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讀后感。
您是否對寫作品的讀后感感到煩惱呢?讀完作品后,我迫切地想要寫下自己的感想。領悟到書中的道理,我們應把它記錄下來,經(jīng)過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你呈上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范文。
走馬觀花的意思,是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這是一種很愜意、自得的態(tài)度。
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用走馬觀花的態(tài)度讀書,恐怕閱讀量再大也是枉然。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告訴我們:
那么,想要讀得既輕松,又不至于“走馬觀花”錯失書中真意,可能嗎?
法國學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說過:
那么關于閱讀,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做是好?
新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就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不同速度的閱讀法才是解決之道。
《如何閱讀一本書》由兩位學者共同寫就。
其中一位是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xx)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jīng)典人并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相異而聞名于世。
另一位是查爾斯·范多倫(1926-)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后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
這本書提倡了一種“主動閱讀”的讀書法,并將“主動閱讀”分成了呈現(xiàn)遞進關系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讀者通過掌握這種讀書方法,能對閱讀的書籍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收獲。
新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詳加說明了以不同閱讀方法接觸不同讀物之道—如何閱讀實用性與理論性作品、想像的文學(抒情詩、史詩、小說、戲?。?、歷史、科學與數(shù)學、社會科學與哲學,以及參考書、報章雜志,甚至廣告。
基礎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解釋是,認識文章中大部分的字詞,也不會給文法或文章結構阻礙住,能基本掌握主要句子與章節(jié)的意義。
有點相當于古人所說的“不求甚解”:只領會全文大意,而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
作者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提提醒讀者,第一,閱讀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動的事。第二,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這個讀者比另一個讀者更主動一些,他在閱讀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強一些,收獲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如果一個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目的。為獲得資訊而閱讀,與為增進理解而閱讀,讀完一本書的收獲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作者將閱讀分為“讀得懂”和“必須讀”兩種,重點討論的是后面一種為了理解更多事情而進行的閱讀。
作者認為:
最基本的的閱讀,其實是我們小學時代便已經(jīng)掌握的閱讀,作者稱之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reading)。
比基礎閱讀更上一個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reading)。
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或者說你想要的重點。但這種閱讀方法因為閱讀時間很短,所以往往無法抓住所有的重點。
檢視閱讀還可以稱為略讀或預讀。這里的略讀并不是走馬觀花隨意瀏覽的意思,而是系統(tǒng)化的略讀。
在檢視閱讀中,要求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
讀完一本書之后,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
第一,這是什么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fā)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你應該做一下筆記,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
略讀的做法是:
閱讀時讀讀書名、副標題、目錄,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紹及索引。然后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纯催@些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最后把書斷斷續(xù)續(xù)翻幾頁,讀幾段,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同時,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
預讀(粗讀)的做法是: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硬著頭皮讀下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
作者指出了影響閱讀速度的兩個因素:眼睛的逗留與倒退和個人的理解問題。關于前者,作者提醒讀者可以用手指引導眼睛的移動。關于后者,作者指出,學會分析閱讀,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書的基本要件。
前面我們說到,檢視閱讀要求讀者在閱讀之前先問自己:“這本書在談什么?”“這本書的架構如何?”或是:“這本書包含哪些部分?”
帶著這些問題去快速地閱讀,無論你用了多短的時間,讀完之后,你都應該回答得出“這是哪一類的書—小說、歷史,還是科學論文?”
