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林語堂蘇東坡。
寫作品讀后感時有什么我們應該格外注意的地方嗎?在讀了朋友推薦的作品后,我自身也對其內(nèi)容有一些獨特的見解。此時可將對作品中略有所感的地方記錄成讀后感,讀后感林語堂蘇東坡的內(nèi)容均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和整理的。
看月黑風高,讀“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蘇軾出生在了眉州的眉山,父親蘇洵和母親程氏對蘇軾和弟弟蘇轍關愛有加,蘇軾18歲時與15歲的王弗小姐成為了夫妻,一家人進京趕考。考中進士,后蘇軾的母親病故。再次進京,蘇軾被任命為校書郎,卻不得不與弟弟分別。熙寧四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卻引來了王安石的憤怒。被逼無奈的蘇軾請求出京任職,也因此來到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杭州。后被朝廷小人抓住他的文章不放,以“諷刺政府”,“背叛皇室”的名義將蘇軾關進了大牢(文字獄)……但這都不能打垮蘇軾。出獄之后,蘇軾奉詔赴汝州就任。晚年的蘇軾被貶到偏遠的“南荒之地”,最終死在回程的船上,結(jié)束了他滿懷豪情壯志的一生。
“災難舛途沒有愚鈍他對生命靈慧的感悟,艱難困苦不曾消磨他對生活敏銳的洞察”蘇軾的才干與智慧并非任何人可以媲美,手下的妙筆生花婉轉(zhuǎn)出“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曼妙,口中的美酒流淌激蕩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又或是在月明當空,微風輕拂臉頰時,轉(zhuǎn)身從容地嘆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的樂觀是一門學問,但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學會他那種出神入化的豁達。當他面對一次次的誣陷一次次的栽贓一次次的被貶時,你何曾看到過他臉上閃現(xiàn)過一絲地悲痛或憤怒呢?蘇軾這位奇人上可進諫忠言,下可農(nóng)耕為生。即使在花甲之年被貶到了偏遠的海南島,他也依舊保持著劉禹錫“陋室不陋”的樂觀心態(tài)以及孩童般的天真。東坡肉,生蠔……這些美味的食物不也是他為生活增添的一點光彩嗎?
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善良的蘇東坡也好,耿直的蘇軾也罷,這位名副其實的“詩神”都做到了“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為后人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標桿!
望江山如畫,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姜佳祺)
似乎世人對蘇東坡的評價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詞匯莫過于曠達。很多人認為蘇東坡是為舞文弄墨而生的。然而,究竟是蘇東坡的這種曠達天性造就了他獨特灑脫的文風,還是他無與倫比的文學才能以及他對文學的熱愛塑造了他曠達的價值觀人生觀?
蘇東坡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快樂時,悲傷時;在溫馨的家庭生活中,在顛簸險阻的路途中;意氣風發(fā)時,遭遇貶謫時大部分文字茂盛而充滿生機,然而小部分則是憂郁的,帶有一絲凄涼。事實上,寫作是一種非常好的精神宣泄方式,無論針對怎樣的情感。快樂的事被記錄下來,變成美好的記憶;痛苦的事被記錄下來,再次翻閱的時候,就覺得也沒有什么了。蘇東坡能給世人留下如此曠達如此樂天派如此會享受生活的形象,跟他創(chuàng)作的習慣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文學才能與對文學的熱愛造就了他被傳誦千古的人生。
孟子說:五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的文章的確就總有那么一種浩然之氣。個人的性格總是會造就不同的文風,巴爾扎克的文章就總是詼諧浪漫;屠格涅夫的文字大多就是灰白色調(diào)的。東坡亦是如此,曠達的性格造就出一手瀟灑。欣賞東坡的文字,總能感到人與自然的那種和諧統(tǒng)一,萬物間那種微妙的聯(lián)系。置身于塵世間,一切悲喜又算是什么呢?
