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老師會根據(jù)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成教案課件,而課件內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計完善。教案是深化課程內涵的重要手段。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花時間專門編輯了四年級上冊科學課件,希望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天 氣 第一課 我們關心天氣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xiàn)象來描述天氣。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xiàn)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并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符號。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注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2 3(天氣現(xiàn)象歸類表格和關于天氣網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xiàn)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xiàn)象,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并寫上名稱。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fā)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xiàn)象進行分類。5(匯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xiàn)象。5(學生匯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匯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zhí)釂枴?/p>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一張“網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么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后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里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課后反思: 天氣日歷 第二課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通過親自觀察認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過程與方法: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初步學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氣溫。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溫度”表中。
難點 教學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教學準備: 1(畫有天氣符號的圖片一張 2(學生畫天氣符號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氣日歷一張 4(氣溫柱形圖表一張 5(溫度計每組一支科學 6(記錄本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一些天氣符號
1(分類介紹每一種天氣符號的含義。
2(使用天氣符號記錄云量、云的種類,次項可以選學,、降水量、風速和風向、溫度等天氣現(xiàn)象。
3(每個學生在小紙卡上畫幾個天氣符號~制成天氣記錄卡。并提示學生在今后一個月的時間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在“天氣日記”上記錄每天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
4(可以小組分工~每人畫一類天氣符號的小紙卡~小組內不畫重復的。注意提示學生在卡片的上方寫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氣日歷可以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天氣日歷~但全班共同完成一個天氣日歷的記錄可能會比較現(xiàn)實。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6(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天氣。因為~從這一次開始~學生將持續(xù)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對天氣情況進行判斷。此時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還不強~教師應重點對在什么地方測量溫度最合適,如何判斷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陰天等方法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導。
7(回到教室后~教師可將“天氣日歷”貼在黑板上。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脑屏?各小組舉起前面畫好的相應的小卡片。請一名同學把小記錄卡粘在“天氣日歷”今天的日期欄內。
8(依次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慕涤炅?、風向、風級, 9(出示“溫度記錄表”~指導學生用填充圖,描豎條,的方法記錄今天的氣溫。10(討論怎樣安排每天的記錄任務,明確分配任務的方案~確定每天在什么時間來觀察天氣。
課后反思: 第三課 溫度和氣溫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2、揭示學習課題。
二、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shù),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4、測量室內溫度~記錄、交流。
5、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匯報交流~室內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三、氣溫的測量
1、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2、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亍晕覀儜撨x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5、教師小結。
課后反思: 第四課 風向和風速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過程與方法: 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o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窘虒W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二、探究內容: ,一,風向和風向標
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
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
2、你能通過風吹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
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 ,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 ,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 ,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 ,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二,風速和風速等級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
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實地觀察
1、測量風向和風速
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 課后反思: 第五課 降水量的測量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過程與方法: 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天氣現(xiàn)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教學難點】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說明書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紙帶~膠帶紙,噴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
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jù)降水量的多少來區(qū)分雨的等級的。
二、探究內容: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
生根據(jù)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簡易雨量器~討論:雨量器的口徑大小是否對測量有影響,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量降水也可以嗎,3、小結
4、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觀察和測量
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shù)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
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課后反思: 第六課 云的觀測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jù)云的高度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容: ,一,觀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
4、反饋 ,二,對云進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jù)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課后反思: 第七課 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教學難點】統(tǒng)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窘虒W準備】氣溫統(tǒng)計表、云的統(tǒng)計表、風的統(tǒng)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經過進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記錄了很多相關天氣信息~今天~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內容: ,一,統(tǒng)計天氣信息
1、討論統(tǒng)計方法。,1,可以從天氣日歷上將相應的小紙卡取下來~然后分類 ,2,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依次記錄
2、分組統(tǒng)計
發(fā)給相應小組氣溫統(tǒng)計表、云的統(tǒng)計、風的統(tǒng)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tǒng)計表 ,二,分析天氣信息
1、反饋:,1,統(tǒng)計云量的小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哪種天氣最多,哪種天氣最少, ,2,統(tǒng)計云的類型的小組:哪種類型的云最常見,哪種類型的云最少見, , 3,統(tǒng)計風向的小組:主要刮哪個方向的風, ,4,統(tǒng)計風速的小組:這段時間里刮風的天氣多嗎,通常刮大風還是微風, ,5,統(tǒng)計降水量的小組:這一季節(jié)的降水量有什么特點,2、問:綜合各組的統(tǒng)計和分析匯報~能對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嗎,3、單元評價 ,1,問:今天天氣怎樣,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互評這個單元的學習情況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 溶 解
第一課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 能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現(xiàn)象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觀察比較活動中~能夠意識到細致的觀察才會使描述更準確。嚴格按照規(guī)范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窘虒W準備】
分組材料:食鹽
1、沙
1、面粉
1、裝水燒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濾紙
3、鐵架臺1。,沙在使用前淘干凈。, 【教學過程】
一、食鹽在水里溶解了
1.學生觀察實驗:取一小匙食鹽和一小匙沙~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玻璃杯內~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過一會再攪拌~觀察它們的變化。2.學生匯報觀察現(xiàn)象:食鹽在水里的變化是怎樣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糾正學生的匯報:食鹽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組織討論:哪些現(xiàn)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現(xiàn)象能使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我們判斷“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書食鹽的溶解現(xiàn)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現(xiàn)象。,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1.教師講解:食鹽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們則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會怎樣呢, 2.學生實驗: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靜靜觀察一會兒~看看面粉在水里的變化~然后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3.組織匯報: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嗎,把它放置一會兒我們還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4.教師引導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 5.討論:面粉、沙、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 6.教師引導:為了作進一步的觀察~我們可以采用過濾的方法。演示折紙和過濾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注意不要將液體濺到濾紙外~倒入漏斗中的液體液面要略低于濾紙的上沿。
7.學生實驗:分別做過濾食鹽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觀察濾紙~匯報觀察結果。
8.交流實驗結果~整理對溶解的新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課后反思: 第二課 水是怎樣溶解物質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wěn)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認識到實驗中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窘虒W準備】
分組材料:裝水燒杯
4、筷子
1、高錳酸鉀
1、小藥勺、食鹽
1、沙
1、面粉1?!窘虒W過程】
一、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象: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教師取放演示要規(guī)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藥品, 3.引導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 4.學生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xiàn)象~然后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xù)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jié)地描述, 6.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樣的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它與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異同,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觀察記錄實驗:進一步觀察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比較它們在水中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觀察結果可直接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變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 是溶解還是沒溶解
2.小組交流:修正描述和記錄。
