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復習課教案。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一般來說,提升學生的效率最好是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怎么才能讓幼兒園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復習課教案15篇”,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一、說教材。
“復習課”作為數(shù)學課的一種基本類型,它不同于新授課的探索發(fā)現(xiàn),也有別于練習課的鞏固應用?!秷A柱與圓錐》復習課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意在通過回顧梳理,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串成線,聯(lián)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加深各個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根據(jù)《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圓柱、圓錐的有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系統(tǒng)、牢固,能熟練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的體積,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在復習活動中,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為:知識的梳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為:認識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概括為以下三句話:回顧整理,以學生為主。鞏固知識,以練習為主。拓展提高,以思維為主。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回顧梳理、形成網(wǎng)絡。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主要設計了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然后進行全班匯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使知識的結構不斷完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整理與復習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觀看動畫演示,來回顧學過的知識,這里的動畫內(nèi)容主要包括了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過程和知識點,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復習課課堂趣味化,可以使靜止的數(shù)學問題動態(tài)化,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三環(huán)節(jié):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4組練習題:
(1)基本應用
(2)靈活運用
(3)熟能生巧
(4)強化訓練
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只有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際,才能使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內(nèi)化。
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選取了一些世博會上的精彩圖片供給學生們欣賞,一方面是作用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短暫的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價值,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一、概念復習
師:說說你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隨生板書:世紀年季度月旬星期.)
師:今天我們重點復習年月日這部分內(nèi)容。
師: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時間單位,說說有關它的知識。(生選中哪個內(nèi)容就復習哪部分內(nèi)容)
1.世紀
(1)復習世紀的有關知識
(2)練習:判斷一下年份是哪個世紀?
2.年
(1)復習年的有關內(nèi)容。
(2)判斷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3.季度
(1)復習季度的知識。
(2)學生說一個月份讓大家判斷是哪個季度。
4.月
(1)復習月的有關知識。
(2)一個學生出題其他同學。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抗戰(zhàn)中軍民是如何以民族大義為重,同仇敵愾,抗擊日寇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硝、觸、搐”等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吃過饅頭吧?假如給你一個有缺口的饅頭你會要嗎?可是有個人卻把一個有缺口的饅頭一直珍藏了34年,臨終前還一直叮囑這個饅頭傳下去,并把這個饅頭的故事講給所有的孩子們聽。同學們你們想聽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屋”去聆聽這個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字音讀準;并在讀的過程 中標出自然段。
2、出示字詞,采用男女生賽讀的形式,讓學生認讀。
3、學生分段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感悟課文。
1、通過讀文相信這個感人的故事已經(jīng)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了,回顧課文1—6自然段,說說你從這幾段中知道了什么?
2、可見情況真是危急啊!在這樣危急時刻,爭分奪秒時刻,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發(fā)生了什么?
3、就在這個時候,饑民們是怎樣做的?事情又是怎樣發(fā)展的?
讓我們默讀7—18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一畫。
學生匯報。
(1)當學生匯報少校給饑民跪下那一段,適時提問大胡子少校為什么要給饑民跪下?體會當時他的心情,并指導朗讀。
(2)當學生匯報小女孩交饅頭那一段,要讓學生把感動的景象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分角色朗讀小女孩與少校的對話。體會當時少校的心情,想一想此時你最想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3)當小女孩匯報所有饑民都把饅頭交上去那一段,讓學生對比饑民之前與現(xiàn)在的行為。想一想饑民在如此饑餓的情況下,為什么又要將抓到手里的饅頭默默地放回車上?
4、少校歸來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大胡子少校和耿師長站到尤小翠墳前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她們的心情怎樣?
6、一個有缺口的饅頭,就這樣保留了34年,將軍在臨終前說把這饅頭傳下去?那傳下去的僅僅是饅頭嗎?還有什么?
四、練筆。
面對今天的學習生活,你有哪些感想?你想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今后也要學習小女孩那個團結對敵,一致對外,以大局為重的精神。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shù)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jù)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根據(jù)復習課本身的特征以及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復習課一般分為揭示目標、再現(xiàn)知識、疏理溝通、深化提高四個階段,在這里以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部分和教學過程為例:
一、揭示目標階段
1、實驗引出體積概念
將不規(guī)則鐵塊用繩子系著放入盛滿水的圓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進入長方體水槽,解釋水中現(xiàn)象,揭示立體圖形體積概念。
2、明確復習內(nèi)容
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在黑板上:(四種立體形圖)然后揭示課題: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
3、出示學習目標
(1).學生交流討論目標??戳诉@個課題,你認為應復習哪些內(nèi)容?
