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讀后感。
書籍就是我們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即使物質(zhì)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富饒,比如這本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讀后感就是根據(jù)自己所看的進一步談自己的見解,寫好作品讀后感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整理了《隨想錄》讀后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隨想錄》是些很沉重的文字,樸實的像冬天里北方的喬木,沒有一丁點絢麗,甚至綠色都沒有一片。浮躁時讀他,聽到的只是些絮絮叨叨,不著邊際,決不會有絲毫美的感覺。這本書,只適合在,夜深人靜大家都睡下時、清晨世界尚未完全醒來時。靜靜的讀,聽到的是他低低訴說,訴說著過去的一個個春夏秋冬、一場場暴風驟雨、一片片風和日麗。我深深的被它吸引,驚異于我這只二十幾歲的靈魂居然不時的和他產(chǎn)生共鳴,我知道為什么。其實我也是一個習慣了反省的人,行李箱里累集的那一大堆日記,就是的見證。呵呵,想想我的所謂日記是不適宜稱之為“日記”的,或許稱之為“隨想”更為妥當,它們都是隨感而發(fā),時斷時續(xù),并沒有每日的特征。
《隨想錄》在幾年前就讀到了它的單行本,記不清是那一集,只記得封面好像是一個雕塑的頭像,枯槁茫然的那種。震驚于一個年過古昔的老人,卻在解剖自己的靈魂,深刻而殘忍,很難過,沒敢買。當時我也正處在一個很無助的階段,反省是那段時間里的主要內(nèi)容,我惡狠狠的剖析自己,現(xiàn)在還記得那種苦楚,很痛。那段時間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寫完后就封存了,直到現(xiàn)在都沒敢重讀,想著也許要到幾十年后才敢去讀它。但我記住了巴金和他的《隨想錄》,想著哪天肯定要買它讀它。
轉(zhuǎn)眼幾年過去了,又發(fā)生了好多事情,但生活主旋律還是越來越主動的,雖經(jīng)歷了些個悲歡離合、好聚好散,但我對自己的滿意度還是有所上升的。說實話,巴金的名號,和很多人一樣,很小就曉得,但他的作品,確實沒有讀過多少,《隨想錄》是我第一次真正讀巴金,我感受的到他偉大的人格,他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贊美(我的文字一向藐視任何華麗辭藻的堆砌,這幾個字出自真情實感)。
《隨想錄》里讓我篇篇都看到的是關(guān)于說真話。這讓人更深地明白,一個百歲老人用自己少有的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顫抖的筆寫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談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會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過無數(shù)的假,領(lǐng)受過各式的假把式,遭受過種種假的殘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遺余力地揭露假的東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話來向讀者表達真實的情感,說明真實的情況,告訴真實的道理。我感覺到,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關(guān)于說真話的真話,就是他從自己經(jīng)歷中得來的最重大、最關(guān)切、最刻骨銘心的人生經(jīng)驗教訓。所以他要反復(fù)告誡人們,就是因為過去的假的教訓并沒有得到人們的吸取,假的事例還在不斷涌現(xiàn),他擔憂假的東西會為害人們的生活,會損害我們的民族國家。
巴老用很大部分文字回憶了故人,回憶了不堪回首的十年歲月。他說這是還債。我看到,他所說的債,一方面是說了錯話的虧欠,一方面是對故人的懷念,更主要的是為讀者的所表達的歉意,他為他幾十年里沒有好的作品,為他這樣一個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沒能更堅強一點作出表率,也為曾經(jīng)言不由衷說過的錯話身不由己做過的錯事。由此我看到了一個作家的良心,他的可愛可敬,他的童真。在這里,我看到一個人民作家的責任,一個人民作家的道義在那里。
若想文筆、思維雙提升,看這本書就夠了。