3.全班討論交流:物質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qū)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qū)分的呢, 4.整理記錄:學生對溶解特征的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課后反思: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三課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初步感知和認識溶解現(xiàn)象可以發(fā)生在多種狀態(tài)的物質之間,液體和固體~液體和液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能借助實驗進一步觀察多種物質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一些常見的溶解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交流中~將看到的新的“溶解”現(xiàn)象與已知的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探究更多溶解現(xiàn)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根據(jù)溶解的主要特征區(qū)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與不容易溶解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觀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氣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實驗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體,雪碧,汽水,、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1、引入
〃教師準備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學生觀察咖啡放入水中攪拌之后的現(xiàn)象?!Х仍谒镌趺蠢?你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說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們已經知道食鹽、砂糖、肥皂、咖啡等固體物質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幾滴食用油~觀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問: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嗎,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嗎, 〃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更多的液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解現(xiàn)象?!▎?哪些液體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3(觀察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開雪碧,汽水,瓶蓋~觀察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ㄓ米⑸淦魑种坏囊后w~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這杯水里有空氣嗎,你是怎樣想的,生活經驗的提取, 〃用試管裝1/3的清水~在酒精燈上稍微加熱。觀察試管壁上是否有小氣泡出現(xiàn)。〃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4、課后繼續(xù)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課后反思: 第四課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氣體也容易溶解于水。過程與方法: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氣體溶解于水的實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溶解實驗中認識到細致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意識到溶解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窘虒W難點】研究氣體在水中的溶解?!窘虒W準備】
分組實驗:裝30毫升水的燒杯
2、筷子
1、小勺
2、食鹽20克、蘇打20克、汽水
1、開瓶器
1、注射器1。
【教學過程】
一、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學生觀察:打開桌上的紙包~說說知道里面是什么嗎, 2.教師提問:給20克的食鹽和20克的小蘇打同時放在同樣多的水中做溶解實驗~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猜一猜~食鹽和小蘇打誰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 3.引導實驗設計:怎樣進行這個對比實驗比較公平, 4.組織學生實驗: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5.匯報交流: 2(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師出示汽水一瓶~搖一搖請學生觀察液體中出現(xiàn)的氣泡。2.教師解釋:我們在搖瓶子時從液體里逸出的氣泡這就是溶解在飲料中的氣體。知道是些什么氣體嗎, 3.學生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紹操作步驟: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注射器里的氣體和液體的變化。5.提問:怎樣解釋注射器里氣體和液體的變化, 6.整理本節(jié)課的認識記錄到科學筆記本上。,參考P10, 拓展:怎樣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課后反思: 第五課 溶解的快與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 “ 問題 —假設 —驗證 — 證實 ” 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將對比實驗這種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同類科學問題的研究當中去~發(fā)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窘虒W重點】方糖溶解實驗的研究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教學難點】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相同條件的控制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筷子
1、玻璃杯
2、熱水和冷水、糖塊
3、食鹽
1、勺子
1、水槽1。
【教學過程】
一、哪一個溶解的快。
1.復習:一個物體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問:取兩份同樣多的食鹽~每份大約10克~同時放入同樣多的水中,25ml,~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學生觀察實驗。,教師指導對比方法, 4.整理觀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條件:溫度對溶解有沒有影響呢,60攝氏度左右~強調安全。, 6.學生觀察實驗。,教師進一步指導實驗操作, 7.整理觀察信息進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塊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2.學生猜想形成假設:用攪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熱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將肥皂切成小塊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實驗設計。,小組設計實驗~用圖示或文字等方法記錄設計方案。, ,1,小組討論:怎樣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每組設計一兩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2,各組實驗設計交流匯報補充完善。教師板書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重點指導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3,請一組演示其中一個對比實驗~其余學生觀察評議確保每組都能正確操作。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回應假設~總結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中的不足, 5.整理課堂共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6.下面讓我們來吃一塊方塘~猜猜看~一塊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時間, 課后反思: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六課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無限量地溶解下去。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設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并能根據(jù)計劃開展研究~學會運用數(shù)據(jù)作出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研究溶解現(xiàn)象的樂趣~發(fā)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在溶解實驗中能用觀察到的事實與他人進行交流~并在制定計劃和實驗操作中感受科學探究的嚴謹。
【教學難點】經歷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的活動過程?!窘虒W準備】
演示實驗用:食鹽、塑料小勺、筷子、燒杯、水
分組實驗材料:食鹽1小瓶備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筷子
1、盛50ml水的燒杯
1、水槽
1、天平1。
【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3’ 1.老師桌上有鹽、燒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這些材料做什么實驗, 2.誰愿意和老師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請一學生放一平勺鹽~教師攪拌,大家看到鹽怎么樣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鹽又會怎樣, 3.提問:如果不停地往這杯200ml水里放鹽~不停地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板書課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4.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先50ml水來做實驗。,在課題一杯后加上50ml, 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的研究計劃20’
1.請你推測一下~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2.學生猜測:2勺、3勺、5勺……
3.組織學生討論:想知道誰的猜測正確~該怎么做呢, 4.組織學生匯報~完善研究計劃。,建議用以下形式表達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一、研究的問題 50ml水能溶解幾勺食鹽,二、準備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鹽。
3、小塑料勺、筷子、記錄紙。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難以溶解為止。
3、記錄完全溶解后的勺數(shù)。
四、研究結果
二、我們發(fā)現(xiàn):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鹽~即 克食鹽。5.關鍵性提問:,邊交流邊完成以上研究計劃, 1.一勺鹽怎么算,滿滿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進去以后~什么時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時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 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3.要判斷是否溶解是在攪拌時觀察還是攪拌后等一下再觀察呢, 4.一共溶解幾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沒有溶解算6勺, 5.根據(jù)大家討論~我們制定了這份計劃~計劃中哪些地方制定得還不夠完善~可
以提出來修改。
三、分組實驗5’
1.學生根據(jù)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提醒做好研究記錄, 2.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結果8’
1.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出示一張大表收集學生數(shù)據(jù)~如下: 勺數(shù) 6勺 7勺 8勺 9勺 10勺 11勺 12勺 13勺 14勺 14勺 組別 以上 第1組 第2組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第6組 第7組 第8組 第9組 第10組 2.從匯報的數(shù)據(jù)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你們想一想:為什么同樣一杯水里溶解的鹽有多有少呢,引導學生反思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導致同樣一杯水溶解的鹽不一樣多。, 4.討論:我們怎樣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看大多數(shù)組溶解多少食鹽, 5.出示天平~測量1勺大約是,克~接下來換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鹽。6.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鹽。拓展:下節(jié)課老師請你把這杯水中的食鹽與水分離出來~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呢, 教學反思: 第七課 分離鹽和水的方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曬鹽。過程與方法:能運用燒杯、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蒸發(fā)皿等工具進行簡單的觀察實驗~經歷觀察比較、描述溶解前后鹽粒特征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其他溶液分離方法的興趣?!窘虒W重點】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
【教學難點】理解減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進行分離鹽和水?!窘虒W準備】小組觀察實驗:飽和鹽水
1、食鹽
1、清水
1、蒸發(fā)皿
1、放大鏡
1、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石棉網
1、酒精燈
1、三腳架1?!窘虒W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上一節(jié)課留下來的濃鹽水~請學生觀察后提問:為什么這杯鹽水杯底會有鹽呢,你有什么辦法能使杯底的鹽繼續(xù)溶解嗎,增加水量, 2.按照學生的說法演示實驗:我們用紙條在杯壁給濃鹽水的液面做個記號~然后一點一點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鹽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臺上讓水蒸發(fā)~當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來的刻度時~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怎樣,學生思考, 3.繼續(xù)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繼續(xù)蒸發(fā)減少~直到水全部被蒸發(fā)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會怎樣,食鹽會隨水一起蒸發(fā)呢還是會留在杯子里。,學生做解釋,二、觀察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判斷是否食鹽。
1.講解:用蒸發(fā)的方法水分減少很慢~我們還可以用酒精燈加熱水的方法來加快水分的蒸發(fā)~看一看溶液中水分減少后食鹽的變化。
2.出示實驗裝置~介紹各部分名稱。,蒸發(fā)皿、石棉網、酒精燈、三腳架, 3.教師演示實驗操作~學生觀察。
4.強調實驗要點:酒精燈的構造、酒精燈的點火方法、酒精燈的滅火方法、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fā)之前熄滅酒精燈、加熱后實驗器皿會很燙要注意安全。5.分組觀察:用放大鏡觀察蒸發(fā)皿中留下的物質的形狀、顏色、顆粒大小。
6.集體探討:這些白色顆粒和食鹽一樣嗎,它們也能溶解于水嗎,它們是食鹽嗎,如果在蒸發(fā)皿中留下的是食鹽~說明什么,鹽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發(fā)后~鹽并沒有隨水分一起蒸發(fā)掉~而是形成了鹽的晶體留在蒸發(fā)皿中。, 7.整理本節(jié)課達成的共同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聲 音 第一課 聽聽聲音 【教學目標】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 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教學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窘虒W準備】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二,聽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5、分組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并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實驗器材 輕輕擊打 聲音的描述 重一點擊打 聲音的描述 大鐵釘 中鐵釘 小鐵釘 交流: 教學反思: 第二課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過程與方法: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窘虒W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實驗器材 用力按壓、、彎曲、拉伸等 輕輕擊打、撥動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