(2).教師歸納總結后用小黑板出示學習目標:
a.理解并掌握立體圖形體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并形成知識體系。
b.能正確、靈活應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c.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再現(xiàn)知識階段
1.圍繞目標自主復習:以四人一小組自主復習。
2.匯報復習情況:教師重點引導出體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3.基礎訓練
(1).小組互測:教師在練習紙上設計如下表格,要求學生相互提供相關數(shù)據(jù)后互測。
形體名稱已知條件求體積的算式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圓錐
(2).小組互評
教師巡視抽查學生演示情況,提出應注意問題。
三、疏理溝通階段
1.小組討論: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
2.歸納形成知識網(wǎng)絡。
(1).討論后歸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具有統(tǒng)一的求體積公式V=SH
(2).形成網(wǎng)絡:(板書)
(正方體圖)V=a3
(箭頭)(箭頭)V=SH
(長方體圖)(圓柱圖)V=SH
V=abh
(圓錐圖)V=1/3SH
四、深化提高階段
1.綜合訓練
(1).我當審判長
a.一個長方體木箱的體積一定大于它的體積。()
b.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的圓錐體體積是長方體體積的1/3。()
c.圓柱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側(cè)面積的一半乘以圓柱的底面半徑。()
(2).對號入座
a.把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切成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可以得到()個小正方體。
b.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為軸旋轉(zhuǎn)一周,可以得到一個()體,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c.一個長方體的高減少2厘米后,成為一個正方體,那么表面積就減少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3).走進學習。(鼓勵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如果想知道剛才實驗中鐵塊的體積,你準備怎么做?
a.學生演示測出溢出的水在長方體水槽中的高度及長方體的長和寬。
b.學生將鐵塊拉出水面后,測量圓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離及圓柱的底面直徑。
c.集體計算,然后比較計算結果。
2、評價練習
(1)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目標自我評價后教師再評價。
(2)總結全課。
北京市東城區(qū)史家小學分校孫瑋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掌握寫數(shù)、改寫和省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和善于比較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和整理,使學生經(jīng)歷比較、整理的過程,掌握復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收集地震的資料,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識的梳理。
教學難點:帶0的多位數(shù)的寫法;改寫和省略的區(qū)分。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多位數(shù)的寫法、改寫和省略
1.匯報課前調(diào)查資料
師:同學們,四川曾發(fā)生過特大地震。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資料,誰愿意把小組收集的資料介紹一下?
師: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十分關注著汶川地震的情況。同樣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10月8日12時)
遇難:六萬九千二百二十七人
受傷:三十七萬四千六百四十三人
失蹤:一萬七千九百二十三人
全國共接收國內(nèi)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截至9月25日12時)
總計五百九十五億元,
實際到賬款物五百九十四億元,
已向災區(qū)撥付捐贈款物合計二百六十八億元
國家撥款幾十億救災。比較權威的說法是: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超過一萬億元!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信息,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復習做準備。通過讀幾組信息中的數(shù),使學生知道這樣的數(shù)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體會數(shù)的讀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寫數(shù)
師:讀了這段資料,你們有什么感受?你能寫出橫線上的數(shù)嗎?
六萬九千二百二十七人寫作:69227人
三十七萬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寫作:374643人
一萬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寫作:17923人
五百九十五億元寫作:59500000000元
五百九十四億元寫作:59400000000元
二百六十八億元寫作:26800000000元
一萬億元寫作:1000000000000元
師:你是怎么寫的?在寫數(shù)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步要判斷最高位是哪一位,從最高位寫起。
第二步是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要寫0占位。
注意:
1.不是讀一個零,就寫1個鈥?鈥潯?/p>
2.不要忘記寫單位名稱。
【設計意圖】復習大數(shù)的寫法,強化學生的認識,為總結寫數(shù)方法做準備。補充四萬零九十的寫法,突破鈥溞醇父?鈥澱庖喚萄訓恪?/p>
3.改寫和省略。
師:通過寫這些多位數(sh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為了便于讀、寫我們還可以把多位數(shù)進行改寫和省略。
獨立完成:
69227人7萬人
374643人37萬人
5950000元=595萬元
2680000元=268萬元
第一次比較:比較改寫和省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二次比較。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億以內(nèi)的寫數(shù)、改寫和省略的方法。如果擴展到億以上的數(shù)時你們會嗎?比較他們之間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次比較。
通過對比我們對改寫和省略的知識認識得更加清晰了。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復習了哪些知識?比較寫數(shù)和改寫、省略的知識你有什么想說的?