檢視閱讀能幫我們了解一本書的架構、對全書的內容有個基本了解。
分析閱讀,是綜合了前兩個層次之上的閱讀,指的是真正去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分析閱讀的做法是:
首先找出一本書的骨架。有時候作者會在前言、后序說明他整體內容的設計。如果需要駕馭比較復雜的內容,可以使用為一本書擬大綱的技巧。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羅列出書中重點也不錯。
找出書中的關鍵詞和主旨句、找出重要篇章中作者的論述。
說明這些述論重點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分析作者的主張。確定作者已經(jīng)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做主題閱讀時,指閱讀者會讀很多的書,而不是一本書。
主題閱讀要求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
但只是書本字里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
借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
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最耗時耗心力的閱讀,但也是理解效果最好的閱讀。
羅素說:
當我們掌握了四個層次的閱讀技巧,也就意味著我們能理解更多的書的內容,從中得到更多的羅素所說的這種思考、思辨的樂趣。
讀書怎樣才是對的?怎么樣才能更好的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也是流行很多年了,基本上作為如何“正確”閱讀的一本工具書在被各種推薦。
其實首先對于受眾來說,你得先問你自己,正確和閱讀之于自己的含義。
你想要正確的閱讀,即意味著你在懷疑自己過往的閱讀的方式是否存在疑問的地方,所以你才期望這要修正自己的閱讀,變?yōu)檎_的閱讀。
那么為什么你會有這種懷疑的想法了?
一本書看完一遍后,忘記書中的內容了?那么你希望的是提升你閱讀的學習力。
如果你閱讀的書目大多是暢銷書或者網(wǎng)文小說,你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享樂,為了舒服,為了純粹的增加資訊方便以后的談資,那么我相信你其實沒多大必要來看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完成的很早,那個時候信息匱乏,人們獲得書籍的手段和花費都比較高成本,而且出版的書籍純粹消磨時間的娛樂性書籍不多,不像現(xiàn)在,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把閱讀書籍當作思考和提高精神的工具了,而只是娛樂的一種消遣方式,所以作者說的閱讀一本書的方式顯得會比較功利性,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增值的。
其實讀書和做試卷甚至各種工匠活一樣,它是一個重復且提煉經(jīng)驗的過程,如果你寄希望于長久的、持續(xù)的通過閱讀來自我學習,獲得成長的話,閱讀它必然是一個耗費精力耗費時間的事情,如果你依舊抱著當下知識付費這樣,幻想買一兩個課就學會了一門課程,幻想看完這本書就在閱讀書籍的路上進階,那就不用太當真了,睡前聽一聽十幾分鐘的拆書和小課堂就吸收那些過一下腦海的總結就能成滿腹知識的達人的事情真是跟去一趟拉薩就完成了精神救贖的想法一樣不切實際。
你要記住,所有的自我經(jīng)驗的增長和自我技能的增長都是不斷練習,不斷重復熬出來的,如果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理解力“,”提升自我“,”通過書籍來洞悉一部分有價值的經(jīng)驗“,去獲得顯著的成長,去汲取歷史上最具智慧的前輩們的精神財富。那我強烈推薦你花時間,仔細地讀這本書,無論過程有多少阻礙,無論你覺得字句粗糙難以吸收,甚至讀不下去,我都建議你看完。
不要被讀書的欲望控制,多讀不如精讀,況且知道資訊遠不如明白和理解重要?,F(xiàn)在正切在花時間讀書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而這些有閱讀習慣的人,也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懂得如何閱讀(比如我),讀完這本書,如果你覺得書中內容對自己幫助不大,我相信這不可能,不管是選擇還是分類,還是對于閱讀的幾種方式的概括,這本書都從普及以及工具性的角度去幫你分析步驟了,而如果你依然覺得對自己幫助不大,無非是過于鄙視權威帶來的負反饋,亦或者是只是粗略的翻了一遍,并沒有按照書中說的去實踐,甚至都沒有做完最后的實踐習題,當你真正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做,去嘗試,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次按照書中的方式去實踐,都會讓你更好的學會閱讀,而不是過眼就忘。
這本書的思維導圖和拆書在網(wǎng)上有很多,其實你看目錄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就如同教材課本上很清楚的條目一樣,而且作者說的很細,雖然有點繁瑣和啰嗦,但是步驟和閱讀的深度要求都如條斯理的呈現(xiàn)的讀者面前,你只要按照書中說得那樣做完后續(xù)的實踐習題,都能感受到閱讀完這本書后的收獲,我自己也是在按照作者說的做了后面的附錄習題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并不是一個會閱讀的人,需要加油。
用最近學到的SCQA框架解析這本書
S(情景):書讀得斷斷續(xù)續(xù),讀了就忘,書中的知識難以應用到實際,讀書不能形成系統(tǒng)思考
C(沖突):浪費了時間卻一無所獲,心智與技能成長速度緩慢跟不上實際需求
Q(問題):如何改變現(xiàn)狀