談完了蘇東坡個人的問題,該談談他與我們的聯(lián)系了。我們中也許幾乎沒有人需要承受東坡所承受過的那些痛苦最有才華的人遭受最大的屈辱,然而為何東坡能坦然地面對生活,而我們中的許多還在叫苦不迭呢?
對與這個問題,就能把文章開頭提出的兩個話題與這個現(xiàn)實問題融合到一起去了。為什么東坡能擁有曠達的人生?因為他有信仰,有寄托,只不過他更多地是將靈魂寄托給了文學。人在困苦的時候總需要排解,能用文字排解自己的憂愁,實在是高明之舉。蘇東坡有個非常有名的段子,說是與一群客人一同乘船時遇上了大風浪,所有人都驚恐不已,唯有東坡鎮(zhèn)定自若地在那里習字練文。別人問他原因,他只是說,反正現(xiàn)在生死不能有自己左右,那么為何不靜下心來弄弄文呢?由此我們可見文學這個寄托幫助東坡超越生死,達到一種超脫的境界。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事實上,也許世上再無蘇東坡。然而我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依托。對于東坡來說,習字、文學創(chuàng)作、為百姓操勞是他的天職,是他最熱愛的事業(yè),因此他無論在何方,對于這幾項都是樂此不疲的。人們成天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然而真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又有幾人呢?剩下的不外乎是兩種,不知該做什么的,與做了自以為喜歡的事的人。第一種總是被稱為沒有目標,第二種則稱之墮落。事實上,也許是這個世道導致我們無法再擁有蘇東坡,若是蘇東坡在當下,一定會被認定為不求上進安于現(xiàn)狀沒有目標。然而在當今,什么才是目標?目標就是要創(chuàng)業(yè),要發(fā)家,要當權嗎?總有一些說法,說是我們先做必須做的事,再做應該做的事,最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對于這些說法,我們的必須理解必須應該與想做的關系。真正想做的事,真正能使人快樂的事,絕不會是會拖累人前程的事,真正去追求自己熱愛的事,就能成就曠達的人生觀。就像真正的愛情是絕不會帶給人災難,在茫茫人海中遇到100%的男孩或女孩,早就是上天的恩賜了。真正想做的事,永遠是真正的動力,因此,應該做的事與必須做的事,全都該是為它服務的。你的應該,不是別人的應該;你的必須,永遠都不會是所有人的必須。在我看來,東坡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堅持上天賜予你的獨一無二的才能,因為它必定存在,也許只暫時隱藏了起來。假如蘇東坡不堅持他最喜歡做的事,而是夜夜在書房內(nèi)哭喪著臉,日日上書請求皇上開恩,那么我們的歷史與文學就會因為少了他而可悲。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嘗,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
蘇東坡為北宋豪放派詞人乃是當之無愧,也開創(chuàng)出宋詞另一番天地。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曾說:“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而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彼膽B(tài)樂觀,親自經(jīng)歷五朝,但是他只求獨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雖然他業(yè)已逝世,但是每次聽到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眼前便浮現(xiàn)出,年近半百的他站在赤壁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心中有志卻無法實現(xiàn)的無奈而又感傷的情形。每當想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好似看見,他站在亡妻的墓前,內(nèi)心凄婉哀傷的樣子。明明從未遇見,他卻在我們的心中逐漸豐滿、明朗了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活著的人。
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后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jù)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先生的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于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于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他曾被流放嶺南和兩度曾被人迫害,他被流放時候,是不寂寞的,我們是可以想象的,所有臨近的官員都在利用此機會來與他結(jié)交。而書中的蘇東坡具有雙重的性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雖然屢遭挫折和磨難,但是他被銼到并不會就此沉淪下去,而是以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姿和舉世罕有的才華去追逐著他認為無以倫比的美好事物,一是自然,就是山水田林之類的事物;二是藝術,詩詞書畫類的;三呢則是他的愛情,四是瑜伽烹飪之類的。
蘇東坡,一個值得我們回憶的人。蘇東坡堅執(zhí)的性格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飛翔。我敬仰蘇東坡,雖然我尚未完全讀懂他的詩,讀懂他的人,但我依然從心里對他懷有無比的尊重,只因為他那萬古不朽的人格之偉大可是他的“浩然之氣”依然在山河間久久回響。