(二)鞏固練習
1.寫出下面各數(shù):
三百零三萬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萬四千零二十
二十億零七百六十八萬
2.將下面的數(shù)改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shù)。
人造衛(wèi)星每分鐘約行動計劃470000千米。
我國每年生產(chǎn)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達45000000000雙,需要砍伐25000000棵樹。
天文學家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大約有近100000000000顆恒星。
地球上海洋的總面積是362000000平方千米。
3.省略下面的數(shù)中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并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
20xx年我國固定電話有案可查214420000部。
20xx年我國出口總額約為此325600000000美元。
1996年,我國森林面積是128630000公頃。
4.填空
(1)()個一萬是十萬;()個十萬是一百萬;()個一百萬是一千萬;()個一千萬是一億。
(2)與99999999相鄰的兩個數(shù)分別是()和()。
(3)一千萬一千萬的數(shù),數(shù)到十次時是()
(4)1030700讀時應讀出()個零
(5)由3個億、2個十萬、8個千、5個百、6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
5.判斷對錯。
(1)把6870000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是687萬噸。()
(2)把95050省略萬后面的尾數(shù)是9萬。()
(3)一個八位數(shù),它的最高位在百萬位上。()
6.□里填幾?
7□000=7萬7□00000007億
74□007萬7□0008萬
19□78520萬60□90760萬
28□078500029億9□907000010億
【設計意圖】基本練習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鞏固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發(fā)散性思維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說教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新增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課文以動人的筆觸,記敘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級老師、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在教學樓坍塌的剎時,伸開雙臂,用本身的身材保衛(wèi)四論理學生,而本身卻獻出了名貴生命的動人事跡,顯現(xiàn)了他恪盡職守、同心專心為學生的無私大愛。文章淳厚動人,字里行間飽含著對這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師的歌頌與崇拜之情。全文共12個自然段,定時間次序分為四個部門:第一部門第1自然段,寫5月12日,譚千秋老師和尋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第二部門第2-7自然段,寫譚千秋老師在地震來暫時,用本身的身材掩護四個學生的動人顛末;第三部門第8-10自然段,寫地震后救濟職員、得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門第11-12自然段,寫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蜜意歌頌。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2個二類字,聯(lián)系課文語境理解生死攸關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理解最后的姿勢的內(nèi)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4.能夠體會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作用,學習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悟譚老師深沉博大的師愛,從而受到心靈的蕩滌,真切感受忠于職守、大愛無疆的內(nèi)涵。
說學法:
1.朗讀貫穿法。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理解譚千秋老師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舍己為人的精神。
2.品詞析句法。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4.讀寫結合法。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寫話訓練,使讀寫結合,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說課時安排:
本課共教學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簡介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譚千秋老師的生平,了解課文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提挈主線
1.揭示課題,問:課文寫的是誰?板書:譚千秋
2.問:這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最后姿勢的句子,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是靈魂句,所以一開始就把它提挈出來,作為貫穿教學的一條主線,使教學一直緊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細讀句子,分層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動山搖,大難來臨
1.引:譚老師為什么要張開雙臂,護住學生呢?當時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呢?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個句子:①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災情即將來臨,平靜中隱伏著不平靜,指導讀得低沉。②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這是地震剛開始,出人意外,指導學生關注兩個感嘆號,讀得緊張、急促;③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地震越來越強烈,引導學生讀好句子;④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極。
2.指點:這四句話描寫了當時的地震情況,讓我們感受到地震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瞬間把大地上的一切生靈都推向死亡的邊緣。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地震的語句讀一讀,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特殊背景情況,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客觀原因。這部分重在讓學生關注環(huán)境與場景描寫,
重在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與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盡職守,大愛無疆
1.引:大難來臨,生死之際,正在教室里上課的譚老師是怎樣守護學生的呢?讓學生默讀2-7自然段,找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動作的語句,想想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作批注。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體會譚老師反應靈敏,有豐富的地震經(jīng)驗,懂得如何保護學生,當機立斷地指導學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