下午,我在咖啡館等女兒跳舞,一邊無聊地喝著咖啡,一邊隨意翻著一本剛剛?cè)胧值摹董偯揽S想錄》打發(fā)時間。可是,隨著書頁在指尖的滑動,我漸漸沉浸在這本精致輕巧的小書中,仿佛自己是個多年的尋寶專家,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發(fā)現(xiàn)了寶藏,貪婪地要把每一個寶貝都爭分奪秒地塞進腦袋里,生怕別人搶了去。
似乎說得有點夸張,但這的確是我翻開這本書之后的感受。這是一本散文集,作者是木心。對于木心,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著名畫家、詩人,曾定居在紐約。聽說他是個極有思想極富個性的藝術(shù)家,屬于大師級人物,但他的作品讀起來卻不太容易理解。我只是懷著一種好奇購入的這本書,初讀時雖然正如大家評論的那樣,有些文章如果不讀上幾遍,基本不知道他在講什么,思維的跳躍性非常強,而且看似好像沒有明確的主題,只是書寫了自己靈感迸發(fā)時的一種獨特感覺。
但是,我還是被木心先生的文筆和思想深深地吸引了,讀這本書的文字就如同冒險品嘗了一次罕見的山中野味,新奇、忐忑、別有情趣……當然,同時,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閱讀水平的薄弱和文學功力的不足,對大師的作品只能在山腳下仰望,努力踮著腳也只看到了幾處朦朧的“風景”。
我想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造反、顛沛流離……這些對我們來說都太遠了吧!但偏偏有兩個人在不經(jīng)意間將那場浩劫拉到我面前,一位是余秋雨,另一位就是巴金。
當一個儒雅、高尚的知識分子被侮辱、被折磨、被損害……時,這個世界干了些什么!最先剝奪的是過去的榮譽,然后是最起碼的人格尊嚴、再然后就是生存的自然權(quán)利。當年老體弱的巴金強迫去高強度的勞動,當應(yīng)家境緊迫巴金被迫求人,當過去好友揭發(fā)他的“罪行”,當巴金被阻止見臨終的妻子最后一面……但這他都熬過來了,世界沒將他壓垮,病魔沒讓他屈服。
我找不到當這一切都過去后他有什么理由不去抱怨,甚至報復(fù)曾經(jīng)讓他萬劫不復(fù)的卑鄙小人。但他做到了,磨難與痛苦沒有讓他的心靈受污,反而將他的靈魂打磨的晶瑩剔透。他坦誠,他率直,他真正做到了以德報怨。一個干凈的靈魂占據(jù)著他已經(jīng)被病痛掏空的身體,但他圣潔的光芒卻輻射到每一個接觸他的人。
現(xiàn)在這可靈魂終于自由了,我在厚實、質(zhì)樸的書頁中看到了他的背影。
一百五十篇隨筆,更像是一百五十篇日記,一百五十次懺悔。
“我就這樣給逼著用老人無力的叫喊,用病人間斷的嘆息,然后用受難者的血淚建立起我的‘*博物館’來?!崩先说耐砟瓴⒉恍腋?,十年*的夢魘折磨著他,得不到一絲安寧?!拔也辉鴾缤?,卻幾乎被折磨成一個廢物,多少發(fā)光的才華在我眼前毀滅,多少親愛的生命在我身邊死亡?!?/p>
老人是孤獨的,那從前的老友,那一生的摯愛,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在這無盡的黑暗中悄然隕落,留下的,也在重創(chuàng)之后漸漸衰老、凋謝,而他,拖著病態(tài)的身體,破碎的心,遍體鱗傷地殘喘著。也許,如果不是那一顆偉大的藝術(shù)良心,如果不是為了能站出來講幾句真話,他也會抵不住“傷口”的潰爛,早早收場?!暗搅宋也荒鼙Wo自己的時候,我就像高爾基所描繪的鷹那樣帶著傷‘滾下海去’?!?/p>
老人反反復(fù)復(fù)絮叨著那些個可怕的字眼,那些個恍如昨日的畫面,那些個音容笑貌從不曾模糊的面孔,他恨自己沒有勇氣站出來為朋友說一句公道話,他恨自己唯唯諾諾逆來順受,他恨自己浪費了十年光陰沒能更多地為他所愛的國家和人民留下點什么,他要贖罪,于是,他用千斤重的筆劃開歷史的裂縫,扒開自己仍然在化膿流血的傷口,他惟一的心愿就是“化做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
“不少人受屈含冤痛苦死去,不少人身心傷殘飲恨終身,更多的人懷著余悸活到現(xiàn)在?!崩先讼褚恢皇荏@的小動物,一邊舔舐著傷口,一邊懷疑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一點點動響都會嚇得瑟瑟發(fā)抖。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吞噬著老人的健康,20xx年10月17日19時零6分,老人安詳?shù)厝チ耍f了想說的話,他說了真話——“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
20xx年老人九十九歲之時獲選《感動中國》人物——“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保ㄖ袑W范文網(wǎng) wwW.F215.com)
愿老人安息!