鼓 鋼尺 皮筋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分組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交流反饋: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教學反思: 第三課 聲音的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能使物體發(fā)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fā)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tài)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lián)系的習慣?!窘虒W重點】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鋼尺、4個同樣的被子內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紙、1根橡皮筋、3個長短不同的鐵釘?shù)?/p>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第一節(jié)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fā)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系
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重復3次~并記錄下表。表格1: 描述聽到的聲音,聲音的強弱變化, 輕輕撥動鋼尺 第1次 實驗 用力撥動鋼尺 輕輕撥動鋼尺 第2次 實驗 用力撥動鋼尺 輕輕撥動鋼尺 第3次 實驗 用力撥動鋼尺 發(fā) 現(xiàn)
小結:輕輕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小~聲音弱。用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聲音強。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是由鋼尺的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三、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同樣大小的杯子~內裝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樣的力敲擊這4個杯子~你預測他們發(fā)出的聲音會有什么不同,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記錄表2第一欄。
3、分組實驗1~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并記錄表格。表格2: 1號杯 2號杯 3號杯 4號杯 發(fā)聲預測 第1次實驗 第2次實驗 第3次實驗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發(fā) 現(xiàn)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并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4、分組實驗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如何使橡皮筋發(fā)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松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呢,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fā)出的聲音發(fā)生變化嗎, 教學反思: 第四課 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過程與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情況~通過柱狀圖的分析~將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與其聲音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尺子深處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變化能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難點】能通過柱狀圖分析出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鋼尺、一本厚的硬皮書、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鋼尺~如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呢,請同學上來試試。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他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會發(fā)生變化嗎,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長短與音高的關系。
1、假設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個實驗呢,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方案: 1,確定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的變化 2,實驗前先進行預測~根據(jù)鋼尺伸出桌面的變化~音高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預測的理由是什么, 3,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注意區(qū)分尺子敲擊桌面發(fā)出的聲音和尺子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音高用高、較高、較低、低表示,及時記錄下來。,2、教師一邊講解實驗注意事項~一邊演示分組活動: 出示記錄表格
尺子伸出左面我想到的,預測, 我聽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變的長度,厘米, 化順序 音 高 振動的快慢 音 高 振動的快慢
3、整理數(shù)據(jù):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好“我們的觀察柱狀統(tǒng)計圖”的表格~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合法出聲音的音高變化規(guī)律嗎,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三、課后延伸
音量的變化物體的振動幅度大小有關~課后能設計實驗證明嗎, 教學反思: 第五課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目標】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科學概念: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過程與方法: 借助實驗和想象~對聲音傳播的方式進行描述。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對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進行比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窘虒W重點】理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難點】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實驗
【教學準備】音叉、“土電話”裝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很多有關聲音的內容~那么聲音究竟是怎樣到達我們的耳朵的呢,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聲音會改變嗎,今天我們將繼續(xù)這方面的研究----出示課題。
二、研究聲音的傳播
1、第2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中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由于音叉的振動而產生了聲音~那么音叉振動時是怎樣引起水面波動的呢, 分組實驗1: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觸及水面~音叉的振動引起了水的波動。要強調:這次實驗與第2課中《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的要求不一樣~這次的重點是要細致觀察水面是如何波動的,并且把它描述出來。
小組交流、反饋:水面一撥一撥地從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開去
2、小游戲:平時我們經常接聽電話~今天我們在課堂上也做個接電話的小游戲。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喴仔‰娫挕3鍪緦嶒炑b置~分別介紹。
分組活動: “土電話”的研究 要求: 1,說話同學要小聲說話~以聽電話的同學不能直接聽到為宜。2,接聽電話的時候~電話線要拉緊~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組交流討論:紙杯里聽到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小結: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
三、研究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1、聲音在所有的物體中都可以傳播嗎,讓我們向上節(jié)課研究“尺子的音高變化”那樣~一起來研究一下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出示材料:相同長的鋁箔尺、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如何研究聲音在這些材料中的傳播呢,2、能通過以上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聲音在這些不同材料中的傳播情況的不同嗎,----小組討論交流
3、反饋小結:一同學在物體的一端~握住振動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纏繞在音叉上~另一個同學把物體的另一端緊靠耳朵~并使物體繃緊。換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學盡量都要用同樣的力度敲擊音叉~另一端的同學必須仔細聽~然后記錄在記錄表格中。記錄前先做好預測。
4、分組活動~并填寫好表格 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記錄表
物體傳聲效果 鋁箔尺 木 尺 棉 線 尼龍繩 預 測
實驗結果 我們的發(fā)現(xiàn),四 種
物體傳聲效果排 列, 小組交流、反饋:實驗結果與你預測結果一致嗎,最后發(fā)現(xiàn)聲音穿過哪種材料時效果最好,聲音最大,,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鐘罩中的小鬧鐘~小鬧鐘的聲音是如何進入到我們的耳朵中的~能畫出簡單的傳播路線圖嗎?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氣~思考:聲音變化了嗎,為什么,3、假設:當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被抽出后~我們聽到的聲音會有什么變化,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后~聲音真得聽不到了~能說明什么問題嗎, 教學反思: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六課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到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窘虒W重點】鼓膜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 【教學準備】、音叉、細沙 耳的結構圖、1個玻璃杯、氣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必須認識耳朵:出示耳朵的結構圖。師介紹耳朵的各部分~請學生推測:外耳、中耳、內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點了解鼓膜在幫助我們聽到聲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樣振動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觀察比較估摸的振動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須有鼓膜~可是我們無法拿真實的鼓膜來研究~我們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就來做一個“鼓膜模型”來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簡單介紹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強調:盡量將氣球皮繃緊,~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點細沙。
2,分組實驗:一學生拿著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的變化。
交流反饋:當物體發(fā)出聲音時~鼓膜會發(fā)生振動~這種振動傳到大腦里~大腦經過加工后~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2、研究鼓膜振動與發(fā)生物強弱、和它接收聲音遠近的關系
分組活動:當學生拿著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當學生拿著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較遠的地方敲擊時~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振動的不同。從以上實驗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交流反饋:發(fā)聲強~鼓膜振動厲害。發(fā)聲弱~鼓膜振動微弱。距離近~鼓膜振動厲害。距離遠~鼓膜振動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動傳到我們的大腦中~大腦經過加工~使我們聽到了聲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嗎,你能設計實驗證明嗎, 交流反饋:
五、總結:我們究竟是怎樣聽到聲音的,p38 教學反思: 第七課 保護我們的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fā)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yōu)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三、如何控制噪音呢,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fā)聲罐~使發(fā)聲罐發(fā)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fā)聲罐的聲音變輕呢,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四、課后延伸
1、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3、介紹電子擴音器 教學反思: 7*/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四單元 我們的身體 第一課 身體的結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根據(jù)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jù)做事情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
2、人體的外部特點可以直接觀察到~內部的特點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觀察到。過程與方法:
1、能夠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內部的結構。
2、能夠根據(jù)觀察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對人體的觀察活動中~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區(qū)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2、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窘虒W重點】: 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認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窘虒W難點】: 觀察身體內部器官。【教學準備】: 空白紙、放大鏡、尺子、人體基本結構圖等?!窘虒W過程】: 一(引入:動物的本領和它們的身體特點有關。
1、提出問題: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蟲能手~青蛙為什么善于捕蟲,老鷹為什么能抓住機靈的老鼠,啄木鳥為什么能吃到樹干中的害蟲,2、放映錄像帶:青蛙的眼睛、后腿、舌頭具有善于捕蟲的特點~膚色用偽裝來保護自己,老鷹有堅硬而帶彎鉤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適于捕捉老鼠,啄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木鳥的嘴尖尖的適合啄食隱藏在樹干中的蟲子~爪子兩趾在前兩趾在后~適于抓住樹干。
3、小結:動物的本領和它們身體的特點有關系。
4、引出課題:人有哪些本領,人為什么這樣有本領,今天我們來觀察自己的身體。
二(觀察人的身體。