②行: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讓學生找出句中的三個動詞拉撐護和另一個詞語立即細細品悟。老師補充介紹:譚老師本已和大多數(shù)學生向樓下疏散,但當他得知還有四個學生沒有離開時,立刻從三樓返回四樓,沖進教室。此時,已經(jīng)搖了約1分鐘的大樓裂成兩半,逃生的路斷了,譚老師連忙拉學生躲在課桌下。由于太驚慌,學生們躲進桌子下面時,竟然將課桌擠翻了。眼見頭頂?shù)乃喟寮磳⒌粼诤⒆觽兊念^上,譚老師就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扶正課桌,并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這一壯舉,再說說從譚老師的行動中體會到什么,以此體會譚老師在危難時刻一心為學生著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個教師的職責。設問:如果沒有譚老師這樣保護,這四個學生會怎樣?再次體會譚老師用無私的大愛撐起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導學生朗讀這個句子。師相機點撥:這是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學生的姿勢。
3.整體朗讀2-7自然段。
設計意圖:課文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特別是第4、第6自然段具體生動地刻畫了譚老師的言行,折射出譚老師在災難來臨之時本能地保護學生,不但沒有只顧自己逃命,還為了保護學生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責任心,有無私的大愛。教學過程中重點抓住這兩點品讀相關語句,特別精讀描寫譚老師護生姿勢的一句,以突出重點。
(三)感受評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師述:就在譚老師用身體護住學生的時候,樓上的水泥板塌了下來,重重地壓在了譚老師身上,譚老師的右臂頓時血肉模糊,鮮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還不停地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要堅持住余震不停地在發(fā)生,水泥板、爛磚、灰塵一次次地墜落到譚老師的頭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時候,譚老師停止了呼吸。當?shù)诙焱砩暇仍藛T前來營救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什么?引出句子: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讓學生找出和這一句照應的一節(jié),讀一讀。問:譚老師犧牲時的姿勢有改變嗎?不同的是什么?是后腦深凹、血肉模糊,但他還死死地護著。問: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譚老師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崇高精神。指導朗讀這個句子。
2.指導學生讀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飛身一詞,體會譚老師面對危難,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把死亡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3.點撥:課文引用了三個人的話語,有什么作用嗎?體會側(cè)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4.引:在學生眼里,譚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指導學生關注11句1和1,并老師補充介紹相關資料,體會譚老師的愛女兒愛學生愛工作。師再述11后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張開手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問:這最后的姿勢詮釋著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12讀,理解詮釋著一個老師的愛與責任,一種高尚的師德,所以課文以最后的姿勢為題,飽含著對譚老師舍己救生壯舉的贊頌和敬佩之情。帶領學生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5.問;譚老師曾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點:他不但言傳,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懂得大難來時要舍己為人,不能只顧自己。問:因此人們贊頌他什么?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譚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他誓死護衛(wèi)學生的高大形象,這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千秋萬代永放光芒!(在板書的千秋兩字上描紅)指導齊讀,了解最后一節(jié)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詮釋人名涵義。
設計意圖:課文第三部分寫地震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第四部分還寫了學生對譚老師的印象,結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側(cè)面烘托出譚老師豐滿、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譚老師的行動之主觀原因。因為譚老師一直是那么愛學生,一直有那樣的人生的價值觀,所以他在大難之際,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作出了英雄壯舉。教學這兩部分時緊扣主線,巧妙勾連,以此深化主題,突破難點。
三、拓展激情,升華情感
1.介紹:在地震災難中,譚老師用生命之軀挽救了四個學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態(tài)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讀的湖南大學校園里(出示圖片,形象感受)。
2.問:此時,當你站立在大愛千秋的豐碑前,你最想說什么?讓學生結合文本語言,用筆表達,傾吐內(nèi)心真情。
3.交流。
4.布置作業(yè):課后搜集幾個抗震救災中的動人事跡,跟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實現(xiàn)文本語言的遷移運用,體現(xiàn)閱讀與表達的緊密結合。另外讓學生搜集相關事例,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一復習要求:
1、復習什么人物的特點,人物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復習圍繞人物的特點選擇合適材料的方法。
3、通過讀、思、議、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二、復習重點:指導學生怎樣寫好人物的特點。
三、復習難點:怎樣運用適當?shù)谋憩F(xiàn)手法來寫好人物的特點。
四、復習時數(shù):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1、幻燈片若干張。
2、每人一份刻有一好一差兩篇文篇的練習紙。
3、原稿紙一張。
六、復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上一節(jié)作文復習課,題目叫做(板書課題:抓住特點寫具體)。大家都知道,在小學階段,無論是人還是寫記事,寫景還是狀物,都必須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先復習寫一個人的時候怎樣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
(二)指導復習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
1、寫人應該抓住人物的什么寫具體呢?
板書:人物的特點
2、什么叫人物的特點?
3、一個人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什么方面呢?
板書:品質(zhì)性格愛好才干
4、現(xiàn)在進行一個練習,想想這幾段話分別寫了什么事,各反映了人物哪一方面的特點?
