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想法也就不一樣,我們應該將其記錄下來,撰寫成一篇屬于自己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有一些寫作方法,究竟怎么開始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您帶來了“教師讀書心得”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讀了《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后頗有感受。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我應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皭凵弊鳛榻處煹奶炻?,是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作為教師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喜歡你,他就會在你的課上特別認真,換而言之就是能積極與你進行互動。這是學生的一種傾向,也是對教師愛生的反應,要熱愛、關心每一位學生。須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表達對學生的愛,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教師的注意重視、關懷和鼓勵。
二、教學形式要豐富,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運用多種手段組織教學,如適時的講故事、做游戲、聽音樂、看錄像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主題活動,在有意無意中觀察到主題的活動畫面,在頭腦中形成形象,使學生感到上語文課很有意思,培養(yǎng)了對語文課的情感。還要盡可能的利用各種教具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范畫、幻燈、實物等,讓學生對對象有直觀的印象。有時也可進行角色更換,引導學生充當小老師等。
三、要及時的肯定學生
學生的學習動機雖然多種多樣,但成就動機無疑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機。學生了解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有激勵作用。成功了,學生在學習上會更有信心。熱情了失敗了,學生會看到不足,激發(fā)上進心,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習,因此我們應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結果,多運用“表揚”這種方式。對于學得不太好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吹毛求癡。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盡責任。
《給教師的建議》第43條有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學生愿意學習,愛學習,必須使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欲望,這樣我們教起來也會得心應手。那么如何使每一位孩子愛學習,愿意好好學習呢?
我想,我覺得首先從教師自己入手,抓住課堂40分鐘,教學設計過程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新穎的情境導入,精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一定的懸念和思考空間等等。但有時候對后進生是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當我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第43條建議時,我眼前一亮,心里又萌發(fā)出新的種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于功課落后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lián)系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一旦兒童對世界的樂觀主義的感受遭到破壞,那么學校和家庭之間就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是啊,學生是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人,思維水平也不一樣,每個班難免會有后進生,但有時候家長、教師或者周圍學生,會因為某個孩子的學業(yè)成績,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壓力。而大多數時候這種壓力是對孩子不利的,是會帶來消極影響的。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要向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使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使后進生因為教師或者家長側面的表揚給他帶來動力。這樣在學習上或許他會融入集體中,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講,認真學習。想到這里,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不善于去發(fā)現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閃光點,那么以后,我要學會走近每一個孩子,更多的走近后進生,與他們真誠做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喜歡他們,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我們要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用一顆愛去關心、包容、愛他們。
轉眼間,我已經在教師崗位上渡過了半年,感觸頗深,但是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假期我讀了《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從年輕教師該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怎樣發(fā)展自己、怎樣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做科研等方面給青年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
愛是教育的根本。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愛學生則是老師的品德。教師是一種很特殊的職業(yè),面對的是人,是弱小、稚嫩、正在發(fā)展的人。這個工作的最根本的性質,是影響人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注意愛學生,平等去愛每一名學生,有些東西需要老師去講,可是有些則是需要教師去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而言。
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苯處煹娜烁窠^不是為了教育誰而刻意表現出來的。教師的人格融進了自己的血液,鑄進了自己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生有時的學習是在不經意間的。
書中90頁提到良性的師生互動是課堂管理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的精力應當放在思考學生、有效地指導學生上面,基本原則是“為了不教而教,讓學生自己成長”。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計劃、教學進度。書中還提到了“愛在細節(jié)”。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jié),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jié)。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yǎng)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書中對怎樣提高備課質量也做出了總結,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三個方面。書中還提到了根據兩大教學大綱備課,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 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料??傊谧x完這本書之后,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運用。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有溫度的教師讀后感-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有溫度的教師》一書主要寫了,教育是一門傳承的藝術,教師是一種神圣的職業(yè),好教師成就好教育。對于童年時期心智尚處于蒙昧狀態(tài)的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師,不僅能夠開啟其生命智慧的大門,更能夠完善其個體價值內涵。教師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師的靈魂在于師德,教師的偉大在于寬容。教師真正的力量來自關愛,好教師的真諦就是一個“愛”字,我們把它理解為教師的“溫度”。好教師是有“溫度”的,是帶著溫情育人的。這份溫度是熾熱的,是師者對教育事業(yè)的誠摯熱愛,并為之奮斗不息的熱情所在;這份溫度也是溫暖的,是師者對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并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這份溫度還是可感的,它有著強大的感染力,一代一代地傳播與繼承,照亮了整個教育、整個國家。
如何做有溫度的教師,我在從教的16年中慢慢的尋找著答案。在慢慢的思考中我體會到出,做有溫度的教師首選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育是傳遞、是培育,而不是揠苗助長;教育是生成、是喚醒,而不是視而不見;教育是靜候、是呵護,而不是急功近利;教育是個性、是改變,而不是整齊劃一。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新栽的小苗,過熱容易燙傷,過冷容易凍傷,只有和煦的陽光才能讓每一顆幼苗健康成長,而這縷陽光就是我們教師的溫度。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教師的教育是有溫度,那師生交流傳遞的知識、道德、情感,也將是有溫度的。做一名有溫度的教師,才能不斷地用心、用愛,用合適的溫度滋潤我們身邊的孩子們!不因內心的冷漠而麻木,不因外界的喧囂而浮躁。
曾經有這兩則故事:一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邏時,發(fā)現一輛自行車疾馳而來,他下意識地打開測速儀,不禁愣住了:天哪,這哪是自行車的速度呀――這人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汽車車速一樣快!于是他攔住車手――一個十五六歲的學生,告訴他違規(guī)了。學生非常著急地說出了學校和住址,以及騎快的原因:怕遲到,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警察的訓斥和懲罰。警察卻笑了笑說道:“你先去上學?!辈痪?,學校收到一封信,信是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車俱樂部寫來的。信中說:“歡迎貴校學生斯卡斯代爾參加本俱樂部,并愿為其提供一切訓練條件?!毙胖羞€夾有警察測定的該學生的騎車時速的報告單。四年以后,斯卡斯代爾成為了丹麥自行車賽冠軍,并最終在奧運會上拿到了自行車運動項目的金牌。另一則故事是:蘇霍姆林斯基一天早晨在校園里散步時,看到一個大約4歲的女孩正在花房里摘一朵大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感到很奇怪,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么摘花,于是他彎下腰,親切地問道:“小朋友,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呀?小女孩怯怯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猛地顫動了,他攙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小女孩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p>