巴金這個作家可真的算是家戶喻曉了,中國作家、翻譯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是很偉大的大文豪,著名的作家畢淑敏曾經(jīng)這樣評價巴金老先生: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正直、光輝,包括他提議建***紀念館,讓整個民族反思、自省,都讓我們敬佩。我要向巴老學習,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學習他是一種精神的星火傳承。由此可見巴金老先生是多么的受人尊重??!今天,我也讀了他的作品《隨想錄》。
在《隨想錄》這本書中,巴金老先生回憶了不堪回首的十年歲月。這本書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了錯話的虧欠,一方面是對故人的懷念,他用極其犀利的文筆、豐富有趣的語言,表達了對做過的錯事的虔誠懺悔;他是周樟壽第二,和民國大文豪周樟壽一樣,猛烈地批判封建社會的麻木思想,抨擊我們中國人心中的枷鎖奴性。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一生受用不盡的道理:如果人們不可以從過去的錯誤的教訓中吸取一定的經(jīng)驗,那么人們只能一錯再錯,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無數(shù)次。如果人們不能做到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那么,這種做法其實是無異于掩蓋真理的;只有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才可以慢慢的走向成功之路。這不是正好印證了周恩來總理的那句名言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遮掩錯誤就是躲避真理!嗎?如果每一個人都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夠從失敗中獲取經(jīng)驗,那么人類社會不但不會進步,相反之,還有可能倒退呢!
要有勇氣承認錯誤這就是巴金老先生的《隨想錄》帶給我的一生受用不盡的啟示,這也是我們?nèi)祟愡M步的哲理之一。
看了巴老的《隨想錄》,讀了《懷念蕭珊》、《望鄉(xiāng)》等若干篇,胸中沸騰的氣泡已經(jīng)快要漫溢了,眼睛看不清楚字跡,腦海中只充滿著一種復(fù)雜的情感,那是面對一位巨人時的尊敬、仰慕、欽佩、共鳴、
讀他的隨想錄,思維跟隨他的思維,他帶領(lǐng)我體驗我無法體會的事件,他堅持著他的寫作原則和唯一的技巧:用心寫作。他的一生,仿佛一碗放過所有調(diào)料的面條,他吃了一輩子,而我們也只能一根一根地吃才可能稍稍分享一些他地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想,我們是可以理解他的,這不是我們的狂妄,而是他的仁慈和偉大,他這101年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為讀者工作、服務(wù),用他的心、靈魂和生命,如果我們還不能說我們理解他、了解他、懂他,那么我們就真的是連禽獸都不如了。
表達他最真誠的感受,表達他的一切,他的人生是用文字累成的,沒有文字就沒有巴金,一般人由細胞組成,而他卻是用由靈魂的文字組成的巨人。他擁有的是一般人見了就慚愧地無地自容的靈魂。
《隨想錄》,我不知道要用幾次才能勉強自己的精神承受那樣的痛苦?,F(xiàn)在終于知道為什么大官都怕聽真話,接受事實真相是要有極大的超越自己一般承受能力的勇氣的,而且那勇氣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倉促生成、拔地而起,何其困難?