幻燈出示:
1)牛頓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釘錘,買鑿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這段話寫牛頓喜歡-,表現(xiàn)了他---方面的特點。
2)亮亮又搖頭又甩胳膊地哭起來,他哭了一會兒,用手揉著眼睛,斷斷續(xù)續(xù)地哼著,還不時地從手指縫里偷著,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從媽媽身上移到姐姐那兒,一會兒又移到我身上,看到大家都若無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不鬧了,自己拉著小汽車玩去了。
這段話寫亮亮的--,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3)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白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這段話寫邱少云---,反映了他---方面的特點。
交流、匯報。
5、過渡:人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我們作文時要從各方面去考慮,抓住一個人比較明顯的某些特點,這樣選擇的范圍就能擴大。
問:人物的品質(zhì),性格等方面的特點都是通過什么事情反映出來的?
板書:代表性事情
師:答得對,因此人們又把寫人叫做記事表人。
6、記事表人一般有哪兩種方法?
一人一事
板書:
一人幾事
7、幻燈出示練習:如果要寫李明同學樂于助人的好思想,選擇下面哪些事情比較恰當?為什么?
1)李明主動擔負起保管教室鑰匙的任務,每天最早來,最晚走。
2)小紅春游時點心袋丟了,李明把自己帶來的點心分一半給小紅吃。
3)同桌同學考試時作弊,李明發(fā)現(xiàn)后立刻報告老師,老師教育了那位同學。
交流、匯報
8、要把代表性事情寫具體,應該抓住人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
板書:外貌心理語言動作
(三)、用讀讀、議議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抓住特點寫具體。
1、復習外貌:
1)我們玩一個游戲,看誰能又快又準地猜中這段話描寫的是我們班的哪一位同學?
幻燈出示描寫本班同學外貌的兩個片斷(先出示沒有抓住特點寫的,后出示能抓住特點寫的)
2)為什么第一個同學寫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個同學寫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結:記住,寫外貌時要抓住人物特點去寫,不要像一個同學寫那樣千人一面。
2、復習語言:
1)幻燈出示兩段話,比較哪段寫得好,好在哪?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的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B、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決定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
2)交流匯報后,齊讀寫得好的那一段。
3)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語言來寫,寫出了漁夫善良、體帖窮人的品質(zhì)。
3、復習動作。
1)幻燈出示兩組句子、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
A、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B、在這萬緊急的關頭,董存瑞猛地一拉導火索。、
2)匯報、交流。
3)用劃出好的那段中描寫一連串動作的詞,齊讀。
4)小結:這段話抓住人物的動作來寫,通過一串動作動作寫
出了董存瑞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
4、復習心理
1)出示兩段話,看哪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難,他總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2)匯報、交流
3)齊讀寫得好的哪一段話,
4)看板書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都知道了寫人必須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寫具體。
2、下發(fā)兩篇文章每學生一份(一差一好)
多好的阿姨(一)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登!登!登!一陣硬底皮鞋觸地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阿姨朝我們跑來。她高高的個子,身著筆挺的西式服裝,肩上披著時髦的卷發(fā)。小妹妹,你怎么了?一個溫和的聲音傳到我耳里。我疑惑地看著她,當我回過身來,她已經(jīng)抱著妹妹飛也似地朝醫(yī)院方向跑去了。
我連忙追上去,我發(fā)現(xiàn),她那漂亮的衣服上被妹妹腳上的血弄臟了一大塊。
到了醫(yī)院,她又是掛號又是找醫(yī)生。等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她又領我們到藥房取了針藥,忙完了她才拿出一條雪白的手絹擦去自己臉上的汗珠。
不知什么時候,媽媽也找到醫(yī)院來了,當媽媽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感激地望著這位素不相識的阿姨,阿姨微微一笑,把針藥遞給媽媽說了一聲再見!回頭就走了。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不僅外表美,心靈更美,她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p>
多好的阿姨(二)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妹妹在街心花園里玩捉迷藏游戲。
突然,妹妹被石頭絆了一跤,她的腳趾撞破了,血直往外流。我急忙把妹妹從地上扶起來,只見她的手腳都摔破了皮,傷口上還不知沾上了石渣和幾塊黃豆般大的玻璃碎片。這下可把我急壞了,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
一個阿姨跑過來抱起妹妹向醫(yī)院跑去。待妹妹的傷口包扎好后才離開。
望著這位阿姨遠去的背影,我默默地想:阿姨真是一位助人為樂的好阿姨??!
幻燈出示思考題:
1)閱讀二篇文章,分別用、~~、()、==、劃出描寫阿姨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并說說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的什么特點?
2)這兩篇文章哪一篇好,好在哪?