1、觀察身體的外形。我們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讓學生觀察到人體可以分成頭、頸、軀干、四肢幾個大的部分外~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把這些大的部分再劃分為小的部分。如軀干部還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體是左右對稱的。,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從頭頂開始~通過鼻尖畫一條線~把人的身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回答人體是對稱的。這里要求學生具體說出怎樣對稱。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人體的左邊和右邊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僅大小、長短、粗細、顏色、形狀而且位置都是一樣的~即一一對應的, ,2,讓學生親自體驗身體左右對稱這種結構的好處?;顒??體驗用兩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圍廣, 活動:?讓學生體會兩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準確, 活動:?讓學生先用兩只手系紅領巾~接著用一只手系紅領巾~讓學生體會兩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靈活, 活動:?讓學生體會如果兩只腳不一樣長~彎腰、上臺階、轉向都會很不方便~身體也不易保持平衡。,這些活動生動有趣~又使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體器官左右對稱的優(yōu)越性。當然從人體外部來看~結構上還有不少特點~但對小學生來說觀察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不便觀察~所以也就把重點放在身體的左右對稱這個特點上。從教學的情況來看~選擇這個觀察點~不僅符合學生的水平~而且選擇的體驗活動~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參與~學生很有興趣~也使課堂氣氛很活躍。,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3、觀察身體的內部。,1,教師用解暗箱的游戲引入,突破難點,。
教師準備一個牛皮紙袋~里面有一個塑料瓶~瓶里裝半瓶水~另外還有其它的如夾鉗、鐘表等物品。教師讓學生想辦法推測里面的物品~并說出自己這樣猜測的理由。學生通過用手摸、捏、搖、聽等方法最后終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著教師出示一幅畫~上面畫有一個人體外表的輪廓~告訴學生人體好比剛才那個紙袋子~外面由皮膚包裹著~看不見里面~讓學生想辦法推測內部有什么。
這時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想出了許多好辦法: ?有的說~用耳朵可以聽到心臟的跳動~從而可以知道心臟的位置, ?有的說~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有的說~說話時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動的聲帶,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有的說~吃飽飯后~脹起來的地方是胃, ?有的說~餓的時候~肚子咕咕叫~這里可能是腸子, ?有的說~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頭, ……
最后讓學生根據(jù)大家用看、摸、聽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綜合想象一下人體的內部是什么模樣, ,皮膚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著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經怎樣分布……, 4.身體怎樣工作:利用學生熟悉的身體活動~讓學生在對活動的體驗中~利用泡泡圖的方式把活動中多個身體部分共同參與的情況表現(xiàn)出來。
思考:如果按照人體工作的類型劃分,我們更深夜靜可以怎么看待人體的組成呢? 三(課的延伸。
問題:直立行走是人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請查閱資料了解人體具備什么樣的結構特點~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觀察我們的身體 頭 頸 軀干 四肢 教學反思: 第二課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tài)的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tài)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致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于在反復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教學重點】: 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所發(fā)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教學準備】: 人體基本結構圖、骨骼模型等?!窘虒W過程】: 一(引入:我們的的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骨骼能獨立運動嗎,有哪些組織與骨骼協(xié)調工作呢,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1、拿重物:學生體驗一側手臂完成拿起啞鈴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的變化和作用, 嘗試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來了解運動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時都在用力、肌肉變化不同。
觀察方法及觀察目的
分解觀察上肢運動~降低觀察難度。
借助對上肢活動的感受~了解骨骼關節(jié)與肌肉的關系。
2、記錄我們的觀察
用圖文記錄觀察所得~強調將學生觀察到的事實、體驗到的感受~通過圖畫、文字真實的表現(xiàn)出來。
交流
與相關資料比對,完善自己的認識, ,是重要的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把自己對于上肢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在活動中的關系~直觀表現(xiàn)出來。
3、觀察與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相似的物體
對骨骼、肌肉、關節(jié)認識的拓展~利用現(xiàn)代機械上的類似構造~直觀地表現(xiàn)三者的功能特點。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加靈活。再次明確三者關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三(課的延伸。
參加體育鍛煉和我們的骨骼、肌肉、關節(jié)的關系。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四(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 骨骼 關節(jié) 肌肉 教學反思: 第三課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進更多的氧氣。
3、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于身體健康。過程與方法:
1、合理使用實驗記錄單~能夠測量單位時間內心跳與呼吸的次數(shù)~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能夠結合實驗現(xiàn)象、相關信息資料~作出對呼吸次數(shù)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相互交流~能夠在合作中完成實驗活動。
2、能夠耐心、細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測量活動。教學重點: 以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體活動后的變化為線索~將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引入學生的視野~并展現(xiàn)出這兩大系統(tǒng)在支持人體活動上的作用與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以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體活動后的變化為線索~將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引入學生的視野~并展現(xiàn)出這兩大系統(tǒng)在支持人體活動上的作用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秒表、聽診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測量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我們跳動的時候~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都參與了運動~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的身體里還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二(測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關運動的錄像。,播放學生跑步后的體征表現(xiàn)~如流汗、氣喘、疲憊的視頻資料, ,2,匯報交流:運動后身體發(fā)生哪些變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3,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反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我們的身體在運動后究竟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2、探究運動前后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 ,1,測試運動前的呼吸次數(shù)
?一分鐘自己的呼吸為幾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討論交流掌握測試呼吸次數(shù)的方法。?學生測平靜時的呼吸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匯報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平靜時大多數(shù)同學的每分鐘呼吸次數(shù)在20-40次左右。,3,測試運動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
?根據(jù)我們上課的這個環(huán)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 ?學生設計并交流室內運動。
?強調運動時注意事項后做運動~測試運動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匯報交流:運動后的呼吸次數(shù)。
?對比運動前后呼吸次數(shù)的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了什么, ?發(fā)現(xiàn):運動后人體的呼吸次數(shù)明顯加快了。,板書:運動 呼吸加快, 三(呼吸為什么加快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提出問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伴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也會增加~那么運動與呼吸有什么關系呢,2、體驗活動:反復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氣~有什么感覺,試著解釋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猜測: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將會采集人體在平靜、一定量的運動以及運動后幾段時間內的每分鐘心跳與呼吸次數(shù)的數(shù)據(jù)。并引出問題“呼吸為什么會加快”。
驗證活動:比較三瓶不同的氣體。借助資料~認識到呼吸是氣體的交換過程。
3、對運動和呼吸之間的關系做出解釋。
通過測量跳動后的心跳與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研究呼吸為什么會加快~將呼吸、心跳與人體活動的關系引入學生的研究視野之內。
知道運動要消耗氧氣~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氣的交換。四(課的延伸。
每天堅持跑步鍛煉~如果我們的呼吸量增加了~說明我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教學反思: 第四課 跳動起來會怎樣,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需要的氧氣又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在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shù)量。
3、鍛煉身體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有利于身體健康。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了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愿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實驗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人體呼吸與循環(huán)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xié)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教學重點: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后~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難點: 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后~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準備: 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經驗 提出探究問題 ,1,播放一段有關運動的錄像。,播放學生跑步后的體征表現(xiàn)~如流汗、氣喘、疲憊的視頻資料, ,2,匯報交流:運動后身體發(fā)生哪些變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顧:運動后呼吸為什么會加快, ,3,提出問題:心跳為什么會加快,2、探究運動前后心跳次數(shù)的變化 ,1,認識心臟和心跳
?,出示心臟模型,了解人的心臟是什么樣子的,講解心臟的位置和大小。?看書了解心臟不停跳動是在干什么, ?,播放視頻,講解:我們的心跳就是心臟在跳動~也就是心臟在收縮和舒張。,板書:心跳心臟收縮和舒張,心臟收縮和舒張一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跳一次。
?,播放視頻,認識心臟在收縮和舒張使血液在人體循環(huán)的過程。,板書:血液循環(huán), ,2,測試運動前的心跳次數(shù)
?心臟跳動可有規(guī)律了~你們知道平靜時自己每分鐘心跳幾次, ?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測試自己的心臟一分鐘跳動幾次。,摸脈搏, ?強調測試時注意事項。
綿陽市游仙區(qū)建華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學生測平靜時心跳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
?匯報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平靜時大多數(shù)同學的每分鐘心跳次數(shù)在70-90次左右。,3,測試運動后的心跳次數(shù)
?根據(jù)我們上課的這個環(huán)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 ?學生設計并交流室內運動。
?強調運動時注意事項后做運動~測試運動后的心跳的次數(shù)并做好記錄。?匯報交流:運動后的心跳次數(shù)。
?對比運動前后心跳次數(shù)的數(shù)據(jù)~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了什么, 心跳加快, ?發(fā)現(xiàn):運動后人體的心跳次數(shù)明顯加快了。,板書:運動
3、認識劇烈運動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問:劇烈運動后我們的呼吸和心跳會加快~這是為什么,
1、冷與熱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認真觀察,知道一些物冷與熱的現(xiàn)象。
2、會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與熱。
3、親歷用感覺器官研究物體冷與熱的過程,體會到科學研究僅憑感覺是不夠。
二、教學準備。
每組三個裝有冷、熱、溫水的水槽,媒氣爐、炒菜、煮開水、冰箱等視頻,有關沙漠、冰川、地熱、噴泉的視頻。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1、師:夏天真熱,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約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剛上岸的波波覺得渾身發(fā)冷,但準備游泳的彬彬卻熱氣死了,你能幫他們找出原因嗎?
2、學生發(fā)言。
3、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熱與冷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
(二)哪里熱,哪里冷?
1、師:你能說說,家里哪里熱、哪里冷?
2、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到家里面尋找冷和熱的現(xiàn)象。(播放體現(xiàn)冷、熱現(xiàn)象視頻)
3、師: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熱的現(xiàn)象嗎?
4、分小組討論。
5、師: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熱、噴泉冷熱都不相同,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地方,親身感受一下。(播放視頻)
(三)感覺水的冷與熱
1、師:桌子有三杯冷熱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冷熱不同呢?
2、生答,師板書。
3、分組實驗,師巡視,提醒學生用多種方法嘗試。
4、小組派代表到臺前匯報。
5、師:如果我們把兩只手分別放在冷、熱水里,然后再把兩只手同時放在溫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覺?