這兩則故事何其相似!故事中學生和小女孩明明犯了“錯”,按照常規(guī)思維,他們本應該得到電閃雷鳴和狂風暴雨的指責與批評,可他們卻享受到了很高的禮遇――違規(guī)的自行車學生得到了,警察的微笑并用測速報告開啟了孩子人生的另一扇窗;折花的小女生的愛心得到了大教育家的充分肯定。而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看到這兩則故事時,是否感受到了在教育的溫暖,那濃濃的人文關懷,那溫暖人心的力量。
在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方法,努力做一名有溫度的教師。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墒谴蠊u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了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鮮活的世界,都需要陽光,需要溫暖,需要理解和認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社會環(huán)境、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響,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學會理解、尊重和認可學生,做到不急躁、不極端、不尖銳,講話有溫度,表情有溫度,處理方式有溫度,進而讓犯錯誤的學生在教育的溫度下,自覺地發(fā)生改變,最終卻讓真善美的種子在他們的內心萌芽、破土和開花。
教育應該是有溫度的,我愿意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孫慧霞)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xiāng)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于一個人,對于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fā),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里的勞動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扎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
曾經參加過一次數學的培訓。其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優(yōu)秀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并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作文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里,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YJs21.com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后我還會繼續(xù)去學習這本書中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寒假里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得到了很大啟發(fā)。這些建議使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在教育事業(yè)上不斷前行。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學生關懷。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使我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yè)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一、愛學生,須知如何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愛學生,就須讓他們愛上閱讀。
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币虼?,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因此,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三、愛學生,就須引導他們去接近學好的發(fā)源地。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fā)現、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進生。努力使中等生和后進生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币虼宋覀儜搻蹖W生,這種愛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善于鍛造"優(yōu)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后進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于思考,相信學生在我們的教導下會越來越進步。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暑假期間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書中用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F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教學中應該怎么做: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關懷他們,贊美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和成績。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如此做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學生怎么還不會呀"這種情況了。因為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有時會忽略學生能過理解什么、應該理解什么。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以此發(fā)現學生存在的阻力與困難,引導學生客服困難并解決問題。學生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真正的掌握的牢固,真正成為他們的財富。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在學習過程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生不在少數,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怎么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盡量選擇生動活潑、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等等。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我要努力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帶領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讀完這本書,想到一句話,心里的革命靜悄悄。讀的過程中內心在一點點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書中沒有那種純理論式的長篇大論,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于我而言,期待那種美好來到自己的身邊。
借用書上的一句話: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是什么,那就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本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fā)生著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學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zhàn)。
印象最深的詞匯:傾聽、串聯(lián)、反芻,當這些策略匯聚于課堂,每一個兒童都被編織在了一起。就像書中寫到的,倘若在十年前,活躍的意見交鋒,教師以巧妙的提問與誘導展現戲劇性,高潮的課堂會被贊不絕口的捧為優(yōu)秀的教學,然而在近日,即便呈現了議論風生的教學在老師們看來還是不倫不類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lián)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lián)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lián)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lián)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lián)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fā)言與發(fā)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只是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更關注一些優(yōu)等生,忽略了新舊知識的串聯(lián)和每個學生的成長。像八木老師的課堂一樣,作者剛開始描述的:教師的言行明顯粗糙,兒童的發(fā)言盡管活躍,但聽下來還是一種教師獨白的應付,是一種思維淺薄的展開方式,但是三年后的變化令人驚喜,他的應對策略是不折不扣的接納兒童發(fā)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說起來接納很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可能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切忌焦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在合作學習的課堂里,學習是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于對話的沖刺與挑戰(zhàn),在第五章看到了很多國外的案例,從墨西哥、波士頓、巴黎等,我感受到了不同國家不同的教室風景,對學生差異的關注,他們學習共同體的思想和和實踐,互相傾聽、合作學習是他們民主課堂最基本的出發(fā)點,老師們總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安靜傾聽孩子們的反應。在編組上也是考慮到了每一個孩子的文化和能力的差異,這樣的小組才具備合作學習的條件,我們的課堂也要如是。
最后,借用書中藤田老師的一句話:“我想盡量接近這樣的課,哪怕一步也好。敞開心扉,讓新風吹進我的心田吧?!弊屛覀內諒鸵蝗盏呐χ?。
今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1條《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所謂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p>
看到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效率自然會非常高。那么興趣的秘密何在呢?簡單地說,便是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學生情趣盎然,因為喜歡所以課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才是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樞紐的關鍵所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要保持住學生興趣,才能使一堂課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感興趣了,就可以投入無限的熱情,而這些熱情便是他們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
讓我們不斷充實、錘煉自己,關注學情,使學生對我們所任的學科充滿興趣,讓我們的教與學變得更快樂更高效。
喜歡《教師讀書心得系列》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師讀書心得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