3、交流匯報
4、匯報后小結:好在能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去反映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反過來,好在能抓住阿姨助人為樂的特點通過描寫阿姨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寫具體。
板書:==
五、小練筆
1、導入:現(xiàn)在我們進行一個小競賽,看誰能用10分鐘把這個練習做好。并能把剛才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
2、出示幻燈,讀題:
老師真是個別的好老師。
。
3、指名讀讀、評評、看看有沒有抓住特點寫具體。
4、看板書小結下課。
六:附板書:
抓住特點==寫具體
品質(zhì)外貌
性格一人一事語言
人物的特點愛好代性事情動作
才干一人幾事心理
教學內(nèi)容:
有關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看臺上參觀了學校的運動會,而且解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要先去跳高場地參觀,看看有沒有更多的收獲。[出示情境圖中的跳高場地部分]
二、復習長度單位:
1.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得到了哪些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女孩的跳高成績是多少?)
指名解決問題
3.這些信息與我們學過的哪部分知識有關系?
4.回顧一下,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都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們之間分別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
6.鞏固練習:
5千米=()米3000米=()千米
8分米=()厘米60分米=()米
()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
7厘米=()毫米
8.扔鉛球的小男孩扔了多遠?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本學期學的長度單位有三個:千米.分米.毫米,在復習這三個新的單位的同時要注意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米和厘米來進行,引導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是關鍵,使長度單位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
三、復習時間單位:
1.談話:跳高場地很熱鬧,跑道上的比賽更精彩!看,那里正在進行1500米的比賽,第一名已經(jīng)順利沖過了終點,讓我們了解一下他的成績吧。[出示情境圖中的跑道部分]
2.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會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學校記錄是多少?學生也可能會提出其他問題,教師可以相機進行指導。)
3.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4.獨立解決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5.比分表示時間更短的單位是什么?表示比較長的時間,我們一般用什么作單位?
6.你能用這三個時間單位說幾句話嗎?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
7.鞏固練習
(1)撥鐘表,認時間
(教師撥鐘表,學生認時間;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鐘表。)
(2)填空練習
2時=()分60秒=()分
3分=()秒()分=1時
()分=180秒()秒=2分
(3)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填空
小明從家走到學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績是15()
姐姐每天讀書30()
一節(jié)課有40()
(4)綜合練習第12題:
7:00播放新聞聯(lián)播
燒水10分鐘
刷牙3分鐘
梳洗5分鐘
從6:50開始,最快會在什么時刻完成這些事情?并說明理由。
(獨立解決這個問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時間單位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要特別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復習,如:一節(jié)課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等,幫助學生把抽象難懂的時間概念轉(zhuǎn)化成自己日常身邊的事情,從而更好地理解.運用。
課后反思:
這部分知識,學生經(jīng)常出錯的就是單位之間的轉(zhuǎn)換。我一直堅信理解比死記硬背更重要,因此我從來沒有讓學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時又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可做題的過程中卻不會回頭去想一想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要這樣做。我想理解和記憶相結合的方法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5頁的內(nèi)容,完成練習十三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①圓柱、圓錐的模型各一個;②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③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④分別畫有圓柱、圓錐立體圖形(標有各部分名稱)的投影片;⑤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教師: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F(xiàn)在我們就來整理、復習一下這些知識,以便加深認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
有什么特點(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側(cè)面是一個曲面。)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將圓柱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指出舉例一欄要填寫在日常生活中形狀是圓柱的實物。
2,圓柱的側(cè)面積和表面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側(cè)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cè)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cè)面積十兩個底面的面積)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2題的第(1)、(2)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圓柱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柱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
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zhuǎn)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上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二、復習圓錐
1.圓錐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錐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錐。)
圓錐有什么特點(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教師: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簡單的測量方法,學生說完以后,教師加以概括,并舉起一個圓錐模型,提醒學生不要把母線當做高。(教師不說母線的名稱,只在圓錐模型上指出來。)
(2)做第55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3)小題。
讓學生格圓錐的特征自己用簡單的詞匯填寫在表中。教師提醒學生:舉例一欄要填寫自己知道的形狀是圓錐的實物。
2.圓錐的體積。
(1)教師出示畫有圓錐體的投影片。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
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隨著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
(2)做第55頁第3題的下半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此時,在黑板上已經(jīng)形成了本單元所學圓柱、圓錐知識要點的板書。教師可根據(jù)這些要點進行小結。(略)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1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通風管有沒有上、下底(沒有。)
這道題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個底面周長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圓柱的側(cè)面積。)
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
讀題后。指名讓學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后括號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四、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3題。
教學內(nèi)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xiàn)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jié)課復習內(nèi)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脳20=24脳10=23脳20=40脳90=