6、請兩位學生到臺前試驗。
7、學生匯報感覺。
8、師:靠手能準確知道物體的冷熱嗎?
(四)問題延伸:怎樣才能準確的知道物體體的冷熱程度?
1、生討論。(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作鋪墊)
2、生答:溫度計。
3、師:請同學們回家嘗試一下。
2、溫 度 計(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認識溫度計的構造,能正確地使用溫度計。
2、能正確地讀寫溫度。
3、學會測量空氣的溫度和人體的溫度,掌握一些科學的技能。
4、親歷一系列測量物體溫度的活動,逐步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購買式樣各異的溫度計或氣溫計,課件1個。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1、暑假里,彬彬、波波、妍妍都去旅游里,他們回來以后一起交流旅游的感受,波波說:“我到了吐魯番,哪里實在太熱了?!北虮蛘f:“武漢也是很熱,它是我國的三大火爐之一?!卞f:“我覺得海南島也很熱”。他們去的地方究竟哪個最熱呢?
2、生答。
3、師:怎樣準確知道各地的溫度?
(二)認識溫度計
1、師: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專用儀器,請你們把帶來的溫度計和桌面上的溫度計比較一下,看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各自有什么作用。
2、生觀察溫度計,記錄觀察結果。
3、匯報發(fā)現(xiàn),師板書:相同點:有刻度、有紅色的液體、單位(℃)??。
4、師:溫度計的刻度有什么用呢?每小格代表多少攝氏度?
5、生答的基礎上師小結。
6、師:溫度的單位用什么表示?怎樣讀和寫?
7、生答的基礎上師小結。
(三)討論:下圖中哪一種測水溫的方法對呢?
1、師:出示三種測水溫的的方法。
2、學生討論。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溫度必須懸掛在被測水的中間。
(四)拓展:溫度計的量程。
1、師:圖中有三種溫度計,你知道它們的最高、最低溫度是什么?仔細觀察,并記錄下來。
2、生匯報觀察結果。
3、師:每種溫度計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就是溫度計的量程。
4、師:根據(jù)這些溫度計的不同量程,你能說說它們分別用在什么地方嗎?
5、生答。
6、師:不同的溫度計有不同的用途,超過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溫度計就不能正常工作,還很容易爆裂。
8、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課件演示)
9、師:你能用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測量桌面這杯冷水的溫度嗎?
10、生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1、指名幾位學生把觀察結果寫到黑板上。
12、師:總結、糾正。
溫度計(第2課時)
一、測氣溫
1、多媒體出示以下各個地方:教室、走廊、大樓旁、樹萌下、草地上。
1、問: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都一樣嗎?
2、生:(不一樣)
3、師:你能預測出這些地方的大概是多少嗎?
4、生預測。
5、師:究竟我們預測得對不對呢?我們親自去驗證一下,下面我們分5個小組,約定在同一時間測量。
6、各小組分別到以上5個地方測量氣溫。
7、匯報交流。
8、師: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9、小結: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溫度是不同的,露天的地方比較熱,室內和有遮擋的地方比較涼。二、一天中的氣溫 師:同一個地方不同時間的氣溫是怎么樣的呢?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測量教室內的一天的氣溫,并記錄課本的表格中。生:課后測量。
三、測體溫
1、師:我們知道不同量程的溫度計用途不同,測量體溫的用體溫計,體溫計的種類很多,有普通體溫計、紅外測溫器、數(shù)字顯示體溫等。(多媒體各種體溫計,介紹各自不同的特點)
2、師:怎樣測量自己的體溫呢?誰來示范一下?
3、點名讓學生上臺示范測體溫。(旨在讓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示范動作進行點評、糾正,從而讓學生掌握測量體溫的方法。
4、生測自己的體溫。
5、匯報交流,并總結得出人體正常體溫的范圍。
四、了解一些物體的溫度
1、多媒體圖片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溫度。
2、師:你還知道別的物體的溫度嗎,到網上我們可以了解更多物體的溫度。
3、熱往哪里傳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實驗了解熱傳導的規(guī)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導熱性能不同。
2、通過制作簡易保溫瓶,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
3、善于得用身邊材料進行科學小實驗,提高動手能力。
4、通過實驗活動,體會實驗記錄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如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學會尊重事實,尊重科學。
二、教學準備。
1、綠豆,不同材料的棍子,凡士林。
2、帶塑料蓋的玻璃瓶、水溫計、泡沫、塑料、布等材料、燒杯。
3、鋁箔紙、卡紙、盒子、小木棍。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1、師:老師下課后去倒了一杯熱水,但水太熱了,怎么喝?誰幫我想個辦法讓水涼得快一些。
2、生答(把熱水杯放進冷水杯里,會涼得快一些),生并上來示范。
(二)水溫的變化
3、師:這種方法能不能使熱水的溫度降下來呢,我們一起來探究,為了準確的知道熱水水溫和冷水水溫,我們可以借水溫計進行測量,每隔3分鐘記錄一下。(由老師統(tǒng)一計時)
4、學生分組測量。
5、各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6、師示范把數(shù)據(jù)填在P16頁的圖表中,得出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變化的曲線圖。
7、師引導學生分析:從這些曲線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繼續(xù)測下去,兩條曲線最終會重合在一起嗎,為什么?
8、指名學生發(fā)言,師再總結。
(三)觀察下圖,想一想,在加熱的過程中,酒精燈的火焰會使周圍哪些物體受熱?
1、生觀察、討論,并把結果寫在課本上。(有了前面的知識鋪墊,學生很快就會完成)
2、匯報交流。
(四)哪顆豆子選掉下來?
1、師:熱從任何材料的物體傳遞的速度都一樣嗎?哪種材料傳得快,哪種傳得慢?
2、生討論,預測各種材料傳熱快慢
3、匯報,師板書學生的預測。
4、師: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想,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實驗來探究。
5、師:示范實驗的方法,并講清注意事項。
6、生分組實驗。
7、匯報交流。
8、師:從這些現(xiàn)象中你發(fā)現(xiàn)哪種材料傳熱快?
9、生答后師小結。
10、師:你還有別得到方法檢驗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嗎?
(五)調查炊具各部分的材料
1、多媒體出示常見的炊具。
2、討論:這些炊具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一想為什么?
3、生匯報。
4、小結:人們利用各種材料的導熱性能差異,制作了不同的用具。
(六)保溫與材料
1、師:不同材料的保溫能力一樣嗎?
2、生答:不一樣。
3、師:哪些性能好,哪些性能差,我們一起來做個保溫瓶看看。
4、師:示范做法。
5、生分組做。
6、生觀察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溫瓶溫度變化,記錄結果。(如果材料材料不夠,全班若干不同材料的小組進行實驗。)
7、匯報。
8、小結。
(七)做“太陽能爐”
1、師:地球上大部分的熱就從太陽傳過來的,我們能不能把太陽的熱收集起來為我們服務呢?
2、生答。(學生舉出多種利用太陽的裝置)
3、師:好,我們一起來做個簡易的“太陽能爐”玩玩,好嗎?
4、生:好。
5、師:示范制作方法。
6、生:分組制作太陽能爐。
7、到操場上進行太陽能爐煮水競賽活動。
8、師:你想了解更多太陽能的應用,請到網上去查找更多的資料,并把你的新發(fā)現(xiàn)上傳到論壇上,與大伙交流分享。
4、熱脹冷縮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實驗,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熱脹冷縮。
2、能對固體、液體、氣體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
3、了解在生產生活中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的應用。
4、能夠以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完成物體熱脹冷縮的實驗。
二、教學準備。
熱水、燒杯、小瓶、小吸管、上寬下細的玻璃水杯,氣球、燒瓶、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器。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1、師:出示兩個癟了兵兵球(一個是好的,一個有裂開一個小口)。
2、問:這兩個球還能用嗎?有什么辦法?
3、生答:放進熱水里。
4、師演示。
5、生:發(fā)現(xiàn)一個乒乓球鼓了起來,一個沒有任何變化。
6、問:這個乒乓球為什么重新鼓起來。
7、大部分學生會答是熱脹冷縮的原因。
8、師追問:是什么熱脹冷縮,是乒乓球本身,還是??。
9、生答。(乒乓球、球里面的空氣)
10、師高舉另一個乒乓球問:為什么另一個乒乓球不能鼓起來呢?
(二)會變大小的氣球。
1、師:為了尋找乒乓球不能鼓起來的原因,我們先來做一個讓氣球變大變小的實
2、師演示實驗方法。
3、生分組實驗。
4、匯報。
5、師引指導學生解釋氣球變大變小的原因。
(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1、師:生活動中有哪些是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呢?