我僅僅是在閱讀別人的真實生活,就這樣無法承受,可見,我要走的路不是普通的長,我要建的樓不是普通的高,現(xiàn)在唯有勤勉勤勉再勤勉,除了埋頭疾追沒有任何方法。他的痛苦我們無法減輕,那么就讓他的痛苦成為教誨我們的導師吧,愿他的作品和靈魂的價值里也有我們的一分貢獻,我們愿意為他的精神所凈化而后蛻變成長,以此來紀念一個真正的巨人曾經(jīng)存在,現(xiàn)在存在,將來永遠存在。
自從認識了幾個字,讀了幾本書,走了幾里路,我便開始思考人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何在?可那時候小,沒經(jīng)過世事,自然也就沒有答案。今天,當看到季羨林隨想錄時,又勾起了我心底沉睡的思考。
季羨林說,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當看到這句話時,我頓悟,終于找到了一種完滿的答案,能夠解釋所有人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答案。但他把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歸結(jié)于有沒有責任感,這一點我的理解又跟他有所不同。我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
若論一個普通人的存在,放在小小的一輩子里,局限于這狹小的時間與空間里,或許很難明了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亦看不出我們對于人類發(fā)展所做的貢獻在哪里。但如果是作為人類發(fā)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段鏈條,或者是接力賽中的一段路程呢,我們的存在明顯就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義與價值。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談不上為社會做了多大的貢獻。但作為一個社會人,他必然與周圍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每一種聯(lián)系又都會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不可否認,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有它自身的意義。這就是一種傳承,一種人類文明的進化方式,最終形成一股推動人類不斷發(fā)展的默默的力量。我覺得這就是人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季羨林還說,這個道理不是很多人都能夠明白的,他們都活的渾渾噩噩,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但我要說,明不明白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即使不知道意義何在,就像廣大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工人,還有我們,每個人都同樣努力的活著,關(guān)于生命的責任并沒有被推卸掉,我們都承擔起了本該承擔的一切,完成了人生的接力賽,怎么能說是沒有價值的呢。馬克思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這當然包括了所有的人,好人壞人,平庸的人,杰出的人等等,他們都對人類的發(fā)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好人自然受到推崇,被作為社會道德的典范;而壞人則作了反面教材,教會了人們什么事情是錯的,是不能去做的。平庸的人和杰出的人也都創(chuàng)造了社會價值,只是按照現(xiàn)代人的標準,價值的大小不一而已。
總之,我認為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與價值。
相關(guān)推薦
真正的讀書源自內(nèi)心的熱愛,這份愛純粹天然,就像向陽花總是追尋太陽,不為名利,聽從的是心的召喚。而閱讀作者寫的作品后,心中感觸頗多,讓人忍不住吐露出來,那么,你有沒有什么值得一讀的書籍推薦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好書推薦讀后感300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優(yōu)秀的書籍總是值得我們反復(fù)品讀,作者寫的作品便是我們忠實的朋友。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怎么寫出一篇優(yōu)質(zhì)的作品讀后感呢?或許"讀后感乞丐囡仔"是你正在尋找的內(nèi)容,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相關(guān)欄目推薦:“讀后感論文讀后感”。書讀得多了,無形中會為我們披上一身鎧甲。認真讀完作者寫的作品之后,往往內(nèi)心都會有所總結(jié),我們可以圍繞作品寫讀后感,不過不要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你掌握了寫讀后感的方法了嗎?或許你需要"讀后感論文讀后感"這樣的內(nèi)容,還請多多關(guān)注我們網(wǎng)站...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供增長才干。而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你有沒有推薦的不錯的書籍呢?編輯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好書推薦讀后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讀后感的本意是想要我們從閱讀中尋找感悟,尋找內(nèi)心的真理。在閱讀安徒生寫的拇指姑娘時,腦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那么這個時候就有必要寫一篇關(guān)于作品的讀后感,我們應(yīng)該從哪些角度寫拇指姑娘呢?有請閱讀編輯為你編輯的拇指姑娘讀后感怎么寫,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最新更新