60梅3=150梅5=800梅4=9000梅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脳3014脳3935脳1961脳80
79梅412梅383梅9430梅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梅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梅3=40,所以,121梅3坦40383梅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梅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shù)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shù)。)
3、筆算練習。
22脳1411脳2545脳3486脳13
91梅78梅6609梅3562梅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shù)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shù)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shù)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shù)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梅72309梅32832梅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梅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向東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中所學的字詞,能夠讀寫正確
2、能流利地、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記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重點:
詞語練習
教具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內(nèi)容:字詞
二、導入:這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三、復習
1、學生自主復習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師出示字詞卡片,學生一齊朗讀指名讀開火車
3、同桌兩人利用自制字卡,相互檢查。
4、朗讀課文
5、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喜歡背誦的詞語和課文。
四、練功房:
1、在正確的拼音的后面打
l()s()sān()jiǚ()
六四三九
l()sh()shān()jiǔ()
2、讀一讀幫音節(jié)找詞語朋友。
⑴dinshbozhǎshuǐguǒtidēngwǎnshngxioleshāfā
電視晚上沙發(fā)臺燈水果笑了報紙
⑵tpǎobpāixiǎngk
拔體課跑響拍
3、填一填:
()去()()里,煙村()()家
亭臺()()座,()()()支花。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并掌握周長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長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關系,積累學習幾何圖形的活動經(jīng)驗。
二、目標解析
教材給定兩個完全一樣(長是寬的兩倍)的長方形拼成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計算它們的周長。小學數(shù)學的圖形和幾何的特點是直觀幾何、實驗幾何。因此,畫一畫、拼一拼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圖形的特點、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既回顧了單元所學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又為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積累活動經(jīng)驗。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周長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長的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關系,積累學習幾何圖形的活動經(jīng)驗。
四、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兩個長4cm、寬3cm的長方形,兩個長6cm、寬3cm的長方形。
五、教學過程
(一)數(shù)圖形游戲?qū)胄抡n
出示圖形:要求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數(shù)圖形的游戲,旨在讓學生回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還暗藏兩個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的知識點,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回顧整理,鞏固圖形的特征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復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
板書:平面圖形──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
2.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板書:
圖形邊角關系
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畫一畫
要求學生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6cm、寬3cm的長方形和一個邊長6cm正方形。
【設計意圖】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知識基礎便是它們的特征,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為后面求周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動手操作感受圖形周長的變化
1.說一說
(1)什么是周長?
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2)請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脳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脳4
2.算一算
(1)分別求出畫在點子圖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做完后同桌互改)
(2)板書算式:長方形周長=(6+3)脳2=18(cm),正方形周長=6脳4=24(cm)。
3.擺一擺或畫一畫
(1)拿出兩個事先準備好的長4cm、寬3cm的長方形,將它們拼成一個新的長方形。(也可以畫一畫)
要求:①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拼法;②分別算出它們的周長。
課件出示:
(2)拿出兩個事先準備好的長6cm、寬3cm的長方形,將它們拼成一個新的四邊形。(也可以畫一畫)
要求:①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拼法;②分別算出它們的周長;③比較后思考周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課件出示:
小結:用兩個長方形拼,可以拼成兩個不同的長方形;當長是寬的2倍時,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橫著拼時,新的長方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少了兩個寬的長度;豎著拼時,新的圖形的周長比原來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少了兩個長的長度。
【設計意圖】單獨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但對于拼組后的周長計算是學生的學習難點,這個設計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xiàn)拼成圖形的周長并不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簡單相加。
(四)綜合運用,實踐提煉
1.課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題
(1)引導學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邊長)
(2)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2.課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題
(1)用繩子演示捆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使用彩帶的長度等于盒子兩個長、兩個寬、四個高及打結的長度和。
(2)再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3.出示一張A4紙,介紹A4紙的長和寬,怎樣在這張A4紙中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學生拿手上的練習紙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求出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剩下長方形的周長。(電腦也出示這張A4紙的長和寬)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針對學生易錯的知識點加以強化,盡量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nèi)容:
有關統(tǒng)計知識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運動會真是精彩!這些小學生在這次運動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復習統(tǒng)計知識:
1.這么多同學都在參加比賽,我們一起來運用以前學過的分類統(tǒng)計的知識統(tǒng)計一下吧。
2.我們可以怎樣分類?