2、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解釋原因。
(四)網上學
1、師:回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并登錄論壇,與其他同學交流一下。
5、熱對物質狀態(tài)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實驗,知道有些物體的狀態(tài)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三態(tài)變化,了解冰點和沸點。
3、初步學會使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步驟和方法。
二、教學準備
一小塊蠟、細鐵絲、金屬盒、蠟燭、試管夾。冰塊、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
1、圖片出示場景。
2、師:早上波波從家里帶了一塊巧克力,準備中午放學的時候吃,誰知道準備拿出來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巧克力熔化,為什么呢?誰告訴波波巧克力熔化的原因。
3、學生答。
(二)蠟塊的變化
1、師:我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巧克力一樣,狀態(tài)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呢?
2、生答。
3、一塊蠟塊受熱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4、生預測。(有以往的生活經驗,應很容易猜出來)
5、師:是不是像我們所說的那樣呢?我們親自動物給它加熱一下吧!
6、師:示范加熱方法,并提出實驗注意事項。
7、生分組實驗。
8、匯報觀察結果。
9、小結:蠟塊加熱后會變成液體,再變成水蒸氣,冷卻后凝固成蠟塊。
(三)拓展:物質的三態(tài)
1、師:物質都像蠟一樣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在不同的溫度下,它們會呈現(xiàn)不同的狀態(tài)。
2、師:說說下列圖中的物體,什么溫度下是什么狀態(tài)呢?
3、師:水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一共呈現(xiàn)給我們什么樣的形式,討論一下。
4、生:小組討論。
5、匯報。
(四)水的變化
1、師:水放入冰箱的冰凍格里一段時間,水會有什么變化?
2、生答:冰塊,你知道它的溫度是多少嗎?把冰塊放入水中加熱,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時水的溫度又發(fā)生什么變化?一直加熱至沸騰時,這時的水溫是多少?
3、生預測,師板書。
4、師:我們一起動手探測水的變化,實驗中,必須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5、生分組實驗。
6、匯報。
7、小結:水(冰凍)—冰(加熱)—水(加熱至沸騰)—水蒸氣(冷卻)—水。
(五)網上學:濕衣服怎樣才能干能快?
1、師:你認為濕衣服怎樣才能干得快,請登錄論壇與同學進行交流吧!
(六)拓展:制作“糖玻璃”
1、師: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狀態(tài)會隨溫度的改變發(fā)生變化。參考書中的方法,回家和我們父母一起來做塊糖玻璃來玩玩,好嗎?把你做“糖玻璃”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交流。
6、關心天氣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及基本特點。
2、通過討論和收集資料,知道天氣對人們的生活、生產的影響。
3、知道天氣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4、體驗到天氣的多樣性及天氣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二、教學準備:
1、課件一個、網絡教室。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同的天氣,你都遇到過怎么樣的天氣? 生:自由發(fā)言。
二、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 師:出示各種天氣圖片。師:這些天氣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呢?請你說說,說的時候要抓住這種天氣的特點,你也可以配合動作,比一比誰表演得最像。生上臺表演各種天氣特點。
師:某某同學表演得怎么樣,你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三、討論:喜歡什么樣的天氣,不喜歡什么樣的天氣,為什么?
師:剛才同學們出色的表演真讓老師佩服,這些天氣中,哪種天氣你最喜歡,哪種天氣你不喜歡,說說你的理由,小組內先交流一下。生交流,記錄。師:說說你喜歡哪種天氣,把喜歡的理由說說。各組派代表交流。
師:說一說,農民、飛行員、汽車司機等不同職業(yè)的人,他們?yōu)槭裁磿矚g什么樣的天氣?他們?yōu)槭裁磿矚g這樣的天氣? 生答:
四、天氣與生活。出示幾幅圖片。
師:人們的生產活動、出行和農作物的生長都經常受到天氣的影響,你能舉出一些天氣影響人們生活的例子嗎? 生交流,記錄。匯報交流,師板書。
師:天氣的好壞影響著我們人類的生活,那么它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嗎?
生自由答。
五、網上學。
如果想知道更多天氣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可以到網上去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的知識。
六、天氣與動物。
師:天氣變化對一些動物的行為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螞蟻搬家時,天氣??,蜻蜓低飛行時,天氣??,你還能舉出別的例子嗎? 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子。師: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對天氣變化對動物的影響進行總結,并編寫成天氣諺語。如:螞蟻爬高,快下雨。月圍圈兒,快刮風。鹽缸還潮,陰雨難逃。師:你還能說出哪些天氣諺語嗎?如果知識更多的天氣諺語,我們可以到網查找一下。
7、刮風了
教材分析:
“刮風了”是沿??萍及妗犊茖W》教材四年級上學期《變化的天氣》單元的第二課。在本單元中,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描述、實驗、記錄等方法對天氣現(xiàn)象中最基本要素的氣溫、降水、風、云等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對氣候的基本要素、天氣的多樣性、天氣與我們的關系、天氣預報等多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并培養(yǎng)觀測天氣的初步能力。
本課的目的,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jù)所習得的知識,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豐富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整理、概括和應用。具體的來說,是希望學生在通過了解風形成,風有利有弊,懂得科學利用風力的分析探究,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方法,整堂課圍繞一個具體的任務(怎樣才能知道風的方向和強弱?)進行。采用這種教學設計,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主動性、參與性強。老師在課堂上主要是進行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考慮問題,分析、梳理豐富的信息(怎樣才能知道風的方向和強弱?等等),并在此過程中聽取他人的意見,嘗試著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當這一任務完成的時候,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充分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并且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開闊思路。在教學的最后,提出了一個新的“任務”,讓學生思考“自然界中不同地區(qū)的空氣溫度一樣嗎?”進一步增強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盡可能地產生學習遷移。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通過一些現(xiàn)象知道風的存在。
2、掌握觀測風的簡單方法。
3、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探究風是怎樣形成的。
4、了解風有利有弊及人們懂得科學利用風力。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篩選、整理、分析和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和幫助學生開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重點、難點:
對信息篩選、整理、綜合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學生作出判斷時要求其說出自己的理由。讓學生了解風形成的過程與空氣冷熱有關。會判斷風的強弱。教學方法:
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提出問題——收集信息——篩選整理——得出結論——遷移應用”的探究過程來達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
有關刮風的影片、圖片、聲音、風向標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1、同學們聽過有關天氣的諺語嗎?(出示諺語)
2、創(chuàng)設情景,播放帆船模型大賽的影片,思考:參加帆船模型大賽時風向和風的強弱會影響比賽的成績,一定要根據(jù)當時的風向和風的強弱來調整帆船。但是怎樣才能知道風向和強弱呢? ⑴請小組內交流、討論
⑵請學生匯報
觀看諺語和影片 小組內交流、討論、匯報
二、新課
1、你們描述刮風時會發(fā)生一些什么現(xiàn)象呢?(出示圖片)
2、自然界的風可能來自不同的方向,風力的大小也可能不同,你們是怎樣觀測風的?(出示風向標,帶學生到室外觀測風向。)
3、我們已經知道怎樣觀測風向了,那怎樣判斷風的強弱呢?(播放刮風時的影片)。
(1)請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收集的資料。
(2)讓學生講出“貝貝杯帆船”比賽時怎樣調整帆船。
4、我們知道,風車轉動是因為有風,但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現(xiàn)在我們進行實驗,利用風車探究風是怎樣形成的?(出示實驗要求)(1)學生互相討論,交流,進行實驗。(2)學生記錄,匯報。
觀看圖片。
學生交流討論,匯報(刮風時,煙會傾斜,樹枝會搖擺,旗會飄揚,地面的樹葉、紙會被刮跑,人迎風走路會感到費力??)讓學生在書上的空白處畫出來。學生拿出風車、手帕來演示,匯報。(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例如:南風是指由南到北吹的風。)
學生到室外認真觀察風向標,交流匯報。
觀看影片,播放刮風時的聲音(科學家把風按強弱劃分為13個等級。通常,根據(jù)一些刮風時的景象,我們可以判斷風的強弱。)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畫出風向的簡圖。分析:
1、空氣變熱是形成風的關鍵因素。
2、熱空氣上升后,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空氣受熱上升后就會馬上建構起循環(huán)流動形成風)學生討論、匯報。
三、拓展活動
在海濱的白天,陸地上的空氣溫度高于海面上空氣的溫度,根據(jù)前面的實驗現(xiàn)象,想一想,這時會有風形成嗎?如果有風,風應該從哪邊吹來?(出示圖片)
2、你們知道人們利用風做了些什么?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災害?(播放影片)(出示圖片)
3、自然界中不同地區(qū)的氣溫一樣嗎?(1)小組討論。
(2)請學生匯報,發(fā)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的爭議。(3)幫助學生梳理思路。(4)查找資料驗證。
3、總結: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同學們掌握觀察風的簡單方法,了解了風是怎樣形成的和風的利弊。以后同學們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積極收集資料,這樣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很有幫助。
小組內交流、討論
觀看圖片。
學生交流、討論、匯報并提出自己的理由。分析:
陸地上氣溫較高,海面上的空氣溫度低,溫度低的空氣流向溫度高的陸地上,這樣就形成了風,風應該從海那邊吹來。觀看影片,圖片。小組交流、匯報。(人們利用風行船,利用風發(fā)電??)(自然界中不同地區(qū)的氣溫不一樣。)同學們根據(jù)實際,積極發(fā)表意見,8、下雨了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
能用簡單的實驗材料進行模擬下雨實驗。
(2)
把實驗現(xiàn)象與自然界的降雨對應起來,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簡單過程。(3)
學會使用量雨器測量降水量。
(4)
認識降雨對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影響。
二、教學準備:
教師:燒杯、玻璃片、冰塊、有關云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兩個小朋友在玩水時候,貝貝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為什么雨都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呢?”,師:你能回答貝貝的問題嗎?