A(答案):《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核心內容:讀懂一本書的前提是主動閱讀,而閱讀的目的應當是獲取資訊,求得理解。
有主動讀書的意識,方法論才可奏效。
(閱讀前)主動閱讀的核心:提出四個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讀什么
2、作者部分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閱讀的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閱讀——認字,這個句子在說什么
第二層次:檢視閱讀——略讀,這本書在談什么
1、有系統(tǒng)的略讀,了解本書框架
書名、序、目錄、索引、出版者的介紹、結語、挑選跟主題相關的篇章
2、粗讀
從頭到尾讀一遍,不要停下來,了解全書內容
3、速讀
眼睛跟著手指移動YjS21.COM
第三層次:分析閱讀——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1、確定書籍種類及主題
2、了解書籍框架及作者主張
3、客觀評論書籍好壞及認知作者
第四層次:主題閱讀——比較閱讀,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本書,進行比較分析,形成自己的框架。
一、確定與主題相關的章節(jié)內容
二、將所有作者的語言翻譯成屬于自己的語言。
三、提出你的問題,從主題書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議題。確保所有作者都參與進議題的討論中
五、分析討論。
且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回到最開始,本書作者提出,讀書前應提出四個問題,前面的內容是對前兩個問題的作答。現(xiàn)在將進行后兩個問題的作答。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本書講得很全面且深入,但內容過于冗長,且結構不夠清晰,我是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讀完整本書后,回頭看筆記才將整本書的內容框架梳理出來。如果沒做筆記,現(xiàn)在這本書估計又進入了讀了就忘系列。
凡是經(jīng)過9年義務教育的同學,建議只讀第一篇閱讀的層次及第四篇閱讀的最終目的。為什么?基礎閱讀對應小學識文斷句階段,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對應初高中的閱讀理解。仔細回想一下,讀一篇課文之前老師是否要求學生快速將課文看一遍,將每個自然段用一句話總結,將整篇文章分層,每層講了哪些內容,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文中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哪些句子有何深刻含義,其含義是什么。且開始一篇課文前會有預習時間,這個時間就是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所寫年代背景等。這里就不一一概述。將9年義務教育中所學到的分析一篇文章的方法遷移至此來學習閱讀一本書,大體是沒有問題的,并且更通俗易懂容易理解。
而主題閱讀可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快速了解某個領域的相關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總的來說,回到開頭,不管閱讀技巧如何豐富且絢爛,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主動閱讀,才能從中獲取資訊,求得理解。
受這本書啟發(fā),我將會對“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進行主題閱讀,這本書是我主題書單里的第二本。讀完整個書單后,我會以此為主題梳理相關內容。
讀了十幾年書的你到底會不會讀書?
你會讀書,但是你不知道你會。
為什么《如何閱讀一本書》成為了很多成年人想學習的時候的選擇看的第一本書?為什么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讀書?
因為長期接受被處理過的信息會讓一個人思考能力降低,在接受碎片化的信息過程中,大腦沒有在思考,大腦用進廢退。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反而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更加迷茫更加焦慮的原因。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想效率高點,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收獲更多的知識。于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去看做這件事情的捷徑和所謂的方法論。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上進的你為了提高自己,開始主動尋找學習的機會,主動抵抗碎片化信息,為主動去找書看書,一遍一遍翻xxx的書單。
但你真的會讀書嗎?你真的有在主動學習嗎?
想想看,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的學習都是被規(guī)劃好的,并不用去思考自己應該要怎么樣去學習,有專門的教科書,有老師指導和監(jiān)督,只要完成考試達標就證明自己會學習。
脫離了學校、老師、同學,我們沒有了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沒有人給每一天的時間進行安排,不知道上午學習語文還是數(shù)學,沒有一大片的學習時間,沒有人逼迫你上課要認真聽講集中精力,沒有考試給你即時反饋告訴你哪些知識已掌握哪些知識未掌握,沒有人比分系統(tǒng)與身邊的人比較。沒有了這些,你還會學習,愛學習嗎?