總之,我認為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無疑他也是蘇東坡也是幸福。
東坡是個掉落人間的小太陽。他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不是空談,他走遍了全中國各種荒涼的地方,見慣了世態(tài)冷暖后,還是這個蘇東坡。
他是傳奇。生前,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是時朝廷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生后,徽宗相信蘇東坡的靈魂在玉皇大帝駕前為文曲星,皇家下令搜集蘇東坡的手稿,懸價每一篇賞制錢五萬文。時人制墨謊稱東坡之名,竟能發(fā)財。東坡題扇,扇子竟然大麥。為什么呢?尤其是現(xiàn)在偶像娛樂化,偶像稀缺的年代,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他勤奮好學。他的讀書方式是將一本書逐字抄寫,后來寫文章旁征博引,甚至故意編造典故,竟然有人信以為真。
他是百姓之友,因為他與各行各業(yè)都有來往,帝王、詩人、公卿、隱士、藥師、酒館主人、不識字的農(nóng)婦。他的至交是詩僧、無名的道士,還有比他更貧窮的人。他也喜愛官宦的榮耀,可是每當他混跡人群之中而無人認識他時,他卻最為快樂。他替百姓說話,他說眉州之民難治,非難治也,州官不知如何治之耳。他說: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于彼示其威靈,而乃加怒于一卒,無乃不可乎?
他至情至性。子由很窮,住的房子又小又矮。東坡常常對弟弟的高大取笑,他寫了兩句: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東坡一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不能和弟弟長久歡聚,不能和家人固定一個居所。
他執(zhí)著不妥協(xié)。為死人寫墓志銘是當時文人極難避免之社交應酬。在這一方面,蘇東坡自己應有極嚴格的規(guī)定,而且確實做到了。他絕不寫一篇此種文章,即使王公貴人相求,也是不寫。在他一生之中,他只寫了七篇墓志銘,皆有特別的理由,他的確有話要說才寫的。
20世紀四大傳記(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以及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讀來風格各異,但最酣暢淋漓的莫過于《蘇東坡傳》。我一直覺得,雖然遠隔千年,在文人氣質(zhì)上,林語堂與蘇東坡的同聲相求,卻絲毫不因時光的阻隔而淡去。中華文化傳承的穿透力,由此可見一斑。
我對蘇東坡的偏愛,是從讀他的作品開始的,豪放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深情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豁達如《赤壁賦》,閑雅如《記承天寺夜游》……從文字而想見其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固然是驚采絕艷,但在泱泱五千年的歷史里,才華洋溢的不知其幾。司馬遷的史書為無韻之離騷,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江淹的賦文錯彩鏤金,柳永的詞纏綿綣繾……然而蘇東坡,唯有蘇東坡,才讓我在欣賞其才華之外,產(chǎn)生感情上的依附。
蘇東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幾經(jīng)沉浮。他少年得志,鮮衣怒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領袖歐陽修,下至庶民,對他無一不欣賞推崇,愛護有加;他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后,杭州的蘇堤,仍在見證和訴說著對蘇東坡的留戀。向太后當政期間,他得到重用,位居龍圖閣大學士,奔走于四方,紓解新政給百姓帶來的疾苦。
然而政壇多風雨,如果說王安石的改革派與蘇東坡之間的分歧,僅僅是政見之不同,那么王安石之后,所謂“改革派”的章停之流,對待異己者的迫害,已經(jīng)遠遠超出王安石的“流放”,他們捏造莫須有的罪名,制造“烏臺詩案”,更甚者,將元佑年間復被啟用的以蘇東坡為首的一批官員,污蔑為國之妖孽,將他們的姓名,鐫刻在碑石上,欲將他們生生世世,釘在“恥辱”柱上,是為“元佑黨人碑”也。其后蘇東坡被一貶再貶,從嶺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都留下了他年邁而疲憊的身軀。
無論是榮居高位,還是落魄南荒,蘇東坡給后人的印象,或瀟灑出塵,或安靜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是低潮期,當他冥想過去,也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甚至在海南時,居無安身之處,病無可醫(yī)之藥,他仍保持著“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氣魄。短短的六十多年,榮耀時不盛氣凌人,艱辛時沒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我對他的情感上的依附,正是來自于精神上的擊節(jié)和共鳴。
總結(jié)而言,蘇東坡的氣質(zhì),有儒家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者無懼,有道家任真自然、騁目游懷的順從天道,還有佛家“和光同塵,與俗俯仰”的自得。這是文人的理想狀態(tài),然而能夠真正身體力行者,幾千年來,又能有幾人?