(學生可能會考慮到按男女統(tǒng)計,或者是按照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tǒng)計。)
3.那么就按同學們說的,根據(jù)運動項目的不同來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表。
4.課件出示統(tǒng)計表。
5.展示學生的統(tǒng)計表,觀察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學會看統(tǒng)計表,并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6.課件出示推鉛球的成績表。這是老師記錄的這些小同學推鉛球的成績。
7.老師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績在4米到5米之間,可以怎么辦?
8.你能不能來幫幫老師?
9.趕快統(tǒng)計一下,填好統(tǒng)計表。(課件出示統(tǒng)計表)
10.展示學生的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1.關于統(tǒng)計的知識,你還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借助教材設計的這一情境,設計一個推鉛球成績的統(tǒng)計表,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主統(tǒng)計,獨立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展示自己的統(tǒng)計結果時,教師既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使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真正落到實處。
三、鞏固運用:
1.綜合練習第16題,先在小組內(nèi)統(tǒng)計一下,你們小組成員每天各在什么時間起床和睡覺?
2.小組活動,完成統(tǒng)計表。
3.展示個小組的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匯總各小組的統(tǒng)計表,完成班級統(tǒng)計表。
5.觀察我們班的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先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6.集體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7.你想對哪些同學說點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點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在前面復習的基礎上,要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力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再一次明確分段統(tǒng)計的意義、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課后反思:
分段統(tǒng)計這一知識比較簡單,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卻是十分廣泛的。因此對學生們來說,不僅要掌握好分段統(tǒng)計的方法,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看統(tǒng)計表,學會分析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自主練習過程中,注重將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學生間的互相合作結合起來,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同時改變由教師提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nèi)容;二是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nèi)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從內(nèi)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內(nèi)容思想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么(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jīng)復習了抓住主要內(nèi)容和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fā)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jīng)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
第二課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發(fā)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jù)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xiàn)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huán)境激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nèi)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采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diào)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tǒng)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diào)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啟發(fā)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并能夠做到靈活運用于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nèi)容和從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信息量,并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既可以采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么,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guī)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于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后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yè)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把優(yōu)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jù)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nèi)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nèi)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tǒng)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lián)系課文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fā)現(xiàn)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和從內(nèi)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于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xiàn)知識遷移,發(fā)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我們采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后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yè)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nèi)化,而且有助于靈活運用,發(fā)展能力。
回顧整合綜合提高
《怎樣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習作整合課教案與說明
安溪三小陳敏云王小霞李明偉
【教學目標】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回顧整合
(一)先抑后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么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于實話實說,怎么想就怎么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nèi)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注: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么會被作為示范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jié)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范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后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是內(nèi)心的感受?
2、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題內(nèi)心感受表達方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是復習課,對于什么是內(nèi)心感受,怎樣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準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于整合習作和閱讀經(jīng)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guī)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jīng)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jù)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于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nèi)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jīng)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二是可以說說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回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于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jīng)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后,提出在今后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后,繼續(xù)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后,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后,再次進行綜合歸納,并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guī)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第二課時
習作評改,深化整合,綜合提高(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并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diào)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依據(jù)課程標準精神,本節(jié)課著眼于對平時閱讀感悟、習作經(jīng)驗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會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注重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在平時習作指導和評改過程中也已注重引導學生感悟和積累一定的習作經(jīng)驗,對于怎樣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積淀。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回顧整合。為此,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回顧、梳理、歸納,讓學生從比較理性的層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使知識抽象化;然后,緊接著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有關課文和平時的習作,從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習作進行例證,使知識具體化;最后再進行拓展練習、鞏固提高。這樣設計習作整合課的課型結構,體現(xiàn)了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學原理,有利于學生回顧整合習作經(jīng)驗,綜合提高習作水平。
喜歡《小學復習課教案15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復習課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欄目推薦:“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老師乃起航之帆,學生乃駕馭舵手。準備教案是老師上崗之前就要學會的技能。教案可以為教師做教學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為詳實具體的資料,你是不是在為寫一篇優(yōu)秀的教案而做準備呢?以下是編輯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供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主題閱讀推薦:“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案”。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每個優(yōu)秀教師都應當精心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保證講課的進度,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欄目小編特別整理來自網(wǎng)絡的最新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上課前準備好課堂用到教案課件很重要,因此就需要我們老師寫好屬于自己教學課件。教案是應對新課程改革和新教育發(fā)展的必要手段。以下為欄目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課教案,僅供你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編寫教案是教師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有助于保持教學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那老師應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請閱讀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編輯的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每學期開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準備好教案來加強學習效率,。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所以你在寫幼兒園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許"最新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3000字通用"是你正在尋找的內(nèi)容,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