人一旦處于沒有監(jiān)管和指導的學習環(huán)境時,掌握沒有老師指導的自我學習能力很重要。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要獨自去面對。沒有了對于老師的依賴,我們可以更好的獨自思考與分析。但是過程肯定也更辛苦。
所以我們成年人要學習的,其實是自我學習能力。
自我學習=思考+觀察+記憶+想象力+分析+總結
真正的學習要求我們給自己當自己的教育局局長。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給自己專門安排大塊的學習時間,給自己創(chuàng)造即時反饋的機會。
讀書,其實本質上是學習獲取信息以及處理信息。自我學習,就是主動讀書。讀書越主動,讀書的效果就越好,而讀書的層次越深,對于主動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而想要自我學習的你,真的會讀書。
下面就講講,主動讀書的五個步驟,每一個步驟你都懂:
第一步:制定學習目標并拆解
制定學習目標一定要具體,不能僅停留在我要看書,要細化到我要看什么類型的書,增加哪一方面的見解,提升哪一塊的技能等。
將目標拆解,將每一件要做的事情列出大綱,大事拆解成小事,小事分解成動作,一件一件做,每做完一件小事都會給你產(chǎn)生正面地反饋,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比如我們學習語文時,是循序漸進地學習,將語文能力拆分成一塊一塊,逐塊學習:拆分成認字、組詞、造句、寫段落、寫作文。
比如你要學習新媒體:拆分為不同類型的文章特點、標題、段落、文章結構、行文邏輯、排版、文風等。對應找不同板塊的書籍學習。
制定學習目標并拆解,就是將學習目標分成不同科目(類似語文/數(shù)學/生物),每個科目不同章節(jié),努力想想也能想出來吧~
第二步:選書
先看目錄,看書本的結構,用最少的時間去找書本的主題思想??焖倥袛鄷欠裰档米x,包含的知識是否是你所需要的。
書籍大致分為這四類:
視野類:拓展視野,這類書講的觀點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能提高你的認知能力,改變思維,獲得成長,認知上見識上的成長??赐炅艘?,修正自己的認知誤區(qū)和填補知識漏洞。如《烏合之眾》、《失控》、《人類簡史》
工具類:具體解決問題,指南類、具體操作技巧,比如時間管理、理財規(guī)劃、烘焙烹飪、長跑健身等。遇到具體問題需要學習時看,看完了要行動才有價值。
想象力文學:高雅一些的嚴肅文學,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文底蘊。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豐乳肥臀》
消遣娛樂類:網(wǎng)絡小說、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主要是滿足認同感,給你帶來愉悅感,并不能給你帶來新的認知和啟發(fā)。
多看視野類書,需要時看工具書,補充想象力文學,少看消遣娛樂類書。
選書就是看目錄快取理解書本的中心思想,就像做閱讀理解時只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只看段首段尾一樣快速獲取信息,這你也會吧~
第三步:帶著問題看書
是不是經(jīng)常有讀過的書跟沒讀過一樣的感覺?為什么大學期末考完不久就忘記了書本的內容。因為考試讓你你只是為了回答考試要問的問題才去記住書本的內容。
而真正的有效學習,是主動思考,是帶著問題去找到答案的過程。
相信你的大腦,它會將你真正學習的知識儲存起來。
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帶著問題去看書,通過看書去找答案,大腦會記住你找答案的過程,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讀過的書不會白讀。
掌握學習技術的精髓在于不斷提出問題并嘗試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
我們可以以筆記的形式來對待這些問題,你需要把答案寫出來,因為逼迫自己表達是主動思考的重要形式。
提問的四個角度:
一: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說什么?回答了什么問題?
二:作者在細節(jié)上說了什么?怎么回答作者提出的問題的?
三:這本書說的有道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你認可作者的答案嗎?
四:這本書和你有什么關系?