書的作者林語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愛的作家之一。他在《京華煙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蘭這對父女,也是中華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踐行者。在傳記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給予了無上的贊譽。作為一個喜歡蘇東坡的讀者,讀到這樣的書,自然如遇知己。不過也正是由于他對蘇東坡的欣賞,所以對當時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書中散發(fā)出強烈的厭惡感。甚至將一篇攻擊王安石的偽作《辯奸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于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jié)果如何,我都認為,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zhuǎn)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xiāng)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fā)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zhì)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后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東坡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宦??芍^三起二落??贾羞M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為主考官歐陽修的誤會(以為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鞏)和避嫌,否則當列榜首。蘇軾在擔任鳳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職,英宗本欲破格拔擢為翰林,為宰相韓琦所阻,韓琦倒不是不喜歡蘇軾,只是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一些歷練。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蘇軾視為未來宰相的人眩
至少從一0五七年到一0七九年這段時間蘇軾的仕途還算是一帆風順的。一0七九年蘇軾受了四個月的牢獄之災,史稱烏臺詩案。表面上是文-字-獄,彈-劾他的官員在他的文章詩詞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語句,加以指控。更深層的原因是蘇軾加入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反對王安石的新政。而蘇軾作為文壇新星,其影響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鎮(zhèn)-壓。因與蘇軾通信或為他出版詩集,很多人受到牽連,包括預駙馬王詵。在黃州期間,蘇軾在一片東坡上耕田務農(nóng),從此自號東坡居士,他的四篇公認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時問世,即:《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
一0八五年到一0九三年這段時期是蘇東坡仕途的第二春,雖然一直擔任省部級干部,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門擔任領導崗位,政績上頗有建樹,可算是官運亨通。一0九四年開始的第二次被貶,罪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槨(應該是豎心旁,打不出那個字)。此人雖然可算是蘇軾的故交,但絕對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馬光、蘇軾的政治立場對立。此次風波共有830名官員受波及,史稱元佑黨人案。
相關推薦
書籍是前人智慧的體現(xiàn)。閱讀作者寫的作品以后,感受到了作者的筆下生花,如櫞巨筆,需要好好的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你閱讀過作品的讀后感范文嗎?小編花時間特意編輯了最新《蘇東坡傳》讀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
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寫作,通過堅持寫作文可以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的精彩,優(yōu)質(zhì)的作文需要內(nèi)容與形式并重。你是不是也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動筆而煩惱?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最新蘇東坡傳讀后感集錦6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ㄩ_成了云,云也開成了花的模樣;花的故鄉(xiāng),是土壤深處的土壤;云的老家,是遠方已遠的遠方。...
我相信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會接觸到作文,寫作考察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而一篇優(yōu)秀作文的背后是多少素材的積累,你是否對寫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小編現(xiàn)在向你推薦《蘇東坡》觀后感簡短800字合集,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他沒有李白一身白衣任意飄于雨霧間的仙氣,也沒有杜甫憂國憂民古樸筆墨中寄托的深...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