,他們的知識是如此的深厚,進行學術研討,如此的優(yōu)秀。他們在商討表達世界觀點時,絕大部分我們所認為的瘋言亂語完全聽不懂,而且非常具有邏輯性。正是因為這樣他們讓我恐懼,我才會如此這般“歧視”他們。此時讓我困惑是的,他們是真天才還是莫名其妙的瘋子?
這是書中精神病人說的話“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認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很有意思不是嗎?
相關推薦
同學們應該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吧,經常寫作文能提高我們對文字使用。背書和加強課外閱讀對作文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你有沒有搜集到一些優(yōu)秀的好作文?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瘋子天才讀后感”,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站。品讀目送時,不知不覺地就會進入到文章中,隨著作者的腳步感受人間的真情。她寫的文章既有女兒...
人們常說讀作者的作品會有不一樣的感想和體驗。我們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獲益。那么如何寫出有自我特色的作品讀后感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讀后感楓林”,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那么,你知道優(yōu)秀的幼師資料是怎樣的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窮孩子富孩子讀后感900字通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
為滿足你的需求,我們特地編輯了“2023《格局》讀后感”,讀完作者寫的作品我被感動了。我們可以通過寫讀后感來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從哪些方面來寫作品的讀后感呢?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
閱讀是人們增進知識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在讀作品時,不能一帶而過粗略的看需要仔細閱讀。有了想法和感觸,是一件珍貴的事情,我們需要文字去保留他們。我們可以從作品中獲得哪些感悟寫成讀后感呢?你不妨看看天鵝湖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