上圖是隨便百度的初中生語文閱讀理解題。
你說你不會提問,其實你只是不知道你會。
初中考試題目已經(jīng)教了我們一遍又一遍,只是我們只顧著回答問題,沒有去思考為什么要回答試卷上的問題。
其實閱讀理解,就是為了幫你梳理文章,提高你的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就是給自己出閱讀理解題,帶著題目去閱讀找答案咯~
帶著問題看書就是在學習或者閱讀的時候,給自己先出閱讀理解題,這還不簡單嘛~
第四步:堅持看書
一旦決定要看這本書,要不停頓地看,忽略不懂地繼續(xù)看下去。小學學會的認知水平已經(jīng)足夠讓你讀懂某一部分,只要有收獲就能讓你獲得“閱讀獎勵”的感覺,大腦的本能能讓你對閱讀產(chǎn)生興奮感,建立享受閱讀的樂趣。
怎么樣才能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開始之前認真地想做這件事情能給你帶來什么利益,想到為之興奮,然后才開始干。要是期間累了,就休息一下,再想,想到興奮再繼續(xù)。
學生時代讓人堅持的可能原因:考高分、得到老師肯定、家長表揚、同學追捧。同樣,現(xiàn)在主動學習的你也要找到讓你興奮的G點。
能進入心流狀態(tài)學習,不僅能提高讀書的效率,還能成倍提高學習的成就感:要求一大塊地時間只做一件事。與外界斷開聯(lián)系,固定的時間專心只做一件事。一小時以上為宜。
我們的課程設置也是一樣的道理,規(guī)則提供了一個進入心流狀態(tài)的環(huán)境。一節(jié)課40分鐘,只學習一門課的一小塊知識。所以我們的學習時間,應該盡可能利用一大塊地時間學習。
堅持看書就像學生時代一樣給自己一節(jié)課的時間專門學習,你總會了吧~
第五步:輸出以及創(chuàng)造即時反饋
最好的即時反饋就是輸出,將你學習到的新知識,學習的新觀點,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并且講給別人聽。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口頭講述。寫讀書筆記別人的點贊、轉發(fā)、評論,都是對你的正面反饋,有即時反饋可以督促你前行。
想想學生時代為什么那么容易堅持學習:課堂小測、單詞聽寫、單元考試、期中考試,每一個都帶來了即時反饋。
輸出以及創(chuàng)造即時反饋不就是寫讀書筆記觀后感嘛?結尾都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你都忘了嘛~
最后總結一下:
信息碎片化時代,大腦用進廢退思考力降低,需要主動讀書學習。
讀書學習要掌握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學習就是當自己的教育局局長。
主動學習分五個步驟:
1、制定學習目標并拆解:不就想想要掌握哪塊知識嘛,語文還是數(shù)學?習作還是邏輯?不行的話去看看大V推薦什么書咯~
2、選書:不就讀目錄、速讀,快速理解中心思想嘛,那些年做過的閱讀理解都教會我么了。
3、帶著問題看書:不就是給自己出閱讀理解題嘛~
4、堅持看書:不就是像上學一樣40分鐘一節(jié)課,大塊時間專注學習嘛~
5、輸出并創(chuàng)造即使反饋:不就寫讀書筆記觀后感嘛~
你看,這些你統(tǒng)統(tǒng)都會!