(二)模擬下雨
師:為了更好回答貝貝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模擬下場雨。
師:出示模擬下雨的裝置。問:這個裝置為什么能夠模擬下雨呢。生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下場雨看看。生分組實驗。
師:你剛才看到下雨了嗎?能簡單的說說雨是怎樣形成的? 生匯報觀察結果。
師出示自然界雨的形成過程,與剛才學生的匯報結果比較。問:自然界的下雨過程和我們剛才模擬下雨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師:總結自然界雨水形成的過程。
(三)云的形成 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雨的形成與云有關系,云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P53頁這些資料。生閱讀云的形成資料。
師:誰來說云是怎樣形成的? 生答。
師:自然界云有哪些? 生答:
師出示不同的云的圖片,并作簡單的介紹。
(四)測雨量。師:我們知道下雨是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怎樣知道我們這里一次或一個月或一年下了多少雨?
師:對,通過測量我們可以較準確的知道當?shù)氐慕邓?。怎樣測量呢? 師:測量降雨量有一種專用的儀器,叫雨量筒。師:出示雨量筒的機構圖,介紹使用方法。師:雨水的利弊。
(五)家鄉(xiāng)的雨
師:回去以后,我們通過順德網上氣象臺調查了解順德地區(qū)12月份的降雨量,并通過網絡與其他地區(qū)的同學交流。
9、小小氣象員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了解天氣預報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會用氣象符號表示各種天氣。
3、體會堅持記錄天氣信息的重要性。
4、能通過上網等方法查閱更多關于氣象知識的資料。
二、教學準備:
1、天氣預報錄像、記錄表、網絡教室。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怎樣知道明天的天氣? 生:看天氣預報。
師:哪些途徑可以獲得天氣預報的資料? 生:網上,報紙、電視??。
(二)了解天氣預報
師:天氣預報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生舉例說明。
師:看來天氣預報與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預報天氣,做一名小小的氣象員,好嗎?(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通過不同途徑搜集了天氣預報的資料,誰上來預報一下。師:下面請大家觀看一節(jié)天氣預報的錄像,看看我們的天氣預報與氣象臺的叔叔、阿姨的天氣預報有什么不同?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同一時間,不同的地區(qū)的天氣是不同的。
(三)學用氣象符號表示天氣
師:在大家收集的天氣預報資料里面,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些特殊的符號。生答。
師:這些符號分別表示什么天氣狀況。
師:總結介紹。科學家設計了一些形象、易懂氣象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天氣狀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出示一些常見的天氣符號。
師:你能用天氣符號表示我們剛才收集天氣預報的內容嗎。生:嘗試用天氣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并指名三位同學上臺板書。師生:共同就剛才到臺前板書的同學進行評價。
(四)做小氣象員
師: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天氣預報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氣象員每天都使用儀器收集各種天氣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未來天氣進行預測。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名氣象員,我們應該收集哪些氣象信息? 生討論并結果作記錄。生匯報。
師:堅持每天觀測記錄天氣信息,對準確分析和預報天氣十分必要。
師:下面,我們一起到氣象站看看氣象觀測的儀器,嘗試做一名氣象員,好嗎? ①看來天氣的好壞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老師想每天都在日歷上記錄天氣的情況,怎么記大家?guī)椭蚁胍粋€既方便又形象的辦法嗎? ②為各種天氣設計一種符號來記錄。出示記錄天氣的表格。
天 氣
晴
陰
雨
中雨
大雨
雪
符 號
(學生設計符號,教師巡視)
10、奧運與天氣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經歷研究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各種運動項目受天氣影響的情況,并能利用氣候數(shù)據(jù),根據(jù)天氣情況制定運動會的時間表。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篩選、整理、分析和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和幫助學生開展活動,在探究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點、難點:
對信息篩選、整理、綜合應用的過程,如何制定運動會的合適時間。
三、教學方法:
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提出問題——收集信息——篩選整理——得出結論——遷移應用”的探究過程來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準備:
教師:運動的影片、各屆奧運會時間表、廣州的天氣資料 學生:課前收集天氣與運動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人們都很喜歡運動,今天先讓我們觀看一段運動的影片。(播放影片)
2、運動令人振奮,運動讓人快樂。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
3、你們喜歡在怎樣的天氣中運動?
4、請小組內交流、討論
5、請學生匯報
二、學習新課
1、你知道代表體育界最高水平的比賽是什么嗎?——奧運會
2、奧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這是歷屆奧運會的舉辦時間,通過這個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各屆舉辦時間的表)
3、為什么每屆奧運會都不是在同一個月份舉行的呢?
4、為什么每屆奧運會舉辦的月份集中在幾個月上?
5、那么舉辦大型運動會對天氣有什么要求呢?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將在8月舉行,你能找出原因嗎?
6、請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收集的有關運動與天氣的資料。
7、請學生匯報,發(fā)現(xiàn)不同意見,引發(fā)學生的爭議。
8、幫助學生梳理思路:運動項目進行與降水、氣溫、濕度風速等的關系,這是舉辦大型運動會要考慮到的因素。
三、拓展活動。1、2010年,廣州將舉辦第二十屆亞運會,作為東道主,你能根據(jù)老師找到的這些天氣資料,為亞運會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嗎?
(出示廣州近年來各月的平均氣溫、降水、風速資料)
2、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所選的時間和理由,大組間質疑、爭論,最后形成統(tǒng)一認識: 舉行亞運會的理由: 氣溫與運動項目的關系; 降水量與運動項目的關系; 風速與運動項目的關系。
4、怎樣才能知道你選的日子與廣州市政府選定的日子否一致呢?請查找資料驗證,如果不相同的話,請你再仔細考慮一下,你什么因素沒有考慮全面?下節(jié)課再抽時間繼續(xù)討論和反思。聲音的產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過程與方法: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實驗器材
用力按壓、彎曲、拉伸等
輕輕擊打、撥動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
鼓
鋼尺
皮筋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分組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交流反饋: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龋┰诹Φ淖饔孟?,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教學后記:
12、聲音的傳播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向四面八方的,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
2、通過小制作,了解更有效地傳播聲音的方法。
2、關注有關聲控設備新產品的信息資料。并與同學分享。教學準備:
1、大鼓、4個背后吊著一個小泡沫球的紙屏。
2、水槽、水、鬧鐘、塑料袋、扎線、長木條、木板、兩根金屬棒。(每組一套)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1、談話:大自然奇妙無窮,各種聲音交錯在一起,遙相呼應,如同一曲曲交響樂,使世界充滿生機。這里所指的“交響樂”是由哪些聲音組成的?它們來自何方?