再說自己不會學習不會讀書,啪啪啪打自己臉
本書感覺太過冗長,不知道是不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給自己加了很多戲;且文章的結構條條框框要求太多,個人認為讀書不該有這么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憑興趣讀了很多書,喜歡的書也會讀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連當時的自己抬起來都費力,沒人指導,沒人要求,純粹依靠興趣,這樣的讀書和學習或許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其實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該死氣沉沉。
不管你學到的是有關這本書的知識或有關世界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并沒有被啟發(fā)。要能被啟發(fā),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么會這么說。
如果你問一位活生生的老師一個問題,他可能會回答你。如果你還是不懂他說的話,你可以再問他問題,省下自己思考的時間。然而,如果你問一本書一個問題,你就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樣。當你提出問題時,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后,才會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學習是一種極為主動的美德。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動自發(fā)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學習到任何東西。或許他可以受訓練,卻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
以前也讀過一些書,但是效果不怎么好,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讀時給我震撼的好書在腦海中也所剩無幾了,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所以我買了兩本教人如何閱讀的書,像小學生一樣開始從新學習閱讀。其中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書就是這本美國的艾德勒和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本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版的書,七十年代再版,至今也有近半個世紀了。乍一看像是本老學究寫的無聊的書,不過書中的論述確實有些繁瑣,甚至讓人有點讀不下去,但是認真讀完肯定有所收獲,這也是作者的觀點,去挑戰(zhàn)一些難讀的書,從而增進自己的理解力。
書中第一章講了閱讀分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主動的閱讀需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尋找書中的重點、脈絡,還要總結、批判。并不是輕松的閱讀,而且一般還需要多讀幾遍才能完成。但誠如作者所說,這樣的閱讀才能增進理解力,才能有所收獲和長進。顯而易見,這里所說的讀書絕不是為了娛樂和消遣。緊接著作者把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并主要談了分析閱讀。當然,閱讀的層次由低到高,在閱讀中需要的主動性越來越高,在閱讀中把作者寫作的過程基本上給逆向還原啦。作者提到,要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帶著問題去讀書,這也是這篇文章標題的來源。自我要求越高,讀書時的責任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大,收獲到的也越多。
第一個層次是基礎閱讀,要求不高,是識字就可以進行的閱讀。第二個層次是檢視閱讀,也可以稱為略讀,大致像閱讀理解中的速讀,是快速得分項,需要技巧,書中也有所闡述。檢視閱讀可以用來檢查一本書值不值得深讀,或者用來快速獲得訊息,以便向人吹牛。第三個層次是分析閱讀,就像閱讀理解中的精讀,需要仔細閱讀和反復閱讀才能確定答案。這里不僅要得到清晰的大綱,理清作者的闡述,還要做出評判。也即作者講的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不足等。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就像寫論文需要查閱文獻一樣。不僅包括了前三種層次的閱讀,還必須要自己能思考,分析,因為這需要讀的不是一本書而是幾本書或者一堆書。主題閱讀是為了解決特定的議題而通過讀書幫助分析和判斷的。當然作者也在書中就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除此之外,作者還就分析閱讀闡述了各類讀物的具體應用,比如詩歌、小說、哲學和實用類等讀物。
整本書中最讓我佩服作者的是他對于讀書生活的嚴肅認真態(tài)度。想到自己之前讀的一些好書讀完就扔,并沒有認真汲取書中的營養(yǎng),以至于白白浪費了那么些精神食糧,實在慚愧。其實不僅是讀書,對于一段感情、一份工作或者是一件事情亦是如此,不嚴肅對待生活的人亦難領會生活的真諦。
相關推薦
閱讀作品后,我們的思想被作者帶領著遨游,我們可以嘗試把新的想法和見解寫進我們的讀后感里。那么你有接觸過優(yōu)質的作品讀后感模板嗎?下面由編輯幫大家編輯的《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吧!...
作文已經(jīng)普遍存在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組織語言的能力,通常在寫作中要言之有理或情,才能打動讀者,對于寫作文的要素你都掌握了嗎?考慮到你的需求,小編特意整理了“梅花魂讀后感范文系列6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之一,它那不畏嚴寒的堅強品格歷來為人們所稱頌...
普希金曾說過,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品味完作者寫的作品,大家都會有各自的感受。在閱讀時,我們的思維會和作者的想法碰撞產(chǎn)生出新的火花,需要及時寫讀后感。請閱讀以下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落花生》讀后感范文,請收藏本文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寫作文,一篇作文可以展現(xiàn)一個人的文采和能力,好的作文最能把握作者文章的中心主旨。您是不是為寫一篇好作文而絞盡腦汁呢?小編花時間特意編輯了開學第一課讀后感范文分享系列6篇,請繼續(xù)閱讀本文相關內容!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jīng)這樣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