2、學生討論、匯報。
3、師生小結:這些來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廠等四面八方的聲音是怎樣傳入我們耳朵里的呢?(板書課題)學習新課
1、引導學生探討聲音傳播的途徑。
(1)提問:每天上課鈴一響,校園各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到。掛在高處的喇叭一響,全山村都能聽到。樹上的鳥鳴,人在樹下的四周較遠處也能聽到??這是為什么呢?想想看聲音是在哪里傳播的,傳播的方向又是怎樣的。(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可適時提示:如樹上的鳥鳴,樹周圍和人之間充滿著什么物體,說明聲音可以在什么物體中傳播,四周都能聽見,說明聲音是向哪個方向傳播的)
(3)小結: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可以推想:聲音是通過空氣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2、引導學生研究聲音傳播的形式。
(1)提問:將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一圈圈向外傳的水波和聽到石子落水聲)
(2)實驗:一名學生在教室中間敲大鼓,其他同學圍繞四周觀察鼓周圍立的紙屏及紙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現(xiàn)象?(3)匯報實驗結果。
(4)小結:擊鼓使鼓面振動發(fā)出聲音,會引起周圍空氣也跟著振動,就形成了聲波,像水波可以向遠處傳播一樣,聲波也可以向遠處傳播。
(5)討論:紙屏上的小球為什么會振動?為什么各個方向的小球都會振動?鼓聲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
(6)小結:隨著鼓聲我們看到紙屏上的小球振動,這是由于擊鼓產生的聲波從鼓面通過空氣傳向四周的紙屏,引起紙屏和小球振動。當聲波傳到我們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動,我們才聽到了聲音。
3、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1)提問:聲音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嗎?(2)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所給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鬧鐘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匯報實驗結果。
(4)師生總結:通過實驗證明聲音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4、課外小制作。
(1)
做個“土電話”
工具材料:紙杯兩個、棉線一段、火柴棍一根。
制作方法:分別在紙杯底部穿一個小孔,將棉線穿入杯中,并綁上火柴棍。(2)
兩用喇筒。工具:卡紙,透明膠、剪刀。
制作方法:作一個喇叭筒,看能不能讓聲音傳得更遠?
5、網上學。聲控設備的應用。
1、了解聲控設備原理。
2、論壇上匯報交流。
2、認識聲音的多樣性。過程與方法:1、能夠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不同的聲音分類,提出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2、通過辨聽聲音的有關活動,獲取提出聲音與物體相關的假設的事實。
3、觀察并簡單的區(qū)分聲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樂于與人交流,體驗不同聲音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2、認識聲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時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聲音秘密的動機。重難點重點:1、讓學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調”的概念。 2、認識聲音的多樣性。難點:1、讓學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調”的概念。 2、認識聲音的多樣性。方法教法: 探究發(fā)現(xiàn)法、 小組討論法學法:探究式準備響板、木魚、雙響筒、鈴鼓、沙錘、碰鐘串鈴、三角鐵等樂器,大小不同杯子四個,課件。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
歌聲、琴聲、雷聲、機器聲…
有的讓人心曠神怡,有的令人心煩意亂。聲音世界豐富多彩!聲音世界奧秘無窮……
聲音我們都很熟悉,可是我們都知道聲音產生的奧秘嗎?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聲音王國,交流我們聽到過的聲音,分辨這些聲音差異,找出發(fā)出聲音的對象。
1、學生傾聽不同大小的鑼聲,高低不同的鼓聲和鑼聲,同一強琴彈奏出結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們從聽覺上感性的了解聲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間的差異。
2、讓部分學生想出辦法讓樂器發(fā)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聲音。注意要求先讓學生對比同一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再對比不同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要求將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記錄表。大小高低3、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同一物體會發(fā)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聲音。(建構“音量”、“音調”概念。)
4、用其他物體發(fā)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分辨。
三、猜一猜發(fā)聲物體的名稱
我們來做一個猜聲游戲,先展示放在講臺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學生背向講臺,教師分別敲擊講臺上的物品讓其發(fā)聲,同學們猜發(fā)聲的物品的名稱。附:板書設計1辨聽聲音
/ \
音量 音調四、作業(yè)設計1、你對聲音還有什么新的問題?請你課后繼續(xù)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狀圖記錄學生想法。
二、探究內容:
(一)觀察云
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
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
4、反饋
(二)對云進行分類
1、分組活動:根據(jù)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
2、生匯報
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
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三、課后總結
四、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云)的多少,可以區(qū)分晴天、多云、陰天。
2.氣象學家通常把云分成(積云)、(層云)、(卷云)三類。
五、課后反思
第一課 聽聽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 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分組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并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實驗器材 輕輕擊打 聲音的描述 重一點擊打 聲音的描述 大鐵釘 ? ? ? ? 中鐵釘 ? ? ? ? 小鐵釘 ? ? ? ? 交流: ? 教學后記: ? ? ? ? 第二課?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 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實驗器材 用力按壓、、彎曲、拉伸等 輕輕擊打、撥動 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 鼓 ? ? ? 鋼尺 ? ? 皮筋 ? ?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分組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分組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交流反饋: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龋┰诹Φ淖饔孟?,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教學后記: ? ? ? ? 第三課? 聲音的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鉞低。 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fā)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fā)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tài)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lián)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鋼尺、4個同樣的被子內裝有不同量的水、實驗記錄紙、1根橡皮筋、3個長短不同的鐵釘?shù)?【教學過程】 一、引入 ? 在第一節(jié)課中我們曾聽到過大小不同的音叉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本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來研究聲音的變化。 二、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出示鋼尺:你能想辦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嗎?----注意:撥動鋼尺時,避免尺子與桌子發(fā)聲。 2、研究鋼尺幅度大小與音量之間的關系 要求:輕輕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用力撥動鋼尺,觀察描述鋼尺發(fā)出的聲音。重復3次,并記錄下表。 表格1: ? 描述聽到的聲音(聲音的強弱變化) 第1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 用力撥動鋼尺 ? 第2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 用力撥動鋼尺 ? 第3次實驗 輕輕撥動鋼尺 ? 用力撥動鋼尺 ? 發(fā)? 現(xiàn) ? 小結:輕輕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小,聲音弱。用力撥動鋼尺時,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聲音強。聲音的強弱變化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是由鋼尺的振動幅度決定的。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 三、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4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同樣大小的杯子,內裝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樣的力敲擊這4個杯子,你預測他們發(fā)出的聲音會有什么不同?能用聲音高、較高、較低、低來描述嗎?記錄表2第一欄。 3、分組實驗1,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并記錄表格 表格2: ? 1號杯 2號杯 3號杯 4號杯 發(fā)聲預測 ? ? ? ? 第1次實驗 ? ? ? ? 第2次實驗 ? ? ? ? 第3次實驗 ? ? ? ? 發(fā) 現(xiàn) ? 反饋交流:交流本小組的預測和實驗結果,并對結果作簡單的分析。 4、分組實驗2: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如何使橡皮筋發(fā)出聲音呢?出示一塊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 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松些,撥彈。比較:橡皮筋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呢? 交流反饋:皮筋松,振動慢,發(fā)出的聲音低。皮筋緊,振動快,發(fā)出的聲音高。振動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變化,也可以使物體發(fā)出的聲音發(fā)生變化嗎? 教學后記: ? ? ? ? ? 第四課? 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過程與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情況,通過柱狀圖的分析,將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與其聲音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尺子深處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變化能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難點】能通過柱狀圖分析出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鋼尺、一本厚的硬皮書、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鋼尺,如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呢?請同學上來試試。 2)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他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會發(fā)生變化嗎?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長短與音高的關系。 1、假設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個實驗呢?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方案: 1)確定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的變化 2)實驗前先進行預測,根據(jù)鋼尺伸出桌面的變化,音高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預測的理由是什么? 3)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注意區(qū)分尺子敲擊桌面發(fā)出的聲音和尺子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音高用高、較高、較低、低表示)及時記錄下來。) 2、教師一邊講解實驗注意事項,一邊演示分組活動: 出示記錄表格 尺子伸出左面的長度(厘米) 我想到的(預測) 我聽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變化順序 音? 高 振動的快慢 音? 高 振動的快慢 ? ? ? ? ? ? ?
幼師資料《四年級上冊科學課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四年級上冊科學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學是后面幾個階段數(shù)學的基礎,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充分考慮到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理解性,每一個老師都離不來教學教案!那么,怎么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14篇,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喜歡!教科書第98~99頁例2、練習十九第1~3題。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理...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但老師也要清楚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教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我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二年級上冊課件,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因為教師,所以莘莘學子才能成才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對教案的準備是肯定會花心思的。教案讓老師的教學過程更科學有效,你是不是在準備寫一篇教案呢?編輯特地花時間為你收集并編輯了關于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我,也就不能教育別人。老師都會面臨講公開課,那準備一份教案就非常關鍵。編寫教案是教師最基本的工作,在寫自己的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此,我們花時間整理了最新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希望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學習中,寫文檔都是一個讓人頭痛的事情,在寫作前看一下范文是常見的行為,科學地運用范文,會一定程度上提供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你看到本文時或許正在收集范文吧。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經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歡迎你閱讀與收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